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8266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3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本溪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辽宁省本溪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辽宁省本溪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辽宁省本溪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辽宁省本溪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本溪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docx

《辽宁省本溪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本溪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本溪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docx

辽宁省本溪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

辽宁省本溪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6题;共13分)

1.(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劲敌   靓妆   痉挛   不胫而走   曲径通幽    

B.和面   迷惑   霍乱   豁然开朗   祸起萧墙    

C.甲壳   讥诮   撬动   翘首以待   七窍生烟    

D.殄灭   舔嘴   腼腆   忝列其中   恬不知耻    

2.(2分)(2015高一上·大同期中)下列四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编缉    寥廓    入目三分    旁证博引    

B.斑斓    忸怩    起成转合    以逸待劳    

C.绸缪    祷告    绿草如茵    再接再厉    

D.褴褛    长蒿    试目以待    拾人牙慧    

3.(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日本自卫队在有关军事用语上玩弄文字游戏,刻意有别于国际上通行的用语,目的是

其军事性、战斗性。

②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这就是神话和传说之间的      。

③联合国是     主权国家      能参加的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A.掩盖 界限 只要/就    

B.掩饰 界限 只有/才    

C.掩盖 界线 只有/才    

D.掩饰 界线 只要/就    

4.(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王先生在留给家人的信中提到,万一此行他若遭遇不测,他的遗产将由其律师按早已拟定的遗嘱进行分配。

B.从4月10日起,凤凰古城将收取148元门票,本地住户的直系亲属可免费入内。

针对是否对每一个进入古城的人都要收门票的问题,相关负责人在信息发布会上予以否认。

C.2013年3月17日一大早,原本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的白色标牌被悄悄摘掉,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块写着“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新牌子。

D.与其说山寨文化的泛滥是对草根创新精神的彰显和标榜,不如说是对国人知识产权意识严重缺乏的揭露与讽刺。

5.(2分)填入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            ,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①顺着眼  ②乌裙  ③月白背心   ④脸色青黄

⑤眼角上带些泪痕    ⑥蓝夹袄    ⑦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A.⑥③②①⑤④⑦    

B.⑥⑤④⑦②③①    

C.②⑥③④⑦①⑤    

D.②③⑥①④⑦⑤    

6.(3分)(2017高一下·屯溪期中)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空不超过15个字。

“意”即思想,它是客观现实反映于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

思想只存在于人脑之中,必须①________。

所以,“意”的文字形体由“心”和“音”两部分组成,由此可知人们寄希望于通过语言来了解思想。

在思想和语言之间,②________,语言是思想得以交流的工具,二者理论上是统一的。

但是,语言③________,难怪早在2500年前,孔子便有“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感叹。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8分)

7.(6分)(2019高二下·来宾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在历史上几乎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却又极其坦然地与平民百姓相伴共存。

从史实去考察,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先民的“本源文化”,然后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而分化为“上层文化”和“民间文化”。

民间艺术的共同主题是歌颂生命,歌颂生殖繁衍。

这些观念,是由阴阳相交而生万物的古代哲学来的。

如甘肃各地出土的葫芦瓶等,即是与葫芦有关的人类繁衍传说的体现,而葫芦又与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伏羲、女娲有关。

伏羲、女娲在民间艺术中是以葫芦中的一对人首蛇身、阴阳合体的形象出现,这与本源艺术的葫芦瓶造型惊人地暗合。

随着社会阶级的产生,一部分民间的工匠被吸收去为上层社会服务,参加上层艺术的创造,形成了非民间艺术,即所谓的“上层艺术”。

这些非民间艺术品除了在工艺上精益求精外,大部分在内容与造型上,离民间的思想形态不远,而仍具有民间艺术那种朴厚、阳刚的风格。

如霍去病墓前的石雕、西汉初期和东汉晚期的一部分画像石刻等。

在上层社会的需求下,一部分工匠向专业化发展而成为技师,另一批工匠仍留在民间。

但这两类工匠的作品风格已开始有明显的分野。

由民间工匠派生出来的百工,渐渐走专业化的道路;作品也由群体制作而变为细致的分工,由此派生出的个性艺术,促成了专业艺术家地位的提高。

专业艺术家的诞生,使作者及其作品被列入史册,顾恺之、吴道子、杨惠之等即为代表。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造型,并不考虑表现对象的科学属性;只要能表现作者心中的意念,任何自然界的或外在的客观形象都可加以改造、变形或组合。

