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整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6460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2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经济学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公共经济学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公共经济学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公共经济学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公共经济学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经济学整理.docx

《公共经济学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经济学整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经济学整理.docx

公共经济学整理

第一章公共经济学导论

1.财政学研究的特殊视角:

将整个国民经济看成“公”和“私”两大部分,并从公和私的相互关系来研究经济.政府与私办并存,关键在于两者职能范围的相对关系是否恰当.一个经济中的“公”和“私”两者的比例关系对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怎样使两者恰到好处是公共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

2.▲实证分析:

①目的是确认事实,弄清因果关系.它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会怎样”/“为什么”.要回答“是什么”就要弄清事实,了解政府在做什么,怎样做.②例如:

我国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支出和赤字有多少/对大学的财政拨款会让社会的哪个群体得益最多/为什么财政收入和支出规模会不断扩大.③分为理论实证分析(逻辑推理)/经验实证分析(观察到的事实:

面谈询问/试验/观察历年统计资料)

▲规范分析:

①目的是分清是非,它回答的问题是“该怎样”.其意义在于对政府的行为做出评价.首要任务是建立评价标准.财政学中的规范理论主要以福利经济学为基础.②例如:

我国政府的规模是太大还是太小/如果政府的资金有限,应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哪些方面才符合公众的利益.

3.▲政府部门:

①政府部门是指公共部门中不从事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售,主要依靠税收取得收入,免费或部分免费地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单位总称.中央与各级地方政府部门的总体又被称为广义政府部门.分为政府行政机关/政府事业部门.②性质特点:

不以盈利为目的,一般不从事销售,以财政拨款为主要收入来源,很大程度上依据政府的指令行事,主要从事社会消费活动,一般不生产物质产品.

▲公共企业部门:

①是指公共部门中从事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售,依靠销售取得收入来源,补偿运行成本,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单位总称.分为金融公共企业/非金融公共企业.②性质特点:

以盈利为主要目标,要从事销售,以销售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从事物质产品以及各项服务的生产活动.

4.公共收入:

政府取得收入或获得资源支配权的方式有三种:

税收、收费和公债。

①税收:

政府依据其行政权力强制性地/无偿地取得收入方式.来源:

私人部门/公共企业收入.

②价格或使用费:

是公共部门中的单位通过销售自己所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用有偿交换来获得收入的形式.通常自愿的/有偿的,支付与受益完全对应.(政府部门-取得收入的辅助手段,公企部门-主要)

③公债:

政府通过信用进行融资的方式.自愿性/有偿性.政府部门/公共企业部门都会发生债务.

5.公共部门支出按是否具有回报性分:

①购买支出:

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基本特点是政府支出是有回报的,它以市场交换的方式换取相应的产品或服务.如购置办公楼/买办公设备/水电交通会议费.政府调节经济最直接的手段,规模越大,调节经济总量和结构的能力越强.②转移支出:

公共部门无偿地将一部分资金的所有权转让给他人所形成的支出.养老金/救济款/困难家庭补助/企业补贴/对其他国家的捐款.调收入分配.

6.公共部门支出按支出所产生效益的时间跨度分:

①经常性支出:

是维持政府部门的正常运转而进行的支出,这类支出所产生的效益只对本期产生影响.支出后价值不存在.如工资奖金/办公经费/业务费支出.

②资本支出:

支出只是价值形式的转换,支出的资金形成了某种形式的资产,这些资产会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发挥其功能.如各种基本建设支出/固定资产投资支出.

7.隐性收支:

不表现为收入或支出,或有些政府收支并不反映在收支账户上的收支.形式:

①税式支出:

是以税收优惠的方式进行的支出;②公共定价:

是政府通过其权力规定交易价格;③政府担保:

政府正式承诺在被担保的经济实体不能履行偿还责任的时候替它承担这一责任.④公共管制:

是政府依靠行政权力对经济实体的行为做出约束性规定;⑤A.预算外收支:

政府有些收支不反映在预算收支账上,而是登记在预算外的一些独立账户中,由各部门/单位按一定的规定自主支配使用,这种收支称为预算外收支.B.体制外收支:

在政府会计监督较为薄弱的情况下,有些收支不记录在预算外收支账户上,只登记在不受政府监督的账上.

