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通论考研真题.docx
《哲学通论考研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通论考研真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哲学通论考研真题
2004——2014年哲学通论考研真题
四川大学201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回忆版)
一、理解与解释
费尔巴哈对感性世界的“理解”一方面仅仅局限于对这一世界的单纯的直观,另一方面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感觉……他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其中每一代都立足于前一代所达到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前一代的工业和交往,并随着需要的改变而改变它的社会制度。
甚至连最简单的“可靠的感性”的对象也只是由于社会发展、由于工业和商业交往才提供给他的。
大家知道,樱桃树和几乎所有的果树一样,只是在数世纪以前由于商业才移植到我们这个地区。
由此可见,樱桃树只是由于一定的社会在一定时期的这种活动才为费尔巴哈的“可靠的感性”所感知。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
1、理解:
“他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2、解释:
为什么“连最简单的‘可靠的感性’的对象也只是由于社会发展、由于工业和商业交往才提供给他的”?
二、证明或反驳与理解(30分)
1、你是否相信上帝存在,你认为理解这个问题的关键在哪里,给出回答并对你的观点进行论证。
2、如果你不信仰上帝,那么什么能够说服你相信他的确存在?
(PS:
这道题记得不太清楚了,大概意思是这样的,表述你的观点并论证上帝存在或不存在)
三、评述与阐扬
虽然我们应当承认,一切哲学都曾被推翻了,但我们同时也需坚持,没有一个哲学是被推翻了的,甚至没有一个哲学是可以推翻的——哲学的主要内容并不涉及过去,而是涉及永恒及真正现在的东西,而且哲学史的结果,不可与人类理智活动的错误陈迹的展览相比拟,而只可与众神像的庙堂相比拟。
1、评述:
一切哲学都曾被推翻了,但我们同时也需坚持,没有一个哲学是被推翻了的,甚至没有一个哲学是可以推翻的。
2、阐扬:
哲学的主要内容并不涉及过去,而是涉及永恒及真正现在的东西…这段话的见解。
4、论证:
写论文。
5、自由与人的本质(参考性提示:
从你的意义上说明何为自由?
何为人的本质?
其关系是什么?
可以从自由与必然、人的本质自由与法律、政治、言论、出版、思想等意义上自由这些维度去展开)
四川大学201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
哲学通论
科目代码:
662
适用专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
(试题共3页)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不给分)
1、理解与阐述:
(30分)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
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
”
A、理解:
为什么“必须时刻”把两种变革形式“区别开来”?
你认为马克思强调这种区别的意义何在?
B、阐述:
你认为马克思这段话能否解释中国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历史演进?
请有根据地阐述你的见解。
2、证明或反驳与理解(30分)
上帝乃无法设想有比之更为伟大的存在者。
既存在于思想中又存在于现实中的,要大于那仅仅存在于思想中的。
因此,上帝必然存在于现实中,而不能仅仅存在于思想中。
——安瑟伦——
A、证明或反驳:
请证明或反驳安瑟伦的这个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说明:
如果你同意这个“证明”,那就请证明之;反之,则请反驳之)。
B、解释:
请解释你如此证明或反驳的理由。
如果你认为我们根本就无法证明或反驳一种宗教信仰,那就请解释你对“信仰与理性”的见解。
3、阅读与理解(40分)
“桌子‘依’着门”,“凳子‘触’着墙”。
严格说起来,这里没有“触着”这回事。
这倒不是因为要精确考察起来在凳子与墙之间其实总可以确定一个间隙,而是因为即使间隙等于零,凳子原则上也不可能触着墙。
这件事的前提是:
墙能够“为”凳子来照面。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A、阅读:
为什么“即使间隙等于零,凳子原则上也不可能触着墙”?
B、理解:
你怎样理解“这件事的前提是:
墙能够‘为’凳子来照面”?
4、论证(50分)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参考性提示:
1、分别界定“真理”、“绝对”和“相对”;2、证明:
有无“绝对真理”?
如果有,那么请反驳类似“一切真理都是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的观点;如果无,那么请反驳类似“‘拿破仑死于某年某月’就是绝对真理”的观点;3、论证: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
注意:
如果你持有类似“真理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的观点,那么请有根据地论证“绝对”与“相对”究竟是“怎样统一”的。
)
2012哲学通论
一、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1、你怎样理解肯定的理解和否定的理解?
