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学习状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8302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7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学生学习状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注学生学习状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注学生学习状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注学生学习状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注学生学习状态.docx

《关注学生学习状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学生学习状态.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注学生学习状态.docx

关注学生学习状态

关注学生学习状态

关注学生学习状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浙江省天台县三合镇中心小学蒋玉萍章亚萍

新课程教学着眼于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从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选材,充满着学生乐于接触的、有价值的数学题材。

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用好教材,更要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结构,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以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维品质和道德情操方面得到最大可能的提高。

笔者认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可以从几下方面着手:

一、关注学生知识储备状态,优化教学导入

任何一位学生都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或多或少都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而一些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那么一些新知识的出现也就离不开已有的知识基础。

旧的课堂教学结构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它仅是以课前练习、课前谈话为形式而揭示新课,教学环节产生断层。

教师要把新课的引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来设置,以减轻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阻力。

1.找准学生的学习基点导入新课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一些新知识都是前面知识的发展和深化。

所以,我们要善于做好新旧知识的联结工作,找准新知识的固定点和生长点,把新旧知识熔于一炉,组成新的网络,实现有意义学习的同化和顺应。

就像一年级的学生,尽管刚刚开始学习数学,但在生活中都已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

我们要善于把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知识和经验转化成一种可供操作、讨论、思考的学习材料。

如在教学《分类》时,大部分学生能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那么我们就可以调整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分类”,重点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地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的能力,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在新课导入时选择香蕉、青菜、苹果、萝卜、豆角、葡萄、桔子、辣椒、西红柿、芒果这些物品,由于这一素材来自学生熟悉的生活,学生们的思维一下就被激活了,讨论起来一发不可收。

有的说:

“我把它们分成两种,香蕉、苹果、葡萄、桔子和芒果是水果,青菜、萝卜、豆角、辣椒、和西红柿是蔬菜。

”有的说:

“我们是按颜色分的,黄色的有香蕉、桔子和芒果;红色的有苹果、萝卜、辣椒和西红柿;绿色的有青菜、豆角。

”还有的说:

“我们也分成两类,长的有香蕉、青菜、萝卜、豆角、辣椒;圆的有苹果、葡萄、桔子和西红柿。

”……这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只是没有人告诉他们这些就是数学。

通过这样的导入不仅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使学生体验到自己身边处处是数学。

2.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导入新课

《标准》指出:

数学学习的基础首先是学生的生活经验。

数学教学要加强数学学习和现实之间的联系。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很多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对于学生来说自己所积累的生活经验更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因此在新知识的引入时,应该寻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使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例如,在教学“整数减法中连续退位”时,教师先创设一个问题情境:

“有一个小朋友要买一支6分钱的铅笔,他身边没有带零钱,怎么办?

”有学生说:

“给一元钱去找。

”老师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讨论,一元钱怎么找。

这样从生活经验引出新算法,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连续退位的算理。

二、关注学生有意注意状态,优化教学情境

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内容发生高度注意时,才能对学习产生动力。

而新颖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倍受学生们所喜爱的,因此在设计教学情境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思维能力及学习内容的需要创设能够吸引学生注意指向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适应学生心理特征,创设故事、游戏、实物等情境

听故事、玩游戏是小学生认识世界的一种有效方式,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上课易于疲劳,精神易分散,我们可以把一些教学内容变得有趣味点。

如:

在教学有关“5减几的减法”时,教师没有利用图片形式,而是用实物葡萄演示“摘果子”这一生活情境,学生看着新鲜的葡萄,提出“摘下2个还有几个?

”“摘下3个还有几个?

”等减法问题并思考解决的办法,收到很好的效果。

有时,我们还可以把教材提供的素材编成童话故事,把小动物进行拟人化的处理,让学生身处童话动物世界,提高学生的兴趣。

另外还可以自编找朋友、对口令、开火车、摘苹果、过桥、拔萝卜、数学医生、帮小动物找家等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这些游戏不但学生喜欢,参与的积极性高,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技能。

2.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创设恰当的生活情境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状态一般都以形象化、具体化的表象认识为主。

因此在教学中,可选取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素材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高度重视。

如第一册“准备课”的教学里,我们不用很死板地坐在教室里上课,可以带学生去观察他们熟悉的校园环境,要求学生说一说我们的校园有什么,有多少?

