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体育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研究设计+开题+综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7221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青年体育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研究设计+开题+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青年体育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研究设计+开题+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青年体育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研究设计+开题+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青年体育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研究设计+开题+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青年体育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研究设计+开题+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青年体育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研究设计+开题+综述.docx

《中青年体育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研究设计+开题+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青年体育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研究设计+开题+综述.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青年体育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研究设计+开题+综述.docx

中青年体育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研究设计+开题+综述

开题报告

体育教育

绍兴市青年体育教师培养机制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1.1在当今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尤其在这个学习型社会。

教师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其中青年教师更起着关键的作用。

体育学科具有其他学科无可替代的作用,对年轻体育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培养年轻体育教师能够胜任现代教育,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本文针对年轻体育教师培养问题进行研究,旨在为今后学校管理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供借鉴。

1.2青年教师的能力,知识需要提升,需要老教师的指导与带动。

2.研究意义

2.1年轻体育教师是构成体育与健康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在实施新课程标准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旧的课程前先行和不切合实际性,体育教师这门职业长期以来未被社会视为专门性职业,加上教育内部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年轻体育教师对本身职业缺乏认同。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迫切要求我们培养年轻体育教师能够有能力负担起教育下一代全面发展的众人。

2.2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军,需要快速成长。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绍兴市青年体育教师培养状况分析:

通过访谈法问卷法,对目前青年教师在职培训状况,科研活动,教师职前培训学历进修状况,科研成果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

2.绍兴市青年教师存在的问题

通过专家访谈基于现状调研,归纳出青年教师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问题存在的弊端。

3.绍兴市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的建立。

通过调查与分析,构建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包括培训机制,条件保障机制,奖励机制等。

从而对绍兴市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的建立提出建设性意见。

4.结论与建议。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自1999年以来的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政策文件和资料;参考和借鉴国内外相关的体育教师专业成长、师德修养、教师培训、教科研以及教师评价等文献资料进行理论探讨,寻找理论依据以及其他学科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关书籍和资料共三十余篇,对其进行分析整理。

2.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通过对绍兴市越城区中学的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进而初步了解当前青年教师(25-45周岁)培养机制的构成。

3.放谈法:

本研究通过对绍兴市体育工作相关专家,体育教研室等体育行政管理人员进行了访谈。

4.数据统计法:

对绍兴市随即部分学校发放出去的问卷进行回收,统计数

对绍兴市中学体育教师培养机制的现状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问卷调查表在五个方面共设计了17个封闭闻题。

共发放100份调查表,并且通过走访绍兴市体育教研室、绍兴市中学从事体育教育工作的部分专家、有关体

育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就与本课题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征询,从而得到建设性的建议。

技术路线(如下图示)

 

 

结论与建议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研究共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0.9-2010.12)确定题目

第二阶段(2010.12-2011.2)查阅文献和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和任务书     

第三阶段(2011.2-2011.3)完成调查问卷

第四阶段(2011.3-2011.4)对获得的数据资料整理和统计,完成论文初稿

第五阶段(2011.4-2011.5)完成论文,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邢娣凤.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建立高素质师资队伍[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S1

2.夏锦阳,王晓远.兼谈培养21世纪优秀体育教师群体的构想[J].体育科研.2008

3.黄文仁.体育与科学[M].中国体育出版社.1996.02

4.李润梅,杨占明.跨世纪体育教师道德建设研究之一[J].甘肃高师学报.1999.02

5.曹士云,朱希伟,白莉.优秀中学体育教师成才之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02

6.戚业国,戚业国.学校发展与教师的专业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08

7.刘朋.教师专业学习途径探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2.11

8.李萍.对中学青年体育教师如何树立威信的方法与途径研究[J].考试周刊.2008.11

9.陈素雅.体育教育专业改革应注重调整培养目标[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1.03

