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精矿的焙烧.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7825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锌精矿的焙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锌精矿的焙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锌精矿的焙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锌精矿的焙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锌精矿的焙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锌精矿的焙烧.docx

《锌精矿的焙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锌精矿的焙烧.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锌精矿的焙烧.docx

锌精矿的焙烧

锌湿法冶金流程实训指导书

编者:

胡小龙

1.锌精矿的焙烧1

1.1湿法炼锌对锌精矿焙烧的目的与要求1

1.2硫化锌精矿焙烧的主要反应1

1.3锌精矿焙烧8

2浸出9

2.1浸出的目的9

2.2中性浸出9

2.3酸性浸出11

2.4沉矾12

3净化14

3.1净化目的14

3.2一段净化14

3.3二段净化15

3.4三段净化15

3.5工序产品的质量要求16

4综合回收17

4.1工艺原理17

4.2原料、产品要求17

4.3铜镉渣浸出18

4.4铜渣酸洗及上清压滤18

4.5铜镉渣浆化及过滤18

4.6钴渣酸洗及压滤19

4.7贫镉液沉钴19

4.8Β-奈酚除钴19

1.锌精矿的焙烧

1.1湿法炼锌对锌精矿焙烧的目的与要求

根据湿法炼锌的工艺原理,湿法炼锌焙烧硫化锌精矿的目的主要是使锌精矿中的ZnS绝大部分转变为ZnO,少量则为ZnSO4,同时尽可能完全地除去砷、锑等杂质。

具体说来其要求有五点:

(1)在湿法炼锌中,出于硫化锌在一般条件下不能直接用稀硫酸进行浸出,所以焙烧时,要尽可能完全地使ZnS转型,使其绝大部分氧化成为可溶于稀硫酸的ZnO。

不过为了补偿冶金过程中H2SO4的机械损失和化学损失,仍要求焙烧矿中有适量的可溶于水的ZnSO4。

生产实践证明,一般浸出流程,只要使焙烧矿中含有2.5~4%的ZnSO4形态的硫就可以补偿冶金过程中H2SO4的损失,并不希望过多,否则会导致冶金过程中硫酸根的过剩,影响正常生产的进行和增加原材料的消耗。

(2)使砷,锑氧化成挥发性的氧化物除去,同时除去部分铅,以减轻浸出、净化工序工作量。

(3)使炉气中的SO2浓度尽可能地高,以利制造硫酸。

(4)焙烧得到细小粒子状的焙烧矿,以利下一步浸出,即不希望有烧结现象发生。

(5)在焙烧时应尽可能地少产生铁酸锌和硅酸锌。

因为铁酸锌不溶于稀硫酸,而导致锌的浸出率降低;硅酸锌虽然能溶于稀硫酸,但溶解后会产生胶体状的二氧化硅,影响浸出矿浆的澄清与过滤。

处理块状硫化矿的焙烧最早是采用堆式焙烧,后改为竖炉焙烧。

随着原矿品位的降低和浮选的迅速发展,炼锌厂处理的原料,都是粉末状的锌精矿,这就迫使采用符合精矿焙的特点的焙烧炉。

1.2硫化锌精矿焙烧的主要反应

因为焙烧是在原料和产物熔点温度以下进行的一种化学反应,故工业上焙烧硫化锌精矿,是将锌精矿在高温下与空气中的氧相互作用,属于氧化反应过程。

我们知道,锌精矿中几乎所有硫化物的氧化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都是负值,而且硫化物焙烧是个放热过程,故工业上硫化锌精矿焙烧均能自热进行。

焙烧过程是复杂的,生成的产物不尽一致,可能有多种化合物同时并存。

一般来说,硫化锌精矿的氧化反应主要有以下四种:

(1)硫化物氧化生成硫酸盐

MeS+2O2=MeSO4

(2)硫化物氧化生成氧化物

MeS+1.5O2=MeO十SO2

(3)金属硫化物直接氧化生成金属

MeS+O2=Me+SO2

(4)硫酸盐离解

MeSO4=MeO+SO3

SO3=SO2+0.5O2

此外.在硫化锌精矿中,通常还有多种化合价的金属硫化物,其高价硫化物的离解压一般都较高,如FeS2离解压在700℃时为505kPa,故极不稳定,焙烧时高价态硫化物离解成低价态的硫化物,然后再继续进行其焙烧氧化反应过程。

当然,精矿中某种金属硫化物氧化过程的反应方式和产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决定于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焙烧过程中的具体条件。

