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乐陵市高中语文杜甫诗歌专题学案语文知识点鲁人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2271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乐陵市高中语文杜甫诗歌专题学案语文知识点鲁人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乐陵市高中语文杜甫诗歌专题学案语文知识点鲁人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省乐陵市高中语文杜甫诗歌专题学案语文知识点鲁人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东省乐陵市高中语文杜甫诗歌专题学案语文知识点鲁人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东省乐陵市高中语文杜甫诗歌专题学案语文知识点鲁人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乐陵市高中语文杜甫诗歌专题学案语文知识点鲁人版.docx

《山东省乐陵市高中语文杜甫诗歌专题学案语文知识点鲁人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乐陵市高中语文杜甫诗歌专题学案语文知识点鲁人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乐陵市高中语文杜甫诗歌专题学案语文知识点鲁人版.docx

山东省乐陵市高中语文杜甫诗歌专题学案语文知识点鲁人版

杜甫诗歌专题

---走近杜甫,感其悲天悯人情怀

【学习目标】

1.了解杜甫的生平感受其命途多舛的人生。

2.了解其诗歌创作的特点,体会现实主义传统及“沉郁顿挫”的诗风。

3.品悟诗歌,感受其关注天下苍生,忧国忧民的情怀及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痛苦。

第一课时知人论世

一.观看视频《唐之韵—杜甫》

唐之韵---千秋诗圣

杜甫字子美,与李白同为唐代诗坛上的两个巨人。

唐代是中华农业

文明发展的顶峰,而盛唐又是唐代的尖顶。

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分界线。

因而也是中华农业文明由盛转衰的分界线。

这条分界线,把这两个巨人分隔在山顶的两侧:

李白站在往上走的一侧,头是仰着的,看到的是无穷尽的蓝天,悠悠的白云和翱翔的雄鹰,因而心胸开阔,歌声豪放;杜甫站在往下走的一侧,头是低着的,看到的是小径的崎岖,深沟得阴暗,因而忧心忡忡,歌声凄苦。

李白是盛唐气象的标志,盛唐过去以后,他就凝固成一座无法攀登的危峰,使后人感到可望而不可及;杜甫是由盛唐转入中唐的代表,他从忠君爱国的立场出发,痛斥祸乱,关心人民,因而随着封建秩序的日益强化,他成了后代诗人学习的楷模,成了我国古代影响最大的诗人。

由于影响大,保存下来的有关他的古迹也就特别多。

他出生在河南巩县,在这里度过青少年时期,于是这里有杜甫的故里纪念馆。

三十五岁左右他到过长安谋求官职,曾“朝叩富儿门,幕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出潜杯心”(《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而一无所获非常卑微地呆了十几年,陕西长安县于是有纪念他的杜工祠,安史之乱中,他逃往

四川避难,路过甘肃成县时,曾停留一段时间,于是这里也有一座纪念他的杜甫草堂,他在成都住了将进四年,这里纪念他的杜甫草堂是很具规模的,也是人所熟知的,五十七岁时他离开四川,经湖北转入湖南,两年后死在这里,于是湖南平江县这里有纪念他的杜甫墓。

杜甫在唐代诗名并

不大,跟无法和李白相比。

五代时韦编选的《才调集》,选唐诗一千首,里面连杜甫的名字都没有。

可见在当时,杜甫还谈不上什么知名度。

到封建秩序开始强化的宋代他才变的诗名赫赫,到明、清时期,他才被尊为是圣。

杜甫死后大约半个世纪,中唐诗人元稹在一篇文章中说,杜甫“尽得古今之体势,而蒹人人之所独专”,“诗人已来,未有如子美者。

是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

可是杜甫能写“大或千言,次有数百”的排律李白根本写不出来(《唐检校共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

于是元稹认为,李白虽然也写诗,但根本无法与杜甫相比。

元稹这篇文章,在唐代并没有起多少作用。

同时代的韩愈就认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坚决反对抬高杜甫,贬低李白。

其实,韩愈不明白,元稹这样惊世骇俗,真实的用意是要为他和白居易新题乐府诗扩大影响,要达到目的,自然最好是把他们敬佩的杜甫抬高;要把杜甫抬高,最有效的办法,又莫过于编造历史,说他生前就与李白平起平坐,而实际是李白根本无法和他相比。

