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2309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解数/解甲归田着凉/着手成春连累/硕果累累提防/提心吊胆

B.济世/人才济济应届/应有尽有豪强/强词夺理铜臭/遗臭万年

C.落拓/经文拓片肥胖/心宽体胖悄然/悄无声息折本/百折不挠

D.复辟/鞭辟入里瘦削/削足适履收拾/拾级而上模样/模棱两可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斑斓贪脏枉法好高骛远孽根祸胎

B.包涵默然消魂萍水相逢棉里藏针

C.遐想披星戴月拭目以待恍然大悟

D.呕歌义愤填膺貌和神离湮没无闻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中学生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诸多的心理问题,需要家长和老师认真地加以,以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②当公安人员向他了解犯罪分子情况时,他说话显得很,但最后在正义的感召下,说出了犯罪分子犯罪的全过程。

③祥林嫂讲起阿毛的故事,打动了许多妇女的心,她们伤感,落泪。

A.疏通隐晦无不B.疏导隐晦不无

C.疏通隐讳不无D.疏导隐讳无不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道德与法律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唇齿相依,缺一不可。

B.上届冠军挪威队以全胜战绩出现,表现十分出色,其卫冕雄心及雄厚实力令人刮目相看。

C.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而特殊的民族文化遗产,其文化内涵和相关习俗不应该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D.将往昔林林总总的记忆吐露在纸上,我意识到完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行动,我注定为回忆而生。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年来,面对国内彩电市场严重滞销的不利形势,长虹电器集团积极更新技术

并提升售后服务质量,恪守“韧性、信心、开放”的创新观念,在竞争中一下子取得了优势地位。

B.海洋国家依赖对外贸易,国家安全范围不仅取决于主权所不及的海洋和贸易区域的秩序,还取决于本土治理。

这是海洋国家把海权作为战略重点的根本原因。

C.说起成都以及附近游玩的地方,非常的多,但是几乎都离不开历史二字,这个巴蜀文化重镇,发生过多少历史事件,有多少历史人物曾在这里上演了传奇的人生大戏。

D.据记者了解,为了维持房价数据的“稳定”,部分一线城市对高价房暂停发放预售许可证,使高价房无法入市销售,低价房源则加大入市,从而拉低了新房的平均成交价格。

6、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在《红楼梦》里,大观园成立了一个诗社——怡红社,其中成员有稻香老农(李纨)、潇湘妃子(林黛玉)、蘅芜君(薛宝钗)、怡红公子(贾宝玉)、蕉下客(贾探春)、菱洲(贾迎春)、藕榭(贾惜春)。

B.“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写的开篇词。

C.堂吉诃德梦中行侠仗义,挥剑到处乱刺,把客店里盛满红酒的皮袋当作巨人给刺破了。

红酒像血一样四处流淌。

桑丘以为是主人砍下了巨人的脑袋,还说这客店中了魔法。

店主人气得诅咒:

“谁戳破了我的酒袋,叫他的灵魂到地狱里泡着去!

D.《巴黎圣母院》克洛德暗中跟踪弗比斯,当他看到弗比斯同爱斯梅拉达亲热地幽会时,不禁妒火中烧,趁机刺伤了弗比斯。

但他反而嫁祸于爱斯梅拉达,在法庭上编造了所谓巫术的谎言,声称是爱斯梅拉达运用巫术伙同她的小山羊刺杀了弗比斯。

并对她进行严刑逼供,爱斯梅拉达宁死不屈,最后被判处绞刑。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传统文化是中国教育的历史基础

程方平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进入21世纪,在全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本土传统文化的价值进一步凸现,成为构建各国教育特色的重要基础。

此时适逢中国近代教育走过百年历程,如何传承与发展本土文化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相关的理论争鸣与各类尝试风起云涌,故需要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来规范和引领未来的教育发展,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意义的教育体系,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奠定重要的历史基础。

中国教育尊重传统,不仅在思想和精神领域重视“道统”,各行各业的人才培养和标准规范都非常关注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然而,自百年前开始,在西方模式和标准的影响下,我们的教育缺少自信,我们以往用于反思和自省的自我批评变成了盲目和全盘自我否定的依据。

