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论文勿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4425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论文勿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科学论文勿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科学论文勿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科学论文勿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科学论文勿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论文勿删.docx

《科学论文勿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论文勿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论文勿删.docx

科学论文勿删

 随着小学科学课的普及,虽然“科学探究”一词经常被提到,但对于什么是科学探究和如何最有效地进行科学探究仍使部分教师深感困惑。

教学的过程就是使学生从不懂到懂的过程。

因此,任何时候的评价都不要急于给孩子不好的成绩。

允许他们失败,允许他们失败了站起来,鼓励他们再来一次,帮助他们树立一定能获得成功的自信心。

  比尔•盖茨曾说过:

“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

心理学告诉我们:

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

而评价工具的科学安排,最有利于让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

因此教师要积极正确地运用评价工具在创设成功情境中,对每个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引导每位学生走向成功。

 一、从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直接动力。

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尤其是科学课更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因为科学课每周仅两三节,老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较少,有很多课外的观察与实验、制作,以及写科技小论文等作业,学生如果对科学课没有浓厚的兴趣,就不可能自觉地、主动地去完成,更谈不上坚持下去,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科学的重要一环。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我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在教学《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白糖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问题一出,许多学生情绪高涨,积极探究,尽量去弄清楚这一问题。

通过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设置,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例如《动物的繁殖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动物都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繁殖的确实有一定难度。

由于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他们根本无法走进动物的真实生活,更无法去了解整个动物世界的繁殖。

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视频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这样一来本课的重点难点迎刃而解。

 

(一)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望

 2.2.1创设直观性生活情境。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上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事物创设教学情境,使科学知识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展开想象。

例如:

在教学《了解空气》的时候,教师通过创设生活中用漏斗倒酱油倒不进去的情境,让学生说说其中的原因,进而引出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

用漏斗倒某种液体时,一下子倒不进去是生活中常有的现象,很多学生都碰到过类似的事情,但学生并没有认真的去思考其中的原因,把它“搬”到课堂上以后,一下子成为了学生关注的焦点。

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在教学中,教师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如牛奶盒、可乐瓶、生日蛋糕的泡沫盒等。

在教学《声音的产生》的时候,课前让学生准备生活中一些材料,比如学生的塑料直尺,纸张,小刀,可乐瓶,弹珠等常见的材料,要求学生想各种办法使它们发出声音来。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使直尺,弹珠等物体发出声音来。

又如,在教学“热胀冷缩”实验的时候,课前教师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热胀冷缩的现象,看谁知道得多。

教学中如果一味使用专门的实验器材会制约了学生课外的科学探究活动。

提供学生随处可见的生活化的实验材料,有兴趣的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作进一步的科学探究了。

科学教学中有许多结论性内容,如三年级下学期学习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一章中,在学习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时,要让学生了解“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收集实物或网上信息,共同讨论比较是否不同植物的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在要了解“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包括:

水分、温度、氧气和光照”这一节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四个因素,组织小组对四个因素分别作控制实验,检验四种因素对植物萌发的影响,然后小组汇报,让学生主动学习,真正掌握学习的内容的同时更锻炼了思维欲动手操作能力。

农村小学的科学教学是一个难点,但同时也亟待加强。

1.科学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与城市小学一样,大多数郊区、农村学校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把科学课列在副科之列,因为不是主课,其地位自然明显低于语文、数学、外语等所谓的主科,许多地方都存在着对科学课的挤课、占课现象。

2.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小学科学教师的师资状况很不容乐观。

多数农村小学科学教师是兼职,几乎没有专业背景,这样的非学科专业背景直接影响课程的实施质量;学历层次普遍不高,多为中师,专科及专科以上学历较少,本科更少,这样更无法保证教师素质符合课程要求。

3.教学把握不当。

首先,是教学内容方面,显得凌乱,深浅难易把握不够恰当。

存在体系落后、不重视整体框架和结构的问题,有些书本知识严重老化,再加上不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既不能适应经济、科学和社会发展,也难以转向其它科学领域。

其次,在教学模式方面,不注意将书本知识与科学实践联系起来,忽视科学教育过程的复杂性,不通过科学研究进行学习。

这样的科学教育,难以发展创造、直观、想象与怀疑的态度,难以在学生思想和态度的训练方面作出指导。

再次,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采取的主要还是讲授法,“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念、学生记”的教学方式只能使学生机械地背科学、学科学。

有时甚至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企图把更多的新的科学知识塞进学生的脑子里。

很难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加强科学教育,并不是堆积知识,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2.

