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 辽宁卷 1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6618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 辽宁卷 1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 辽宁卷 1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 辽宁卷 1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 辽宁卷 1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 辽宁卷 1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 辽宁卷 13.docx

《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 辽宁卷 1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 辽宁卷 13.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 辽宁卷 13.docx

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辽宁卷13

备战中考2020冲刺押题试卷

语文

(试题卷及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汉字是我们华夏民族几年千文化的guī宝,yùncáng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观字可以辨识事物的形象特点,析能够领会古人的劳作方式——集形体、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汉字,彰显了中华的独特魅力。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汉字。

(2)从两个古汉字中任选一个,用楷书写出对应的简化汉字。

答案:

瑰蕴藏果/采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哎呀,真是美极了!

”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

B.2013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评议会,首次在有着“中国小说之乡”美誉的兴化举行。

C.吟诵《重修望海楼记》,怎能不唤起我们对家乡的爱,怎能不激起我们建设家乡的豪情?

D.春天,一批批候鸟来到泰州,各处湿地、成片林、城市公园,都可看到它们的身影。

解析: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怎能不唤起我们对家乡的爱”后面要加问号。

答案:

C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小伙伴们对冰淇淋的渴望也与日俱增。

B.泰州城区的内环水系和外环水系已融会贯通,营造出了“双水绕城”的城市景观。

C.面对成绩,有的人忘乎所以,停滞不前,有的人再接再厉,继续前进。

D.在京剧《霸王别姬》中,梅兰芳以惟妙惟肖的表演,成功塑造了重情重义的虞姬形象。

解析:

“融会贯通”是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答案:

B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8分,①-④每题分,第⑤题4分)

①,犹未为晚。

②苔痕上阶绿,。

③,诗成泣鬼神。

④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也便成了路。

⑤诗人常常移情于物,将客观事物人格化,以抒发自己的强烈而隽永的感情。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化月为人,以寄托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用落花喻人,来表达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

答案:

(1)亡羊补牢

(2)草色入帘青(3)笔落惊风雨(4)走的人多了(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名著阅读。

(6分)

(1)在阅读施耐庵创作的以男人为主线的《水浒传》时,我们不应该忽略作品里那些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

下图中的女性人物是梁山英雄群体中的一员,请写出她的姓名,并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其优秀品质。

(3分)

答案:

孙二娘,武艺高强,精明豪放,有勇有谋,为人仗义等(注:

要体现优秀品质)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和蓓姬在洞中迷路后,曾经用一根风筝线探路……后来,汤姆在无意中发现了光亮,最终两人循着光亮一起走出了困境。

B.利立浦

特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的故事,出自斯威夫特的长篇小说《格列佛游记》,这个故事巧妙地抨击了当时英国宫廷和大臣们的昏聩无能。

C.《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散文,写了阿长与“我”之间的许多往事,如讲美女蛇的故事,让“我”吃福橘,给我买《山海经》以及一起寻蝉蜕等,表现出她的热情好事与心地善良。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叙述了保尔的精神成长历程,其中一次写他伤寒病愈后,来到埋葬瓦丽亚等烈士的公墓前悼念战友,在沉思中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解析:

“讲美女蛇的故事”是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

答案:

C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8分)

围绕“我们爱语文”这个主题,学校开展了“

读写与交流”系列活动。

(1)【消息撰写】你校晓华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在本市举办的一次语文盛会,并撰写了一则消息。

11月13日上午,洪氏教材30年塈洪宗礼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在泰州隆重召开。

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多位专家和六百多位师生代表参加了会议,共同研究洪氏教材和洪宗礼教育思想,交流母语教育改革心得。

会议历时三天,先后开展了“洪宗礼教育思想研讨”“参观语文教材改革成果陈列室”“师生教材使用心得交流”等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使大家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参会师生纷纷表示,要向洪先生学习,以满腔的热情把语文学习与教学推向深入。

请你帮晓华为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

(2分)

答案:

洪氏教材30年暨洪宗礼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在泰州隆重召开

(2)【读写交流】晓华把这则消息与在活动中所拍的照片发布到学校网站论坛上,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

