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学试题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6966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10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管理学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教育管理学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教育管理学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教育管理学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教育管理学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管理学试题1.docx

《教育管理学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管理学试题1.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管理学试题1.docx

教育管理学试题1

教育管理学题库

一、填空题

1、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应用性、社会性、权变性、双向多元性。

2、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现象,揭示教育管理规律,阐述教育管理理论的一门学科。

3、影响教育管理的因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系统性因素,一类是随机性因素。

4、教育管理学的双向多元性是指其纵向连贯性和横向交叉性。

5、教育管理现象的存在是教育管理学产生的直接基础。

6、教育史上最早的一教育专著《学记》记载了教育管理的有关内容。

7、泰罗于1911年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被人们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8、行政就是国家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进行的管理活动。

9、教育行政的功能在于保证教育活动领域内的活动具有目标一致的方向,使与教育有关的每个组织和个人的活动相互配合和协调。

10、教育行政功能的实现必须依赖于建立一个职权划分合理、整体运转有序、行政沟通良好的科学化的行政管理系统。

11、西方教育管理学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教育管理思想的萌芽时期、教育管理理论的奠基时期、教育管理学的建立与发展时期。

12、西方教育管理学最初只是管理科学特别是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伴随物。

13、19世纪后半叶教育管理的发展是沿着行政管理和经营管理两个方向向前发展的。

14、教育管理理论的奠基时期,其发展表现为三个阶段:

教育管理“行政理论”的发展阶段、教育管理“效率理论”的发展阶段、教育管理“人际关系理论”的发展阶段。

15、德国著名行政学家施泰因1884年发表了七卷集《行政学》,明确得出国家应当通过立法的方式对公共事务的教育进行干预,以保证国民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力。

16、美国教育家达顿和斯内登1908年发表了《美国公共教育管理》一书,把以提高生产效率为中心的标准化管理学说引入教育管理。

17、美国学者阿博特是最早提出学校组织科层化的教育管理专家之一。

18、美国心理学家梅奥于1933年发表了《工业文明的人性问题》,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人际关系学说。

19、教育管理学的建立与发展时期对其理论影响最大的是行为科学和系统科学。

20、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西蒙提出管理就是决策的观点。

21、第一本试图建立教育管理学理论体系的专著是由美国维斯康辛大学教授葛里格和康伯于是957年发表的教育管理专著《教育管理行为》。

22、58年我党提出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3、教育管理活动中的特殊矛盾是教育管理资源的有限性与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管理(办学)效益之间的矛盾。

24、教育管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母体学科是教育科学和管理科学,是研究教育管理学的方法论学科,是研究教育管理学的一般方法论学科。

25、管理所固有的两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6、教育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教育管理的普遍性、共同性、规律性。

27、教育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教育管理的社会制约性和社会服务性。

28、从实施管理的发展过程来看,管理的方式经历了家长制、硬专家管理、软专家管理、专家集团管理和建立智囊团、思想库几个阶段。

29、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管理是生产力的组成要素。

30、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管理是一种职能系统。

31、从政治的角度看,管理体现着阶级地位和利益。

32、法约尔认为管理只是经营中的一种活动。

33、法约尔认为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活动。

34、管理就是管理者为了达到共同目标,运用管理职能于管理对象,有意识地不断进行有效协调的综合活动过程。

35、根据知识概括层次的不同,我们将科学分为两个层次具体科学和一般科学,而这里的一般科学就是指哲学。

36、管理学中对有性的研究成为管理学的哲学研究。

37、人的自然属性包括由人的本能需求为基础的食欲、性欲和自我防卫三种基本机能。

38、人的社会属性是指人的相互依存性、交往性、道德性和在生产关系中人的合作性。

39、人的精神属性是指人的理性、认识能力和意识等理性因素,以及需要、动机、情绪、情感等内心生活和主观体验。

40、30年代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提出了系统论。

41、整体优化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一切管理要从整体出发;二是管理的目的是系统的优化。

42、整体不等于各部分的和,而等于各部分连同它们之间关系的总和。

43、合理组合原则是指管理要对系统中的各要素人、财、物、时、空、信进行合理的配置。

44、按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整体称之为组合,相对稳定的组合称之为结构。

45、合理组织原则用于管理,最早是由泰罗提出来的。

46、开放和闭合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系统对外部环境的适应,二是指系统内部环境的控制,而这两者之间又是辩证统一的。

