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真题及详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6958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真题及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真题及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真题及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真题及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真题及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真题及详解.docx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真题及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真题及详解.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真题及详解.docx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真题及详解

2009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真题及详解

2.某月内,甲商品的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同时上升,引起的甲商品的需求变动量分别为

 50单位和80单位,则在这类商品价格变动的共同作用下,该月甲商品的需求量变动情况是()

  A.增加30单位 B.减少30单位 C.增加130单位 D.减少130单位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某商品价格与其替代品需求量同向,与其互补品需求量相反。

替代品价格上升,导致本商品需求量上升50个单位,互补品价格上升导致本商品需求量量下降80个单位,总共影响是甲商品需求量下降30个单位。

本题实质考核替代品、互补品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试题点评】本题考核替代品、互补品的相关知识。

教材第8页对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的介绍中,对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需求变动做了理论阐述。

本题只是把这种理论阐述变成了具体的例子。

3.任意两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这是根据偏好的()假定来判定的。

  A.完备性 B.可传递性 C.多比少好 D.可加总性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可传递性是指假定有ABC三种组合,如果消费者对A的偏好大于B,对B的偏好大于C,那么对A的偏好必定大于C,如果两条无差异曲线相交,则如下图所示:

  A、B均位于I2,AB偏好相同;AC位于I1,AC偏好相同,根据偏好的可传递性,B与C的偏好相同,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B比C具有更多的X2,根据多多益善假定,B必定比C更受偏好,因此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试题点评】本题考核无差异曲线的特征及偏好的基本假定。

教材14页倒数第三行有原话。

  6.自然垄断指的是()的情况。

  A.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产品

  B.企业垄断某种自然资源 C.政府对重要自然资产实行完全垄断

  D.两家企业共同控制一个市场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当行业中只有一家企业能够有效率地进行生产,或者当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一个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个种产品时,这个行业就是自然垄断。

  【试题点评】本题考核自然垄断的定义。

参见教材第33页。

 7.实施价格歧视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A.卖方具有垄断地位 B.企业生产有商品或服务具有耐用品性质

  C.消费者之间存在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 D.不同消费者所在的市场能被隔离开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第一,必须有可能根据不同价格弹性划分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不同购买者;

  第二,市场必须是能够有效地隔离开,同一产品不能在不同市场之间流动,即不能使购买者在低价市场上买到产品再卖到高价市场上去。

如果这两个条件能够满足,那么,企业就可以通过对缺乏弹性的市场规定较高的价格,而对富有弹性的市场规定较低的价格,以增加总收益。

  【试题点评】教材中有原话。

参见教材第38页。

11.下列失业类型中,属于自愿失业的是()

  A.需求不足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隐性失业 D.周期性失业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自愿失业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自愿失业的类型。

参见教材第61页。

15.政府鼓励出口的主要措施是()

  A.出口退税 B.关税壁垒 C.出口配额 D.非关税壁垒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政府干预出口贸易以刺激出口增加的主要措施是出口补贴:

包括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

间接补贴包括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

  【试题点评】参见教材第72页。

17.我国中央财政不断加大中西部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步缩小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这是公共财政履行()职能的体现。

  A.经济发展 B.经济稳定 C.市场维护 D.收入分配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财政经济稳定职能主要包括充分就业、稳定物价水平和国际收支平衡;财政经济发展职能的意义不仅仅要促进经济增长,还要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带来经济结构的改善,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和社会事业的进步。

  【试题点评】本题考核公共财政的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但是出题角度有些绕。

参见教材第78页。

18.能够使政府每一项支出的具体用途得到全面、具体、清晰反映的财政支出分类方法是()

  A.按政府职能分类  B.近支出使用部门分类  C.按支出经济分类  D.按支出能否等到等价补偿分类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财政支出经济分类可以使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更加完整,使政府每一项支出的具体用途等到全面、具体、清晰地反映。

  【试题点评】参见教材第83页。

 20.企业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措施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抵消税负。

这种税负转嫁方式是()

