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形成流派的英语教学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3568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上形成流派的英语教学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历史上形成流派的英语教学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历史上形成流派的英语教学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历史上形成流派的英语教学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历史上形成流派的英语教学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上形成流派的英语教学法.docx

《历史上形成流派的英语教学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上形成流派的英语教学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上形成流派的英语教学法.docx

历史上形成流派的英语教学法

在历史上形成流派的语言教学法及其利与弊

一.翻译法(TranslationMethod)

1.翻译法也叫

(1)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Method)

(2)阅读法(ReadingMethod)

(3)古典法(ClassicalMethod)

2.来源

翻译法最早是在欧洲用来教授古典语言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外语教学方法,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中期开始被用来教授现代语言。

3.教学目的

是培养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模仿范文进行写作的能力。

4.特点

教师用母语授课,授课重点是讲解与分析句子成分和语音、词汇变化与语法规则。

5.优点

(1).学生语法概念清晰

(2).阅读能力较强,尤其是遇到长而难的句子时通过分析句子结构便能理解意思

(3).有助于培养翻译能力和写作能力

6.缺点

(1).忽视口语教学,学生的语音语调差,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容易失去兴趣

二.直接法(DirectMethod)

1.直接法也叫

(1)自然法(NaturalMethod)

(2)心理法(PsychologicalMethod)

(3)口语法(OralMethod)

(4)改良法(ReformedMethod)

2.产生

19世纪末在欧洲产生。

3.主要特点

针对翻译法不能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缺点,不允许使用母语,用动作和图画等直观手段解释词义和句子。

4.优点

(1).采用各种直观教具,广泛运用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2).强调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注重语言实践练习,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

(3).重视口语和语音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5.缺点

(1).排斥母语,使学生对一些抽象和复杂的概念难以理解。

(2).没有明晰的语法解释,导致学生说出的话语法错误较多。

三.听说法(Audio-lingualMethod)

1.来源

二战爆发后,美国需要派大量的士兵出国作战,士兵们需要掌握所去国家的语言,政府临时抽调外语教学法和语言学专家以及有经验的外语教师,成立了外语训练中心,研究外语速成教学方法,以六至八个月为一期,培训士兵,其训练方法就是听和说。

2.特点

吸收了直接法的许多优点,又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认为外语学习是习惯的形成,采取模仿、机械练习和记忆的方法强化学生的反应;课堂上学生做大量的句型操练,不考虑意思和语境。

3.优点

(1).培养学生敢于大胆主动地使用所学语言进行交谈,口语能力较强。

(2).句型操练对初学者帮助很大,语言规范。

4.缺点

(1).大量的模仿和机械操练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脱离语言内容和语境的句型操练不利于学生对语言的灵活运用。

(3).放松读写训练,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实践能力。

四.情境法(SituationalMethod)

1.产生

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产生.

2.特点

针对听说法脱离语境,孤立地练习句型,影响培养学生有效使用语言能力的问题,充分利用幻灯机、录音机、投影机、电影和录象等视听教具,让学生边看边听边说,身临其境地学习外语,把看到的情景和听到的声音自然地联系起来,强调通过情景操练句型,在教学中只允许使用目的语。

3.优点

(1).情境的创设能够加速外语与事物的联系,有助于理解所学语言

(2).重视整体结构的对话教学,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学的语言自然,表达准确。

4.缺点

(1).完全排除母语,不利于对语言材料的彻底理解。

(2).过分强调整体结构感知,使学生对语言项目缺乏清楚的认识。

五.认知法(CognitiveApproach)

1.产生

六十年代,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国际间的交往和竞争都需要高级外语人材,听说法已不能满足这种新的发展形式,认知法便在美国诞生了。

2.特点

(1).认知法把语言学习看作是智力活动。

(2).认知法提出:

任何语言里的句子都是无穷无尽的,人不可能学到每一个句子,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却能听懂和应用从未学过或见过的句子,这就是智力或语法在起作用。

在教学中强调发挥智力的作用,让学生理解所学的材料,掌握语言的运用规律,强调有意义的操练活动。

3.优点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在理解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操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4.缺点

(1).对语音语调要求不严格。

(2).没有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六.交际法(CommunicativeApproach)

1.交际法也叫

(1)功能法(FunctionalApproach)

(2)意念法(NotionalApproach)。

2.产生及地位

交际法是70年代根据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和韩礼德(Halliday)的理论形成的,是全世界影响较大的外语教学法流派。

3.语言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教学的内容不仅要包括语言结构,还要包括表达各种意念和功能的常用语句。

