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师论文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3711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工程师论文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机械工程师论文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机械工程师论文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机械工程师论文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机械工程师论文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工程师论文格式.docx

《机械工程师论文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工程师论文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械工程师论文格式.docx

机械工程师论文格式

机械工程师论文格式

【篇一:

机械工程师论文】

浅谈中国模具现状

摘要:

本文根据我国注塑模具,同日本注塑模具进行比对分析,并通过比较,以个人见解希望为提高中国的模具行业的整体水平给一点参考。

同时希望中国对于日本要依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原则,强我中华。

关键词:

注塑模具

随着中国模具技术的不断提高,日本已失去了大部分模具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份额已大大缩减,只蜷缩在了极个别的高技术的模具领域,因为中国的加工水平与日本还有差距,再加上竞争激烈,中国企业利润微薄,无力开展大量的研发工作。

但这只是时间问题,中国企业一定能全面超越日本企业。

对于日本这样一个自然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来说,人的创造力是唯一的资源。

只有依靠人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日本才能够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得以生存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把制造业称为日本的立国之本是恰如其分的。

正是因为如此,中国模具行业的繁荣,才会如此刺激日本产业界的神经。

有着丰富资源的中国如果掌握了制造业的精髓,并能不断将其升华,那么日本生存的根基就会受到动摇。

为了应对来自中国的威胁,日本模具企业绞尽脑汁。

由于具有技术上的优势,因而充分发挥日本模具企业高、精、尖的技术特点,就成了普遍的共识。

日本政策研究学院教授桥本久义认为,一般来说中国模具与日本模具相比是“1/3的成本、1/2的质量”。

也就是说,根据质量要求的不同,一部分用户会满足于“1/3的成本、1/2的质量”,另一部分则不会。

这就是日本模具行业在面对中国同行竞争时自信的根本。

本文希望透过对比,给在模具行业的中国机械工程师一个参考,如何提高我国的模具技术及质量给出一些参考意见。

1从模具的设计、精度、寿命、使用、保养及维护方面列出中日模具的比对。

1.1中日模具设计比照。

1.1.1模具的选材

(一)满足工作条件要求

1.耐磨性

坯料在模具型腔中塑性变性时,沿型腔表面既流动又滑动,使型腔表面与坯料间产生剧烈的摩擦,从而导致模具因磨损而失效。

所以材料的耐磨性是模具最基本、最重要的性能之一。

硬度是影响耐磨性的主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模具零件的硬度越高,磨损量越小,耐磨性也越好。

另外,耐磨性还与材料中碳化物的种类、数量、形态、大小及分布有关。

2.强韧性

模具的工作条件大多十分恶劣,有些常承受较大的冲击负荷,从而导致脆性断裂。

为防止模

具零件在工作时突然脆断,模具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

模具的韧性主要取决于材料的含碳量、晶粒度及组织状态。

3.疲劳断裂性能

模具工作过程中,在循环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往往导致疲劳断裂。

其形式有小能量多次冲击疲劳断裂、拉伸疲劳断裂接触疲劳断裂及弯曲疲劳断裂。

模具的疲劳断裂性能主要取决于其强度、韧性、硬度、以及材料中夹杂物的含量。

4.高温性能

当模具的工作温度较高进,会使硬度和强度下降,导致模具早期磨损或产生塑性变形而失效。

因此,模具材料应具有较高的抗回火稳定性,以保证模具在工作温度下,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

5.耐冷热疲劳性能

有些模具在工作过程中处于反复加热和冷却的状态,使型腔表面受拉、压力变应力的作用,引起表面龟裂和剥落,增大摩擦力,阻碍塑性变形,降低了尺寸精度,从而导致模具失效。

冷热疲劳是热作模具失效的主要形式之一,帮这类模具应具有较高的耐冷热疲劳性能。

6.耐蚀性

有些模具如塑料模在工作时,由于塑料中存在氯、氟等元素,受热后分解析出hci、hf等强侵蚀性气体,侵蚀模具型腔表面,加大其表面粗糙度,加剧磨损失效。

(二)满足工艺性能要求

模具的制造一般都要经过锻造、切削加工、热处理等几道工序。

为保证模具的制造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其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可锻性、切削加工性、淬硬性、淬透性及可磨削性;还应具有小的氧化、脱碳敏感性和淬火变形开裂倾向。

