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题2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3920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课题2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课题2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课题2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课题2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课题2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课题2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化学课题2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课题2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课题2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化学课题2《水的净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纯水和天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初步认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3)初步形成过滤实验操作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过滤的操作实验,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2)通过对教学情景的思考,初步感受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初步学会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3)通过净化天然水的实验探究,掌握沉降、过滤、吸附、蒸馏等常用的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从而形成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思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过滤的操作过程,体验化学实验的神奇,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参与探究,形成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3)通过净水方法的选择,感受生活处处皆化学,体会化学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过滤实验的知识理论。

教学难点:

理解过滤的原理,掌握过滤操作基本实验技能。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今年8月份,我机会参观了一次黄河壶口瀑布,和母亲河零距离接触我心潮澎湃,但看到母亲河的水如此浑浊,作为化学人我内心涌起了心酸,我们如何将黄河水变为我们的自来水,今天我们就来开启神秘的净水之旅。

观看视频,体验母亲河的雄伟与壮观,思考如何将我们母亲河的水转化为我们的饮用水。

 

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创设融洽的课堂氛围。

 

明确任务,有的放矢。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天然水的人工净

杂质分析

要想净化黄河水,我们就得走近她,了解她。

首先大家自主学习74页的内容,了解天然水中的杂质,自来水厂又是如何除去这些杂质的。

自主学习,了解天然水中所含有的杂质,简单概括自来水厂的净水流程。

分析杂质,便于选择合适的除杂净化方法。

感知水的净化

感知分离混合物的基本方法。

过渡

下面我们模拟自来水厂,选择合适的方法除去天然水中相应的杂质,实现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聚焦课堂

沉淀

自来水的第一步是沉淀并加入絮凝剂,请各小组先观察天然水的状态,然后加入絮凝剂,再观察,并描述你所看到的现象。

观察对比实验现象,分析明矾能吸附水中部分悬浮杂质。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渡

经过明矾的吸附,水中的部分悬浮杂质已经沉降下来。

但水中剩余的难溶性杂质,我们该如何除去?

 

过滤

1.引导分析过滤的基本原理。

2.学生先自学实验4-2,以问题为引导,了解过滤操作的基本要点。

(1)过滤的仪器有哪些?

过滤器该如何制作?

(2)过滤时玻璃棒起什么作用?

应靠在滤纸的哪一边?

为什么?

(3)液面、滤纸、漏斗边缘三者的高度关系是怎样的?

为什么?

(4)倾倒液体的烧杯应靠在什么位置?

盛接滤液的烧杯与漏斗下端管口的位置关系如何?

3.教师演示实验,师生共同归纳过滤操作的基本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4.小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并拍照上传,将学生的实验成果进行展示并现场打分。

5.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

1.分析过滤器的原理。

带着问题进行思考性阅读,先初步了解过滤的基本操作。

了解过滤的仪器,展示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3.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过滤操作的要点。

4.分小组进行实验,将实验的成果进行展示,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

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用生活情境来理解过滤的原理,降低理解难度。

 

练习过滤操作,感受规范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德育点:

在实验操作中使学生形成合作、交流的团队意识。

过渡

大家看到过滤后的水虽澄清但仍有颜色,我们如何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呢?

 

吸附

联系生活中的冰箱中的除味剂。

设计创新实验,自制活性炭过滤器,将带色素的水倒入过滤器,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活性炭的吸附性。

3.了解活性炭的结构。

观察实验现象,体会活性炭过滤器的原理。

紧密联系生活,用现象明显的实验让学生体会吸附这种净水的方法。

杀菌消毒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除去水中的微生物?

思考杀菌消毒属于什么变化?

杀菌消毒,同时杀菌消毒属于化学变化。

全面了解杀菌消毒。

过渡

经过上述沉降、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浑浊的水变澄清了,所得到的水是否是纯水呢?

怎么证明水中含有可溶性的杂质?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硬水和软水的概念。

自主学习硬水与软水的概念。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教师演示硬水与软水的鉴别。

2.回顾生活中不同水质造成的问题并判别硬水与软水。

自主学习教材,得出正确的鉴别方法并能进行判别。

联系化学与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归纳能力。

生活中硬水软化的方法是煮沸。

在实验室中硬水软化常采用蒸馏的方法。

介绍实验室蒸馏装置。

在生活那些场景见过蒸馏水?