请从空间和时间的向度上谈谈你对既成形式的理解。
2、为什么马克思说要按其本质来说这个句子?
解释它所蕴含的意义。
3、批判的和革命的说的是什么?
仅仅说的是一种批判和革命的态度吗?
解释你的观点。
二、证明或反驳
怀疑不是信仰的反面,而是信仰的一个要素。
——保罗。
蒂里希
1、请有根据的阐述你所理解的“怀疑”和“信仰”。
2、证明或反驳论证你的观点。
三、评述与阐扬
虽然我们应当承认,一切哲学都曾被推翻了,但我们同时也需坚持,没有一个哲学是被推翻了的,甚至没有一个哲学是可以推翻的——哲学的主要内容并不涉及过去,而是涉及永恒及真正现在的东西,而且哲学史的结果,不可与人类理智活动的错误陈迹的展览相比拟,而只可与众神像的庙堂相比拟。
3、评述:
一切哲学都曾被推翻了,但我们同时也需坚持,没有一个哲学是被推翻了的,甚至没有一个哲学是可以推翻的。
4、阐扬:
哲学的主要内容并不涉及过去,而是涉及永恒及真正现在的东西…这段话的见解。
四、论述
论大学精神
2011年哲学通论
一、“合理的即是现实的,现实的即是合理的”解释其中合理与现实的意义,并发表你对这句话的观点。
二、评述
我在好多年前就已经觉察到,我从早年以来,曾经把大量错误的意见当成真的加以接受。
从那时起,我就已经断定,要想在科学上建立一些牢固的,永久的东西作为我的信念,我就必须在我的一生中有一次严肃地把我从前接受到心中的所有意见一齐去掉,重新开始从根本做起。
——笛卡儿《第一哲学沉思集》
1、阅读:
你怎样理解“在科学上建立一些牢固的,永久的东西”这个说法?
你认为可能吗?
为什么?
2、评价:
请评价笛卡儿的“重新开始从根本做起”。
三、如果你不信仰上帝,那么什么能够说服你他的存在。
如果你信仰上帝,那么什么又能够说服你他不存在。
四、论正义
2010年哲学通论
一、分析与阐扬(15*2=30分)
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
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马克思
1、分析:
这种唯物主义学说的“认识论”的出发点的什么?
这种学说的“忘记”会引发什么样的逻辑后果?
2、阐扬:
你如何理解人与教育的关系?
二、阐述与证明或反驳(10+20=30分)
怀疑不是信仰的反面,而是信仰的一个要素。
——保罗·蒂里希
1、阐述:
请有根据地阐述你所理解的“怀疑”与“信仰”?
2、证明或反驳:
怀疑是信仰的一个要素。
(说明:
如果你同意蒂里希的观点,那就请证明之;反之,则请反驳之。
)
三、理解与解释(20*2=40分)
一个所谓哲学原理或原则,即使是真的,只要它仅仅是个原理或原则,它就已经也是假的了;要反驳它因此也就很容易。
反驳一个原则就是揭露它的缺陷,但它是有缺陷的,因为它仅只是共相或本原或开端。
——黑格尔
1、理解:
为什么说仅仅作为“共相”的原则就是这个原则的“缺陷”?
2、解释:
在上述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解释:
一个即使是“真”的哲学原则,只要它滞留于其自身,它就“已经也是假的了”。
四、论证(50分)
论哲学之思的超越性
(参考性提示:
A、何为“哲学之思”?
B、在A的基础上,论证哲学之思的超越性本质:
1、哲学之思的超越怀何以可能?
2、哲学之思的价值和生命即在于其超越性。
)
2009年哲学通论
一、理解与解释(15*2=30分)
旧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内自己背叛了自己,因为它认为在历史领域中起作用的精神的动力是最终原因,而不去研究隐藏在这些动力后面的是什么,这些动力的动力是什么。
不彻底的地方并不在于承认精神的动力,而在于不从这些动力进一步追溯到它的动因。
……如果要去探究那些隐藏在——自觉地或不自觉地,而且往往是不自觉地——历史人物的动机背后并且构成历史的真正的最后动力的动力,那么问题涉及的,与其说是个别人物、即使是非常杰出的人物的动机,不如说是使广大群众、使整个整个的民族,并且在每一民族中间又是使整个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而且也不是短暂的爆发和转瞬即逝的火光,而是持久的、引起重大历史变迁的行动。
探讨那些作为自觉的动机明显地或不明显地,直接地或以意识形态的形式、甚至以被神圣化的形式反映在行动着的群众及其领袖即所谓伟大人物的头脑中的动因,——这是能够引导我们去探索那些在整个历史中以及个别时期和个别国家的历史中起支配作用的规律的唯一途径。
——恩格斯: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1、理解:
你怎样理解“旧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内自己背叛了自己”这句话?
