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2341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doc.docx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doc.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doc.docx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doc

课程名称:

人生哲学课程代码:

00482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人生哲学论》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掌握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从而引导自学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设置的。

开设《人生哲学论》课程,通过对人的生命原欲、人的本性以及自由的介绍,帮助应考者正确认识自我;通过对爱情、德性以及审美的介绍,引导广大考生有效地实现自我;通过对如何对待命运、人生如何走向成熟以及如何对待生死的问题的介绍,引导广大考生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人生哲学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其他课程如《哲学》、《伦理学》等均有紧密的联系:

人生哲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学好哲学能增加考生的哲学理论功底和哲学思维方式的训练;《伦理学》更能使考生理论联系实际,将人生哲学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智慧,更好地指导考生的学习和生活。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导论智慧之光烛照下的自我人生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和掌握解全书的体系结构,以及学习人生哲学的终极目的,即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二课程内容

(一)自我与人生的同一性

自我和自我意识的诞生;自我与人生的双向作用过程。

(二)人生的逻辑历程:

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三)自我的智慧

认识自我的智慧:

自尊与自省;实现自我的智慧:

自强;超越自我的智慧:

自信。

三考核知识点

(一)自我与自我意识的关系。

(二)人生的逻辑过程。

(三)自我智慧的表现。

四考核要求

(一)自我与人生的同一性

1.识记:

(1)自我和自我意识的诞生;

(2)伴随自我诞生过程中的矛盾体验;(3)完整的自我意识的表现。

2.领会:

(1)自我与人生的同一性;

(2)“自我”与“非我”的关系。

(二)人生的逻辑历程:

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1.识记:

(1)自我人生的三个阶段;

(2)自我实现。

2.领会:

(1)认识自我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2)什么是真正的人生。

3.简单应用:

(1)如何实现自我;

(2)如何超越自我。

4.、综合应用:

哲学的智慧对认识自我的启迪。

(三)自我的智慧

1.识记:

(1)自尊;

(2)自省;(3)自强;(4)自信。

2.领会:

(1)自省的重要意义;

(2)自信与自负和自卑的区别。

第一篇自我认识论

第一章生命原欲的认知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和掌握生命原欲的理性内涵及其与自我人生的关系,了解自我原欲的张扬与节制之间的关系,了解中国传统人生哲学在对待自我原欲上的德性主义传统的现代启迪意义,从而能够正确理解和对待自我的生命原欲。

二课程内容

(一)生命之欲的理性内涵与构成

原欲的理性内涵;原欲的基本构成。

(二)原欲的张扬与节制

原欲的张扬;原欲的节制;禁欲与纵欲的理性批判。

(三)原欲的德性规范

勤俭;戒贪;知耻。

三考核知识点

(一)原欲的内涵与构成。

(二)对待原欲的正确态度。

(三)对待生命原欲的德性规范。

四考核要求

(一)生命之欲的理性内涵与构成

1.识记:

(1)原欲的理性内涵;

(2)原欲对文明社会的双重作用。

2.领会:

原欲的基本构成及其丰富多样性。

(二)原欲的张扬与节制

1.识记:

中国古代哲学对制欲的主要方式和表现。

2.领会:

节制生命之欲的必要性。

3.简单应用:

正确看待历史上的禁欲主义和纵欲主义。

4.综合应用:

结合历史与现实,分析如何把握好对待原欲的度。

(三)原欲的德性规范

1.识记:

勤俭

2.领会:

(1)勤俭德性的重要意义;

(2)戒贪的重要意义;(3)知耻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人性的审视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人性的内涵与构成及其与人的本质之间的关系,了解人性自私论与合理利己主义的虚假本质及其危害,从而正确认识人性。

二课程内容

(一)人性与人的本质

人性的内涵与构成;人的本质;科学人性论的认知意义。

(二)人性自私的哲学批判

“人性自私”命题的虚假性;人性应当超越自私;自私问题上的辨正。

(三)合理利己主义的不合理性

合理利己主义的不可能性;合理利己主义道德原则的非道德性;利己与利他的合题:

合理利益主义。

三考核知识点

(一)人性与人的本质之间的关系。

(二)正确看待人性自私的观点。

(三)合理利己主义的不合理性。

三考核要求

(一)人性与人的本质

1.识记:

(1)人性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2.领会:

(1)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论述;

(2)科学人性论的认知意义。

3.简单应用:

人性与人的本质之间的关系。

(二)人性自私的哲学批判

1.领会:

(1)“人性自私论”的真实含义;

(2)个人利益与自私的关系;(3)自私与自爱的关系。

2.简单应用:

人性自私论的错误性与虚假性。

3.综合应用:

如何对待“人性自私”的观点。

(三)合理利己主义的不合理性

1.领会:

(1)合理利己主义不合理性的原因;

(2)合理利己主义存在的原因。

2.综合应用:

如何正确对待“合理利己主义”。

第三章自由的探究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自由与必然、自由与责任、自由与义务的关系,以及自由实现的心灵历程,从而更好地认识自由,实现人生的自由。

二课程内容

(一)自由与必然的关系

自由的含义;必然性的含义;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对立;意志自由与客观必然性的关系;宿命论与唯意志论的迷误。

(二)自由与责任、义务

自由意味着选择负责;自由是对义务的一种自觉承担。

(三)自由实现的心灵历程

自由的心灵里程;从消极自由走向积极自由;冲突中的自由选择。

三考核知识点

(一)自由与必然的关系。

(二)自由与责任、义务的关系。

(三)自由实现的心灵历程。

四考核要求

(一)自由与必然的关系

1.识记:

(1)自由的含义;

(2)必然性的含义;(3)意志自由的含义。

2.领会:

(1)自由与客观规律的关系;

(2)意志自由与客观必然性的关系;(3)宿命论与唯意志论的错误之处。

3.综合应用:

正确认识自由与必然的关系。

(二)自由与责任、义务

1.识记:

义务感

2.领会:

(1)自由意味着对选择负责;

(2)自由是对义务的一种自觉承担。

3.综合应用:

正确认识自由与责任、义务的关系。

(三)自由实现的心灵历程

1.识记:

(1)主体自由的心灵历程的三个阶段;

(2)积极的自由;(3)消极的自由。

2.简单应用:

(1)如何从消极自由走向积极自由;

(2)如何在冲突中进行自由选择。

第二篇自我实现论

第四章真爱的寻觅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爱情的本质及其对自我生命的意义,了解爱情与性、爱情与博爱、爱情与友谊,以及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从而能够获得真爱,实现自我。

二课程内容

(一)爱情对于自我生命的意义

爱是生命的必要环节;爱为生命增添美与善的色彩。

(二)爱情的本质

爱情与性;爱情的矛盾本质;爱情的矛盾困顿。

(三)爱是一门意志的艺术

爱的艺术之一:

性与爱的超越;爱的艺术之二:

爱与博爱的统一;爱的艺术之三:

在爱情中融进友谊;爱的艺术之四:

爱情与事业兼得。

三考核知识点

(一)爱情对自我生命的意义。

(二)爱情的本质。

(三)爱是一门意志的艺术。

四考核要求

(一)爱情对于自我生命的意义

1.领会:

爱情对于自我生命的重要意义。

(二)爱情的本质

1.识记:

(1)爱情的要素;

(2)爱情的本质规定。

2.领会:

(1)爱情与性的关系;

(2)爱情是理性和非理性的矛盾统一;(3)失恋是使人变得高尚纯洁的痛苦。

(三)爱是一门意志的艺术

1.领会:

如何处理爱与性、爱情与博爱、友谊和事业的关系。

第五章德性的造就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善与恶的表现与实质,了解人性及道德品性和道德境界的一般特征,了解道德修养的一般过程,从而能自觉地扬善抑恶、造就德性。

二课程内容

(一)善之性的充实

仁爱;善良;同情心。

(二)恶之性的扬弃

纵欲;妒忌;冲动。

(三)德性的修养过程

作为可能的人性;德性造就中的品性和境界;德性修养的实现过程。

三考核知识点

(一)善之性的表现。

(二)恶之性的表现。

(三)德性的修养过程。

四考核要求

(一)善之性的充实

1.识记:

(1)仁爱的基本含义;

(2)中国传统文化中忠恕之道中“恕”的含义。

2.领会:

(1)仁爱是一切道德的根基;

(2)善良不是软弱的表现;(3)同情不是毫无原则的认同。

(二)恶之性的扬弃

1.识记:

(1)节制的含义;

(2)妒忌的含义。

2.领会:

(1)节制并不意味着禁欲;

(2)妒忌的危害。

3.简单应用:

如何抑制冲动。

(三)德性的修养过程

1.识记:

(1)品性的含义;