因此,锌精矿中各种金属硫化物焙烧的主要产物是MeO,MeSO4以及SO2,SO3,O2等;此外还可能有MeO·Fe2O3,MeO·SiO2等。

究竟焙烧过程按哪种反应进行,各反应的反应速率如何,焙烧的最终产物是什么,这些问题在焙烧条件一定时,可由热力学分析和动力学研究解决。

硫化锌

锌在锌精矿中以闪锌矿(ZnS)或铁闪锌矿(nZnS·mFeS)形态存在,其焙烧反应是比较复杂的过程,可能的反应类型也比较多。

在湿法炼锌

工业焙烧的条件下其主要反应有:

ZnS+2O2=ZnSO4

3ZnSO4+ZnS=4ZnO+4SO22SO2+O2=2SO3

ZnO+SO3=ZnSO4

焙烧开始时按上述反应式

(1)、

(2)进行,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继续氧化成三氧化硫,即按(3)式进行。

式(3)反应为可逆反应,在温度低于500℃时反应向右进行,温度高于600℃时反应向左进行,故在沸腾焙烧过程中焙烧温度均在850℃以上,实际上

气相中的三氧化硫是很少的。

反应式(4)表明,当气相中有SO3存在时,氧化锌才生成为硫酸锌,而硫酸锌在高温时又分解为氧化锌和三氧化硫,温度在800℃以上时分解十分剧烈。

硫酸锌生成的条件及数量,取决于焙烧温度及气相成分,即温度低、SO3浓度高时,形成的硫酸锌就多,当温度高、SO3浓度低时,硫酸锌发生分解,趋向于形成氧化锌。

由上述硫酸锌与氧化锌生成的条件可知,氧化焙烧与硫酸化焙烧在操作上的基本区别是:

(1)硫酸化焙烧的温度(850℃~900℃)比氧化焙烧的温度(1050℃~l100℃)要低;

(2)硫酸化焙烧所产生的炉气中,SO3的浓度要比氧化焙烧时高,所以硫酸化焙烧时要求供给较大的过剩空气量,以强化焙烧过程;

(3)硫酸化焙烧要求炉气与炉料接触良好,并要求炉料在炉内停留时间较长。

总之,硫化锌在850℃~900℃的温度下进行焙烧,大部分生成氧化锌(ZnO)和少量的硫酸锌(ZnSO4)、硅酸锌(ZnO·SiO2)、铁酸锌(ZnO·Fe2O3),还有少量的硫化锌未被氧化。

硫化铅

铅在锌精矿中主要以硫化铅(PbS)形态存在,硫化铅又叫方铅矿,它在焙烧时按下列反应式进行反应。

PbS+2O2==PbSO4

3PbSO4+PbS==4PbO+4SO2

PbO+SO3==PbSO4

硫化铅在焙烧过程的行为与硫化锌相似,所形成的硫酸铅在800℃以上时大量分解为氧化铅。

硫化铅的熔点约为l120℃,熔化后具有很好的流动性,进入炉子的砖缝中。

硫化铅在600℃时开始挥发,800℃时大量挥发,当PbS挥发到炉子上部及炉气管道中时又被氧化成氧化铅。

而氧化铅要在900℃时才大量挥发,所以硫酸化焙烧脱铅率低。

氧化铅是一种很好的助熔剂,它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形成低熔点共晶化合物,如硅酸铅(PbO·SiO2)、铁酸铅(PbO·Fe2O3)、铅酸钙(CaO·PbO6)、铅酸镁(MgPbO6),这些低熔点共晶化合物是极为有害的,它在800℃时就开始熔化,严重时引起炉料在沸腾炉中结块和在烟道中结块的现象,从而使操作恶化,焙烧脱硫不完全,因此要求配料时混合锌精矿含铅不超过2%。

