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霞美镇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2288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安市霞美镇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南安市霞美镇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南安市霞美镇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南安市霞美镇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南安市霞美镇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安市霞美镇总体规划.docx

《南安市霞美镇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安市霞美镇总体规划.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安市霞美镇总体规划.docx

南安市霞美镇总体规划

 

南安市霞美镇总体规划

(文本)

 

(2008-2020年)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9年12月

第一章总则

第01条编制目的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及海峡西岸城镇群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为了适应霞美镇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需求、优化配置各项资源、协调城乡各项建设、确定城镇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特编制此规划。

第02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8月);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4年9月1日颁发的《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5)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2008年)

(6)福建省“十一五”城镇体系建设规划(2006年)

(7)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年)

(8)泉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5年)

(9)泉州市“十一五”城市建设规划(2007)

(10)泉州市十一五规划报告(2006年)

(11)南安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7年)

(12)南安市城镇体系规划(评审稿)(2005年)

(13)南安中部区域协调发展规划(2008年)

(14)南安市十一五规划报告(2006年)

(15)南安市交通体系规划(2007年)

第03条规划原则

(1)坚持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高度协调的原则

(2)坚持突出特色、兼顾整体协调发展的原则

(3)坚持区域协调、错位竞争、互补发展的原则

(4)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地方特色的原则

(5)坚持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充分结合的原则

第04条规划期限

近期:

2008年——2010年

远期:

2010年——2020年

第05条规划范围

本次霞美镇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为霞美镇镇域范围,总面积57.04平方公里。

第06条规划指导思想

1、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五个统筹”的基本要求。

2、坚持贯彻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节约国土资源,合理配置生产力。

3、从区域整体发展的思想出发,从南安市经济发展的整体出发,统筹霞美镇的产业、环境、交通和基础设施等建设;

4、坚持高起点、高效率的规划思想,按现代化的要求规划城市的未来,保证规划具有超前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章城镇性质、职能与发展规模

第07条城镇性质

泉州都市圈制造业高地;南安东部专业化商贸、宜居新区。

第08条城镇职能

泉州都市圈以光伏电子和汽配产业为主导的制造业高地

泉州城区西部重要的专业化商贸服务中心

南安对接泉州的门户型枢纽

第09条城镇化发展规模

1、人口规模

规划期内霞美镇总人口规模2015年约为11万人,2020年约为15万人;2020年霞美镇城镇人口约为13.5万人,城市镇化水平90%。

2、用地规模

2020年霞美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将达到14.85-16km2。

由于光伏产业园区属于省级开发区,故其用地指标并不计入霞美镇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内,规划末期光伏产业园区用地规模将达到3-5km2。

第三章城镇产业发展

第10条产业规划原则

1、突出重点:

明确“工业强镇”的发展思路,走工业化推进城镇化的常规道路,快速提升能级规模。

2、扩张谱系:

延长产业链条,扩张产业谱系,使产业发展形成梯度推进的良性格局,增强抗风险能力。

3、联动发展:

依托泉州和南安大市场和大交通的便利,实现与泉州、南安的区域分工,协调联动发展。

第11条产业发展思路

1、落实工业强镇,以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新兴工业化进程;

2、发展现代服务业,强化霞美镇商贸服务走廊建设,培育商业商务、商贸流通、专业化服务等功能,提升人居环境;

3、发展特色花卉农业和近郊休闲农业,以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第12条产业体系设计

大力推进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提升传统产业,努力构建产业现代化、经营规模化、布局合理化的产业体系,形成“二、三、一”的产业格局,培育新能源产业、装备制造业、仓储物流业、商贸服务业、近郊休闲业和特色花卉业等六大产业板块,打造霞美镇“钻石型产业体系”。

1、新能源产业:

