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文阅读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7520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时文阅读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时文阅读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时文阅读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时文阅读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时文阅读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时文阅读3.docx

《时文阅读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文阅读3.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时文阅读3.docx

时文阅读3

高二年级时文阅读

金子与烂泥,其实都有用,又都没有用,关键看放在什么地方

作者:

黄小平

上帝把一堆金条放在人群前,说,每一个人都可以从金条堆里拿金子,一边拿,一边数,最后,谁数准了,谁拿的金子就归谁。

人们疯狂地从金条堆里拿金子,可到最后,谁也没有得到金子。

上帝问人,一堆金条就放在前面,可以任意拿,却谁也没有得到金子呢?

其中的一人说,他一心想多得金子,于是拼命地拿,手越拿越快,结果数数的嘴跟不上来,数着数着,就数错了,所以没有得到金子。

另一个人说,他也一心想多得金子,于是他拼命地数,嘴越数越快,结果拿金子的手跟不上来,拿着拿着,就拿错了,所以也没有得到金子。

上帝听后,摇摇头,叹道:

贪多必失啊!

说完,收起金子,走了,留下一堆悔之不及的人群。

上帝给一位百岁老人一堆金子,而老人却很平静。

“面对一堆金子,你怎么一点也不开心呢?

你知道吗,这么多的金子,意味着什么吗?

”上帝问。

“知道。

”老人说。

“那意味着你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上帝说。

“上帝,我现在多大呢?

”老人问。

“一百岁。

”上帝说。

“现在我有了这堆金子后,是多大呢?

”老人问。

“一百岁……”话说到这里,上帝突然明白了:

在时光面前,所有的金子都是苍白的。

上帝拿出一块金子和一块烂泥,问年轻人:

“是金子有用还是烂泥有用呢?

”“当然是金子。

”年轻人答。

“为什么呢?

”上帝问。

“因为金子代表着财富,有了金子,就可以换来自己想要的东西。

”年轻人说。

“如果你是一粒种子,你是选择金子还是烂泥呢?

”上帝继续问。

“烂泥。

“这回怎么不选择金子呢?

“因为只有在烂泥里,种子才能生根、发芽,结出果实,而金子却无法做到。

”年轻人道。

“所以,金子与烂泥,都有用,又都没有用,关键看放在什么地方。

”上帝说,“不只是金子与烂泥,万物都是如此。

对于沙漠中干渴的旅人来说,一块金子不如一滴水显得有用和珍贵。

世界这么大,用一颗勇敢者的心挽起孤独之手上路,誓不回头

作者:

巍Helen

我曾经为孤独哭泣,那是在幼小的年龄,拿着书本爬在学校的墙头,读着读着,望了远处静谧的田野和无人的小路,赶脚世界突然间没了声音,好似地球上就剩下自己孤零零一个,被抛弃在角落,无依无靠的小我心生出莫名的惆怅和悲凉,眼泪禁不住往上湧,后来竟然哇哇地痛哭出声来…。

这类似的悲从中来,还有去年驾车飞驰在大别山的群山之间,连绵的丛山峻岭绿海森林,让你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进入宁静,你有些新生的心境,别忙,很快,眼前出现了山腰中某个无名的小木屋,屋顶上渺渺飘散了几缕炊烟,刹那间惆怅就侵过心头,那份寂寞会追着你一路开出数十里远…

低落的情绪会营造一个弃之的悲怜,恍如一个人走在无人的荒漠,飞沙吹散着长发,眼前灰茫茫一片,脚下是打滑的沙坑,每走一步都举步维艰,悲怜了自己,悲怜了世界。

生活就像数学里的正玄函数曲线起起伏伏,日子有如坐过山车高低不平,情绪有好有怀,低落会不分场合地袭来,怎能说不解孤独?