1.可锻性

具有较低的热锻变形抗力,塑性好,锻造温度范围宽,锻裂冷裂及析出网状碳化物倾向低。

2.退火工艺性

球化退火温度范围宽,退火硬度低且波动范围小,球化率高。

3.切削加工性

切削用量大,刀具损耗低,加工表面粗糙度低。

4.氧化、脱碳敏感性

高温加热时抗氧化怀能好,脱碳速度慢,对加热介质不敏感,产生麻点倾向小。

5.淬硬性

淬火后具有均匀而高的表面硬度。

6.淬透性

淬火后能获得较深的淬硬层,采用缓和的淬火介质就能淬硬。

7.淬火变形开裂倾向

常规淬火体积变化小,形状翘曲、畸变轻微,异常变形倾向低。

常规淬火开裂敏感性低,对淬火温度及工件形状不敏感。

8.可磨削性

砂轮相对损耗小,无烧伤极限磨削用量大,对砂轮质量及冷却条件不敏感,不易发生磨伤及磨削裂纹。

(三)满足经济性要求

在给模具选材是,必须考虑经济性这一原则,尽可能地降低制造成本。

因此,在满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首先选用价格较低的,能用碳钢就不用合金钢,能用国产材料就不用进口材料。

以上为国内厂商的选择标准和项目。

其实在此基础上,日本更注重按照产品的需求来选择材料,如果一个产品寿命是5年,选用10年~20年都可使用的材质,是根本不必要的浪费;相反,如果为了经济和加工选择了低要求的材料,没有用到5年已经要报废了,结果又开一套,导致费用的double。

这些都是不必要的浪费。

所以根据产品的特性需求选择是更高一筹的选择。

1.1.2模具的设计

从设计方面模流分析,中国和日本差异不大。

但中国更注重模具的形状设计,形状设计和实际的基本一致,没有考虑到材料的膨胀和变形及收缩比率。

所以往往注塑的成品同实际公差比较大。

另外中国的模具行业发展比较晚,导致设计经验不足。

从而设计是过分依赖于国标,没有考虑实际的使用的相关内容。

也没有详细的针对性的经验标准的传承文件及技术公告。

新手也比较多。

依据个人的认知设计和传承,往往都是部分的经验值及专业性的内容流失。

例如:

设计pbt,pet等易产生废气的材料的模具时,按照中国国标的板厚设计的,当使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很多毛边。

大部分是因为板厚不足,导致模板变形形成缝隙。

注塑成型时产生,在模腔产生的气体附在结合缝隙处。

新的模具使用时为弹性变形,产品不会产生毛边,但使用一段时间后,这种弹性变形已经变成塑性变形时,产品开始产生毛边。

并且这种毛边去除困难。

产品的品质无法使用。

1.2模具的精度和寿命模具精度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表面精度。

由于模具在工作时分上模、下模两部分,故在四种精度中以上、下模间相互位置精度最为重要。

模具精度是为制品精度服务的,高精度的制品必须由更高精度的模具来保证,模具精度一般须高于制件精度2级或者2级以上。

据了解在世界模具产业竞争日趋白炽化的今天,各国的模具产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使尽浑身解数。

为了提高日本模具产业的竞争力,目前,日本正在加紧研发高精度长寿命模具,增加使用模具成型工件的次数,增加模具的使用寿命。

如果日本模具生产企业能够普遍的提高模具的精度和使用寿命,便可减少下游模具使用行业的修补及更换模具的费用运行成本。

这样就能够降低加工所耗费的总成本,使世界模具采购商更加青睐日本模具。

因此,高精度长寿命或成日本模具产业的最大竞争力。

在这种趋势的推动下,日本nagaseintegrex公司提出了制造高精度模具用于量产的方案,并开发了高精度研磨模具的平面研磨机等。

使用这些机床,可对经过淬火处理后的机械构造用碳钢s45c工件进行表面粗糙度(ra)控制在平均为11nm、最大高度(rz)为103nm水平的高精度镜面加工。

而且,用普通的模具钢也可获得同等的精度。

1.3模具的使用和保养

首先,模具的寿命和保养频率是成正比的。

中国目前的使用,只要模具没有发现问题,不会特意对模具进行拆卸和保养。

但这种做法非常危险,当发现问题以后再进行维修时,发现模具已经不能回复为原来使用状态。

导致产品的品质越来越差,会大大减少模具使用寿命。

因此需要对模具制定合理的保养和维护计划。

例如:

经常使用的模具,按照模次来制定保养计划;非经常使用的模具,也要按照时间制定保养计划。

普遍认为不使用的模具不需要保养,这是个错误的认知,因为所用到的润滑油等是有保质期的,所以不使用模具也要定期保养。

2、从从事模具行业人员的认知和专研的态度做对比。

中国的从业人员,往往被大量的生产所累,只是为了制造而制造,没有对模具的实际产品和设计相结合,将经验得来的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和存档,从而可以很好的传承相应的经验和检讨不足之处,也避免了设计不足重复的发生。

日本的从业人员,一般在此行业都会从业几十年,更多的将生产的经验整理变成技术传承,并且不断的研制怎样才能一次性设计和生产出更好的模具。

中国的从业人员当有十几年的经验已经算是经验充足的人员,但马上会为了急于赚钱而另立门户进行模具的生产和加工。

大部分人缺乏敬业和专研精神。

本文按照对比的方式说明现有的中国模具行业的现状,希望在三十年后,中国模具行业能追比日本,并具有大批的专业人员带领模具行业走向高精尖的道路。

【篇二:

机械工程师论文】

摘要:

医疗器械产品,尤其是内植入物,螺纹的加工质量将直接影响零件的加工质量。

医疗器械产品螺纹的加工特点:

材料使用钛及合金,属于难加工材料;螺纹小径小,旋合长度长,工艺系统的刚性差;螺纹属于非标螺纹,刀具需采用专用刀具。

本文通过总结实际加工中螺纹加工方法,采用的是先进的纵切机床(瑞士车),提高加工零件工艺系统的刚性,此类螺纹的加工采用车削的方法,运用宏程序数控编程方法,准确的分解螺纹加工步骤,使加工过程中零件的切削力大大较低,保证了良好的工系统刚性。

并对加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和说明,使数控加工工艺人员能够较快的掌握此类螺纹加工方法,解决此类零件的加工问题。

关键词:

刀具、纵切机床、仿形车削螺纹、宏程序编程

钛合金非标螺纹加工方法,是采用先进的纵切加工机床,通过编制宏程序,采用减小螺纹刀具刀宽,分段、分部分进行螺纹加工。

与普通的螺纹加工方法相比,减少切削力,多方面提高工艺系统的刚性,从而实现对超长,超小径螺纹的加工。

加工零件图如下:

刀具的选择。

我厂的钛合金加工,已经非常娴熟,对于钛合金螺纹刀具的几何角度已经有很深的研究。

各种角度,与其他资料的对比。

本次加工的刀具与常规刀具的对比如下图(前图为仿形车削螺纹图,后图为普通车削螺纹图):

此次加工刀具的宽度与普通加工方法的刀具宽度减少(1.67-0.95)/1.67=43.1%,

刀具与零件本身的接触面积大大减少,根据切削力的计算公式:

在相同的切削条件下,减少面积,可以减少切削力。

刀具由本厂刃磨,刀具的角度由长期加工经验来确定,适合钛合金加工,使用寿命长,刀具的成本较低,加工质量稳定。

从刀具的生产成本来讲,大大降低了成本。

机床的选择。

纵切机床,一种先进的加工机床,对于小零件的加工有着突出的表现。

机床的原理如下图。

主轴进行送料的移动,导套可与刀具始终位置保持不变,切削力对工艺系统的影响不变,工件的变形小,提高工艺系统的刚性,加工质量好,质量稳定。

传统的加工机床,零件本身不能z轴方向上移动,刀具相对于工件移动,整个过程的切削力,对于工件各个部分的影响不一致,中间部分变形最大,工艺系统的刚性较差,螺纹的加工质量较差。

