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柱设计与井斜控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7887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58 大小:1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钻柱设计与井斜控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8页
钻柱设计与井斜控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8页
钻柱设计与井斜控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8页
钻柱设计与井斜控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8页
钻柱设计与井斜控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钻柱设计与井斜控制.docx

《钻柱设计与井斜控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钻柱设计与井斜控制.docx(1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钻柱设计与井斜控制.docx

钻柱设计与井斜控制

第七章钻柱设计与井斜控制

钻柱是由方钻杆、钻杆、钻铤及其它井下工具组成的管串。

其具体组成随不同的钻井目的要求而有所不同,但主要由钻杆柱和下部钻具组合两大部分组成。

钻杆柱是连接有钻杆接头的钻杆,包括普通钻杆、加重钻杆;下部钻具组合包括钻铤、稳定器、随钻震击器、减震器、扩眼器等;有时为了特殊的工程需要,在下部钻具组合中则可能包括随钻监测工具(如MWD)、测试工具或打捞工具等。

钻柱在井下工作的条件十分复杂和恶劣,在海洋钻井条件下更是如此。

它是旋转钻井工具与设备的薄弱环节,而且是耗费最大的一种主要部件。

钻具事故是最常见的钻井事故,且常导致井下复杂情况的发生,甚至造成井的报废。

下部钻具组合是钻柱的主要部分,它与井斜和钻头的工作状况关系十分密切,是影响井身质量和钻井速度的主要因素。

为此,根据井下工作条件和工艺要求,合理地设计钻柱及下部钻具组合,精心操作和科学管理钻柱各部件,对于预防钻具事故,提高钻头工作指标和有效地克服井斜问题,减少井下复杂情况,从而实现安全快速钻井和完成各种井下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组成钻柱各部件的规范与特性

一.方钻杆

方钻杆的主要作用是传递扭矩,它又处于钻柱的最顶端,故要求具有较高抗拉强度和抗扭强度。

方钻杆的驱动部分断面为中空的四角形和六角形两种,它采用高强度合金钢制造,两种的制造方法不尽相同,其壁厚约较钻杆大三倍左右。

1.方钻杆的规范

API六角方钻杆的规范见表7-l、图7-l,API四角方钻杆的规范见表7-2、图7-2,API方钻杆尺寸公差见表7-3。

表7-1API六角形方钻杆规范

表7-2API四角形方钻杆规范

2.方钻杆的强度

API方钻杆的强度及与套管的配合见表7-4,该表的值是根据APIRP7G附录A中的A.7、A.11和A.12各节的公式计算的。

3.方钻杆的特性和选择的准则

(1)应根据表7-4的推荐,按套管尺寸选择合适公称尺寸的方钻杆。

从表7-4可以看到,当为一给定尺寸的套管选取合适的方钻杆时,六角方钻杆驱动部分强度比四角方钻杆强,如219毫米(85/8英寸)套管中可选用108毫米(41/4英寸)四角方钻杆,或133毫米(51/4英寸)六角方钻杆。

必须注意这两种方钻杆的连接一般是相同的,但小内孔方钻杆的公接头,具有较大的抗拉和抗扭强度。

(2)对于一已知的拉力载荷,在六角断面中应力分布较低。

为此,就已知的弯曲载荷下的失效周期而言,六角驱动部分耐久极限较大些。

(3)驱动部分的寿命直接与方补心的配合有关。

四角形的驱动截面通常比六角形有较大的间隙和满意的使用寿命。

采用新的滚子方补心与新的方钻杆配合,其磨损痕迹将会得到改善,使其在方钻杆的驱动棱边上基本上是平滑的,磨损痕迹在棱角附近接触点宽度为零。

这将减少在方钻杆选择上的这些考虑。

从使用寿命、传递效率、强度和安全等方面考虑,推荐使用六角方钻杆。

(4)六角方钻杆承受大钩的载荷和张应力,以及抗弯载荷下的疲劳耐久极限比四角方钻杆要大,所以海上钻井船或半潜式钻井平台就很少采用四角方钻杆,一般是配置最长的16.5米(54英尺)而直径比正常选择还大的133毫米或152毫米(51/4英寸或6英寸)六角方钻杆。

若用标准型方钻杆,应在方钻杆下面连接长2.44米(8英尺)以上的方钻杆保护接头,这样在风浪较大的水域钻井,就可以防止紧靠方钻杆下方的一节钻杆承受巨大的弯曲应力的影响。