总之,硫化铅在焙烧过程中多数生成氧化铅(PbO),只有极少量生成硫酸铅及低熔点共晶化合物。

硫化铜

铜在锌精矿中主要以辉铜矿(Cu2S)、黄铜矿(CuFeS2)、铜蓝(CuS)等形态存在。

硫化铜熔点很高(约1805℃~1900℃),在低温下(550℃)按下式进行反应。

2Cu2S+5O2=2CuO+2CuSO4

4CuFeS2=2Cu2S+4FeS+S2

CuS+2O2=CuSO4

所形成的硫酸铜,当温度高于700℃时按下式发生分解。

5CuSO4+3CuS=4Cu2O+8SO2

4CuSO4=2CuO·CuSO4+2SO2+O2

2CuO·CuSO4=4CuO+2SO2十O2硫化铜在焙烧温度下按下式进行氧化反应。

2Cu2S+3O2=Cu2O+SO2

Cu2S+2O2=2CuO+SO2

4CuS+5O2=Cu2O+2SO2

12CuFeS2+35O2=3Cu2O+2Fe3O4+12SO2

由此可见,铜的化合物在焙烧过程中的产物,主要是氧化铜(CuO)和氧化亚铜(Cu2O),还有少量的硫酸铜(CuSO4)、铁酸铜(CuO·Fe2O3)及硅酸铜(CuO·SiO3)。

硫化镉

镉在锌精矿中以硫化镉(CdS)形态存在,并往往与铅、镁共生。

在焙烧时硫化镉按下式进行氧化。

2CdS+3O2=2CdO+SO2

或CdS+2O2=CdSO4

硫化镉的挥发温度为980℃,高温焙烧时在炉子上部挥发,并在烟道中氧化成氧化镉(CdO),所以在1050℃~l100℃的温度下进行高温氧化焙烧时,95%以上的镉挥发并氧化成氧化镉进人烟气系统,通过收尘净化,镉富集在烟尘中,这种烟尘可作为提镉的原料。

当温度较低时,即在850℃~900℃下进行硫酸化焙烧时,硫化镉氧化生成氧化镉(CdO)和硫酸镉(CdSO4),CdSO4是十分稳定的化合物,只有在高于1000℃时才分解为CdO和SO3,而CdO要在高于1000℃以上时才能挥发。

所以在硫酸化焙烧过程中,CdO及CdSO4几乎得不到挥发而留在焙砂中,它们在浸出时与ZnO一起进入硫酸溶液,通过溶液净化得到富集的铜镉渣,作为提镉的原料。

砷、锑硫化物

砷在锌精矿中以毒砂(FeAsS)或硫化砷(As2S3)形态存在,锑以辉锑矿(Sb2S3)形态存在,砷、锑化合物在600℃时显著离解,在氧化气氛中极易氧化,其反应式为:

2As2S3+9O2=2As2O3+6SO2

2Sb2S3+9O2=2Sb2O3+6SO2

2FeAsS+5O2=Fe2O3+As2O3+2SO2砷、锑的三氧化物是极易挥发的化合物,但在温度高、过剩空气量充足的情况下氧化成五氧化物,其反应式为:

As2O3+O2一As2O5

As2O3+2SO3=2As2O5+2SO2

2As2O3+2Fe2O3=2As2O5+2FeO

Sb2O3+O2=Sb2O5

2Sb2O3+2SO2=2Sb2O5+2SO2

2Sb2O3+Fe2O3=2Sb2O5+4FeO砷、锑的五氧化物是很难挥发的物质,在有氧化铅、氧化铁存在的情况下易生成砷、锑酸盐。

3PbO+As2O5=Pb3(AsO4)2

3FeO+As2O5=Fe3(AsO4)2

3PbO+Sb2O5=Pb3(SbO4)2

3FeO+Sb2O5=Fe3(SbO4)2形成砷、锑酸盐后,砷、锑在焙烧过程中就很难除去。

湿法炼锌过程中当原料含As,Sb过高时,As,Sb进入电积液中使电积过程产生“烧板”。

故在焙烧时要求控制较低的温度和较少的过剩空气量,尽可能使As、Sb以挥发性氧化

物进入烟气。

在烟气收尘中,这些砷、锑氧化物大部分被收集在烟尘中。

硫化银

银在锌精矿中以辉银矿(Ag2S)形态存在。

它在605℃时着火,按下列反应氧化。

Ag2S+2O2=Ag2SO4

2Ag2S+3O2=2Ag2O十2SO2在锌焙烧温度下,硫化银被氧化时与别的金属硫化物不一样,生成的氧化银(Ag2O)是一种极不稳定的化合物,易发生分解。

2Ag2O=4Ag+O2

硫化银在焙烧时,当有大量SO3存在的条件下生成硫酸银(Ag2SO4),其反应式如下。

Ag2S+4SO3=Ag2SO4+4SO2

生成的硫酸银在650℃左右时是稳定的,但在锌焙烧温度(850~900℃)时按下式进行分解。

Ag2SO4=2Ag+SO2+O2总之,硫化银在焙烧过程中,大部分生成金属银和硫酸银,同时由于氧化不完全,焙砂中仍有少部分的硫化银存在。

铟和锗

铟、锗在锌精矿中以硫化物或复合物形态存在。

当焙烧温度在800~1100℃时变为氧化物,因为它难于被稀硫酸溶解,所以大部分留在浸出渣中,在处理浸出渣的过程中加以回收。

硫化铁

铁在锌精矿中一般以黄铁矿(FeS2)、磁黄铁矿(Fe2S)或铁闪锌矿

(nZnS·mFeS)形态存在。

铁的硫化物在焙烧温度800~l100℃时进行氧化,其反应为:

4FeS2+11O2=2Fe2O3+8SO2

3FeS+5O2=Fe3O4+3SO2硫化铁在焙烧时也能被SO2和SO3所氧化。

FeS+3SO3=FeO+4SO2

3FeO+SO3=Fe3O4+SO2

3FeS+5O2=Fe3O4+3SO2高价氧化铁也能与硫化铁作用。

16Fe2O3+FeS2=11Fe3O4+2SO2

10Fe2O3+FeS=7Fe3O4+SO2

综上所述,硫化铁焙烧得到大部分的三氧化二铁(Fe2O3)和少部分的四氧化三铁(Fe3O4)。

由于氧化亚铁易于氧化成高价铁,同时硫酸铁Fe2(SO)3也极易分解,所以FeO及Fe2(SO4)3在焙烧产物中是少量的。

另外在焙砂中还有少量未氧化的FeS及FeS2存在。

当焙烧温度高于650℃时,特别是在高温焙烧时氧化锌与氧化铁生成铁酸锌,其反应式为:

ZnO+Fe2O3=ZnO·Fe2O3铁酸锌是一种很难溶于稀硫酸的物质,在锌焙砂浸出过程中进入到浸出渣中,使锌的浸出率降低,并且导致锌的总回收率降低。

所以锌精矿配料时,要求铁的含量不能太高,一般不超过8%。

为了减少铁酸锌的生成,在焙烧中可以采取加速焙烧作业,以减少在焙烧温度下氧化锌与氧化铁的接触时间。

另外在焙烧允许的条件下,适当增大炉料的颗粒,缩小其接触面积,也可以减少铁酸锌的生成。

二氧化硅

在锌精矿中常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硅(SiO2),有时高达6%以上。

在焙烧过程中它们与金属氧化物(ZnO,FeO,PbO,CaO)接触时生成低熔点硅酸锌及其他硅酸盐,其反应为:

ZnO+SiO2==ZnO·SiO2

PbO+SiO2==PbO·SiO2所形成的硅酸盐,特别是硅酸铅(PbO·SiO2,熔点726℃),能使炉料软化点降低,促使焙砂结块,阻碍焙烧的正常进行。

硅酸锌及其他硅酸盐虽然能溶解于稀硫酸中,但此时生成的二氧化硅呈胶体状态进人溶液,造成浸出、澄清、过滤困难,所以在混合锌精矿中严格控制SiO2的含量不超过5%。

硫化汞锌精矿中一般含汞量很少,主要以辰砂的形态存在,与其他硫化物不同,在焙烧条件下HgS直接生成金属Hg,而不是氧化物和硫酸盐。

其反应为:

HgS+O2=Hg+SO2汞蒸气将进入到焙烧烟气中,在烟气净化中加以回收。

1.3锌精矿焙烧

1.3.1实验准备

1.3.1.1仪器准备

马弗炉、坩埚、电子天平、真空干燥箱

1.3.1.2药品准备

锌精矿

1.3.2实验过程

1.将准备好的锌精矿装入坩埚放进真空干燥箱内,加热使锌精矿的水分小于8%。

2.将脱水后的锌精矿放入马弗炉内,温度控制在850~900℃,焙烧5h。

3.将焙烧好的试样取出冷却,备后续试验所用。

2浸出

2.1浸出的目的

湿法炼锌浸出过程,是以稀硫酸溶液(主要是锌电解过程产生的废电解液)作溶剂,将含锌原料中的有价金属溶解进入溶液的过程。

其原料中除锌外,一般还含有铁、铜、镉、钴、镍、砷、锑及稀有金属等元素。

在浸出过程中,除锌进入溶液外,金属杂质也不同程度地溶解而随锌一起进入溶液。

这些杂质会对锌电积过程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送电积以前必须把有害杂质尽可能除去。