2、解释:
你同意恩格斯的“探讨那些作为自觉的动机明显地或不明显地,直接地或以意识形态的形式、甚至以被神圣化的形式反映在行动着的群众及其领袖即所谓伟大人物的头脑中的动因,——这是能够引导我们去探索那些在整个历史中以及个别时期和个别国家的历史中起支配作用的规律的唯一途径。
”这个观点吗?
为什么?
二、阅读与评价(10+20=30分)
我在好多年前就已经觉察到,我从早年以来,曾经把大量错误的意见当成真的加以接受。
从那时起,我就已经断定,要想在科学上建立一些牢固的,永久的东西作为我的信念,我就必须在我的一生中有一次严肃地把我从前接受到心中的所有意见一齐去掉,重新开始从根本做起。
——笛卡儿《第一哲学沉思集》
1、阅读:
你怎样理解“在科学上建立一些牢固的,永久的东西”这个说法?
你认为可能吗?
为什么?
2、评价:
请评价笛卡儿的“重新开始从根本做起”。
三、分析与反驳或证明(20*2=40分)
指明了知性所坚持的有限与无限的对立为虚妄之后,我们自易陷入这种说法,即既然无限与有限是一回事,则真理或真正的无限就须宣称并规定为无限与有限的统一……但这种说法会引起有限化无限或无限化有限的正当责难。
因为在这种说法里,有限似乎只是原样保留在那里……有限既被设定为与无限统一,则它无论如何,决不能保持当它在此统一关系以外的原样……同样,无限也免不了改变,当有限与无限统一时,作为否定性的无限也在对方之前失掉其尖锐性了。
---黑格尔
1、分析:
为什么说“这种说法会引起有限化无限或无限化有限的正当责难”?
2、阐扬:
“有限既被设定为与无限统一,则它无论如何,决不能保持当它在此统一关系以外的原样……同样,无限也免不了改变,当有限与无限统一时,作为否定性的无限也在对方之前失掉其尖锐性了”。
四、论证(50分)
对灾难、人性、生命、人生、民族、国家等的哲学之思
(参考性提示:
1、以哲学的方式进入你的话题;2、无需面面俱到,选择真正切己的话题,追求思考的深度。
)
2008年哲学通论
一、理解与解释(15*2=30分)
费尔巴哈对感性世界的“理解”一方面仅仅局限于对这一世界的单纯的直观,另一方面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感觉……他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其中每一代都立足于前一代所达到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前一代的工业和交往,并随着需要的改变而改变它的社会制度。
甚至连最简单的“可靠的感性”的对象也只是由于社会发展、由于工业和商业交往才提供给他的。
大家知道,樱桃树和几乎所有的果树一样,只是在数世纪以前由于商业才移植到我们这个地区。
由此可见,樱桃树只是由于一定的社会在一定时期的这种活动才为费尔巴哈的“可靠的感性”所感知。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
1、理解:
“他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2、解释:
为什么“连最简单的‘可靠的感性’的对象也只是由于社会发展、由于工业和商业交往才提供给他的”?
二、阅读与评价(10+20=30分)
我在好多年前就已经觉察到,我从早年以来,曾经把大量错误的意见当成真的加以接受。
从那时起,我就已经断定,要想在科学上建立一些牢固的,永久的东西作为我的信念,我就必须在我的一生中有一次严肃地把我从前接受到心中的所有意见一齐去掉,重新开始从根本做起。
笛卡儿《第一哲学沉思集》
1、阅读:
你怎样理解“在科学上建立一些牢固的,永久的东西”这个说法?
你认为可能吗?
为什么?