纵切机床对于工艺系统的刚性提高,有着非常大的优势,也为本次试验取得成功提供了保证。

加工方法。

螺纹的加工方法很多,传统加工方法(车、铣)有车削螺纹,用旋风铣铣削螺纹,仿形车削螺纹等。

车削螺纹可以采用“左右进刀”的方法进行加工,但对于此类细长零件的加工,加工过程中,刀的接触面积始终比仿形车削螺纹的大,加工路线如下图(前图为仿形车削螺纹图,后图为普通车削螺纹图):

通过图形比较来看,仿形加工有着非常大的优势。

对于此类螺纹普通数控机床几乎不能进行加工,先进的旋风铣,对于细小螺纹的加工,也存在工艺系统的刚性问题及刀片价格比较昂贵,使用寿命短等问题,成为加工此类零件的颈瓶。

编成方法。

采用宏程序仿形加工,加工路线如上图。

普通编程方法编程的加工路线如上图。

两种方法的比较仿形加工路线是点的集合,普通方法加工,是一个x向的进给运动。

仿形加工刀具的接触面积始终很小,而传统螺纹加工方法,刀具接触面积越来越大,到牙型底面接触面积达到最大。

接触面积越大,其他方面相同的情况下,切削抗力会很大,工艺系统刚性低,就很容易车断,扎刀等现象。

宏程序的编程方法的优势,减少切削抗力,保证此类零件的加工。

加工程序宏程序如下。

t300

g0x11.5z8.5t3

m3s800

g4x2.0

g65p0002k0.05b25.0e0.6c0.1f2.5x0.1d6.5h3.0a5.0w60.0

宏程序调用。

g0x10.0

g0t0

宏程序

o0002

n10

#139=#6*#2*#8*#3*#9*#24*#7*#11*#1*#23

if[#139eq0]goto666

#101=#5002(z)当前z值

#102=#5001(x)当前x值

#111=#102-#7(ug)刀具距原材料距离#112=#102-#11(ub)刀具到螺纹底径的距离#103=[[tan[#1]]*#24]/2(k)z轴方向的进给量#126=[[tan[#1]]*[#7-#11]]/2(ki)z轴方向的左侧加工量#120=#102

#127=#111

#121=#101+#126

g0z#121

while[#127lt#112]do1

#120=#120-#24(i)

#127=#127+#24(u)

#121=#121-#103(zi)

g32u-[#111]w[#111/2]f#9左侧螺纹车削g32w#23f#9

g32u#111w[#111/2]f#9

【篇三:

机械工程师论文】

浅谈中国模具现状

摘要:

本文根据我国注塑模具,同日本注塑模具进行比对分析,并通过比较,以个人见解希望为提高中国的模具行业的整体水平给一点参考。

同时希望中国对于日本要依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原则,强我中华。

关键词:

注塑模具

随着中国模具技术的不断提高,日本已失去了大部分模具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份额已大大缩减,只蜷缩在了极个别的高技术的模具领域,因为中国的加工水平与日本还有差距,再加上竞争激烈,中国企业利润微薄,无力开展大量的研发工作。

但这只是时间问题,中国企业一定能全面超越日本企业。

对于日本这样一个自然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来说,人的创造力是唯一的资源。

只有依靠人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日本才能够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得以生存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把制造业称为日本的立国之本是恰如其分的。