李白是太阳,知道他的人太多了。

现在说杜甫远远地超过他,还不使人大吃一惊。

这个石破天惊的论断,首先为历史学家所接受《旧瘦书》把元稹这些话全文写进《杜甫传》,《新唐书》也以此为基调。

由此误导,加上从宋朝起杜甫的诗名又如日中天,后世就真以为他活着的进候就与李白并驾齐驱了。

杜甫虽然只能算中唐诗人,但一生五十九岁,将近四分之三的时间是在盛唐度过的。

盛唐既是出狂人的时代,他又和李白、高适和岑参这样的狂人交往,也就不可能有染上几分狂气。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睁大眼睛看鸟往泰山上飞,看着看着,觉得山上的云在胸中回荡使人有一种飘然高举的感觉。

于是决心要攀上山顶,去感受居高临下欣赏风景的快慰。

看风一匹骏马,他立刻想到“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房兵曹胡马》),骑到马上去驰骋建立轰轰烈烈的功业。

早年的这些诗句,展示出他不平风的气度,表明他内心充满着盛唐的浪漫精神。

所以尽管他的总体诗风与盛唐大不相同,但与大历时期的诗人也并不同调,没有那种走投无路的失落感和叹老嗟卑的衰飒气象。

正因为这样,所以他始终保持着正视现实的热情和突入时代的勇气。

杜甫始终自以为是儒家的信徒。

“儒冠多误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乾坤一腐儒”(《江汉》),反复这

样强调。

儒家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杜甫则更进一步,不光是不得志,甚至连吃饭都成问题了,还在大声呵斥“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

”(《诸将》),还在为皇帝担忧。

儒生时代是充满使命感受和责任感的,时时都充满忧患意识,杜甫就是这

样立身处世的,一辈子都被这种忧患意识驱赶得处于紧张状态。

他年轻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这是典型的儒家理想。

在这一点上,他和李白大不相同。

李白向往一鸣惊人,一飞冲天,从来不强调忠君,他渴望遇到明主,像刘备对诸葛亮那样赏识他,经他三言两语一点拨就天下太平,就尊他为卿相。

而他又特别讲究功成身退,像战国时期的鲁仲连一样,为人排忧解难而不要报酬。

杜甫固然也够不上政治家,但能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忠心耿耿为朝廷效力。

安史这乱爆发时,杜甫已四十四岁。

随后在逃难中,他被叛军捉住带到已经沦陷的长安,看着京城的残破,痛心疾首写下了他的名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

由于官小诗名也小,安禄山的部下没有关押他,他就乘机逃出长安,到了风翔找到了自作主张登上皇位的唐肃宗。

肃宗为了嘉奖他的忠心,封他为左拾遗。

后世称他为杜拾遗,就是这么来的。

他不懂官场的厉害,只知道知无不言,结果上任不久就贬了官。

由于俸禄太少,又当战乱,他干脆弃官,从此走上了日甚一日的苦难。

也许真的诗是穷而后工吧,时代用冷酷的目光选中了杜甫,让他受尽种种折磨,用枯瘦的手去蘸起人民墨汁般浓黑的悲哀,来纪录盛唐这个伟大的时代如何走向没落。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备受后人赏爱,可是又有谁知道,那每一个字都是他眼中的泪呢?

