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陈皮道地性密码释译.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6697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会陈皮道地性密码释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会陈皮道地性密码释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会陈皮道地性密码释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会陈皮道地性密码释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会陈皮道地性密码释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会陈皮道地性密码释译.docx

《新会陈皮道地性密码释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会陈皮道地性密码释译.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会陈皮道地性密码释译.docx

新会陈皮道地性密码释译

新会陈皮道地性密码释译

潘华金/毕文钢/杨雪

新会陈皮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有近千年生产历史,是广东驰名土特产和广东“三宝”之首,是清廷贡品和十大道地广药材之一。

新会陈皮药食同源,融新会优越的自然和人文于一体,寓药用保健和食品调料价值于一身,不但是新会的乡土文化,也是岭南的乡土文化,不但是新会的印象和文化符号,也是岭南和全球华人的印象和文化符号。

道地性决定了其特有的而优秀的质量和价值,打开其性密码对产业化有重要意义。

一、本草考证

《中国药典》2005版记述:

陈皮(PericarpiumCitriReticultae)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reticulate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又名橘皮。

陈皮,一般认为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橘柚”项下,谓:

“橘柚,味辛温…一名橘皮。

气味苦辛平无毒,主治胸中瘕热,逆气,水谷。

久服去臭,下气通神”,这里不仅列出了陈皮的性状、味道,而且提出了陈皮的主治,即对肠胃的温和刺激功能。

后人也很重视这段论述,多有注释。

其中,陶弘景云:

“此是说其皮功尔……并以陈者为良”。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说:

“橘皮,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

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

唐代江陵郡、梓潼郡还作为臣民或藩属向君主进献的土产,即“土贡”。

但后来人们发现,新会所产陈皮的药用和保健效果最好。

橘皮入药以陈久者为良,故名陈皮、贵老。

陈皮之名始见于《食疗本草》,后世亦多沿用此名。

陈皮又别名橘皮,此据《神农本草经》中将陈皮列在橘项之下,名为“橘皮”,故得名。

陈皮又名红皮,王好古云:

“橘皮以色红日久者为佳,故曰红皮、陈皮”。

此外,因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区,又有名广橘皮、新会皮、川橘。

据《滇南本草》记载,陈皮又名黄果皮、理陈皮。

《本草纳目》将陈皮列为黄橘皮的别名,另列有青橘皮(即青皮),李时珍说:

“橘皮性温,柑、柚皮性冷,不可不知”,说明其性味不同,不可混用。

李氏对其特性辨别甚详,在柑条下云:

“柑皮比橘色黄而稍厚,理稍粗而味不苦。

橘可久留,柑易腐败。

柑树畏冰雪,橘树略可,此柑、橘之异也。

柑、橘皮今人多混用,不可不辨”。

又谓“橘皮纹细色红而薄,内多筋脉,其味苦辛。

柑皮纹粗色黄而厚,内多白膜,其味辛甘……但以此别之,即不差矣”。

传统中医药学认为,陈皮味辛、苦,性温,具有理气健脾、和胃止呕、燥湿化痰、镇咳利尿等功效,特别适合于长夏湿热邪气困扰脾胃而引起的消化功能减弱,出现脘腹胀满、食欲不振、不思饮食、口淡无味等症状的患者。

另外,五代时期《日华子本草》载:

苦,微毒。

治游风,热毒。

风疹,恶疮,疥癞,小儿壮热,并煎汤浸洗。

桔皮,暖,消痰止嗽,破症瘕痃癖。

《中国医药大词典》中陈述了陈皮具有破癥瘕痃痹,治疗风痰麻木的功效。

而癥瘕痃痹则泛指腹腔内的肿物。

这提示我们陈皮还具有抗肿瘤的功效。

后人将本草考证的部分相关古籍整理如下:

朝代

应用

止呕

利尿

健胃

镇咳祛痰

汉唐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

《药性论》

《神农本草经》

《药性论》

《日华子本草》

《开宝本草》

《开宝本草》

《开宝本草》

《泊宅编》

《日用本草》

《御药院方》

《日用本草》

《药性赋》

《景岳全书》

《本草发挥》

《景岳全书》

《本草纲目》

《景岳全书》

《本草纲目》

《本经疏证》

《本草备要》

《本草新编》

《本草备要》

《本草新编》

《本草分经》

二、古今论述

道地性药材的质量价值,指具药用和保健养生功效的活性物质和结构对产地自然和人文环境的依赖形成品种优良,适地适栽,工艺讲究,疗效突出,质优量大,带有地域特点的中药材,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古代药物标准化的概念,是传统优质中药材的代名词,素有“非道地药材不处方,非道地药材不经营”的说法。

自古以来,历代医药学家均认为药材质量与其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唐朝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序例中称:

“古之医者......用药必依土地,所以治十得九”。

宋代的《本草衍义》序例中也有“凡用药必须择土地所宜者,则药力具,用之有据”的记载。

如果“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这里的“本土”指的就是药材生长所需要的气候、土壤、水质等生态环境。

三、历史考证

新会有1600多年历史,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侨乡,秦、汉时属南海郡地,至南朝(公元420)设新会郡,隋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置新会县,后改称冈州郡,故新会又名冈州。

我国利用柑橘的外皮作中药,约有2000年的悠久历史,只不过在旧文献中,曾以“橘皮”、“陈橘皮”等字眼出现,“陈皮”的名称是到元代以后才变得常见。

后又有柑皮、柑子皮、广柑皮、广皮、陈广皮、陈柑皮、新会皮、大红皮、冈州红皮、黄橘皮、陈橘皮等别名。

新会种柑取皮相传有700多年历史。

元代至正七年(1347年)新会外海(今属江海区外海镇)陈惠甫拨田嘱书中写有“甘子田租十石”,这是他母亲在元初时的奁田。

这说明当时新会存在专门生产柑子的柑园。

四、地域考证

我国是柑橘生产大国,在长江以南各省(区)如广东、广西、四川、福建、浙江、江西、湖北、湖南、云南各省有广泛栽培。

柑橘品种品系繁多,一般来说用于陈皮的主要栽培品种品系有茶枝柑(Citrusreticulata‘Chachi’,广陈皮)、温州蜜柑(Citrusreticulata‘Unshiu’,浙陈皮)、早橘(Citrusreticulata‘Subcompressa’,浙陈皮)、福橘(Citrusreticulata‘Tangerina’,建陈皮)、川橘(Citrusreticulata‘Tangerina’,川陈皮)、大红袍(Citrusreticulata‘Dahongpao’,川陈皮)、南丰蜜橘(Citrusreticulata‘Kinokuni’,赣陈皮)等。

其中,主产于广东新会茶枝柑的果皮(新会陈皮)质量最好,俗称广陈皮,被奉为道地药材新会陈皮是中药材广陈皮的正品。

陈皮药材从产区可分川陈皮、福建陈皮、广陈皮等,以广陈皮为上品,从种类上可分为陈皮及广陈皮,质量以广陈皮为优。

广陈皮为我国广东著名的传统中药材,位列十大广药之一。

广陈皮药材来源较广,其商品药材包括茶枝柑、行柑、八月橘、十月橘、榕林甜橘、甜柑、蕉柑及年橘。

正品为茶枝柑(Citrusreticulata‘Chachi’)的干燥成熟果皮,主产于广东新会,当地叫大红柑。

8种广陈皮均含有柠檬烯、β-月桂烯、α-蒎烯及α-松油醇等具镇咳、祛痰、抗菌的有效成分,但各品种挥发油有明显差异,研究表明,茶枝柑皮中的挥发油含量高、所含的化学成分多。

多出口港澳及东南亚地区。

新会陈皮正宗,优质,为历代众多名医家所推崇,被奉为道地药材。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对陈皮有详述:

“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温能和。

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

”又指出,陈皮“今天下以广中来者为胜”。

广中,粤中。

粤中陈皮即新会出产。

清代大医汪昂(1644-1911)《本草备要》记:

“广中陈久者良,故名陈皮。

”清未民初名医张寿颐(1873-1934)指出:

“新会皮,橘皮也,以陈年者辛辣之气稍和为佳,故曰陈皮。

……其通用者则新会所产,故通称为新会皮,味和而辛不甚烈。

晋时代《名医别录》云:

“橘柚生江南及山南峪”。

宋代《本草图经》云:

“今江浙、荆襄、湖岭皆有之”。

明代《本草品汇精要》记载:

“道地广东”。

陈仁山的《药物出产辨》云:

“产广东,新会为最”。

新会陈皮贵为广东三宝(陈皮、老姜、禾秆草)之首,道地产区在广东新会。

《广东植物志》记述“茶枝柑,别名大红柑、新会柑,主产新会,果皮晒干即中药陈皮的正品”。

由此可见,广陈皮(新会陈皮)较陈皮有更高的药用价值。

五、道地性标识

新会陈皮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道地性的最重要体现之一。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从国家层面,以法律庄严,规定和承认了新会陈皮的质量价值特色与新会的自然、人文环境、品种和技术工艺等有着必然逻辑关系,也承认了新会陈皮的原料来源和唯一性。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代表的既是一种特有的品质,特有的文化,既是全国的,也是全球的品牌,既是全国的,也是全球的道地性。

同时,新会陈皮也已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国家标识。

目前新会陈皮下在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中国陈皮道地药材之乡”和“中国陈皮之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节遗产名录”等国家标识,并致力建设“中国陈皮研究中心”。

2006年10月,新会柑、新会陈皮已双双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目前全国唯一的实现原料和产品连环保护的成功案例。

而“2011中国·新会陈皮文化节”和“2011中国·新会陈皮论坛”的举办,其“价值、文化和产业”的主题,正是弘扬新会陈皮道地性的具体体现。

六、道地性生态

新会陈皮与非新会产地的陈皮就是不一样,质量特色明显,主要由于品种、水土、气候、工艺等道地性因子:

1、品种。

新会陈皮品种——茶枝柑(大红柑),是从分布于新会古兜山脉、牛牯岭山脉和圭峰山脉的河谷地带野生野生品种种群驯化而来。

据调查,在古兜山脉发现百年以上野生桔树群落。

历史上有大种油身、细种油身、大蒂柑、高督柑和短枝密叶柑等5个品系,其中以软枝形“大种油身”和“细种油身”为上品。

由于品种质量特色明显,用其果皮晒制的新会陈皮也因此品质独特。

特定的品种基因(DNA)成为新会陈皮质量道地性的基础。

2、水土。

新会境内西江和潭江交汇,每年汛期,西江就会将远至云贵高原的土壤元素随洪水带到新会银洲湖,与潭江水交汇,形成独特的灌溉用水。

而每年的12月至来年的3、4月汛期前,西江、潭江径流减少,海潮倒灌,形成每年一次的咸潮,含盐量达3-9‰,因此水土成分中渗透了海水的元素。

由于西江的洪水和潭江潮水及南海的海水共同作用,形成独有的“三水融通”水土特色,决定了新会的土壤兼具多种土壤成份类型,丰富的水分、沉积机质和海水盐类成就了质量道地性物质的来源。

3、建园。

新会地处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带平原区,以水田建园和采用河水灌溉是新会陈皮生产特点,但由于园地地下水位高,加上每年受台风暴潮的响,低洼地方易出现洪涝,地力难以充分发挥,这虽是一个不利因素,但造就了新会陈皮生产建园实行“水田旱地化,旱地水利化”的建园模式、“十年一届,水旱轮作”的耕作制度、“独立排灌,大小套河”水利系统和“深沟高畦,高位种植”种植方式,等的具有典型水区建园特色和相配套的技术体系,这也是新会陈皮特质的所在。