8.①公共提供:

指政府免费地向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消费者可以不受个人经济约束,无偿取得产品的消费权或享受这一产品所带来的好处.通过税收的方式取得收入来源,以补偿这些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成本.②市场提供:

指消费者用自己个人的收入通过购买的方式来取得消费品.个人能得到多少产品或服务,取决于他用以交换的个人收入.采用市场方式按价出售.

9.收入再分配:

是指政府通过其活动,对市场所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进行的调整,它是政府在收入分配领域所从事的活动.活动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往往与公共提供和公共生产过程结合在一起.如向公众征税,并免费提供产品服务.公共生产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防止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第二章公共经济政策的目标

1.①帕累托改进:

如果有某种资源配置状态,通过一定的调整能使一些人的境况得到改善,而其他人的境况至少不变坏,就可以肯定,调整后的状态优于调整前的状态.符合这一性质的调整称为~.能进行改进的状态肯定不是最优,帕累托效率是无法进行~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

②帕累托效率:

指这样一种资源配置状态,任何可行的调整都无法使得调整之后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其他任何人的境况至少不变坏,这种状态就是最好的,也被称为帕累托最优.

2.生产效率:

①要使给定的资源在不同产品之间的配置实现帕累托效率,必须满足这样的条件:

一种产品的资源边际替代率等于任何一种其他产品的资源边际替代率.满足这一条件的资源配置状态即为~.②生产效率是理想资源配置状态的一个特征,这一状态要求在资源和技术给定的条件下产出量最大化,没有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技术的运用达到最合理的程度,即要使每一种产品的生产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产出.

3.交换效率:

①试图解决在给定的产品种类和数量的情况下,产品如何在不同消费者之间进行配置才是有效率的.②交换效率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每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相等.③交换效率的现实含义是让给定数量的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消费者的需要。

4.产品组合效率:

①试图在所有满足生产效率的状态中最优产品组合,以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目标.②生产者方面的产品边际转换率(即生产曲线在该点的斜率)与消费者方面的产品边际替代率相等,符合此条件的资源配置状态即为~.③~是各种产品的生产应符合一定比例关系:

由所有消费者的要求和愿望决定.

5.公平:

①规则公平:

经济活动是所有社会成员参与的竞争,竞争的规则必须公平.这一规则包括确认各个人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承认他所拥有的体力/智力/财富,个人以自愿的/诚实的方式进行交换,禁止抢劫/盗窃/欺骗;各个人都按自己对生产所做出的贡献大小取得属于自己的收入份额.从规则公平来看,公平的含义仅在于所有社会成员都按统一的竞争规则行事.

②起点公平:

试图对规则公平进行补充.不仅竞争过程中规则要公平,而且对于所有社会成员来说,竞争的起点也应是公平的.起点公平强调在起点一致条件下的规则公平.主张消除由天然禀赋所造成的分配结果差别,但承认和肯定因选择上的差别所产生的收入分配差别.

③结果公平:

强调生产成果在分配上的均等,强调各社会成员之间所拥有收入份额的相对关系.从结果公平的观念看,贫富差距较大就是不公平,缩小就促进公平.是对规则公平的否定.

6.贫困指数:

①是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这就需要确认某一个收入水平为贫困线.贫困指数越大说明贫穷者越多,收入分配也就越不公平,反之则越是公平.②计算:

首先要确定某一个收入水平为贫困线:

标准为满足基本生活水平所需收入,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总人口.