①大家发现消息中“通过这些活动,使大家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一句有成分残缺的语病,请你结合提示将错误的具体类型和修改方法向晓华做一个解说。

(3分)

[提示]成分残缺的情况主要有:

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

②在论坛上看到右边的照片,大家纷纷跟帖抒发自己的感想。

请你仿照网友“小书虫”的留言也跟发一个帖子。

(3分)

“小书虫”:

语文课本是一痤灯塔,指引我们驶向知识的海洋。

你的跟帖:

答案:

①晓华同学你好,这是一个病句,理由是“主语残缺”。

因为“通过这些活动”是一个介词结构(或介词短语),不能作主语,所以“使……”就没有主语了。

这种病句,很容易修改,或者删“通过”,或者删“使”。

②语文课本是一架天梯,引领我们攀登智慧的高山。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温庭筠的《菩萨蛮》一词,完成第7题。

(6分)

小山①重叠②金③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④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⑤绣罗襦⑥,双双金鹧鸪。

【注】①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

②叠:

皱(眉头)。

③金:

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④花:

簪花。

⑤新帖:

新鲜的花样子,贴于绸帛之上,作为刺绣的蓝本。

⑥罗襦:

丝绸短袄。

7.

(1)如果为这首词拟一个题目,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闺怨B.梳妆C.相思D.送别

答案:

D

(2)请对“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一句作简要赏析。

(2分)

答案:

运用反衬手法。

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3)曾经的经历与该词中主人公的境况有相似之处的诗(词)人是()(2分)

A.李清照B.李贺C.李白D.李绅

答案:

A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

(14分)

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贞观初,以疾罢归。

河渚①间有仲长子光②者,亦隐士也,无妻子。

绩爱其真,遂相近结庐,日与对酌。

君有奴婢数人,多种黍,春秋酿酒,养凫③雁、莳④药草自供。

以《周易》、《庄》、《老》置床头,无他用心也。

自号“东皋⑤子”。

虽刺史谒见,皆不答。

终于家。

性简傲,好饮酒,能尽五斗,自著《五斗先生传》。

弹琴、为诗、著文,高情胜气,独步当时。

(节选自《唐才子传全译·王绩》)

  【注】①渚:

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②仲长子光:

字不耀,洛阳人。

③凫:

野鸭。

④莳:

移植。

⑤东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诗有“登东皋以舒嘨”句,东皋由此而来。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无妻子()②日与对酌()

③群有奴婢数人()④终于家()

答案:

①妻子儿女②每天③几,几个④终了,结束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

绩爱其真

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刻舟求剑》)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与(《醉翁亭记》)

C.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D.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答案:

C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

遂相近结庐

答案:

遂/相近/结庐

10.翻译下列句

子。

(4分)

(1)虽刺史谒见,皆不答。

(2分)

译文:

(2)例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记》)(2分)

译文:

答案:

(1)即使有刺史来拜见他,他都不应答人家。

(2)人们就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

11.文中许多地方都表现了王绩的“性简傲”,请你概括出两点。

(2分)

答:

答案:

(1)辞官回家后就随便在仲长子光的附近盖了茅屋居住;

(2)有刺史来拜见,都不应答人家。

(三)阅读百科的《人的一生能交多少朋友》一文,完成12-14题。

(10分)

①许多人都希望一生能交更多的朋友。

但是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好友圈子不是想有多大就有多大,因为人的交友能力是有极限的。

②罗宾·邓巴是牛津大学研究认知与进化的人类学家。

1992年,他根据自己对灵长类的研究结果提出了着名的“社会脑假说”。

假说认为,与其他动物相比,灵长类似乎选择了一条特异独行的演化策略:

呆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种群中彼此协助。

而在这种共同生活的过程中,灵长类个体需要与种群内的每个其他个体建立起某种长期的“社交关系”。

而负责处理复杂与抽象思维的新大脑皮质在整个大脑中所占的比例越大,个体能处理的“稳定人际关系”就越多,于是平均种群就越庞大。

邓巴一共收集了38种灵长类的数据,狒狒的平均种群大小不过50上下,这意味着狒狒的新大脑皮质只足以让它维持50个互动频繁的“猴脉”。

③而人类的种群大小则是多

少呢?