  A.税收资本化 B.混转 C.旁转 D.消转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消转是纳税人用减低征税物品成本的办法使税负从新增利润中得到抵补,通过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措施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来抵消税负。

实际上税负并没有转嫁,而是由纳税人自己负担了。

消转是一种特殊的税负转嫁形式。

22.具有法律规定和制度保证的、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是()。

  A.政府预算  B.信贷计划  C.税收计划  D.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规定和制度保证的、经法宝程序审核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政府预算的概念。

参见教材第105页。

  23.财政管理体制核心内容是各级政府间的()。

  A.事权划分  B.财政收支划分  C.企业隶属关系划分  D.税权划分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是财政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

  【试题点评】本题出自教材原话。

参见教材111页。

24.下列税收中,属于中央固定收入的是()

  A.增值税  B.营业税  C.资源税  D.消费税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消费税、关税等属于中央固定收入。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中央固定收入所包括的内容。

参见教材114。

  25.从2009年1月1日开始,我国全面实施增值税曲生产型转为()的改革。

  A.消费型  B.积累型  C.收入型  D.补偿型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从2009年1月1日开始,我国全面实施增值税曲生产型转为消费型改革,相应调整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及其征收率,促进企业投资和扩大内需。

  【试题点评】这个题真是出的挺偏的。

参见教材127页。

 26.为应对国际金融包机的严重影响,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我国实行了()财政政策。

  A.从紧  B.中性  C.稳健  D.积极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为了扩大内需,防止经济增速大幅下滑,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中央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试题点评】这个题真是出的挺偏的。

参见教材126页。

即便考生没有在教材上看到过这句话,但是如果结果实际稍加分析也是能得出答案的。

27.在流动性偏好理论对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中,将由于收入和支出时间的不一致,为进行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称为()。

  A.预防动机 B.投机动机 C.交易动机 D.平衡动机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交易动机,即由于收入和支出的时间不一致,为进行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交易动机的概念。

参见教材第131页。

30.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

  A.保持国家外汇储备的适度增长 B.保持国内生产总值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C.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D.保证充分就业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条规定:

“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

参见教材第147页。

32.商业银行受企业委托,为其办理与货币资本运动有关的技术性业务,成为企业的总会计、总出纳。

这体现了商业银行的()作用。

  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信用创造  D.货币投放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支付中介。

商业银行受企业委托,为其办理与货币资本运动有关的技术性业务,如汇兑、非现金结算等,使银行成为企业的总会计、总出纳,成为社会的总账房。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商业银行支付中介的职能。

参见教材第152页。

34.从国际债务危机、欧洲货币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中可以看出,发生危机国家的汇率政策的共同特点是()。

  A.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B.实行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C.实行盯住汇率制度

  D.实行货币局确定汇率制度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从国际债务危机、欧洲货币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危机主体的共同特点是盯住汇率制度。

  【试题点评】参见教材第162页。

35.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演变历程是由单一全能型体制转向()体制。

  A.独立于中央银行的综合监管B.以中央银行为重心的混业监管

  C.独立于中央银行的分业监管 D.以中央银行为重心的分业监管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演变历程是由单一全能型体制转向独立于中央银行的分业监管体制。

  【试题点评】参见教材第167页。

37.在当代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机构是()。

  A.世界银行 B.国际清算银行 C.金融稳定委员会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机构。

  【试题点评】参见教材第179页。

  38.按低级到高级、粗略到精确顺序排列的数据计量尺度是()。

  A.定比尺度、定距尺度、定类尺度、定序尺度

  B.定序尺度、定比尺度、定类尺度、定距尺度

  C.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

  D.定类尺度、定距尺度、定序尺度、、定比尺度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按低级到高级、粗略到精确顺序排列的数据计量尺度是:

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

参见教材第183页。

40.分类数据的图示方法主要有圆形图和()。

  A.条形图  B.直方图  C.累积分布图  D.茎叶图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分类数据的图示方法主要有圆形图和条形图。

  【试题点评】参见教材第193页。

41.下列指标中,用于描述数据集中趋势,并且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A.算术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D.极差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中位数和众数都不受极端值的影响,极差描述数据离散程度,只有选项A算术平均数用于描述数据集中趋势,并且易受极端值。

