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县新桥铜硫铁矿矿区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2659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8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铜陵县新桥铜硫铁矿矿区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安徽省铜陵县新桥铜硫铁矿矿区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安徽省铜陵县新桥铜硫铁矿矿区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安徽省铜陵县新桥铜硫铁矿矿区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安徽省铜陵县新桥铜硫铁矿矿区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铜陵县新桥铜硫铁矿矿区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docx

《安徽省铜陵县新桥铜硫铁矿矿区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铜陵县新桥铜硫铁矿矿区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铜陵县新桥铜硫铁矿矿区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docx

安徽省铜陵县新桥铜硫铁矿矿区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

安徽省铜陵县新桥铜硫铁矿矿区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

(正文)

 

安徽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八○三队革命委员会

冶金工业部华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五一七队革命委员会

一九七三年十月

正文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一、交通位置自然地理

二、矿区地表水系

第二章:

区域地质及水文地质概述

一、区域地质概述

二、区域水文地质简述

第三章: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一、矿区主要含水层及隔水层评述

二、矿区地下水经流条件评述

三、排水后地面变形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

第四章:

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成果及质量评述

一、补充勘探成果

二、质量评述

第五章:

矿坑涌水量计算

一、计算说明

二、矿坑涌水量计算

第六章:

一、结语

二、存在的问题

三、今后生产中的建议

正文附表1~13

正文插图1~7

附图

附图1、安徽省铜陵县新桥铜硫铁矿矿区水文地质图

比例尺1:

50000

附图2、安徽省铜陵县新桥铜硫铁矿矿区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程位置及溶洞分布平面图比例尺1:

5000

附图3、安徽省铜陵县新桥铜硫铁矿矿区基岩水文地质图

比例尺1:

5000

附图4、安徽省铜陵县新桥铜硫铁矿矿区Ⅰ~Ⅰ’水文地质剖面图

比例尺1:

2000

附图5、安徽省铜陵县新桥铜硫铁矿矿区Ⅱ~Ⅱ’水文地质剖面图

比例尺1:

2000

附图6、安徽省铜陵县新桥铜硫铁矿矿区Ⅲ~Ⅲ’水文地质剖面图

比例尺1:

2000

附图7、安徽省铜陵县新桥铜硫铁矿矿区3线水文地质剖面图

比例尺1:

1000

附图8、安徽省铜陵县新桥铜硫铁矿矿区23线水文地质剖面图

比例尺1:

2000

附图9、安徽省铜陵县新桥铜硫铁矿矿区纵剖面水文地质图

比例尺1:

2000

附图10、安徽省铜陵县新桥铜硫铁矿矿区Ⅱ~Ⅱ’水文地质剖面图

附图11、安徽省铜陵县新桥铜硫铁矿矿区降雨量及地下水动态变化曲线图

附图12、安徽省铜陵县新桥铜硫铁矿矿区D1号孔组抽水试验综合图表

附图13、安徽省铜陵县新桥铜硫铁矿矿区D2号孔组抽水试验综合图表

附图14、安徽省铜陵县新桥铜硫铁矿矿区D1号孔组抽水试验2月5日动水位等水位线比例尺1:

2000

附图15、安徽省铜陵县新桥铜硫铁矿矿区D2号孔组抽水试验6月1日动水位等水位线比例尺1:

2000

附图16、安徽省铜陵县新桥铜硫铁矿矿区第四纪水文地质图

比例尺1:

5000

附图17、安徽省铜陵县新桥铜硫铁矿矿区第四纪等候线图

比例尺1:

5000

附图18、安徽省铜陵县新桥铜硫铁矿矿区第四纪A~A’水文地质剖面图比例尺水平1:

5000

垂直:

1:

1000

照片1:

一号泉

照片2:

基水-1供水井附近塌陷近景

照片3:

基水-1供水井附近塌陷远

照片4:

D1号孔组抽水试验1号塌陷近景

照片5:

