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选修32鲁科版物理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5834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58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选修32鲁科版物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高中选修32鲁科版物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高中选修32鲁科版物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高中选修32鲁科版物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高中选修32鲁科版物理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选修32鲁科版物理教案.docx

《高中选修32鲁科版物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选修32鲁科版物理教案.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选修32鲁科版物理教案.docx

高中选修32鲁科版物理教案

4.2变压器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了解变压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2.掌握理想变压器的电压、电流与匝数间关系。

3.掌握理想变压器工作规律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训练点

1.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物理观察能力和正确读数的习惯。

2. 从变压器工作规律得出过程中培养学生处理实验数据及总结概括能力。

3. 从理想变压器概念引入使学生了解物理模型建立的基础和建立的意义。

德育渗透点

1.通过原副线圈的匝数与绕线线径关系中体会物理学中的和谐、统一美。

2.让学生充分体会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性及辩证统一思想。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变压器工作原理及工作规律。

难点

(1)理解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为交变电压。

(2)推导变压器原副线圈电流与匝数关系。

(3)掌握公式中各物理量所表示对象的含义。

疑点

变压器铁心是否带电即如何将电能从原线圈传输出到副线圈。

解决办法

(1)通过演示实验来研究变压器工作规律使学生能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规律。

(2)通过理想化模型建立及理论推导得出通过原副线圈电流与匝数间的关系。

(3)通过运用变压器工作规律的公式来解题使学生从实践中理解公式各物理量的含义。

教具准备

可拆式变压器、投影交流电流表(2只)、投影交流电压表(2只)、导线若干

学生电源、小电珠(5只、2.5V,0.3A)、电键(4只)

学生活动设计

1.通过参与演示实验观察、数据处理、得出结论的全过程,使学生获得新知识。

2.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并应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4.通过练习掌握公式的应用及理解公式各物理量的含义。

六、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通过实验得出变压器工作规律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整体感知

这节内容承上启下,它是电磁感应知识与交变电流概念的综合应用,体现出了交变电流的优点,为电能输送奠定了基础。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引入新课

幻灯打出一组数据

从以上表格可看到各类用电器额定工作电压往往不同,可我们国家民用统一供电均为220V,那这些元件是如何正常工作的呢?

出示已拆录音机,指出变压器。

这就靠我们这节将要学习的变压器来实现升压、降压,从而使我们各类用电器在供电电压220V以下都能正常工作。

出示可拆式变压器

2.讲授新课

我们先来了解变压器的构造,请同学观察实物并回答变压器由哪些部分组成。

变压器由一个闭合铁心和两个绕在铁心上的线圈组成。

闭合铁心是由极薄彼此绝缘的硅钢片叠压而成,(实物呈现,各组由前往后传)现在我们用符号来表示变压器。

 

强调线圈必须绕在铁心

其中与电源连接叫原线圈,也叫初级线圈。

另一个与负载连接叫副线圈,也叫次级线圈。

接下来我们再来研究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原副线圈都是用绝缘导线绕成,原副线圈彼此间没有直接关系。

但闭合铁芯使原副线圈发生了联系。

原线圈输入交变电压,则原线圈中就有交变电流,请同学们思考铁芯闭合与没有闭合两种情况的磁感线分布图。

当铁芯闭合,原线圈产生的磁感线几乎全部分布在铁芯内部。

当铁芯不闭合副线圈通过的磁通量减少。

由于原线圈中通的是交变电流,因而铁芯中的磁通量是变化的,这样副线圈两端有电压吗?

为什么

[演示]

 

因为通过副线圈的磁通量也发生变化

那副线圈两端电压U2变化吗?

为什么?

感应电动势大小与磁通量变化快慢有关,那副线圈的磁通量变化均匀吗?