4.特点

交际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采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

主张句型加情景来学习语言,鼓励学生多多接触和使用外语。

5.优点

(1).重视学生的实际需要。

(2).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恰当地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

6.缺点

(1).如何确定和统计功能、意念项目,有待进一步探讨。

(2).以功能意念为线索组织教学大纲,很难保证语法项目编排的体系性。

七.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

1.定义

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

2.产生及地位

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by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

近年来,这种教学理论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是我国外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

3.观点

(1)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

4.特点

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

5.优点

(1).完成多种多样的任务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

(3).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启发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4).在任务型教学中有大量的小组或双人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可以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5).活动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6).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7).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启发下,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易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缺点

(1).课堂效率低,难以保证大班额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

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但老师难以控制,质量难以保证。

(2).课堂的组织和任务的设计与实施过分依赖教师能力和教学水平,故在目前很难保证大面积的教学质量的提升。

(3).课堂中学生的个体活动难以有效监督和控制,反馈效率低。

听、说、读、写的常规教学模式及其注意问题

一、听

1.教学模式

(1).听前(Pre-listening)

能让学生听懂和理解听力材料,要的一点是在听力训练前的导入上。

<1>.导入得法好处

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而且降低了听力理解的难度。

<2>.导入要求

尽量多样、有趣、让学生身临其境,调动学生兴趣,把背景知识很

自然的呈现给学生,材料中的生词,应该把理解的词或短语给学生,对词的讲解尽量浅显而风趣。

<3>.导入目的

帮助学生对所要听的材料有个粗浅的,给学生出有形的想象或猜测的空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听的状态。

这样之后再做听力,就会使学生更感兴趣。

要培养学生猜词和推断词义的能力。

(2).听中(While-listening)

<1>.让学生了解听力材料,再给学生设置不同的听力任务,如:

指出文章的类型;总结中心思想;表格;回答问题;选择细节信息;论述结构等。

<2>.听力任务,不仅要让学生找出答案,更要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听力技巧,还要培养学生解决听力问题的能力。

(3).听后(Post-listening)

<1>.方法

可以不同的听力材料和学生的英语水平设置不同的听后活动,例如:

或者辩论文中的问题;表达的观点;用的话来复述故事;写类似的一段文字等。

<2>.目的

帮助学习者把听力能力和语言能力综合运用的过程。

检查学生真正理解了听力原文,也能从中看出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2.注意问题

(1).详尽细致的准备工作

<1>.教师必须明确目标,落实备课,作到师生心中有数。

<2>.合理安排、选择音带内容,要体现由易到难、练习形式多样的特点。

对于有些录音材料,教师要准备介绍必要的背景知识、提供必要的辅助材料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2).循序渐进的教学步骤

<1>.教师既要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地安排听的内容和要求,也要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听的技能技巧,让学生明白听什么,怎么听。

<2>.内容和方法的结合是教师的教学艺术。

如在初级阶段学生着重听音辨音、理解单词、句子以及简单的日常会话,在此基础上逐渐过渡到理解简短的对话和语篇大意,最后达到分析理解所听的语篇。

(3).精听与泛听、专门训练与综合训练的结合。

听力训练的精听主要是指听的“质”,泛听主要指听的“量”。

专门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有时伴以讲解、归纳、模仿,综合训练则往往结合课文教学进行。

(4).通过训练语言技能,加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1>.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不断的实践和练习。

多种形式的听力第二课堂活动是提高听力的最有效的辅助手段。

<2>.教师对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因势利导。

(5).通过阅读训练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在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操练中,听和读的操练对听力理解的预示作用明显。

(6).情感因素

<1>.教师不仅要尽量选取新颖、有趣、多样的挺立材料,使听的内容多样化。

<2>.教师对学生的理解错误要少加批评指责,尽量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使他们维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发挥正常的听力水平。

二、说

1.教学方法

(1).模仿法

<1>.反复跟读,模仿其中的语音、语调,会提高学生的口语流利性,培养其语感。

<2>.模仿时一定要大大方方,口齿清晰明朗,切忌畏畏缩缩,重点把握语音、语调和语速,模仿时要求学生用心揣摩、体会,并且要有恒心。

(2).复述法

在低段英语教学中,对于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教师可让学生熟读课文,然后让学生复述主要内容。

(3).组词成文法

在学生学了某一单元后,为使学生掌握该单元的词汇、词组、固定句型,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尽可能多地利用本单元学过的词汇、词组、固定句型编出内容具体、情节生动的情景片断,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4).角色扮演