7.基尼系数:

①洛伦茨曲线与对角线之间的面积与对角线与所形成的三角形面积之比称为~,用以衡量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贫富差距越大,洛伦茨曲线越下凹;越小越平直.基尼系数的取值范围在0和1之间,数值越小,收入分配就越公平.基尼系数表示的公平是结果公平,它不反映社会总收入或个人收入绝对额的大小,只反映个人收入之间的相对关系.只要个人收入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不发生变化,基尼系数就不会有任何改变.②计算:

将各社会成员从低收入至高收入排列,将收入与人数分别逐个相加,并算出坐标(人数/总人数,收入/总收入).各坐标连接成洛伦茨曲线,最后E/OAD(曲线和对角线之间的面积/三角形OAD)

第三章市场与计划

1.完全竞争市场:

①是指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②每一个产品或服务市场都有众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每一项产品或服务是同质的/所有产品的成本和效益都是内部化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具有充分信息/不存在交易成本,任何市场的进入和退出都是无成本的/所有产品和服务都处在成本递增阶段.③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产品组合最终将符合性质:

生产者的产品边际转化率=消费者的产品边际替代率.

2.第一类市场缺陷:

①竞争失灵②公共产品③外部效应④信息失灵⑤交易成本⑥宏观经济失衡

3.第二类市场缺陷:

①偏好不合理:

个人偏好的合理性是市场竞争结果合理性的前提条件,∵市场是按所有个人的偏好来配置资源的.②收入分配不公:

由于各人所拥有的体力/智力/天赋/资本在质和量上会有很大差别,按市场规则进行分配会造成贫富差距,且这种差距会成为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扩大的原因.

4.外部效应:

产品或服务对生产者或购买者以外的其他人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可分为两种:

①外部效益:

产品或服务给所有者以外的其他人带来的好处;②外部成本:

产品或服务给所有者以外的其他人所带来的损害.

③分析外部效应现象在市场经济中的必然性:

市场经济的特征是,私有财产权极大地刺激人们为自身利益而从事各种经济活动,而市场价格形成的基础是私人边际成本或私人边际收益,无论厂商还是消费者,都不会主动地站在社会边际成本或社会边际收益的高度作出经济决策,或者在技术上无法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副作用纳入到成本或收益之中.同时由于产权不清晰,促使人们尽可能地无偿地得益,使个体成本小于社会成本,个体受益大于社会受益.因此这种经济交易的结果必然影响除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而第三者又未参与交易双方的交易,则必然产生外部效应.许多学者倾向所有制论认为公共资源的存在是产生外部效应根原.

5.为什么把公共产品作为市场缺陷:

完全竞争市场要求所有产品都只能为特定的个人享受,一个人享受了这一产品其他人就不能同时享受这一产品.而现实生活中往往存在着这样一些产品,在消费中能使公众共同受益,外部效益显著(消除空气污染).当出现这种产品时,个别经济实体之间的交换难以进行.因为这种产品的成本往往高于某一个人的得益,每个人都期待着其他人去购买这一产品,自己能免费得到好处.公共产品的存在显然违背了完全竞争市场的假定,使得市场交换无法进行.

6.优值品:

消费者的评价低于合理评价的产品.如低估教育好处不愿为子女教育花费代价,导致学龄儿童弃学.

劣值品:

消费者的评价高于合理评价的产品.如高估香烟给自己带来的好处,甚至愿高价购买毒品.

7.政府缺陷包括:

①信息失灵/公共决策中的经纪人行为/公共决策程序的缺陷.

②举例证明政府缺陷:

2010年起国家出台限购令,限购的是投机,即把银行的钱大量变成房子.而限购令的推出却遭到地方政府拖延/放宽/停止执行等方式的抵制,地方政府实行限购令不是出于自觉,需中央强按头,体现了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的缺陷与公共决策程序的缺陷,地方政府为了获得大量财政收入,使限购令在执行过程中走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体现了公共决策中的经济人行为.

8.财政思想的演变:

①亚当·斯密的:

A.基本观点:

倡导自由竞争,政府的干预应减少到最低限度(廉价政府);

B.政府的职能范围(3件事):

⑴保护社会不受外国侵略;⑵保护每一个社会成员不受其他社会成员的不公正对待;⑶提供某些公共机构和公共工程.②凯恩斯主义:

市场不能解决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问题,持续的/大规模的经济危机表明,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的干预.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收入/支出以及赤字预算政策来调节总需求,使经济实现稳定.③马克思主义:

A.基本观点: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不可避免地会引起经济危机,造成对生产力的巨大破坏,同时也造成社会收入分配的极度不公.出路是彻底铲除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社会.B.政府的职能范围:

社会产品在分配给个人之前必须扣除,政府应成为一切生产资料的所有者,生产投资应由政府全部包揽.

