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影像学精品课程试题骨关节和软组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2269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方医科大学影像学精品课程试题骨关节和软组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南方医科大学影像学精品课程试题骨关节和软组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南方医科大学影像学精品课程试题骨关节和软组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南方医科大学影像学精品课程试题骨关节和软组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南方医科大学影像学精品课程试题骨关节和软组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方医科大学影像学精品课程试题骨关节和软组织.docx

《南方医科大学影像学精品课程试题骨关节和软组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方医科大学影像学精品课程试题骨关节和软组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方医科大学影像学精品课程试题骨关节和软组织.docx

南方医科大学影像学精品课程试题骨关节和软组织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相邻的两个椎体之间有椎间盘,它是由软骨板、髓核和纤维环构成,所以X线上呈透明的间隙。

(√)

2.骨膜增生的厚度与范围同病变发生的部位,性质和发展阶段有关。

(√)

3.脊柱结核常引起椎体,椎间盘及附件骨质破坏,并可形成砂粒样死骨。

(√)

4.骨结核好发于脊柱及长骨的骨骺附近,但很少向关节内侵犯。

(×)

5.骨质破坏(destruction of bone)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

(√)

6.椎体的压缩变扁并不是真正的骨折。

(×)

7.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有机成分和矿物质均减少。

(√)

8.骨质疏松是指骨量的减少,而有机物和矿物质含量比例不变。

(√)

9.骨膜增生其外缘呈花边或锯齿状,多见于血液病及恶性肿瘤。

(×)

10.骨质破坏区边缘模糊不清,一般代表急性或恶性病变;边缘清晰,则往往是慢性或良性病变。

(√)

六、简答题

1.试述脊柱结核的X线表现。

①椎体破坏:

表现为边界不清的低密度骨质破坏区,区内有时可见砂粒样死骨。

骨质破坏区逐渐扩展,常发生椎体楔状变形。

②椎间隙变窄:

结核容易侵及附近的椎间盘,故常见椎间隙变窄甚至完全消失,通过椎间盘又可向邻近椎体蔓延。

③脊柱畸形:

由于椎体的破坏、压缩、楔状变形和邻近两个或多数椎体的嵌入,可形成后突或(和)脊柱侧弯等。

④椎旁脓肿:

结核逐渐扩大,其中心可产生干酪样坏死,坏死组织液化,脓液穿破骨质进入周围软组织形成椎旁脓肿。

椎旁脓肿较久者可以钙化。

2.简述良恶性骨肿瘤的主要区别。

答案见下表:

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

─────────────────────────────────────

良性骨肿瘤恶性骨肿瘤

─────────────────────────────────────

骨的形态大致不变,可有局部扩张突出由于破坏、新骨形成及病理骨折,

畸形,病理骨折少见骨的形状常有改变

骨的结构一般结构尚能保留,有膨胀性不规则骨质破坏和新骨形成,改变甚大

肿瘤的边缘一般界限清楚一般无清楚之界限

骨膜增殖无一般明显,常呈放射或三角形骨膜

肿瘤附近骨一般不受侵,可有压迫性改变由于瘤组织的浸润可被破坏

─────────────────────────────────────

3.骨质疏松与骨质软化有何本质的不同?

骨质疏松是指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减少而有机物与矿物质含量的比例不变;骨质软化是指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含量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

虽有相似的X线表现但病理基础不同,前者是骨“量”的降低,后者是骨在“质”上的改变。

4.何谓关节强直?

骨性强直与纤维性强直在X线片上有何不同?

当关节炎所致的关节软骨或软骨下骨质大量破坏后,粗糙的骨端互相融合,导致关节的运动功能丧失,称为关节强直。

骨性强直是指关节间隙完全消失,并见骨小梁穿越,使两骨紧密连接,犹如一骨,多见于化脓性关节炎的愈合阶段;而纤维性强直指关节内有纤维组织粘连并失去关节活动功能,X线上仍可见到狭窄的关节间隙,并无骨小梁贯穿其间,多见于关节结核。

5.简述骨折的X线表现。

骨折的X线表现可归纳如下几点:

①密度减低的线状影;②密度增高的条状影;③骨小梁扭曲紊乱;④碎骨片;⑤变形。

6.简述骨折的分类。

骨折的分类:

①根据骨折线的形状分为横型、纵型、螺旋型、粉碎形等;②根据骨折原因可将骨折分为外伤性骨折、疲劳性及病理性骨折;③根据骨折的数目分为单发和多发骨折等;④根据骨折是否与外界相通,可将骨折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骨折等。

