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4384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9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

2020-2021学年度(上)八年级期末调研测试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4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场”、“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3.请按照题号的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4.选择題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題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5.保持卡面整洁,不要折叠、不要弄脏、不要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题—27题,每小题2分,共54分)

1.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下列图片中内容与“住”有关的是()

A.生产消毒液

B.合成药物

C.生产水泥

D.生产塑料饮料瓶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生产消毒液可以改善人类的生活,不属于“住”,错误;

B、合成药物能治疗一些特殊的疾病,直接保障人体健康,不属于“住”,错误;

C、水泥属于建筑材料,生产水泥提高人类的居住条件,属于“住”,正确;

D、生产塑料饮料瓶,可以改善人类的生活,不属于“住”,错误;

故选C。

2.下列变化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植物的呼吸作用

B.铁钉生锈

C.用粮食酿酒

D.松花江水结冰

【答案】D

【解析】

【详解】A、植物在呼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A不符合题意;

B、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新的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选项B不符合题意;

C、粮食酿酒过程中,粮食中的淀粉转化为酒精,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松花江结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

D。

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规范的是()

A.倾倒液体

B.加热液体

C.量取液体

D.用滴管取液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要与桌面成45°角,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且应该从靠近刻度线的一侧读数,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用胶头滴管取液体,应先排除管内的空气,然后再吸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4.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A.①②两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B.①是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

C.③④都属于阳离子

D.②③属于不同元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①②虽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是①只有一个电子层,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化学性质不相似,不符合题意;

B、①最外层电子数是2,但是只有一个电子层,是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符合题意;

C、③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④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不符合题意;

D、②③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下列所示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氮气用于保存食品

B.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

C.氧气用于动物呼吸

D.氮气用于化工原料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活泼,可用于保存食品,体现的是化学性质,选项A不符合题意;

B、稀有气体在电流的作用下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常用于霓虹灯,体现的是物理性质,选项B符合题意;

C、氧气会供给呼吸,参与呼吸作用生成二氧化碳,体现的是化学性质,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氮气在工业上作为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氮肥、制氨、硝酸等,体现的是化学性质,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6.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蓝紫色火焰,能闻到刺激性气味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产生白色的火焰,放热

C.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

无色溶液中产生气泡

D.石灰石和足量稀盐酸反应:

固体逐渐减少,表面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而不是产生白色的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C、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故无色溶液中产生气泡,故选项说法正确。

D、石灰石和足量稀盐酸反应,固体逐渐减少,其表面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相等的

B.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16个族

C.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电子层数

D.张青莲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答案】B

【解析】

【详解】A、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错误;

B、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16个族,正确;

C、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容易得到电子,小于4容易失去电子,错误;

D、拉瓦锡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错误;

故选B。

8.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选项

生活中的现象

解释

A

湿衣服在夏季比冬季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能量变小,运动速率加快

B

篮球受挤压时变瘪

分子体积变小

C

雾霾天气中,PM2.5颗粒随风飘动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食物放久变质

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升高,分子自身能量增加,运动速率加快,所以湿衣服在夏季比冬季干得快,故选项解释错误。

B、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压强增大时,间隔变小,所以篮球受挤压时变瘪是分子间隙变小,而不是分子体积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C、雾霾天气中,PM2.5颗粒随风飘动,属于宏观物质表现,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项解释错误。

D、食物放久变质,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了新物质,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

D。

9.农作物的种子经过发酵,蒸馏制得的乙醇被称为“绿色汽油”。

乙醇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

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醇是由三种元素组成

B.乙醇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核

C.乙醇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

6:

1

D.乙醇不属于氧化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乙醇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选项A正确;

B、由图可知,一个乙醇分子中含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每个原子含1个原子核,因此一个乙醇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核,选项B错误;

C、乙醇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

6:

1,选项C正确;

D、氧化物含有两种元素,而乙醇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选项D正确。

故选:

B。

10.下列变化的表达式或基本反应类型有错误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

化合反应

B.氯酸钾受热分解:

分解反应

C.石蜡燃烧:

氧化反应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化合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文字表达式正确,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正确;

B、氯酸钾在有二氧化锰催化、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正确,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正确;

C、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文字表达式正确,该反应有氧气参与,属于氧化反应,但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错误;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文字表达式正确,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正确;

故选C。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海洋的储水量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96.5%

B.只要污染物排放到水中,一定会造成水体污染

C.海水中含有的化学物质有80多种

D.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大约是氧气占21%

【答案】A

【解析】

【详解】A、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其储水量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96.5%,选项A正确;

B、污染物排放到水中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并且造成危害(生产生活)和破坏(生态系统),才会造成水体污染,选项B错误;