10.汪康乐,邰崇禧,陆升汉.论21世纪中学体育师资培养[J].体育科研.2000.04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体育教育

绍兴市青年体育教师培养机制研究

学者邢娣凤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建立高素质师资队伍》中提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关键。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振兴教育的根本保证。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育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

高职院校必须正视青年教师的师资现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学者夏锦阳、王晓远在《兼谈培养21世纪优秀体育教师群体的构想提出》当前中学青年体育教师将是21世纪前30年的体育骨干力量。

学者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对当前中学青年体育教师的现状进行了研究。

较详细的分析了当前中学青年体育教师要想成为21世纪优秀体育教师所缺少的内、外环境因素,并提出了培养21世纪优秀体育教师的积极性构想。

学者黄文仁在《体育教师群体凝聚力与群体绩效问题的研究》,在如何增强体育教师群体的凝聚力,提高体育教师群体绩效,这对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行为科学认为,若要提高群体的绩效,必须使群体具有高度的凝聚力、活力和战斗力。

通过对体育教师群体凝聚力及如何针对体育教师工作特点进行激励等问题的研究,能较深入探寻和准确把握体育教师群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内、外在原因及规律,有利于找到促进群体行为合理化和提高群体绩效的途径。

学者李润梅、杨占明在《试析体育教师道德建设所面临的问题──跨世纪体育教师道德建设研究之一》中提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道德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

为适应我国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师德建设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体育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诚然对其道德建设的研究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但目前体育教师道德建设还面临着很多问题。

学者曹士云在《优秀中学体育教师成才之路与高师体育系教育改革之研究》中,对浙江省中学体育教师的成才之路进行多角度、深层次和整体性的研究。

以求全面了解和揭示其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某些规律,分析和预测现代素质教育对各级各类中学体育教师必备素质所提出的新要求,为广大体育教师的健康成长提供榜样力量和成功经验,为教育主管部门对广大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和高师体育系的培养目标与教育改革的深化提供有益借鉴,以不断完善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加速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者戚业国《学校发展与教师的专业发展》中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发展,同时应当是学校发展的组成部分。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以学校为依托,学校的发展需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础,只有将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教师与学校的共同发展。

学者刘朋在《教师专业学习途径探析》的观点认为提升学生学习成就关键所在,就是要为学生提供能力卓越的教师;而根据系统论原理,教师专业学习是一个由输入、活动(过程)和输出作为保障对象的不断运行着的系统。

该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受一定环境作用,又反过来作用于环境。

这样,我们依据相关的有效教学准则和教师自身发展的主观能动性来选择教师专业学习途径。

学者李萍在《对中学青年体育教师如何树立威信的方法与途径研究》中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绍兴市部分高中、初中的学生及体育教师进行调查研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反映出了中学青年体育教师威信的重要性和现状,针对如何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展开讨论,为中学青年体育教师尽快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提供参考信息和理论依据。

学者陈素雅在《体育教育专业改革应注重调整培养目标》中用现代体育科学有关理论对体育教育专业改革进行分析,认为在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众多因素中,首要考虑调整培养目标,变革教学观念,才能保障和贯彻落实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

学者汪康乐、邰崇禧和陆升汉等在《论21世纪中学体育师资培养》中认为目前中学体育师资队伍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将会影响21世纪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探讨了21世纪中学体育教师的必备能力。

从而提出,为培养21世纪中学体育师资人才,必须加大教改力度,紧扣培养力点,突出能力培养等。

参考文献

[1]夏锦阳,王晓远.兼谈培养21世纪优秀体育教师群体的构想[J].体育科研.2008

[2]李萍.对中学青年体育教师如何树立威信的方法与途径研究[J].考试周刊.2008.11

[3]黄文仁.体育与科学[M].中国体育出版社.1996.02

[4]肖焕禹,方立高校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体育科学,1992,

(2)

[5]范运祥等体育教师信息能力的构成及培养途径Ⅲ.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

[6]李洪坤.中日美三国体育院系课程建设的对比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0,

(1)..