只要作者认为美,便都合情合理,却不必符合科学之理。

民间艺术的意念不是沿袭本源艺术的阴阳哲学、生殖繁衍观念,就是结合民俗习尚的祈福消灾、趋吉辟邪思想。

因此,民间艺术所选取的形象,有一部分是从先人传承下来的,诸如鱼、蛙、葫芦、十二生肖等;另一部分是从生活中来,随意念而组合。

当然,民间的物质条件和时间都有限,民间艺术不可能像上层艺术那样事事讲求精细。

但工多艺熟,以瓷绘为例,经过大量一实践之后,便发展出一个富于韵味、以少胜多的大写意系统。

中国民间艺术的色彩,主要是根据华夏民族古老的五行、五色观进行组合配搭的。

历代的中国平民百姓,觉得只有强烈的色彩才可以与大自然匹配,与天地协调。

往往喜爱对比强烈、鲜艳明亮的颜色。

因此,原色是民间艺术的基调,但五行、五色观和民俗的影响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民间艺人会根据需要去突出某一种颜色,以表达审美和生存功利上的追求。

例如喜事的民艺品尚红,丧事的尚白。

此外就是个别作者的主观用色,那就更自由、更意念化了。

(摘编自杨先让《追寻中国民间艺术的源与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层文化”和“民间文化”虽有一定的区别,但都源自于先民创造的“本源文化”。

B.民间艺术中的伏羲、女娲是一对人首蛇身、阴阳合体的形象,体现了古代哲学的观念。

C.民间艺术不考虑符合科学之理,这直接导致了那些民间工匠难以走专业化的道路。

D.民间艺人在其艺术作品中运用色彩很大程度上受到五行、五色观和民俗的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体部分主要从民间艺术的主题、分化、造型、色彩运用等方面来进行论述。

B.文章在论证民间艺术的分化时,将“上层艺术”和“民间艺术”两方面进行了比较。

C.文章用霍去病墓前石雕的事例论证了上层艺术与民间艺术在内容、造型上的区别。

D.文章在阐述中国民间艺术所选取的形象时,从两个部分进行分类,条理十分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出现了分化,但始终与平民百姓相伴共存。

B.由于作品在工艺上精益求精,专业艺术家地位得以提升,从而出现了个性化艺术。

C.受物质条件和时间的限制,民间艺术难以取得像上层艺术那样的巨大的艺术成就。

D.历代的中国平民百姓往往都只喜爱红色与白色这两种对比强烈、鲜艳明亮的颜色。

8.(12分)(2019·茂名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于是之

陈丹青

①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总算没拆,模样,也还大致没变。

前年去看了场话剧《阮玲玉》,出台的都是目下演剧界的新腕儿,倒也演得卖力。

但是不好。

也说不上哪儿不好——所以更不见佳。

一句话:

话剧腔。

这才想到二十年前看《茶馆》。

我连着三夜看了三场,那后两回的戏票全是我站在台阶沿愣靠等退票等来的。

②头场其实是看昏了,此后两天丧魂落魄,天黑了就往人艺小广场人堆里扎,词儿是早学顺溜了:

富裕票!

有富裕票没有?

得,头排中座。

仰头看,蓝天野郑榕于是之这几位爷在聚光灯下连耳梢脖梗的细皱纹都叫我瞧得清清楚楚。

临了“王掌柜”撒纸圈儿,还有那么几片掠到我脸上身上,触电似的。

谢幕时众演员离我那叫近的,真想蹿上去抓一把,可于是之一脸的不动声色,俩手软软地虚拍拍,鞠躬到地,台底下那可是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多少年后《茶馆》告别演出,据说谢幕时二楼有位小姑娘冲着台上大叫:

永别啦,王掌柜!

③是了。

别说“永别”演出,二十年前那三天热昏,我就老在想,得赶紧看,以后这帮老将退了,就看不到这阵势了。

怎么办呢,我年轻,年轻人心里被一件事给烧的,就非得有所举动,我就给于是之同志写了一封信。

信的内容,则我记得很短:

于老师,您好,我连看三场《茶馆》,太棒了!