邓巴估算的结果是148。

这就是着名的“邓巴数”:

1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农业村平均人数约150。

1086年,征服者威廉一世统计出的英格兰村落平均居民数——约150。

邓巴先前的研究显示,人的大脑新皮质大小有限,提供的认知能力只能使一个人维持与大约150人的稳定人际关系。

也就是说,人的好友圈子不会超过150人,对于超过这个数量的人,人们顶多能记住一些人的相貌和名字,但对对方的了解却极为有限,也无法通过自身努力来促进双方关系。

④通过社交网站能扩大社交范围吗?

2008年,Facebook(社交网络服务网站)统计了用户平均的朋友数—你猜是多少,130上下,依然十分靠近邓巴数。

可见虽然科技日新月异,我们的新大脑皮质倒没有随之飞跃发展。

(有删改)

12.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什么是“邓巴数”。

(3分)

答:

答案:

邓巴研究,人类受新大脑皮质影响个体能够处理的“稳定人际关系”的种群数,他估算的结果是148。

13.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5分)

(1)从语言的准确性角度,分析第②段中加点词“相对”的作用。

(2分)

答:

(2)请指出第③段中划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分)

答:

答案:

(1)答:

“相对”,指非绝对的,准确地表达了灵长类的演化环境的稳定是与其他动物相比的结果,而非绝对稳定的种群,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答:

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举了威廉一世统计的英格兰村民平均数,具体真切地印证了“邓巴数”的数值,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14.根据你对选文的理解,说同影响人的交友能力大小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2分)

答:

答案:

人的新大脑皮质的大小。

(四)阅读流沙的《行善需要技巧》一文,完成15-17题。

(10分)

①有位义工给我讲了一个他认为值得深思的故事。

②几个月前,一个家住农村失去双亲的孩子与城里的一户家庭结对,城里人开着车,将孩子接到了城里,给他理了发,买了新衣,还给了一千多元钱。

最后,又带他去了肯德基餐厅,美餐了一顿。

③一个八九岁的孩子对新衣、钱没有什么概念,但对肯德基里的美味印象好得很,回到家里与年迈的爷爷喋喋不休。

④后来,他爷爷就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家里总是少钱,先是一元一角的零钱,后来是百元的大钞。

爷爷长了一个心眼,发现这些钱竟然是小孙子拿的,更让他吃惊的是,小孙子买的东西是农村小店里

的炸鸡汉堡。

⑤义工的感叹在于,一次结对,一次奢侈美餐,打开了一个生活在贫困之中孩子的享乐之门,这是幸,还是不幸?

义工的逻辑,似乎有其道理。

⑥看到不少义工论坛里的讨论,一些城里人将农村的苦孩子接到了城里,让他们住进装修考究的家里,让他们品尝美味的食品,其实这些孩子不仅没有感到快乐,反而觉得这个世界不公平,他们的内心更加痛苦。

⑦不少义工的建议是,行善是需要技巧的,一次没有技巧的行善,几乎可以等同于一次伤害。

许多义工坚持,当你无法彻底改变那些生活在困境中的孩子的命运,那么,请你不要用他们根本得不到的东西去诱惑他们,或许这是害了他们。

⑧更有意义的事情也许不是用车子带他们进城,而是帮助他们有一天能够脸上带着微笑,自己一步一步走进城来,靠自己的能力,创造美好的生活。

⑨我们的善往往出自于“恩赐、怜悯”,所以才有拙笨的善行。

事实上,善远非如此,真正的大善,该是“平等、互助、友爱、共享”,是不分彼此,是一视同仁,以己之心,待人之诚。

⑩这才是大善、上善。

上善往往若水。

15.作者开篇引用义工所讲的故事,其作用是什么?