太阳能光伏产业是南安高新技术领域发展的重点。

利用多晶硅这一上游产品原料,积极研发太阳能光电应用产品,并注重半导体级多晶硅的发展方向,规划光伏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形成具有完整光伏产业链和光电应用产业及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发展培育完整的光伏电子产业链,生产出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具有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和太阳能电池组件。

2、装备制造业:

南安精密机械制造业应将重心放在汽配机械制造和工程机械制造两大领域。

其中汽车配件产业可以配合厦漳泉大都市区汽车工业建设,积极承接外来产业转移,重点发展汽配和工程机械优势行业,同时,并与泉州相关机械产业实现联动发展。

与之对应的是培育更具普遍意义的工程机械制造,主要是传统优势制造业的产业链上游延伸,服务于周边城镇强大的制造业能力。

如阀门机械制造、纺织和鞋模机械制造业、矿山机械、机床轴承等等,可以为这些相关产业提供有力的支撑。

3、仓储物流业:

规划在霞美建设物流园区,发展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直接服务于光伏产业基地和滨江工业基地。

在功能上除了要完成配送任务外,还要注重提供增值服务,形成专业化工业品物流基地。

同时有机整合泉州农产品市场,打造城市近郊特色产品配送中心,并与泉州物流系统相衔接。

4、商贸服务业:

(1)利用泉州车管所和考试场的资源优势继续发展汽车驾驶培训及其相关衍生服务业。

(2)利用霞美的区位优势在国道沿线发展专业化汽车4S店,服务泉州和南安市区的客户群。

(3)霞美的特色制造业产品(光伏电子和汽配机械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商贸销售的专业化市场。

(4)结合4S店在霞美开发郊区OUTLETS式购物折扣中心,以平价量贩式的服装销售为特点,利用舒适的购物环境和优惠的价格优势吸引周边城市的客户人群来霞美消费。

(5)构筑配套完善的商业网络结构,按照镇区、工业区、农民新村三个板块的不同要求,合理拓展新型商业业态,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提高商业服务质量。

(6)特殊花卉业:

花卉业是霞美的特色农业,基于霞美的区位特点,建议以花卉业为依托实现霞美镇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的转型。

以北部地区现状花卉产业为主,继续深化花卉苗木产业。

现有北部花卉种植区逐步建成霞美花卉展销基地。

发挥不同类型花卉生产的优势,尝试建立鲜切花优势生产区,盆栽植物优势生产区,水仙花优势生产区,药用及工业用花卉优势生产区。

形成具有特色优势花卉生产区域布局,逐步形成花卉产业群的优势。

(7)近郊休闲业:

充分发挥霞美的区位优势推进近郊休闲产业发展,吸纳泉州、南安城区的居民来霞美休闲度假。

(a)以农运会垂钓基地为基础开发生态垂钓项目,并与多功能雨洪调蓄池建设项目有机结合。

(b)以推进花卉产业为契机发展花卉展示、销售等生态休闲项目,打出霞美花卉的营销品牌。

(c)开发花卉农庄,并设计花卉婚纱摄影的游憩项目,吸纳周边青年时尚消费人群。

(d)通过集中设置的邻里社区,推动休闲度假项目,并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

(e)沿滨江路一线结合生态农业用地开发商业、旅游、休闲地产吸引泉州和南安等周边人群。

第13条产业空间布局

霞美镇产业体系在空间上形成“一轴五区”的空间格局。

即以省道308沿线商贸服务轴为产业中脊,全镇形成新能源产业区、装备制造产业区、仓储物流区、花卉展销区和近郊休闲区五大产业功能区。

以合理的产业布局支撑霞美镇社会经济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城镇总体规划

第14条空间管制规划

根据现状土地利用、生态保护区划、环境保护要求、土地利用规划、景观绿化体系、土地集约使用等多方面综合要素协调,将霞美镇划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和已建区四类空间管制区域。

1、禁止建设区——主要是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坡度大于25度的山体和基本农田保护区,严格禁止城市建设行为进入,用地1054.88公顷,占镇域总面积的18.5%。