科学记录本让学生准备了吗---------------------题目-------让孩子在游戏中收获科学------科学课,学生快乐成长的沃土

其三,地域与学习条件的限制,亦是主要原因之一。

在农村,学校教育是孩子能得正面知识的主要途径,而办学条件的低劣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只限制于课本,如今英语课文中常能出现一些如罗纳尔多,迈克乔丹等名人,记得有一次问学生,萨马兰奇是何许人,全班竟然只有三个学生知道,这样的结果着实令我痛心不已。

举行一次妈祖节,三四天便能筹到十几万元,而集资办学用了十几年也未能开出花结出果,不知这是政府让人民失望透顶还是人性对教育之漠然。

若长此以往,只靠力不从心的学校教育,能有多大的改观?

在教育领域,建立在师生平等基础上的“有效课堂对话”,已成为近几年教育教学改革的焦点,它所反映的是一种新的教育思维方式和教育价值取向。

然而,对“有效课堂对话”的探究大多集中在语文、英语这类语言类的教学中,在小学科学课中的探究甚少,在农村小学科学中几乎没有探究的平台。

因此,在农村小学科学中开展“有效课堂对话”的实践探究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一、农村小学科学“课堂对话”存在问题剖析——教学理念滞后,“课堂对话”失衡

  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进多年了,但传统的教学思想至今仍在一部分教师心里根深蒂固,仍存在只重视现象与结论的死记硬背,为结论而教,为结论而学,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过程性、创造性。

不少人重视教师的讲解分析,忽略学生的感情体会;重视智能的提升,忽略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培养。

从而导致“课堂对话”关系失衡,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课堂对话”思维僵化

  创设一个学生认可、接纳,且能激活学生思维的教学氛围,是师生“课堂对话”之源。

但在农村小学科学课上,往往出现教师没有真正把握“有效课堂对话”内涵,只停留在浅层认识的操作上,师生“课堂对话”交流呆板且程序化。

这就使得学生在对话时思路不清,思维僵化,甚至是呆滞,直接影响课堂对话的有效。

  2.“课堂对话”内涵浅薄

  教育哲学家金生弘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你——我”对话与理解式师生关系模式。

他认为在教学中都应把对方看作与自己“平等对话沟通”的主体,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深度讨论”,而不是看似流畅,却始终停留在同一层面,并未在内涵上有所深入的浅薄“课堂对话”。

  3.“课堂对话”形式单一

  课堂对话的形式不能狭义地理解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言语层面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思维层面的对话,而思维层面的对话更多地是体现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的过程之中,不是忽视了“课堂对话”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实证意识淡薄单一的“课堂对话”。

  二、促进农村小学科学课“有效课堂对话”的方法与策略

  在农村小学科学课堂中,像上面几种“课堂对话“那样,教师把“课堂对话”理解或演成为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师问生答。

在这种问答式的“课堂对话”中,学生常常被一个接一个的连环问牵着鼻子走,教师依然保持着话语权,对话者的主题性被削弱,广泛性被制约,积极性被挫伤。

这样的“课堂对话”形式,获得的结果便是无法提高“课堂对话”的有效。

  那么,如何提高“课堂对话”的有效呢?

  1.平等对话,营造生成空间

  要促成“有效课堂对话教学”的动态生成,努力做到:

  1.创造民主和谐的“有效课堂对话”教学氛围

  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师道尊严,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马上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

因而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气,师生关系一定要开放,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

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

  2.教师引领,深入对话内涵

  在农村,小学科学“课堂对话”要鼓励学生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有效课堂对话”过程中,该如何发挥教师的作用,丰富对话内涵呢?