在浸出过程中应尽量利用水解沉淀方法将部分杂质(如铁、砷、锑等)除去,以减轻溶液净化的负担。

浸出过程的目的是将原料中的锌尽可能完全溶解进入溶液中,并在浸出终了阶段采取措施,除去部分铁、硅、砷、锑、锗等有害杂质,同时得到沉降速度快、过滤性能好、易于液固分离的浸出矿浆。

浸出使用的锌原料主要有硫化锌精矿(如在氧压浸出时)或硫化锌精矿经过焙烧产出的焙烧矿、氧化锌粉与含锌烟尘以及氧化锌矿等。

其中焙烧矿是湿法炼锌浸出过程的主要原料,它是由ZnO和其他金属氧化物、脉石等组成的细颗粒物料。

焙烧矿的化学成分和物相组成对浸出过程所产生溶液的质量及金属回收率均有很大影响。

2.2中性浸出

2.2.1工艺原理

在氧化槽中加入废电解液、混合液、沉矾上清液和阳极泥料浆以及锰矿粉,控制槽内酸度40~60g/L,保证滤液含Fe2+<0.1g/L,经槽上的溢流口连续进入中性浸出槽的第1槽。

中性浸出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将焙砂中的锌浸出来,将其中有害杂质如砷、锑、铁、锗等除去。

中性浸出槽4台串联连续操作。

焙砂料经过螺旋运输机加入中性

浸出第1、3槽,与此同时,氧化液经溜槽自流入中浸第1槽,废电解液按酸锌配比加入氧化槽和中浸第1槽,通过调节焙砂加入量,用PH试纸测定,保持第4槽出口PH=4.8~5.2。

从中浸槽出来的矿浆自流入2台Φ21m中浸浓密机进行液固分离,在进浓密机的溜槽出处加入凝聚剂溶液。

浓密溢流流入中浸溢流槽,即为中上清液,经泵送净液车间,中浸底流经泵打入预中和第1槽。

2.2.2主要化学反应

ZnO+H2SO4=ZnSO4+H2O

FeSO4+MnO2+H2SO4=Fe2(SO4)3+MnSO4+2H2OFe2(SO4)3+6H2O=2Fe(OH)3↓+H2SO4

As2(SO4)3+3ZnO+3H2O=As2O3·3H2O↓+3ZnSO4Sb2(SO4)3+3ZnO+3H2O=Sb2O3·3H2O↓+3ZnSO4

H3AsO3+4Fe(OH)3=Fe4O5(OH)5As↓+5H2O

H3SbO3+4Fe(OH)3=Fe4O5(OH)5Sb↓+5H2O

2.2.3工艺技术条件

(1)氧化液的配制

2+

a.氧化液成分:

Fe2+<0.1g/LFe全1~2.0g/LH2SO420~60g/L

b.反应温度:

50℃~60℃

c.反应时间:

0.5h

(2)中性浸出

a.始酸20~60g/L

b.终点PH5.0~5.4

c.反应温度65℃~75℃

d.反应时间:

1.5-2h

e.浸出液固比7~9:

1

2.2.5浸出实验

1.将焙烧好的锌精矿移入三口烧瓶中,加入稀硫酸,控制溶液酸度酸度为20~60g/L。

2.将三口烧瓶装入温度计和机械搅拌器。

3.用电热套为三口烧瓶加热。

4.控制温度在65℃~75℃。

5.用精密PH试纸随时测定溶液的PH值,通过加入焙烧好的锌精矿控制PH在5.0~5.4。

6.反应1.5-2h后,停止加热,到溶液冷却到室温后,洗涤、过滤,滤液保留备以下实验使用。

2.3酸性浸出

锌焙砂经过常规法工艺的中性与酸性浸出以后,得到的浸出渣仍含锌高,一般为20%~22%.当处理含铁高的精矿时,渣含锌还会更高。

这种浸出渣处理是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都是经过一个火法冶金过程将锌还原挥发出来,变成氧化锌粉再进行湿法处理。

这样使湿法练锌厂的生产流程复杂化,且火法过程的燃料、还原剂和耐火材料消耗很大,生产成本高。

2.3.1工艺原理

高酸浸出槽多台串联组成,预中和底流、废电解液和浓硫酸加入第1槽,从最后槽出来的矿浆经溜槽自流入高浸浓密机,浓密溢流自流入高浸溢流槽,经泵打入预中和第1槽,浓密底流送往渣过滤工段。