47、开放和封闭都是系统运行的必要条件,开放才可以为系统设定发展的目标,获得发展的资源和动力;封闭才能有效地利用系统的资源,实现目标。

48、动态平衡原则认为,管理者应当有一个动态的观念,在运动的过程中求得新的平衡。

49、共轭控制原则是指两种相辅相承的控制,即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

50、直接控制的关键是认法不认人,是检查和奖惩;间接控制和关键是选择有效的工具和手段,通过人为组织的活动、事实或人为性的工具,来调整现实和目标的偏差。

51、信息反馈原则是指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由控制系统将信息输送出去,又将其作用结果反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作用,以达到管理的预定目标。

52、控制的本质是协调、调整,以实现管理的预定目标。

53、信息即是对客观事物判别的抽象,它反映了事物的状态和水平。

54、管理的目标一般有两类:

观念性目标和指示性目标。

55、管理就是适应特定的环境,根据各种情报资料,对其自身系统进行意见沟通和信息反馈的协调活动。

56、管理效益的提高,是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来实现的。

57、管理者应当具备的知识包括管理对象本身的知识和管理本身的知识。

58、教育管理模式是指一种规范的教育管理的行为。

59、经验管理模式的参照系是管理者个体或群体的经验。

60、行政型管理模式是指教育事业和一所学校以行政职能为中心,按教育行政系统来实施管理的模式。

61、科学型管理模式是指一切管理行为和管理措施应以反映教育规律和管理规律的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的管理模式。

62、教育管理的基本矛盾决定了教育管理的核心目标是育人和效益。

63、目标是教育管理的一个阶段内,旨在实现管理目的的具体的、可操作、可检测的预测结果。

64、目标逼近理论认为,教育管理过程就是一个以目标为核心的有序的管理过程。

65、戴明认为,任何管理过程都是由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环节组成的。

66、从管理的角度讲,决策就是对组织未来实践的方向、目标、原则和方法做出决定的过程。

67、发现问题是决策的前提,设定目标是决策的关键。

68、追踪决策的特征是回溯分析、非零起点、双重优化、心理效应。

69、教育决策的方法可以根据采用的技术手段分为定性决策方法和定量决策方法。

70、作为名词的组织是指一个实体,即教育行政管理的组织机构;作为动词的组织是指活动过程,在教育管理是被称为组织技术。

71、影响组织职能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可分为有形要素和无形要素两大类。

72、设计组织结构的效率原则要求以最少的机构、最少的人员来实施管理,高效地达到管理目标。

73、统一指挥原则要求,一般情况下,上层管理者只能对直接下级下达命令,不能越级指挥。

74、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目标与管理活动的过程是一个相互调适的动态控制过程。

75、根据管理活动的时间顺序,可以把控制分为两类:

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

76、根据管理活动的内容可以将控制分为四类:

目标控制、行为控制、资源使用的控制、结果控制。

77、根据实施控制的方式进行分类,可以将管理中的控制分为三类:

规范性控制、尝试性控制、总结性控制。

78、人的积极性是人在从事目标性活动时能动的心理状态和外在表现。

79、人的需要的主要特点是需要的多样性、需要的层次性、需要的潜在性、需要的可变性。

二、选择题

1、美国管理学者孔茨和奥唐纳认为“有效的管理总是一种随机制宜的,因发问而定的。

”这一观点表明了教育管理学具有(C)。

A社会性、B双向多元性、C权变性、D应用性。

2、17世纪著名教育家(B)把人从出生到成年接受的教育过程分为四个时期:

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杜威、D施泰因。

3、(A)人们还没有将教育管理看作是一种专门的社会职能。

A19世纪以前、B19世纪中叶以前、C20世纪以前、D20世纪中叶以前。

4、西方一些先进国家教育的国家化和学校教育中的教管分离是(B)的事。

A19世纪以前、B19世纪中叶以前、C20世纪以前、D20世纪中叶以前。

5、英国教育从只作为宗教教派活动或私人民间活动向教育国家化发展的转折点是(B)的实施。

A1806年议员怀特布雷提出《教区学校议案》;B1833年财政部长阿尔索普提出的《教育补助金法案》;C1839年枢密院教育委员会法案;D1856年教育局有关法案。

6、由于(D)实施教育的世俗化、义务和免费原则,这才真正实现了法国教育的国家化。

A1806年帝国大学建立;B法卢法案,C1905年法卢法案的废除;D教育部长费里主持制定了1881和平共处882年教育法令。

7、最早将效率理论引入教育管理学的教育家是(C)

