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第三标段导流洞及5#6#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大学论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7451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09 大小:51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第三标段导流洞及5#6#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大学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第三标段导流洞及5#6#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大学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第三标段导流洞及5#6#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大学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第三标段导流洞及5#6#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大学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第三标段导流洞及5#6#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大学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第三标段导流洞及5#6#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大学论文.docx

《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第三标段导流洞及5#6#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大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第三标段导流洞及5#6#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大学论文.docx(10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第三标段导流洞及5#6#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大学论文.docx

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第三标段导流洞及5#6#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大学论文

第一章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编制原则

一、编制依据

1、国家、水利部和甘肃省政府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条例、规定;

2、国家和水利部现行水利引水工程设计规范、验收标准、施工指南、技术规程等;

3、现行水利工程施工、材料、机具设备等定额;

4、《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第三标段导流洞及5#、6#道路工程》招标文件;

5、《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第三标段导流洞及5#、6#道路工程》设计图纸及相关设计文件;

6、我项目部现场踏勘调查资料,水文地质调查资料;

7、我公司从事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积累的施工经验、技术总结等成果,及我公司现有的施工力量和机械设备、装备情况;

8、公司资源状况,施工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

9、其它相关依据。

二、编制范围

导流洞进口段、进水塔闸室段、洞身段和出口段。

三、编制原则

我公司已对本段现场进行了实地现场踏勘,了解地下、地表水资源情况,本隧洞施工大力推广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原则施工。

1、满足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目标、符合施工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地质灾害防治等要求;

2、体现科学性、合理性、管理目标明确、指标量化、措施具体、针对性强;

3、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成本;

4、充分考虑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少占耕地,保护农田;

5、注意水利工程与各相关行业的衔接;

6、内容重点突出、简繁得当,表述清楚,语言简练,保证措施充分,不写空话、套话。

7、根据现有初步设计图及咨询图进行初步施工组织编制。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黄藏寺水利枢纽坝位于黑河上游东西两岔交汇处以下11km的黑河干流上,距青海省祁连县约25km,祁连县现有公路与宁~张公路(227国道)相连,至西宁市距离约299km、至张掖市距离约223km;该枢纽对外交通条件较为便利。

黄藏寺水利枢纽坝由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及坝后式电站等组成,工程主要任务是合理调配中下游生态和经济社会用水,提高黑河水资源利用效率,兼顾发电等综合利用。

工程枢纽主要进水塔为放水、泄洪及发电引水进水塔。

水库正常蓄水位2628.00m,,设计洪水水位2628.00m,校核洪水位2628.70m,最大(闸)坝高123.0m,坝顶长度210.0m。

电站装机容量49MW。

工程规模属于Ⅱ等大

(2)型。

枢纽总体布置由放水进水塔、泄洪进水塔、引水进水塔、水电站厂房和开关站组成。

电站厂房布置在重力坝发电引水坝段下游,溢流坝段右侧。

电站为坝后式地面厂房,采用“一机一管”布置,总长度61.58m,总宽度26.5m,总高度44.3m,机组安装高程2515.80m。

厂区主要进水塔包括主厂房、主变及GIS楼、副厂房、尾水渠等。

基础座落在基岩上。

电站尾水通过约50.0m长的尾水渠排入主河道。

为满足厂区防洪需要,厂区平台高程确定为2531.0m。

导流洞的布置组成为:

进口段、进水塔闸室段、洞身段和出口段。

导流洞进口高程2530.00m,出口高程2525.00m,洞长590.00m,综合纵坡0.847%。

根据需要,导流洞轴线设置了2个转弯段,进口直线段长58.1m,第一个转弯半径为70m,转弯角度60°,弯段长73.3m,中间直线段长276.97m,第二个转弯半径为70m,转弯角度40°,弯段长48.87m,出口直线段长132.76m。

进口明渠段轴线长8m,底高程2530m,底坡采用平坡。

结合地质条件,开挖边坡1:

0.3。

明渠底板、左侧贴坡式挡墙及右侧悬臂式挡墙均为C25混凝土结构,底板厚1.0m,贴坡挡墙厚0.5m。

导流洞进水塔闸室段布置在桩号0-015.0~0+000.0m之间,顺水流向长度15m,垂直水流向宽度13m。

考虑到闸门吊装、启闭设备拆除及道路布置等因素,塔顶高程确定为2554.0m,底板开挖高程2527.0m,总高度27m。

塔架前后部均设有齿槽,开挖高程2526.0m。

塔架与进口渐变段之间设永久缝及止水,塔筒两侧及塔后采用1:

0.3的开挖边坡并用锚杆及喷混凝土加以支护。

塔架与开挖边坡之间全部采用混凝土回填,保证塔体与岩石紧密结合。

导流洞洞身段隧洞0+000.00~0+020.00段为渐变段,该段连接进水塔与洞身城门洞型断面,由7.0m(宽)×8.0m(高)的方形断面渐变为由7.0m(宽)×8.0m(高)城门洞型断面,根据结构需要,衬砌厚度取1.5m。

0+020.00~0+590.00段衬砌后隧洞尺寸为7.0m(宽)×8.0m(高)。

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

此洞段围岩类别主要为Ⅲ类、Ⅳ-Ⅴ类及Ⅴ类。

根据围岩类别及衬砌结构所承受荷载,Ⅲ类围岩段衬砌厚度取0.7m,Ⅳ-Ⅴ类及Ⅴ类类围岩段衬砌厚度取1.0m。

导流洞出口段根据导流洞出口地形、地质条件,若将出口覆盖层挖除,开挖量很大,且将形成高边坡。

为减少开挖、避免形成高边坡,导流洞出口开挖采用超前小导管,不开挖或少开挖直接进洞,导流洞出口距主河床仅约15m,导流期间在出口沿水流方向布置3m长悬臂式挡墙,挡墙下游铺设2m厚钢筋石笼防冲。

二、工程水文、气象

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地处青藏高原东北侧的祁连山系中,主要受青藏高原气候的影响,基本为高寒半干旱气候。

坝址地势高峻,气候严寒、湿润,海拔在2500m以上。

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区多年平均降水量400mm,其中6月~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8%.

1、年降雪期

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地处青藏高原东北侧的祁连山系,年降雪期为240天~270天,夏季常降冰雹,每年9月至次年5月为冰冻期,全年无霜期为40天~110天。

上游流冰时间最早为11月上旬,1月~2月河封冻,春季流冰一般到3月底结束。

最大岸冰厚度1.1m,最大河冰厚度0.8m。

2、气象

黄藏寺水利枢纽朱岔峡水电站各气象要素以流域内祁连县气象站气象资料为代表,据该气象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0.7℃,12月平均气温为-12.2℃,极端最低气温-31.1℃,7月平均气温为10.7℃,极端最高气温30.5℃;年降水量400mm,年蒸发量1500mm,平均风速2.0m/s。

祁连站1961年~1990年各气象要素统计表

月份

气象

要素

十一

十二

全年

极端最高气温(℃)

11.3

14.6

20.1

27.5

27.2

30.0

30.5

29.8

27.5

22.0

14.4

8.4

30.5

极端最低气温(℃)

-29.3

-29.1

-24.9

-19.1

-10.5

-5.2

-1.1

-3.4

-8.2

-16.9

-29.4

-31.1

-31.1

平均气温(℃)

-13.4

-10.0

-3.9

2.6

7.5

10.7

12.8

12.0

7.6

1.8

-6.5

-12.2

0.7

最大风速(m/s)

14.0

15.0

17.3

16.0

18.7

17.3

19.0

18.7

15.7

16.0

11.7

12.0

19.0

最大风速风向

NW

NW

WSW

WSW

WNW

SSE

WNW

W

NW

WSW

NW

W

WNW

平均风速(m/s)

1.4

1.9

2.3

2.6

2.7

2.5

2.1

2.1

1.9

1.8

1.5

1.3

2.0

平均蒸发量

(mm)

37.3

54.6

104.8

187.6

211.3

206.2

187.8

180.1

134.0

106.7

56.8

35.7

1482.9

平均相对湿度(%)

42

41

44

47

54

60

68

68

67

57

49

48

53

平均降雨量

(mm)