(2)境界的含义及其层次;(3)慎独的含义。

2.综合应用: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进行道德修养。

第六章人生的审美追求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人生审美追求的主要表现和方式,了解人生美的基本表现和塑造人格美的基本途径,从而有效地塑造美的人格。

二课程内容

(一)寄情山水之美

自然美中的乐山乐水;自然美中的“比德”;自然美中的“畅神”。

(二)让艺术熏陶人生

艺术美对人生的魅力;艺术对人生熏陶的主要形式;让艺术熏陶人生的智慧。

(三)人格美的塑造

人格中“正义”的力量;人格中“诚”的内在力量;人格中勇敢的力度。

三考核知识点

(一)山水之美带给人的审美追求。

(二)艺术对人生的熏陶。

(三)人格美的塑造。

四考核要求

(一)寄情山水之美

1.识记:

(1)“比德”的含义;

(2)“畅神”的含义。

2.领会:

自然山水带给人的审美追求。

(二)让艺术熏陶人生

1.识记:

艺术熏陶的主要方式。

2.领会:

(1)艺术美对人生的魅力;

(2)悲剧美带给人的艺术熏陶。

3.简单应用:

如何让艺术熏陶人生的智慧。

4.综合应用:

艺术欣赏的审美格调和品位,对于当代中国人自我人生的审美追求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三)人格美的塑造

1.识记:

(1)“正义”的含义;

(2)作为人格美的“诚”的含义及其表现;(3)勇敢的含义及表现。

2.领会:

(1)人格中“正义”的力量;

(2)虔诚也是一种人格美;(3)勇敢作为一种人格美的本质内涵及其表现。

3.综合应用: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塑造自己美的人格。

第三篇自我超越论

第七章挑战命运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命运和痛苦的本质,了解命运与人为的辩证关系,了解痛苦的不同表现形式及摆脱痛苦的有效途径,从而塑造强者的性格,成为命运的主宰,并能战胜痛苦,享受欢乐,最终获得人生的幸福。

二课程内容

(一)破除命运的神话

选择命运;性格即命运;塑造强者的性格。

(二)超越痛苦

痛苦缠绕的人生;学会体验欢乐;战胜痛苦。

(三)主宰人生

让理想永远激励人生;在选择中实现人生的超越;拥有幸福。

三考核知识点

(一)如何对待命运。

(二)如何超越痛苦。

(三)如何主宰人生。

四考核要求

(一)破除命运的神话

1.识记:

命运的特征与本质。

2.领会:

命运与人为的关系。

3.简单应用:

如何正确对待命运。

(二)超越痛苦

1.识记:

痛苦的表现形式。

2.简单应用:

(1)如何正确看待痛苦;

(2)如何获得人生的欢乐。

3.综合应用:

如何正确对待人生中的苦与乐。

(三)主宰人生

1.识记:

人生理想的不同表现形式。

2.领会:

(1)人生是追求理想的一种活动;

(2)幸福与物质享受的关系。

3.简单应用:

幸福的含义及如何获得幸福。

4.综合应用:

如何在选择中实现对人生的超越。

第八章走向成熟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成熟的内涵及其表征,了解成熟自我的心灵依据,了解孤独对于自我的必然性,了解幽默、沉默和献身对于自我人格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能走向成熟,完善自我。

二课程内容

(一)成熟的内涵与表征

成熟的内涵;走出自我狭小的天地;成熟自我的心灵依据。

(二)在孤独中孕育成熟

孤独之于自我的必然性;在孤独中体验美;战胜无聊感。

(三)在优雅与崇高中走向成熟

幽默的人生情趣;沉默的自我体验;在献身中升华自我人格。

三考核知识点

(一)成熟的内涵与表征。

(二)如何在孤独中孕育成熟。

(三)如何在优雅与崇高中走向成熟。

四考核要求

(一)成熟的内涵与表征

1.识记:

(1)成熟的内涵及本质规定;

(2)成熟的表现。

2.领会:

成熟自我的造就必须置身于集体中才是可能的;

(2)成熟自我的心灵依据。

(二)在孤独中孕育成熟

1.领会:

每个自我都是孤独的个体。

2.综合应用: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战胜无聊感,在孤独中走向成熟。

(三)在优雅与崇高中走向成熟

1.领会:

(1)幽默是一种人生艺术;

(2)真正的沉默永远是一种人生审美的情趣;(3)真正有价值的献身是为社会而作出的。

第九章生与死的超越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了解生的智慧在于追求成功并超越成功,了解生与死的辩证关系,从而能够正确地面对死亡,并能超越死亡,走向生命的不朽之境。