4、气候。

新会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充沛,是柑桔生长的相对高温区,但在充足的温湿条件,却非常利于新会陈皮形成片张较大、适当皮厚、油胞粒大、油室饱满和芳香浓郁的质量特色。

我区属微丘平原区,北有圭峰山脉、南有古兜山脉和牛牯岭山脉,环抱着银洲湖及其平原区,区内河道纵横,形成独特的“湿盆地”的小气候,与海洋性季风气候结合,形成显著干湿、冷热季节变化。

在这样的条件下,干果皮在长达三年的陈化过程中,深受具明显的节奏的气候影响,陈化质量也因此而具鲜明特点,这种特点我们称之为“干湿交替陈化”和“冷热交替陈化”,这是其它地方所没有的陈化条件,也是陈皮后品质形成的关键。

5、技术工艺。

新会陈皮生产加工,从原料到产品,执行《地理标志产品新会柑》和《地理标志产品新会陈皮》两个省地方标准,要点如下:

①种植。

种植茶枝柑(大红柑)品种的圈枝或嫁接苗木,施行“十年一届、水旱轮作、互利间作”耕作制度,采用“水田旱地化、旱地水利化、独立系统化”建园模式,运用“培育大苗、合理密植、高位定植”的种植技术,遵循“环境保育、生物防治、生态良性”、“树势为本、机肥为上”和“有限生草、健康栽培”的生态原则,坚持“生态互动”的调水方针,营造良好根系环境,协调好营养与根本的关系。

②采收。

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指出:

“夫药采取,不知时节......虽有药名,终无药实,故不依时采取,与朽木不殊......”李东垣在《用药法象》中说:

“凡诸草木昆虫,产之有地,根叶花实,采之有时,失其地则性味少异,失其时则气味不全。

分期采收。

农历立秋至秋分采,秋分至立冬,立冬至冬至后三个采收时段,不同采收期加工出不同货式,有柑青皮、微红皮和大红皮等,不同货用途不同;这种采收方法不但对提高产量和质量有好处,对树势恢复也具有重要意义。

分级采收与采后分级相结合,确保产品质量和货式一致。

优采与疏采结合。

从优采收和合理疏果相结合,确保果品同时力促树势平衡。

③洗选。

开皮前,先将果冲洗干净并散开凉干表水,结合此此工作做好分级。

④晒制。

规格开皮,软身反皮,冬前晒皮。

新皮大仓存放,通风常晒,适时防烧、防霉、防虫和防潮,旧皮定装定仓,适时返晒。

⑤陈化。

陈化条件对新会陈皮后品质形成至关重要,在新会,一直以来都是采用自然晒制和自然界贮存法加工新会陈皮,所以新会陈皮质量对产区自然条件依赖非常高。

⑥分级。

新会陈皮从采收开始就树立分级质量概念,独有“三时”“三式”“三色”“三级”和“三瓣”采级分级标准。

“三时”指三个采收时段;“三式”指三种货式;“三色”指三种颜色;“三级”指有三个等级;“三瓣”指三瓣开皮。

七、道地性文化

一方水土。

新会历史悠久,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

三国吴·黄武元年(222)置平夷县,即新会县地,也就是新会的前身。

南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设新会郡,隋开皇十年(590年)撤郡立县。

因此,新会历史上名人辈出、文化发达、特产丰盛。

在这样一个文化氛围中,新会陈皮的生产、销售、食用也就打上了“新会烙印”,形成其鲜明的质量特色,印证了“一方水土一方皮物,一方水土一方人”。

新会位西江和潭江交汇处,为冲积平原,土地肥沃,传统以生产加工陈皮为主,尤以会城的梅江、东甲、西甲、南坦、天马、天绿、茶坑和三江联合、深吕等村生产规模较大,素“陈皮之乡”之称,历史上果农种生产陈皮收入高,经济较为富裕。