0.8

1.9

6.6

14.2

45.2

71.3

99.1

84.4

59.8

14.4

2.6

0.7

401.0

降雨≥0.1mm

天数

1.8

3.3

6.1

7.8

13.5

18.5

21.2

18.3

15.2

7.1

2.4

1.1

114.1

三、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1、坝址工程地质条件

(1)坝址区工程地质

黄藏寺坝址区位于黑河峡谷进口下游约1km处,黑河在坝址区附近整体流向N45°E。

坝址区两岸山体雄厚,河谷狭窄,呈“V”形谷。

坝轴线处右岸岸坡坡度一般为45°~60°,左岸2576m以上,岸坡陡峻,坡度一般为60°~80°,两坝肩地形略显不对称。

坝址区河流阶地不发育,局部可见到残留(Ⅱ~Ⅲ级)阶地,沿河谷两岸形成陡壁状,可见厚度22~36m。

在坝址下游的峨堡沟下游见到完整的Ⅱ级阶地,高出河水面10~15m,阶面宽度约25m,长度约65m。

(2)导流洞工程地质

导流洞进口:

进口部位高程2566m以上分布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Q3pal)砂卵砾石层及第四系坡积(Q4dl)碎石土,岸坡坡度10°~50°。

2566m以下岸坡坡度40°~50°。

导流洞出口:

桩号0+580.33~0+590m,为出口明挖段。

出口位于黑河左岸坝轴线下游约280m处。

岸坡坡度40°~80°,岩性为第四系全新统坡积(Q4dl)碎块石土与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物(Q3pal),水平深度约20m,现状下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3)天然建材

工程区砂砾石料储量丰富,用于混凝土骨料时,除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平均粒径略偏低外,其余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储量满足规范要求。

阶地土料场位于2号渣场旁,勘察储量1.0万m3,质量满足围堰闭气的要求。

2、地层岩性

基岩地层岩性以寒武系中统的绿泥石白云母石英片岩为主,为中硬岩;局部含有绿泥石白云母片岩或白云母绿泥石片岩等软质岩,分布无规律。

导流洞进口:

基岩裸露,地层岩性为寒武系混合花岗岩化片岩及绿泥石白云母石英片岩,岩石弱风化,岩体弱卸荷,现状岸坡稳定。

0+000~0+058m段,段长58m,岩性为寒武系混合花岗岩化片岩、绿泥石白云母石英片岩。

该洞段岩体弱风化,大部分洞段岩体弱卸荷,岩体完整性差,呈次块状结构,地下水不发育,发育F3断层。

该段上覆围岩厚度5~30m,施工中易产生塌方,围岩不稳定,以Ⅳ类为主。

由于靠近洞口,该段围岩类别降低一个等级,按Ⅴ类考虑。

0+058~0+101m段,段长43m,岩性为寒武系绿泥石白云母石英片岩。

岩石微风化~新鲜,岩体较完整,为块状、次块状结构。

围岩类别以Ⅲ类为主。

0+101~0+141m段,段长40m,岩性为寒武系绿泥石白云母石英片岩。

岩石微风化。

该段发育F4、F5、F6等3条断层,受构造影响,整段洞室围岩岩体破碎,为次块状、碎块或碎屑状散体结构,断层带可能赋存地下水,围岩类别为Ⅳ~Ⅴ类。

0+141~0+521m段,段长380m,岩性为寒武系绿泥石白云母石英片岩。

岩石微风化~新鲜,岩体较完整,为块状结构,地下水不发育,局部段滴水、渗水。

该段发育F9、f19、断层,断层破碎带及影响带岩体破碎。

围岩类别以Ⅲ类为主,断层破碎带及影响带为Ⅴ类。

0+521~0+580.33m段,段长59.33m,地层岩性为寒武系绿泥石白云母石英片岩,岩石弱风化、弱卸荷,岩体较破碎;围岩类别Ⅳ~Ⅴ类。

外侧覆盖层洞段,围岩类别Ⅴ类。

3、地质构造

坝址区构造复杂,断层、节理非常发育,片理产状一般走向NW、NWW,倾角45°~75°,受断层等构造作用影响明显。

断层发育以NW、NWW向为主。

节理共发育4组,以倾角40°~80°的最为突出。

坝址区缓倾角结构面(0~30°)不发育,而中等倾角(30°~65°)和陡倾角(65°~90°)节理为坝址区的优势节理组,对坝址区岩体结构、坝基坝肩稳定、高边坡稳定等问题起控制作用。