他绕道甘肃成县(成县草堂)进入四川,一路上他声酸词苦地唱着:

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

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

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七歌》)

他一路这样吟唱着,终于来到了成都。

在朋友的资助下,他建成了这个草堂。

“但有故人供禄米,余生此外更何求”(《江村》),他脸上终于闪起了一丝微笑。

他被表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也称他为杜工部。

他心情轻快地唱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可是好景不长,他的朋友死了,他又失去了依靠。

以后,他还在四川流落了几年,才终于由湖北转入湖南。

路过岳阳楼时,写下了: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泪流。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整个江南地区被洞庭湖分割在东南两侧,无垠的天空也在湖面上漂浮着,这时杜甫已经五十七岁,离去世只有两年了。

要不是有文献资料为证,谁敢相信如此气魄雄浑的诗句,竟是个多病的老人写下的。

公元八世纪七十年代的第一年,杜甫五十九岁时,终因贫病交加,死在湘江上的一条小船上。

一个对中国诗歌有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就这样凄凉地消失了。

没有人为他送葬,没有人为他默哀,只有滔滔的江水永远鸣奏着他诗中诉不尽的悲愤。

在古代,忠君也就是爱国,而忠君爱国,就要关心人民疾苦。

杜甫的忠君爱国是真心实意的。

他“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家》),但他再怎么穷途潦倒,也要为百姓的疾苦呼吁,也要像葵花向日一样忠于唐王朝。

他一生,踏踏实实就是这么实践的。

《兵车行》是给杜甫后期诗作定基调的作品。

唐玄宗天宝年间,即八世纪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中期,维持着表面繁荣的唐王朝,已经危机四伏,统治者都视若无睹,还在对土蕃进行战争。

这首诗就是写对西北边境用兵给老百姓带为的痛苦。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千云霄……尘土飞扬,哭声震天,“爷娘妻子走相送”,壮丁被征发到西北边境去送死,这是多么惊心动魄的惨景!

诗人还用镜头切换的手法,把“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与“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从来都重男轻女,诗人却得出了完全相么的结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儿子是养老送钟的依靠,现在都战死了,自然还不如生女孩好,嫁在近处总算还有个可指望的。

对农民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悲惨的。

在安史这乱和以后的几年混战中,杜甫描绘了一幅幅老百姓求生无望求死无门的悲惨图象,使后世能如见如闻地了解到,公元八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末,老百姓是怎样在水深火热中翻滚,怎样命贱得跟蚂蚁一样默无声息地载进死亡。

像著名的《石壕吏》,写了诗人“暮投石壕村”,正碰上“有吏夜捉人”去充当伎子。

结果“老妇人硬着头皮出来应付。

老妇人说,她三个儿子都当兵去了。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三个在前线打仗的儿子战死了两个,家里只剩下老两口,一个没一条完整的裙子而不敢出来见人的儿媳和一个吃奶的孙子。

一家人活到了这分儿上,已经是够悲惨的了,可是来捉人的公差还不

依不饶,非要带人去交差不可。

万般无奈,逼得老妇人只好跟着走,到前线去给军队做饭。

于是这一家人经历一次生离死别。

在被战争剿灭了温情的岁月里,一切无法躲避的灾祸,就都会气势汹汹地降临到弱者的头上。

清代诗人袁枚痛苦地喊道: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多少人在为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生离死别洒下同情的泪水时,杜甫却看到了石壕村里这对老夫妻的生离死别。

他们不善于吐露无法承受的悲哀,只会默默地哭泣。

因为他们是弱者。

如今成都的杜甫草堂何等气派!

可是一千二百多年前,杜甫住在这里时,只是一间茅屋,那才是真正的草堂。

“八月秋高风怒的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这是他五十岁那年,一场大风把他的茅室掀了顶。

于是“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失眠中他却想到了: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一足!

诗人总是这样推己及人,使自己从来都被苦难压扁的目光撑出一片树荫,苦苦地去为别人遮雨;直到自己走投无路了,杜甫还在《又呈吴郎》中写到: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这个无食无儿的妇人,到杜甫门前来打枣充饥,只是一个秋天的事,诗人竟把她记住了。

第二年,诗人把这所房子借给一个吴姓亲戚。

还特意写这首诗叮嘱说:

"不为困穷宁没办法,这妇人可至于稀罕这几个枣子,正因为她心怀恐惧,因此来打枣时一定要尽可能对她和蔼一些。

你插上篱笆防止她来打枣,这岂不是算得太精细了!

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里,谁不是连骨头都被榨干了!