[7]齐建国等.日本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4).

[8]汪康乐,邰崇禧,陆升汉.论21世纪中学体育师资培养[J].体育科研.2000.04

[9]曹士云,朱希伟,白莉.优秀中学体育教师成才之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02

[10]宋义增.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培养方向与措施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6)

[11]邹师.我国高校体育师资培养研究体育科学,2002,2

[12]肖洪扬.浅谈提高中青年体育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J].体育科技,2006

(1).

[13]韩鹏伟.论21世纪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体系[J].中国学校体育学报,2002(5).

[14]王艳霞.发达国家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全球教育展望,2002.6.

[15]扬启亮.体验智慧:

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种境界.江西教育科研,2003.6.

本科毕业设计

(20届)

 

中青年体育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研究

 

摘要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比较法等,对绍兴市中青年体育教师现状调查表明青年教师在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仍存在较大差距,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信息能力、外语等方面仍有严重不足。

为此,本文提出了更为明确的中青年体育教师培养目标、具体措施和成长机制。

【关键词】中青年体育教师;成长激励机制;创新研究

 

Abstract

【ABSTRACT】Thisarticlethroughliteraturedatamethod,questionnaire,comparativelaw,etc.IntheShaoXingyouthsportsteacherspresentsituationinvestigationshowsthatyoungteachersineducationstructure,professionaltitlestructure,theknowledgestructurerelativelylargegapstillexists,thetheoreticallevelandscientificresearchability,informationability,foreignlanguage,etcarestillseriousinsufficiency.Therefore,thispaperproposedamoredefiniteyouthsportsteachertrainingobjectivesandconcretemeasures.

【KEYWORDS】Youngandmiddle-agedsportsteachers;Growthincentivemechanism;Innovativeresearch。

 

摘要III

AbstractIV

1前言1

2研究对象和方法1

2.1研究对象1

2.2研究方法1

3中青年体育教师现状与分析2

3.1中青年体育教师的数量2

3.2中青年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2

3.3中青年体育教师的职称结构2

3.4青年体育教师的教学情况2

3.5青年体育教师的科研水平3

4中青年体育教师培养的目标3

4.1育人能力3

4.2教学能力3

4.3学习能力4

4.4研究能力4

4.5创新能力4

4.6审美能力4

5中青年体育教师培养的激励机制创新研究5

5.1营造创新环境,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5

5.2创建教师校园管理的激励机制5

53构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7

6结论与建议8

参考文献9

致谢10

问卷调查11

1前言

21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难得机遇期。

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青年教师更是肩负着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使命。

“立足现在、着眼未来”面对当前我国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年轻化的现实,如何使青年体育教师在这一发展时期应对我国高校体育内涵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对青年体育教师的培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我国部分高校体育师资情况调查资料,对青年体育教师基本情况、能力和知识结构现状进行了更为全面地分析,对培养目标及措施方法进行了更为明确、细化的探讨,为新时期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培养工作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

在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中,青年体育教师处在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肩负着世纪的重托和使命。

他们的知识结构,学历水平,职称结构,科研能力,业务素质直接关系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成败。

本文从青年体育教师队伍的现状出发,研究青年体育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旨在为培养一支跨世纪高素质的高校青年体育教师队伍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对绍兴市十所初高中学校的30名体育教师进行调查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与培养中青年教师相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了综合分析。

2.22.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30份,有效问卷3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都是100%。