二课程内容

(一)生的智慧

生的智慧在于追求成功;走向成功的智慧;超越成功。

(二)面对死亡的智慧

生与死的辩证法;珍惜生命;生则乐生,死则乐死。

(三)超越死亡,走向不朽

对生命不朽的探求;走向生命的不朽之境。

三考核知识点

(一)生的智慧。

(二)面对死亡的智慧。

(三)超越死亡,走向生命不朽。

四考核要求

(一)生的智慧

1.领会:

失败是成功之母。

2.简单应用:

如何才能获得成功。

3.综合应用:

如何看待:

“在人生的追求中,人类永远面临两个悲剧:

不成功和成功”。

(二)面对死亡的智慧

1.领会:

(1)生与死的辩证关系;

(2)“自杀是胆怯无比的结果”。

2.简单应用:

如何看待死亡。

(三)超越死亡,走向不朽

1.综合应用:

如何超越死亡,走向生命的不朽。

Ⅲ.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落实,现对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并提出具体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制定的。

目的在于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的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自学考试大纲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和发挥。

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应基本一致。

大纲里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教材里面一般也应有;教材里面有的内容,大纲里不一定体现。

若教材中的内容与大纲要求不一致,以大纲为准。

三关于自学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指定教材:

《人生哲学论》,张应杭著,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参考读物:

(1)《人生哲学》,冯友兰著,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人生哲学导论》,宋希仁著,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四关于自学要求与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

课程基本要求还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

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

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原著阅读法是学习本门课程的重要方法,考生应根据实际可能,适当阅读原文。

♣本课程学分数为7分。

五关于考核内容和目标的说明

本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都是考核内容。

课程中各章的内容均由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自学考试中成为考核知识点。

因此,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考试内容是以分解为考核知识点的方式给出的。

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内容的特点不同,自学考试将对各知识点分别按照四个认知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

这四个层次分别是:

识记:

要求考生知道本课程中的名词、概念、观点、知识的含义,并能够正确认识或识别。

领会:

要求在识记的基础上,能把握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主要政治活动,掌握有关概念、主张的区别与联系。

简单应用:

要求在领会的基础上,运用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中的少量知识点,分析和解决一般理论或实际问题。

综合应用:

要求考生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运用本课程规定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稍微复杂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六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明确本课程的性质与设置要求,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把握指定教材的基本内容,对自学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体现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

2.要正确处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应用能力的关系。

要适当联系实际,努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试者的马克思主义认识水平。

3.要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

课程内容有重点和一般之分,而考试内容则是全面的,分布到各章。

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自学应考者对教材进行系统全面的复习,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把重点辅导与兼顾一般相结合。

切忌孤立地抓重点,把自学者引向猜题押题。

4.助学学时:

本课程共7学分,建议总课时126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章次

内容

学时

导论

智慧之光烛照下的自我人生

10

第一章

生命原欲的认知

8

第二章

人性的审视

12

第三章

自由的探究

12

第四章

真爱的寻觅

16

第五章

德性的造就

14

第六章

人生的审美追求

16

第七章

挑战命运

14

第八章

走向成熟

14

第九章

生与死的超越

10

合计

126

七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不要任意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

考试命题要覆盖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2.本课程的考试命题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占30%,领会占40%,应用占30%。

3.试题要合理安排难度结构。

试题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

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

3:

3:

2。

♣本课程的考试采取闭卷考试方式进行。

4本课程考试试卷采用的题型,一般有: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

5本课程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题量应以中等水平的自学应试者在规定时间内答完全部试题并略有复查时间为度。

附录:

题型举例

一、单选题(在被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最有意义和价值的献身是()

A为自己B为家庭C为爱情D为社会

2.以下选项中不是成熟自我的心灵依据的是()

A知B情C意D行

二、多选题(在被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们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人生的逻辑历程包括()

A认识自我B实现自我C超越自我D评价自我E成就自我

2.以下哪些不属于自我智慧的表现()

A自卑B自尊C自强D自省E自信

三、名词解释题

1.慎独

2.自我

四、辨析题

1.人性是自私的

2.善良是软弱的表现

五、简答题

1.简述自然山水带给人的审美追求。

2.简述意志自由与客观必然性的关系。

六、论述题

1.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战胜无聊感,在孤独中走向成熟。

2.如何看待:

“在人生的追求中,人类永远面临两个悲剧:

不成功和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