还是多想想在苦难中挣扎的老百姓,待人多一分爱心吧!

这首诗几乎谈不上什么技巧,纯粹是一片真情。

诗人用如此广大的心胸关怀最底层的穷人时,他自己也正是一个无告的穷人。

三年后就穷死在湘江上的一条船里。

宋代大诗人苏轼说,杜甫所以是诗人之首。

杜甫的确有浓厚的忠君爱国思想,这是符合封建社会的发展趋势的,因而后人敢于去学他。

另一方面,杜诗又特别经得起琢磨,也使后人乐于去学他。

他的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这使他对诗歌有一种特殊的兴趣,告诉儿子说“诗是吾家事”(《宗武生日》),简直把诗当成传家的祖业。

写诗对杜甫来说,完全是一种生命的转

移和储存方式,是使自己从苦难和卑微中跳出来的手段。

他声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说明他写诗是反复推敲,反复锤炼的,由于驾御语言的能力高超,再加上精雕细琢,特别耐人寻味。

尤其是他的律诗,几乎每一个字都用的那么精业,叫人想不出还能用别的什么字来代替。

比如: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中的“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这“垂”字和“涌”字,就用得特别形象,特别有动势。

“平野阔”,天就显得低,仿佛星星往下落了一段距离,反过来,由于有星星往下垂落的感觉,又会使人产生来野更加广阔的印象。

散乱得月影忽悠忽悠,又像是在推着江水前进,使人感到江水好像流得更急速了。

这两个字本来很普通,但用得恰到好处,这就使这两句诗一下变活了,有了更多的层次。

杜甫这种驾御语言的本领,使后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杜甫的七律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境界雄阔,音调响亮。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

后人认为这是唐诗中最杰出的一首七律。

“不尽长江滚滚来”,抽出来单也很有些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但前面有“无边落木萧萧下”,有一种萧杀的气象,是长江之水流得很艰难,就与李诗的意趣大不相同了。

这首诗就像流过平原的江河低沉而宽广,看似平缓却有一股不可低档的冲力。

最为难得的是,杜甫捧着时代的血泪,反复提炼,用沉重的笔触写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世界上只要还有不合理的贫富对立,这两句用红宝石拼成的诗句,就将永远使人警耸。

二.用一两个词或一句话概括杜甫给你的印象:

第二、三课时重点品读

课本诗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旅夜书怀》《月夜》《房兵曹胡马》(结合《非常学案》诗歌鉴赏题)

第四、五课时拓展阅读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岁以前)

  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开元十九年(时二十岁)开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之后杜甫再漫游齐赵。

之后在洛阳遇李白,两人相见恨晚,结下了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这便是“诗仙”与“诗圣”的最后一次相见。

此期间的代表作有《望岳》、《房兵曹胡马诗》、《赠李白》等。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房兵曹胡马》(存目)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

当朝宰相李林甫为了达到权倾朝野的目的,竟然向唐玄宗说无人中举。

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的职位。

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

而《自京赴

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玄宗在751年正月8到10日接连举行了三个盛典。

杜甫借此机会写成了三篇《大礼赋》,玄宗使待制集贤院

,但并未得重用。

  《兵车行》(存目)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四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

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等诗。

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

由于忠言直谏,上书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

杜甫始为左拾遗,上书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

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月夜》(存目)《石壕吏》(存目)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四、暂居西南与漂泊两湖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杜甫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人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

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

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

严武处,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

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

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登高》中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惟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

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

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存目)《登高》(存目)《旅夜书怀》(存目)

 

其他类型诗选读: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戏为六绝句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第六课时杜甫的写景诗

一.古典诗歌中写景的七种方式

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达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

但写景因抒情的不同而方式各异,常用写景方式有:

1、()的结合

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的结合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的结合

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4、()的结合

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的结合

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6、白描手法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二.赏析杜甫写景的作品:

赏析要点是写景的手法和景情关系。

水槛遣心

去郭轩楹敞

,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

此地两三家。

 

绝句二首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绝句四首(其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漫成一首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

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