笔者认为,只有教师的引领,才有助于帮助促进师生对话的深入。

  在农村小学科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在课堂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特别是在关键问题的引导上,在对话中,教师的语言对于学生的思维的启发作用是非常大的。

教师可以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不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可以用几句甚至一句话,引发全班学生进入更深层的探索;当然,也可能因为一句不恰当的语言,把全班学生的思维停留在泛泛的层面上,使课堂教学流于表面。

因此,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如果能灵活地运用好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就能帮助学生建构并明晰相关概念。

  3.自我暗示,加强对话规范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只有师生的对话建立了一定的规则,并且帮助学生理解并认同这些规则,教师才能在课堂中按照一定的规则开展秩序井然的交流研讨,帮助学生学会对话,从而获得更“有效的课堂对话”。

具体方法可包括:

  ——明确规则,鼓励自我调整。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必须遵循一些规则。

例如,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时,教师播放轻音乐,当音乐一停,就要求学生马上停止对话,停止小组探究讨论活动;在活动前听清楚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在各组汇报和对话时认真倾听,并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补充。

  ——适时调整,培养对话胆量。

高效的科学探究活动,需要教师清楚每一项探究活动的目标。

当学生在观察时,发现观察目标不明确、或对话碰到问题时,教师需要适时调控教学预案的程序,而针对学习主体在探究活动中遇到的障碍,进行有针对性的对话指导,这样不仅能使探究活动沿着正方向的发展,而且使课堂对话活动取得较高的效率。

  当然,在农村小学,要提高科学“课堂对话”的效果,除了上述策略外,还受教师本身的科学素养、教学机智等因素的影响。

它需要一个长久探索积累的过程,并不是短期就能改变的。

随着新课程的逐渐逼近,“自然课”已经在全国38个实验区改为“科学课”,进行了三个学期的教学实验。

科学课力求体现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体,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磨练学生的科学思维,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体验。

笔者反思自己在试教《科学》三、四年级的经历,以及在听了许多优秀教师的科学课后发现,尽管科学课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但是,在科学课教师的教学语言中,不约而同地使用了一些语言,而这些语言则体现了科学课的基本理念。

  ①“你知道哪些事?

还有什么问题?

  传统的教学观视学生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是贮藏知识的容器,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当然也就无视学生的学习需求。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多次遇到同样的问题:

由于学生置身于当今信息社会,通过电影、电视、书刊、inter网等信息渠道,他们已经获取了大量的知识,一些课的个别内容学生已经了解,教师不得不根据学生既有的认知水平而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

对课的学习内容,我们应当了解学生知道哪些,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

当然,也不能仅靠课堂上的一句“你知道哪些?

想研究什么?

”就算是“了解”了学生,我们还要和他们交朋友,深入他们的生活中去,这样才算是真正重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这些年,我们广大教师欣喜地看到,一些优质课、观摩课的执教者正越来越深入地关注着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很少有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牵着学生的鼻子,让学生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师走的场面了。

  ②“你想研究什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需要。

传统的教学观无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师按教材规定的内容和顺序教,学生按老师讲的内容学,以至于出现了“中国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创新意识不够”、“外国学生基础不够扎实,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中外教育差异。

近二十年的自然教学改革,在自然教学改革的先驱刘默耕老师的倡导下,自然教师正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创造精神。

在2002年湖北省首届科学(自然)优质课竞赛活动上,宜昌的一节《纸的研究》,以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自己提出研究问题、自己确定研究方法这一创新的教学模式,引起了与会者的争鸣,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③“你打算怎样研究?

  传统的教学观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否定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不相信学生,不敢放手让学生说、让学生做,结果课堂上出现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说、学生做”的沉闷局面。

  我们常说要磨炼学生的思维,而思维是什么?

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可以听见?

