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讲练通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6269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时讲练通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课时讲练通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课时讲练通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课时讲练通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课时讲练通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时讲练通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质.docx

《课时讲练通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时讲练通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质.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时讲练通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质.docx

课时讲练通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质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专题质量评估

(二)

专题二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历史现象最早出现的是 (  )

A.雕版印制《金刚经》  B.火药武器用于战争

C.用破渔网制作纸张  D.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解析】选C。

雕版印制《金刚经》出现在868年;唐朝末年,火药武器用于战争;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用破渔网等制作纸张;北宋时期,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故C正确。

2.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

下列中国古代发明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宋代科技成就是 ( )

A.地动仪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D.指南针

【解析】选D。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影响及“宋代”。

A、B发明于汉代,C隋唐就出现了。

3.“中国文明有许多方面在唐宋几个世纪中达到顶峰,文化领域尤其如此……”能为该观点提供史实依据的是(  )

A.宋应星撰写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天工开物》

B.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D.《窦娥冤》《西厢记》等作品问世

【解析】选B。

A、C是在明清时期,D《窦娥冤》是在元代。

故选B。

【补偿训练】

“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

”此观点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  )

A.推动了西方科技的发展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变革

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远航

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

【解析】选B。

题干材料意在说明三大发明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变革,而传到欧洲后,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故选B。

4.(2016·延边高二检测)据古籍记载,清朝康熙年间准备了“内府铸精铜活字百数十万,排印书籍”,却在乾隆初年因“无用”而被改铸为铜钱,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的活字印刷术 (  )

A.受到统治阶级的抵制

B.技术存在着致命缺陷

C.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

D.缺乏市场效益的推动

【解析】选D。

通过材料“内府铸”可知统治阶级并未抵制,A排除;活字印刷术在当时是最先进的印刷技术,B排除;传统小农经济下,思想保守,制约了活字印刷术的推广,但不是本质上的原因,C排除;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本质问题应该是经济问题,D正确。

故选D。

5.(2016·全国II卷)下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

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解析】选B。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三体石经》中的三种字体是先秦古文、小篆和隶书,这正是楷书之前中国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所以B正确。

6.有学者评价唐代某书法名家的字“刚中含柔,方中有圆,直中有曲,确乎达到美的某种极致,却仍通俗易学,人人都可模仿练习”。

下列各项,属于该书法名家作品的是 (  )

【解析】选B。

题干描绘的“刚中含柔,方中有圆,直中有曲”符合楷书的特点。

选项中A是篆书,B是楷书,C是草书,D是行书。

7.(2016·宜宾高二检测)唐代一位书法家的作品简直就是舞蹈、音乐,充满激情,“伏如虎卧,起如龙跳,顿如山峙,控如泉流”。

据此可知,这位书法家作品中的字体是 (  )

A.隶书B.行书C.草书D.楷书

【解析】选C。

材料“伏如虎卧,起如龙跳,顿如山峙,控如泉流”体现该字体豪放、随性的特点,隶书整齐安定、端庄,与材料不符,故A错误;行书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与材料不符,故B错误;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符合材料描述,故C正确;楷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与材料不符,故D错误。

8.古代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或文化现象,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文人画(  )

A.在理学影响下兴起

B.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C.强调个性追求写实

D.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

【解析】选D。

文人画在唐朝时已经出现,诗人王维以诗入画,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此时理学还未兴起,A错误;文人画反映了士大夫阶层的文化需求,B错误;文人画强调个性,追求的是抒情写意,C错误;文人画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故选D。

【拓展延伸】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

(1)从演变背景看,中国绘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

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的绘画艺术则明显反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

(2)从画家角度看,文人画家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

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3)从绘画风格看,宫廷和民间绘画注重写实;文人画注重写意,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4)从绘画功能看,绘画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品向商品发展。

9.电影《梅兰芳》真情演绎了国剧大师、绝世名伶梅兰芳的传奇人生。

下面有关京剧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

C.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

D.标志着中国古代戏剧的成熟

【解析】选C。

京剧不是由元杂剧发展而来的;也不是以北京地方戏为主形成的;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剧的成熟,故A、B、D的说法错误。

京剧是南方一些剧种(徽戏、汉戏)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C正确。

【补偿训练】

“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

”下列与这句艺术谚语有关的是 (  )

A.汉赋  B.宋词  C.京剧  D.传奇

【解析】选C。

从题干表述来看,这是一种表演艺术,再加上题干中“丑角”行当,可以断定选C。

10.(2016·揭阳高二检测)有学者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

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化现象包括 (  )

①印刷术的改进推进了文化的普及工作

②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③京剧等剧种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④《清明上河图》等市井风俗画的出现