A美国教育家弗兰克·斯波尔丁;B富兰克林·鲍比特;C达顿和斯内登;D雷蒙德·考尔汉。

8、第一本试图建立教育管理学理论体系的专著是(A)。

A1957年出版的《教育管理行为》B1949年出版的《改善学校中的人际关系》;C1956年出版的《教育管理中的人际关系》;D1908年出版的《美国公共教育管理》。

9、教育管理的自然属性决定着教育管理的(D)。

A规律性;B方向性;C阶级性;D有效性。

10、教育管理的社会属性决定着教育管理的(B)

A效率性;B方向和性质;C工作性;D活动性。

11、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管理是(D)的组织要素。

A社会活动;B协调活动;C人际活动;D生产力。

12、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管理是一种(B)。

A人际活动;B职权系统;C生产活动;D工作系统。

13、从政治的角度来看,管理体现着(A)。

A地位和利益;B指挥和控制;C经营和决策;D方向和性质。

14、“人性假说”的概念首先是由美国管理学家(D)在他的《企业中人的方面》一书中提出来的。

A沙因;B大卫·李嘉图;C马斯洛;D麦格雷戈。

15、从工具人的假说出发,管理要立足于(B)。

A爱护;B主宰;C使用;D维修。

16、从经济人的假说出发,X理论认为管理要立足于(A)。

A管;B奖励;C生产;D福利。

17、从社会人的假说出发,管理要立足于(C)。

A人的生存意义;B生产效率;C人际关系;D工作的价值。

18、从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说出发,Y理论认为管理要立足于(D)。

A金钱刺激;B搞好人际关系;C参与管理;D内部激励。

19、从复杂人的假说出发,超Y理论认为管理要(A)。

A采取灵活的措施;B让职工产生新的需要;

C让职工追求自我实现;D满足职工的高层需要。

20、Z理论认为管理(B)。

A立足于奖励;B建立和谐的环境;C满足人的经济需要;D满足人的成就欲。

21、在教育管理中,对人的考查应当以(D)为主。

A工作态度;B政治表现;C工作能力;D工作绩效。

22、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对管理要素的组合是靠(A)进行的。

A信息;B权力;C职责;D协调。

23、行政组织中上下级层级关系是一种(C)的分配关系。

A任务和职位;B权力和利益;C权力和责任;D责任和义务。

24、对要解决的问题的条件和效果都不很清楚的决策是(D)。

A非程序性决策;B风险决策;C经验决策;D非确定性决策。

25、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依靠科学的决策理论、决策程序和决策方法做出的决策是(A)。

A科学决策;B程序化决策;C业务决策;D过程决策。

26、决策的最终意义是(C),无此就没有了实质意义上的决策。

A目标;B分析;C选择;D管理。

27、决策依据的是(A)原则,而非(D)原则。

A满意;B科学;C可行;D最优。

28、教育决策是一个无起始点的(B)提升过程。

A连续发展;B动态循环;C阶段性的;D无终点的。

29、针对教育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临时工作、偶发性问题的处理而制定的计划称之为(D)。

A短期计划;B个人计划;C单项计划;D临时性计划。

30、教育管理过程中,人力资源属于影响组织职能的(D)因素。

A精神;B文化;C软件;D硬件。

31、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是影响组织职能原(D)因素。

A精神;B文化;C软件;D硬件。

32、建立信息沟通的渠道是组织职能发挥作用的(D)因素。

A精神;B文化;C软件;D硬件。

33、行风是新时期组织职能的新内容,它属于影响组织职能发挥的(C)因素。

A物质;B道德;C无形;D有形。

34、教育行政组织中的上下级级关系是一种()关系。

A协作;B责权;C专业分工;D利益分配。

35、教育管理的行政组织机构是以(C)为主进行设置的。

A功能;B服务对象;C工作性质;D工作程序。

36、教育行政组织机构中所设置的监督部门、信息反馈部门实质上是组织机构中的()部门。

A控制;B决策;C质检;D功能。

37、在一个组织中,管理的层次与幅度之间的关系是()。

A递增关系;B递减关系;C正比关系;D反比关系。

38、从本源上说,人的积极性来自于()

A领导的鼓励;B工作的成就;C我的需要;D工作待遇。

39、从本源上说,人的积极性来源于人的()。

A兴趣;B热情;C需要;D能力。

40、麦克利兰认为想要取得()的欲望是人的最重要的需要。

A物质利益;B名誉;C成功;D权力。

41、赫兹伯格认为应当尽力减少组织内部的不满情绪,让员工对()发生兴趣,产生强烈的创造欲。

A本职工作;B物质利益;C工作环境;D工作条件。

三、判断题(A为对;B为错)