?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让学生说做法,也许他说不清,会出现“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维障碍,但这一说的过程,正是个体学生的认识转化为全体学生共识的一个信息同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磨合的过程、修正的过程。

路培琦老师曾说:

“越是说不好的学生,我越是让他说。

”因为你不让他说,不给他机会,他就永远不会说。

同样,在研究的过程中,让学生说研究方法,开始可能是为难他们,但若长期训练下去,他们一定会在各种纷繁冗杂的事物现象面前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的。

  ④“谁还愿意说出你的发现(意见)?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一步一问,牵着学生的鼻子,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赶紧“启发”,一听到正确答案就“万事大吉”,继续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全然无视其他学生的意见和认识。

我们要面向全体,就必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的认识。

让每一个学生说,则正是体现了“面向全体”。

尽管一节课不可能让六、七十个学生都在班上发言,但他们应该有机会在小组说,还应该在全班讲述他的与众不同的发现。

而他的这一发现,说不准就是本节课最重要的发现。

在近年自然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少优秀教师已走出了这一巢臼,他们在教学中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即使有个别学生学对了,教师仍然要“磨”他们说出理由;即使大部分都同意了,教师还是要问“有没有不同意见”。

  ⑤“你能对自己和小组的同学在这节课的学习作一个评价吗?

  《科学课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评价上要体现多元化,强调评价的促进功能。

一节课结束了,学生在科学探究的历程中,必然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孜孜以求,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在实验时有“团结合作力量大”的领悟,在研讨时也有“集思广益方法多”的感触。

让学生自我评价学习过程,将他们在探究中那种妙不可言的感受和灵光突显的感触表达出来,既是对自我的肯定,又是对他人的促进。

如路培琦老师在《连通气球》课中让学生谈体会,四年级的孩子竟然说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一件事不能想当然”、“只有小组内的成员团结协作才能做好实验”等等具有哲理意义的语句,但这的确又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感悟。

  ⑥“谁能完整的说一遍?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收集到的事实或观察到的现象,是非常零乱的,在归纳、分析、整理时,教师往往是不相信学生,怕出乱子,就越俎代疱,自己归纳总结,“圆满”地完成了教学内容,致使“整理分析事实”的环节落空。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是要相信学生,不相信学生的教师怎么可能会注重“学生主体”呢?

如在《鸟》一课中,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得出了关于几种鸟共同的认识,但这些认识是零乱的,无序的,如果老师提出“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它们之间有哪些相同之处?

”就会引导学生从整体的、系统的角度来认识问题。

再如在《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一课中,教师在八组学生分别描述了自然界里的8类水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之后,不失时机地提出:

“根据以上同学的讨论,谁来把水在自然界的变化联系起说一说?

”引导学生由部分到整体地全面地辩证地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变化,学生“探求意义的经历”显得特别清楚。

  我们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教师的教学语言事实上也反映了教学思想、教学理念。

尽管教学语言并不能完全诠释教学理念,但是这些教学语言的确反映了在科学课程的改革中教师的教学观念的变革,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体现了科学课课改的精神。

自然科学知识是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

小学自然教学《大纲》明确指出:

“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科学志趣,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使他们受到科学自然观、科学态度、爱家乡、爱祖国、爱大自然等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由此可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索农村小学如何上好自然课,已成为自然课教师的重点研究课题。

于是我也投身于农村自然教学研究,初步摸索出适应山区农村自然教学的方法。

  一、利用资源优势,开展自然教学

  我校位于伏龙山下,茅塔河畔,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有着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

诸如田园溪流、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鱼鳖虾蟹……这一切无不给自然教学提供了优势资源,在自然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让学生至身于大自然,以玩促学、寓教于乐。

  教育心理学家洛克说:

“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该做的事也变成一种游戏似的”。

在《太阳与彩虹》教学中,组织儿童到校门前的小河边,背对着阳光做“拨水”游戏,在愉快地玩耍中,使学生意外的发现了与彩虹类似的景象,于是因势利导,非常轻松地揭开了彩虹形成的奥秘。

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到河边去考察水质是否被污染,观察河里生物的种类、形态、生活习性、运动方式等和卵石的形态;到田园去考察分析土壤成分、种类、保水性及农作物生长状态情况;到山坡上去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性态构造和生长环境,并适当采集制成植物标本;还有目的组织学生开展捉鸣蝉、捕蝴蝶、斗蟋蟀、学鸟叫等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既学得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观察自然事物和现象的能力;既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体地位。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达到了自然教学大纲从知识、兴趣、能力和德育四个方面的教学目的。