(5)方钻杆传动角部位的磨损是一种正常的磨损现象,这是因其各边受补心滚柱压缩作用所造成又随扭矩增加而加剧的。

它的磨损量继续增大,滚柱与方钻杆各边之间的间隙也随之增大。

角部位磨得越圆,滚柱与方钻杆各边的接触角也越大,如图7-3。

为减轻磨圆程度,要求:

①新方钻杆应与装有新滚柱的补心配合使用;

②采用垫片对方钻杆补心间隙和滚柱进行调整,使间隙减至最小程度;

③发现有明显的磨圆迹象,应立刻更换磨蚀的滚柱,以延长方钻杆的使用寿命。

新方钻杆开始使用时,角部的磨损很快,而且会持续磨损,直至传动滚柱与方钻杆各边达到最大程度的接触,其磨蚀率降到最低的程度。

方钻杆磨损到了允许的最大值就应更换。

各种规格方钻杆的最大限度磨损痕迹宽度见图7-4。

注意:

最大磨损平面宽度是根据采用最小、最大间隙和表7-5中的接触角计算出来的平均磨损平面,精确度在50%范围内。

图7-4描述新组件具有如上表所示的间隙时方钻杆各驱动面上可期望的最大平滑磨损宽度。

表7-5和图7-3、图7-4可用来评价方钻杆与补心之间的间隙。

新组件投入使用后,磨损面一变得明显就应作出评价。

二.钻杆

钻杆是组成钻柱的基本部分,目前我国海上钻井全部采用进口的、按API标准制造的钻杆。

我国的钢铁厂已经生产钻杆,有关的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也是参照使用API的,所以今后遇到国产钻杆其标准、规范是相同的。

API规定的钻杆管体长度标准有三类:

第一类(R1):

长5.5~6.7米(18~22英尺)(已不用)

第二类(R2):

长8.23~9.14米(27~30英尺)

第三类(R3):

长11.6~13.7米(38~45英尺)

目前常用的是第二类钻杆。

钻杆接头与管体采用细扣连接的方法已被淘汰;现用的钻杆其管体与接头是采用对焊的方法连接的,为了增加其连接强度,管体两端对焊部分是加厚的。

加厚形式有内加厚、外加厚和内外加厚三种,海上使用的钻杆以内外加厚为主。

API规定的钻杆钢级有D级、E-75级、X-95级、G-105级、S-135级共五种,后三种为高强度钻杆,其物理性能见表7-6。

其中D级钻杆已不生产,海上钻井大部分作业者石油公司要求承包商配备G级和S级钻杆。

1.钻杆管体的规范

API规定的钻杆外径有6种,其尺寸规范见表7-7、表7-8、图7-5、图7-6,目前海上钻井常用的是88.9毫米(31/2英寸)和127毫米(5英寸)两种。

2.对焊钻杆接头及螺纹

(1)对焊钻杆接头规范见表7-9、表7-10、表7-1、表7一12、表7-13。

(2)钻杆两头的粗扣螺纹,API标准称其为旋转台肩式连接螺纹,由于对焊接头与管体连接部分加厚形式的不同,所以有多种不同的扣型,即内平、贯眼、正规。

一九六四年美国石油学会、钻井和服务设备委员会为了改进旋转台肩式接头的螺纹连接的工作性能,采用了新型数字型接头(NC)系列。

它以二位数字表示公扣基面螺纹节圆直径的大小,NC型接头采用V型螺纹,具有1.651毫米(0.065英寸)平螺纹顶和0.965毫米(0.038英寸)圆形螺纹底。

螺纹牙型以V-0.038R表示,并可与V-0.065牙型相连接。

API标准中的全部内平(IF)和除51/2FH的全部贯眼型(FH)接头的标准已逐渐废除。

(3)API钻杆接头粗扣螺纹的规范和尺寸见表7-14、表7-15、图7-9,它也适用于符合API标准的钻铤、方钻杆和其它的钻具,简称钻具螺纹。

我国的钻具螺纹等同于API钻具螺纹。

许多接头的尺寸和类型可与其它接头的尺寸和类型互换。

这些情况的差别只是名称和在某些情况下的扣型有不同。

如果扣型可以互换则接头就可以互换,见表7-16。

表7-7API对焊钻杆管体规范(适用于D、E级钢)