  【试题点评】参见教材第204—205页。

42.离散系数比标准差更适用于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这是因为离散系数()。

  A.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B.不受数据差异程度的影响 C.不受变量值水平或计量单位的影响  D.计量更简单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为消除变量值水平高低和计量单位不同对离散程度测量值的影响,需要计算离散系数。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离散系数的特点。

参见教材第208页。

43.某行业2000年至2008年的职工数量(年底数)的记录如下:

年份

 

2000年

 

2003年

 

2005年

 

2008年

 

职工人数(万人)

 

1000 

1200 

1600 

1400 

  则该行业2000年至2008年平均每年职工人数为()万人。

  A.1300  B.1325  C.1333  D.1375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平均职工人数=[(1000+1200)/2*3+(1200+1600)/2*2+(1600+1400)/2*3]/8=1325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间隔不相等的间断时点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参见教材213页例如4—10。

  44.环比增长速度时间序列分析中,“增长l%的绝对值”的计算公式为()。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增长l%的绝对值=逐期增长量÷环比增长速度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增长l%的绝对值”的公式。

参见教材第217页。

48.目前我国主要采用()计算工业增加值。

  A.支出法  B.分配法  C.生产法  D.收入法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我国工业、农业增加值均采用生产法。

  【试题点评】参见教材第230页。

 49.下列会计工作中,属于管理会计范畴的是()。

  A.进行经营决策分析  C.设置会计科目  B.编制会计报表  D.清查财产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管理会计主要向企业内部管理当局提供进行经营规划、经营管理和预测决策所需要的相关信息。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

参见教材第238页。

50.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者耗用的资产是()。

  A.流动资产  B.固定资产  C.递延资产  D.无形资产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流动资产是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变现、出售或耗用,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1年)变现的资产,以及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流动资产的概念。

参见教材第242页。

51.下列会计处理原则中,属于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基本原则是()。

  A.实质重于形式  B.历史成本原则  C.会计主体D.货币计量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基本原则包括:

权责发生原则:

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基本原则。

参见教材第246页。

52.下列财务支出项目中,属于资本性支出的是()。

 A.生产车间水电费  B.管理人员工资 C.购进无形资产支出  D.流动资金借款利息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购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支出,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支出均属于资本性支出。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对资本性支出的理解。

参见教材第246页。

53.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应当以()计量。

  A.货币 B.实物 C.货币和实物 D.数量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试题点评】参见教材248页。

54.账户结构的基本关系是()。

  A.期初余额=期末余额  B.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期末余额

  C.期初余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末余额

  D.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末余额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账户中登记本期增加的金额为本期增加发生额;登记本期减少的金额为本期减少发生额,增减相抵后的差额为余额,余额按时间不同分为其实余额和期末余额,基本关系为:

  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末余额

  【试题点评】参见教材252页。

55.关于借贷记账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余额在借方

  B.一个企业的全部借方账户与全部贷方账户相对应

  C.从单个账户看,借方发生额等于贷方发生额

  D.一个企业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等于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试算平衡公式:

  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试算平衡法的公式。

参见教材第253页。

56.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计量。

  A.历史成本 B.现值 C.重置成本 D.公允价值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企业在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试题点评】参见教材255页。

57.下列指标中,能够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是()。

  A.营业利润率  B.资产负债率  C.速动比率  D.存货周转率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BC反映偿债能力;D反映营运能力。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盈利能力分析指标。

参见教材第286—288页

58.某企业2008年末资产负债反映的资产总额为840万元、负债总额为552万元,利润表反映利润总额为300万元,那么该企业2008年末所在者权益是()万元。

  A.288  B.588  C.540  D.252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840-552=288万元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所有者权益的公式。

参见教材第245页。

59.某公司普通股股票每股面值为1元,每股市价为3元,每股收益为0.2元,每股股利为0.15元,该公司无优先股,则该公司市盈率为()。

  A.15%  B.20%  C.15  D.20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3/0.2=15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市盈率的计算公式。

