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84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34936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8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版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84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浙江专版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84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浙江专版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84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浙江专版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84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浙江专版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84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专版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84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学案.docx

《浙江专版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84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版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84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学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专版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84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学案.docx

浙江专版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84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学案

§8.4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

考纲解读

考点

考纲内容

要求

浙江省五年高考统计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垂直的判定和性质

1.理解以下判定定理:

①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②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2.理解以下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

①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②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3.理解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二面角的概念.

4.能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理解

10,5分

20

(2),

9分

5(文),

5分

20(文),

约6分

6(文),5分

20

(1),

7分

20(文),

约8分

17

(1),

7分

18(文)

(1),7分

18(文),

约8分

5,5分

5(文),5分

17

(1),

8分

19

(2),

约3分

分析解读  1.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线面间的角与距离的计算是高考的重点,特别是以多面体为载体的线面位置关系的论证,更是高考的热点,试题以中等难度为主.

2.高考常考的题型有:

①判断并证明两个平面的垂直关系,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关系,直线与直线的垂直关系.②线面、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应用,求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所成角等综合问题.多以棱柱、棱锥为背景.

3.预计2019年高考试题中,垂直关系仍然是考查的重点和热点.考查仍会集中在垂直关系的判定和垂直的性质的应用上,其解决的方法主要是传统法和向量法,复习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五年高考

考点 垂直的判定和性质

                  

1.(2014浙江文,6,5分)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  )

A.若m⊥n,n∥α,则m⊥α

B.若m∥β,β⊥α,则m⊥α

C.若m⊥β,n⊥β,n⊥α,则m⊥α

D.若m⊥n,n⊥β,β⊥α,则m⊥α

答案 C

2.(2017课标全国Ⅲ文,10,5分)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棱CD的中点,则(  )

A.A1E⊥DC1B.A1E⊥BDC.A1E⊥BC1D.A1E⊥AC

答案 C

3.(2015安徽,5,5分)已知m,n是两条不同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若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则α与β平行

B.若m,n平行于同一平面,则m与n平行

C.若α,β,则在α内与β平行的直线

D.若m,n,则m与n垂直于同一平面

答案 D

4.(2014广东,7,5分)若空间中四条两两不同的直线l1,l2,l3,l4,满足l1⊥l2,l2⊥l3,l3⊥l4,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l1⊥l4B.l1∥l4

C.l1与l4既不垂直也不平行D.l1与l4的位置关系不确定

答案 D

5.(2016浙江文,18,15分)如图,在三棱台ABC-DEF中,平面BCFE⊥平面ABC,∠ACB=90°,BE=EF=FC=1,BC=2,AC=3.

(1)求证:

BF⊥平面ACFD;

(2)求直线BD与平面ACFD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析 

(1)证明:

延长AD,BE,CF相交于一点K,如图所示.

因为平面BCFE⊥平面ABC,且AC⊥BC,所以AC⊥平面BCK,因此BF⊥AC.

又因为EF∥BC,BE=EF=FC=1,BC=2,所以△BCK为等边三角形,且F为CK的中点,则BF⊥CK.

所以BF⊥平面ACFD.

(2)因为BF⊥平面ACK,所以∠BDF是直线BD与平面ACFD所成的角.

在Rt△BFD中,BF=,DF=,得cos∠BDF=,

所以,直线BD与平面ACFD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6.(2015浙江,17,15分)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BAC=90°,AB=AC=2,A1A=4,A1在底面ABC的射影为BC的中点,D是B1C1的中点.

(1)证明:

A1D⊥平面A1BC;

(2)求二面角A1-BD-B1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解析 

(1)证明:

设E为BC的中点,由题意得A1E⊥平面ABC,所以A1E⊥AE.

因为AB=AC,所以AE⊥BC.

故AE⊥平面A1BC.

由D,E分别为B1C1,BC的中点,得DE∥B1B且DE=B1B,从而DE∥A1A且DE=A1A,所以A1AED为平行四边形.

故A1D∥AE.

又因为AE⊥平面A1BC,所以A1D⊥平面A1BC.

(2)解法一:

作A1F⊥BD且A1F∩BD=F,连接B1F.

由AE=EB=,∠A1EA=∠A1EB=90°,得A1B=A1A=4.

由A1D=B1D,A1B=B1B,得△A1DB与△B1DB全等.

由A1F⊥BD,得B1F⊥BD,因此∠A1FB1为二面角A1-BD-B1的平面角.

由A1D=,A1B=4,∠DA1B=90°,得BD=3,A1F=B1F=,

由余弦定理得cos∠A1FB1=-.

解法二:

以CB的中点E为原点,分别以射线EA,EB为x,y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E-xyz,如图所示.

由题意知各点坐标如下:

A1(0,0,),B(0,,0),D(-,0,),B1(-,,).

因此=(0,,-),=(-,-,),=(0,,0).

设平面A1BD的法向量为m=(x1,y1,z1),平面B1BD的法向量为n=(x2,y2,z2).

由即

可取m=(0,,1).

由即可取n=(,0,1).

于是|cos|==.

由题意可知,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是钝角,故二面角A1-BD-B1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

7.(2014浙江,20,15分)如图,在四棱锥A-BCDE中,平面ABC⊥平面BCDE,∠CDE=∠BED=90°,AB=CD=2,DE=BE=1,AC=.

(1)证明:

DE⊥平面ACD;

(2)求二面角B-AD-E的大小.

解析 

(1)证明:

在直角梯形BCDE中,由DE=BE=1,CD=2,得BD=BC=,

由AC=,AB=2,得AB2=AC2+BC2,即AC⊥BC,

又平面ABC⊥平面BCDE,从而AC⊥平面BCDE,

所以AC⊥DE.又DE⊥DC,从而DE⊥平面ACD.