历经1300年探索实践的科举制度,就有许多可资借鉴的遗产。

国外的研究与实践非常认同中国的科举对文官制度的影响,认为这是中国在制度文明上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体现了人才评价选拔方面最公平合理的实践探索。

再从中小学的语文、数学教学来看,中国的传统在形式、内容、方法、观念和评价等方面,相对于源自西方的各类教学法,许多方面更适合于中国学生及中国知识的具体情况。

百年来的教育实践证明,中国的传统教育绝非可以简单地用机械灌输来概括,中国历史上人才辈出亦是与中国教育的传统息息相关。

在中国教育传统的思想与实践中,不仅有“有教无类”、“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知行合一”、“活到老,学到老”等与西方教育源流和现代教育理念相似、相通的原创教育思想,也有独具特色的家学、书院、师徒制、耕读习俗、学术争鸣、树立思想流派的传统等。

中国教育传统中永恒的、富有创新潜力的价值早已受到国外思想家、教育家的深切关注,不仅数百年前影响了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近年来创立“多元智能”理论的哈佛教授加德纳也多次强调他的思想曾借鉴了中国的教育传统。

可见,中国教育传统的精髓需要国人认真反思、汲取和弘扬,全面否定和浅尝辄止均是对历史、民族与未来不负责任、缺乏基本文化素养的表现。

需要铭记的是,一个不知道尊重自己传统的民族难以受到其他民族尊重,也难以真正自信、自强。

传承和弘扬本国、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并非机械地重复和照搬,更不能仅仅满足于对经典的死记硬背。

容纳、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不仅在其“形”,更重要的是其“神”,即中国传统的内在精神、思维方式和笃行实践。

每个时代都应有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认真审视和深远思考,并以此来指引实践,找到更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

(节选自2011年7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有改动)

7.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传统文化是指某个民族在其文明发展历史上的各种思想、观念的总体表征。

B.传统文化属于一种民族文化,它集中反映了这个民族的特质和风貌。

C.传统文化是世界各国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构建自己教育特色的重要基础。

D.传统文化对中国教育发展可起到规范和引领作用,否则中国教育就缺少了特色。

8.下列各项,不属于“中国教育尊重传统”的一项是

A.中国教育在思想和精神领域重视“道统”.在人才培养和标准规范方面也非常关注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B.中国的中小学的语文、数学教学,在形式、内容、方法、观念和评价等方面更适合于中国学生及中国知识的具体情况。

C.中国教育既注重“有教无类”、“教学相长”等教育思想,也有家学、书院、师徒制等教育传统。

D.中国教育传统中永恒的、富有创新潜力的价值,早己受到国外思想家、教育家的深切关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9.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科举制度,在评价选拔人才方面是最公平合理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重大贡献,需要我们重视继承和发扬光大。

B.中国教育传统中永恒的、富有创新潜力的价值影响了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哈佛教授加德纳电是借鉴中国的教育传统创立了“多元智能”理论。

C.中国教育的传统需要我们尊重和弘扬,全面否定和浅尝辄止都是不对的,都是缺乏基本文化素养的表现。

D.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不能靠对经典的死记硬背,不能机械地重复和照搬,而重在传承弘扬其内在精神、思维方式和笃行实践。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

(每小题3分,共9分)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

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

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

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

郑君死孝文时。

  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

孝景时,为太子舍人。

每五日洗沐,常事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

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

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

“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

”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

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

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

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

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

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

上曰:

“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

”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

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

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

顷之,守长史。

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

数岁,以官卒。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先:

祖先

B.常事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  存:

存放

C.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  视:

视察

D.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  发:

检举揭发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与官属言,若恐伤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 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臣以险衅,夙遭悯凶

D.顷之,守长史/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2、下列用“/”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B.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C.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D.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第II卷(共114分)

13、把文言文材料中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4分,12分)

(1)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

译文:

(2)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译文:

(3)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采桑子扁舟去作江南客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