7.简述椎间盘突出的CT、MRI表现。

①CT表现为椎间盘后缘向椎管内局限性突出,密度与相应椎间盘一致,突出的椎间盘可有大小、形态不一的钙化,多与椎间盘相连,尚有其他间接征象如神经根或脊髓受压等。

②MRI表现为髓核突出于低信号的纤维环内,髓核突出与未突出部分可见“窄颈”相连,T2WI可见同层面高信号蛛网膜下腔受压变窄。

与CT一样可显示其他间接征象。

8.试述骨髓炎和骨结核之鉴别点。

骨髓炎和骨结核鉴别见下表:

骨结核骨髓炎

好发部位长骨的骨骺(或)和干骺端长骨干骺端向骨干发展

进行速度慢性破坏破坏较快

病变性质破坏明显骨增生少或无破坏和增生均明显

骨膜反应较少或无广泛且显著

死骨块小而多,呈砂粒样块大,呈长条状

附近关节常被侵犯很少侵犯

.

9.为什么说看到三角型骨膜增生,一般意味着是恶性肿瘤的特征?

因为肿瘤在生长过程中首先刺激了骨膜内层的造骨组织,引起了层状骨膜增长,并将其掀起。

由于恶性肿瘤的浸润性生长,且生长迅速,故增厚的层状骨膜又被迅速向外生长的肿瘤破坏。

在伸入到软组织内的肿瘤上下缘,残存下来的增殖骨膜形似“三角”,实际上代表了恶性肿瘤突破骨膜进入到软组织,是恶性肿瘤生长方式的具体体现。

10.X线的关节异常改变包含哪几个方面?

①关节软组织:

肿胀,萎缩,钙化和积气等。

②关节退行性变。

③关节破坏。

④关节强直:

骨性强直和纤维性强直。

⑤关节脱位:

全脱位或半脱位。

七、病例分析

1、女14岁,右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3个月。

查体:

右膝关节肿胀、静脉曲张,并触及肿块、质硬、固定。

图像如下,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

X线平片B:

冠状T1WIC:

冠状T2WID:

增强T1WI

骨肉瘤。

诊断依据:

①该患者为青少年女性,肿瘤位于右侧股骨下端;②X线表现为骨质破坏、致密肿瘤骨形成及周围软组织肿块,可见骨膜增生和Codman三角等(图A)。

③MRI示肿瘤在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图B,C,D)。

鉴别诊断:

骨髓炎。

2、男9岁,左小腿及足背广泛红肿、疼痛,伴发热、畏寒5天。

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

X线平片,B:

冠状T2WI,C:

横断T1WI,D:

增强T1WI

化脓性骨髓炎。

诊断依据:

①左小腿局部组织红肿、疼痛,伴发热;②X线可见骨质密度不均匀,骨皮质增厚,骨髓腔密度增高。

③MRI显示骨髓的充血、水肿、渗出和坏死在T1WI呈低信号,充血、水肿的肌肉和脓肿在T2WI表现为高信号(图B),增强扫描可见不规则环形强化(图C)。

鉴别诊断:

尤文氏肉瘤。

3、女23岁,右大腿反复肿痛3年。

查体:

右大腿粗大,压痛。

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

X线平片,B:

冠状T1WI,C:

增强T1WI

慢性骨髓炎。

诊断依据:

①病史较长,反复肿胀3年;②X线可见广泛的增生、硬化,骨膜新生骨显著形成骨包壳(图A)。

骨内膜增生致髓腔变窄,骨密度明显增高。

骨外膜增厚、增浓,其深层与骨皮质融合,表面形成层状,导致骨干增粗,轮廓不规整。

③MRI平扫(图B)可见骨膜新生骨呈低信号,正常骨髓腔信号消失;增强扫描周围软组织呈不均匀条状强化(图C)。

鉴别诊断:

骨肉瘤。

4、女36岁,跌倒后左腕部着地,致呈银叉状畸形,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障碍。

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

腕关节正位,B:

腕关节侧位

左腕Colles骨折。

诊断依据:

①跌倒后左腕部着地,呈“银叉”状变形;腕部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②腕关节X线片可见桡骨远端近关节面横形骨折线及碎骨片;骨折远端向背侧、桡侧移位,背侧皮质嵌插,前缘皮质分离(图A,B)。

鉴别诊断:

Smith骨折。

5、女5岁,跌伤后手掌着地,右肘关节疼痛、肿胀、畸形、活动障碍。

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

肘关节正位,B:

肘关节侧位

右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

诊断依据:

①5岁患儿,跌倒后手掌着地,右肘关节肿胀、疼痛;②X线示右侧肱骨髁上骨皮质中断、成角,骨折线较锐利,呈斜形,由后上至前下,骨折向前成角,远端向后移位,肱骨喙突窝和鹰嘴窝组成的“X”形致密影断裂、成角(图A,B)。