正是因为如此,中国模具行业的繁荣,才会如此刺激日本产业界的神经。

有着丰富资源的中国如果掌握了制造业的精髓,并能不断将其升华,那么日本生存的根基就会受到动摇。

为了应对来自中国的威胁,日本模具企业绞尽脑汁。

由于具有技术上的优势,因而充分发挥日本模具企业高、精、尖的技术特点,就成了普遍的共识。

日本政策研究学院教授桥本久义认为,一般来说中国模具与日本模具相比是“1/3的成本、1/2的质量”。

也就是说,根据质量要求的不同,一部分用户会满足于“1/3的成本、1/2的质量”,另一部分则不会。

这就是日本模具行业在面对中国同行竞争时自信的根本。

本文希望透过对比,给在模具行业的中国机械工程师一个参考,如何提高我国的模具技术及质量给出一些参考意见。

1从模具的设计、精度、寿命、使用、保养及维护方面列出中日模具的比对。

1.1中日模具设计比照。

1.1.1模具的选材

(一)满足工作条件要求

1.耐磨性

坯料在模具型腔中塑性变性时,沿型腔表面既流动又滑动,使型腔表面与坯料间产生剧烈的摩擦,从而导致模具因磨损而失效。

所以材料的耐磨性是模具最基本、最重要的性能之一。

硬度是影响耐磨性的主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模具零件的硬度越高,磨损量越小,耐磨性也越好。

另外,耐磨性还与材料中碳化物的种类、数量、形态、大小及分布有关。

2.强韧性

模具的工作条件大多十分恶劣,有些常承受较大的冲击负荷,从而导致脆性断裂。

为防止模

具零件在工作时突然脆断,模具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

模具的韧性主要取决于材料的含碳量、晶粒度及组织状态。

3.疲劳断裂性能

模具工作过程中,在循环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往往导致疲劳断裂。

其形式有小能量多次冲击疲劳断裂、拉伸疲劳断裂接触疲劳断裂及弯曲疲劳断裂。

模具的疲劳断裂性能主要取决于其强度、韧性、硬度、以及材料中夹杂物的含量。

4.高温性能

当模具的工作温度较高进,会使硬度和强度下降,导致模具早期磨损或产生塑性变形而失效。

因此,模具材料应具有较高的抗回火稳定性,以保证模具在工作温度下,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

5.耐冷热疲劳性能

有些模具在工作过程中处于反复加热和冷却的状态,使型腔表面受拉、压力变应力的作用,引起表面龟裂和剥落,增大摩擦力,阻碍塑性变形,降低了尺寸精度,从而导致模具失效。

冷热疲劳是热作模具失效的主要形式之一,帮这类模具应具有较高的耐冷热疲劳性能。

6.耐蚀性

有些模具如塑料模在工作时,由于塑料中存在氯、氟等元素,受热后分解析出hci、hf等强侵蚀性气体,侵蚀模具型腔表面,加大其表面粗糙度,加剧磨损失效。

(二)满足工艺性能要求

模具的制造一般都要经过锻造、切削加工、热处理等几道工序。

为保证模具的制造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其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可锻性、切削加工性、淬硬性、淬透性及可磨削性;还应具有小的氧化、脱碳敏感性和淬火变形开裂倾向。

1.可锻性

具有较低的热锻变形抗力,塑性好,锻造温度范围宽,锻裂冷裂及析出网状碳化物倾向低。

2.退火工艺性

球化退火温度范围宽,退火硬度低且波动范围小,球化率高。

3.切削加工性

切削用量大,刀具损耗低,加工表面粗糙度低。

4.氧化、脱碳敏感性

高温加热时抗氧化怀能好,脱碳速度慢,对加热介质不敏感,产生麻点倾向小。

5.淬硬性

淬火后具有均匀而高的表面硬度。

6.淬透性

淬火后能获得较深的淬硬层,采用缓和的淬火介质就能淬硬。

7.淬火变形开裂倾向

常规淬火体积变化小,形状翘曲、畸变轻微,异常变形倾向低。

常规淬火开裂敏感性低,对淬火温度及工件形状不敏感。

8.可磨削性

砂轮相对损耗小,无烧伤极限磨削用量大,对砂轮质量及冷却条件不敏感,不易发生磨伤及磨削裂纹。

(三)满足经济性要求

在给模具选材是,必须考虑经济性这一原则,尽可能地降低制造成本。

因此,在满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首先选用价格较低的,能用碳钢就不用合金钢,能用国产材料就不用进口材料。

以上为国内厂商的选择标准和项目。

其实在此基础上,日本更注重按照产品的需求来选择材料,如果一个产品寿命是5年,选用10年~20年都可使用的材质,是根本不必要的浪费;相反,如果为了经济和加工选择了低要求的材料,没有用到5年已经要报废了,结果又开一套,导致费用的double。