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

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注]本词作于金兵南侵中原沦陷后词人离开故乡洛阳南下避难,途径今江西彭泽县的彭浪矶时。

(1)请指出“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4分)

答:

(2)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4分)

答:

15、补写出下列空缺部分。

(8分)(1—7题必做,8、9两题任选一题)

1、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2、,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3、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

4、,各自东西南北流。

(鲍照《拟行路难》)

5、袅袅兮秋风,。

(屈原《湘夫人》)

6、,聊逍遥兮容与。

(屈原《湘夫人》)

7、,夕济兮西澨。

(屈原《湘夫人》)

8、天长地久有时尽,。

(白居易《长恨歌》)

9、出师一表真名世,。

(陆游《书愤》)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6~19题。

哑巴与春天

迟子建

①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

②春风像一把巨大的笤帚,悠然扫着大地的积雪。

它一天天地扫下去,积雪就变薄了。

这时云雀来了,阳光的触角也变得柔软了,冰河激情地迸裂,流水之声悠然重现,嫩绿的草芽顶破向阳山坡的腐殖土,达子香花如朝霞一般,东一簇西一簇地点染着山林,春天有声有色地来了。

③我的童年春光记忆,是与一个老哑巴联系在一起的。

④在一个偏僻而又冷寂的小镇,一个有缺陷的生命,他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

没人记得他的本名,大家都叫他老哑巴。

他有四五十岁的样子,出奇地黑,出奇地瘦,脖子长长的,那上面裸露的青筋常让我联想到是几条蚯蚓横七竖八地匍匐在那里。

老哑巴在生产队里喂牲口,一早一晚的,常能听见他铡草的声音,嚓——嚓嚓,那声音像女人用刀刮着新鲜的鱼鳞,又像男人抡着锐利的斧子在劈柴。

我和小伙伴去生产队的草垛躲猫猫时,常能看见他。

老哑巴用铁耙子从草垛搂下一捆一捆的草,拎到铡刀旁。

本来这草是没有生气的,但因为有一扇铡刀横在那儿,就觉得这草是活物,而老哑巴成了刽子手,他的那双手令人胆寒。

我们见着老哑巴,就老是想逃跑。

可他误以为我们把草垛蹬散了他会捉我们问责,为了表示支持我们躲猫猫,他挥舞着双臂,摇着头,做出无所谓的姿态。

见我们仍惊惶地不敢靠前,他就本能地大张着嘴,想通过呼喊挽留我们。

但见他喉结急剧蠕动,嗓子里发出“呃呃”的如被噎住似的沉重的气促声,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⑤老哑巴是勤恳的,他除了铡草、喂牲口之外,还把生产队的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

冬天打扫的是雪,夏天打扫能是草屑、废纸和雨天时牲畜从田间带回的泥土。

他晚上就住在挨着牲口棚的一间小屋里。

也许人哑了,连鼾声都发不出来,人们说他睡觉时无声无息的。

老哑巴很爱花,春天时,他在场院的围栏旁播上几行花籽,到了夏天,五颜六色的花不仅把暗淡陈旧的围栏装点出了生机,还把蜜蜂和蝴蝶也招来了。

就是那些过路的人见了那些花儿,也要多望上几眼,说,这老哑巴种的花可真鲜亮啊,他娶不上媳妇,一定是把花当媳妇给伺候和爱惜着了!