参见教材第288页。

60.关于动产交付的说法,错误的是()。

  A.动产物权的转让,均自交付时发生效力。

  B.机动车物权的转让,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C.动产物权转让前,权利人已经依法占有该动产的,物权自法律行为生效时发生效力。

  D.动产物权转让时,双方又约定由出让人继续占有该动产的,物权自该约定生效时发生效力。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动产交付的相关知识。

参见教材293页。

61.关于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说法,错误的是()。

  A.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在土地的地表、地上或者地下分别设立

  B.新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损害已设立的用益物权

  C.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采取划拨方式

  D.采取招标方式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当事人应当采取书面形式订立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在土地的地表、地上或地下分别设立。

新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损害已设立的用益物权。

设立建设地使用权可以采取出让或划拨等方式。

  【试题点评】参见教材297页。

62.关于动产质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动产均可出质  B.设立质权,当事人可以采取口头形式订立质权合同

  C.债务人履行债务,质权人应当返还质押财产

  D.质押财产折价的,应当依照政府指导价格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行政法规禁止转让的动产不得出质,A错误;设立质权,当事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质押合同,B错误,债务人履行债务或者出质人提前清偿所担保的债权的,质权人应当返还质押财产,D错误,质押财产折价的,应当参照市场价格。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动产质权的相关知识。

参见教材第299页。

 6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关于股份有限公司的说法,正确的是()。

  A.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的职权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的职权有所不同

  B.董事会成员中必须有公司职工代表

  C.监事会行使职权所必需的费用,由公司承担

  D.股份有限公司高经理,由股东大会决定聘任或者解聘、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职权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职权相同,A错误;

  董事会成员中可以在公司职工代表,B错误;

  监事会行使职权所必需的费用,由公司承担。

C正确

  股份有限公司高经理,由董事会决定聘任或者解聘。

D错误。

  【试题点评】参见教材第323—324页。

  65.关于著作权的说法,错误的是()。

  A.著作权因作品的创作完成而自动产生

  B.未发表的作品不受著作权法保护

  C.著作人身权归作者享有,不能转让

  D.著作人身权不受著作权保护期限的限制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1)著作权因作品的创作完成而自动产生。

一般不必履行任何形式的登记或注册手续,也不论其是否已经发表。

  

(2)著作权突出对人身权的保护

  注:

著作权中作者的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人身权利,永远归作者享有,不能转让,也不受著作权保护期限的限制。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著作权的相关知识。

参见教材第330—332页。

66.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自()、起计算。

  A.申请之日  B.登记之日  C.公告之日  D.授予之日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均自申请之日起计算。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发明专利权的相关知识。

参见教材第335页。

67.下列商品中,依照法律规定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是()。

  A.家用电器  B.卷烟  C.饮料  D.婴儿用品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目前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是烟草制品。

68.下列行为中,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是()。

  A.农业生产者及农村经济组织在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中实施的联合行为

  B.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济活动中的垄断行为

  C.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垄断行为,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的

  D.经营者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适用范围:

  

(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济活动中的垄断行为,适用本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垄断行为,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的,适用本法。

  (3)经营者依照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行使知识产权的行为,不适用本法;

  (4)农业生产者及农村经济组织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运输储存等经营活动中实施的联合或者协同行为,不适用本法。

  【试题点评】参见教材第341页。

 69.下列有奖销售行为中,不构成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的是()。

  A.采用谎称有奖的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

  B.采用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

  C.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

  D.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为一千元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下列行为构成不正当有奖销售:

  

(1)采用谎称有奖或者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

  

(2)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

  (3)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不超过五千元。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参见教材第345页。

二、多项选择题(共35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71.在一般情况下,政府实施最高限价可能产生的结果或问题有()。

 A.供给短缺  B.生产者变相涨价  C.黑市交易  D.生产者变相降价  E.过度生产

  参考答案:

ABC

  【答案解析】当实施最高限价,出现短缺现象时,就会出现严重的排队现象。

当政府监管不力时,就会出现黑市交易和黑市高价,还会导致变相涨价等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