无聊的人逃避孤独。

孤独是一个人的游戏,喜欢热闹的人耐不住孤独。

你看迪厅里,那些伸出来的无数双在摇滚中乱舞的手,即便你听不到哪是谁在嘶喊的声音,即便你装出来的笑脸没有人能识破,你却很肯定地跟自己说,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越是人多越是寂寞。

正如人们所说,扎堆的往往不是朋友,是寂寞的人群。

我们最习惯的是与俗人、庸人为伍,而浪费的不仅仅是时间,是那份不能承受的蹉跎。

脆弱的人恐惧孤独。

孤独没有金钱那么可爱,不可能讨每个人喜欢。

在脆弱者面前孤独有一张狰狞的面目,它会趁虚而入,在某个黑暗的噩梦中扮演魔鬼的角色让你虚脱让你魂飞魄散;在你不设防的时候,偷袭你的城堡爬上心头大口大口地啃噬一顿。

脆弱的人,只能眼巴巴看着它攻城掠地,只能等待孤独这个欺软怕硬的混蛋,摧残了自己,一点点枯萎…人最无助的是没有能力挣脱让自己被动的局面。

成功的人学会孤独。

当鲜花和掌声落幕,当笑脸和握手一个个散去,鼓噪过后,比赛之后等于比赛之前,一切归于平静。

一个人驱车在郊外,长驱直入的大路让你望不到尽头,窗外华灯朦胧,世界沉睡独你一个人醒着,你猛摇了头,分明看到你并非刚才站在聚光灯下那般高大。

那些“高头白马万两金,不是亲来强求亲”;“一朝马死黄金尽,亲者如同陌路人”;“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的词句会泛上心头,让你提前品味一回英雄暮年的境遇。

很显然,那是孤独回到你身边。

孤独让你看见你不可能拥有世界,你永远需要独立与别人,世界是世界,你是你,孤独是你与世界的分界线。

如果弘一法师李叔同在8、9岁的时候就能领悟到荣华尽头是悲哀的话,那么,成功的人必须学会孤独。

孤独是用来发现自己的。

孤独就像那位揣着怀表会说人话,诱惑爱丽丝跌入兔子洞重游仙境的白兔先生,他打开神秘的大门引领你重回那个疯狂奇幻的世界,在仙境里你可以长可以短,你可以大可以小,你追逐着“我是谁?

”在探险的同时你终于发现自我;孤独怂恿你在世界的另一头犹如《超体》里的露西穿越昨天和未来,看见地球上最早的那个露西的样子;孤独放纵你的任性,允许你变身成大鹏掠过江河去俯瞰别人眼中看不见的万物;允许你伏贴在宇宙的肌肤上去聆听它的心跳…。

孤独是一把打开世界的钥匙,它让你通往自己的内心。

南森说,人生的第一件事是发现自己,那么,孤独是用来发现自己的。

遗憾的是,有的人已经无法孤独。

强大的人驾驭孤独。

正如字面解释,“孤”自古就是帝王对自己的尊称,“孤”者王也;“独”意味着独一无二的意思,独一无二的王者是孤独。

孤独的人是真的勇士,可以面对自己直面人生独自前行。

难怪尼采说,孤独,你配吗?

真正的王者驾驭孤独,孤独是高贵的,是力量和能力的象征。

世间原本孤独。

你看,停靠在路边无人的汽车是孤独的,飞驰在高架上的车流是孤独的,眼前的一栋栋摩天大厦各自有各自的孤独。

让大脑带你重温自己在世界各地留下的足迹,当你迎风站在甲板上,随着巨轮在厚似铁板的太平洋上破浪,扑面狂扫的苍凉渗透在你呼吸的每一口空气中、在每一丝翻打在你脸上的海风里,都彰显着大海的孤独;置身在美加之间的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河谷,滔天的巨浪变成飞溅在你身上密集的水花,你分明听见一个巨人朝着你雷鸣般狂泻孤独;当你紧裹了身上的大衣浑身颤栗在富士山脚下,仰望冰棍一样矗立的雪山,静穆就是它的孤独…

作为自然之子,人生来孤独,人生本来就是一个人要独自走完的路。

张爱玲说,我们都是寂寞惯了的人。

无论是审美、创造还是思考,你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国人之前没有孤独的习惯,多了一点集体寂寞少了一点一个人的孤独,是农耕社会生产力低下、地少人多养成的人文风俗。

现实进入到后工业化和信息时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发生了巨变,人们在生存之上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需要用更多的时间来填补精神生活的空白。

我们能不能假设,在成为某一种人的基础上,人们可不可以去追求高于生活的另一种人生呢?