1、管理是对组织而言的。

(A)

2、自从人类社会有了教育,也就有了教育管理。

(B)(应为有了有组织的教育)

3、欧洲中世纪的大学已经由国家管理。

(B)

4、研究教育管理理论的最初动因是将企业中科学理论的理论迁移到教育管理中来。

(A)

5、教育行政的出现是教育国家化的体现。

(A)

6、教育的国家化与义务教育的普及有着直接的关系。

(A)

7、1906年拿破仑创立的帝国大学是法国一所著名的大学。

(B)

8、科学管理理论与科层理论相比,前者对教育管理的影响更大些。

(B)

9、教育管理的理论体系建立于20世纪初(B)(应为20世纪中期50-60年代)

10、我国现代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是从现代学校组织的出现开始的。

(A)

11、民国期间的教育管理是科学化、专业化、民主化的管理。

(B)

12、社会剩余劳动力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

(A)

13、我国解放以后直到79年以前由于教育管理表现出的政治与政策依赖性,谈不上教育管理的学科建设。

(A)

14、在我国的教育管理中政策代替理论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A)

15、教育管理必须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

(A)

16、教育管理的目的无非是要实现教育目的。

(A)

17、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管理。

(A)

18、管理起源于人类活动的集体性。

(A)

19、任何管理的理念都是一定历史文化的产物。

(A)

20、人们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是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社会发展的成熟度直接相关的。

(A)

21、在法约尔的眼中,管理就是决策。

(B)

22、西蒙认为,管理就是指管理的职能。

(B)

23、行为科学管理理论认为管理就是要提高管理的效率。

(B)(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达到组织的共同目的)

24、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一种技能。

(B)(是一种工作、学术、文化、任务)

25、孔茨把管理当作一种工作或任务。

(B)

26、所谓“人性假说”是管理体制中对人性问题的一种肯定判定。

(B)(假定判定)

27、从社会人的假说出发,提出了“参与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

(A)

28、社会人的假说主个人张奖励,而不主张集体奖励。

(B)(相反)

29、正反馈使系统趋于稳定。

(B)

30、负反馈使系统越发远离目标。

(B)

31、教育管理过程是一个封闭的控制过程。

(A)

32、从整体出发是管理的目的,系统的优化才是管理的策略。

(B)

33、一切管理措施都要从整体出发,追求整体的优化。

(A)

34、整体优化原则强调系统整体的优化,只有局部的优化才能保证整体的优化,所以管理要注意局部的优化。

(B)

35、观念性目标引导人们实干。

(B)

36、指示性目标对全体员工起着激励作用。

(B)

37、在教育行政管理模式中,只要是合情合理的事,就能行得通。

(B)

38、行政管理中缺乏监督、制衡机制,是“官本位”产生的根本原因。

(A)

39、应当将经验管理转到科学管理的模式上来。

(B)

40、科学管理的模式侧重于技术层面的操作。

(A)

41、科学管理模式容易忽视人的因素对管理活动的影响。

(A)

42、将管理的目标指标化,是为了使目标可操作、可检测。

(A)

43、决策目标并不一定有明确的时限。

(B)

44、在教育决策过程中,所拟定的多种备选方案应当是可替代、可兼容的。

(B)

45、教育决策的过程中,大家能取得完全的一致意见,这是最理想的。

(B)

46、在教育决策的过程中,对重大问题的决策应当提出第二实施方案。

(A)

47、组织的纵向结构是专业职能分工的结构。

(B)

48、组织的横向结构是管理权力分层的结构。

(A)

49、为了有利于同质工作的指挥统一,下级组织机构的设置应当与上级对口。

(B)

50、直线制模式中每一层次的主管人员都有拥有与其职能相应的指挥权。

(A)

52、职能制模式中在相关层级设置的职能部门并不拥有指挥权。

(B)

53、在职能制模式中,如果组织内部的结构比较复杂,职能部门较多,容易形成多头领导,让下级无所适从。

(A)

54、直线——职能制模式保持了直线制模式的直线式指挥链,同时付予在一定管理层级设置的职能部门指挥权。

(B)

55、在矩阵结构模式中,横向的协调系统拥有一定的指挥权。

(A)

56、统一指挥原则告诉我们,组织中的任何部门、任何个人只能接受一个上级的指挥。

57、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调动人的积极性,实质上将人的需要放在了第一位,认为人的积极性来源于人的需要。