你们这代活宝(我真用了“活宝”这俩字)要是不演了,就再没得好戏看!

那时的市内邮票四分钱一枚。

信寄出,我睡踏实了。

只是往后好些天走进走出的,我总有意无意松开臂肘,手掌略略向外虚张着,虚晃着,学那“王掌柜”茶座间走动照应的小动作:

人忙惯了,就是那架势,江南上了岁数的勤快跑堂也一样,嘿,到了舞台上给于是之这么不起眼地撩几下子,绝了!

④几天后,于老先生的回信居然搁在门房口。

我没要他回信的意思呀,大概是看在美院的信封吧。

字迹清秀老实,纸是那种练习本子扯下来的,写满一张。

我飞快读过,却有点失望:

他说,他的表演离焦菊隐导演的要求,离老舍同志的剧本,都还差得远,还要努力云。

大师回信,大师谦逊,诚然感动,但这和开会发言“创作谈”的老套有啥两样?

我以为在他信中会看到他那右手晃晃撩撩的意思的。

⑤开春,于是之竟给杨先让先生请来美院开讲座,我又看见他了!

那天于先生说些什么,我不记得了。

实话说,也有点儿失望。

好像是怎样的体验生活,体验生活怎样要紧。

他真的以为自己的表演对不住老前辈么?

他真的以为体验了“生活”他才能演成那样儿么?

看来是真的谦逊,真的相信。

可是别人为什么不如他?

“文革”中,我看过批判赵丹的资料,赵丹大大咧咧说:

体验生活?

我演工像工,演农像农!

我可没当过工人和农民!

——于先生开过茶馆当过掌柜么?

他见是一定见过,可是当年泡茶馆的爷们儿多的是,他演来出神入化,因为他是“于是之”!

我连看三场凭什么?

还不是冲着他!

⑥翌年我出国去。

读到一篇于是之写的短稿,心中大喜,真是说得好。

他说,他每次出台前就对自己念叨着:

往坏里演吧,往坏里演。

豁出去,反而演好了。

又说王掌柜决定寻死刻意安顿家人的第三幕,导演要求送别鞠躬后要有眼泪流下来,所以每次王掌柜流下泪来那一瞬,于是之就在心里暗自嘀咕:

得,这回没演砸,这回没演砸。

⑦他终于说了出来:

那才是他实实在在的“生活”,他在舞台上“体验”的是他自己,对得住他的戏。

在台下,他像大部分那几代艺术家,诚心诚意,自然而然活在同一的思路话语中,“体验”着,“生活”着。

可是上得戏台,他就分明晓得“往坏里演”,一边流泪,一边庆幸“没演砸”——那一刻,就在那一刻,他其实既不是老舍笔下的王掌柜,也不是焦导演旗下的好演员,他是谁呢?

在台上,他谁也不是,就是他于是之。

(选自《多余的素材,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对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开头写观看话剧《阮玲玉》这一内容,是为了反衬《茶馆》的表演本色当行,同时引出下文看话剧《茶馆》的故事。

B.第②段写到作者在聚光灯下连几位话剧演员的“耳梢脖梗的细皱纹都叫我瞧得清清楚楚”,这个细节表现了作者对话剧演员的喜爱及对传统话剧的狂热之情。

C.第②段结尾处写到一位小姑娘朝着于是之喊道:

“永别啦,王掌柜”,这表达了观众对于是之表演成就的赞叹之情和对于是之告别舞台的遗憾之情。

D.文章两处都有写到作者对于是之的失望之情。

失望的原因是他认为于是之不够诚心,不够自然。

(2)作者在文中称于是之为“大师”,请结合全文分析“大师”的具体表现。

(3)第⑦段中,哪一句最能体现作者对于是之赞赏之情?

