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8679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4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3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运动会上百米赛跑,当甲同学超越乙同学时,有人认为乙同学在后退,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

A.甲同学B.乙同学C.起点的发令员D.终点的裁判员

2.旋转餐厅多位于摩天大厦或者高塔的顶楼,旋转餐厅的地板下面装有轨道,顾客就座后可以一边就餐。

一边饱览户外景色,如果以旋转餐厅的地板为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楼下的酒店是静止的B.就餐的顾客是静止的

C.就餐的顾客是运动的D.周围的建筑是静止的

3.我国研制的“亿航”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具有垂直起降、定速巡航、空中悬停等功能。

在一次试飞中,试飞员感觉地面“迎”他而来,这时飞机的运动状态是(  )

A.垂直起飞B.垂直降落C.定速巡航D.空中悬停

4.下列关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

C.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有时可以不选参照物

D.我们说地球是运动的,那么我们选择的参照物一定是地球上静止的物体

5.车站上有甲、乙两列火车,某同学坐在乙车上,感觉到火车开动了,可过了一会儿才发现自己并没有离开火车站,该同学前后两次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

A.甲车和乙车B.乙车和甲车C.甲车和车站D.乙车和车站

6.我国已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在飞船发射升空阶段,航天员被固定在座舱内,看上去航天员们静静地躺着不动,作出这种判断时所选的参照物是(  )

A.空中白云B.地面发射台C.发射指挥中心D.飞船的座舱

7.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米的两点,甲从P点向Q方向、乙从Q点同时沿直线同向而行,它们运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3秒,甲、乙相距3米

C.甲、乙相遇时离Q点6米D.甲到达Q点时,乙离P点20米

8.如图所示,为了探究运动员跑步时速度的变化,可以将运动员跑步的路程分为相等的三段,分别测出运动员跑过每段路程所需的时间,就可以判定运动员跑步时速度的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运动员跑步全程中的速度是(  )

A.不变B.逐渐变大C.逐渐变小D.先增大后减小

9.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5s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为2.5m

B.整个20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0.2m/s

C.物体在20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在0~5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大

10.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

可知(  )

A.在时间一定时,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速度较大的物体一定比速度较小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长

11.设湖岸MN为一直线,在岸边的A点的游客发现湖中C点处有人落水,此时C点离湖岸最近点为B点,BC距离为60米,AB距离为80米,游客从A点出发去营救落水者。

已知人在岸上走的速度为v1=5m/s,在水中游泳的速度为v2=3m/s.此游客从A点到达C点最少用时为(  )

A.36sB.

C.32sD.28s

12.右图是汽车上的速度表(指针所指数字为“80”),一辆小汽车以此速度从甲地驶向乙地,若两地之间的路程约为3.2×105m,则(  )

A.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s

B.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km/h

C.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km/s

D.该汽车只要40小时就可到达乙地

13.对做匀减速运动的物体(无往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减小

B.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增大

C.速度随时间增大,位移随时间减小

D.速度随时间减小,位移随时间增

14.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右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0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8s后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5.一列火车在平直的铁路上向东运动,若观察者在路旁看到机车上冒出的烟是竖直向上的,说明此时风向为  ,若看到车冒出的烟是向东的,则说明此时的风向为  ,且风运动得比火车  (填“快”或“慢”)。

16.如图所示,甲为正在飞奔追赶羚羊的猎豹,乙为正在徐徐升空的热气球。

总结这两个实例,它们共同的规律是:

位置随时间  (填“发生”或“没有”)改变,都在做  运动。

17.一队伍(纵队)长120米,正以某一速度匀速前进。

现因有事传达,一通讯员从队尾跑到排头后立即掉头以大小不变的速度从排头跑回队尾。

已知在这一过程中队伍前进了160米,求通讯员在这一过程中往返共跑了  米。

18.夜里,在海洋的同一条航线上,甲、乙两船分别以5米/秒和10米/秒的速度相向而行。

当两船相隔一定距离时,两船上的驾驶员同时拉响了汽笛,驾驶员在听到对方的汽笛声后立刻开亮自己船上的探照灯。

若两船驾驶员探照灯打开的时间正好相隔0.2秒,则表明拉响汽笛时两船之间相距  米,甲船亮灯时距离乙船  米;乙船亮灯时距离甲船  米。

(已知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19.信号沿动物神经传播速度大约是95m/s,身长30m的鲸,尾巴被鲨鱼咬了一口,大约经过  s,它能感觉到被咬。

