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教学设计精编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4227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雪教学设计精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雪教学设计精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雪教学设计精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雪教学设计精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雪教学设计精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雪教学设计精编版.docx

《江雪教学设计精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雪教学设计精编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雪教学设计精编版.docx

江雪教学设计精编版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江雪教学设计

《江雪》教学设计

执教者:

江苏省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林加飞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25课《江雪》

【教材分析】

  《江雪》这首古诗塑造了一个在漫天大雪中孤舟垂钓的老渔翁的形象。

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坚韧不拔的性格,流露出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

  诗中前两句“千山”形容山多,山虽然很多,可是连一只鸟也没有,都飞走了。

“万径”形容路多,可是再多的路连一个脚印也没有。

山和路都被雪封盖起来了,整个世界显得十分寒冷,寂静。

这是老渔翁垂钓的背景。

后两句写老渔翁垂钓的情景,这是画面的主体。

“孤舟”是说江上只有一只船,“独钓”表明船上只有一个人,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独自垂钓。

这个超脱世俗的老渔翁形象,正是柳宗元此时此地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这首诗看似写景,实则写人,这样做使环境描写既有象征意义,又有衬托作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3.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教学对象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二、三学段的衔接期,学生的求知欲强。

他们已经有了近四年的学习经验,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但还应不断加强。

学生在课内已学习了本组的前两首古诗,在课外诵读了大量的古诗词,对于诗境、诗情的理解有了一些积累。

通过本课的学习,对诗人通过诗词反映诗境、诗情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

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先让我们来欣赏几幅画。

(出示图片1)看,柳丝轻拂,鸟儿欢唱,你想到了哪首诗呢?

一首《绝句》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幅春意融融、鸟语花香的春景图

2、(出示图片2)一座山峰高耸入云,一道瀑布飞泻而下,你又想到了哪首诗呢?

一首《望庐山瀑布》使我们感受了祖国山河的壮丽雄伟

3、(出示图片3)明月高挂窗前,诗人不由得思绪万千。

这是哪首诗?

好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诗人李白浓浓的思乡之情。

4、诗,其中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

我们可以从中读出诗人的喜怒哀乐。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江雪》,(出示题目)来聆听一下作者柳宗元的心声。

3、从题目中,你知道这首诗是写什么的吗(江上的雪景)

二、读诗

1.自己读读这首诗,注意把字音读准,读通诗句。

(出示全诗)

2.学生自读。

3.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4、同学们,读古诗,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指导学生读好诗句的节奏。

(出示全诗,点出停顿节奏)

5.我们一起来把整首诗读一读。

三、释意

1.关于古诗,有一种说法:

诗中有画。

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假如请你为这首诗画一幅画,你会画些什么景物呢?

2.交流,说说你所构思的画面上有什么

①有“山”:

师:

这山怎样的你从哪里知道的(许多山,但山上没有鸟)解释:

鸟飞绝这是古诗中常用的一种虚指手法。

我们以前还学过哪首诗中也用了这样的手法(千秋雪、万里船)

 ②有“径”

  师:

径是什么意思(小路)这路又是怎样的(许多条小路,但没有行人)解释:

人踪灭

 ③有“舟”

  师:

舟是什么意思(小船)你准备画几条船为什么

 ④有“翁”

  师:

翁是什么意思(老人)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在什么环境下做什么呢

“蓑笠翁”什么意思?

 我们一起来看图片。

(出示蓑笠图)

这幅图中什么是蓑什么是笠什么是翁谁来说说

 整个词的意思就是——一个头戴斗笠、身穿蓑衣的老翁。

⑤有“雪”

师:

这是什么样的雪呢?

3.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瞧,(出示诗歌全景图)老师这也有一幅画,你能否结合诗句用一段话来为我们描绘一下这幅图画呢(

你能说说这幅画的内容吗?

四、悟情

(一)体会环境的寒冷寂静

1.漫天大雪覆盖了千山万径,天地之间迷蒙一片,人鸟绝迹,寂寥无声,同学们,这样的环境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

(寒冷、安静……)

2.你从诗中哪些词句感受到的呢?

3、引导学生体会“灭”“绝”“寒”(相机点红)

A、如果这两句当中没有“绝”和“灭”这两个字,留下“千山鸟飞”,留下“万径人踪”,那该是怎样的景象呢?