如果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均匀变化时,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不变。

副线圈中的磁通量做周期性变化,所以U2为交变电压。

总结如下

~U1—~l1—~Φ—~U2

从能量角度看,显然变压器不能产生电能,它只是通过交变磁场传输电能。

电能——磁场能——电能

变压器能改变直流电压吗?

为什么?

不能。

可能有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可分析若为直流情况,铁芯中有磁感线但铁芯中的磁通量不变。

即通过副线圈的磁通量不变。

∴U2=0

[演示]

按图2原线圈接直流电压10V,则请学生观察伏特表的读数。

我们接下来讨论副线圈两端电压U2与原线圈两端电压U1有什么关系?

(部分学生可能只认为与副线圈匝数n2有关)接下来,请大家来看演示实验。

拿出仪器逐个向学生介绍,并连接好电路如下。

 

那如何来设计我们记录的数据表格呢?

在学生设计基础上在黑板上作出表格如下

请两位学生上台来操作,大家积极参与读数,共同完成以上表格。

在此过程注意学生读数是否准确(估读问题),并及时加以纠正。

学生完成后,请两位学生手摸铁芯。

如何处理数据?

引导学生观察记录数据,体会可能存在电压与匝数成正比。

由计算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

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原副线圈的电压与原副线圈的匝数成正比

磁感线分布原副线圈完全一致吗?

有一部分磁感线从闭合铁芯中漏失。

使得副线圈磁感线分布疏于原线圈的磁感线分布。

[演示]按图4接好电路,请学生观察铁芯闭合时与铁芯断开时小电珠的亮度差别。

铁芯不闭合,灯明显变暗。

由上述可知,通过原线圈的电流不变,若副线圈通过的磁通量减少(漏磁)则副线圈两端的电压减少。

由于漏磁使得能量有损失。

同时因为原副线圈的绕线有阻值,当电流流过时也有内能产生,使得电能损失。

∴P入>P输

 

同时由于通过铁芯的磁感线反复磁化时也产生焦耳热(请加以证明),组成变压器铁芯的硅钢片不是一整块,而是极薄的一片一片叠压而成,就是为了减少这部分的内能损失。

原副线圈有电阻通过电流时也会产生焦耳热。

所以P入>P输.

一只变压器如果磁感线没有漏失,线圈和铁芯都不发热,那么这只变压器便是无电能损耗的理想变压器。

在这种情况下,变压器输出电功率必然等于输入电功率。

即P入=P出

理想化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重要方法,其要领是“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

建立理想变压器模型,不仅有理论上的意义,而且为提高实际变压器效率指出了方向。

上台板演,教师批改,注意规范问题。

解 设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分别为n1、n2,端电压为U1、U2,通过的电流为I1、I2

则:

P入=U1I1 P出=U2I2

又∵理想变压器 ∴P入=P出

∴U1I1=U2I2

变压器工作时,通过原线圈和副线圈中的电流跟它们的匝数成反比当原副线圈匝数一定,原线圈电流随副线圈电流增大怎么变化呢?

我们来看以下演示实验

实验电路出示幻灯 其中n1=1600匝,n2=400匝

 

A.请学生观察随着K闭合的增加,观察

的变化情况,并思考为什么?

几乎不变。

随着闭合的灯泡增多,副线圈所接的电阻变小,电压不变,所以电流增大。

或者

B.将副线圈的匝数改为200匝,请学生观察灯的亮度,并说明为什么?

C.将原线圈的匝数改为800匝,请学生观察灯的亮度,并说明为什么?

D.若A1允许通过电流为3安培,则副线圈至多可接几盏小电珠?

E.若A1改为同规格的小电珠,则当S1、S2、S3、S4均闭合且4只小电珠正常发光,则由A1所改的小电珠会烧毁吗?

为什么?

公式应用必须灵活,结合实际。

一定要注意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不能张冠李戴。

U1、U2指原副线圈两端的电压,I1、I2指通过原副线圈的电流强度。

断开电源,将变压器拆下,问刚才是哪个为原线圈,哪个作为副线圈。

降压变压器,所以:

n2<n1。

可如何去判别匝数的多少?