(B)

58、只有当人有了某种需要时,人们才会去为满足这种需要而有目的的行为,从而表现出人的积极性。

(A)

59、需要转化为人的积极的行为,其必要条件是满足需要的可及目标的存在。

(A)

60、需要理论着重研究激励的原因及起激励作用的因素的具体内容。

(A)

61、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随着人的社会性成熟而不断向高层次发展的。

(B)

62、奥尔德弗的“ERG”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严格地按低级到高级上升的。

(B)

63、麦克利兰认为成就需要是先天的、自发的,马斯洛则认为成就需要是培养出来的。

(B)

四、解释题

1、教育管理学的应用性

教育管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从教育管理的实践基础上产生,又直接去指导教育管理的实践。

它与那些纯理论、基础理论的学科不同,它具有直接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教育管理学不仅在管理思想、管理原则、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论上对教育管理的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而且在具体的管理方式、方法、手段和技巧方面对教育管理实践也有直接的应用价值。

教育管理学如果没有应用价值,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2、教育管理学的社会性

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研究的是一定社会环境下的教育管理,因为任何教育组织的管理思想和行为都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制约。

所以教育管理学所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基本理论是离不开对特定社会历史环境的认识和分析的,这是教育管理学社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育管理学的社会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把教育的社会效益作为评价和考核教育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主要标准。

3、教育管理学的权变性

教育管理学把各级各类教育组织的活动视为一种开放系统中的活动,通过管理合理配置学校的资源,与外部社会环境进行能量、信息和资源的交换,按照社会的需求,协调和控制学校内部的组织活动。

影响教育管理质量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系统性因素,另一方面是随机性因素。

这两类因素在管理过程中,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这就形成了管理过程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

一个优秀的教育管理人员总是善于把教育管理理论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地加以改造,这就是管理学的权变性。

4、教育管理学的双向多元性

教育管理学的结构是双向多元的。

所谓“双向”是指这门学科研究的范围,既有纵向的连贯性,又有横向的交叉性。

纵向连贯性指的是这门学科的一些原理、内容、方法手段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它经历了萌芽期、草创期、形成期和成熟期几个阶段。

教育管理学要研究教育管理的发展历史。

横向交叉性是指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要以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又要利用相关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也就是说,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本元已不是一种,而是多种学科的综合。

它与行政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管理学、教育学、技术学、经济学等等学科有着多边的联系,在内容上也是交叉的。

教育管理学正是运用了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才建立起自己的特殊理论体系。

5、影响教育管理活动的系统性因素

是指具有一定稳定性,在教育管理活动中长期起作用的因素。

6、影响教育管理活动的随机性因素

是指在教育管理活动中偶然出现的因素,具有不稳定性和多变性的特点。

7、教育的国家化

把教育纳入国家活动之中,用行政手段发展公立学校体制,用法律手段确立义务性的国民教育制度。

这样一种趋势在教育史上被称作教育的国家化。

8、为什么说19世纪中叶以前教育管理理论处于萌芽阶段?

19世纪中叶以前,教育管理事务多由一般行政机构的行政人员兼理,后来即使设立了专门机构,也因为教育管理事务不受重视而同其它行政事务合并为一个行政部门。

这就必然直接限制着教育管理思想的发展,致使教育管理理论迟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般管理理论迅速发展时,才开始进入奠基时期。

这一时期的教育管理还处于经验管理的水平,即使有些教育管理的思想,也只是散见于教育家和思想家的诸多著作和言论之中,体现为萌芽状态。

9、科层体制

科层体制又称官僚体制。

在西方官僚体制是与同僚体制相对应的一种体制,并非贬义。

它是指像政府机关那样层次分明、制度严格、责权明确的组织模式。

10、行为科学

为科学是以人际关系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专门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

11、可能性空间原理

可能性空间是控制论术语,是说一件事在发展初期,有多种可能的发展和选择,由于种种原因,最好向一种可能发展。

12、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就是研究管理者如何应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在特定的环境下,引导被管理者去行动,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以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的科学。

13、管理的自然属性

凡是建立在作为直接生产者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对立上的生产方式中,都当然会产生这种监督劳动。

这种对立越严重,这种监督劳动所起的作用就越大。

”从马克思的这段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指挥劳动”是指凡是有许多个人进行的协作式的劳动,都要有人来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以达到一定的目标。

它是共同劳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在任何社会生产方式下都是如此,它是同社会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