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学前儿童社会交往教育指导.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4169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6学前儿童社会交往教育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06学前儿童社会交往教育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06学前儿童社会交往教育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06学前儿童社会交往教育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06学前儿童社会交往教育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6学前儿童社会交往教育指导.docx

《06学前儿童社会交往教育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6学前儿童社会交往教育指导.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6学前儿童社会交往教育指导.docx

06学前儿童社会交往教育指导

06学前儿童社会交往教育指导

课题

单元六学前儿童社会交往教育指导

课时

理论学时1课时+实践学时5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学前儿童社会交往教育的概念;明确社会交往对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掌握学前儿童社会交往教育的方法。

2.能力目标:

能够设计培养学前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的相关教育活动。

3.素质目标:

树立良好的交往态度。

教学重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理论设计学前儿童社会交往教育活动方案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谈话法、现场教学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主要教材

参考资料

李洪亮主编《幼儿社会教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3年,第1版

甘剑梅主编《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

教学过程

教学基本步骤与内容

教学方法

时间分配

Ⅰ幼儿生活情境(导学):

 

Ⅱ学习知识:

 

Ⅲ学习总结

Ⅳ幼儿生活情境(导用)

【情境分析】

情境:

中一班教室,自由活动时间,总爱独来独往的强强伸手打了个头比他矮很多的明明,并把明明按倒在地上,明明伤心的哭了起来,而强强却若无其事的走开了。

这时,班级个头最高的文博见到明明受欺负,便“见义勇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打了强强头一下,为明明“报仇”。

不甘示弱的强强适时反击,抓破了文博的脸。

老师发现了这场小“战争”,拉开并批评了强强,制止了战争。

作为打人者同时也是被打者的强强也哭了起来,而他周围却围满了“义愤填膺”的小朋友,一致谴责强强的打人行为,甚至纷纷动手拍着强强的头,愤怒的强强挥手反击……

问题:

如果你是该教师,你将开展怎样的教育,促进他们的交往能力的发展呢?

小结:

在交往中,小朋友们经常会发生摩擦与冲突,怎样帮助他们学会解决冲突,开展更有效的交往呢?

我们可以设计哪些活动促进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发展啊——

今天,我们来学习“单元六学前儿童社会交往教育指导”。

一、学前儿童社会交往教育及其意义

(一)学前儿童社会交往教育

【讲解含义】

学前儿童社会交往是指幼儿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借助于语言或非语言系统与他人进行沟通与情感交流的活动。

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形式包括幼儿与成人(父母、老师等)的交往和幼儿与同伴的交往,交往的内容包括交往态度(包括主动交往、被动交往、相互交往等)、行为习惯(包括礼貌、诚实、爱护公物、维护环境整洁等)和交往能力。

交往能力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运用交往策略、交往技能以及建立与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学前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具体包括合作、分享、轮流、助人、遵守规则、解决冲突、应付挫折与变化等几个方面的能力。

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幼儿逐步学会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愿望,了解他人的观点想法和情绪状态,并适时调节自己的行为,逐渐学会与人友好相处,更好的适应并融入社会生活,完成个体的社会化。

学前儿童社会交往教育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条件,激发幼儿社会交往的意愿,引导幼儿学习社会交往技能,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交往行为的活动。

其目的在于通过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构建人际交往的平台,使幼儿形成关心、理解、尊重和赞赏他人的人际交往态度,学习与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逐渐学会与人友好相处。

依据幼儿社会交往的主要对象,将学前儿童社会交往教育分为亲子交往教育活动、师幼交往教育活动和同伴交往教育活动。

(二)学前儿童社会交往教育的意义

【组织谈话】

问题:

学前儿童的社会交往对幼儿发展有哪些意义?