身高1.8m的人,大约经过  s能感觉到脚上被咬了一口。

(以上两问均保留两位小数)

20.甲、乙两个物体都作匀速直线运动,已知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4:

5,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

2,则甲、乙两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

21.如图是小车甲与小车乙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判断:

(1)小车甲在做  直线运动。

(2)小车甲的速度  小车乙的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2.在百米赛跑的过程中:

(1)某时刻甲、乙两运动员的位置如图所示,两运动员中,  的速度较快,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该运动员  较大。

(2)经过冲刺后,两名运动员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甲的速度  乙的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3.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象可知,甲的速度为  km/h,经过6s,两车的位置关系是甲在乙前面  m处。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24.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实验:

(1)实验原理是  ;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  。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3)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是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4)图中秒表的1格表示1秒,甲、乙、丙分别对应了小车在起点、中点、终点位置的时间。

其中s1=90cm小车长10cm,则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  m/s,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m/s。

 

四.计算题(共1小题)

25.A、B两站相距4.8km,一辆质量为1.6t的小汽车在水平路而上匀速从A站开到B站用了4min,发动机牵引力为800N,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08m2.求:

(1)汽车的速度;

(2)汽车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强;

(3)汽车受到的阻力大小。

 

五.解答题(共5小题)

26.在以下A、B来那个组照片,请仔细观察照片,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  组照片可判断出汽车和飞机中  一定运动。

(2)由此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

27.亮亮和田田两位同学欲测一段铁路的长,但没有合适的刻度尺,他们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000m/s,于是亮亮站在欲测铁路的一端,田田站在铁路的另一端,亮亮用锤子敲击一下铁轨,田田听到了两次响声,两次声响的时间间隔为2s,这段铁路大约有多长?

28.一坐在火车上的乘客记录了他匀速通过长1600m的隧道的时间为40s。

(1)则火车的运行速度为多少?

(2)若这列火车长200m,则整个火车在隧道中的运行时间为多少?

(3)若这辆火车以相同的速度行驶,完全通过另一隧道的时间为1min,则这一隧道的长度为多少?

29.小球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沿无摩擦轨道运动。

(1)如图1所示,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小球能否到达C点?

  。

(2)将轨道BC段改为水平,如图2所示。

小球仍从A点静止释放,以小球经过M点时为计时起点,在图3中大致画出小球在MN段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

(3)如果轨道不是光滑的,将轨道BC段改为水平面,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运动的小球在水平面上碰上木块后,推着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在J处处于减速运动状态,最后静止在水平面上K处,如图4所示。

请在图中分别画出小球在A处的重力示意图以及木块在J处和K处的受力示意图。

30.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在乙车前面20m处,并且比乙车早2s运动,甲车的速度是2m/s,乙车的速度是10.8km/h,问:

(1)乙车要用多少时间追上甲车?

(2)当乙车追上甲车时,甲车离出发地多远?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B。

4.A。

5.C。

6.D。

7.D。

8.A。

9.C。

10.C。

11.C。

12.B。

13.D。

14.D。

二.填空题

15.向东;向东;快。

16.发生;机械。

17.320。

18.4830;4623;4620。

19.15:

8。

21.

(1)匀速;

(2)大于。

22.