归纳硬水软化的基本方法----加热煮沸或蒸馏。

用生活情景引出问题,让学生感受化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归纳比较

课堂小结

一.知识梳理----几种净水方法的比较(用“√”标出)

除不溶性杂质

除去可溶性杂质

降低水的硬度

静置

过滤

吸附

蒸馏

思考:

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二.盘点收获

德育提升

从这节课中我们对水有了基本的认识,其实水还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奔腾不息的黄河水孕育了渊源流长的中华精神文明。

“珍惜生命之水,爱护生命之源”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声。

那我们就从现在做起,从我们这节课开始,用我们的实际行动肩负保护环境、爱护水资源的重任,让我们的天空更蓝,让我们母亲河的水变的更清。

我们携手一起建立我们美好和谐的家园,共享我们的碧水蓝天。

 

四.板书设计

4.2 水的净化

天然水

 

 

自来水

 

《水的净化》学情分析

学生知道天然水是混合物,水中有不溶性杂质和细菌,但不大清楚水中有可溶性杂质。

知道生活用水来自自来水厂,但不了解自来水厂具体的净水过程。

学生听说过过滤,接触过生活中的过滤,但并不清楚过滤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固体以及过滤的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

由于本课题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应处于兴奋和好奇状态,因此本节课应紧密联系化学与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探究水的净化。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以及常见的错误有:

(1)将自来水与纯水混淆,认为自来水厂净化后的水就是纯水。

(2)在过滤操作的学习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不规范的操作。

《水的净化》效果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天然水杂质分析及自来水厂的净水流程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分离混合物的基本方法。

通过对过滤操作的文字阅读、教师演示实验、小组练习三层次的学习,大多数同学对这一实验技能做到熟练掌握。

课堂时间有限,对于实验失败的小组只进行了错误分析,没有进行再次实验。

硬水和软水这一环节通过问题引导自学,学生汇报自学成果,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教师补充简单的鉴别生活中水硬度的实验,更有利于体验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达到了所设定的目标,但有少部分学生对过滤这一实验技能的掌握还是不够的,这需要再次强化学生的实验技能。

《水的净化》教材分析

《水的净化》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的内容。

教材从纯水、自然界的水及自来水的不同引入水的净化问题,以自来水厂水的净化过程为例将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的联系起来,并将认识水的角度从社会转入化学学科。

从内容上看,本课题主要是分离混合物的一些化学实验操作方法的介绍,其间也穿插着纯水、软水、硬水等概念知识。

在编排上,教材从纯水与自然界的水在视觉上的差别引出沉淀、过滤、吸附等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的方法;以视觉上无差异的硬水与软水为例说明澄清透明的书中仍可能含有杂质,进而借硬水软化方法介绍引出含可溶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蒸馏。

在逐一学习上述水净化方法的过程中,学生对自然界的水、纯水、硬水、软水等有关水的认识也不断深化,逐步清晰。

本课题中的过滤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也是本课题中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水的净化》评测练习

(一)知识梳理----几种净水方法的比较(用“√”标出)

除不溶性杂质

除去可溶性杂质

降低水的硬度

静置

过滤

吸附

蒸馏

思考:

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二)知识运用:

1、右图是某同学用来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时所采用的过滤操作图,试回答:

(1)有标号仪器的名称是a.b.c.

(2)该图中存在的三处明显错误是:

② ③。

(3)小王同学在做水的净化实验时,经过两次过滤,滤液仍浑浊,请你帮助他找出失败的可能原因?

2、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某实验小组德州段大运河中取了水样,观察到:

A.水样呈黄色,有异味B.水样浑浊,有固体小颗粒。

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

⑴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填操作名称),除去固体小颗粒,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属于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⑵为了判断得到的自来水是硬水或软水,可加入进行检验。

经检验该水样为硬水,如何将其转变为软水?

《水的净化》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设计清晰,从天然水、自来水厂走进化学课堂,进行学习水的过滤、硬水与软水的转化等基本知识。

水的过滤实验首先从教学中读取信息,了解水的过滤的基本实验操作,然后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最后学生进行实验,这样的设计可突出本节的重点。

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调动不够,组织学习的同时又应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教师对教材做到了基本的把握但深度不够,课堂教学应该是备教材、备学生双向结合的过程。

备课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疑惑,同时结合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有的放矢的课堂教学。

《水的净化》课标分析

化学课程标准针对《水的净化》这一课题提出以下要达到的基本要求。

在实验技能方面要求初步学会使用过滤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在知识方面要求知道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常用方法;

在化学与能源方面要求知道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这也是本课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基本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