(2)解法一:

作BF⊥AD,与AD交于点F,过点F作FG∥DE,与AE交于点G,连接BG,

(1)知DE⊥AD,则FG⊥AD.所以∠BFG是二面角B-AD-E的平面角.

在直角梯形BCDE中,由CD2=BC2+BD2,得BD⊥BC,

又平面ABC⊥平面BCDE,得BD⊥平面ABC,从而BD⊥AB.

由AC⊥平面BCDE,得AC⊥CD.

在Rt△ACD中,由DC=2,AC=,得AD=.

在Rt△AED中,由ED=1,AD=,得AE=.

在Rt△ABD中,由BD=,AB=2,AD=,得BF=,AF=AD.从而GF=.

在△ABE,△ABG中,利用余弦定理分别可得cos∠BAE=,BG=.

在△BFG中,cos∠BFG==.

所以,∠BFG=,即二面角B-AD-E的大小是.

解法二:

以D为原点,分别以射线DE,DC为x轴,y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如图所示.

由题意及

(1)知各点坐标如下:

D(0,0,0),E(1,0,0),C(0,2,0),A(0,2,),B(1,1,0).

设平面ADE的法向量为m=(x1,y1,z1),平面ABD的法向量为n=(x2,y2,z2),可算得=(0,-2,-),=(1,-2,-),=(1,1,0),

由即可取m=(0,1,-).

由即可取n=(1,-1,).

于是|cos|===,

由题图可知,所求二面角是锐角,故二面角B-AD-E的大小是.

8.(2017课标全国Ⅰ文,18,12分)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CD,且∠BAP=∠CDP=90°.

(1)证明:

平面PAB⊥平面PAD;

(2)若PA=PD=AB=DC,∠APD=90°,且四棱锥P-ABCD的体积为,求该四棱锥的侧面积.

解析 本题考查立体几何中面面垂直的证明和几何体侧面积的计算.

(1)证明:

由已知∠BAP=∠CDP=90°,

得AB⊥AP,CD⊥PD.

由于AB∥CD,故AB⊥PD,

从而AB⊥平面PAD.又AB⊂平面PAB,

所以平面PAB⊥平面PAD.

(2)在平面PAD内作PE⊥AD,垂足为E.

(1)知,AB⊥平面PAD,

故AB⊥PE,可得PE⊥平面ABCD.

设AB=x,则由已知可得AD=x,PE=x.

故四棱锥P-ABCD的体积VP-ABCD=AB·AD·PE=x3.

由题设得x3=,故x=2.

从而PA=PD=2,AD=BC=2,PB=PC=2.

可得四棱锥P-ABCD的侧面积为PA·PD+PA·AB+PD·DC+BC2sin60°=6+2.

9.(2017北京文,18,14分)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A⊥AB,PA⊥BC,AB⊥BC,PA=AB=BC=2,D为线段AC的中点,E为线段PC上一点.

(1)求证:

PA⊥BD;

(2)求证:

平面BDE⊥平面PAC;

(3)当PA∥平面BDE时,求三棱锥E-BCD的体积.

解析 本题考查线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面面垂直的判定及线面平行的性质,三棱锥的体积.考查空间想象能力.

(1)因为PA⊥AB,PA⊥BC,

所以PA⊥平面ABC.

又因为BD⊂平面ABC,

所以PA⊥BD.

(2)因为AB=BC,D为AC中点,

所以BD⊥AC.由

(1)知,PA⊥BD,

所以BD⊥平面PAC.

所以平面BDE⊥平面PAC.

(3)因为PA∥平面BDE,平面PAC∩平面BDE=DE,

所以PA∥DE.

因为D为AC的中点,

所以DE=PA=1,BD=DC=.

(1)知,PA⊥平面ABC,

所以DE⊥平面ABC.

所以三棱锥E-BCD的体积V=BD·DC·DE=.

10.(2017山东文,18,12分)由四棱柱ABCD-A1B1C1D1截去三棱锥C1-B1CD1后得到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O为AC与BD的交点,E为AD的中点,A1E⊥平面ABCD.

(1)证明:

A1O∥平面B1CD1;

(2)设M是OD的中点,证明:

平面A1EM⊥平面B1CD1.

证明 本题考查线面平行与面面垂直.

(1)取B1D1的中点O1,连接CO1,A1O1,

由于ABCD-A1B1C1D1是四棱柱,

所以A1O1∥OC,A1O1=OC,

因此四边形A1OCO1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A1O∥O1C.

又O1C⊂平面B1CD1,A1O⊄平面B1CD1,

所以A1O∥平面B1CD1.

(2)因为AC⊥BD,E,M分别为AD和OD的中点,

所以EM⊥BD,

又A1E⊥平面ABCD,BD⊂平面ABCD,

所以A1E⊥BD,因为B1D1∥BD,

所以EM⊥B1D1,A1E⊥B1D1,

又A1E,EM⊂平面A1EM,A1E∩EM=E,

所以B1D1⊥平面A1EM,

又B1D1⊂平面B1CD1,所以平面A1EM⊥平面B1CD1.

11.(2017课标全国Ⅲ理,19,12分)如图,四面体ABCD中,△ABC是正三角形,△ACD是直角三角形,∠ABD=∠CBD,AB=BD.

(1)证明:

平面ACD⊥平面ABC;

(2)过AC的平面交BD于点E,若平面AEC把四面体ABCD分成体积相等的两部分,求二面角D-AE-C的余弦值.

解析 本题考查面面垂直的证明,二面角的求法.

(1)由题设可得,△AB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