B、如果没有这两个字眼,这该是一番多么热闹,多么繁华的景象啊!

可是诗人笔锋一转,“绝”、“灭”两个字,使这一切刹那间变得无影无踪。

C、“寒”,是造成凄凉的根本原因——这么寒冷的天气,鸟儿无处觅食,只好躲在巢中避寒;这么寒冷的天气,人们无法劳作,只好呆在家中取暖。

4.这样的环境给你怎样的感觉(

板书:

冷寂、清冷、凄凉)

5.是啊,皑皑白雪覆盖了群山,让飞鸟躲进自己温暖的窝巢。

山间的小路也因为厚厚的积雪而更加人迹罕至。

这是一个多么寒冷的天气啊!

谁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到这冰天雪地的世界里。

(二)体会诗人的孤独寂寞

1.出示画面。

同学们,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

在这样空旷而又凄凉的背景之下,却有一位渔翁,独自一人,默默垂钓,你猜一猜这位老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孤独)

2.你可以从诗中哪些字词或句子中感受到作者的这种心情呢?

“绝”“灭”“孤”“寒”“独”

孤舟:

偌大的江面上只有一叶扁舟,孤零零地飘荡在江面上,真是太孤独了。

谁来读好?

独钓:

这么寒冷的天气其他人都不出来了,只有渔翁一人孤单单地在垂钓,多孤独呀。

谁来读。

3.这是一份怎样的孤独啊?

我们把四句诗当中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读看,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

——千万孤独,渔翁可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啊!

(相机点红)

4、谁来把两句诗连起来读,读出这种万千孤独。

(三)体会渔翁精神的不屈

1、同学们真不简单,从短短20个字中,读出了环境的寒冷凄凉,读出了渔翁的孤独寂寞。

正如老师一开始说的,诗其实是诗人的心情,也只有读懂诗人的心,你才能真正读懂诗。

那么,让我们走近这位渔翁,和他说说话吧,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

2、预设:

生:

这么冷的天,你为什么还要出来钓鱼呢?

生:

你是不是生活非常贫困,没有饭吃?

生:

你为什么这么孤独你有什么样的心事

生:

明明钓不到鱼,为什么还要冒雪出来钓鱼呢?

3、交流所提的问题

4、同学们,这首诗中,渔翁与凌寒独钓的形象正是诗人柳宗元自己的精神写照,为什么这么说呢?

6、我们来看看《江雪》背后的故事:

(出示背景资料)

  柳宗元关心人民疾苦,力主政治改革,可是却遭到了当权派的打击和排挤,被贬到永州做司马。

在永州,自己的一个朋友友王叔文被赐死,另一个朋友病死在他乡,柳宗元的母亲来永州不到半年就逝世。

可是,他的政敌仍不肯放过他,几次派人对他的住所放火,导致他身体受到严重的摧残,这真是集国忧、家祸、困苦于一身呀!

但他不愿放弃,仍然在孤独中默默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坚强地等待着希望的一天。

7、请你告诉我,这个时候的柳宗元,应该会有怎样的一种心情?

(孤独、悲愤、痛苦……)

可是面对这样的命运,面对种种迫害和磨难,诗人他屈服了吗他绝望了吗你从哪句话看出来了(生自由说)

8、《江雪》中的渔翁就是诗人的化身。

诗人独坐江中,他要钓什么呢?

9、让我们来看看古人是怎么想的吧。

(出示资料)

寒江鱼伏,钓岂可得,此翁意不在鱼也。

——【清】朱子荆

看看是什么意思?

10、师:

是呀,既然钓不到鱼,那老渔翁到底在钓什么?

讨论——汇报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思念亲人、闲情逸致、修身养性、锻炼意志、等待时机等。

)(出示填空)

寒江鱼伏,钓岂可得,此翁意在!

11、你们真是柳宗元的知音啊!

诗人的心就像这茫茫白雪一样,纯洁高尚,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

为了表达我们的敬意,我们一齐再来读一读柳宗元的心声吧!

(师生齐读)

12、小结:

无论环境有多么的恶劣,无论我的内心有多么的孤独,可是我还是坚强地活下来了,潇洒地下来了!