出示原副线圈实物。

降压变压器由于原副线圈的电阻不为零,所以总有电能损耗P损=I2R,降压变压器哪个通过线圈电流大?

为什么?

P入=P出 即 U1I1=U2I2∵U1>U1 ∴I1<I2

副线圈的通过的电流大,则为了减少电能的损耗,所以必须减少线

径相对小些(经济,重量)。

这样高压线圈匝数多,线径小,低压线圈电流大,匝数少,线径大。

将变压器原副线圈非常和谐地绕在铁芯上,非常美观。

反之则不符合物理规律,也不美观。

【基础知识精讲】

课文全解

一、变压器

1.定义:

用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设备,称为变压器.

说明:

变压器不仅能改变交变电流的电压,也能改变交变电流的电流,但是不能改变恒定电流.

2.结构:

变压器由一个闭合铁芯(是由涂有绝缘漆的硅钢片叠合而成的)和两个线圈(用绝缘导线绕制)组成的.

原线圈:

和交流电源相连接的线圈(匝数为n1).

副线圈:

和负载相连接的线圈(匝数为n2).许多情况副线圈不只一个.

二、理想变压器

1.理想变压器是一种理想模型.理想变压器是实际变压器的近似.理想变压器有三个 特点:

(1)铁芯封闭性好,无漏磁现象,即穿过原、副线圈两绕组每匝的磁通量Φ都一样.每匝线圈中所产生感应电动势相等.

(2)线圈绕组的电阻不计,无能损现象.

(3)铁芯中的电流不计,铁芯不发热,无能损现象.

说明:

大型变压器能量损失都很小,可看作理想变压器,本章研究的变压器可当作理想变压器处理.

2.理想变压器的变压原理

变压器工作的原理是互感现象,互感现象即是变压器变压的成因.当变压器原线圈上加上交变电压,原线圈中就有交变电流,它在铁芯中产生交变的磁通量,这个交变磁通量既穿过原线圈,也穿过副线圈,在原、副线圈中都要引起感应电动势.如果副线圈电路是闭合的,在副线圈中就产生交变电流,它也在铁芯中产生交变磁通量.这个交变磁通量既穿过副线圈,也穿过原线圈,在原、副线圈中同样要引起感应电动势.在原、副线圈中由于有交变电流而发生的互相感应现象,叫做互感现象.

在变压器工作时,由于原、副线圈使用同一个铁芯,因而穿过原、副线圈(每匝)的磁通量Φ及磁通量的变化率均相同,在原、副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它们的匝数成正比.

3.能量转换:

变压器是把电能转化为磁场能又把磁场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4.理想变压器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1)输出功率等于输入功率P出=P入,U1I1=U2I2.

(2)原副线圈两端的电压跟匝数成正比,

(3)原副线圈中的电流跟匝数成反比(仅限一个副线圈),

(4)原副线圈的交变电流的周期T和频率f相同.

5.理想变压器的三个决定关系

(1)理想变压器输出功率决定输入功率.当副线圈空载时,变压器的输出功率为零,输入功率也为零,并且输入功率随着负载的变化而变化.若同时有多组副线圈工作,则U1I1=U2I2+U3I3+…+UnIn成立.

(2)理想变压器副线圈两端电压由原线圈两端电压和匝数比所决定.无论副线圈是否有负载,是单组还是多组,每组副线圈两端电压与原线圈两端电压都满足

=….

(3)理想变压器副线圈中的电流决定原线圈中的电流.原线圈中的电流随副线圈中电流的增大而增大,当有几组副线圈时,原、副线圈中的电流关系为n1I1=n2I2+n3I3+…,其中n2、n3…为工作的副线圈的匝数.