2、评价:
请评价笛卡儿的“重新开始从根本做起”。
三、分析与反驳或证明(20*2=40分)
存在主义者所达成的共识是,他们认为存在先于本质……人首先是存在,与自己项羽,在世界中涌现——然后才是确定自我……开始时,他是虚无。
——萨特: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1、分析:
请分析萨特“存在先于本质”的基本思路(包括对其“存在”和“本质”范畴的分析,以及对其“先于”的分析)。
2、反驳或证明:
“开始时,他是虚无”(说明:
不同意则反驳,同意则为之辩护)。
四、论证(50分)
一个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苏格拉底
(参考性提示:
1、概念上界说你所领会的“人生”和“审视”2、诉说你的人生理念或人生关怀3、在前两点的基础上,尽力切己地去揭示“审视的人生”之意义境域,然后围绕着诸如“认识你自己”“人生意义”“追求自由的人生”等话题域去展开深度的论证。
2007年哲学通论
一、理解与反思: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11条
二、解释与评价:
任何一种“关于某物的相信”或者“关于某物的不相信”都需要一种论证,也即说到底始终仅仅是相对的“信”和“不信”,即相对于一个说明关于某物之相信或不相信的实行的根据(真理性根据或者似真理性根据;如果没有指明某物,我们便会指摘一个人是“轻信的”);而“对……的信仰”和“对……的无信仰”,则是一种本质上没有根据的和不可论证的,但依然在一种信仰内容中能够自明地充实的精神行为。
也就是说,在信仰那里,有一种信仰自明性……在相信那里,绝没有什么可能的信仰自明性。
——舍勒
三、反驳或证明与阐述:
A、我是什么?
一个思想的东西。
什么是一个思想的东西?
它是一个能够怀疑、理解、肯定、否定、意愿、拒绝,同时还能想像、感觉的东西。
——笛卡儿
1、反驳或证明:
“我”乃是一个思想的东西。
(论述过程中请特别注意“我的……”与“我本身”的区别与勾连)
2、阐述:
一个婴儿有“自我”吗?
一个精神病人呢?
如果没有,那么你认为怎样才算“有自我”?
这时你还认为笛卡儿的上述观点是错误的吗?
有根据地阐述你的见解。
B、对于任何给定的时间和地点来说,什么是道德?
那就是大多数人喜欢或不喜欢的东西,不道德就是他们不喜欢的东西。
——怀特海
6、论证:
自由与人的本质(参考性提示略)
四川大学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
哲学通论
科目代码:
362
(试题共2页)(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不给分)
一、理解与解释(30分)
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
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成冲突中去解释。
---马克思
1、理解:
“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是什么意思?
(10分)
2、解释:
为什么“时代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成冲突中去解释”?
(20分)
二、反驳与评价(30分)
一切关于事实的推理,似乎都建立在因果关系上面。
只要依照这种关系来作推论,我们便能够超出我们的记忆和感官的见证以外......
一个人如果在荒岛上发现一只表或其他机器,他就会断言这个荒岛曾经有人到过。
一切关于事实的推理都是这种性质的。
在这里,我们总是假设,在现在的事实与由此推得的事实之间,必然有一种联系。
如果没有任何东西来结合它们,则那种推论就会成了完全任意的......
我可以大胆地提出一个没有例外的概括命题说,这种关系的知识在任何例证下都不是由先验的推论得来的......
我们的理性如果不借助于经验,则它关于真正存在和实际事情也不能推得什么结论......
如果有人问:
我们对于事实所作的一切推论的本性是什么?
适当的答复似乎是:
这些推论是建立在因果关系上。
如果再问:
我们关于因果关系的一切理论和结论的基础是什么?
就可以用一句话来回答:
“经验”......
假定有一个具有最强的理性能力和反省能力的人,突然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一定会马上觉察到事物不断地在继续出现,一件事跟着一件事发生;可是此外他就不能进一步发现其他的东西了。
他首先就不能凭借任何推理而得到因果的观念......
我们不能仅仅因为某一事件在某一实例中先于另一事件发生,就断定前者是原因,后者是结果。
事件的结合可以说是任意的、偶然的。
可以说并没有任何理由从一个事件的出现推论出另一事件的存在。
---休谟---
1、反驳:
“......事件的结合可以说是任意的、偶然的。
可以说并没有任何理由从一个事件的出现推论出另一事件的存在”(注意:
如果你同意休谟的这个观点,那就请为之“辩护”)(15分)
2、评价:
“知识在任何例证下都不是由先验的推论得来的......