坝址区物理地质现象主要表现为岩体风化、卸荷、滑塌(滑坡)和崩塌等。

右坝肩弱风化垂直深度30~31m,左坝肩弱风化垂直深度32~33m;河床弱风化带下限垂直埋深为16.8m。

左坝肩岩体弱风化最大水平埋深25m,右坝肩弱风化水平埋深36m。

强风化岩石波速一般为1800~2500m/s,弱风化基岩波速一般为3200~4500m/s,微风化~新鲜基岩波速大于4500m/s。

左坝肩中部强卸荷水平深度为10~15m,弱卸荷深度45~50m;左岸坡脚卸荷深度小于10m。

右坝肩坝顶附近强卸荷水平深度为20~25m,弱卸荷深度50~60m;右坝肩中部强卸荷水平深度13~15m,弱卸荷水平深度50~55m;而在右岸坡脚附近卸荷深度小于10m。

坝址区发育多个滑塌体。

H8规模较大,位于坝址右岸上游侧,对工程有一定的影响;HB4位于坝轴线左岸,HB3位于导流洞出口下游侧,HB2位于坝轴线左岸下游冲刷区,三个堆积体对工程施工及运营均有一定的影响,建议采取工程处理措施。

4、岩体风化与卸荷

坝址区微风化~新鲜岩体属于BⅢ1类岩体,岩体较完整,饱和单轴抗压强度40~50MPa,平均45.06MPa,属于中硬岩,变形模量4~6GPa。

微~弱风化、弱卸荷岩体属于BⅢ2类岩体,饱和单轴抗压强度35~45MPa,平均36MPa,变形模量3~4Gpa,岩体较完整,局部完整性差。

弱风化、强卸荷为BⅣ类岩体,饱和单轴抗压强度30~40Mpa,变形模量1.5~3Gpa,岩石完整性差。

强风化、强卸荷绿泥石白云母石英片岩为CⅤ类岩体,属破碎~较破碎岩体,抗滑、抗变形性能差;构造破碎带为CⅤ类岩体。

四、关键工期

本工程施工关键线路是导流洞开挖及衬砌,开工日期均为2016年3月25日,完工日期为2016年12月31日,衬砌完工日期为2017年8月31日,总工期18个月。

五、主要工程量:

土方明挖505m3,石方洞挖5.0470万m3,,混凝土2.1376万m3,钢筋1776.2t,锚杆11860根,喷混凝土2287m2(平均厚度10cm),固结灌浆1.8384万m。

第三章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一、布置原则

根据招标文件资料和现场勘察,结合本标段工程的特性,导流洞施工,首先从导流洞进出口开始施工,导流隧洞成形后有两个工作面可进行导流洞、进水塔、闸门的施工;按照业主的指定位置布置营地及其它生产和生活设施。

本工程施工布置依据以下原则进行:

1、根据《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第三标段导流洞及5#、6#道路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及业主提供的平面布置图,临时设施在征地范围内布置,临时占地以少为宜。

2、临时设施的布置力求紧凑、合理,便于集中管理,灵活调度,并不影响各阶段的施工。

3、临时设施的规模和数量按施工总进度和施工强度的需要进行规划设计。

4、布置考虑运输距离短,运输方便,减少二次搬运,尽量减少运输成本。

5、各施工场地及营地均按有关要求配备足够的环保设施及消防设施,符合劳动保护、技术安全和防火、防洪等要求,工程完工后,按照业主要求,将临时设施拆除。

6、施工场地的布置,尽量减少对天然植被的破坏和对河水不造成污染,房屋布置整齐、美观。

二、施工总体平面布置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总体方案进行安排,以及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本合同段以导流洞下游约0.4km处业主规定的临建设施区域内布置生产和临时住房设施,在导流洞进口处布置施工点。

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三、主要临时设施设计

1、施工交通道路

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黑河上游东西两岔交汇处以下11km黑河干流上,坝址上游12km有省道S204、S304通至青海省祁连县,距祁连县约25km,祁连县有省道S304与宁~张公路(G227国道)相连,至西宁市约299km、至张掖市约223km。