每到年尾,这一带“和塘”和马路都晒满了柑皮,这里出产的新会陈皮也格外珍贵。

几个世纪以来,新会陈皮飘香海外,闻名遐迩。

新会被誉为“陈皮之乡”,和新会葵扇一样,新会陈皮一直被视为新会最有代表性土特产之一,是广大华侨和游客的首选,陈皮也成了新会的代表。

同时,新会陈皮淀积了新会自然和人文的核心价值和品牌文化,市场都已认定“新会陈皮”或“新会特产”的包装,而且认知度极高,许多人以它为宝,生活中不离不弃,形成一方独特的市场。

一个行当。

相传新会专门种柑取皮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到明代,有新会商人利用运销葵扇之便,也将新会陈皮销往外省。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新会葵商在重庆、成都等地相继开设德隆、悦隆等9家“隆”字商号,主营葵扇又大量经销新会陈皮。

清末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的《新会乡土志》记载,新会陈皮为当时主要物产之一。

在1912年前后,会城有经营新会陈皮的专营店30间、兼营葵扇的商号五六间,它们集中于会城河以南贤洲街一带(今冈州大道中原贤洲路段),其中的一些大户还在上海等地开设批发店,这些大户不少是经几代人的传承。

其中以刘怡记(最初叫刘全记),清乾隆年间(1736--1795)开业,生意较大,较为著名;而小户在本地或广州卖货。

当时,新会陈皮被运到上海、重庆、广州3个主要市场,然后转销到全国各地。

抗日战争前,新会每年产新会陈皮量约700吨,仍未能满足全国各地需要。

县志记载,1945—1949年经营陈皮大户有刘怡记、林恒利、伍合盛、履和等15户。

这样大批量的新会陈皮,由各商号向小贩收购后,再行分销、批发和零售,而小贩则到全县各乡村作零散收购。

每到冬至前后,小商贩就携备片糖,按质论价与人换购柑皮,叫“柑皮换糖”。

抗战胜利后,有些小贩,更携备花生油下乡换购柑皮,叫“柑皮换油”。

而也有带备火柴、牙膏等生活用品的小贩,下乡换购陈皮,称作“柑上皮换生活用品”等等。

历史上,一般每斤干柑皮,可换片糖五六斤,如果遇着柑皮涨价,可换到十五六斤。

一斤上等皮最高价时,可换到6斤生油。

而柑皮与稻谷的比价,通常为一担头红皮可换稻谷15-20担,高峰期一度换稻谷110担。

而非新会产的,每担仅值四五元,而新会柑皮上等的每担值100多元,最差的也值十四五元。

一个习俗。

新会人一直以来都有存柑皮的习惯和经验,每逢柑桔收获季节,都见“买柑晒皮”和小贩过街穿巷卖柑,但“只卖肉,不卖皮”,形成“家家开柑皮,果皮挂灶眉”、“柑黄秋高爽,果皮满禾塘”和“秋收谷金黄,柑皮煨咸汤”的独有景象。

新会人往往将柑皮挂在灶尾受烟熏着,以防虫蛀发霉,越陈越香,每家每户如是,早已成为地方传统,世代相传,历史久远。

新会人惯用新会陈皮作为馈赠亲朋好友的上品,特别选择上好新会柑亲手制作,在向亲友说明“这是我自己晒的,很正宗”时,脸上露出快乐的笑容,俨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新会人对新会陈皮怀有一份特别情感。

新会陈皮也成了旅外乡亲时刻不能忘怀的乡情。

传说新会陈皮出了南岭其味就越香,带到国外就更香。

清末《新会乡土志》记载:

“(陈皮)岭北人甚重之,盖经北方霜雪地,香倍于常。

”新会陈皮越陈越香,越远越香,乡情也正如新会陈皮一样,旅外乡亲离乡越久越远就越浓。

可能的话,侨胞们都会回乡省亲,为自己,也为人所托带些新会陈皮。

在乡亲眼里,陈皮就是牵挂,就是祝福,就是平安;在海外游子心中,这陈皮就是家乡,就是亲情,就是眷恋。

新会陈皮一方面,作为地道广药,它药用价值为世人治病保健,保世人平安,深受人们珍视,另一方面,作为绝佳的调味佐料,它为世人调配了千古地道美食,予人口福,深得人们喜爱。