第四章公共提供

1.①公共产品:

是公众共同受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的产品,呈受益完全外部化特征;②私人产品:

与公共产品相对立的概念,同时具有竞争性和排斥性的产品,受益严格内部化;③混合产品:

在性质上介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产品,可以分为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不完全的产品/具有排斥性和一定范围非竞争性的产品.(非竞争性:

消费者消费某产品时并不影响其他消费者同时从该产品消费中获益,如国防;非排斥性:

产品消费中很难将其他消费者排斥在该产品的消费利益之外,技术上不可能防洪堤坝/排斥成本高一般道路)

2.搭便车问题:

①原因:

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非竞:

增加一个人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于是按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要求(价格取决于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的等量关系),不应该向消费者收费.但产品的提供是有代价的.在此情况下,理性的生产者将不愿为市场提供这种产品.非排:

消费者无论付费与否都可以消费产品,消费者不会应为付了费/没付费而比他人获得更多/少的利益,在此情况下,消费者就会产生一种期望他人承担成本,而自己坐享其成的心理(即免费搭车).②结果:

在此心理驱动下,理性消费者将不愿在市场上通过购买来显示自己的偏好,进而市场偏好显示机制就会消失,于是市场无法提供这种产品,即时提供数量有限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因此若由市场提供公共产品,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配置将不可能达到最佳水平.

3.Why公共产品市场提供造成效率损失:

①AB为生产可能性曲线,i为消费者无差异曲线,i1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在E点,代表在产出水平最大情况下,消费者从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组合中获得最大效用.但搭便车存在,公品提供非常有限,如C点市场几乎把所有资源全部配置到了私人产品,显然公共和私人产品的组合并不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说明消费者从这种产品组合中所获得的效用大大减少.两种不同产品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之差,就是市场提供公共产品所带来的效率损失.②举例:

城市绿化对所有城市居民都有好处,但所要花费的成本远远大于任何单一的个人所能获得的利益,使得个人不愿购买此产品,市场不愿也不能够提供绿化,即时提供也是少量,+.

4.公共产品的均衡困境:

公共产品理论有其局限性.首先,局限性反映在公共产品的具体受益对象及具体受益程度的度量上(通过经济学的方法描绘一条理论上的需求曲线是极困难的,在此情况要分解减排目标艰难);公共产品理论局限性反映在公共产品成本分摊上(按能力原则分摊,但国际范围内不存在超越国家主权的国际机构).走出困境:

用有效的政治程序来取代失灵的市场机制.

5.混合产品:

①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不完全的产品:

⑴根源:

产品的外部效益.⑵一种产品既具有私人产品竞争性/排斥性的属性,又具有公共产品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的属性,如桥梁/城市道路.⑶由于市场上的产品价格仅仅反映产品的内部效益,当一种产品具有外部效益时,市场价格并不反映产品的这部分效益,因而由这一价格所导致的资源配置就会显得相对不足(社会边际效益﹥产品价格/产品边际成本,社会在这种产品的消费中没有获得最大的满足),即具有外部效益产品的市场提供会导致资源配置不足的效率损失.如果采用公共提供方式,事情则会走向它的反面,资源将由于消费者的过度消费而被极大地浪费.⑷HOW引导消费者行为使其符合自身/社会效益:

A.根据最佳产量上产品外部效益的大小,对消费者进行相应的补贴,以鼓励消费者扩大购买量,从而扩大社会净效益,即配合提供或部分公共提供.B.在部分公共提供所带来的税收成本与税收效率损失既定,且部分公共提供所弥补的效率损失>所造成的效率损失时,可依据产品的外部效益的大小对产品进行适当的补贴.产品外部效益越大,市场提供所带来的效率损失越大,大到所有成员受益→具公共产品性质.