(2分)

答:

答案:

通过具体事例,引起读者的关注、讨论;引出本文“行善需要技巧”的论点;充当论据,从反面角度论证论点。

16.结合全文说说行善为什么需要技巧。

(4分)

答:

答案:

因为一次没有技巧的行善,几乎等同于一次伤害;行善如果没有技巧,会打开一个生活贫困之中孩子的享乐之门,会让孩子不仅不能感到快乐,反而会觉得世界不公平,使他们内心更加痛苦;而有技巧的行善可以帮他们靠自己的能力创造美好的生活。

17.阅读下面情景剧的台词片段,并回答问题。

(4分)

(晓明家,爸爸递给妈妈一小袋鸡蛋)

妈妈又是老张家的?

爸爸(点点头)我这也是一种帮助……

妈妈(不解地)你赞助人家孩子上学是帮助,收人家东西也是帮助?

爸爸(意味深长地)

妈妈(恍然大悟地)原来这是一种行善的技巧啊!

请结合剧情用自己的话补全对话,并联系上文中的观点解释你这样补写的理由。

答案:

(1)补写内容:

我想让他感觉到,我们这是互相帮助,不是对他施舍。

(2)理由:

“爸爸”资助老张家孩子上学然后收老张家东西,表明行善要有技巧,不能出自于“恩赐、怜悯”,更不是施舍,要在人格上尊重别人,真正的善该是“平等、互助、友爱、共享”的

(五)阅读达·嘎日玛(蒙古)的《我那莽撞的17岁》一文,完成18-21题。

(20分)

(1)青青的山坡上,报春花正次第开放。

查玛采撷枯草中的报春花,身子一起一伏。

她偶尔左右看看,阳光照在她长长的睫毛上,闪闪发光。

(2)我喜欢她却不敢接近,远远地望着她。

那头牛犊却形影不离地跟着她。

它去年冬天刚刚出生,查玛用心呵护,它长大后便形影不离地跟着她了。

(3)我若是

那头牛犊多好,能够得到她轻轻地抚摩……查玛一定不怎么喜欢我。

谁会喜欢衣衫褴褛、瘦若干柴的邻家17岁男孩呢?

那时我们刚刚迁徙至此。

我只有在需要牛奶时才去查玛家。

那家的女主人和蔼可亲,她给我装了满满的两瓶牛奶之后,又给了我一些牛初乳。

在一旁蹬着缝纫机忙碌的查玛看了我一眼,微微一笑。

我在回家的路上脑子里满是查玛的微笑。

我暗暗想,我一定要想尽方法博得查玛的欢心。

查玛喜欢花。

那次她赶牛犊时,我捧着一大束报春花出现在她眼前。

(4)“你好!

”我把花束递给她。

或许是因为那捧花,她眼中含笑,与我握手。

(5)“跟我一起赶牛犊吧。

”她说。

我们从山坡的一边开始赶。

还没有长出犄角的公牛犊轻轻顶了我一下,或许是在保护自己的主人。

我先是一惊,之后又想如果能化险为夷,这头牛犊定会成为我和查玛聊不完的话题。

我从怀里掏出烙饼,撕了一些喂它。

它像是在吃嫩草,嚼着烙饼。

(6)“咯咯咯……”查玛发出银铃般的笑声,我想她并不反对我这样做。

(7)“你……有空吗?

”我鼓起勇气问道。

(8)我们来到河边。

之前,我用书本粗糙的纸张做了一

条船。

(9)“我们赛船吧!

看谁能拿第一!

”看来查玛非常喜欢这游戏。

(10)“好啊!

”当我的船要超过查玛的船时,公牛犊跑过来顶了我一下,真不知道它是从哪里钻出来的。

我险些掉进河里,一只靴子湿透了。

(11)“哈哈哈!

”查玛嘲笑我。

(12)之后我们常常见面。

我相信查玛一定会成为我的恋人。

我是多么想搂住她,轻吻她,只是这头牛犊一点都不懂得谦让,不让我碰她。

我得想办法对付它。

(13)夏天来了。

6月末,家里来了一位客人,他带了一只旱獭来。

旱獭肉用野葱熏香后真是美味。

我背着家人弄了一块肉去找查玛。

(14)“给!