2、限制建设区——坡度介于10-25度山体和蓄滞洪区,应科学合理地引导开发建设行为,用地以生态保护为主,但允许经过工程改造后在局部地区进行适度开发,用地1113.67公顷,占镇域总面积的19.5%。

3、适宜建设区——工程地质评价条件较好除禁建区、限建区之外的其他区域,包括地质灾害不易发区、城镇建设区、基础设施建设控制区、独立工矿区及其它适宜建设的地区,山体坡度小于10度,是城市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

其建设行为应根据资源环境条件,科学合理地确定开发模式、开发规模、开发强度和使用功能。

用地1485.82公顷,占镇域总面积的26.1%。

4、已建区——指现状建成区。

包括城市现状居住、工业、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服务设施、工业及仓储、对外交通、道路广场、城市公园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等。

用地2049.21公顷,占镇域总面积的35.9%。

第15条镇村体系规划

依据“人口集中居住、产业集聚发展、土地集约利用”的原则,形成以中心镇区和南安滨江工业园区、光伏电子产业园区两大市级工业园区为依托的中心镇区——一般行政村二级镇村体系格局。

1、中心镇区

整合山美、温山、邱钟、霞美、四黄、四甲、张坑、长福、仙河、杏埔、玉田、金山、西山等行政村为霞美镇区。

未来发展总人口规模达到14.5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约13.5万人

2、一般行政村

埔当、梧坑、沃柄以发展传统农业和花卉种植为主,各现状行政村结合现有村落逐步合并周边散落的小型村落,形成几个较大规模的农村居民点,人口规模规划如下:

梧坑:

乡村人口规模约为0.11万人;

埔当:

乡村人口规模约为0.21万人;

沃柄:

乡村人口规模约为0.13万人。

第16条空间结构规划

1、结合自然地形、空间管制规划、重要对外交通线路,并综合考虑城镇发展方向,确定霞美镇形成居住组团与产业组团相融合的空间格局

2、布局原则

(1)社会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原则

(2)生态景观发展原则

(3)可持续发展原则

3、布局理念

(1)区域融合理念

(2)构建引导镇区发展的主轴

(3)建立具有都市特征的路网格局

(4)设立可单独操作的开发组团

(5)合理设置镇区服务设施提升镇区品质

4、总体布局结构

根据空间发展战略研究,规划霞美镇总体规划形成“一心一轴、两带八组”的组团式规划结构。

一心:

福厦高速铁路以西,308省道和军民连心路形成霞美的城镇主中心,配合308省道商贸服务主轴的建设,打造霞美地区的发展核心。

一轴:

沿省道308线形成一条主要的区域发展轴。

该条轴线是联系南安城区和泉州城区的主要通道和镇区对外的第一前沿区,两侧集中设置专业化商贸功能的服务设施。

两带:

与发展主轴垂直形成两条联系南北镇区和产业区的联系带。

城镇生活联系带:

沿军民连心路和金霞路形成地区内部主要的生活联系带。

产业功能联系带:

在两大产业园区间形成联系园区的产业功能联系带。

八组:

全镇形成两个产业组团、五个生活组团、一个物流组团。

第17条土地使用规划

1.居住用地

居住用地是本次规划的重点之一,其地点一般选择在交通方便,环境条件较好,与工业用地相距一定距离的地区内,靠近山体、水面可适当布置一些一类居住用地,其余为二类居住用地。

居住用地的布局除照顾现状外,一般最小可形成一个居住组团,再由几个的组团形成小区,最后形成居住区,配套布置中、小学、居住区绿地、服务设施等。

规划居住用地为346.84公顷,占建设用地的22.3%,并配套相应的基础教育设施和居民服务设施。

2.公共服务设施

完善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为300.74公顷,占建设用地19.3%。

3.工业用地

依托两大产业园区建设,规划工业用地为291.89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8.8%;