⑥有一年春天,生产队接到一个任务,要为一座大城市的花园挖上几千株的达子香花。

活儿来得太急,人手不够,队长让老哑巴也跟着上山了。

老哑巴很高兴,因为他是爱花的。

达子香花才开,它们把山峦映得红一片粉一片的。

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

晚上,社员们就宿在山上的帐篷里。

由于那顶帐篷只有一道长长的通铺,男女只能睡在一起。

队长本想在通铺中央挂上一块布帘,使男女分开,但帐篷里没有帘子。

于是,队长就让老哑巴充当帘子,睡在中间,他的左侧是一溜儿女人,右侧则是清一色的男人。

老哑巴开始抗议着,他一次次地从中央地带爬起,但又一次次地在大家的嬉笑声中被按回原处。

后来,他终于安静了。

后半夜,有人起夜时,听见了老哑巴发出的隐约哭声。

⑦从山上归来后,老哑巴还在生产队里铡草。

一早一晚的,仍能听见铡刀“嚓——嚓嚓——”的声响,只不过声音不如以往清脆,不是铡刀钝了,就是他的气力不比从前了。

那一年,他没有在场院的围栏前种花,也不爱打扫院子,常蜷在个角落里打瞌睡。

队长嫌他老了,学会偷懒了,打发了他。

他从哪里来,是没人知道的,就像我们不知他扛着行李卷又会到哪里去一样。

我们的小镇仍如从前一样,经历着人间的生离死别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达子香花依然在春天时静悄悄地绽放,依然有接替老哑巴的人一早一晚地为牲口铡着草料,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原来这小镇是少了一个沉默的人——

⑧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

(选自《散文选刊》2011年第3期,有改动)

16.按要求回答问题。

(5分)

(1)说说“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中“积雪”的含义。

(2分)

答:

(2)“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一句,表达了老哑巴什么样的情感?

(3分)

答:

17.老哑巴的“春天”指的是什么?

请分条概括。

(4分)

答:

18.第②⑥⑦节各有一处描写了达子香花,请简要分析第三处在文章中的作用。

(6分)

答:

19.老哑巴与《祝福》中的祥林嫂有许多相似之处,请加以探究。

(6分)

答:

六、作文(65分)

20.(15分)

一个人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就会难过,在心理学上这叫作“委屈”。

生活中人人都受到过委屈,这委屈来自上级领导、上司、老师、父母、兄弟姐妹、同学、同事、朋友……你在生活中肯定也受到过委屈,现在就把你曾经受过的委屈写出来,一吐为快。

要求:

(1)运用第一人称,写自己的委屈。

(2)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4)不少于200字。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50分)

曾经有人问在大街上散步的罗丹:

什么是艺术?

杰出的雕塑家毫不犹豫地回答:

“减去多余的部分。

”简单的回答,却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想一想,我们许多时候不正需要减去多余的部分吗?

请以“减去多余的部分”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700字。

 

高二(下)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答案

1.A(A项解xiè数/解jiě甲归田,着zháo凉/着zhuó手成春,连累lěi/硕果累累léi,

提dī防/提tí心吊胆;B项济jì世/人才济济jǐ,应届/应有尽有都念yīng,豪强qiáng/强qiǎng词夺理,铜臭xiù/遗臭chòu万年;C项落拓tuò/经文拓tà片,肥胖pàng/心宽体胖pán,悄然/悄无声息都念qiǎo,折shé本/百折zhé不挠;D项复辟bì/鞭辟pì入里,瘦削/削足适履都念xuē,收拾shī/拾shè级而上,模mú样/模棱mó两可)

2.C(A脏→赃;B消→销;D呕→讴,和→合)

3.D(疏通:

沟通双方的意思,调解争执。

疏导:

引导使畅通。

隐晦:

(意思)不明显。

隐讳:

有所顾忌而隐瞒不说。

不无:

不是没有,多少有一些。

无不没有一个不,全都。

4.B(“刮目相看”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5.D(A项“市场”与“滞销”搭配不当,应去掉“市场”;B项语序不当,应为“国家安全范围不仅取决于本土治理,还取决于主权所不及的海洋和贸易区域的秩序”;C项前后没有转折关系,“但是”赘余)

6.C解析:

A是海棠诗社,B是杨慎写的词,D是屈打成招

7.D(对中国教育发展起到“规范和引领作用”的不是传统文化)

8.D(这项是说国外关注中国教育传统,不属于“中国教育尊重传统”)

9.c(A项,“科举制度……合理的”错,“需要我们重视继承和发扬光大”错;B项,“哈佛教授加德纳也是借鉴中国的教育传统创立了‘多元智能’理论”错;D项,“不能靠对经典的死记硬背”错,原文说“不能仅仅满足于对经典的死记硬背”

10.B(看望,问候)

11.C(连词,都表因果)A(前句表并列,后句表递进)B(前好像,后表假设)D(前语气助词,无实义;后主谓之间)

12.D

14.