鉴别诊断:

髁上骨折(屈曲型)。

6、女35岁,车祸后右大腿短缩、小腿外旋畸形,大腿中上段肿胀、压痛明显,可触及骨擦感,右大腿有反常活动。

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

股骨正位,B:

股骨侧位

右股骨螺旋形骨折。

诊断依据:

①有车祸外伤史;②X线平片可见骨折线和骨折断端对位、对线不良,旋转移位,骨折线为锐利而透明的骨裂隙,可见局部软组织肿胀(图A,B)。

鉴别诊断:

营养血管沟。

7、男29岁,右踝部钝器伤伴疼痛、功能障碍4小时,踝关节畸形、反常活动。

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

踝关节正位,A:

踝关节侧位,A:

CT三维重建

右腓骨外踝粉碎性骨折伴踝关节脱位。

诊断依据:

①右踝部钝器伤伴疼痛、功能障碍,踝关节畸形、反常活动②X线平片(图A,B)可见右腓骨远端骨质碎裂,骨小梁中断,见多发骨折线,骨折端对位、对线不良,距骨等足骨向后外脱位。

③重建三维图像(图C)示右腓骨远侧断端向外移位,并见骨碎片分离,踝关节正常对位关系完全失常。

8、男28岁,外伤时右手掌着地,右肘关节肿、痛,关节畸形,活动受限,关节窝空虚。

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

肘关节正位,B:

肘关节侧位

右肘关节后脱位。

诊断依据:

①外伤时右手掌着地,右肘关节肿、痛,关节畸形,活动受限,关节窝空虚②X线正位片(图A)示右侧尺桡骨上端和肱骨下段重叠,关节间隙消失。

侧位(图B)见桡骨头和尺骨鹰嘴向后移位。

鉴别诊断:

肘关节前脱位。

9、男10岁,左大腿远端疼痛1年。

查体:

左股骨远端及膝关节肿胀、压痛,局部红、肿,皮温稍增高。

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

X线平片,B:

冠状T2WI,C:

冠状T2WI,D:

增强T1WI

骨巨细胞瘤。

诊断依据:

①X线平片示右股骨远端呈膨胀性多房性偏心性骨破坏区。

瘤内可见骨性间隔,致肿瘤出现皂泡状透亮区(图A)。

②MRI示病灶T1WI为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病灶边缘硬化环呈长T1短T2信号,界限清晰,增强后病变中度强化,内部信号不均匀。

鉴别诊断:

骨囊肿;软骨母细胞瘤。

10、女63岁,全身乏力、骨痛7个月,以腰骶部酸痛为主,近期头痛明显加剧。

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

头颅侧位B:

骨盆正位,C:

腰椎侧位

多发性骨髓瘤。

诊断依据:

X线平片可见颅骨、骨盆及腰椎广泛骨质疏松,在此基础上可见多发穿凿样骨破坏,病灶大小近似,边缘清晰,以颅骨表现典型。

第1腰椎呈楔形压缩。

无明显骨质增生硬化及骨膜反应。

鉴别诊断:

转移瘤;骨质疏松。

11、男70岁,腰痛、伴右下肢酸胀无力2个月。

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94.3ng/L,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77.1ng/L,总酸性磷酸酶21.9U/L。

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

X线平片,B:

矢状T1WI,C:

矢状T2WI,D:

骨盆平片

骨转移瘤。

诊断依据:

①X线可见(图A、D)腰椎及骨盆点团状骨质密度增高影,并见虫蚀状低密度骨质破坏。

②MRI示脊柱T1WI信号减低,T2WI信号增高(图B、C)。

MRI对含脂肪的骨髓组织中的肿瘤组织及其周围水肿非常敏感,大多数骨转移瘤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不同程度的高信号,脂肪抑制成像可以清晰显示,结合临床生化指标怀疑前列腺癌伴全身多发骨转移不难诊断。

鉴别诊断:

多发性髓瘤。

12、男10岁,左小腿外伤后疼痛伴活动受限1年。

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

X线平片,B:

冠状T1WI,C:

冠状T2WI

骨囊肿。

诊断依据:

①X线见腓骨上端低密度病灶,呈卵圆形,始于近骺板部位的干骺端,其长径与骨长轴一致,位居中心、。

病灶呈轻度膨胀生长,皮质变薄,病变周围无骨膜反应。

可见病理骨折,表现为皮质断裂,骨折碎片向囊内移位,即所谓骨片陷落征(fallenfragmentsign)(图A)。

②MRI显示囊内容物在T1WI上为中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图B、C)。

鉴别诊断:

骨巨细胞瘤鉴别。

13、女84岁,腰、腿痛伴左肩关节抬举困难半年余。

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

肩关节正位,B:

膝关节正位,C:

腰椎侧位

骨质疏松症及退行性骨关节病。

诊断依据:

X线见左肩、右膝及腰椎诸骨骨质骨密度降低,骨小梁变细、数量减少、骨髓腔和小梁间隙增宽,骨皮质变薄和出现分层现象。

椎体骨小梁结构紊乱,只遗留上下承重方向的小梁,呈栅栏状(图A、B、C)。

鉴别诊断:

骨髓瘤;与转移瘤。

14、女70岁,右膝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4个月,屈曲时疼痛加剧。

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

膝关节正位,B:

膝关节侧位,C:

腰椎侧位

退行性骨关节病。

诊断依据:

X线表现膝关节间隙不均匀变窄,股骨髁呈方形;关节面骨质增生、硬化,边缘可见骨赘形成,关节腔内见游离体(图A、B)。

腰椎体前缘见唇、刺样骨质增生影,椎体终板增生、硬化;小关节突变尖,小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硬化(图C)。

鉴别诊断:

类风湿性关节炎;骨与关节结核。

15、男19岁,右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曾因血小板减少症口服激素类药物2个月。

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

X线平片,B:

冠状T1WI,C:

横断T2WI

右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诊断依据:

①X线平片(图A)右股骨头变形、塌陷,见低密度骨质破坏区,股骨颈粗、短。

髋臼外上缘骨质增生、硬化。

②MRI(图B、C)股骨头可见点片状长T1、短T2信号影,并夹杂少量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病灶,股骨颈信号亦减低,关节腔内见少量液体信号影。

MRI可较早地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

关节结核;与退变性囊肿。

16、女50岁,四肢小关节肿痛,活动障碍,伴晨僵>2小时。

平时有低热,血沉加快。

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

双手正位片,B:

双足正位片

类风湿性关节炎。

诊断依据:

X线见双手、足指(趾)、掌(跖)和腕(跗)关节软组织肿胀;各骨骨质疏松,各骨关节面模糊、不整,见斑点状及小囊状低密度骨质破坏区;部分关节间隙消失;小关节呈半脱位状(图A、B)。

鉴别诊断:

牛皮癣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

17、女38岁,发现左大腿肿物1年,近来肿物明显增大。

查体:

大腿内侧见一肿物隆起,边界欠清,质中偏软,无明显搏动感,无压痛。

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

横断平扫,B:

横断增强,C:

三维重建

脂肪瘤。

诊断依据:

CT可见左侧大腿根部、相当于股骨上段平面,大腿内侧肌群内见异常类圆形低密度影,CT值约为-120~-80HU,表明内含脂肪成分,边界清晰,边缘有中等密度线状分隔影伸向瘤内(图A),增强扫描无强化(图B、C)。

脂肪瘤影像学表现有其特殊性,一般无须与其他病变鉴别。

18、女24岁,右股部软组织肿块18年,外伤后右大腿疼痛、肿胀伴功能障碍1月。

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

冠状T1WI,B:

T1WI增强,C:

脂肪抑制

血管瘤。

诊断依据:

MRI见右侧大腿外侧表层、肌肉及间隙内可见大片弥漫性异常信号,形态不规则,分布不均匀,边界不清,T1WI呈等或高信号(图A),T2WI可见高信号影(图B),压脂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图C)。

鉴别诊断:

脂肪瘤;纤维瘤。

19、男59岁,左髋部肿胀、疼痛,伴活动受限6个月。

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

矢状T1WI,B:

矢状T2WI,C:

横断T2WI

脊椎结核。

诊断依据:

MRI目前已被公认为诊断脊柱结核最有效的检查方法。

矢状面可见T12、L1椎体破坏及楔形变,局部成角畸形后突入椎管内,椎间盘破坏,椎间隙消失,椎体T1WI信号减低,T2WI信号稍增高,椎管狭窄,相应水平脊髓受压变细(图A、B);横断面椎体周围及双侧腰大肌内侧可见巨大软组织影,T2WI呈高信号,代表周围寒性脓肿。

鉴别诊断:

化脓性脊柱炎;脊柱转移瘤。

20、男47岁,腰痛、活动受限、关节僵直20年,血沉加快。

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

腰椎正位片,B:

腰椎侧位片,C:

颈椎侧位片

强直性脊柱炎。

诊断依据:

颈椎及腰椎X片可见颈、腰椎生理曲度明显变直,脊柱呈“竹节状”,椎体小关节间隙大部分消失,前纵、后纵、侧、棘上及棘间等韧带骨化,见“手推车辙征”(图A、B、C)。

鉴别诊断:

类风湿性关节炎;髂骨致密性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