图7-5API钻杆加厚端尺寸图(D、E级)

(a)内加厚;(b)外加厚;(c)内外加厚

图7-6API钻杆加厚端尺寸图(X、G、S级)

(a)内加厚;(b)外加厚。

(c)内外加厚

图7-7对焊钻杆接头尺寸(mm)

表7-8API对焊钻杆管体规范(适用于X、G、S级钢)

表7-9E、X、G和S级钻杆用对焊钻杆接头

(续表7-9)

表7-10适用于E级标准重量对焊钻杆接头选用表

表7-11适用于E级轻型对焊钻杆接头选用表

表7-12适用于E级重型对焊钻杆接头选用表

注:

1.*非API标准。

①以每8.96米(29.4英尺)钻杆配一对接头计算。

②钻杆抗拉屈服负荷是根据钢材最小屈服强度为517.11MPa(75000lbf/in2)计算的。

③公接头抗拉负荷是根据钢材最小屈服强度为827.37MPa(1200001bf/in)和取高台肩15.88mm(5/8in)处螺纹根部截面为危险截面计算的。

④钻杆抗扭屈服强度是根据抗剪强度等于最小屈服强度的57.5%计算的。

⑤接头的抗扭屈服强度是根据公接头的抗拉屈服强度和母接头的抗压屈服强度,选取两者中的较低值确定的。

2.英制单位表见“IADC”钻井手册1992年11版表Bl-3。

表7-13适用于高强度对焊钻杆接头选用表

(续表7-13)

(续表7-13)

注:

1.①以每8.96米(29.4英尺)钻杆配一对接头计算。

②钻杆抗拉屈服负荷是根据钢材最小屈服强度为517.11MPa(750001bf/in2)计算的。

③公接头抗拉屈服负荷是根据钢材最小屈服强度为827.37MPa(120000lbf/in2)和取离台肩15.88mm(5/8in)处螺纹根部截面为危险截面计算的。

④钻杆抗扭屈服强度是根据抗剪强度等于最小屈服强度的57.7%计算的。

⑤接头的抗扭屈服强度是根据公接头的抗拉屈服强度和母接头的抗压屈服强度,选取两者中的较低值确定的。

2.钻杆接头的外径和内径尺寸经过选定,这样,钻杆接头和钻杆体的扭转屈服强度比值不低于80%。

其它的钻杆接头外径和内径,当设计是以抗拉强度而不是以扭转强度为基础时是可以适用的。

3.英制单位表见“IADC”钻井手册1992年11版表Bl-4。

表7-14旋转台肩接头的规范

(续表7-14)

表7-15各种粗扣螺纹牙形尺寸mm(in)

表7-16旋转台肩接头互换表

(续表7-16)

在数字型接头中有几种和旧的API标准的接头有相同的节圆直径、锥度、螺距和螺纹长度,可以互换:

数字型接头旧API标准接头数字型接头旧API标准接头

NC2660.3(23/8)IF(内平)NC40101.6(4)FH(贯眼)

NC3173.0(27/8)IF(内平)NC46101.6(4)IF(内平)

NC3888.9(31/2)IF(内平)NC50114.3(41/2)IF(内平)

各种接头术语的缩略语表示如下。

3.钻杆的分类

API-IADC为避免和减少钻杆损坏事故的发生,规定在用钻杆的分级方法,其标准见表7-17。

钻杆接头在APIRP7G中规定了检查部位和方法,按磨损后的最小外径和内螺纹接头偏磨最小台肩厚度进行分级,其分级标准见表7-18。

表7-17已用过的钻杆的分类(APIRP7G)

(所有尺寸、重量和钢级、标称尺寸是所有计算的依据)

注:

①在预计作业扭矩或拉力会超过二类钻杆柱的抗扭或抗拉极限时,建议采用优质类钻杆进行作业。

优质类和二类钻杆的抗拉极限值分别列于表7-20和表7-21。

应按两条白色带和在钻杆公接头的35°斜台肩上(如果公接头的台肩是18°,则在18°台肩上)的一个冲心剪标记识别优质类钻杆。

②对这种情况,应对钻杆进行内、外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纵向和横向裂缝。

③剩余壁厚不应小于本表I.E.2项所列的值,缺陷可以磨掉,但以剩余壁厚不低于本表[I.E.l]所列数值为条件,这类磨光类似于修整钻杆外表面轮廓。

④在存在疲劳裂缝或出现冲蚀的任何分类中,应采用红色漆带给有问题的钻杆做上识别标记,并且在钻井作业中不再使用它。

⑤通过测量切削或磨光达到最大深度部位附近每边的壁厚来确定附近平均壁厚。

⑥当钻杆带有钻杆护丝时,不能进行APIRP7G规定的检查。

表7-18推荐的对焊接头最小外径*与上扣扭矩分级(按母接头和钻杆抗扭强度设计)

(续表7-18)

(续表7-18)

(续表7-18)

注:

1.