(1)运用了比喻手法,词人以旅雁、孤云自比,形象地表现了自己当时的孤独飘零的心境。

(2)抒发了由金兵入侵、中原沦陷而被迫辞乡去国、漂泊江南的离愁别绪。

16.

(1)比喻人性的冷漠。

(2分)

(2)①老哑巴朴实善良的本性;②能与大家一起劳动,价值被人认同认可,人格被尊重的喜悦;③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分)

17、老哑巴所期待的美好的生活——有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平等的生活权利,有尊严的社会地位。

(4分)

18、①结构上,与前文呼应;②内容上,花在人非。

(达子香花依然绽放,老哑巴的生活却彻底改变;③感情上,作者借花表达对老哑巴的同情;④主题上,引发读者对人性的思考,深化主题。

(6分)(答对三点即可)

19.①地位:

社会底层人物,失去尊严;②环境:

生活在落后地方,周围人人性冷漠;③性格:

勤劳、善良;④命运:

被人抛弃,结局悲惨。

(6分)(答对三点即可)

【文言文译文】

郑当时,字庄,陈县人。

他的祖先郑君曾做项籍手下的将领;项籍死后,不久就归属了汉朝。

高祖下令所有项籍的旧部下在提到项籍时都要直呼其名,郑君偏偏不服从诏令。

高祖下旨把那些肯直呼项籍名讳的人都拜为大夫,而赶走了郑君。

郑君死于孝文帝时。

  郑庄以仗义行侠为乐事,解救张羽的危难,声名传遍梁、楚之间。

孝景帝时,他做太子舍人。

每逢五天一次的休假日,他经常在长安四郊置备马匹,骑着马去看望各位老友,邀请拜谢宾朋,夜以继日通宵达旦,还总是担心有所疏漏。

郑庄喜爱道家学说,仰慕年长者,那种情意殷切的劲儿,就好像惟恐见不到人家一样。

他年纪轻,官职卑微,但交游的相知友都是祖父一辈的人,天下知名的人物。

武帝即位后,郑庄由鲁国中尉、济南群太守、江都国相,一步步地升到九卿中的右内史。

由于平议武安侯田蚡和魏其侯窦婴的纷争意见不当,他被贬为詹事,又调任大农令。

  郑庄做右内史时,告诫属下官吏说:

“有来访者,不论尊贵或低贱,一律不得让人滞留门口等候。

”他敬执主人待客之礼,以自己的高贵身分屈居于客人之下。

郑庄廉洁,又不添置私产,仅依靠官俸和赏赐所得供给各位年长的友人,而所馈送的礼物,只不过是用竹器盛的些许吃食。

每逢上朝,遇有向皇上进言的机会,他必得称道天下的年高望重的人。

他推举士人和属下的丞、史诸官吏,委实津津乐道,饶有兴味,言语中时常称举他们比自己贤能。

他从不对吏员直呼其名,于属下谈话时,谦和得好像生怕伤害了对方。

听到别人有高见,便马上报告皇上,唯恐延迟误事。

因此,肴山以东广大地区的士人和知名长者都众口一词称赞他的美德。

庄被派遣视察黄河决口,他请求给五天时间准备行装。

皇上说:

“我听说‘郑庄远行,千里不带粮’,为什么还要请求准备行装的时间?

”郑庄在外人缘虽好,但在朝中常常附和顺从主上之意,不敢过于明确表示自己的是非主张。

到他晚年,汉朝征讨匈奴,招抚各地少数民族,天下耗费财物很多,国家财力物力更加匮乏。

郑庄保举的人及其宾客,替大农令承办运输,亏欠钱款甚多。

司马安任淮阳郡太守,检举此事,郑庄因此落下罪责,赎罪后削职为平民。

不久,入丞相府暂行长史之职。

皇上认为他年事已高,让他去做汝南郡太守。

几年后,卒于任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