或许我们还可以期盼,人们依靠个人的力量就可以获得财富和精神的独立和自由。

那么,孤独的价值就不言而喻了。

可以确认的是,无论哪种人生、什么阶段,孤独都是你的贴身伴侣,热闹只是孤独的插曲,逃避它不如拥抱他,任何人的人生都需要有一颗勇敢者的心。

世界这么大,挽起孤独的手一起上路。

相信,下一站有下一站的美丽不要回头。

他是世界首富的穷儿子,首富却以他为荣

文/阿伦

“股神”爸爸是个普通老头

彼得的童年时光,是在美国中西部小镇奥马哈度过的。

父亲在他两岁时,花3万美元买下了一栋建于20世纪初、没有围墙的老房子。

那时,父亲沃伦·巴菲特一点儿名气都没有,家庭条件和其他普通美国家庭没什么不同。

“很小时我就知道钱要靠自己挣。

父亲跟我和哥哥、姐姐说:

‘我的钱都是干活挣来的,所以不会白白给你们。

’”为了挣一点零用钱,彼得总是抢着干活:

扫地、擦窗户、给花草施肥浇水……

那时候,彼得家的后门全天敞开着,邻居们可以随时进出。

因为母亲热情好客又喜欢当“知心大姐”,朋友遍布整个小镇,女人们有什么心事,都喜欢来找她倾诉。

在外人眼中,沃伦·巴菲特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股神,但在彼得和他的哥哥、姐姐眼中,他就是一个日渐苍老的普通老头。

至今,巴菲特和妻子还住在他50多年前花3万美元买来的那栋老房子里。

彼得小时候不知道爸爸是做什么的。

“他每天早上8点准时出门上班,无论多晚都会回到家里来。

从我很小时到现在,爸爸就是这样。

他没有变化。

所谓财富和名声的递增,在家人和他自己眼里,都只是一种外在的符号而已。

彼得曾经问妈妈:

“为什么一夜之间我们家就变得有钱了?

”因为有一天他突然发现,几乎所有人都在议论父亲,他走在路上,会有人对他指指点点。

彼得觉得非常奇怪:

我们的生活还是跟以前一样啊。

电视机、冰箱和沙发用了多年,跟普通人家的一样。

父亲依然穿得普普通通,而母亲还是那么热情开朗。

美国媒体和商界曾有这样一种说法:

“巴菲特只会赚钱,不会花钱,更不会做父亲。

钱会让父子关系变复杂

“当我问他为什么别的小孩不用干活就有钱时,他总是说,因为你的父亲是沃伦·巴菲特。

”但是,当彼得17岁时,父亲在投资方面的才能和他的财富开始被美国人津津乐道。

这一年,彼得经由《华盛顿邮报》发行人的一封推荐信,进入了著名的斯坦福大学学习。

他跟父亲说,如果自己不是巴菲特的儿子,那么就不会遭受别人的质疑了。

巴菲特说:

“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努力和成绩来证明你当之无愧呢?

再说,你不是一直想要挣更多的钱吗?

读这所大学的商科是最好的起步。

于是,彼得开始埋头苦读,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将20门基础课程全部修完。

但是彼得一点儿都不高兴,他跟父亲说:

“如果我辍学,您是否会觉得脸上无光?

”巴菲特笑着答:

“你的姐姐和哥哥不也是这样吗?