②具有排斥性和一定范围非竞争性的产品:

⑴在消费中都有一个饱和界限,在产品消费远未达到饱和状态时,产品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增加一个消费者并不会减少其他消费者从该产品中获得的利益,不会因此增加产品的成本.但当产品消费趋于饱和状态时,再增加消费者就会影响其他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消费,因而,这类产品的非竞争性是局限在一定范围内的.同时以较低的排斥成本不让某些消费者消费该产品技术上是完全可能的.如高等教育/图书.⑵在征纳成本与税收超额负担既定时,这类产品的消费方式主要由收费管理的难易程度和产品的需求弹性决定,当收费管理较困难,需求弹性较大时,可采用公共提供;反之市场提供.A.市场提供:

如果该产品通过市场买卖来提供,购买者根据自己个人从该产品的消费中得到的利益来决定购买量,该产品的产出和消费水平由购买者个人的边际效益=产品的边际成本来决定,从而低于社会边际效益等于产品边际成本所决定的水平,会产生效率损失,程度取决于外部边际效益的大小.B.公共提供:

如果该产品采取公共提供的方式,即社会免费提供给消费者,该产品在消费上就会失去价格的约束,人们会消费到边际效用为零.无论是消费者个人的边际效用还是社会的边际效用都会大大低于生产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会产生效率损失.C.混合提供:

将公共提供与市场提供结合可以使这种效率损失减少.理想的成本分担方式是在社会边际效益等于产品边际成本的产出水平上,消费者按内部边际效益承担价格中的一部分,政府按外部边际效益通过补贴方式承担价格的其余部分.

6.政府干预私人产品消费方式的原因:

纠正消费偏好(对优值品若由消费者偏好购买,市场提供量低于资源配置最佳水平→资源配置不足的效率损失)/改善收入分配(公共提供私人产品保障基本生活;社会保障).

7.混合产品的最适规模:

即边际成本=边际效益→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假设一种产品如教育服务,同时具有内部效益和外部效益.图1说明私人对教育服务内部效益的需求,由于消费者可以在给定的价格下购买不同数量的产品,因此消费者A和B的个人需求曲线的横向加总形成了只反映内部效益的总需求曲线DA+B.图2说明社会对教育服务外部效益的需求,由于A和B两人在给定外部效益的下对它评价不同,因此社会总需求曲线应是纵向相加.图3为混合产品的最适规模,S曲线表示教育服务的供给曲线,最适产量为OQ0,在单位成本Q0E中,Q0F由消费者支付,EF由政府以补贴的形式支付.如图1在市场价格为OP0时,A/B购买OQA/B,图2,A/B缴纳税款Q0H/HG.Q0H=EF,纯粹私人/公共产品时,EF=0/Q0F=0.

8.混合产品的均衡困境:

均衡理论的应用有困难,因为理论依据的假设条件在现实中很难成立.如类似高等教育这样的混合产品,其外部效益具有公共产品属性,人们通常不愿意通过市场机制来表达他们对混合产品外部效益部分的偏好及需求,因而我们无法像私人产品那样通过市场需求来对混合产品外部效益的大小进行评估和度量,在此情况下,单纯依靠以

经济学为基础的公共产品理论本身很难实现混合产品的均衡配置.

第五章公共生产

1.垄断的效率损失/垄断的鉴别/垄断的治理:

①垄断的效率损失:

如果存在垄断,即生产者具有制定市场价格的能力,则选择一个能使其利润达到最大化的价格.垄断者面临的是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提高价格将使销售量下降.价格的变动具有双向的影响:

一方面增加了每一单位产品的收入,有助于增加总收入;另方面又减少销售量,从而减少总收入.则边际收入小于价格.即企业的边际收入曲线在需求曲线的下方.如右图,垄断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按边际成本曲线MC与边际收入曲线MR的交点决定产量,垄断产出水平低于该产品理想产出水平OQ0

②鉴别:

除了少数或独家生产,判断是否会产生垄断还需考察:

A.潜在竞争者:

指暂时还不存在,但有可能出现的竞争者.主要取决于该行业进入/退出的难易程度.若进入/退出障碍多/付出的代价大,潜者存在的可能性小.影响进入/退出的难易程度的因素:

⑴行政干预⑵生产技术(看投资即进退成本);B.替代品:

如果该产品有比较接近的替代品,这种产品的需求曲线就会很接近于水平状,垄断者控制价格的能力就较为有限,给效率带来的损害也就较小;C.产品的流动性:

企业是否具控制本地区该产品市场价格的能力,取决于该产品在不同地区间的流动性大小.流动性大,其他地区产品会参与本地竞争→有效限制企业控制价格的能力.反之本地企业垄断.③治理:

政府以不同方式纠正垄断,对效率损失的影响不同的.A.向垄断企业征税:

若向垄断企业的超额利润征税,不会改变垄断者的生产决策,由垄断造成的效率损失不会消除,但可改善收入分配状况.若依据产品的数量或销售额课征,垄断者会进一步减少产量,效率损失会进一步加大.B.公共定价:

根据垄断企业的边际成本规定其产品的价格,垄断企业只能按这一价格出售产品,超过这一价格就视为非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垄断在产品组合效率方面的损失,但不足以激励企业提高生产效率.C.反垄断立法:

通过政府立法来保证每一个产品的市场都有足够多的生产者,铲除垄断的根源以维护市场的竞争性.对于恢复市场竞争能起到积极作用.

2.自然垄断:

因成本递减而形成的垄断.①特征:

A.产品成本中固定成本所占比重非常大,变动成本的比重很小(铁路轨道/自来水煤气管道);B.自然垄断通常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即异地的同类企业难以同本地的企业展开竞争;②治理:

反垄断不是治理自然垄断问题的良策,用分割企业或限制企业规模和市场份额的方式来抑制垄断会使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从而偏离生产效率.可行的是A.公共定价:

常用方法,可能会产生的问题(在垄断的治理中),与公共生产相比,主要好处是不需要政府进行投资,政府不必承担监护资产的责任,除了规定企业产品的价格之外,政府无需承担经营管理上的责任,政府干预所花费的成本较小;B.公共生产: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政府直接投资于自然垄断行业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但近二十年来世界各国的一个普遍趋势是将自然垄断行业更多地让私人企业来从事生产,同时用公共定价来规范其行为.

3.科斯定理:

只要产权有明确的归属,市场机制就能有效地运行,政府对外部效应问题就没有干预的必要.例:

宾馆/酒楼的空调散热器对着居民的门窗,使其在夏天无法打开门窗,生活环境受影响.若无明确规定当事各方的权限范围,那影响就成了宾馆的外部成本,它可不对此成本承担责任.若社会认定居民有权享受不受他人干扰的环境,那企业排放热气就构成对居民权益的侵犯,居民有权向侵权方索取一价格以补偿损失.此事可通过市场交换来得出一个令双方都满意的结果,不仅居民得到了补偿,宾馆/酒楼购得了排放热气的权利,真正意义在于宾馆/酒楼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现在要由自己承担,而不再是外部成本.一旦成本被内部化,即使对环境的影响仍存在,其程度也会控制在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用相等的水平上,资源配置就可以通过价格机制实现效率.

4.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方式:

通常通过公共管制的方式来治理:

A.信息管制:

政府制定法规要求生产者公开/公正/及时/全实地披露他所生产或销售的产品的有关信息.在信息管制中政府起到了信息的管理者和提供者的所用B.质量管制:

政府制定法规对产品的质量标准做出规定,并对产品的质量进行审查/鉴定和监督.在质量管制中政府起到了产品质量监督,在某种程度上代替消费者对产品进行筛选的作用C.资格管制:

政府制定法规审查和决定有资格从事某项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者.对资格的管制也称为准入制度.资格管制比质量管制在政府干预的程度上有所加强,政府不仅在为消费者选择产品,而且还在某种程度上代替消费者选择生产者.

5.管制者的偏好缺陷:

管制者的判断失误,过高或过低地估计其好(坏)的方面,误导消费.公共管制是让政府管理机构代替消费者对产品效益和代价之间的关系作出判断.一药品是否允许生产和销售取决于药品对消费者是否具疗效,同时也取决于该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