2.23.访谈法。

对十所学校的校长或体育教师进行了访谈,以了解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

2.24.对比分析法。

与近年来青年体育教师现状及学历程度进行比较,了解绍兴市中青年体育教师的成长现状和职称结构。

2.25.数理统计法。

通过Excel等软件,采取相关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

3中青年体育教师现状与分析

3.1中青年体育教师的数量

由于众所周知的“断层”现象及新进教师的增加,体育教师年轻化的特点越来越明显。

在调查的10所学校的30名老师中,40岁有以下的教师有22人占总数的73.33%,35岁以下的教师有17人,占总数的56.67%。

这表明目前中青年体育教师已经成为我国高校体育的重要力量。

3.2中青年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

不同学历水平是标志着教师队伍胜任教学,科研和训练的能力程度。

近年来我国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已形成以博士、硕士为骨干,以本科学历为辅的梯队结构。

中青年体育教师队伍也已从本科学历为主,向研究生学历层次的结构过度。

根据调查绍兴市中青年体育教师中硕士2人,只占6.67%;本科26人,占86.67%;其他的占6.66%。

3.3中青年体育教师的职称结构

教师的职称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的反映,实践表明,由于体育学科在普通高校中的位置,体育教师正高职评审难度相当大,青年教师就更难了。

通过对绍兴市中青年体育教师职称情况见表1。

表一绍兴市教师职称情况

职称

特级教师

高级教师

中级教师

普通教师

人数

1

4

16

9

比率

3.33%

13.33%

53.34%

30.00%

3.4青年体育教师的教学情况

问卷结果表明,98%的青年教师认为自己完全能够胜任或较好胜任技术课教学,然而,只有30%的中青年教师认为,自己可以自编,自讲理论课。

这表明目前在青年教师中存在着重技术,轻理论的现象。

新《纲要》中规定“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显然,这种理论水平较低的实际情况与新《纲要》精神是不相符的。

因此,提高中青年教师的理论水平,使中青年教师由“技术型”向“技术理论型”发展是今后高校体教师的发展方向。

3.5青年体育教师的科研水平

科研能力主要体现在参与课题研究和撰写论文的数量、质量的综合能力。

调查结果表明,中青年体育教师参与课题和论文发表级别大部分为省级,人均6~7年发表一篇。

中青年体育教师理论水平较低,科研能力较差的原因,笔者认为除了与教师的学历、职称有直接关系外,目前体育教师的评聘机制和教师本人体育工作的积极性对科研工作有重要影响。

4中青年体育教师培养的目标

培养一位优秀的体育教师,首先要制定和明确培养目标,这是体育教师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首要和重要的步骤。

在此将中青年体育教师培养的目标分为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论述和研究。

4.1育人能力

通过对中学校长的调查发现,体育教师的育人能力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有40%的人把它作为体育教师的首要能力缺陷和不足.育人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自身的道德水平,包括职业道德和做人的道德水准;二是教育别人的能力.两者都很重要,都很关键.自身的道德水平可以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教育能力好坏又决定教育的效果.一个体育教师如果不具备敬业、爱岗和奉献的精神,那么无论技术水平多高,能力多强,也是难以做出成就的.培养一位体育教师的育人能力,不仅仅是技能水平的体现,更是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精神的终身体现,是培养体育教师的一个重要目标。

4.2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一位体育教师对自身技能水平掌握的表现,也是自身知识水平的表达和传达能力的一种体现。

“学生收获一碗水的知识,老师必须储存一桶水”,这个道理显而易见的表达了教师对技能水平掌握的重要性,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项最基本的重要指标和前提条件。

但是,自身知识水平的表达和传达能力在不同教师的身上有不同的体现,表达和传达能力是直接决定所教学生接收和掌握知识程度的重要因素,是教学能力中的重要指标和必须掌握的技能。

所以,掌握基础技能水平是一位教师拥有较好教学能力的前提条件,更重要的是表达和传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教学能力的重要因素。

4.3学习能力

部分校长和老师,都表示体育教师缺乏再学习的欲望和动力.因此,体育教师的学习能力就无从显现.这主要由两个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教师对再学习的认识不足,没有能够认识到再学习的重要性;二是由于在其学生时代所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其缺乏再学习的能力.