说明:

(1)理想变压器工作时,若增加负载,相当于负载电阻减小,从而副线圈中的电流增大,此时原线圈中电流也增大;若减少负载,相当于负载电阻增大,从而副线圈中的电流减小,此时原线圈中的电流减小;若副线圈空载时,副线圈中的电流为零,那么原线圈中的电流也为零.

(2)原副线圈如果分别采用双线绕制,使原副线圈都是由两个线圈组合而成,当电流通过时,要根据在线圈中形成的磁通量方向确定其等效匝数.

(3)接在原、副线圈回路中的电表均视为理想电表,其内阻的影响忽略不计.

三、几种常用的变压器

1.自耦变压器

(1)自耦变压器的示意图如图17-4-2所示.

 

图17-4-2

(2)特点:

铁芯上只绕有一个线圈.

(3)用途:

可升高电压,也可降低电压.如果把整个线圈作原线圈,副线圈只取线圈的一部分,就可以降低电压(图17-4-2甲);如果把线圈的一部分作原线圈,整个线圈作副线圈,就可以升高电压(图17-4-2乙).

2.调压变压器

(1)构造:

线圈AB绕在一个圆环形的铁芯上,如图17-4-3所示.

 

图17-4-3

(2)变压方法:

AB之间加上输入电压U1,移动滑动触头P的位置就可以调节输出电压U2.

3.互感器

(1)用途:

把高电压变成低电压,或把大电流变成小电流.

(2)分类:

①电压互感器

如图17-4-4所示,用来把高电压变成低电压.它的原线圈并联在高压电路中,副线圈上接入交流电压表.根据电压表测得的电压U2和铭牌上注明的变压比(U1/U2),可以算出高压电路中的电压.为了工作安全,电压互感器的铁壳和副线圈应该接地.

 

图17-4-4  图17-4-5

②电流互感器

如图17-4-5所示,用来把大电流变成小电流.它的原线圈串联在被测电路中,副线圈上接入交流电流表.根据电流表测得的电流I2和铭牌上注明的变流比(I1/I2)可以算出被测电路中的电流.如果被测电路是高压电路,为了工作安全,同样要把电流互感器的外壳和副线圈接地.

第二节 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物认识光敏电阻,了解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了解光传感器的用途。

2.通过实物认识热电偶和热敏电阻,了解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了解温度传感器的用途。

3.利用传感器制作简单的自动控制装置,通过实验认识传感器,体会非电学量转换成电学量好处。

(二)过程与方法

实验探究及要求学生使用多种资源去收集信息,多整理信息,最后形成书面报告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的视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通过分析事例,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和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光敏电阻和热敏电阻的工作原理及实验设计

[教学器材]:

光敏电阻和热敏电阻,小灯炮,干簧管,欧姆表,烧杯,导线,二极管,干电池,开水等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讲授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教师演示实验,用光敏电阻控制小灯炮的亮暗。

(二)进行新课

一、光电传感器原理

1、工作原理:

光电传感器是指能够感受光信号,并按照一定规律把光信号转换成电学量信号器件。

光电检测系统中实现光电转换的关键元件,它是把光信号(红外、可见及紫外光辐射)转变成为电信号的器件。

光电式传感器是以光电器件作为转换元件的传感器。

它可用于检测直接引起光量变化的非电量,如光强、光照度、辐射测温、气体成分分析等;也可用来检测能转换成光量变化的其他非电量,如零件直径、表面粗糙度、应变、位移、振动、速度、加速度,以及物体的形状、工作状态的识别等。

光电式传感器具有非接触、响应快、性能可靠等特点,因此在工业自动化装置和机器人中获得广泛应用。

近年来,新的光电器件不断涌现,特别是CCD图像传感器的诞生,为光电传感器的进一步应用开创了新的一页。

2、干簧管:

3、光敏电阻:

A:

实验探究及见课件:

用多用电表测量光敏电阻的阻值,改变入射到光敏电阻上光的强度,再次测量阻值,并将各数据记人表格

注意事项:

应不断改变对光敏电阻的照射光强度,其方法是用手指张开与并拢、手掌上下移动;也可用白纸挡住部分光线。

B:

填写90页表格

C:

结论:

①无光照时,光敏电阻阻值很大,如2000千欧。

②有弱光照时,光敏电阻阻值较大,如200千欧。

③有强光照时,光敏电阻阻值很小,如20千欧。

4、光电报警装置的工作原理:

课本90页迷你实验室

5.光电传感器应用:

一种简易水污染指示器课本第92页

二、温度传感器

1、工作原理:

温度传感器是指能够感受温度变化信号,并按照一定规律把温度变化信号转换成电学量信号器件。

2、热电偶:

利用温差电效应制成金属感温元件

热电阻:

根据金属受热后电阻会增大的原理制成的。

3、热敏电阻:

A:

实验探究及见课件:

实验步骤:

(1)将绝缘处理好的热敏电阻放入烧杯内的水中,测量记录水温和热敏电阻的阻值,填人事先制好的表格中.

(2)改变水的温度,多次测量水的温度和热敏电阻的阻值,记入表格.

注意事项:

(1)在做热敏特性实验时,烧杯中先要放入少量冷水,为了明显观察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应分几次向烧杯中倒入开水,这样通过多次观察,才能总结出热敏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2)用多用电表测电阻时,应注意选择开关和调零旋钮的使用。

B:

填写93页表格

C:

结论:

①冷水时,热敏电阻阻值很大,如2000千欧。

②放入热水中时,随着热敏电阻温度变高时,热敏电阻阻值越来越小。

③有强光照时,光敏电阻阻值很小,如20千欧。

4、温度报警装置的工作原理:

课本93页,设计实验电路图

5.温度传感器应用:

①空调遥控器---介绍

②PTC热敏电阻--介绍

小结:

通过实验认识光敏电阻和热敏电阻,了解光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用途。

利用传感器制作简单的自动控制装置,体会非电学量转换成电学量好处。

《磁生电的探索》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学科:

物理选修3-2

2、课时:

1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

二、教学课题

《磁生电的探索》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从而发现“磁生电”中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闭合回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这一“深藏不露”的共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体悟到:

在磁生电的发现过程,具有闪光思维的法拉第在做出伟大发现的过程中也受着历史局限性的束缚。

科学家是伟大的,但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他们的经历告诉了我们成功的经验,也告诉了我们不成功的经验;既告诉了我们成熟的想法,也告诉了我们不成熟的想法。

在我们也经历了同样的探索过程之后,会引起这样一种信念:

如果自己有这样的机会,也会成为一个发现者。

三、教材分析

《磁生电的探索》是高中物理新课程(选修3-2)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高中物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揭示了电和磁的内在联系,通过实验探究验证了“磁生电”并归纳出磁生电的条件,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学生今后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交变电流产生的基础。

本节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

 

(2)会运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判断具体实例中有无感应电流。

 

 2.过程和方法

 

(1)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特征,领悟科学思维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概括出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探究、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2)介绍法拉第不怕困难,顽强奋战十年,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感受法拉第勇于探索科学真理的科学精神。

 (3)通过对物理学中简洁美的介绍赏析,培养学生欣赏物理学中美的情怀。

 本节教学重点分析

   ①学生实验探究的过程。

   ②对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归纳总结。

本节教学难点

   ①教师对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操控。

   ②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磁通量的变化

四、教学方法

1、教师创设物理情景,引导学生大胆猜测、设计实验;认真观察、积极思维。

2、利用学生探究实验、进行分析论证,最后归纳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通过同学分组实验和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间的协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

1、教学器材:

灵敏电流计,蹄形磁铁,线框,条形磁铁,大小螺线管各一个,电源,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电键。

2、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图片展示:

灯火辉煌的城市夜景,如果没有电我们的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

三峡电站、新疆风力发电站、秦山核电站,它们都是用来发电的它们是利用什么原理发电的呢?

