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科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4课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33803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科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4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苏科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4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苏科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4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苏科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4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苏科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4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苏科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4课时.docx

《新苏科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4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科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4课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苏科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4课时.docx

新苏科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4课时

数学科目第八册第九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与第二学段各册教科书的期末《整理与复习》一样,分“数的世界”“图形王国”“应用广角”等部分编写。

 

(一) 认识多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算律等是本学期教学的“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 

教材在“数的世界”里,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认识了哪些数,学习了哪些运算律,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优点,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什么新的认识。

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住该领域学习的主要知识,明白期末复习应该抓住的主要内容。

第1~18题为深入、系统复习“数的世界”的有关知识而编排。

(二)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以及用数对确定位置,都是本学期“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的知识 

教材提出本学期认识了哪些图形,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学习了哪些图形运动的方式,怎样用数对来确定位置等问题,引导学生回忆整理有关的知识。

第19~23题配合“图形王国”有关知识的复习整理。

(3) 发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教材编排的问题虽然不是很多,但问题的现实性和解决问题方式的多样性是这些习题的特点。

木头椅子摇晃了,可以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把椅子加固。

估计一个人从7岁到60岁大约能阅读多少文字,可以通过乘法计算得出。

了解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可以上网查询或阅读有关资料。

解决稍难的实际问题,可以采用整理信息的策略。

总之,教学“应用广角”里的问题,应鼓励学生独立解决,自己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联系有关知识经验落实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并能在练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多位数。

3..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正确进行计算。

4.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能灵活运用这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掌握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

5.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各种运算律的特点,能够熟练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6.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画图整理信息的方法,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课题

课时数

起止日期

备注

课题

练习

多位数的认识

数的运算

解决问题

空间与图形

课题:

 多位数的认识           

上课时间:

   总  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多位数。

2.进一步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正确将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3.在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多位数的读、写法,以及多位数的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难点:

中间、末尾有0的多位数的读、写法,以及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

教具学具

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诊断调整

一、谈话引入

1.提问:

大家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为了能更好地掌握好本学期学习的知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对这学期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

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复习多位数的相关知识。

二、交流共享

1.复习数位顺序表。

(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

整数数位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

从个位起依次说出各个数位。

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在的位置,叫作数位。

计数单位有:

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一共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2.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法。

(1)多位数的读法。

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每级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2)多位数的写法。

先写亿级,再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复习数的改写及省略。

(1)改写。

可以将万位、亿位后面的4个0、8个0省略,换成“万”或“亿”字,这样就将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2)省略。

省略时一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部分的尾数最高位是小于5、等于5还是大于5。

4.比大小。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

三、反馈完善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6~107页“整理与复习”第1~5题。

1.第1题。

这道题通过2011年我国几种家用电器产量的数据,组织学生进行读数、大数的改写等练习。

练习时,可以先出示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先读图,再独立进行相关的练习。

2.第2题。

这道题是进行写数的练习。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指名进行汇报。

3.第3、4题。

这两道题都是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专项练习。

第3题是用“万”作单位,第4题是用“亿”作单位。

由于求近似数是学生比较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因此教材安排了两道专项练习。

为了巩固求近似数的方法,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时,可以多让学生结合具体例子说说怎样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

4.第5题。

这道题是数的大小比较的练习,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组织汇报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结合具体题目说说多位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板书设计

 

课题:

 数的运算 

上课时间:

   总  课时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能灵活运用这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掌握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

3.在复习的过程中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回顾、整理有关数的运算的知识。

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诊断调整

一、谈话引入

1.师: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有关多位数的知识,通过复习大家有哪些收获呢?

2.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复习和数的运算有关的知识。

二、交流共享

1.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1)怎样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分别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分别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要注意什么?

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相同,即:

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2.复习积的变化规律。

提问:

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

3.复习常见的数量关系。

提问:

我们学习了哪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1)价格问题:

总价=单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单价=总价÷数量

(2)行程问题: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4.复习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

(1)计算器里有哪些常用的键?

计算器一般由显示屏、开机键、关机键、消除键、运算符号键区、等号键、数字键区等组成。

(2)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一般有哪些步骤?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先按开机键,然后按顺序输入算式及等号,最后显示计算的结果。

三、反馈完善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6~107页第6~9题、第13题。

1.第6题。

这道题是组织学生通过计算和观察,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第二组的变化情况和教材上学习过的知识相同,第一组的变化情况隐含着乘法分配律的知识。

练习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对第一组进行探究,从而得出:

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减少几,积就减少“一个乘数×几”。

2.第7题。

这道题是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综合练习。

先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再组织集体讲评。

3.第8题。

这道题是用计算器计算综合算式,要提醒学生注意运算顺序。

4.第9题。

这道题是运用计算器来探索规律,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前三题的得数,再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这些算式蕴含的规律,最后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后两题的得数。

5.第13题。

这道题是通过表格的形式来复习价格问题和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板书设计

 

 

课题:

 解决问题 

上课时间:

   总  课时    第 3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各种运算律的特点,能够熟练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画图整理信息的方法,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3.在复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巩固各种运算律的特点,掌握画图整理信息的方法。

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诊断调整

一、知识系统整理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复习和解决问题有关的知识。

1.复习运算律。

(1)提问:

我们学过的运算律有哪些?

用字母怎么表示?

师归纳板书: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b+a×c

(2)学习这些运算律有什么作用呢?

①可以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②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还可以进行加法和乘法的验算。

2.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提出以下问题:

(1)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又掌握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它是什么呢?

(2)我们通过画什么样的图来分析问题?

(3)运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呢?

二、查漏补缺训练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整理与复习”第10~12题。

 

1.第10题。

这道题是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式子表示的是什么运算律,加深学生对各种运算律的认识。

2.第11题。

这道题是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先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再组织汇报交流。

其中,“329-186-14”这道题可以先将两个减数相加,再相减,也就是运用减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计算。

而“630÷45”可以转化成“630÷9÷5”来进行简便计算。

3.第12题。

解决实际问题,目的是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可以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94×21”和“102×37”都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综合运用提升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整理与复习”第14~18题。

1.第14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