C、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不是80多种物质,选项C错误;

D、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大约是氧气占21%,选项D错误。

故选:

A。

12.实验室区分下列物质的两种方法完全正确的是()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氧气和氮气

闻气味

伸入燃着的木条

B

吸入的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

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C

木炭粉和二氧化锰

空气中点燃

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

D

硬水和软水

加热

加肥皂水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气和氮气都是无色无味的,不能通过闻气味鉴别,错误;

B、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呼出的气体,没有明显现象发生的是吸入的空气,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都不能复燃,错误;

C、木炭粉和二氧化锰分别在空气中点燃,能燃烧的是木炭粉,不能燃烧的是二氧化锰,木炭粉和二氧化锰分别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有气泡产生的是二氧化锰,没有现象的是木炭粉,可以鉴别,正确;

D、硬水和软水加热现象不明显,故无法鉴别;加入肥皂水观察,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错误;

故选C。

13.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纯净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做法正确的是()

A.汞、氧化汞、胆矾

B.铁、四氧化三铁、石灰石

C.冰、氧化铁、人呼出的气体

D.碳、过氧化氢、酒精

【答案】B

【解析】

【详解】A、汞是由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氧化汞、胆矾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错误;

B、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四氧化三铁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还有其他杂质,属于混合物;正确;

C、冰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氧化铁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人呼出的气体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属于混合物;错误;

D、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过氧化氢、酒精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错误;

故选B。

1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烟尘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性质都不改变

C.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中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D.醋的酿造过程包含缓慢氧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烟尘在空气中会造成粉尘污染,选项A错误;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选项B错误;

C、空气经过液化、蒸发得到氮气和氧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C错误;

D、用粮食酿造醋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微生物发酵的缓慢氧化过程,选项D正确。

故选:

D。

15.一个碘原子中质子、中子和电子数共180,其中74个粒子不带电,则碘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A.137B.127C.106D.254

【答案】B

【解析】

【详解】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其中中子不带电,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已知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中74个微粒不带电,也就是说有74个中子,质子、中子和电子数共180,质子和电子共有180-74=106,又因为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质子数为53,而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53+74=127。

故选:

B。

二、非选择题(28题-35题,共8小题,共40分)

16.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符号的含义。

①Mg2+:

______________;(填写完整意义)

②F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化学符号回答下列问题:

①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_;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

③2个钠离子_________

【答案】

(1).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2).铁元素(3).一个铁原子(4).铁这种物质(或铁单质)(5).N2(6).Al(7).2Na+

【解析】

【详解】

(1)①位于离子符号中元素或原子团的右上角,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故:

Mg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②Fe:

表示铁这种物质;铁元素,一个铁原子;

(2)①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氮分子,分子用化学式表示,表示为N2;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③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钠离子表示为2Na+。

17.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并填写相关空白:

(1)在C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在图中完成)_________;补充此图形的依据是:

在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_;

(2)从图A到图C的过程中不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填名称);

(3)此变化的微观实质是:

在点燃的条件下,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氯分子分解成氯原子,________。

【答案】

(1).

(2).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且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3).氢原子和氯原子(4).每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结合成一个氯化氢分子

【解析】

【详解】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2个H、2个Cl,故生成物中也应含2个H,2个Cl,一个氯化氢分子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故C图中还应补充一个氯化氢分子,故图为: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从图A到图C的过程中不发生改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氯原子;

(3)此变化的微观实质是:

在点燃条件下,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氯分子分解成氯原子,每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结合成一个氯化氢分子

18.有些天然气中含有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硫化氢(化学符号:

H2S)气体。

通常状况下,硫化氢外观看起来与氧气相似,有毒。

在空气中硫化氢不充分燃烧(与氧气反应)会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硫和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液体物质。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硫化氢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

(2)写出硫化氢不充分燃烧的反应的表达式(文字符号均可)_________。

【答案】

(1).在通常状况下,硫化氢为无色有难闻气味的气体

(2).

(或

【解析】

【详解】

(1)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气味、状态、是否易融化、凝固、升华、挥发,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都属于物理性质。

因此硫化氢的物理性质为:

在通常状况下,硫化氢为无色有难闻气味的气体;

(2)由题干信息可知,硫化氢不完全燃烧生成硫和水,表达式为:

19.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珍惜水、爱护水、节约水、”是每个公民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请回答下列问题并填写相关空白:

(1)如图所示是实验室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

实验时接通直流电源之前的一个操作是_________。

A、B为电源的正、负两极,通电一段时间后,I玻璃管内出现的实验现象有____________。

(2)水通电前,需要在水中加入少量__________,以增强导电性;发生反应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

由上述实验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检验产生气体的现象,可以得出有关水的结论是__________。

(3)水是一切生命体生存所必需的物质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____________。

【答案】

(1).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

(2).电极附近(或表面)有(无色)气泡产生,且玻璃管内液面下降(3).(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4).