4.4研究能力

教育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反思、质疑、批判和创新的过程,教育研究是灵活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的必由之路.但从调查中看,有一半以上的校长和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认识不足,仅有33%的中学校长和15%的体育教师认为研究能力是中学体育教师能力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读书少,偏重经验,轻视理论,造成了思想的封闭、僵化;二是不重视,这不仅仅是体育教师的问题,而是整个中学教师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基础教育的问题.所以对于青年体育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迫在眉睫。

4.5创新能力

只有创新,社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新世纪的社会需要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就需要具备创新精神的老师.高达100%的中学校长和93%的体育教师都很明确地认识到创新能力的不足.因此,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有效地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4.6审美能力

上面讲到,体育教师创新能力的不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审美能力却是被大家忘记的能力.从调查结果看,只有2名中学校长和8.3%的体育教师把它作为体育教师能力结构的一个方面,体现出他们对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的缺乏.体育是向青少年进行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体育教师的审美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审美情趣.所以提高青年体育教师的审美能力尤为重要。

 

5中青年体育教师培养的激励机制创新研究

5.1营造创新环境,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

要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营造一种激发教师创新欲望的环境,通过外部环境的反复刺激,激发教师创新意识的形成。

同时要建设积极向上的内部环境,开展教师之间的探讨和交流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坚持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体育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教什么和怎么教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使学生适应老师教什么和怎么教,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增加体育教师的知识储备。

研究现代学校教育和体育科学发展的趋势,使我们认识到,要成为一名创新型的体育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加强读书学习,扩大知识面,丰富文化内涵,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

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

体育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才能更好地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并将其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

学校应建立与科研工作相配套的激励机制。

5.2创建教师校园管理的激励机制

5.21、价值管理导向

  学校管理者要为教师确立一种具有群体心理定势的指导意识、共同的文化氛围、共同的价值观及由价值观指导下的学校目标、学校精神、职业道德等管理文化,倡导“三讲“氛围:

讲大气、讲品位、讲合作;弘扬“四大”精神:

人文精神、合作精神、敬业精神、改革精神;确立五种方式:

现代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教育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

这样当教师把工作当作乐趣来做时,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学校还要为教师成长建立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工作环境。

一所好的学校,不仅要有优美校园,而且应该有充盈的人文气息。

为此,学校领导应该视野开阔,胸襟宽广,思想解放,理念先进;教师应该是个性鲜明,志趣高雅,学识渊博,教艺精湛;学生应该是刻苦好学,积极进取。

浓郁的人文气息,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空气。

它能激发教师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使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得以发挥,从而产生归属感、使命感、凝聚力、向心力。

5.22、知识管理导向

  学校管理重在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

为此,学校领导应该按照学校的发展规划,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让教师在学习型组织中不断学习进修。

因此,学校领导要以知识管理机制为抓手,将校本培训贯穿于“有效学校”“有效教师”“有效教学”“有效技能”“有效研修”五大模块之中:

一是建立教师知识群体。

如成立名师工作室,采取群体式、小组式、指导式、组合式、连环跟进式、问题驱动式、项目合作式教研或学科沙龙活动方式。

二是建立教师知识集市。

如构建新教师实习型的学习场、骨干教师研讨型的学习场、名教师展示型的学习场。

三是建立教师知识环境。

如建立“新教师——师徒研修”、“成熟教师——反思研修”、“成功教师——知识共享”等成长链。

这样激励管理能使教师知识群体组织中形成知识交流的气氛和知识共享的文化,使教师能够有效进行团体合作学习,学会对显(隐)性知识与技能的捕获、交流、分享、转化、整合、利用与创新。

5.23、反思管理导向

著名的教育家李镇西在一篇文章《教师成长,需要写作》写道:

“其实,我和大家是一样的,对教育的执著是一样,所遇到的困惑是一样,所感受到的幸福是一样,甚至包括许多教育教学方法或者说技巧都是一样的!

如果硬要说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