2.3.2工艺技术条件

a.始酸100-120g/L

b.终酸50-70g/L

c.反应温度90℃

d.反应时间:

3-5h

2.3.3工艺流程

预中和底流

废液

压滤

2.3.4酸性浸出实验

1.将中性浸出过滤后的固体放入三口烧瓶中,加入浓硫酸,控制酸度在

100-120g/L。

2.将三口烧瓶装入温度计和机械搅拌器。

3.用电热套为三口烧瓶加热。

4.控制温度在90℃。

5.反应3-5h后,停止加热,到溶液冷却到室温后,洗涤、过滤,滤液进行沉矾。

2.4沉矾

浸出渣采用热酸浸出,可使以铁酸锌形态存在的锌在浸出率达90%以上,显著提高了金属的提取率,对大量铁、砷等杂质也会进入溶液,使浸出液中的含铁量高达30g/L以上。

对于这种含铁高的浸出液,若采用中性浸出过程所采用的那种中和水解法除铁,则会因产生大量的Fe(OH)3胶状沉淀物而使中性浸出矿浆难以沉降、过滤和渣洗涤,甚至导致生产过程由于固液分离困难而无法进行。

为了从含铁高的溶液中沉铁,自上世纪60年代末以来,先后在工业上应用的沉铁方法有黄钾铁矾法、转化法、针铁矿法、赤铁矿法。

这些方法与传统的水解法比较其优点是铁的沉淀结晶好。

易于沉淀、过滤和洗涤。

目前国内外采用黄钾铁矾法

最多,其他方法只有少数工厂采用。

2.4.1黄钾铁矾法

为了溶解中浸渣中的ZnO·Fe2O3,将中浸渣加入到起始H2SO4浓度>100g/L的溶液中,在85~95℃下经几小时浸出。

浸出后的热酸液H2SO4浓度>20~25g/L,通过加焙砂调整pH为1.1~105,再将生成黄钾铁矾所必须的一价阳离子(如NH4+,Na+,K+)加入,在90~100℃下迅速生成铁矾沉淀,而残留在锌溶液中的铁仅为1~3g/L。

铁矾的组成一般包含有+1价和+3价两种阳离子,其中+3价离子是要除去的Fe3+离子,而+1价阳离子(A+)可以是K+,Na+,NH4+等,因此其化学通式为AFe3(SO4)2(OH)6。

在湿法炼锌生产上,考虑含K+的试剂太昂贵常以NH4+或Na+作沉铁剂。

其主要沉铁反应为:

3Fe2(SO4)3+10H2O+2NH3·H2O=(NH4)2Fe6(SO4)4(OH)2↓+5H2SO43Fe2(SO4)3+12H2O+Na2SO4=Na2Fe6(SO4)4(OH)12↓+6H2SO4

沉矾槽6台串联组成,在第1槽预中和后液加碳酸氢铵、碳酸氢钠及锰矿粉,保持沉矾酸度15~22g/L,从第6槽出来的溶液经溜槽自流入2台Φ21m沉矾浓密机。

浓密溢流自流入沉矾溢流槽,经泵送入混合液贮槽,浓密机底流送往渣过滤工段。

2.4.2工艺技术条件

a.始酸5-15g/L

b.终酸15-25g/L

c.反应温度95℃首槽除外

d.反应时间:

4~6h

预上清

焙砂

NH4HCO3、NaHCO3

2.4.3工艺流程

沉矾浓密机

混合液槽

底流

压滤13

沉矾槽

3净化

3.1净化目的

净化的目的是将中性浸出液中的铜、隔、钴、镍、砷、锑等杂质除至电积过程的允许含量范围之内,确保电积过程的正常进行并生产出较高等级的锌片。

同时,通过净化过程的富集作用,使原料中的有价半生元素,如铜、镉、钴、铟、铊等得到富集,便于从净化渣中进一步回收有价金属成分。

3.2一段净化

(1)工艺操作条件:

温度:

50-55℃;反应时间:

1-2h

(2)一净后液含Cu≤0.5mg/lCd≤20mg/l

(3)锌粉计算用量

理论锌粉量=[Cu含量(g/l)÷63.54+Cd含量(g/l)÷112.41]

×流量(m3/h)×65.38/Zn有效(kg)

实际加入锌粉量=(2.5-3.0)倍理论锌粉量

(4)主动与浸出车间联系,了解中上清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