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A插件+SMT 品质缺陷判定标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2460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PCBA插件+SMT 品质缺陷判定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PCBA插件+SMT 品质缺陷判定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PCBA插件+SMT 品质缺陷判定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PCBA插件+SMT 品质缺陷判定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PCBA插件+SMT 品质缺陷判定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PCBA插件+SMT 品质缺陷判定标准.docx

《PCBA插件+SMT 品质缺陷判定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CBA插件+SMT 品质缺陷判定标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PCBA插件+SMT 品质缺陷判定标准.docx

PCBA插件+SMT品质缺陷判定标准

文件修订履历

1.目的

规范公司产品外观质量检验标准,为检验人员判定产品合格与不合格提供依据,使产品的品质能准确满足客户的需求。

2.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的整个生产流程,包括仓库、SMT车间、电子车间、品管部(除IQC进料检验标准另行规定)等各个部门对半成品及成品的检验。

3.说明

3.1本标准中的合格是指产品没有出现不良判定的任意一项内容。

3.2本标准中的不合格是指产品出现不良判定的任意一项内容。

缺陷判定分“严重缺陷”、“主要缺陷”、“次要缺陷”三种

4.作业要求

4.1检验条件:

室内照明要求良好,必要时用带灯的5倍以上放大镜检验。

4.2各检验工位作业人员需按本工位的作业规范进行作业,按本标准中附页描述的各类标

准及不良状况做出合格与不合格的判断。

4.3不合格品用不良标签标识位置,并做好各检查记录后贴上相应标识,按照《不良品处

理规范》处理。

4.4注意事项

4.4.1本标准若与工艺文件内容有重复或抵触时,以工艺文件要求为准,本标准未涉及的内容,以工艺文件作为补充。

4.4.2本标准部份图片及内容自IPC-A-610D摘录,如客户有特殊要求时依客户要求作业,必要时由客户提供书面资料作参考。

4.4.3示意图仅作参考,以文字描述为主要判定依据。

4.4.4目检作业过程中需戴好静电手环。

4.5品质缺陷判定标准如下:

SMT元件放置状态标准

元件类别

图片说明及标准描述

所有元件

元件贴装在焊盘的正中间,没有发生侧面与末端的偏移;红胶元件高度为钢网高度(0.15-0.2mm),锡膏元件平贴板面;BGA边缘与PCB上的丝印标识在四个方向上的距离相等。

按工艺要求该贴片的位置都贴上正确

的元件,极性元件方向正确;板面干净。

SMT元件放置状态缺陷(严重缺陷)

元件类别

缺陷描述

图片说明

所有元件

缺件:

应贴片的位置未贴上元件。

错件:

所贴元件与+工艺要求不相符。

反向:

元件放置方向错误。

所有元件

缺陷描述

图片说明

侧立:

元件侧面与焊盘接触。

立碑:

元件端子与焊盘单面接触。

反白:

元件字面向下。

SMT元件放置状态缺陷

元件类别

缺陷类别

严重缺陷

主要缺陷

次要缺陷

片状矩形或方形端子元件

侧面偏移:

超出焊盘或元件宽度的1/3,其中较小者。

侧面偏移:

超出焊盘或元件宽度的1/4,其中较小者。

侧面偏移:

超出焊盘0.1mm或中心轴0.2mm,其中较小者。

端子面偏移:

超出焊盘。

端子面偏移:

超过中心轴0.2mm未超出焊盘。

端子面偏移:

超出中心轴0.1~0.2mm。

SMT元件放置状态缺陷

翼形引脚元件

缺陷类别

严重缺陷

主要缺陷

次要缺陷

侧面偏移:

超出相邻元件脚间距的1/2。

侧面偏移:

超出焊盘0.1~0.2mm,未超出相邻脚距的1/2。

侧面偏移:

超出焊盘0.1mm以内。

端子面偏移:

偏移后元件两边露出的焊盘比例超过1/2。

端子面偏移:

超出中心轴0.1~0.2mm,两边露出的焊盘比例未超过1/2。

端子面偏移:

未超过中心轴0.1mm。

所有元件

浮高:

元件脚与板面的高度超过0.3mm。

浮高:

元件脚与板面高度在0.2~0.3mm之间。

浮高:

元件脚与板面高度在0.1~0.2mm之间。

损件:

元件破损、裂缝影响性能。

损件:

元件破损、裂缝明显,但不影响性能。

损件:

元件表面划伤、破损轻微,未暴露出内部基材,且不影响性能。

倾斜:

元件两边高度差超过0.15mm。

倾斜:

元件两边高度差在0.1~0.15mm以内。

倾斜:

元件两边高度差在0.1mm内。

SMT元件焊接标准

元件类别

图片说明及标准描述

所有元件

元件引脚与焊盘接触面可见明显焊料润湿,焊点光亮、平滑;片状、圆柱、矩形元件焊料润湿高度至少为0.5mm,超过2mm高度的元件,焊料润湿高度至少为元件高度的1/4;翼形引脚元件焊料润湿厚度至少为元件脚厚度或直径的1/2,润湿高度至少为元件脚下弯至上弯处的1/3。

SMT元件焊接缺陷(严重缺陷)

元件类别

缺陷描述

图片说明

所有元件

空焊:

引脚与焊盘之间无焊料填充。

短路:

线路与线路或元件引脚之间不应导通而导通。

虚焊:

焊点外观良好,焊锡量适合,但没有与引脚焊接在一起。

元件一个或多个引脚不成直线(共面),未接触焊盘。

SMT元件焊接缺陷

元件类别

缺陷类别

严重缺陷

主要缺陷

次要缺陷

所有元件

拉尖:

长度超过0.5mm。

拉尖:

长度未超过0.5mm。

锡洞:

面积超过0.5mm2。

锡洞:

面积0.2~0.5mm2。

锡洞:

面积未超过0.2mm2。

锡珠:

直径超过0.5mm。

锡珠:

直径0.2~0.5mm。

锡珠:

直径未超过0.2mm。

锡渣:

面积超过0.5mm2。

锡渣:

面积0.2~0.5mm2。

锡渣:

面积未超过0.2mm2。

多锡:

焊料润湿过多,元件脚轮廓不可辨认;焊料接触元件本体。

SMT元件焊接缺陷

所有元件

缺陷类别

严重缺陷

主要缺陷

次要缺陷

溢红胶:

红胶溢出,沾染焊盘,影响焊锡性。

溢红胶:

红胶明显溢出,少量沾染焊盘,未影响焊锡性。

溢红胶:

红胶明显溢出,未沾染焊盘。

少锡:

元件脚与焊盘接触区焊料润湿不足75%。

少锡:

元件脚与焊盘接触区焊料润湿75%~90%。

片状、圆柱、矩形元件

少锡:

焊料润湿高度不足0.3mm,超过2mm高的元件润湿高度不足1/6。

少锡:

焊料润湿高度不足0.5mm,超过2mm高的元件润湿高度不足1/4。

翼形引脚元件

少锡:

焊料润湿高度不足元件脚厚度的1/3;下弯至上弯处的1/6。

少锡:

焊料润湿高度不足元件脚厚度的1/2;下弯至上弯处的1/3。

PCB及焊盘

脏污:

可见白色粉状或助焊剂等残留物。

SMT元件焊接缺陷

金手指

缺陷类别

严重缺陷

主要缺陷

次要缺陷

沾锡:

连接区有焊料。

脏污:

连接区有助焊剂残留或其它污染物。

插件元件放置状态标准

元件类型

标准描述

图片说明

所有元件

位置正确;极性及方向性元件方向正确;元件标识可辨,外观良好。

轴向引脚元件

水平安装:

元件位于焊盘中间;无极性元件统一向下、向右摆放。

引脚跨越导体时应使用绝缘套管。

水平安装:

不需抬高元件本体接触板面。

水平安装:

要求离开板面安装的元件至少距板面1mm(如功率电阻、晶振等)。

轴向引脚元件

垂直安装:

无极性元件标识从上至下读取;极性元件在确保不会与相邻元件接触短路的情况下,从上到下读取极性。

垂直安装:

要求离开板面安装的元件距焊盘(C)至少1mm。

径向引脚元件

垂直安装:

极性元件方向正确;底面与板面平行,元件尽可能贴板(要求抬高除外)。

垂直安装:

限位装置与元件和板面完全接触。

水平安装:

元件本体完全接触板面并位于丝印范围内;如有需要应有粘胶。

DIP、SIP零件和插座

所有引脚上的支撑肩紧靠焊盘。

连接器

元件与板面平贴;板销(如有)完全插入/扣住PCB。

散热装置

元件和散热装置与安装表面完全接触,紧固件连接良好。

插件元件放置状态缺陷(严重缺陷)

元件类别

缺陷描述

图片说明

所有元件

缺件:

工艺要求插件的位置没有插上元件。

错件:

未按工艺要求插上正确的元件(A)。

反向:

极性元件方向未按工艺要求摆放(C)。

错孔:

零件脚位插入相零其它元件孔内(B)。

多件:

不应插件的位置插上元件。

跪脚:

元件脚未插入元件孔,被压在元件底部。

插件元件放置状态缺陷

元件类别

缺陷类别

严重缺陷

主要缺陷

次要缺陷

所有元件

损件:

元件破损、裂缝影响性能。

损件:

元件破损明显,但未影响性能。

损件:

元件破损轻微,不影响性能。

插件元件放置状态缺陷

元件类别

缺陷类别

严重缺陷

主要缺陷

次要缺陷

轴向引脚元件

绝缘套管破裂未造成导体间短路(A),引线跨越导体高度未超过0.5mm,未加绝缘套管(B)。

浮高:

水平安装元件本体与板面高度超过1mm。

浮高:

水平安装元件本体与板面高度在0.5~1mm之间。

浮高:

垂直安装元件,本体距板面超过1.5mm。

浮高:

垂直安装元件,本体距板面1~1.5mm。

轴向引脚元件

缺陷类别

严重缺陷

主要缺陷

次要缺陷

倾斜:

角度超过20°。

倾斜:

角度在10~20°之间。

要求抬高元件,本体离板面不足0.5mm。

要求抬高元件,本体离板面不足1mm。

径向引脚元件

浮高:

垂直安装元件,本体距板面超过1.5mm。

浮高:

垂直安装元件,本体距板面1~1.5mm。

浮高:

卧装元件,本体距板面超过0.5mm。

浮高:

卧装元件,本体距板面未超过0.5mm。

倾斜:

角度超过20°

倾斜:

角度在10~20°之间。

IC、插件及连接器

缺陷类别

严重缺陷

主要缺陷

次要缺陷

浮高:

元件本体或元件脚支撑点距板面超过1mm。

浮高:

元件本体或元件脚支撑点距板面0.5~1mm。

浮高:

元件本体或元件脚支撑点距板面0.2~0.5mm。

倾斜:

角度超过20°。

倾斜:

角度在10~20°之间。

倾斜:

角度在5~10°之间。

插件元件焊接标准

元件类型

标准描述

图片说明

所有元件

焊锡面焊点:

焊料布满整个焊盘,侧面观察角度在15~45°之间。

焊点光亮平滑,对元件脚润湿良好;引脚轮廓容易分辩;焊料填充呈凹面状。

插件元件焊接标准

元件类型

标准描述

图片说明

所有元件

零件面:

焊料布满整个焊盘,焊点光亮平滑。

贯穿孔:

焊料100%填充。

插件元件焊接缺陷(严重缺陷)

元件类型

不良描述

图片说明

所有元件

空焊:

元件及焊盘无焊料填充。

短路:

焊点或元件脚之间不应导通而导通。

虚焊:

焊点外观良好,但未与焊盘连接在一起。

插件元件焊接缺陷

元件类型

缺陷类别

严重缺陷

主要缺陷

次要缺陷

所有元件

少锡:

焊料润湿不足焊盘大小的60%。

少锡:

焊料润湿为焊盘大小的60%~80%。

少锡:

焊料润湿为焊盘大小的80%~90%。

上锡不足:

贯穿孔垂直填充不足75%。

锡多:

零件面焊料润湿高度超过板面1mm以上。

锡多:

零件面焊料润湿高度超过板面0.5~1mm。

锡多:

元件脚未露出焊点,焊点侧面角度大于90°。

锡多:

元件脚露出焊点,侧面角度大于90°。

锡多:

元件脚未露出焊点,焊点外观良好;元件脚露出焊点,焊点侧面角度在45~90°之间。

锡洞:

面积超过焊点大小的20%。

锡洞:

面积为焊点大小的10%~20%。

锡洞:

面积为焊点大小的5%~10%。

插件元件焊接缺陷

元件类型

缺陷类别

严重缺陷

主要缺陷

次要缺陷

所有元件

拉尖:

长度超过1mm。

拉尖:

长度小于1mm。

锡珠:

直径超过0.5mm。

锡珠:

直径为0.2~0.5mm。

锡珠:

直径小于0.2mm。

锡渣:

面积超过0.5mm2。

锡渣:

面积为0.2~0.5mm2。

锡渣:

面积小于0.2mm2。

螺丝孔上锡过多,焊料表面不平滑。

堵孔:

不应上锡的贯穿孔上锡。

脏污:

板面助焊剂残留或其它脏污呈黄色或黑色,严重影响外观。

脏污:

板面有助焊剂残留或其它脏污,但面积较小呈透明状,外观影响轻微。

元件切脚标准

元件类型

标准描述

图片说明

所有元件

引脚和焊料之间无破损;脚长超出焊点0.2~0.5mm。

元件切脚缺陷

元件类型

缺陷类别

严重缺陷

主要缺陷

次要缺陷

所有元件

锡裂:

引脚与焊料填充之间有破裂。

脚短、脚长:

超出标准脚长的±0.5mm。

元件固定标准(粘胶)

元件类别

标准描述

图片说明

水平放置元件

粘接剂对元件的粘接范围至少为其长度的1/2,粘接剂堆高为元件直径的1/4~1/3,粘接剂位于元件体的中心。

黄胶固定元件时,点胶范围至少为元件体与板面接触面积的1/2。

垂直放置单个元件

粘接剂对元件的粘接高度为5~10mm,元件周长的1/3。

元件固定标准(粘胶)

元件类别

标准描述

图片说明

多个垂直放置的元件

粘接剂对每个元件的粘接范围至少为其自身长度的1/3且不低于5mm,其自身周长的1/4,粘接剂在各元件之间连续涂布。

线材、插座类

粘接剂完全包裹线材或插座端子。

螺丝

螺丝胶固定螺帽时,胶量完全覆盖住螺帽;固定螺纹时,点至螺帽与丝孔接触面,范围为螺丝周长的1/3。

元件固定缺陷

元件类别

缺陷类别

严重缺陷

主要缺陷

次要缺陷

水平放置元件

粘接剂范围小于元件长度的1/3;堆高低于直径的1/5。

粘接剂范围为元件长度的1/3~1/2;堆高为其直径的1/5~1/4。

垂直放置元件

粘接剂粘接高度低于5mm,单个元件少于周长的1/3;多个元件少于周长的1/4。

线材、插座类

粘接范围少于线材或插座端子与板面接触范围的2/3。

粘接范围在2/3以上,但未完全包裹线材或插座端子。

螺丝

粘接范围不足螺丝周长的1/3或螺帽面积的80%。

其它缺陷

元器件类别

缺陷类别

严重缺陷

主要缺陷

次要缺陷

PCB

涂层起泡、烫伤:

面积超过2mm2。

涂层起泡、烫伤:

面积超过1~2mm2。

涂层起泡、烫伤:

面积小于1mm2。

划痕:

长度大于5mm或造成断路。

划痕:

长度在3~5mm之间。

划痕:

长度小于3mm或痕迹不明显。

铜箔脱落

铜箔翘起:

翘起面积大于1/4。

铜箔翘起:

翘起面积小于1/4。

变形:

对角线高度偏差大于2mm。

破损:

造成起层、断路。

破损:

未超过2mm,且对性能无影响。

螺丝

未平贴、未拧紧。

其它缺陷

元器件类别

缺陷类别

严重缺陷

主要缺陷

次要缺陷

贴纸、标签、绝缘垫片

剥离、起皱,倾斜超过10°,左右或上下偏移中心线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