4.仓储用地

结合霞美物流园区建设发展仓储物流业用地,规划仓储物流用地为59公顷,占建设用地的3.8%;

5.对外交通用地

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用地,规划对外交通用地为60.62公顷,占建设用地的3.9%;

6.道路广场用地

建设完善的城市道路系统,保持合理的路网结构,规划道路广场用地为240.72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5.5%;

7.绿地

形成网络状的绿地系统,规划绿化用地为186.23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2.0%;

8.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配套完善的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为56.9公顷,占建设用地的3.7%。

9.特殊用地:

主要为军事用地,规划特殊用地39.76公顷,占建设用地2.6%。

10.其他:

规划发展备用地262公顷;保留水域面积289公顷;基本保护农田(扣除所含水域)面积合计1423.29公顷,规划地区林地1698.26公顷;村镇建设用地175.07公顷。

第18条对外交通规划

1、规划目标

(1)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分明、标准较高、便捷顺畅的对外交通网络。

(2)建设以高速公路为主,一级、二级公路为辅的对外公路干线,加强中心城区与外部区域的联系。

(3)提高公路网密度,使公路网具有良好的通达性。

2、对外交通联系

南北向区域交通上,一是利用泉州外环路和金鸡拦河坝大桥加强与丰州镇和泉州江南组团以及泉州中心城区的联系;二是308复线东安大桥以东段—八尺岭—霞美—温山—邱钟—官桥和铺至晋江前埔接上国道324线,南向联系泉州出口加工南安配套区;三是既有军民连心路西段红线拓宽后西延伸至榕桥,与南安中部区域南北向交通主轴南段,即县道329线扩容段交汇,联系南部三镇。

东西向区域交通上,在既有308省道的基础上,北部规划建设滨江路,从而形成联系泉州与南安中心城区的滨江快速路。

光电产业基地内纵向主干道西向穿南石线后,北折联系南安内环路。

此外,西部江北大道与308省道联系,拉近南安市会展中心和南安市教育园区与镇区联系;东部通过308省道和镇区内部交通干道与泉州江南新区联系。

第19条镇域交通规划

1、规划原则

(1)明确道路职能,加强快速路网建设

(2)完善城市路网

(3)形成快速便捷的一体化交通网络

(4)限制摩托车发展,实行公交优先原则

(5)加强市内停车设施建设

2、规划目标

加强对外交通和区内交通的衔接,建设客运换乘枢纽,充分发挥交通系统的综合效率。

3、路网系统规划

建立由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组成的四级道路网络系统。

(1)快速路:

联系镇区,为贯穿镇区或过境的长距离交通服务道路,道路设计车速为60~80公里/小时,道路红线宽度为40-60米。

规划快速路主要包括省道308线、滨江路、泉州外环路、纬五路。

镇区内总长度25公里。

(2)主干路:

是各功能之间和组团内的主要交通联系道路,主要为机动车交通联系提供服务,设计车速为40~60公里/小时,道路红线宽度为30~50米。

主干路间距按600-800米控制,规划区内总长度24公里。

规划主干路为金霞路(省道308南侧为军民连心路)、滨江大道。

(3)次干路:

次干路是连接主干路和支路之间的道路,设计车速为40公里/小时,道路红线宽度为20-30米,断面形式以一块板为主,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可采取划线分隔。

次干路间距按300-600米控制,规划区内总长度55公里。

(4)支路:

主要承担短距离交通,避免长距离的机动车交通穿越,方便公交车驶入。

道路设计车速为30公里/小时,道路红线宽度为12~24米。

4、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以支线-干线-支线为模式,形成以公交枢纽为中心,市级干线为骨架,普通公交为基础的公共交通体系。

以不同等级的客流集散中心为点,重要客流走廊为线,在集散中心之间的重要客流走廊上分别布设不同等级的公共交通线路,中心城区内设置公交枢纽1处,

长途客运站1处:

在省道308线与规划金霞路交口南侧设置一长途客运站成为本镇的对外交通枢纽,占地面积约1.48公顷(合22.2亩)。

结合泉州快速交通规划用地及道路交通系统,设置1条轨道交通预留通道。

线路:

南安中心城-南安政务区-南安教育园区-滨江新区-霞美-泉州江南新区

5、公共停车场(库)规划

城市公共停车场按规划人口每人1m2设置,其中机动车停车场的用地占80%,非机动车停车场用地占20%。

其中公共停车场可考虑路内停车站10%,与公共建筑配建停车场共用5%。

第20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公共活动中心

规划公共活动中心提出分级配置、合理利用的规划原则,按照镇级、小区区级两级进行配置,引导大型公共服务设施集中设置。

规划设置1处镇级公共活动中心。

位于镇区中心,通过大型商务办公区、市政府及其它大型公共服务设施的集中建设,形成霞美镇级公共活动中心,是镇区重要空间载体和风貌的集中展现地区,规划建设规模约为60公顷。

主要包括市政府、文化活动中心、商业和商务办公等大型公共服务设施。

规划设置3处小区级公共活动中心。

根据服务人口规模、服务半径等相关指标,分别设置于滨江宜居新城区(2处)、滞洪片区(1处),作为对镇区级活动中心的补充,方便居民对公共活动中心的使用。

2.行政办公用地

规划行政办公用地13.65公顷,占中心城区规划用地比例的0.9%,人均规划用地1.05平方米。

分别属于霞美政府办公和滨江机械园行政办公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3.商业金融设施

商业金融设施结合308专业市场商贸带建设:

沿308一线多样化的专业市场、镇区商业中心,各区域结合片区中心设置商业金融用地共同组成霞美商业金融设施。

规划商业金融业用地215.41公顷,占中心城区规划用地比例的13.8%,人均规划用地13.6平方米。

4.文化娱乐设施

规划文化娱乐用地21.53公顷,占中心城区规划用地比例的1.4%,人均规划用地1.44平方米。

5.体育设施规划

结合霞美农运会基地钓综合布置体育用地,总面积11.07公顷,占规划用地比例的0.7%,人均规划用地0.89平方米。

6.医疗卫生设施

规划医疗卫生用地9.8公顷,占中心城区规划用地比例的0.6%,人均规划用地0.7平方米。

7.教育科研设施

规划结合霞美西部南安教育园区综合设置教育科研设施用地,总面积20.43公顷,占规划用地比例的1.3%,人均规划用地2.4平方米。

第21条绿化水系景观规划

1、绿化水系规划

a规划原则

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遵循城市与自然共存的原则,构筑霞美镇绿地系统的整体格局。

尊重自然,树立生态观念,增加城市绿地空间的异质性,合理配置,提高绿色环境质量。

充分利用水系、道路,开辟绿廊构筑城市绿地网络,体现闽南特色。

按照现代城市美学原理,创建富有特色、景色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

b绿地、水系系统规划

规划形成山水环抱,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水系网络结构,绿化系统主要由山林绿地、公园绿地、城市道路绿地和耕地等组成,其中山林绿地面积最大占到整个绿地系统的58.40%,公园绿地总面积约为156.9公顷,占到4.51%,耕地和道路绿化约分别占到30.19%、6.90%。

晋江从霞美镇北部穿流而过,西部和南部分布连片的山林地,山水呼应,将霞美镇区坐拥其中,耕地则构成良好的生态基底。

公园绿地呈多点式分布在镇区内,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公共活动空间,提升城市生活环境。

结合滞洪区规划生态湿地主题公园,打造成为滨江沿线的景观门户节点。

c专用绿地指标

各类专用绿地的绿地率:

行政办公用地30~35%、大专院校35%、医院30~35%、文化娱乐体育用地30~40%。

居住用地绿地率30~40%,商业服务用地绿地率20%,其中宾馆用地绿地率30%。

工业用地绿地率20~30%,仓储及市政用地15~20%,尽可能绿化美化环境。

沿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沿线防护带绿廊控制宽度为30-50米。

2、景观系统规划

a景观结构——规划形成“廊、轴、带、点”的结构支撑起“蝶舞霞美”的景观风貌体系:

滨江水景廊道与山林绿地廊道勾勒出“彩蝶”霞美的“两翼”轮廓;城市景观主轴、次轴和生态休闲带构建出“彩蝶”的骨架;核心景观节点、门户景观节点、社区景观节点、工业区景观节点、滨水旅游景观节点等则作为“彩斑”镶嵌在“蝶翼”上,共同形成了霞美优美和谐、自然顺畅、错落有致的景观风貌。

b景观廊道——包括晋江沿岸滨江景观廊道和西南部山林绿地景观廊道。

c城市景观主轴和次轴——城市景观主轴是贯穿整个镇区的省道308沿线,沿街规划布置镇区的主要商业设施和居住区,规划的核心景观节点和门户节点等也均在该主轴上,是霞美镇区位最好、最具活力的街区,该城市景观主轴的建设将有效提升霞美镇的城市形象和品位。

次轴线沿军民连心路段与主轴线相交,省道308线以北贯穿规划的滨江工业区通往滨江廊道,省道308线以南连接光伏产业基地。

d生态休闲带——规划的生态休闲带主要连接规划的仙杏社区和中心镇区的东北居住组团,在滨江路和城市次轴线之间,形成居民生活休闲带。

e景观节点——包括五类共计十一个节点,分别为镇区核心景观节点、门户景观节点、社区景观节点、工业区景观节点、滨水旅游景观节点

第22条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原则

以水环境、大气环境治理为重点,减少污染源,提高排污设施水平。

综合治理,保持生态平衡,使城镇环境质量走上良性循环之路。

2、水环境整治规划

依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并结合泉州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将霞美镇地表水环境划分为三个功能区:

(1)一类功能区:

晋江干流位于霞美金山和丰州旭山之间金溪之上的金鸡拦河闸至铁路大桥水域及其右岸(指面对下游右侧沿岸)外延60米的陆域;位于镇域内的中小型水库,凡是通过管道直接向水库引水作为自来水厂取水水源的,归在该水环境功能区内。

该类功能区属于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需重点保护,水环境质量执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Ⅱ类标准。

具体措施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禁止设立排污口,现有排污口应拆除。

(2)二类功能区:

铁路大桥至双溪口断面水域及其两侧外延60米范围陆域;东溪干流美林水厂自取水点上游1000米至2000米,下游100米至200米水域两岸纵深50米至100米的陆域;该类功能区基本为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水环境质量执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Ⅲ类标准。

具体措施为二级保护区禁止新建排污口,现有排污口应进行整治,削减污染物排放量。

(3)三类功能区:

主要包括一般工业用水区、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具体是指中部区域的除一类、二类区以外的其它溪流及一切水系。

水质执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Ⅳ类、Ⅴ类标准。

3、大气环境整治规划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规定,霞美镇空气环境功能区划分为两类:

(1)一类功能区

主要是指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Ⅰ级标准。

(2)二类功能区

主要是指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环境空气质量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Ⅱ级标准。

3、声环境整治规划

规划至2020年城镇声环境功能区达标准超过90%。

具体声环境划分分区如下。

(1)一类功能区

主要是指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镇内以居住、文教为主的区域以及农村地区。

声环境质量执行国家《城市区域噪声标准》(GB3096-93)Ⅰ类标准。

(2)二类功能区

主要是指居住、商业和工业混杂区。

具体包括规划的居民住宅、商业经营、娱乐场所、工厂等混合区域以及工业园区配套的生活区。

声环境质量执行国家《城市区域噪声标准》(GB3096-93)Ⅱ类标准。

(3)三类功能区

主要是指工业区和城市中道路交通主干道和高速公路两侧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