  二、灵活选用教法,优化课堂教学

  自然课的主阵地仍是课堂教学,合理、灵活的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更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自然课的教学方法很多,但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学活动中认识活动的特点进行分类,自然课中主要有观察、实验、考察和讨论等基本认识活动,相应地就有指导学生认识这些活动的教学方法。

而自然课教学活动有一个明显的特点:

就每一节的认识活动都有明显的阶段性,每一节课的学习都要经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过程,所以要根据每一节中认识实践活动的阶段来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以获取知识的结果。

否则就会干扰甚至破坏认识过程。

例如在《物体颜色》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实验法,分别研究七色光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的情形及各种颜色的物体反射太阳光的情况,两个实验都是学生在自主地探索现象,整理分析现象,从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再如在《凸透镜》教学中,主要采用“观察实验、收集事实、分析研究、找出规律、得出结论、推广应用”的多种方法的组合,从而使学生发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

凸透镜距纸屏近,可以成缩小清晰的像,凸透镜距纸屏远,可以成放大模糊的像,成像的特点是倒立的。

在《平面镜成像》的教学中,采用“对比法”很容易认识平面镜是由玻璃和一层银粉构成的,再通过平面镜成像实验,使学生发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

物与像的大小相同,物与镜和像与镜的之间的距离相等;物与像的左右方向相反,并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制作潜望镜。

总之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育对象,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采用电教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教育技术应运而生,多媒体也走进了农村小学的课堂,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

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已尝到了甜头,特别是在自然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效果更佳。

它能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形的画面,通过媒体使形、色、美、光、静、动有机融合,更快、更准确、更形象地传递教学信息,使潜藏的形象显现出来,变得更生动、更直观,强化了感知,促进了理解,有效地把感性认识转化成理性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

在〈生物进化〉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自制的课件,把学生带到距今6亿多年前到距今7千万年前的生物世界,浏览了从古到今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各个时期生物的特征,并对这些生物的事实进行了综合分析,从而使学生非常轻松地认识了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

生物界从古到今总在不断变化,变化的趋势是由水生到陆生,简单到复杂,生物进化的过程是极其漫长的,环境变化促使生物进化和灭绝。

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打破了时空界限,把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情况生动、形象、全面、逼真地展示出来,实现变古为今、变远为近、变静为动、变无声无色为有声有色。

扩展了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走向立体化,这一点其它教育手段是无法实现的。

  四、自制教具学具,促进实验教学

  自然课的教学质量好坏,还取决于是否做实验或实验能否成功,需要做的实验不做或实验不成功,不能观察到实验现象,也得不出实验结论,一味的空洞说教,学生难以得到感性认识,更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

因此,每一种自然现象都必须通过成功的实验来实现。

  要实验就必须有相应的教具或仪器,而农村小学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只配备了部分仪器和教具,加上教材内容的不断更改,使相当一部分实验无法开展,严重影响了自然教学质量,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我想尽千方百计,以保证实验教学的开出率。

经过摸索,最佳的解决办法就是根据教材内容,在充分了解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废旧材料,经过精心设计,制作出简便有实用价值的教具学具,来弥补实验教学仪器的不足,确保实验教学的开展。

例如:

我根据各册自然教材实验,把相关内容进行综合,设计制作出一个组合教具---多用自然教学实验箱。

此箱具有取材容易、制作简单、操作方便,能缩大自然于箱内,形象直观地展示自然现象,效果明显等特点,成为自然教学用途最广的教具,也可当做学具使用。

它可以解决炉灶模拟实验、空气流动实验、风的形成实验、小孔成像实验、凸透镜聚光实验、光的直线传播实验、眼球成像实验、近视眼形成实验、近视眼的矫正实验、土壤保水性对比实验、雷电成因等十几个实验。

坚持利用课余时间自制教具或学具,确保了实验教学的开展。

  总之,农村小学要上好自然课,必须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育手段,加强实验教学和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一定能实现自然教学目标。

No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