我们的理性如果不借助于经验,则它关于真正存在和实际事情也不能推得什么结论......
因果关系的一切理论和结论的基础是”而且仅仅是“经验”。
(注意:
无论同意抑或不同意休谟的观点,你都必须给出你之所以如此评价的理由或根据。
)(15分)
三、分析与阐扬(40分)
指明了知性所坚持的有限与无限的对立为虚妄之后,我们自易陷入这种说法,即既然无限与有限是一回事,则真理或真正的无限就须宣称并规定为无限与有限的统一......
但这种说法会引起有限化无限或无限化有限的正当责难。
因为在这种说法里,有限似乎只是原样保留在那里......
有限既被设定为与无限统一,则它无论如何,决不能保持当它在此统一关系以外的原样......
同样,无限也免不了改变,当有限与无限统一时,作为否定性的无限也在对方之前失掉其尖锐性了。
---黑格尔1、分析:
为什么说“这种说法会引起有限化无限或无限化有限的正当责难”?
(20分)2、阐扬:
“有限既被设定为与无限统一,则它无论如何,决不能保持当它在此统一关系以外的原样......
同样,无限也免不了改变,当有限与无限统一时,作为否定性的无限也在对方之前失掉其尖锐性了”。
(20分)
四、论证(50分)
1、哲学与人生
(参考性提示:
1、界说你所领会的“哲学”;)
2、诉说你的人生理念或人生关怀;
3、在1和2的基础上,尽力切己地去揭示或论证“哲学和人生”,比如围绕着诸如“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认识你自己”、“追求人生意义”、“时代的精华”这样的命题去展开深度的论证。
)
四川大学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
哲学通论
科目代码:
362
适用专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
(试题共2页)(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不给分)
一、阅读与解释(30分)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象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他致力于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
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哪。
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因此,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阅读:
请仔细阅读这段话的前四句话。
(注:
一个句号为一句话)
“自我异化”这个概念的意思是什么?
“他致力于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什么?
(10分)
2、解释:
(20分)
1、马克思说费尔巴哈“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哪”,这个“主要的事情”是什么?
为什么它是“主要的事情”?
2、请解释“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这话的意思。
二、理解与分析(30分)
道,可道也,非恒(常)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常)名也。
——《老子第一章》
1、理解:
1>、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2>、你怎样理解“道”与“名”、“恒(常)道”和“恒(常)名”?
(15分)
2、分析:
请分析“可道”与“恒(常)道”、“可名”与“恒(常)名”之间的关系。
(15分)
三、解释与阐扬(40分)
[注:
“宗教学”专业的考生可以选择做本大题的第
(2)道题;其它专业的考生只能做本大题的第
(1)道题。
两题的分值均为40分,多做不加分。
]
(1)、变易是第一个具体思想,因而也是第一个概念,反之,有与无只是空虚的抽象。
所以当我们说到“有”的概念时,我们所谓“有”也只能指“变易”,不能指“有”,因为“有”只是空虚的“无”;也不能指“无”,因为“无”只是空虚的“有”。
所以“有”中有“无”,“无”中有“有”;但在“无”中能保持其自身的“有”,即是变易。
---黑格尔《小逻辑》第198~199页
1、解释:
请解释黑格尔这段话中的“具体”与“抽象”这两个概念的意思。
(10分)2、阐扬:
1>、“变易是第一个具体思想”。
(10分)
2>、为什么说“当我们说到‘有’的概念时,我们所谓‘有’也只能指‘变易’”?
(10分)
3>、为什么“在‘无’中能保持其自身的‘有’,即是变易”?
(10分)
(2)、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
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马克思1、解释:
你怎样理解“肯定的理解”和“否定的理解”?
请谈谈你对“既成的形式”的理解。
(20分)
2、阐扬:
为什么马克思要说“按其本质来说”这个句子?
请解释它所蕴涵的意义。
(20分)
四、论证(50分)
1、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参考性提示:
1、分别界定“真理”、“绝对”和“相对”。
(10分)
2、请证明:
有无“绝对真理”?
如果有,那么请反驳类似“一切真理都是以时间、地点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