(5).水不是一种元素,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6).防治水体污染

【解析】

【详解】

(1)实验时接通直流电源之前的一个操作是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

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A、B为电源的正、负两极,通电一段时间后,I玻璃管产生氧气,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电极附近(或表面)有(无色)气泡产生,且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2)纯水不导电,故水通电前,需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增强水的导电性;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表达式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原子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水是一切生命体生存所必需的物质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20.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并填写相关空白:

(1)向盛有约20m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2-3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A中溶液的颜色为__________色。

(2)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如图所示),几分钟后可以观察到现象有__________。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烧杯B中的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__________(从微观角度)运动到烧杯A中,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使烧杯A中的溶液出现上述现象。

(3)经过小组同学的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上述实验能得出的一般性结论是________。

【答案】

(1).无色

(2).A烧杯中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3).氨分子(4).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解析】

【详解】

(1)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色,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2-3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为无色。

(2)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如图所示),几分钟后可以观察到现象是A烧杯中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

由于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氨气分子运动到A烧杯的溶液中形成了氨水,能使A中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3)上述实验能得出的一般性结论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1.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并填写相关空白:

(1)图(甲)把一根铁丝盘成螺旋状,在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要燃尽时,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预计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其发生反应的表达式为(文字符号均可)________;实验前要在集气瓶内预先放入一些水,其目的是__________。

(2)图(乙)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改进实验,用适量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代替原实验中集气瓶里的水,其优点除了使实验更简便外,还有__________;请写出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反应的表达式为(文字符号均可)__________。

【答案】

(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2).

(3).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4).可以持续提供所需要的氧气,让铁丝燃烧更持久(或过氧化氢溶液既是反应物或提供氧气,又起到水的作用)(合理即可)(5).

【解析】

【详解】

(1)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同时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反应的表达式为:

,生成的高温固体溅落会炸裂瓶底,应事先在集气瓶底放一定量的水。

故填: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2)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会持续产生氧气,使铁丝燃烧更持久,同时也还可以防止高温熔融物溅炸裂瓶底,反应的表达式为:

故填:

可以持续提供所需要的氧气,让铁丝燃烧更持久(或过氧化氢溶液既是反应物或提供氧气,又起到水的作用)(合理即可)

22.如图所示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过程中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

在集气瓶内加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之后的操作是__________,此时(没打开弹簧夹前)出现的实验现象有__________(至少答三点),发生化学反应的表达式为(文字符号均可)___________。

(2)待红磷火焰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此时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这个实验可以得出有关空气成分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答案】

(1).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2).固体燃烧,发光,放热,发出黄白色火焰,产生大量(或浓厚)的白烟,生成白色固体(3).

(或

)(4).烧杯内的水沿导管进入到集气瓶内,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五分之一(5).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解析】

【分析】

【详解】

(1)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热,为防止集气瓶中的气体逸出,故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之后的操作是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此时(没打开弹簧夹前)出现的实验现象有固体燃烧,发光,放热,发出黄白色火焰,产生大量(或浓厚)的白烟,生成白色固体;

发生化学反应为红磷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故表达式为(文字符号)

(或

)。

(2)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红磷消耗了集气瓶中的氧气,集气瓶中压强变小,待红磷火焰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会倒吸进集气瓶,故此时出现的现象是烧杯内的水沿导管进入到集气瓶内,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五分之一,这个实验可以得出有关空气成分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23.实验室现有氯酸钾、高锰酸钾、火柴、棉花、升降台等用品及以下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并填写相关空白:

(1)上述仪器中,E仪器的一般性用途为___________;若用上述仪器及药品制取氧气,所需要的仪器编号为___________(填字母),请按题的要求写出制氧气反应的表达式(文字或符号均可)____________。

(2)制取氧气时需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其操作是:

连接好仪器,__________(填一种操作),用手紧握容器外壁,使容器内温度__________,压强变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使装置内的气体逸出,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水中导管口有___________的现象。

(3)在试管中装入少量药品,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________,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口,把试管___________固定在铁架台上。

【答案】

(1).用于加热

(2).ABDEFG(3).

(4).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5).升高(6).气泡冒出(7).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8).口略向下倾斜

【解析】

【分析】

【详解】

(1)E仪器是酒精灯,实验室常用于加热;

由题干提供的试剂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