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重力》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4515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重力》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重力》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重力》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重力》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重力》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重力》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重力》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重力》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重力》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重力》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七章第3节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七章 第3节 重力

1.能分析生活及实验现象得出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

会根据G-m图像分析处理实验结果。

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式G=mg,

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确认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能够应用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能找到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

会画重力的示意图。

4.了解重力的由来。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

重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列举实例法、实验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小球、支架

教学过程

引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照片,提出问题

同学们见过这些现象吗?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从这一节开始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重力”吧。

 

板书

第三节重力

 

观看思考

 

吸引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演示实验

用一根细线栓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

这时,你会觉得橡皮要用线拉住才不会跑掉,这是为什么呢?

月亮也绕着地球转动,它们之间有没有力呢?

(其他分析略)

学生思考,并回答

绳子对橡皮有力的作用

月亮和地球之间也有力的作用

 

引出重力的由来

重力的定义

 

板书

一、重力的由来:

重力正是源自地球对它附近物体的万有引力

二、重力的定义:

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字母G表示。

施力物体:

地球

受力物体:

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

 

展示图片,引导

如果重力消失,会是怎样的?

 

 

列举生活中证明重力存在的例子

 

学生思考、讨论、

 

 

通过大量事例,概括重力的概念。

明确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针对概念进一步深入分析。

找出物理与生活的结合点。

 

让学生展开想象,丰富学生的思维

生活中举起质量不同的物体,用力的大小一样吗?

大量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质量不同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不同。

举起他们的感受也不同。

实验

探究重力跟质量的关系

 

板书

三、重力的大小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成正比

G=mg

讲授

G——重力——牛顿(N)

m——质量——千克(Kg)

g=9.8N/kg。

物理意义:

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9.8N。

为计算方便在粗略计算时可取g=10N/kg

例题:

一辆汽车的质量是3t,则这辆汽车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g=10N/kg)

 

演示实验

观察到什么现象?

这说明什么呢?

我们再做一个实验,请一个同学来帮忙。

讲解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重力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

 

你还能举出其他类似的事例吗?

板书

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讲授板书

五、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质量不均匀、外形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可以用悬挂法确定

 

分组实验

 

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归纳得结论: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成正比

聆听

 

聆听

 

学生思考、讨论、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参与实验

学生思考,回答

 

聆听

 

培养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合理猜想的能力。

 

培养观察能力,总结能力。

 

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这节课我们对重力的一些基本知识做了研究。

知道了什么是重力的由来,重力的三要素

聆听,思考

梳理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

反馈练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下列关于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B.物体的重心处才受到重力作用

C.质量分布均匀的圆锥体的重心在其轴线的中点

D.球体的重心总在球心

2、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河水不再流动,再也看不见大瀑布

B.人一跳起来就离开地球

C.物体将失去质量

D.杯子里的水,倒不进口里

3.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B.只有悬在空中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C.只有与地面接触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D.物体质量的大小与物体所受重力成正比

4.王芳同学的体重是400N,她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5.一质量为1.5kg的小球从斜面上滚下,如图所示.试在图中画出小球受到的重力的示意图,并标出重力的大小.(g取10N/kg)

 

参与练习,完成题目

 

教学目标达标检测,及时反馈与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针对学生在不同的问题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

板书设计

第三节重力

一、重力的由来:

重力正是源自地球对它附近物体的万有引力

二、重力的定义:

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字母G表示。

施力物体:

地球

受力物体:

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

三、重力的大小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成正比

G=mg

讲授

G——重力——牛顿(N)

m——质量——千克(Kg)

g=9.8N/kg。

物理意义:

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9.8N。

为计算方便在粗略计算时可取g=10N/kg

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五、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质量不均匀、外形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可以用悬挂法确定

课后反思

长期以来,学生感到难学,如何打消学生的畏难情绪,让科学课堂“生动”起来,通过《重力》这一节的教学,我有了一点粗浅的体会:

1.师生相互交流的课堂舞台让学生思维动起来

(1)、课堂不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相互交流的舞台。

探究重力方向时,先以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三个运动画面,接着学生交流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如雨水下落,悬挂物体的细线自由下垂,墨水由静止下落且在白纸上留下痕迹等。

一改过去呆板、机械的学习方式,使课堂气氛活跃,大大激发了学生个性化思维和独特见解。

(2)、课堂不再是对学生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

学生探究重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交流了一些令人惊喜的想法。

猜想一,重力的存在;猜想依据:

物体放手后会下落。

猜想二,重力的方向怎样;猜想依据:

抛在空中的物体总是竖直掉在地面。

……在猜想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热情和探索兴趣被激发,从而产生对科学的偏爱。

2、科学探究活动让物理课堂生动起来发现、创新是人的一种天性,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发展这种天性。

在《重力》一课中,有一位学生做出了“重力的方向垂直向下”的猜想,有的已经做过预习的同学掩口而笑,我马上意识到这有损该同学的自尊心。

于是表扬他热情高,敢于猜想,并鼓励他用实验检验自己的猜想。

这位同学一扫脸上的阴云,特别投入地思考、实验。

猜想本不言对错(需要依据),可贵的是怎样在实践中检验,在实验中体验过程、感知方法。

实验时,也许会有一些看似错误的步骤,但我们切不可轻易否定,或许智慧的火花就会在此闪亮。

比如学生在演示墨水下落的时候,操作方法不正确,我并不急于指正,而是让其他同学帮助完善,让更多学生能够学到知识。

玩中学,本就是青少年的特点,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其效果反而更好,学生的智慧会在玩和错中碰撞出火花,会在玩与错中逐步走进科学的殿堂。

3、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学生由于对科学探究的精神体会不多,进行科学猜测时,不够主动、大胆,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进行有效调控,鼓励和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大胆地进行其它猜想。

(2)、实验过程中个别学生独立意识太强,不注重配合。

教师应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将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竞争,培养合作精神、团队意识、集体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