对于课本中涉及的有关人物、事件之类的题材的教学,教师可组织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口语练习。

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对口语操练的兴趣,又能加深对课本知识的记忆。

(5).巧设开放性问题,开展讨论

<1>.结合学生课文学习内容和生活实际,教师巧设开放性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2>.通过这样的讨论,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而且能锻炼和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2.注意问题

(1).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要想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必须让学生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1>.有益于学生在用英语交际时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

一个不具备英语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人很难能正确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

<2>.教师适当导入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有益于加深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3>.能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注意训练学生的发音

学生一开始学英语时,教师就要严把语音关。

这可为他们练就一口流利的口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3).注意语言材料的选择

教师在紧扣课本的前提下,应多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材料。

三、读

1.教学模式

(1).读前(Pre-reading)

<1>.读标题

在进行阅读前,教师先将课文的标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猜测这篇课文所讲述的大概内容。

<2>.介绍背景(Backgroundintroduction)

在学生阅读前,教师作一些背景知识介绍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而且还能使其学习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其他知识。

<3>.介绍生词(Teachingnewwords)

a.为提高学生阅读效率,加快阅读速度,在阅读前可借助实物或简笔画先教一部分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尤其是那些会对学生阅读理解构成重大障碍的生词,

b.另一部分生词则让学生在阅读时根据上下文自己去理解,这样可培养学生猜词的能力。

<4>.事先提问(Guidingquestion)

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找答案。

因为阅读总要有个目的,有目的地进行阅读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

(2).读中(While-reading)

<1>.快速阅读(Scanningreading)

切忌用手或笔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鼓励学生在阅读时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并使用字典或教科书附录中的词汇表及课文注释。

<2>.语言要点(Languagepoints)

语言要点包括词汇、短语、句型及语法,还有难句分析等,在讲授新的语言知识时可适当复习有关的内容。

<3>.细节问题(Detailedquestions)

在学生对整篇课文有所理解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这就要对课文的细节提出一些问题。

<4>.讨论问题(Discussinganswers)

对于课文理解问题,可让学生充分讨论,相互补充,不仅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练习了口语表达能力。

(3).读后(Post-reading)

<1>.课文分析(Textanalysis)

通过学生的阅读、回答和教师对课文的分析讲解,学生对课文内容已有相当程度的理解,但还应帮助学生分析作者态度、人物关系、文章内涵等,以达到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

<2>.语言运用的训练

只有将学和用真正结合起来,语言学习才会有实际意义。

a.小组作业(Pairsworking)

b.归纳主题句(Sumthemainsentences)

归纳段落主题句与串讲语言点既是听与说的自然结合,又能节省课堂时间。

c.讨论和复诉(DiscussionandRetellthestory)

d.写(Writing)

2.注意问题

(1).注意阅读选材难易应适当,范围应广泛。

<1>文章的难易往往和生词量有关,生词太多,学生读不懂文章,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并且还会对阅读产生畏惧心理而放弃阅读,给进一步的阅读教学造成障碍。

<2>.在内容上,所选材料要尽量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文化教育、风土人情、传说、时事、人物及科普等。

(2).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注意精读﹑泛读要紧密结合。

(4).注意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

(5).注意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基础。

四、写

1.教学模式

(1).准备阶段

内容:

<1>阅读、分析有关材料(文字或图表等),占有材料,掌握事实

<2>.拓宽思路,集思广益

<3>.交流观点

<4>.记笔记

<5>.拟写作提纲

(2).写作阶段

内容:

<1>.草稿

<2>.自检错误

<3>.文字推敲、润饰,二稿

<4>.初步定稿

(3).修改阶段

内容:

<1>.自拟思考题;

<2>.教师面批

<3>.对照教师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编写的《修改要点Trouble&spots》,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多层面的修改。

2.注意问题

(1).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必须运用测试手段。

(2).教师要教育学生不要过分依赖词典写作,而应该积极地记背英语单词和习惯用法,注意平时积累,指导并激励学生尽可能地多背诵(至少要熟读)一些精彩文章,特别是经典原著片段,促进学生语感的发展。

(3).教师在指导英语写作训练时,应要求学生着意遵循五项原则:

<1>.意义性,即行文传达的信息应有明确的意义

<2>.功能性,即作者可以通过文章表达自己的意愿

<3>.得体性,写文章要根据人、地、时的不同情况,恰当地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4>.移情性,即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和交际准则,避免按汉语习惯硬套

<5>.流畅性,即词汇、联结、观念表达得自然通顺

(4).“准备—写作—修改”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一般适用于中级高中英语教学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