人们顶多说你步了他们的后尘。

父亲还跟他说:

“我知道你一直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做音乐家,而我曾经那么希望你能做一个投资家。

我仍然记得你7岁那年,坐在钢琴前,把一首欢快无比的《扬基歌》弹成了哀乐。

”父亲接着说,能把欢快的乐曲弹成哀乐,说明两个问题:

一是弹奏者心情糟糕,二是他具备非凡的音乐天分。

中途退学的彼得准备投身于音乐创作,但是,他身无分文。

不用问,父亲不会再给他一分钱的生活费。

“因为我已经19岁了,而且父亲本来就是个吝啬鬼。

”彼得笑着说。

祖父曾经给了他9万美元,却被父亲拿去变成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份。

他跟儿子说:

“再过10年,这些钱至少能变成900万美元,30年之后,也许就是5000万。

”彼得却很快就卖了股票,拿着这笔钱搬到旧金山,租了一套小房子,成立了自己的音乐工作室。

然后,他在报纸上刊登广告,为人们提供录音服务,每小时35美元。

断断续续地有顾客来,一个星期录几个小时,赚一两百美元勉强度日。

巴菲特却不时地提醒儿子:

“要学会用自己挣的钱,去做更大的梦。

终于等来了机会,某天彼得正在擦洗他那部破旧的车时,邻居把他介绍给了自己从事动画制作的女婿,为一个新成立的有线电视频道做10秒钟的插播广告,报酬为1000美元。

这让彼得兴奋不已。

很快,那个电视频道因此而大火,它就是著名的MTV音乐频道。

从那以后,彼得可以靠作曲为生了。

“扩大音乐工作室规模、租房子、结婚,购置参加活动的西装。

这些用的都是我自己挣的钱。

”当彼得得意洋洋地跟父亲炫耀时,巴菲特也不说话,只是微笑着点头。

30岁那年,彼得已经是一对双胞胎女儿的父亲了,一家四口住在一套不足100平方米的房子里。

他很想让妻子和女儿生活得更好些,于是生平第一次开口跟父亲借钱。

父亲摇着头说:

“金钱会将我们纯洁的父子关系变得复杂。

你应该像其他美国人一样贷款买房,然后凭自己的能力把贷款还上。

”彼得在心里告诉自己:

“我发誓,这是我最后一次向父亲借钱。

父亲的爱不是金钱而是信任

父亲拒绝借钱给自己,还是让彼得沮丧了好一阵子。

他一气之下贷款买了套大房子,每个月要还几万美元的贷款。

几年之后,他不堪还贷的压力,又将大房子卖掉换了套小公寓。

那一刻他突然明白了,父亲那么做,只不过是想让他自己去经历和懂得生活,父亲的爱不是金钱而是信任。

彼得一度想把音乐舞蹈剧《魂》做成巡回演出,但需要很大一笔钱,父亲跟他说:

“你先去筹到90%的钱,剩下的10%,我借给你。

”于是,彼得去找很多机构和人,他们无一例外地问:

“你没有钱吗?

没有的话,跟你爸要不就得了?

彼得不得不厚着脸皮跟人说:

“其实,沃伦·巴菲特除了做慈善事业很大方外,从不轻易给人一美分。

”原来,靠巴菲特的姓氏是借不来钱的。

谁会相信亿万富豪之子,竟然会开口跟人借几十万美元?

靠着四处筹借的钱和父亲借给他的那10%,由彼得策划、编写、制作的音乐舞蹈剧《魂》终于在华盛顿国家广场盛大演出。

母亲、哥哥和姐姐去看了舞蹈剧,但是父亲没有去。

“他没有接到我的邀请。

我为什么要让他去破坏气氛抢了我的风头呢?

”彼得大笑着说。

然后,他出了数张专辑,并凭借讲述印第安原住民的剧集《500部落》的配乐获得美国电视界最高荣誉“艾美奖”。

他靠自己的努力,为妻子和女儿在密歇根湖湖畔买了别墅,也终于有了专业级别的音乐工作室。

彼得也让所有人心悦诚服地这样称赞:

“我很惊讶你竟然没有子承父业,但我更惊讶的是,你居然成了音乐界的‘沃伦·巴菲特’。

2006年,全世界见证了沃伦·巴菲特的一大善举,他宣布把大部分财产——高达370亿美元的钱捐给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

而在3个月前,巴菲特给彼得打了电话,告诉他自己的想法。

彼得真诚地对父亲说:

“爸爸,我真为你骄傲!