D1号孔组抽水试验1号塌陷远景

照片6:

D1号孔组抽水试验2号塌陷

照片7:

D1号孔组抽水试验3号塌陷

照片8:

D1号孔组抽水试验地面裂隙

照片9:

D1号孔组抽水试验民房墙壁裂缝

照片10:

水库溢洪道西侧的滑坡

前言

新桥铜硫铁矿为大型的多金属矿床。

1970年由安徽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803队完成该地区地质勘探及水文勘探工作,71年提交地质勘探总结报告。

总矿石量一亿四千九百多万吨。

铜金属量四十三万六千多吨。

在地质勘探的同时,并进行了水文地质工作。

其主要完成如下工作量:

1、1:

2.5万区域水文地质测绘62.57平方公里。

2、1:

5千矿区水文地质测绘5平方公里。

3、基岩小孔抽水试验7个孔23层6.3点。

4、基岩小孔抽水试验1个孔1层1点。

5、简易水文地质编录132个孔。

6、第四系小孔抽水试验5个控5层9点。

7、第四系大孔抽水试验2个控2层2点。

8、动态观测18处。

9、水化学全分析39个。

803队通过上述大量的工作,基本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但由于施工手段的限制,还遗留部分水文地质问题。

该矿区72年列入国家纪检项目,为满足生产涉及的需要,进一步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冶金部72年8月19日下达指示:

要求华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517队及由安徽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803队共同负责完成新桥矿区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

517队和803队于72年9月完成补充勘探设计,冶金部(72)冶地字第1814号文件批复该项设计,并明确指出本次勘探的基本任务是:

查清东方红水库与矿体顶底板石灰岩地下水的可能关系,评定各含水层地下水转入矿坑的可能性和条件,并对矿坑的涌水量提出较为准确的资料为矿山生产设计所利用。

因工程要求急迫,新桥矿工程指挥部邀请上海市第二水文地质大队帮助施工。

参加该项工程施工的还有安徽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803队及华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517队。

其中上海市第二水文地质大队完成小孔径钻探1623.27米,803队完成小孔径钻探480.48米,517队完成大孔径钻探228.29米,总完成小孔径钻探19个计2103.75米,大孔径钻探2个计228.29米。

小孔抽水试验6次7点,大孔抽水试验2次4点。

第四纪水文地质填图5平方公里。

通过上述工作,设计工作量已完成。

达到预期目得。

第一章概述

一、自然位置自然地理

1.新桥矿位于安徽省铜陵县新桥公社。

在长江以南15公里。

东北距芜湖市60公里,西距铜陵市24公里。

矿区内有“701”铁路专线,至顺安与芜(湖)铜(陵)线相接,交通方便。

(见插图1)。

 

2.矿区东南部地势较高,(最高标高矾头山326.08米)向西北逐渐开阔(一般标高30米),相貌景观构成一个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开阔的涧峡长地带。

3.本区气候温暖潮湿,雨量丰富。

降雨量据铜陵县气象站56~72年观测的资料。

平均年降雨量1314.7毫米,最大年降雨量1759.2毫米(1969年)。

一次最大降雨量204.8毫米,时间为1966年6月28日~29日历时28小时。

一日最大降雨量204.4毫米,时间1966年6月29日。

二、矿区地表水系:

矿区地表水系发育,水田密布,渠道纵横交错,其中主要水体有:

1.圣冲泉:

位于西冲东部河床处,泉水出露于栖霞灰岩,系上升泉。

为圣冲河东方红水库的主要补给源。

流量5.60~468.8升/秒。

2.圣冲河:

是圣冲泉的排泄途径,起至圣冲,经矿区西南,沿矿顶板流过,至官山村与圣西河汇合,据所获得资料,一般流量:

8.5米3/秒~7.28升/秒。

(最大洪峰流量无法测)汇水面积24平方公里。

3.东方红水库:

位于矿体南端(六房村)500公尺,截留圣冲河(泉)而成。

水库基底岩石西部为栖霞灰岩,东部为高丽山组砂叶岩和五通组的石英砂岩,局部见有船山组灰岩露头,部份地区有第四纪沉积物覆盖。

东西两侧呈30°~40°的坡度向水库倾斜基岩直接与水面接触。

水库坝高16.00米,汇水面积19.2平方公里。

水库58年修建,60年因坝质量较差,被洪水冲倒,66年复修。

在水库西部,从坝开始沿着溢洪道西侧呈现-滑坡体,滑坡体为残坡积的黄褐色的亚粘土夹弧峰组碎石,块石(见照片10)

4.新西河:

起自新屋里,流经矿体东北部下游与圣冲河汇合后流入长江,据所测得的资料流量一般1.87米3/秒~13.70升/秒(最大洪峰洪量无法测得)汇水面积40平方公里。

5.一号泉:

位于六房村东,圣冲河西侧之田间,属上升泉系栖霞灰岩含水层通过第四系地层出露地表,为六房村主要饮用水源池。

流量1~2.75升/秒。

(见照片1)

第二章区域地质及水文地质概述

本章只对与矿区有关的新西河,圣冲河流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作一概述。

其范围东起黑子坑,西至大成山。

南由双龙井起,北到鹅山叶家湖一带。

一、区域地质简述:

㈠地层:

区内分布有志留系高家边到三迭系青龙一套较为完成的地层,其分布的范围与构造、地形相适应,地势较高地段出露有较老的地层,平坦地区多为现代堆积覆盖。

各组岩性、厚度等情况详见表1.

㈡构造:

1、区内位于淮阳山字型东南翼的褶皱带内,以北东向构造带为主,区内褶皱形态主要有新屋里向斜和舒家店背斜,构成的复式褶皱带。

其舒家店背斜为短轴背斜,西北翼与西部的大成山背斜的倾没端相接。

(见插图2及附图1)

矿区位于舒家店背斜北翼。

大成山背斜的倾没端及圣冲向斜的延续部份。

2、区内的主要断裂构造线以北西~南东向居多,主要分布在舒家店背斜的北西翼大成山背斜的的西南部,在矿区主要有:

1F1正断层,位于矿体的东北端,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75°,最大垂直断距近200米,全长约20公里。

其中可见有闪场玢岩、褐铁矿的碎石及粘土等充填物。

为成矿前断层。

2F2逆断层,位于矿区的西南部,走向北西,向东倾斜,垂直断距约25米。

3F3断层,位于矿区西侧,走向北西,长约170米,性质不清。

4位于G4号孔至东方红水库有一破碎带,走向北东,沿溢洪道转向西南,其延长不清。

倾向西北,据G4和G5两孔,破碎带的厚度约5.00米。

内有闪场玢岩碎块,粘土及石灰岩碎石等填物。

㈢侵入体:

区内侵入体分布较广南部西部,北部及中部均有大面出露。

在矿区与成矿有关的矾头岩株分布在矿床的中部,平面似椭圆形,出露面积0.3平方公里。

-600米一下逐渐向北扩展,说明深部有较大的掩体存在,岩株向四周有岩枝伸出,尤其以南西为甚,形成一个平缓的舌状伸出部份和围岩显超复接触。

成为部份矿体的顶底板。

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简述:

㈠主要含水层概述:

1、青龙石灰岩含水层:

为灰色中层灰岩夹黄褐色薄层钙质页岩和泥质灰岩。

分布新屋里一带,其该层的裂隙岩溶发育,但极不均一,具一定的富水性。

泉水出露一般流量在0.6~40升/秒。

2、茅口灰岩含水层:

为灰色厚层石灰岩,透水性较强,泉水出露较少,据矿区抽水试验的资料,钻孔的最大单位涌水量q=17.49升/秒。

3、栖霞灰岩,为灰黑色厚层含炭质较高的石灰岩,分布圣冲河流域,裂隙岩溶发育,但不均一。

富水性较强,泉水的最大流量464.8升/秒,抽水试验钻孔的单位涌水量可达2.76升/秒米。

4、第四系含水层:

分布圣冲河及新西河两岸,其富水性靠近河床较强,反之较弱,据单孔抽水试验,渗透天系数,k=111.38~0.02米/日。

地层表表1

地层名称

岩性特征

厚度(M)

接触关系

第四系

冲积、洪积、残坡积之沙砾层,亚沙土、亚粘土、粘土夹碎石

0~117

 

不整合

 

假整合

假整合

假整合

整合

整合

假整合

假整合

 

假整合

 

假整合

三叠系

中、下统

青龙群

灰色、中层灰岩、褐色薄层钙质页岩、青灰色泥质灰岩互层

不详

二叠系

上统

大隆组

灰黑色硅质页岩,夹泥质页岩,黄色硅质岩,泥质灰岩,硅质灰岩

12

龙潭组

灰黑色粘土页岩及煤层,灰白色长石砂岩灰黑色钙质粘土页岩

10

下统

茅口组

灰白色厚层灰岩,含蜒科化石、浅灰色中厚层灰岩夹少量燧石结核

134

弧峰组

灰黑色硅质角砾岩或硅质岩,硅质页岩、燧石层夹石灰岩透镜体,粘土页岩常夹0.8~1.3锰矿。

155

栖霞组

灰至灰黑色厚层缝合线灰岩,厚层灰岩含燧石结核条带状灰岩、厚层臭灰岩,底部砂叶岩

198

石灰系

上统

船山组

浅灰色厚层灰岩具球状结构

60

中统

黄龙组

黑白花斑生物碎屑岩、白色厚层灰岩、白云质灰岩、石英细砾岩

30

下统

高丽山组

灰褐色砂质页岩及页岩夹数层石英岩

30

泥盆系

上统

五通组

灰白色中层砂岩及页岩、厚层砂岩或石英岩、石英底砾岩

142

志留系

中下统

高家边组

黄褐色厚层砂岩、砂岩夹页岩,紫红色粉砂岩

不详

㈡区域地下水的流经条件简述:

区内的水文地质条件,与地质构造,地形条件有密切的关系,背斜轴部多位较老的岩层,系为弱含水层或隔水层。

而向斜的轴部多分布可溶岩,为含水层,其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雨,被出露地表的石灰岩等直接吸收,其次为其它岩系风化裂隙水及地表水等补给。

地下水的流向呈现与地表水一致的特征。

综上所述由于各含水层所处的空间位置及地质条件不同,所显示的流经条件也不同,现分述如下:

Ⅰ、圣冲河流域:

西起大成山东到高架山,南由瑶山北到鹅山叶家湖一带,其主要含水层为栖霞灰岩。

改区的西部分布五通组石英灰岩,东部高家边组的砂叶岩和粉砂岩,南部为大面的火成岩和大隆组的砂叶岩及龙潭组的煤系地层等分布,形成三面为隔水层包围中间含水层地带。

在地形上形成一个三面环山向北开口的山间峡长地带。

因此地质构造及地形规定了本区的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栖霞灰岩直接吸收大气降雨,其次为其它岩系风化裂隙水补给,其地下水的流向与地形相同,由瑶山始由南北向流动。

在西冲东一带由于岩石的透水性较弱,迫使部份地下水溢出地表(圣冲泉)成为地表流经排泄。

其余部份地下水仍向北流动在新西河一带与北部的地下水汇合后转向西北补给茅口灰岩。

Ⅱ、新西河流域:

南起新屋里北到叶家湖,西至高架山,东到黑子坑。

本区的主要含水层为青龙灰岩,分布在新西河上游新屋里一带,其下游为火成岩和高家边组的砂叶岩,故新西河流域青龙灰岩含水层的地下水在新屋里一带以泉的方式溢出地表,补给新西河。

Ⅲ、新屋里一带:

位于瑶山,新屋里主要含水层为青龙灰岩,其地下水的流向与地形一致,由瑶山始由北向南运动,与Ⅰ去的地下水运动方向相反。

总上所述矿区位于圣冲河流域。

Ⅰ、Ⅱ、Ⅲ,三者之间有隔水层存在,故其三者水力联系较差。

第三章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位于舒家店背斜北翼,矿区地层呈单斜构造倾向北西。

船山灰岩、青龙灰岩是主要成矿部位。

栖霞灰岩是抗体的顶板,同时部份栖霞灰岩也被交代成矿。

矿床由40个抗体组成,主矿体称1号矿体,地表出露2600米,最大延伸1810米,平均厚度21米,埋藏标高由+140米-678米。

矿区地下水,水位最低标高+24.00米,故矿体大部分赋存于地下水水位以下。

矿区内地表水系发育,新西河,圣冲河流经矿区。

矿体南端有东方红水库。

且矿体顶板栖霞灰岩,裂隙溶洞发育,富水性较强。

并与地表水有一定的水力联系,故新桥矿水文地质条件是比较复杂的。

a)矿区主要含水层及隔水层评述:

㈠含水层评述:

矿区主要含水层有栖霞灰岩,茅口灰岩及第四系含水层。

1)栖霞灰岩含水层:

栖霞灰岩,黑灰色,局部含燧石结核,岩性较坚硬,为含炭质较高的厚层石灰岩。

该层分布面积较大,矿区内一般厚度不超过200米,裂隙溶洞发育,168个钻孔中,有36个钻孔见溶洞,共63个洞,钻孔的见洞率21.43%。

溶洞的分布与地质构造、岩性有密切的关系,在垂向和水平方向有一定的规律性,垂向由于岩层呈单斜构造,溶洞发育标高受岩层产状控制,即由南向北逐渐加深。

一般在-150米以上较发育。

基本与氧化带下限一致。

溶洞水平分布多在矾头岩株周围,集中在11线至25线之间,其中25、23、13、11线较发育。

(参阅附图2)

矿区西部的栖霞灰岩,因上复有较厚的弧峰组硅质岩,在次覆盖层下复的栖霞灰岩裂隙溶洞不发育,富水性较弱,35个钻孔通过弧峰层,其中仅2个钻孔在栖霞灰岩中见溶洞,钻孔的见溶率5.71%,且洞距不大。

如Z45、Z120号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均少于0.01升/秒米。

因此矿区栖霞灰岩含水层主要富水地段,在空间上自东方红水库始,沿矾头山西侧山脚由南北至F1断层呈长条状分布。

由于裂隙岩溶不均一,使之岩石的富水性也不均一。

在矾头岩株周围裂隙溶洞发育,向外逐渐减弱,故矿区栖霞灰岩含水层富水性也显中间强,向外逐渐减弱的特征。

在水文地质图上呈现矿区中间地带水力坡度较小,两侧较大,钻孔抽水试验也进一步证实,中部强,两边弱,如中部的Z136号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q=2.57升/秒米,而南北两侧的最大单位涌水量q仅为0.894升/秒米。

(参阅附图3)

此外在栖霞灰岩下复出的船山灰岩,黄龙灰岩,在矿区是主要的成矿层位均已交代成矿,在矿体外围部份出露,由于裂隙溶洞不发育,透水性亦较弱,故不详述。

1茅口灰岩含水层:

该层位于弧峰组上部,其上复有大隆组硅质页岩,泥质页岩及龙潭组煤系地层等分布。

我一套灰白色厚层灰岩,厚度130米,该层裂隙溶洞发育,钻孔的见洞率66.6%。

溶洞空间分布在-150米以上。

平面多集中于11线和23线。

本层的富水性较强,但极不均一,钻孔的单位涌水量可达14.59升/秒米。

2第四纪含水层:

矿求第四纪地层分布较广,岩性复杂,现据成因类型大体可分:

a)残坡积:

粘土、亚粘土夹碎石。

分布矿区西部低缓丘陵地带,透水性弱,可视为隔水层。

b)洪坡积:

粘土、亚粘土夹块石及碎石。

分布牛山六房村至八房村一带及筲箕涝。

透水性较弱,据钻孔和民井抽水试验,渗透系数k=0.576~1.761米/日。

c)冲洪积。

主要分布在新西河两侧,圣冲河两岸也零星可见。

地貌大多构成一级阶地。

岩性上部为砂,砾石亚沙土互层。

沙、砾石的单层厚度一般不超过1.00米,该层的总厚度不超过16.00米。

分布面积较大,地面可见高度400~600米。

该层的透水性较强,愈近新西河透水性愈强,反之较弱,据单孔抽水试验,渗透系数k=6.66~11.38米/日。

其下部为粘土亚粘土夹碎石,次层的厚度变化较大。

最大可见厚度106.00米,透水性较弱。

据QZ15号注水试验渗透系数q=0.02米/日。

d)人工堆积;为人工破坏的碎石、泥土等分布在矾山牛山及筲箕涝等露天采场的周围。

透水性良好,由于地势较高,故不含孔隙潜水。

㈡隔水层(体)的分布及特征:

矿区内的隔水层有弧峰组硅质页岩和矿体底板高丽山组砂叶岩及五通组的石英砂岩等。

现分述如下:

1、弧峰组为黑色的硅质角砾岩或硅质岩硅质页岩夹石灰岩透镜体。

分布于茅口灰岩和栖霞灰岩之间,厚度155.000米,该层的透水性较弱。

钻孔施工中一般不漏水,岩心完整,据11线Z45号,19线Z120号孔抽水试验,钻孔单位涌水量q=0.012~0.017升/秒米,渗透系数k=0.0054~0.0084米/日,本层总的来说是弱含水的,可视为相对的隔水层。

但在东北部0~11线由于构造上处在舒家店背斜的转弯处,使之上部的岩层产状变陡,弧峰组在11~9线厚度变薄,岩性为硅质角砾岩和矽化大理岩互层,由于背斜转弯,加之F1断层形成时周围伴生有次级构造断裂以及矾头岩株的隆起作用使之0~11线弧峰组岩石破碎。

从而给地下水运动造成了较好的通道。

如3线的Z14号在井深120米漏水(标高-94米),172~174.94米漏钢粒(标高-146米至-148.40米),又如5线Z209号孔在井深198米漏水(标高-160米),还有3线Z334号孔该孔弧峰组岩性破碎,严重漏水,这些水文地质现象,说明0~11线的弧峰层已改变了原来的水文地质特征已成为导水和含水的(参阅附图7)。

2、高丽山组及五通组隔水层:

该层为一套砂叶岩和石英砂岩,为矿体底板,厚度较大可达170米,其裂隙不发育,透水性较弱,据11线Z45、17线Z144、31线Z143,单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q=0.0014~0.0089米/日,渗透系数k=0.0014~0.012米/日,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3、火成岩隔水体:

矿区火成岩系闪长岩类出露在矾头山、牛山及六房村一带,其富水性微弱,据17线Z144孔注水试验,渗透系数k=0.002米/日,可视为相对隔水体。

二矿区地下水流经条件评述:

㈠补给来源:

矿区东西两侧均有高丽山组、五通组的隔水层分布,形成了良好的隔水边界,南部栖霞灰岩透水性较弱,北部大面积第四纪覆盖,因而区域地下水对矿区的补给量是有限的。

矿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通过以下集中方式补给栖霞灰岩:

1灰岩出露地表直接接受大气降水,前已述及区域内圣冲河上游及筲箕涝一带栖霞灰岩大面积出露地表。

在矿区内青山、后山、奶形山等地也均有出露。

出露地表的栖霞灰岩裂隙岩溶发育,大气降水可以直接补给栖霞灰岩。

2处于较高部位的高家边组、五通组、高丽山组等岩层及火成岩掩体风化裂隙带地下水自上而下补给栖霞灰岩。

3地表水体的补给:

本区主要有东方红水库,圣冲河和新西河等地表水体,由于各水体所处的条件不同,因而愈栖霞灰岩的补给关系也不同,现分述如下:

a)东方红水库:

据抽水试验和动态观测资料,东方红水库对栖霞灰岩有一定的补给作用,因透水性较弱补给量不大。

依据其-水库西部愈栖霞直接接触,并与矿区栖霞灰岩为同一含水层(参阅附图5)。

其二东方红水库水位,控制南部栖霞灰岩的水位。

如G7号孔水位基本与水库相同,且动态变化也基本一致。

同时水库坝下G5号孔水位也基本与水库中的G7号孔同时变化。

(参阅附图11)。

其三D1号大孔抽水试验的理论影响半径已到水库,实际观测位于坝下的G5孔已下降0.905米,而距G5号孔184米远的G7号孔则没有反映,说明水库对栖霞灰岩含水层有一定的补给作用。

其四地下水的水温也反映了水库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见水温观测记录(表2)

 

南组各水位观测记录表2

孔号

时间

D1

G1

G3

G4

G5

G6

G7

G8

G17

G18

G19

水库

圣冲河

气温

72年2月3日

14°

15°

14°

14°

14°

10°

14°

12°

7.5°

7.5°

4日

15°

14.5°

15°

15°

15°

15°

11°

15°

13°

5日

15°

15°

14.5°

15°

15°

11°

15°

14°

12°

11日

15°

其五水库与栖霞灰岩含水层的水化学类型基本相似,均为垂碳酸钙水.见表10

其六自水库始到矿区南端地下水的天然水力坡度较大,G7到G5水力坡度可达0.034,而矿区内(Z156以北)水力坡度则为0.001。

其七,一号泉的流量建坝前后,基本没有改变等水温地质现象,说明水库一带的栖霞灰岩透水性较弱。

b)圣冲河:

圣冲河与栖霞灰岩如有水力联系必须通过第四系地层,而这一带第四系均为残坡积的粘土亚粘土夹碎石,结构致密,为弱含水层或隔水层。

D1孔组抽水试验时圣冲河方向的G17号孔水位下降6.839米,而距G17号孔34米的G19号孔水位则没有反映。

同时陆海空的水温也不同,G19一般12°,G17一般14°。

上述水温地质现象说明,这一带第四系地下水与栖霞灰岩含水层的水力联系较弱。

同时也反映圣冲河地表水对栖霞灰岩含水层的补给水量不大。

c)新西河:

新西河两侧有较厚的第四系地层,岩性前已述及,下不的粘土亚粘土夹碎石透水性较弱。

新西河河水补给基岩必须通过第四系地层,据观测第四系地下水与基岩地下水的水力联系较弱。

其依据:

Ⅰ、基岩与第四系的水位长期相差1~2米,第四系水位较高。

且变幅也不同,据73年5月17日至6月11日加密观测的资料,第四系水位每天下降0.01米,栖霞灰岩水位每天下降0.052米。

Ⅱ、D2孔组抽水孔,位于河的北岸在抽水试验时,河南岸离主井200米,米远的栖霞灰岩观测孔Z303,水位下降0.72米,同时反映的速度较快,开车1小时后为下降0.1米(抽水前日变幅每天下降0.09米)停车后2小时回升0.12米,而区域水位仍处下降状态,但在河南岸离主井170米的第四系观测孔Z10却没有反映。

Ⅲ、新桥矿一号供水井位于新西河南岸,同在南岸的第四系Z201号观测孔水位在成井前无明显的变化仍在24~26米之间变动。

而在河北岸的比Z201孔远的基岩G15号观测孔却下降了3米左右。

同G15号孔内的第四系观测管的水位却没有变化。

另外新西河和栖霞灰岩含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