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8009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docx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docx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

科学教案

班级:

三年级

教师: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植物1.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重点

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

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

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

(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

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

(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

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

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

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

是不是?

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

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

(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

会不会也有树瘤?

是不是也有小动物?

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

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

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

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

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

(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

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

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

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

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

(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总结:

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

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板书:

制订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

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

五、教学反思

《我看到了什么》是三年级科学的第一课,这一节课为了给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堂课的不足之处,对于学生的组织不够到位,时间没有把握好,导致观察的时间过长,但是学生记录的观察内容却很少。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植物2.校园的树木

教学重点

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

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

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

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

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

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

(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3.交流:

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

(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4.比较:

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

(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

(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生:

这棵树真大!

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

这是树的果实。

这是我的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

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

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

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

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

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

分小组描述一棵树:

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

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总结:

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

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

(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

)板书:

树的相同之处:

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都有树干、树皮都有树叶、果实

练习设计

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

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

树的不同之处:

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

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结的果实不一样叶片不一样

五、教学反思

从教材的活动安排上看,不难看出这节课的活动是不多,但是每一块教学的难度是很大的,虽然我已经在之前给学生介绍过如何估算树木的高度,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比较困难,另外写观察一棵树木的日记,它的难度也偏大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植物3.大树和小草

教学重点

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

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一、认识常见的小草

1.师生交流:

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

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

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

2.教师指导:

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

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1.教师引导:

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

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

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3.小组学生活动:

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上台描述互相补充:

这是我们观察的狗尾草。

(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

4.组间活动:

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启发引导:

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5.总结:

从以上唯恩图的表达内容中我知道了树和草的共同点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基本形态结构相同);都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环境和生活需要相同),我还知道了树和草的寿命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们的具体结构特征也各有不同。

(唯恩图的作用是梳理学生的观察比较结果,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并显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比较相同点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植物生命体的特征,从而指向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对概念内涵的梳理还得从学生实际出发。

练习设计

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三、教学反思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狗尾草和槐树的特点比较也很全面,最后引导所有大树和小草的特点。

在教师耐心的引导下,本节的目标完成得非常好,学生能在课堂中掌握应该学习的知识。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动物1.寻访小动物

教学重点

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教学难点

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过程与方法:

会议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1、在校园里准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最好教师提前寻访一遍)。

2、设计简单的记录表,供学生参考。

一、理解小动物

1、教师问:

“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想到了那些动物?

”“‘大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小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2、学生用举例的方法来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

3、关注:

学生举例的普遍性性,举现实存在的动物的为例。

4、设计意图:

使学生明确小动物所指范围。

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

1、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物。

2、过程中注意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

3、关注:

学生是否注意倾听同学的经历;学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内容。

4、设计意图:

初步认识动物的多样性。

三、寻访活动的准备

1、组织讨论,明确寻访的任务、寻访的时间、地点和观察与调查的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组内的分工。

3、交流寻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4、教师做好明确要求:

注意安全、关注和爱护小动物。

5、关注:

学生任务和分工是否明确。

6、设计意图:

为顺利寻访做好准备。

四、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

1、学生分组寻访。

2、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3、关注:

学生是否遵守纪律、是否爱护小动物,是否用一定的方式作记录。

4、进一步增强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获得更多的信息。

板书:

树上:

小鸟

大树周围:

蚂蚁、椿象

草丛中:

蟋蟀、蝗虫、螳螂、蝴蝶泥土中:

青蛙、蚯蚓

石块下:

蜗牛、蟋蟀、不知名小虫天空中:

蜻蜓小溪中:

小鱼

练习设计

分组寻访小动物,用一定的方式作记录

五、教学反思

教学中,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的有机结合,基本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是由于是在教室外,学生不好控制,有极个别的学生纪律很差,影响了整堂课的进程,再者学生没有手表,缺乏时间观念,每个环节结束召集学生耗费了大量的时间。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动物2.金鱼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教学难点

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金鱼用鳍游泳,用腮呼吸。

3、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

2、继续利用维恩图比较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培养用实验证据证明猜想的态度。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每组:

2-3条金鱼,装载玻璃缸里。

1只滴管、少许使用色素调制的红水、少许鱼食。

一、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1、教师介绍鱼类的生活环境。

2、学生举例其他的水生生物。

3、关注:

“鱼生活在水里”的理解。

4、设计意图:

为进一步观察与作铺垫。

二、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1、学生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2、教师适时告知鱼鳞、鱼鳍等及其作用。

3、关注:

学生对金鱼形态的关注和对金鱼运动方式的关注。

4、设计意图:

了解金鱼在外形和运动方面的信息。

三、观察金鱼的吃食和呼吸

1、交流有关金鱼在吃食和呼吸方面的经验。

2、讨论、设计观察金鱼吃食和呼吸的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与讨论作出提示:

喂食观察金鱼的吃食;用红水观察金鱼的呼吸。

(如需要可以演示在水中放红水的方法

4、学生观察并记录。

5、教师适时指导并提供信息:

水中有少量的空气。

6、关注:

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看法时是否干扰金鱼;是否观察到更多信息:

如排泄等。

7、设计意图:

了解金鱼吃食和呼吸方面的信息;培养“用实验方法验证看法”的意识。

四、比较金鱼和蚂蚁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2、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3、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关注:

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

5、设计意图:

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五、把观察后的金鱼养在各班教室,方便学生继续观察,获取更多信息。

注意平时的看护,保证金鱼存活。

板书:

鱼生活在水里

金鱼用鳍游泳,用腮呼吸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练习设计

学生继续观察金鱼,获取更多信息

六、教学反思

在进行本节课中,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研究金鱼的呼吸时候,由于缺少实验材料,未能直观的体现金鱼的呼吸,而是通过学生观察金鱼在水中的情况,存在一定的误差,以后需要加强。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教学重点

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教学难点

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过程与方法:

1.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6种用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

一、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1.这个单元我们将开始学习“材料”,板书“材料”。

你知道哪些材料的名称?

什么物品是用这种材料做的?

教师将学生说到的材料一一板书出来。

2.看看自己和小组里的同学,身上穿的、佩戴的和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试着把它们写在书中的表格中。

3.交流记录的情况,看看有没有出错。

4.这些材料在我们身边应用很广,书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物品,它们又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对于难以判断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物品,请作出标记。

5.调查结束后,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

①调查了多少物品?

使用了多少种材料?

②哪些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

哪些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

③哪种材料使用得最多?

6.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

哪些材料在我们身边被广泛使用着,为什么大量使用它们呢?

二、观察描述几种常见材料的主要特点

1.我们周围的物品,往往都是由各种材料组成的,比如一扇门,就使用了木头、玻璃、金属等材料,不同的部位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

举例说说你的想法。

2.四人小组选择两种材料讨论它们分别有什么主要特点和用途,并记录下来。

3.交流各组的记录情况,有不同意见的及时补充,若认同其他组的观点,及时将它补充在自己的记录单上。

4.请保管好记录单,下次还要再使用。

板书:

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

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

练习设计

观察周围的物品,都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它们分别有什么主要特点和用途,并记录下来。

三、教学反思

反思本堂课,有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处:

成功之处是与以往的课相比,这堂课我以探究为核心,更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

但是在教学中,不足之处更多点一点,一是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对课本的学习,这使得很多问题学生无从下手,需要我提示他们才知道看课本。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2.谁更硬一些

教学重点

比较材料软硬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比如硬度、柔韧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学生(每小组):

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各两根,铁、铜、铝等金属片各一条,砂纸、玻璃杯、热水。

教师准备:

电路检测器、榔头一、比较硬度

1.比较纸和木头的软硬,出示纸和木头,说说它们谁更硬一些?

你是怎样观察到的?

(纸一折就变形,而木头不容易折)

2.比较纸、木头、金属的软硬,再出示金属一条,这三材料谁更硬一些,你是怎样观察到的?

①学生说说自己的原先观察结果,可能会出现方面,那金属条和木块谁更硬一些(用压、捏、折的方法都不易区分它们的软硬)练习设计

观察周围的物品,都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它们分别有什么主要特点和用途,并记录下来。

②提出:

判断一种材料是否比另一种更坚硬,可以用刻划的方法,若能在另一种材料表面划出痕迹,就表示它比较硬,反之则可能硬度相同或较小。

③学生尝试用木头在金属上刻划或金属在木头上刻划,看怎样做能划出痕迹。

3.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的软硬

①如果再给你一种材料:

塑料,它们的软硬又会是怎样的?