这些都是不必要的浪费。

所以根据产品的特性需求选择是更高一筹的选择。

1.1.2模具的设计

从设计方面模流分析,中国和日本差异不大。

但中国更注重模具的形状设计,形状设计和实际的基本一致,没有考虑到材料的膨胀和变形及收缩比率。

所以往往注塑的成品同实际公差比较大。

另外中国的模具行业发展比较晚,导致设计经验不足。

从而设计是过分依赖于国标,没有考虑实际的使用的相关内容。

也没有详细的针对性的经验标准的传承文件及技术公告。

新手也比较多。

依据个人的认知设计和传承,往往都是部分的经验值及专业性的内容流失。

例如:

设计pbt,pet等易产生废气的材料的模具时,按照中国国标的板厚设计的,当使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很多毛边。

大部分是因为板厚不足,导致模板变形形成缝隙。

注塑成型时产生,在模腔产生的气体附在结合缝隙处。

新的模具使用时为弹性变形,产品不会产生毛边,但使用一段时间后,这种弹性变形已经变成塑性变形时,产品开始产生毛边。

并且这种毛边去除困难。

产品的品质无法使用。

1.2模具的精度和寿命模具精度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表面精度。

由于模具在工作时分上模、下模两部分,故在四种精度中以上、下模间相互位置精度最为重要。

模具精度是为制品精度服务的,高精度的制品必须由更高精度的模具来保证,模具精度一般须高于制件精度2级或者2级以上。

据了解在世界模具产业竞争日趋白炽化的今天,各国的模具产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使尽浑身解数。

为了提高日本模具产业的竞争力,目前,日本正在加紧研发高精度长寿命模具,增加使用模具成型工件的次数,增加模具的使用寿命。

如果日本模具生产企业能够普遍的提高模具的精度和使用寿命,便可减少下游模具使用行业的修补及更换模具的费用运行成本。

这样就能够降低加工所耗费的总成本,使世界模具采购商更加青睐日本模具。

因此,高精度长寿命或成日本模具产业的最大竞争力。

在这种趋势的推动下,日本nagaseintegrex公司提出了制造高精度模具用于量产的方案,并开发了高精度研磨模具的平面研磨机等。

使用这些机床,可对经过淬火处理后的机械构造用碳钢s45c工件进行表面粗糙度(ra)控制在平均为11nm、最大高度(rz)为103nm水平的高精度镜面加工。

而且,用普通的模具钢也可获得同等的精度。

1.3模具的使用和保养

首先,模具的寿命和保养频率是成正比的。

中国目前的使用,只要模具没有发现问题,不会特意对模具进行拆卸和保养。

但这种做法非常危险,当发现问题以后再进行维修时,发现模具已经不能回复为原来使用状态。

导致产品的品质越来越差,会大大减少模具使用寿命。

因此需要对模具制定合理的保养和维护计划。

例如:

经常使用的模具,按照模次来制定保养计划;非经常使用的模具,也要按照时间制定保养计划。

普遍认为不使用的模具不需要保养,这是个错误的认知,因为所用到的润滑油等是有保质期的,所以不使用模具也要定期保养。

2、从从事模具行业人员的认知和专研的态度做对比。

中国的从业人员,往往被大量的生产所累,只是为了制造而制造,没有对模具的实际产品和设计相结合,将经验得来的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和存档,从而可以很好的传承相应的经验和检讨不足之处,也避免了设计不足重复的发生。

日本的从业人员,一般在此行业都会从业几十年,更多的将生产的经验整理变成技术传承,并且不断的研制怎样才能一次性设计和生产出更好的模具。

中国的从业人员当有十几年的经验已经算是经验充足的人员,但马上会为了急于赚钱而另立门户进行模具的生产和加工。

大部分人缺乏敬业和专研精神。

本文按照对比的方式说明现有的中国模具行业的现状,希望在三十年后,中国模具行业能追比日本,并具有大批的专业人员带领模具行业走向高精尖的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