祁连县周边有S304、S215和S204省道与国道或高速公路连接,可分别到达西宁市、兰州市和乌鲁木齐等省会城市,道路等级均为高等级公路,路况好,满足工程施工期及运行期外来物资及人员进出场要求,可直接利用。

工程施工期外来设备、物资主要有水泥、钢筋、钢材、木材、炸药、油料、金属结构、施工设备及生活物资等。

满足铁路运输限界要求的金属结构件及施工机械等采用铁路、公路联合运输方式,由铁路运输至西宁市或张掖市货运站,转高速、国道、省道及工程进场公路运至工程施工区。

不能满足铁路运输限界要求的超大件及工程施工期大宗物资由公路运输,运输线路有以下两种选择方式:

(1)西宁市方向:

从西宁走大宁高速行至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转国道G227至峨堡镇,上省道S304至祁连县,后经省道S204及工程进场公路运至工程施工区,运输里程约299km。

(2)张掖市方向:

从张掖市走国道G227至峨堡镇,上省道S304至祁连县,后经省道S204及工程进场公路运至工程施工区,运输里程约223km。

(3)修建的道路有:

场内5#、6#路和承包人施工需要的其他道路。

(4)混凝土半成品由其他标段提供,投标人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报发包人予以调拨,投标人负责从混凝土生产系统出机口提取和运输。

但喷混凝土、砂浆和灌浆工程所需材料由承包人自行负责生产、拌制或购买。

2、施工供电

管理营地附近建35/10kV变电站1座,提供10kV供电接口,自行引接。

3、施工供水

生产用水可以地下水及河水为水源,打井取水或由离心泵抽取河水分级供应,经不同程度处理后作为生产用水和承包人生活用水。

4、施工供风

洞外空压机站和通风机站布置在变压站附近。

洞内供风主要做为风钻和混凝土喷射机的动力,供风管道采用无缝钢管,每根钢管两头焊接法兰盘,钢管之间通过法兰盘连接。

钢管直径大小根据风量大小确定。

根据工期和开挖断面面积,经计算输气管径采用d=150mm,可满足供风要求。

输气管在洞内沿侧墙布置,浇筑段用软管连接,风钻和主输气管用连接器连接,计划在洞口设空压机房。

两个工作点分别配备3台英格索兰23m3/min空压机,1台备用。

(1)工作面风动力设备配置

名称

数量台

耗风量

m3/min

同时工作折

减系数K1

机具损耗系数K2

管路损耗(漏气)系数K3

气腿式风钻

8

3

0.9

1.15

1.10

喷锚机

1

7

0.9

1.10

1.15

风镐

4

0.9

0.65

1.10

1.15

总耗风量:

∑Q=∑NqK1K2K3=27.324m3/min+7.97m3/min+2.96m3/min

=38.25m3/min。

(2)高压风管选型:

根据以上施工机具耗风总量,查表选直径150mm无缝钢管作通风管,管线最长800米。

由表查得当通风量为60m3/min,风管内径为150mm时,每1000m风管损失为0.43kgf/cm2,则终端风压损失为3000/1000×0.43=1.29

kgf/cm2,管路终端风压为7-1.29=5.71kgf/cm2>5kgf/cm2。

因此选用直径为150mm无缝钢管完全满足施工需要。

5、施工通风

(1)施工人员所需风量Q=mqk

m—同时在工作面工作的最多人数(采用70人)。

q—每人所需的通风量。

(3m3/min)

k—风量备用系数1.10-1.15(取1.13)

Q=70×2×1.13=158.2m3/min

(2)爆破散烟所需风量

混合式压入Vhy=21.4(QSL)0.5/t

混合式吸出Vhx=(1.2~1.3)Vhy

式中:

Q—工作面上同时爆破的最大炸药量150kg,

S—隧洞断面积最大90m2

Ly—压风管口至工作面距离30m

T—通风时间,拟采用45min

Vhy=21.4×(150×90×30)1/2/45=360m3/min

Vhx=278.4~301.6m3/min

爆破散烟所需风量高程修正:

K=0.7739

Vhy=360÷0.7739=400m3/min

(3)通风机的选择

a、风机工作风量

Vm=(1+PL÷200)×V=(1+1%×800÷200)×984.6=1053m3/min,即15m3/s

b、风机工作风压

Hm=Hky+Hp

式中:

Hm—风机工作风压mmH2O

Hky—沿程风压损失mmH2O

Hky=μ×LL—风管长800m(分段接力)

μ—每米风管沿程损失,查表得0.13mmH2O

Lp—局部风压损失为沿程风压损失的20%

Hm=800×0.13×1.2=125mmH2O

c、电动机容量选择:

N=VmHmRB÷(102η1η2)

=17.55×125×1.2×1.2÷102÷1.0÷1.0=42KW

本工程出碴3m3侧斜式装载机装碴,20T自卸汽车拉运,为保证洞内正常施工,计划采用混合式通风,经计算通风机采用各2台33KW,BKJ66-11型压入和吸出轴流式通风机,通风管管径0.6m,有效长度800m,串联式连接。

吸风管采用管径0.6m串联式连接。

洞口安装压入风机1台,吸出风机1台。

当开挖与混凝土浇筑或开挖与喷混凝土平行作业时,通过浇混凝土、喷混凝土工作面的风管采用软风管连接,增设小风机,以改善通风。

风管采用PVC管,压风管口至工作面30m,吸风管第一台风机距工作面40m,沿程开口吸风。

为保持通风系统良好的工作状况,计划采用如下技术措施及管理措施:

高强度PVC复合塑料风管用热塑法或高频焊法加工成形,以增强防漏性;改进风管接头形式,使用专业厂家生产的风管及接头套管,使接头牢固严密,减少漏风;提高风管安装质量,吊挂风管的缆索要拉平拉紧,风管上的吊环间隔为30~40cm,风管吊挂要做到平、直、稳、紧,即在水平面上无起伏,垂直面无弯曲;加强通风系统的维护管理,由专门的通风小组检查通风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补调整、更换。

6、施工通讯

营地办公室安装1部程控电话;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各配备一部手机;场内拟采用10台对讲机和其它无线通讯器具进行相互联系。

7、施工照明

施工照明系统按照招标文件及相关规范要求布设,洞内用于开挖、支护等作业区照明,采用36V或24V照明线路,非作业区照明采用220V照明线路。

每5米安装一个200W灯泡,工作面安装500W~1000W碘钨灯。

营地、混凝土拌和站、综合加工厂、施工场区采用投光灯集中照明,同时辅以白炽灯加强照明。

生产区、生活区照明严格执行技术规范要求的照明标准。

8、混凝土拌和站

本标段设混凝土拌合站1座,设在业主指定的营地边,拌合站由两台JS750型强制式拌合机,电子计量控制室等组成,并配备ZL50装载机一台上料。

混凝土运输车拉运至隧洞施工区,泵送入仓。

9、洞内运输

根据本标段总体施工方案,洞内运输采用3m3侧斜式装载机装渣,20吨自卸汽车运输。

运输保证:

加强洞内调度,减少运行车辆的交会时间;设置洞内道路维护作业班,随时检查道路平整度,保证运输畅通。

10、施工排水

洞内采用分段设集水坑,集水坑间设施工临时排水沟,掌子面部分积水用潜水泵将水汇集于集水坑;上游段方向工作面采用自然坡排水,在洞内设施工临时排水沟,排水沟直通施工导流隧洞与主洞交汇处集水坑用潜水泵抽排至洞口污水处理池,净化处理后排放至自然沟渠。

下游段用低扬程抽水机抽排至施工导流隧洞与主洞交汇处集水坑然后用潜水泵抽排至洞外污水处理池,经沉淀、净化处理后排放至自然沟渠。

11、生活设施及其它设施

办公、住宿等临时设施和其它生产设施布置在业主指定的位置。

根据工程规模,施工高峰期人员470人,根据现场情况项目部修建在业主指定的营地,项目部管理人员办公室180m2;设一个会议室,面积80m2;食堂100m2;住房900m2;在项目部建一座30m2的水冲厕,其它建2座10m2简易旱厕。

库房采用砖混结构,水泥地板,防渗屋顶。

12、弃渣场地

按发包人批准的环境保护措施计划,在弃渣场周围及场地内设置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