A.①②③④B.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选D。

宋代活字印刷术出现,文化普及,平民能接触到更多的书籍,故①正确;宋词在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成为平民与精英雅俗共赏的文化精品,故②正确;京剧是清朝时期北京的特产,故③错误;《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的作品,反映了汴河一带的繁荣,故④正确,选择D符合题意。

11.(2016·呼和浩特高二检测)《诗经》是我国古典文学辉煌的开端,同时,它的广泛而丰富的内容,又是我国古文明的载体,是古代社会的一部形象化的历史。

下列关于《诗经》说法有误的是 (  )

A.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

B.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C.人文精神和浪漫主义手法影响深远

D.与《书》《礼》《易》《春秋》合称“五经”

【解析】选C。

《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所处时段及作为儒家经典的地位,A、B、D的叙述都是正确的;而C的说法不符合其现实主义手法的史实,故选C。

12.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他所说的“风骚”主要是指 (  )

A.唐诗和宋词

B.国风和《离骚》

C.楚辞和汉赋

D.国风和汉赋

【解析】选B。

毛泽东诗词中的“风骚”主要是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

13.诗风狂放炽烈,作品中透射出中国古典诗歌荡人心魄的浪漫情怀的诗人是 

(  )

A.杜甫  B.白居易

C.李白  D.王维

【解析】选C。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李白诗风格的理解,李白的诗狂放炽烈,是浪漫主义的代表。

14.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的一句话:

“唐宋以来(科举盛行),一旦废止,士才无所用……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

”据此判断,该同学的研究主题应是 (  )

A.元杂剧兴盛的根本原因

B.社会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C.科举考试在元代的发展

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解析】选B。

题干材料信息体现了元代由于取消了科举制,“士才无所用”,从而推动了元杂剧的发展,反映了社会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元杂剧兴盛的根本原因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以及统治阶级燕乐的需要,故应排除A。

C与题干不符,D在题干中并未反映。

15.清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

“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解析】选C。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市井俗人是指城市市民阶层,其力量的壮大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C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古代绘画首先是笔墨、线条的艺术,正是笔力、用墨和线条造就了中国画独特的气韵和每个画家不同的风格。

其次,中国画取“散点透视”的方法塑造形象,且不受空间、时间和事物实际比例的限制,更加自由、灵动。

最后,中国画是把书法、诗歌、题款、钤印与装裱等综合在一起的一门综合艺术。

——《中国绘画的基本特点》

(1)依据材料一,归纳有关中国古代书写材料和文字历史演变的脉络。

(8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古代文人画的特点。

(12分)

【解析】此题是图文结合的材料分析题。

(1)题从图片中观察、获取书写材料的脉络信息,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回答文字演变的趋势和过程。

(2)题从材料中提炼、概括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答案:

(1)书写材料:

经历了甲骨、竹木简、帛绢、纸的演变过程。

汉字演变经过了由繁到简的演化过程;先后经历了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的演变。

(2)作品意境角度: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强调“以形写神”,寄托作者的思绪情怀,表达文人的心境,往往寄托于山水花鸟的意趣之中。

艺术特征角度:

集诗书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格调高雅、神韵超然等。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

材料二 (科举)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俊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书(即按照要求作好书法字),有明算。

凡择人之法有四:

……三曰书,楷法遒美……得者为留,不得者为放。

——《新唐书·选举志》

材料三 这一时期(明朝)大为繁荣的小说、戏剧也竞相以普通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情感、追求作为题材,屠夫、小贩、商人、妓女、牧童、村姑、绿林好汉,以至“三教九流”进入文学殿堂,成为文学中的主人公,“好货”“好色”成为许多作品的共同主题。

——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著《中华文明史》

(1)在材料一中李斯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秦始皇在“初兼天下”的情况下采纳这一建议有何积极意义?

(6分)

(2)据材料二,举出三位唐代“楷法遒美”的著名书法家,唐朝以“明书”和“楷法遒美”作为科举考试的科目和选才标准对于书法艺术的发展有何影响?

(5分)

(3)据材料三,说明明朝文学艺术发展的新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形成这一特点的社会经济因素。

(7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学艺术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

(2分)

【解析】第

(1)题,结合“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等信息作答。

(2)题,“楷法遒美”意指楷书,唐代杰出的楷书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作答。

第(3)题,注意结合“以普通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情感、追求作为题材”“‘好货’‘好色’成为许多作品的共同主题”等信息进行分析概括。

第(4)题,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

答案:

(1)统一文字。

意义:

巩固统一;维护统治;建立统一的文化,有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

(2)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繁荣。

(3)平民化、通俗化。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4)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