【讲读意义】

幼儿的社会交往活动是幼儿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在幼儿阶段,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幼儿进行社会交往教育,不仅有利于幼儿学会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交往,而且对于幼儿长大之后的社会交往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1.社会交往有益于幼儿个体的社会化

2.社会交往有助于幼儿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形成

3.社会交往有利于幼儿自我意识和人格的发展

4.社会交往能够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社会交往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阅读理解】

阅读内容:

学前儿童社会交往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阅读提示:

阅读过程中,大致了解每个年龄段的教育目标与内容,还要体会不同年龄段教育目标与内容的联系与不同。

(一)小班(3~4岁)学前儿童社会交往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1.教育目标

社会交往认知:

认识班级的同伴和教师,初步了解自己与他们的关系。

社会交往意愿:

愿意与同伴一起游戏;愿意与熟悉的长辈一起活动;喜欢承担一些小任务。

社会交往技能与行为:

不经提醒会向熟人打招呼;掌握礼貌用语,有礼貌的与别人交往;能够与同伴共同活动,不争夺或独占玩具;与同伴发生冲突,能听从成人的劝解。

2.教育内容与要求

(1)与父母长辈的交往

①引导幼儿知道父母的姓名。

②知道班级中同伴的姓名与性别。

③指导幼儿尊敬父母,不对父母乱发脾气。

(2)与教师的交往

①引导幼儿逐步听懂教师的指令,并按照指令行动。

②帮助幼儿积极与教师交往并体验到共同生活的乐趣。

(3)与同伴的交往

①引导幼儿尽快熟悉班级同伴,并愿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②引导幼儿愿意与别人分享玩具,不干扰和妨碍别人的游戏活动。

(二)中班(4~5岁)学前儿童社会交往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1.教育目标

社会交往认知:

了解好朋友的兴趣和爱好;知道教师和父母的不同与爱好。

社会交往意愿:

有自己的亲密同伴;有事情愿意告诉长辈;活动时愿意接受同伴的建议和意见。

社会交往技能与行为:

会准确的依据不同场合使用礼貌用语;能够掌握介绍自己、轮流、交换、合作、谦让等交往技巧;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在他人的帮助下和平解决;不霸道,不欺负弱小。

2.教育内容与要求

(1)与父母长辈的交往

①引导幼儿了解父母的职业,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情感。

②教育幼儿有事情愿意告诉父母。

③帮助幼儿能够愉快地与父母一起参加集体活动。

(2)与教师的交往

①指导幼儿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从而产生对教师的积极情感。

②帮助幼儿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③引导幼儿遇到问题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

(3)与同伴的交往

①引导幼儿知道好朋友的爱好与特点。

②引导幼儿与同伴友好游戏,学会分享、合作与谦让。

③教育幼儿学会关心同伴,不欺负弱小。

(三)大班(5~6岁)学前儿童社会交往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1.教育目标

社会交往认知:

知道自己班级与中小班级的不同,知道自己是幼儿园的哥哥姐姐。

社会交往意愿:

有自己的亲密同伴,也喜欢结交新朋友;能主动照顾、关心小班和中班的小朋友;有高兴的或有趣的事情愿意与大家分享;愿意分担老师和家长工作与生活中的辛苦。

社会交往技能与行为:

能够初步理解他人的行为与思想意图,能考虑他人需要,以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往;基本能独立的解决同伴间的冲突;不欺负别人,也不允许别人欺负自己;能主动帮助弱小同伴、老人和残疾人。

2.教育内容与要求

(1)与父母长辈的交往

①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父母的爱好,知道父母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学会感恩。

②引导幼儿学会关心父母,如不打扰父母工作和休息。

③教育幼儿愿意与父母分担工作与生活中的辛苦,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2)与教师的交往

①教育幼儿听从教师的劝告,不做危险的事情。

②引导幼儿主动帮助教师承担力所能及的简单任务。

(3)与同伴的交往

①指导幼儿用轮流、合作、交换、等待等策略与同伴共同做事、游戏。

②引导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时学会协商解决。

③引导幼儿主动帮助比自己小的小朋友做事、游戏。

三、学前儿童社会交往教育活动指导

(一)亲子交往教育活动指导

【结合案例讲授】

大班社会活动设计“我的爸爸”(P124)

活动前,首先要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这是教育目标确定与内容选择的前提。

其次,需要教师做好充足的物质准备和知识准备。

许多活动需要物质准备,如有的活动需要录音机、磁带,有的活动需要幻灯片、电脑,有的活动需要图片、卡片,有的活动需要一定的场地与实物,像大班社会活动“我的爸爸”,需要教师事先了解幼儿的家庭,并要求幼儿统一服装,同时准备好各式面具、大头娃娃、视频展示台、音乐等材料。