(1)乙;通过的路程;

(2)等于。

23.0.72;0.6。

 

三.实验探究题

24.解:

(1)测平均速度的原理为v=

;实验中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路程和时间,所以需用到刻度尺和停表;

(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小车运动的速度慢一些,所以,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

(3)小车质量一定,下滑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所以速度增大;

(4)由图可知,全过程的路程s1=90cm=0.9m,全程所用的时间为5s,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

v=

=

=0.18m/s;

下半段路程s3=

s1=

×0.9m=0.45m,下半段路程所用时间t2=5s﹣3s=2s,

所以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v2=

=

=0.225m/s;

测得的小车运动速度不同,原因是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

(1)v=

;刻度尺;

(2)小;(3);(4)0.18;0.225。

 

四.计算题

25.解:

(1)汽车的速度:

v=

=

=20m/s;

(2)汽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F=G=mg=1600kg×10N/kg=1.6×104N,

汽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

=

=1.5×105Pa;

(3)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汽车匀速行驶,所受阻力与牵引力平衡,受到的阻力:

f=F=800N。

答:

(1)汽车的速度是20m/s;

(2)汽车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强为1.5×105Pa;

(3)汽车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800N。

 

五.解答题

26.解:

(1)图A中,飞机和汽车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但可能是飞机向图中的右方运动,也可能是汽车向图中的左方运动,也有可能二者分别向不同方向运动。

所以无法判断汽车和飞机的运动情况。

图B中,出现了一个固定不动的树,汽车相对于树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汽车是静止的;而飞机相对于树在向右运动。

(2)由

(1)和

(2)可知,要判断一个物体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就要选择地面上不动的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

故答案为:

(1)B;飞机;

(2)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择参照物。

 

27.解:

设铁管的长度是s,

∵v=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是t1=

=

﹣﹣﹣﹣﹣﹣﹣①,

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时间是t2=

=

﹣﹣﹣﹣﹣﹣﹣﹣②,

又∵声音在空气中需要时间比声音在铁管中传播时间大2s,

∴田田听到两次响声的时间间隔:

△t=t1﹣t2=2s﹣﹣﹣﹣﹣③

把①②代入③,解得:

s=729.6m;

答:

这段铁路大约长729.6m。

 

28.解:

(1)乘客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

s1=s隧道=1600m,

火车的速度v=

=

=40m/s;

(2)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路程:

s2=s隧道﹣s车=1600m﹣200m=1400m,

根据v=

可知,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

t2=

=

=35s;

(3)由v=

可得,火车完全通过经过隧道时的距离:

s3=vt3=40m/s×60s=2400m,

则火车通过的这条隧道的长度:

s隧道′=s3﹣s车=2400m﹣200m=2200m。

答:

(1)火车的运行速度为40m/s;

(2)火车全部在遂道内运行的时间为35s;

(3)条隧道的长度为2200m。

 

29.解:

(1)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由于不计空气阻力和摩擦,没有机械能的损失,所以小球能到达C点;

(2)分析可知,小球在MN段,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由于不计空气阻力和摩擦力,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因为小球原来是运动的,所以小球在MN段做匀速直线运动,如下图:

(3)①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重心画一条带箭头的竖直向下的有向线段,用G表示,即为小球在A处的重力示意图;

②分析可知,木块在J处时,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小球对它的水平向右的推力,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因为处于减速状态,故推力小于摩擦力;过木块重心,按照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画出各个力即可;

③分析可知,木块在K处时,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在水平方向上处于静止状态,再受到受到推力和摩擦力,过木块重心,按照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画出重力和支持力即可,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

(1)能;

(2)见解答图;

(3)见解答图。

 

30.解:

(1)v乙=10.8km/h=3m/s,设乙车追上甲车需要的时间为t乙,

∵v=

∴根据题意得:

s甲+20m=s乙

即:

2m/s×(t乙+2s)+20m=3m/s×t乙

解得:

t乙=24s;

(2)当乙车追上甲车时,甲车所用的时间为:

t甲=24s+2s=26s,

∴甲车离出发地的距离为:

s甲=v甲t甲=2m/s×26s=52m。

答:

(1)乙车要用24s追上甲车。

(2)当乙车追上甲车时,甲车离出发地52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