新会人与新会陈皮朝夕相处,将陈皮运用到极致。

每天无论蒸鱼蒸肉、炖菜烧汤、甜品味料等均离不开陈皮。

新会陈皮久煎而不溶烂,且非常甘香可口,吃后齿颊留香,不但增加食物的香味,又起到食疗的作用。

民间有将陈皮点燃,淬入花生油里,如是反复十多次,制成的棕黑色油用来擦背部,对小孩夜间止咳特别见效;有用3个新会陈皮加一撮黑豆煎服治顽咳;也有用新会陈皮冲茶,作清润理肺等保健良方。

一套工艺。

新会陈皮已充分融入了新会人的生活,对陈皮要求至细微:

“十年一届基、种果用机肥。

拣果考眼力,二三刀开皮。

反皮看门路,晒皮趁天气。

贮皮需有道,伺理比心机”。

果以扁身油皮方为上品。

刀以“对称二刀”、“正三刀”或“丁字二刀”方为正统,艺以“冬前好天气,失水软反皮。

自然陈晒制,晾晒不迟疑。

”为内行。

除此外,还要做足做好措施,适时防烧、防霉、防虫和防潮,旧皮定装定仓,适时返晒。

传统一直流传着“麻绳串灶尾熏,麻袋装阁楼放”,“年年晒新皮,旧皮少伺理”等的存皮做法。

八、道地性质量

1、质量规范

新会陈皮质量规范主要包括“一个区域,一个品种。

三时采收,三种货式。

三种刀法,三瓣反皮。

三年陈化,三等分级”等内容。

2、感观质量

《地理标志产品新会陈皮》(DB44/T604)规定:

新会陈皮特指在新会陈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栽培的茶枝柑(又称大红柑,Citrusreticulata‘Chachi’,原产、主产广东新会。

)的果皮经晒干或烘干,并在保护区域范围内贮存陈化三年以上的干品。

按采收加工时间和质量可分为:

柑青皮(青皮)、微红皮(黄皮)和大红皮(红皮)。

柑青皮(青皮)。

鲜果皮未着熟色,呈纯青绿色,生理未成熟时(通常指农历立秋至寒露)采收果实所加工的皮。

陈皮外表色泽青褐色至青黑色,有无数微凹入的油室,不显皱缩。

内表紧密光洁,雪白、淡黄白至棕红色。

质硬、皮薄,味辛苦、气芳香。

微红皮(黄皮)。

鲜果皮开始着色,但未完全着色,呈黄绿或黄色,生理仍未充分成熟时(通常指农历寒露至小雪)采收果实所加工的皮。

陈皮外表色泽褐黄色至棕黄褐,有无数大而凹入的油室,皱缩较明显。

内表雪白、淡黄白至棕红色,海绵浮松状不明显。

质较硬,皮较厚,味辛带苦略甜。

大红皮(红皮)。

鲜果皮已基本着色,呈黄红或大红色,生理已基本成熟时(通常指农历小雪至小寒)采收果实所加工的皮。

陈皮外表色泽棕红色至红黑色,有无数大而凹入的油室,皱缩十分明显。

内表雪白、淡黄白至棕红色,海绵浮松状明显。

质软、皮厚,味辛带甜香。

3、质量鉴别

新会陈皮按生理结构可分为橘红(外果皮)和橘白(中果皮),它们的药效各不同;新会陈皮的特点是挥发种类油多、糖份含量高,此外,新会陈皮还含黄酮类成分。

其黄酮类成分有两大类型:

一类是黄酮苷类成分,主要为二氢黄酮类成分,如橙皮苷、柚皮苷等;一类是多甲氧基黄酮类成分,主要有川陈皮素、橘皮素等。

其它柑、橙果皮制作的陈皮,多表现为中果皮厚、实,内不可见油胞眼;外果皮层厚、表面粗糙或凹凸不平,辛、苦味大而极少香甜味。

用桔果皮制作陈皮,中果皮很薄,内可见油胞眼裸露,均匀细密,外果薄而光滑,辛、味苦而极少甜香味。

4、现代研究

中山大学郑国栋、杨得坡、蒋林《岭南特色药材广陈皮化学成分及其质量评价研究》就广陈皮道地性质量问题开展了“活性指纹图谱”的研究和建立工作,并从广陈皮活性的抗肿瘤及抗氧化两方面为主建立现代药理活性评价体系。

研究表明,广陈主要药理活性物质为挥发油类、黄酮类、糖类等多种物质,除挥发油外,黄酮类成分是广陈皮及其它陈皮的主要活性成分,也是芸香科柑橘属植物的特征性成分,其所含的多甲氧基黄酮类成分还可作为柑橘属植物分类的指标性成分。

对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均有作用,具有抗诱变、抗氧化、抗衰老、抗病毒、抗炎、抗癌、抑菌、杀虫及心血管保护等方面药理药效。

据中山医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和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的专家研究结果表明,新会产的茶枝柑皮与其它陈皮相比,挥发油含量高,成分多达24种。

(据《中山医科大学学报》1991年第12卷第2期页136-138)。

《广东药学》2001年第1期,严寒静等人在《中药陈皮挥发油的成分分析》一文中报道:

采用GC-MS-DS法,分析了三种来源陈皮挥发油化学成份及含量结果:

新会陈皮20种,行柑(皮)11种,蕉柑(皮)8种,证明了新会陈皮的独特性。

严静寒在《时珍国医国药》2005年第3期的《不同贮存时间广陈皮挥发油的成分分析》认为,总体上呈现分子量较小的成分减少,分子量大的成分增加的趋势。

而随着储存时间的变化,不同陈皮所含的成分及其品味都有较大差异,药用与调味效果也不同,而新会陈皮比其它陈皮更优。

这就是新会陈皮“以色红日久为佳”的特色所在。

研究表明,随着陈化时间越长,三大物质都存在动态变化,一是小分子挥发油成分会减少,留大分子挥发油成分增加,故气越清雅,品越醇和;二是由于糖类酵解转化作用,前五年特别三年陈化期存在一个明显的酸化过程,以后可能会向酯的方向转化,因此香更脱俗,质更醇厚。

三是黄酮类有相对增加的趋势,证明“陈久者良”的说法是有科学依据的。

九、道地性价值

1、皮肉兼用。

虽然柑橘的皮的干品都是陈皮,但目前还没有其它任何地方的农民,种柑橘是以取陈皮为目的,也没有任何其它柑橘品种是被刻意用于取皮。

一般所说的陈皮,多为其它柑橘品种加工后的下料,或人们弃掉的橘子皮,没有产品规范,而且也由于皮的风味差、适口差,更多只用于投料药材和其它工业用途;而且成熟的新会柑外观大红、甜酸适中、口感独特、风味浓郁,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鲜食柑橘品种,“秋初橘树青,素冬望柑红”成了柑园生态的写照,而“冬食柑,大过年”也成了新会的习俗。

而新会柑果皮甜香,少辛,微苦,具独特的和适口的调味功能,因此用其晒制的新会陈皮多用于调味,而成就特色菜肴,多用作茶饮,而引领中国养生茶道,多用于收藏,而倡导中华陈积文化。

因此,在产区新会,陈皮生产加工有了完整的技术规范、完整的产业体系和融和的文化现象。

这就是一个罕有的皮肉兼用的神奇的柑橘品种。

2、药食同源。

药性药理。

新会陈皮性味辛、苦、温。

归脾、肺经。

药性:

辛温可理气调中;苦温可燥湿运脾。

凡脾胃气滞湿阻及痰湿壅盛之症,本品为要药。

作用重点在于理气燥湿。

功效:

行气健脾、燥湿化痰、降气止呕、舒肝利胆、理中和胃、解结化痈等功效。

新会陈皮是二气之药:

随升则升,随降则降,青皮与红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