知识准备指有的活动需要幼儿有一定的认知、知识的基础,如中班社会活动“我的妈妈多辛苦”,需要幼儿在活动之前在家里观察妈妈的劳动情况。

活动的实施。

活动目标与内容确定后,就要思考通过哪些具体的活动形式来实施目标。

活动过程的设计就是将这种思考书面化和具体化,一般包括开始部分、展开部分和结束部分。

在开始部分教师要初步引导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教师组织活动的方式一般有讲故事、引导幼儿看图片、欣赏录像资料等,如大班社会活动“我的爸爸”,教师先请戴着面具的神秘客人上场,摘下面具后幼儿知道是爸爸,激发幼儿与爸爸一起游戏的欲望。

活动的展开部分是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感知学习和练习,是活动的主体。

需要考虑到:

这个活动大体分几个步骤?

每个步骤必须完成哪些内容?

采用什么样的方式?

活动的重难点是什么?

每个步骤怎样分配时间?

每个步骤如何进行?

以大班社会活动“我的爸爸”为例,先后通过“找爸爸”、“找宝宝”、“心灵告白”三个游戏,分别让幼儿和爸爸根据不同的特征能够正确的找到对方,然后父子(女)之间进行心灵的沟通,整个活动完整、充实。

(二)师幼交往教育活动指导

【结合案例讲授】

小班社会活动设计:

我和老师做朋友(P126)

活动前,教师要了解幼儿与教师交往的年龄特点,知道不同年龄段幼儿与教师的交往方式、交往内容存在显著差异,比如小班幼儿初入园,对教师还有陌生感,重点是帮助幼儿积极与教师交往并体验到共同生活的乐趣。

大班之后幼儿与教师已建立了稳定的情感联系,重点应放在引导幼儿主动帮助教师承担力所能及的简单任务上。

同时还需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如有的幼儿属于气质退缩型,内向孤僻,需要教师格外关注,给予强烈的心理支持。

活动的实施。

由于社会交往是实际发生的活动,因此,在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通过情境表演的方式更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其目的就是让幼儿参与其中,通过教学活动过程,实现幼儿认知上的发展,情感上的升华,掌握有效的师幼交往策略。

(三)同伴交往教育活动指导

【结合案例讲授】

小班社会活动设计:

借玩具(P128)

活动前,教师要清楚的知晓幼儿同伴交往发展的年龄特点,班级是新入园的小班幼儿所经历的第一个集体生活组织,要求他们要熟悉和适应班级生活的环境和要求,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不同的同伴打交道,由于他们缺乏集体生活经验,在班级中比较被动或不知所措,因此同伴之间关系比较松散。

中班幼儿已经习惯了班级生活规范和制度,也形成了比较稳定同伴关系,在班级交往中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

大班幼儿班级生活出现了新的特点,幼儿之间关系开始分化,大部分幼儿之间形成了稳定的同伴、朋友关系,幼儿表现出强烈的集体感和集体荣誉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的各种事务,社会交往技能也更趋于成熟。

不同年龄班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的特点是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

活动的实施:

首先,应为幼儿创设具体的人际交往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友好、快乐的氛围中参与交往。

其次,应引导幼儿学习同伴交往的技巧。

第三,组织幼儿运用同伴交往技巧。

最后,总结良好的同伴交往技巧。

刚才对情境中幼儿社会交往发展和社会交往教育活动的讨论,我们说对了什么?

【情境分析与教学设计】

情境分析:

“一起玩更快乐”“对不起,没关系”“我来帮助你”

教学设计:

学生分小组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形成初稿;对个小组活动设计进行指导;完善教学设计,准备课堂模拟教学。

情境教学法

5分钟

 

讲授法

5分钟

 

谈话法

3分钟

讲授法

2分钟

 

读书指导法

7分钟

 

讲授法

案例分析法

7分钟

 

讲授法

案例分析法

7分钟

 

讲授法

案例分析法

7分钟

 

练习法

40分钟

 

Ⅴ实践与评价

 

Ⅵ归纳总结

【模拟教学与评价】

1.分小组开展模拟教学。

2.评价与反思:

自评与互评结合,讲课小组进行反思。

【总结与提高】

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相结合。

现场教学法

80分钟

 

5分钟

课后作业

完善学前儿童社会交往教育活动方案

1分钟

板书设计

单元六学前儿童社会交往教育指导

一、学前儿童社会交往教育及其意义

二、学前儿童社会交往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三、学前儿童社会交往教育活动指导

教研室主任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

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