”从不表扬儿子,而在儿子眼中也不可能有时间关注自己的音乐的巴菲特,在电话里跟儿子说:

“孩子,我也为你骄傲!

对父亲来说,儿子虽然没有子承父业,但他对自己喜爱的事业的投入和专注以及即使功成名就依然不变的平常心和淡定,都无愧于“巴菲特”这个响当当的姓氏。

彼得说:

“尽管父亲积聚了很多财富,但那些钱他最终都要用于做慈善。

对他来说,越来越多的金钱,只是对他投资天分的一种肯定。

而我的音乐被越来越多的人听到,就是对我音乐才能的肯定。

现在,彼得和父亲每年最多能见四五次面。

平时,他们会互相打电话,告诉彼此最近的动向及遇见了什么有趣的人和事。

2011年初,当彼得告诉父亲自己的新书《做你自己》即将出中文版时,对中国有着深厚感情的巴菲特主动提出为他写序。

当然,日理万机的巴菲特的序言非常简短:

“彼得的人生全凭他自己打造。

他衡量成功的标准,不是个人财富或荣耀,而是对广阔世界所做的贡献。

人生这么短,哪有空嫌晚

文/婉艺

偶遇一位从前一起玩游戏的朋友。

他突然感叹万千地对我说,最近总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用,好焦虑。

我很奇怪,因为以前暑假的时候每天和他打双排玩得很嗨皮,一直都觉得他是24小时在线的超级大闲人一个,从来就没有“忙”过。

包括他后来出国读预科了,放假回国还常常找我借号跟人组队玩。

于是我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会说自己时间不够用。

他回答说,随便算了一下,自己今年21岁,还在准备上大学(他现在加拿大读预科,前段时间正在写申请),可是大部分人23到24岁大学已经毕业了,而自己大学毕业至少已经25岁,感觉自己年纪好大啊!

所以也不准备读研究生了,因为读完研究生出来就28了,用他的话说,就是读完书“都快三十”了,太晚了。

然后,自己一直都还蛮想报个班学画漫画的,现在忙着申请大学,根本没空,等放假回国时间又很紧,但是又觉得学漫画这种东西,还是想在国内报班学,可是想到等自己大学毕业都25了,到时候再去学漫画会不会太迟了?

另外还有踢球啊,自从出国读预科之后,好久都没人一起踢球了。

“好想念那种挥汗如雨的感觉”。

还有学日语。

真的好喜欢日漫,好想学日语啊,可是也没空学啊。

“好纠结啊,早知道就去日本读预科了,感觉自己好多喜欢的事情没空做就老了啊!

”最后他感叹道。

我问他,你LOL什么段位了。

“早就钻石了。

”他回答的语气里满满的都是自豪。

我就无语了。

这孩子有时间玩LOL,还有空打到钻石级,却抱怨自己喜欢的好多事情都没有时间做。

你要不要这么假。

不过话说这样的人,其实还挺多的。

心里想法一大堆,这也想去做那也想去做,真到了有空的时间,只会往电脑前面坐。

“你打游戏的时间加起来,这些事早就都做完好多遍了。

”我说。

“没有啊,打LOL我都是回国的时候玩的,出国以后我都好久没玩游戏了。

“那你回国的时候怎么不报班学漫画,不约人出去踢球?

”我不准备给他留面子。

“哎呀姐姐,回国时间短呀,随便玩玩就过去了,哪想得起那么多事啊?

要是真的想学漫画,网上远程的漫画班到处都是,还有各种免费的教程,不报班都可以自己学。

而且作为一个学生,一年有两个假期,你的时间已经非常充裕了。

等以后上了班你才会知道什么叫“没空”。

所有工作以外的事情全部都要安排在周末或者下班以后才能做。

但是你看,那些工作了的人,一样有时间去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为什么?