你吃旱獭肉吗?

”她用洁白的牙齿将肉吃了个精光。

可惜,肉就只有这么一点。

(15)为了博得她的欢心,我背着哥哥的猎枪上了山。

我看到一只旱獭在洞口附近悠闲地吃草。

(16)“哞,哞……”旱獭被牛犊吓回了洞内,又是这头牛犊坏了我的好事。

(17)我疯掉了,把瞄准猎物的枪口转向了牛犊。

牛犊踉跄了几下,腿上流出了鲜血。

此时我后悔莫及,向牛犊走过去。

牛犊流着殷红的血跑远了。

(18)我终于有了收获,打算为查玛做一顿美美的野餐。

(19)去她家,她不在。

再去,还是不在。

我变得焦躁不安。

(20)“查玛呢?

”我问道。

(21)“去苏木(镇)里了,她让你不要再找她了……”那家的女主人便不再言语,给我盛了一碗酸奶。

(22)我准备回家时,公牛犊横在了门口,它腿上的血已凝固。

(23)“哞,哞……”

(24)为什么要伤害这小东西呢?

至今我都觉得在那次决斗中,两头公牛犊都受了伤。

我从我的衣带上撕下一条布,为公牛犊包扎。

(25)走出邮她的家门,我心痛至极。

(26)哦,我公牛犊般鲁莽单纯的17岁哟!

(有删改)

18.小说中的“我”为了博得查玛的欢心,做了很多努力,请结合情节填空。

(6分)

送她一束报春花→陪她一起赶牛→→→→为她猎旱獭

答案:

邀她到河边与她玩赛船游戏给她送旱獭肉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11)段中的“嘲笑”,是查玛对“我”狼狈样子的一种善意取笑。

B.文中小牛犊两次“哞,哞……”的叫声,都让“我”从中感受到它对“我”的不满。

C.文中第(24)段说“两头公牛犊”,一个是指文中的那头牛犊,一个是指“我”。

D.文章结尾的慨叹,饱含了“我”深深的自责,以及对自己莽撞行为的愧悔之情。

答案:

B

20.根据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

(6分)

(1)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分)

答:

(2)请简要分析第(14)段中划线句子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4分)

答:

答案:

(1)答:

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节;营造出春意融融的意境;衬托了查玛的美,为下文写“我“对查玛的喜欢并讨她欢心作铺垫;

(2)内容上:

写出了查玛喜欢吃旱獭肉,“我”因旱獭肉之少而不能让查玛多吃一点的惋惜、遗憾的心理,从而表现了“我”对查玛的喜欢;

结构上:

开启下文,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写“我”去猎旱獭交代原因,也为开枪打伤牛犊、进而查玛不再理“我”埋下伏笔。

21.本文和《安恩与奶牛》中都有“牛”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这样安排对塑造各自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6分)

答:

答案:

(1)本文中“我”用烙饼喂牛犊,开枪伤牛犊,最后为牛犊包扎伤口,随着我对牛犊的态度的改变,可以体现“我”17岁懵懂的心路成长历程,表现“我”如初生之犊般的单纯、鲁莽与冲动;最后为牛犊包扎伤口,可见其自责愧悔之情,表现其心地善良。

(2)《安恩与奶牛》中安恩带奶牛到集市却不愿卖掉它,只是为了让村庄里惟一的奶牛跟同类相聚一番,让它“散散心”,可见安恩将奶牛视为同等的生命,重视动物生命的情感需求。

借助安恩对奶牛的态度,塑造了她是个有慈爱之心的淳朴的老妇人形象。

三、作文(60分)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终点”有两个义项:

①一段路程结束的地方;②特指径

赛中终止的地点。

美国诗人艾略特有这样的诗句:

我们叫做开始的往往就是结束,

而宣告结束也就是着手开始,

终点是我们出发的地方,

……

22.请以“从终点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4分)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