(1)因特殊作业的需要,在小眼钻杆接头上采用那些小于表中所列的外径是可以

接受的。

(2)表中所列尺寸的钻杆接头,其抗扭屈服比,较通常使用的0.8低。

(3)推荐的上扣扭矩是以应力等于496.42MPa(72000lbf/in2)进行计算;

(4)在新的和已磨损的钻杆接头的抗扭强度计算中,接头台肩的坡口可以忽略不

计。

应测量从母接头的镇孔内径至其外径(在端面平面内)的厚度,其坡口

忽略不计。

2.*要求规定的钻杆接头直径要具有能与连接的钻杆抗扭强度相匹配的抗扭强度。

些接头尺寸和抗扭强度将能满足所有的钻井作业。

如抗扭强度大大低于钻杆的接

头,不能满足钻井作业。

3.英制单位表见“IADC”钻井手册1992年11版表Bl-7。

表7-19新钻杆承受扭力、拉力、挤压力和内压力数据

注:

1.①取钢材的抗剪强度为最小屈服强度的57.7%。

壁厚按名义厚度计算;

②此数据根据API公报5C3和APIRP7G附录A中的几种公式计算后取最小值。

2.本表是以APIRP7G的表2-2和表2-3为基础制定的。

3.英制单位表见“IADC”钻井手册1992年11版表B2-1。

表7-20优质级(用过的)钻杆承受扭力、拉力、挤压力和内压力数据

注:

1.①取钢材的抗剪强度为最小屈服强度的57.7%;

②扭力屈服强度及拉力负荷数据是按管壁均匀磨损的20%时计算的。

③抗挤压力及抗内压力数据是按最小壁厚为名义壁厚的80%时计算的。

2.对优质级钻杆的计算是以APIRG7G和API公报5C3附录A中的公式为基础的;

此表是根据APIRG7G表2-4和表2-5制定的。

3.英制单位表见“IADC”钻井手册1992年11版表B2-2。

7-21二级(用过的)钻杆承受扭力、拉力、挤压力和内压力数据

注。

1.①取钢材的抗剪强度为最小屈服强度的57.8%。

②扭力屈服强度及拉力负荷数据是按管壁均匀磨损30%时计算的。

③抗挤压力及抗内压力数据是按最小壁厚为名义壁厚的70%时计算的。

2.对优质级钻杆的计算是以APIRP7G和API公报5C3附录A中的公式为基础的;

此表是根据APIRP7G表2-6和表2-7制定的。

3.英制单位表见“IADC”钻井手册1992年11版表B2-3。

表7-22新钻杆尺寸

*1b/ft=3.3996A;N/m=0.0769A(mm2)

**A=0.7854(D2-d2)

***Z=0.19635×1D(D4-d4)

注:

此表是以APIRP7G表2.1为基础的。

采用法定单位时,D、d的单位是毫米,A的单位是毫米2,Z的单位是毫米3;

采用英制单位时,D、d的单位是英寸,A的单位是英寸2,Z的单位是英寸3。

4.钻杆的强度特性

钻杆管体的强度特性包括抗拉强度、抗扭强度、抗挤强度和抗内压强度。

APIRP7G标准中规定了各级钻杆的强度特性。

表7-19新钻杆承受扭力、拉力、挤压力和内压力数据。

表7-20优质级(用过的)钻杆承受扭力、拉力、挤压力和内压力数据。

表7-21二级(用过的)钻杆承受扭力、拉力、挤压力和内压力数据。

表7-22新钻杆尺寸。

钻杆接头的强度特性仅指其抗拉强度和抗扭强度。

新钻杆接头的强度特性,可从表7-10、表7-11、表7-12、表7-13查得。

钻杆接头因其壁厚比管体大得多,故其抗拉屈服强度远大于管体的抗拉强度。

钻杆接头的抗扭强度是几个变量的函数,这些变量包括钢材强度、接头尺寸、螺纹类型、螺距、锥度、以及螺纹和台肩配合面的摩擦系数等。

但接头抗扭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内外径,外径变化影响母接头的截面积,内径变化影响公接头的截面积,所以在假设所有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外径和内径的选择,决定于公母接头的截面积以及该接头的理论抗扭强度。