13、指导朗读

(1)师:

现在你就是孤傲的柳宗元,把你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

尽管环境是那样地冷寂,心情是那样的孤独,但是柳宗元的内心还是那样地坚强。

(2)带着我们的体会一起来朗读全诗,师配乐朗读。

(播放《渔舟唱晚》)

14、诗歌也可以吟唱,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吟唱。

(播放《唱诗江雪》)

15、师总结:

是啊,坚持自己的理想,决不向现实低头,相信总有一天一定能钓出自己希望的春天。

五、拓展

学习《钓鱼绝句》

 1.找到了诗的心情,也就找到了诗人的心情,你也就成为了诗人的知音。

那么你是否也能成为清代纪晓岚的知音呢?

读一读这首诗吧,《钓鱼绝句》。

请大家自己读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想,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

(出示古诗)

  钓鱼绝句[清]纪晓岚

一篙一橹一渔舟,一丈长竿一寸钩。

一拍一呼复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

2.同为江中独钓,这一首诗与《江雪》什么不同呢(

出示古诗对比)

【是心境不同:

一个是借钓鱼表现高傲的骨气;一个是借钓鱼欣赏优美的秋景】

3.看来,人生经历不同,心境也不同,两首诗都写钓鱼,纪晓岚来悠闲自得,柳宗元写来却孤独苦闷。

请大家一起再来读读这两首诗,体会其中不同的意境。

4、还有许多诗是关于钓鱼的,请同学们课后搜集一下,读一读这些诗,感受一下除了钓鱼,你还能钓到诗人的哪些心情。

如:

《小儿垂钓》《渔歌子》等。

【教学反思】

《新课标》中对小学古诗文的要求是这样的:

“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在《江雪》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把理解诗句,感受诗歌丰富的内涵作为教学重点。

另外,这首诗的字里行间蕴含着诗人强烈的坚贞不屈的情感,学生的情感难以与诗人产生共鸣,所以我把体会诗的情感,感悟诗的意境作为教学的一个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体现设计意图,力求在古诗教学中有所突破。

一、创新教法,理解诗词、诗句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小学语文教学要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这节课,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始终做到让学生尝试在先教师引导在后,我让学生尝试朗读,然后,让学生尝试想象画面,这样变机械地解释诗意,为主动地理解诗句,同时也是让学生尝试全新的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教学实践也证明,只要给学生创建一个宽松,一个激励时机制,一个合作的氛围,一个自读自悟的机会,孩子们一定能凭借自己的力量,运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完成对古诗的理解。

二、充分感悟,体悟诗境、诗情

关于诗境的感受必须由学习为主体——学生亲自去感受、体会,而不能请别人代替,不可能通过间接的冷漠的印象,是不能促动心灵促动情感的。

只有让学生真正的进入诗境中,才能悟得诗情,与诗人产生心灵的沟通,思想的交流,因此,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阅读,潜心感受,畅所交流,积极体验的空间。

1、反复朗读,读中想象。

诵读诗歌,有助于我们欣赏它的优美意境,领会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接受艺术熏陶。

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充分地让学生对诗歌进行感受,充分地读,才能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我在指导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每一次读都有所收获,如读准确,读流利,熟读或背,读中理解,读中体会,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尽情地读,或默读静思,或高声吟唱,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使诗所塑造的形象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与作者展一心灵的对话,从而获得与作者情感的共鸣。

2、尊重个性,多元解读。

古人早已认识到“诗无达诂,”也就是说没有惟一正确的解释,一首好诗,可以作多种理解,才让人觉得回味无穷。

同时,由于读者的人生经历不同以及文化背景的差异,对作品也会有不同的解释,这一节课上,在“在这么冷的天,那个老渔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这个问题上,鼓励学生提出多种假设,就是为了让学生探讨答案的多样性。

尊重多元解读,又要重视价值取向。

拿“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来说,学生有那么多的答案,有好有坏,我不能简单的全部肯定,而是加以引导分辨,在适当时候出示柳宗元的简介,然后让学生联系诗人的经历来解读本文,使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达到了新的深度。

3、比较阅读,深入感悟。

学习的过程是让学生主动经历,学生的结果要让学生自主梳理,学完《江雪》后,让学生自我小结,在小结的基础上,再学习另一首诗《钓鱼绝句》,让学生比较阅读。

这种同一题材不同意境的作品阅读,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让学生学会比较,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