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全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7112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全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全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全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全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全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全单元备课.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全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全单元备课.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全单元备课.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全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单元备课

教学

内容

1.调查与收集数据2.不同方法整理数据

单元

 

教材

 

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

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

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

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单元

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2.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单元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

建议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统计的完整过程,让学生感受统计的价值。

教材提出了诸多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完整过程,进而利用数据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应让学生充分进入情境,从而在体会统计的必要性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问题制定收集数据的方案,再去实施,进而解决问题。

除教材上提供的素材外,教师还可以挖掘本校、本班中的素材,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或事件中用统计去解决问题,从而体会统计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统计的实用价值。

2.设计合理的问题,让学生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统计数据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只有经过分析读懂这些信息,才能实现统计的最终目的。

为此,在收集、整理并呈现信息之后,教师要设计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数据,获得数据中所蕴含的信息。

3.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把握教学重点。

在本单元教学之前,学生只在一年级下册的“分类与统计”单元接触过非正式的统计表(无表头等),这里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正式的统计表。

虽然因篇幅原因,教材没有展现学生探究用统计表呈现数据的过程,但在教学中还是不应忽视的。

具体教学时,可充分利用一年级的知识基础,让学生自主呈现数据,再通过交流完善一年级已经接触过的非正式的统计表,正式认识统计表。

在练习中也应注意给学生提供自己设计统计表、呈现数据的机会。

如:

可以充分利用练习第3题中记录数据的非正式统计表和正式统计表的转换,使学生巩固对统计表的认识;借助一些开放性的统计题目让学生自己制定统计方案,自己呈现数据等。

教学

措施

1.经历统计全过程,突出亲自体验。

 

统计包括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等几个环节。

“重视经历,突出体验”,是小学各册统计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教师千遍万遍的强调,抵不上学生自己亲自实践。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中:

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进行交流、评价与改进等。

教学中要把统计知识作为一个过程,而不只是使学生了解统计的结果。

在内容的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强调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这些内容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组织学生将自己周围事物作为统计的对象开展活动。

 

在活动中学生将考虑如何收集数据、用什么方式记录这些数据,用什么图表来展示数据;能从这些数据中得到怎样的结论等。

在学生亲身经历的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会逐步地发展。

 

2.重视合作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有意义的数学活动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合作交流的机会。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统计活动过程中,并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统计过程中很多活动都要与同学分工合作,各司其责。

为了让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价值,教师要加强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关注,不能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将全班适当进行分组,对组内学生初步的分工,确立好小组长、记录员等,保证合作的有效性。

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有个性的行为,然后通过合作交流,起到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

 

3.重视结果应用,培养决策能力。

 

获得数据不是统计的最终目的,制作图表不是统计教学的唯一任务。

分析研究数据,掌握事物的主要情况,把握现象的发展态势,根据数据做出判断与预测,才体现出统计的价值。

所以,在强调统计过程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对统计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并对统计结果做出判断和决策。

强调与生活的联系,用统计所得出的结论,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是统计教学的一个目标所在。

课时

安排

共3课时

用调查法收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表(第2页例1和练习一中相关题目)1课时

用写“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第3页例2和练习一中相关题目)1课时

单元检测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课题:

调查与收集数据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用调查法来收集数据,从而初步了解统计表。

体会统计的价值。

2.使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会用调查法收集数据及用统计表呈现数据。

难点;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学准备及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流程:

初备

二次备课

一、抛出问题,引发讨论

课件出示例1: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红、黄、蓝、白四种颜

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师:

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师:

选哪种颜色合适?

你是怎么想的?

同桌交流。

汇报:

应该选择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颜色。

师:

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生1:

可以在全校调查。

生2:

可以先在每个班调查。

二、调查统计,收集数据

1.调查,分项计数并记录

 

师:

如果你是老师,你怎样在班里调查?

生交流后汇报。

指名汇报,请一学生到前面主持:

喜欢红色的同学请举手,台上学生数出人数,下面的同学帮助确认这个同学数的对不对。

确认后老师把数据记录下来。

其余三种颜色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统计并记录。

 

9人6人15人8人

2.整理记录,呈现统计表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9

6

15

8

课件出示统计表。

三、运用数据,简单分析

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1.全班共有()人。

指明说说怎么想的?