(学生猜测)②可以怎样检测它们的软硬?

③怎样做到有序地观察?

(出示书P48的记录表)

④实验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再适当补充,出示活动题方)活动提示:

⑴依次选择其中一种材料,分别去刻划另两种材料的平面处。

⑵用力适度,并尽量保持在每一次刻划时用力大小相同。

⑶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内打“√”,不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内打“×”。

⑷要求每个人都操作一次,并且注意不要划伤手指。

⑸根据我们观察到的结果,将木头、纸、金属和塑料按硬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哪种材料最硬?

二、认识金属

说说周围的物品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金属?

为什么用金属不用其它材料(根据学生的举例,出示材料开展实验)1.易传热

将大小相同的木条、塑料和金属条同时放入热水中,过一段时间,用手摸一摸哪一种材料最热?

2.能导电

教师演示,将木条、塑料、金属条分别接入电路检测器,观察电灯泡是否发亮?

3.延展性

试着用榔头轻轻敲打铜丝,观察铜丝发生了什么变化?

4.有金属

用砂纸磨擦铁钉、磨擦部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饮料罐的故事

1.组织学生阅读第50页,了解一个饮料罐的生产过程

2.讨论

①铝片之所可以做成饮料罐,主要利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

②在易拉罐的制作过程中,要消耗哪些资源,会产生哪些问题?

③我们怎样合理使用消费金属材料?

板书:

物理性质:

比如硬度、柔韧性、在水中的沉浮能力木头、金属、塑料金属1.易传热

2.能导电3.延展性4.有金属

四、教学反思

在本堂课中,没有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去实验,导致实验记录学生无法亲身体验,效果下降,主要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来讲解,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整合学生的经验。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3.比较柔韧性

教学重点

用简单测量方法比较材料的柔韧性

教学难点

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度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1.一套宽度、厚度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尺(每种材料的一端打一个孔)2.一套宽度、厚度不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做成的物品。

3.测量弯曲度的“T字”尺一把。

4.50克钩码一个,回形针一个。

老师:

同样宽度、厚度的粗塑料条、木条各一根,两桶水。

一、柔韧性的认识

出示两根长度、厚度和宽度一样的塑料条和木条。

师:

请两位同学上来各取一根,分别去取同样重的两桶水,观察塑料条和木条的变化情况。

两名学生上来演示,其它同学观察,然后汇报观察到的情况(木条断,塑料条没有断;塑料变了,没有断,木条先是弯了,最后断了)

老师指出:

我们把像刚才这样塑料条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特点叫做柔韧性。

二、比较3种不同材料的柔韧性

1.提供三种物体,找一找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木头、塑料、不锈钢)

2.用自己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柔韧性,并把比较的结果排一排序(提示学生材料不要弄断)

3.学生汇报比较结果,当各组意见分歧时,引导学生发现:

比较的材料由于宽度、厚度、用力大小不同,这样比较它们的柔韧性是不公平的。

4.教师出示宽度、厚度相同的木条、塑料条、不锈钢条,问:

可以怎样研究它们的柔韧性?

5.学生小组讨论、汇报,教师引导,最后边小结边演示操作步骤:

⑴把木条、金属条、塑料条放在桌面上,一端用手压住,另一端伸出桌面1厘米,用回形针挂上钩码,观察它们的前端弯下去了多少。

测量材料前端弯下的距离时,眼睛要平视。

⑵分别测量木条、金属条、塑料条伸出桌面5厘米、10厘米和15厘米后前端弯下的距离,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6.学生分组实验后汇报实验情况。

三、认识塑料

1.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哪些塑料制品?

2.出示各种塑料制成的物品图片,观察后思考:

这些塑料制品分别是利用了塑料的什么特性,并把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记录在气泡图上。

四、讨论了解塑料的循环使用

1.阅读教科书,说说你了解了些什么?

2.出示“可回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