因为时间本来就是“挤”出来的。

现实就是如此,妄想有成段成片的时间留给你做点“你真正想做的事”,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工作的人都在感叹还是学生时代最美好最自由。

其实,观察一下那些兴趣爱好很多的人你就会发现,大部分人兴趣爱好的培养都是利用学习和工作的空余时间完成的。

零碎的时间加起来,也能做成许多事。

当你足够热爱一件事情的时候,不用人提醒,一有空你自己自然就会想起来去做,如果一件事你念叨了很久还没有开始,只能说你内心的欲望不够强烈。

或者,你是个管不住自己的逗逼。

要么承认自己是个只会空想的逗逼,要么就去行动。

那些真正忙碌的人从来没空跟人抱怨时间不够用,因为他们的时间都用在忙正事上了。

有人大二考过四六级,大三大四考过注册会计师。

这可比读个预科,报班学漫画什么的难度系数大多了。

还有很多学霸的例子就不举了,大家都懂的。

其实吧,每个人对自己的规划其实都差不多,差别是,每个人的行动力不一样。

跟他聊这个,我就想起了自己,我也曾经有段时间心血来潮地要学日语。

买了书和教材每天听在线课程,可是学了不到一个月就不想学了,连五十音都没有背熟。

现在想想,并不是自己没时间,追根究底还是学习的动力不够。

朋友说不愿意和我聊天了,越聊越伤心,本来自己在读大学这一关上就已经落后别人很多了,我还在这里打击他。

可是,都已经知道自己落后了,还不改变,光在这儿感叹时间不够用,感叹一切都太晚了,有什么作用呢?

只会落后别人越来越远。

暂时的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道自己落后,还保持现状。

这样只会成为一个一事无成的loser啊。

其实很多喜欢感叹自己时间不够用的人,都和这个朋友一样。

并不是真的时间不够用,只是想法太多,行动太少而已。

你嫌自己开始得太晚,那早些时候干吗去了?

越抱怨越晚。

那些真正喜欢做某件事的人,再忙都能挤出来时间去做,毕竟,人生这么短,哪儿还有空嫌晚?

生命里,总有一朵祥云为你缭绕

莫言

这个世界,总有你不喜欢的人,也总有人不喜欢你。

这都很正常。

而且,无论你有多好,也无论对方有多好,都苛求彼此不得。

应为,好不好是一回事,喜不喜欢也另一回事。

刻意去讨人喜欢,折损的,只能是自我的尊严。

不要用无数次的折腰,去换得一个漠然的低眉。

纡尊降贵换来的,只会是对方愈发地居高临下和颐指气使。

没有平视,就永无对等。

也不要在喜欢和不喜欢上,分出好人和坏人来。

带着情绪倾向的眼光,难免会陷入褊狭。

咬人的,你不能说它是坏狗。

狗总是要咬人,这是狗的天性。

也就是说,在盯着别人的同时,还要看到自我的缺陷和不足。

当然了,极致的喜欢,更像是一个自己与另一个自己在光阴里的隔世重逢。

愿为对方毫无道理地盛开,会为对方无可救药地投入,这都是极致的喜欢。

这时候,若只说是脾气、情趣和平性相投或相通,那不过是浅喜;最深的喜欢,就是爱,就是生命内里的黏附和吸引,就是灵魂深处的执着相守与深情对望。

这是一场诡秘而又盛大的私人化进程。

私人化的意思就是,即使无比错误,也无限正确。

有时候,你的无数个回眸,未必能看到一个檫肩而过;有时候,你拿出天使的心,并不一定换来天使的礼遇。

如果对方不喜欢你,都懒得为你装一次天使。

谁也不需要逢场作戏。

尽管,一时的虚情假意,也能抚慰人陶醉人,但终会留下搪塞的痛,敷衍的伤。

所以,这个世界最冒傻气的事,就是跑到不喜欢你的人那里去,问为什么。

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了,没有为什么。

就像一阵风刮过,你要做的是拍拍身上的灰尘,一转身沉静走开。

然后,把这个不喜欢自己的人忘掉。

一个人风尘仆仆地活在这个世界上,要为喜欢自己的人而活着,这才是最好的态度。

不要在不喜欢你的人那里丢掉了快乐,然后有在喜欢自己的人这里忘掉了快乐。

勉强不来的事情,不去追逐。

你为此而累的时候,或许对方也很累。

你停下来了,你放下了,终会发现,天不会塌,世界始终为所有人祥云缭绕。

谁都在世俗的泥淖里扑腾着。

有的人天生是来爱你的,有的人注定给你上课的。

你苦心经营的,是对方不以为意的;你刻骨憎恨的,却是对方习以为常的。

喜欢与不喜欢之间,不是死磕,便是死拧。

然而,这就是生活,有贴心的温暖,也有刺骨的寒冷,不过是想让你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完整。