通过观察,学生说出了校园里有多少树、路灯、花坛等数学问题。

这样的室外教学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不仅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情感,数数不再需要教师一遍又一遍反复地去教了,这些知识在观察校园的一草一木时已经水到渠成。

3.适时运用媒体,创设有效生动的教学情境

学习内容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就会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而学生的参与是否积极充分、是否持久有效直接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是否生动活泼,引人注目。

教师不仅可以运用实物、模型、标本、挂图、实验等直观教学手段外,还可以适当运用录音、录相、投影、电视、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以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如在教学“0的认识”时,可以把“猴子吃桃图”编制成多媒体动画课件:

小猴玩耍、小猴回家、小猴吃桃生动有趣的动画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热情关注并描述了小猴吃桃的情境:

盘子里有2个桃子,第一次吃了一个,第二次吃了一个,盘里一个也没有了……学生在仔细观察、充分交流的活动中,体验“从有到无”的变化,感知0的含义。

通过生动的声音、形象直观的画面、表现手法的灵活多样,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关注学生的交往状态,优化小组合作学习

契诃夫指出:

“儿童有一种交往的需要,他们很想把自己的想法拿来跟同学老师交谈。

”小组合作学习正好为学生创造了这样的环境。

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小组讨论、游戏、辩论、合作解决问题等各种形式的学习交往活动,可以学会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和理解别人的看法,促使他们不断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思,从而大大地活跃他们的思维,拓宽他们的思路,激发他们创新的热情。

1.巧建学习小组促进生生互动

通过多次的课堂教学观察,笔者发现在一些小组学习中往往都是思维活跃的学生主宰了一切数学活动,其余学生只能作为配角被动参与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往往都流于形式。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组织好学习小组,同时还应该根据不同的内容灵活运用小组活动,及时调整学习小组的组合形式,不同的组合,将使不同的教学内容达到各自满意的效果。

如在教学“平均分”时,通过同桌合作先分一分手上的15个三角形,然后由同桌展开讨论,说说可以怎么分。

再由前后四位同学交流,在肯定自己观点的前提下,接纳其他同学不同的分法。

然后再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怎样的分法才叫“平均分”。

这样一步步随着小组的扩展,得到的信息越来越多,最终在全班达成共识。

2.建立有序的合作学习常规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但同时也给教师的课堂管理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

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常规。

首先组内要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如在我的教学班上,每个学习小组都有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各一名。

在四人交流“怎样分15个三角形”时,组长的职责是先分工:

谁动手摆三角形,谁做记录,谁仔细观察等。

在明确任务后再进行活动。

最后将自己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其次要指导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技能。

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等等。

在“平均分”练习环节上我出示数字“24”,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怎样才能平均分,然后把自己的分法说给小组其他同伴听。

在小组交流时,我发现有的学生不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有的学生要打断别人的发言,这时我适时引导学生:

从组长开始,当一个同学汇报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听,想一想他(她)是怎样分的?

是否合理?

对做的好的同伴要给予鼓励。

这样让学生在说一说、听一听、想一想、评一评的活动中,每个学生都能平等参与、独立思考,

信心,或是缺少思维的触发点。

因而用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尤为重要。

教学时我们要合理选择合作契机,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可以把那些仅凭个人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

如在“平均分”这一课的练习上,我设计了一道开放题:

24个“汤圆”准备请多少人来吃能够平均分,你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学生一时之间不知道怎么办,一个个紧锁眉头,陷入了深思。

在这种心理状态下的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想法容易产生怀疑,决断不下来,希望从别人的发言和交流中得到启发,得到验证。

此时安排合作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效果就会比较好。

我抓住这个机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交流学生不仅得出了“把24个汤圆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吃,每人可以吃6个。

把24个汤圆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吃4个。

”而且有的组还得出了“把24个汤圆平均分给8人(3人),每人吃3个(8个)。

把24个汤圆平均分给2人(12人),每人吃12个(2个)。

”这样的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一点比例思想,“汤圆”总数不变,吃的人数多,每人吃到的就少;吃的人数少,每人吃到的就多。

这样的活动设计能对学生的心智活动起到一定的启迪、激励、挑战的作用。

另外还可以在学生独立学习时,碰到既相似又模糊的问题,产生认知冲突时组织合作;或在学习重点、难点时出现思维障碍无法排除等时候组织小组合作,都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