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掌握电并加以实际利用的呢?

【史料介绍】

师:

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引起了科学界极大的震动。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对这一发现非常敏感,他立刻意识到磁和电是相互联系的,也应该能相互转化。

既然电能生磁;那么磁也一定能生成电。

【提出问题—猜想假设】:

师:

“磁生电”,磁指的是什么?

电指的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师:

大家可以再回想一下,前面学过的电路中形成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生:

电源、通路(闭合电路)

【介绍当年法拉第的实验猜想和装置】

结合学生的猜想实验,老师介绍1925年11月28日法拉第的四个实验。

重点分析介绍四组实验中都有两个回路,其中一个是产生磁场的,另一个是验证感应电流的。

为后面设计电路埋下伏笔。

师:

当年法拉第认为如果有感应电流产生,那么电流计的指针就应该始终指向某一个位置,就这样法拉第在之后的几年里一直未发现他想要的那种情况。

但是在他的科学日记里一直有这样的实验结果记录:

“不行”“毫无反应”“未显示作用”等;同时在他的日记里还有这样的文字“从普通的磁铁中获得电的希望,时时激励着我从实验上探求电流的感应效应。

”对此他还进行了试验分析:

如果说我的实验没有成功,那只能说我的实验还不够完善或者是还有一些隐蔽的细节没有被发现……

同学们,现在的我们也有同样的信念:

磁一定能生电!

【实验探究】

让学生利用老师所给实验器材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设计产生感应电流的实验,

师:

在你的装置中在哪部分产生了电(电源部分)?

在你操作中在什么时候产生?

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交流讨论,填写实验报告单。

学生分组完成实验,填写表格并展示交流结果(在学生设计实验过程中,教师下去引导并协同学生完成实验对于实验中出现的不正确的操作给予纠正)。

由于受到所给实验器材的限制学生设计实验有如下三种情况:

实验一:

左右移动导线电流表会发生偏转说明有电流上下或前后移动导线无电流

实验二:

磁铁的N或S极插入或拔出线圈时有电流。

线圈中无磁铁或磁铁停留在线圈中时无电流。

实验三:

闭合或打开电建瞬间有电流,改变电路中的电阻瞬间会有电流,其他情况无电流。

【分析论证】电流的产生是由什么引起的?

展示学生实验单,根据学生实验结果老师引导归纳总结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总结结论:

只要闭合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就会有感应电流产生。

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1、闭合回路

2、磁通量发生变化

引导学生分析磁通量发生变化的因素:

Φ=BSsinθ

由Φ=B·Ssinθ可知:

①磁感应强度B发生变化;

②线圈的面积S发生变化;

③磁感应强度B与面积S之间的夹角θ发生变化.

【学以致用】

一、判断当线圈按图一、图二所示方向转动时线圈中能否产生感应电流?

二、下面同学讨论:

要想使图三、图四线圈中有感应电流产生,应该如何操作呢?

【联系实际、拓展视野】

1、探究实践:

“摇绳能发电吗”?

七、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探究性强,通过学生设计实验寻找感应电流,分析实验发现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并分析论证总结归纳出结论,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

使学生在发现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

科学就在我们每一个人身边,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有同样的机会成为一个发现者。

这正是一个很好的对学生人文思想和科学精神的熏陶的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创造机会,创设情景在教学环节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老师及时的点拨引导,在同学之间互相补充、提练、总结的过程中,能使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课堂上来,展示他们的闪光思维。

当然,这一节课也给我留下了一些问题:

探究过程中,在课堂上也出现极少数学生不探究,而是只顾自己通过看书来应付老师的问题。

如何扭转这些学生学习态度,调动基础差的普通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设计这样差异性的课堂?

如何同时面对这种多发性探究情形的出现,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性,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是值得我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5.3 大显身手的传感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