钻杆接头在其使用寿命的理论抗扭强度的降低是由于外径磨损引起的。

相反,通过加大钻杆接头的外径和缩小钻杆接头内径来提高接头的抗扭强度是可能的。

这就是为什么一批钻杆在某一平台的一个合同时间使用,由于接头外径的磨损必须分批对其接头外径进行硬质合金粉(埋弧焊)的敷焊的原因。

尤其是在大斜度井使用的钻杆,磨损更加厉害。

严格管理、合理使用、延长钻杆的使用寿命,是作业者和钻井承包商的共同责任。

5.钻杆接头合理上扣扭矩的选择

正确地使用大钳进行紧扣是防止接头损坏的主要因素,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扭矩上扣。

表7-18是APIRP7G给出的按母接头和钻杆抗扭强度设计的对焊接头的推荐最小外径和上扣扭矩,推荐的扭矩值是以应力值496423千帕(72000磅/英寸2)为依据确定的,而接头的最小屈服强度为827371千帕(120000磅/英寸2)。

最低的紧扣扭矩应不小于推荐值的90%。

不然会因连接不紧而产生一系列的损害,如螺纹连接的颤动使纹面磨损、螺纹承受附加的弯曲力、台肩密封失效、在冲击载荷作用下自动上扣而使其上扣扭矩超过规定值造成螺纹拉坏或母接头胀大。

APIRP7G提供钻杆接头抗扭强度和推荐上扣扭矩曲线图见图7-10,可供查找各种型号接头的不同内外径的常用钻杆接头的理论抗扭屈服强度值和推荐的上扣扭矩。

所有曲线,其啮合表面、螺纹和台肩的摩擦系数假定为0.08,最小抗拉屈服强度为827371千帕(120000磅/英寸2),推荐上扣扭矩按最小屈眼强度的60%进行计算。

按下述步骤可以利用这些曲线:

(1)选择适合所要研究的钻杆接头尺寸和类型的曲线。

(2)从母接头外径座标上对应的外径点向曲线引水平线与曲线相交点,读出母接头的抗扭强度。

(3)从公接头内径座标上对应的内径点引垂线与曲线相交点读出公接头的抗扭强度;

(4)这样所获得的两个抗扭强度中的较小的那一个,就是该接头的理论抗扭强度;

(5)必须强调,从曲线中所获得的数值是抗扭强度的理论值,由于在曲线的点所确定的值中没有包括许多因素,因此,现场中与这些数值会有差别。

无论是新的还是已磨损的接头,要想了解内、外径的变化引起的接头抗扭强度的变化,这些曲线都是十分有用的。

但在任何情况下,都应采用较小的那个值。

对已用过的钻杆接头的推荐上扣扭矩确定步骤与上述相同,按不同型号的对应曲线,将接头磨损后外径、内径点引水平线和垂直线与曲线相交的点,即为两个推荐的上扣扭矩;取较小的那个为推荐的上扣扭矩。