2.喜欢(  )色的人数最多。

3.如果这个班订校服,选择(  )色合适。

全校选这个颜色做校服合适吗?

为什么?

全校选蓝色做校服合适吗?

这个问题多找几个同学说一说。

生:

全校选择这种颜色做校服不一定合适,因为全校学生不一定喜欢蓝色的最多,应该再调查其他班级同学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最后比较全校学生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从而确定全校学生做哪种颜色的校服。

4.从这个表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或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题

小结:

通过刚才同学们自己的统计,确定了我们班最喜欢的颜色,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

调查与收集数据

四、模仿调查,巩固方法 

师:

同学们,下面老师请你们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数学书第4页练习一中的题,你们敢挑战吗?

课件出示练习一的第1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并解决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最后一列空着是什么意思?

2.你打算怎样调查?

3.谁愿意当老师,带着大家完成这个调查任务?

4.我们班有多少人?

检查数据,看看对不对?

5.看看调查的结果,你还知道了什么?

6.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

课堂检测: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哪一个季节,把结果填入下表。

季节

人数

 

(1)喜欢什么季节的人数最多?

(2)如果组织同学们去游玩,最好应安排在哪个季节?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温馨提示:

默读,想一想应该怎样做。

请一位同学带着大家完成题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课题:

不同方法整理数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数据,并感知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继续用给定的统计表整理、呈现所收集的数据。

2.通过对数据简单的分析,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体会统计在预测和决策中的作用,初步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2.难点:

能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体会统计的意义。

教学准备及手段:

多媒体课件

每人准备一张纸条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流程:

初备

二次备课

一、

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课件出示例2:

师:

读一读,说一说从老师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

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

我们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选谁好呢?

你有什么好办法?

同桌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回答(互动点):

(1)我们可以举手表决。

(2)我不同意你的方法,这样有时会伤害到他们的,我认为用投票选举最好。

二、投票选举。

体会多种记录方法

师:

对,我也觉得这种方法比较好,请同学们在纸条上写好选票,我来收。

师:

同学们票是选完了,怎样才能知道结果呢?

学生可能回答:

我们来统计选票数。

师:

怎么统计?

应注意什么?

师:

你的办法很好。

请看我这有4个同学统计的结果。

1.记录方法对比(课件出示书中第3页的记录结果)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我发现第一位同学是画“△”纪录的,第二位同学是画“√”记录的,第三位同学是画“○”记录的,第四位同学是写“正”字纪录的,而且他们都写得很整齐。

师:

请大家看一看,你认为哪种记录方法好呢?

为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互动点):

(1)我喜欢画“√”记录的,这样记录快。

(2)我喜欢画“○”记录的好数。

(3)我不同意你们的想法,我认为写“正”字记录的最好,因为一个“正”字是5笔,代表5票,5个5个地数又好数又不易错,而且占得地方少还节约纸。

师小结。

板书课题不同方法整理数据

2.完成数据整理

师:

请你根据他们的记录把统计结果填入表中。

姓名

王明明

陈小菲

票数

 

三、运用数据,简单分析

姓名

王明明

陈小菲

票数

15

22

 

师:

根据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书上第3页)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参加比赛。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

四、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书中第4页练习一第3题

右面是小明记录的一个月的天气情况。

 

(1)把记录的结果填在下表中。

 

(2)这个月共有多少天?

比多几天?

(3)这个月是夏天还是冬天?

五、课尾梳理,总结提升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指生梳理,其他同学听后补充或纠正。

 

课堂检测:

1.完成第3页“做一做”(如下图)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地点

植物园

动物园

游乐园

森林公园

玛钢公园

人数

 

师:

同学们应该怎样调查谁最喜欢去哪里春游呢?

学生可能回答:

我认为举手选择自己最喜欢去的地方,数一数有多少人去,这个方法省事只要一数就好。

师:

同学们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

生进行数据收集、记录。

并填写表格及回答问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