请找出并谈谈你的理解。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题;共26分)

9.(11分)(2017高二上·南充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田弘正,本名兴。

少习儒书,颇通兵法,善骑射,勇而有礼。

当季安之世,为衙内兵马使。

季安惟务侈靡,不恤军务,屡行杀罚;弘正每从容规讽,军中甚赖之。

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

弘正假以风痹请告,灸灼满身,季安谓其无能为。

及季安病笃,其子怀谏幼騃,乃召弘正署其旧职。

弘正乐闻前代忠孝立功之事,视事之隙,与宾佐讲论古今言行可否。

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

宾僚参佐,请之于朝。

颇好儒书,尤能史书,《左传》、《国史》,知其大略。

自弘正归国,幽、恒、郓、蔡有齿寒之惧,屡遣客间说,多方诱阻,而弘正终始不移其操。

元和十年,朝廷用兵讨吴元济,弘正遣子布率兵三千进讨,屡战有功。

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

十五年十月,镇州王承宗卒,穆宗以弘正为镇州大都督府长史。

弘正以新与镇人战伐,有父兄之怨,乃以魏兵二千为卫从。

十一月二十六日,至镇州,时赐镇州三军赏钱一百万贯,不时至,军众喧腾以为言。

弘正亲自抚喻,人情稍安。

仍表请留魏兵为纪纲之仆,以持众心,其粮赐请给于有司。

时度支使崔倰不知大体,固阻其请,凡四上表不报。

明年七月,归卒于魏州,是月二十八日夜军乱,弘正并家属等并遇害。

穆宗闻之震悼,册赠太尉,赗赙加等。

弘正孝友慈惠,骨肉之恩甚厚。

兄弟子侄在两都者数十人,竞为崇饰,日费约二十万,魏、镇州之财,皆辇属于道。

(选自《旧唐书·田弘正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恤军务             恤:

顾及    

B.屡遣客间说           间:

参与    

C.皆辇属于道           属:

接连    

D.弘正假以风痹请告     告:

告假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署”表示授予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C.“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致仕”则指退休。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弘正忠于职守,深受拥戴。

见季安追求奢侈,不理军务,多施杀罚,他时常婉言劝谏,军中将卒十分信赖他。

B.田弘正遵从规制,坚守臣节。

在魏州,他拆毁超逾规制的馆宇服玩,不用过于豪华的正厅,请朝廷任命宾僚参佐。

C.田弘正忠于朝廷,不改节操。

归顺朝廷后,面临危险的幽、恒、郓、蔡等州长官派人劝诱阻挠,他仍心向朝廷。

D.田弘正御下不严,被害致死。

由于朝廷赏钱未按时送到,其随从魏州士兵夜里叛乱,他及其家属等一起遇害。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

②仍表请留魏兵为纪纲之仆,以持众心,其粮赐请给于有司。

10.(7分)(2017高一下·绍兴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子产相郑,病将死,谓游吉曰:

“我死后,子必用郑,必以严莅人。

夫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故人多溺。

子必严子之刑,无令溺子之懦。

”及子产死,游吉不肯严刑。

郑少年相率为盗,处于萑泽,将遂以为郑祸。

游吉率车骑与战,一日一夜,仅能克之。

游吉喟然叹曰:

“吾蚤行夫子之教,必不悔至于此矣!

(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1)

韩非是战国时期________家思想集大成者,其代表作的诞生,正如《报任安书》中所云“韩非囚秦,________”。

(2)

子产以火、水为喻,告诫游吉什么道理?

11.(8分)(2015高一上·盐城期中)补充句子

①锲而舍之,________;锲而不舍,________。

②青,________;冰,________。

③师者,________。

④闻道有先后,________,如是而已。

⑤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而又何羡乎!

四、作文(共1题;共5分)

12.(5分)(2016高三上·遵义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

老教授给学生做了个测试。

老教授问:

“你去山上砍树,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一棵细,你砍哪一棵?

”大家都说:

“当然砍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

“那棵粗的是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你会砍哪一棵?

”同学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

“砍红松!

”老教授又问:

“如果杨树是笔直的,红松却七歪八扭,你砍哪一棵?

”同学们有些疑惑,就说:

“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

”老教授说:

“杨树虽然笔直,可中间大多空了,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

“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

“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

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

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

”听了这番话,大家心中似都有所感悟。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6题;共13分)

1-1、

2-1、

3-1、

4-1、

5-1、

6-1、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8分)

7-1、

7-2、

7-3、

8-1、

8-2、

8-3、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题;共26分)

9-1、

9-2、

9-3、

9-4、

10-1、

10-2、

11-1、

四、作文(共1题;共5分)

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