在极端的条件下,可以有高于推荐的上扣扭矩。

图7-10二十五种不同类型、尺寸的钻杆接头抗扭强度和推荐上扣扭矩曲线。

图7-10(3)60.3mm(23/8in)WO接头扭转屈服强度和上扣扭矩

图7-10(4)60.3mm(23/8in)SLH90接头扭转屈服强度和上扣扭矩

图7-10(5)60.3mm(23/8in)PAC接头扭转屈服强度和上扣扭矩

图7-10(6)NC31接头扭转屈服强度和上扣扭矩

图7-10(7)73.03mm(27/8in)SLH90接头扭转屈服强度和上扣扭矩

图7-10(8)73.03mm(27/8in)WO接头的扭转屈服强度和上扣扭矩

图7-10(9)73.03mm(27/8in)OH接头的扭转屈服强度和上扣扭矩

图7-10(10)73.03mm(27/8in)PAC接头的扭转屈服强度和上扣扭矩

图7-10(11)NC38接头的扭转屈服强度和上扣扭矩

图7-10(12)88.9mm(31/2in)SLH90接头的扭转屈服强度和上扣扭矩

图7-10(13)88.9mm(31/2in)FH接头的扭转屈服强度和上扣扭矩

图7-10(14)88.9mm(31/2in)OH接头的扭转屈服强度和上扣扭矩

图7-10(15)88.9mm(31/2in)PAC接头的扭转屈服强度和上扣扭矩

图7-10(16)88.9mm(31/2in)XH接头的扭转屈服强度和上扣扭矩

图7-10(17)NC40接头的扭转屈服强度和上扣扭矩

图7-10(18)101.6mm(4in)H90接头的扭转屈服强度和上扣扭矩

图7-10(19)101.6mm(4in)OH接头的扭转屈服强度和上扣扭矩

图7-10(20)NC46接头的扭转屈服强度和上扣扭矩

图7-10(21)114.3mm(41/2in)FH接头的扭转屈服强度和上扣扭矩

图7-10(22)114.3mm(41/2in)H90接头的扭转屈服强度和上扣扭矩

图7-10(23)114.3mm(41/2in)OH(标准重量)接头的扭转屈服强度和上扣扭矩

图7-10(24)NC50接头的扭转屈服强度和上扣扭矩

 

6.钻杆接头的识别、标记

在现场的钻具使用中.有时要搞清钻杆的生产厂家、年月和钢级。

实际上按API标准制造的钻杆均有标记可供识别。

下面列举按APIRP7G推荐的作法,供参考。

注解:

制管厂可以对其自身的钻杆进行加厚和热处理,也可以按照其自身的规范去做。

制管厂的确定符号应该用在每一根钻杆柱的组件上。

管子加工者可以购买“未经加工的”管子,按照自己的规范对有些管子进行加厚和热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加工者应在每个钻柱组件上使用其确定的符号。

注解:

为制造厂*进行鉴别用而提供的这些编码已经在制管厂请求时确定。

在本表中所列的制管厂可以是没有领取API当前许可证的制管厂。

许可使用API符号许可证的制管厂一览表可从API总部取得。

*参阅API规范5D,“制造厂”可以是一家制管厂或加工者。

钻杆钢级标记

钢级符号钢级符号

E—75ES—135S

X-95XV-150V(非API标准)

G一105G

钻杆的钢级和重量标记(对于钻杆鉴别用铣槽和识别槽的建议作法):

注解A.在钻杆重量代码中用星号指定的E-75级钻杆的标准重量将没有鉴别用的识别槽或铣出的槽。

E-75级加重钻杆在大钳搭咬部位的中心只有一个铣出的槽。

见图7-13。

B.识别槽的半径约为9.53mm(3/8sin),在外径不小于133.4mm(51/4in)钻杆接头上的识别槽和铣出的槽,其深度为6.35mm(1/4in);在外径不大于127mm(51n)钻杆接头上的识别槽和铣出的槽,其深度为4.76mm(3/16in)。

C.在公接头的铣槽中用模版印刷与管子重量和等级相对应的重量代码数和等级代码符号。

用高度为6.35mm(1/4in)的字母模版印刷,这样,印记就可从悬挂在吊卡中的钻杆上读出。

钻杆重量代码见表7-23。

LPB=公接头大钳搭咬部位的长度(参阅表7-8或APISpec7表4.2)。

三.加重钻杆

加重钻杆其壁厚比普通钻杆大2~3倍,但比钻铤小,其厚壁管体上连接有特别加长的接头,管体中部有加大直径并经喷焊的硬质合金耐磨圈。

一般钻具组合时,它加在钻杆和钻铤之间以防止钻柱截面的突然变化,缓和弯曲刚度的变化,减少钻杆的疲劳损伤;也可用它代替一部分钻铤,在钻深井时可以减少扭矩和提升负荷。

在定向井中使用,尤其在大斜度、水平井中有时代替钻铤,这样可以在较低扭矩的情况下钻进,减少钻具的磨损,又由于其刚度比钻铤小,与井壁的接触面小,因而不容易造成压差卡钻。

加重钻杆尚未列入API标准,我国有参照国外产品制定的行业标准,SY5146-86《整体加重钻杆》,而且已按其标准生产JZ-5I型和JZ-5Ⅱ型加重钻杆。

本节仅介绍美国Smith公司下属的Drilco公司生产的加重钻杆规范。

1.钢级和长度

加重钻杆的一般长度符合API的二类(R2)和三类(R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