在辽阔的生命里,总会有一朵或几朵祥云为你缭绕。

与其在你不喜欢或不喜欢你的人那里苦苦挣扎,不如在这几朵祥云下面快乐散步。

 

想想十年后的自己

周迅

十八岁之前,我是个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那时我每天就在浙江艺术学校里跟着同学唱唱歌,跳跳舞。

偶尔有导演来找我拍戏,我就会很兴奋地去拍,无论多小的角色。

如果没有老师跟我的那次谈话,那么也许直到今天,仍然没有人知道周迅是谁。

那是1993年5月的一天,教我专业课的赵老师突然找我谈话:

“周迅,你能告诉我,你对于未来的打算吗?

我愣住了。

我不明白老师怎么突然问我如此严肃的问题,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老师问我:

“现在的生活你满意吗?

”我摇摇头。

老师笑了:

“不满意的话证明你还有救。

你现在就想想,十年以后你会是什么样?

老师的话音很轻,但是落在我心里却变得很沉重。

我脑海里顿时开始风起云涌。

沉默许久,我看着老师的眼睛,忽然就很坚定地说:

“我希望十年后的自己成为最好的女演员,同时可以发行一张属于自己的音乐专辑。

老师问我:

“你确定了吗?

我慢慢地咬紧着嘴唇回答:

“Yes.”,而且拉了很长的音。

老师接着说:

“好,既然你确定了,我们就把这个目标倒着算回来。

十年以后,你28岁,那时你是一个红透半边天的大明星,同时出了一张专辑。

“那么你27岁的时候,除了接拍各种名导演的戏以外,一定还要有一个完整的音乐作品,可以拿给很多很多的唱片公司听,对不对?

“25岁的时候,在演艺事业上你就要不断进行学习和思考。

另外在音乐方面一定要有很棒的作品开始录音了。

“23岁就必须接受各种培训和训练,包括音乐上和肢体上的。

“20岁的时候就要开始作曲,作词。

在演戏方面就要接拍大一点的角色了。

老师的话说得很轻松,但是我却感到一阵恐惧。

这样推下来,我应该马上着手为自己的理想做准备了,可是我现在却什么都不会,什么都没想过,仍然为小丫鬟小舞女之类的角色沾沾自喜。

我觉得有一种强大的压力忽然朝自己袭来。

老师平静地笑着说:

“周迅,你是一棵好苗子,但是你对人生缺少规划,散漫而且混乱。

我希望你能在空闲的时候,想想十年以后的自己,到底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到底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

如果你确定了目标,那么希望你从现在就开始做。

一年以后,我从艺校毕业了,老师的话从那天开始一直刻在了我的心底:

想想十年后的自己。

是的,当我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的时候,我发现我整个人都觉醒了。

从学校毕业后,我忙于接拍各种各样的影视剧。

我始终记得,十年后我要做最成功的明星,所以对角色我开始很认真地筛选。

后来我拍了《那时花开》,拍了《大明宫词》,我渐渐被大家接受,也慢慢地尝到了成功的快乐。

2003年4月,恰好是老师和我谈话后的十周年,我不知道这是偶然还是必然,我居然真的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张专辑——《夏天》。

其实你也和我一样。

如果你能及时地问自己一句:

“十年后我会怎么样?

”你会发现,你的人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

时刻想着十年后的自己,你会朝着自己的梦想越走越近。

你也可以试着问问自己:

现在的生活是我想要的吗?

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抓紧时间规划下自己想要的未来吧。

有梦想不够,有规划也不够,勇于踏出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