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能排查练七.docx
《考能排查练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能排查练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能排查练七
考能排查练(七)
第一关:
判正误 测基础
1.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如乙酰胆碱)始终不被酶分解( × )
2.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较长( √ )
3.分泌肽类激素旺盛的神经细胞核糖体较多( √ )
4.健康人在精神紧张时常有明显的出汗现象,说明汗腺的分泌活动受神经活动影响
( √ )
5.正常人即使闭眼,伸出手指也能触摸自己的鼻尖,这个动作属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控制的活动( √ )
6.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和脊髓( √ )
7.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 )
8.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时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 )
9.机体缺碘时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 √ )
10.某同学感冒发热39℃,其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
( √ )
11.跳水运动员在很短的时间内作出复杂的动作,只是通过神经调节来完成的
( × )
12.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 √ )
13.只有神经细胞才会产生兴奋( × )
14.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突触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
( × )
15.兴奋传导的方向就是局部电流的传导方向( × )
16.在闷热的房间开会的人打“哈欠”,其调节方式就是体液调节( × )
17.激素是信息分子而不是能源物质( √ )
18.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 )
19.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 )
20.人在恐惧、紧张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使心率加快,肾上腺素在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 )
21.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 √ )
22.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 × )
23.接受抗原刺激后,B细胞增殖和分化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 × )
24.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 )
25.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 )
26.医生为病人注射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 × )
27.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最终导致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 √ )
28.高等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主要是指从上端向下端的方向运输( × )
29.生长素作用具有双重性,浓度越低促进作用越明显,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
( × )
30.在黑暗条件下,细胞分裂素可延缓成熟绿叶中叶绿素的降解,表明细胞分裂素能延缓叶片变黄( √ )
第二关:
练题型 提考能
题型一 动物调节图示类
1.如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神经元静息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强
B.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应
C.刺激A,电流计的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
D.兴奋从B传到D,只存在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
答案 B
解析 神经元静息时主要表现为K+外流,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强;从神经节的位置可以看出皮肤细胞A是感受器,细胞E是效应器,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在b处给予适宜刺激,效应器能产生反应;刺激A,兴奋由a传到b,a、b两处不同时兴奋,故指针偏转两次;兴奋从B传到D,信号转换方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如图为两个神经细胞间相互联系的结构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双选)( )
A.③中的内含物以胞吐的形式排出细胞,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B.兴奋的单向传递与结构①上的特定受体有关
C.若在X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结构①和②实现相同的信号转换
D.结构①和②之间充满组织液,说明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离不开内环境
答案 BC
解析 图示中①②③分别表示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小泡,③中的内含物(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排出细胞,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兴奋的单向传递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密切相关;突触前膜能够实现电信号与化学信号之间的转换,突触后膜能够实现化学信号与电信号之间的转换,二者信号转换方式不同;神经细胞之间的间隙中充满组织液,说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离不开内环境。
3.糖类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也是细胞结构的成分之一。
如图为某健康人的血糖变化情况,此人在11时前仅进了早餐。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糖是人体内某些大分子物质的组成成分,如ATP中含有的糖是脱氧核糖
B.A点时体内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B点时体内分泌的胰岛素增加
C.B点时,为维持血糖水平,肝细胞内的肝糖原开始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糖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协同,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答案 C
解析 ATP是小分子物质,其中含有核糖;A点时血糖浓度高于基础血糖水平,因此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而B点时血糖浓度低于基础血糖水平,因此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以升高血糖浓度;B点时,由于血糖浓度低于基础血糖水平,肝糖原分解使血糖维持平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平衡上具有拮抗作用。
4.如图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其中①②③表示相关腺体分泌的激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体长期缺碘时,体内①②均会高于正常水平
B.用③饲喂正常动物,将引起①②的分泌量均减少
C.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
D.切除垂体,则①②③的分泌量都将减少
答案 D
解析 图中①②③依次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下丘脑和垂体能控制甲状腺的活动,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通过反馈调节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
人体长期缺碘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则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均增多;用③饲喂正常动物,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较高,则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均减少;切除垂体,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减少,但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量则增加。
5.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如图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发生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病原体进入细胞①的方式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经过细胞①中溶酶体的处理,可以暴露病原体的抗原
C.图中①是吞噬细胞;②是T细胞,它在胸腺中成熟
D.物质③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图示过程体现了它具
有识别功能
答案 A
解析 病原体进入细胞①的方式为胞吞,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题型二 植物调节图示类
6.图中箭头表示植物体不同部位和不同条件下生长素的总体运输方向,下列有关该图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可以进行极性运输
B.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D.植物根会向水生长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生长素可进行极性运输,即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生长素可以由水少一侧向水多一侧运输,根的水多一侧生长素含量高,由于根对生长素敏感而抑制生长,水少一侧生长较快,从而使根向水生长;由图不能判定生长素的运输是否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或是否需要载体,故不能判定其运输方式是否为主动运输。
7.小贞要研究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她在暗室内设立一个斜坡装置,并将植株盆栽固定于斜坡上,再以灯泡连续照射,如图所示。
若盆栽内土壤保持潮湿且养分充足,一段时间后,此植株的生长情形与下列哪一个图示最相似( )
答案 D
解析 植物的茎具有向光性,而根具有向地性,因此植株的生长情况如图D所示。
8.赤霉素具有促进植物茎秆伸长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
遗传学研究表明,赤霉素对矮生玉米的作用效果明显,而对正常株高玉米的作用效果不明显。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双选)( )
A.图中的b过程表示促进,a过程表示抑制
B.图中的c过程可能是促进,也可能是抑制
C.赤霉素缺乏的植物体无法完成生长素的合成
D.控制玉米茎秆高度的基因可能与赤霉素的合成代谢有关
答案 AC
解析 根据赤霉素具有与生长素相同的促进植物伸长的特点,结合图示可以得出赤霉素的作用机理是促进前体物质合成生长素(a过程)和抑制生长素分解(b过程),选项A正确。
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选项B正确。
植物细胞中赤霉素的含量影响着生长素的合成和分解,缺乏赤霉素时生长素仍可以合成,但合成可能会受到影响,选项C错误。
赤霉素能促进植物茎秆伸长,因此,控制植物茎秆高度的基因可能与赤霉素的合成代谢有关,选项D正确。
题型三 动物调节实验类
9.科学家用小鼠作实验材料,完成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切除垂体及胰腺可减小小鼠自身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实验的影响
B.该实验没有进行实验对照,需要增添空白对照组
C.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具有协同作用
D.增大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注射量,实验效果更显著
答案 A
解析 本实验研究的是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实验前切除垂体及胰腺的目的是避免小鼠自身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实验的影响,故A项正确。
该实验通过前后之间的自身对照来说明这两种激素的功能,不需要再设置空白对照,故B项错误。
在同时注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时,体重增加最多,说明这两种激素具有协同作用,故C项错误。
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增大激素的注射量,实验效果会更加明显,故D项错误。
10.请回答下列与兴奋的传递和传导相关的问题:
(1)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________________状态变为________________状态的过程。
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________________。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____________的,这也决定了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____________的。
(3)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过多,容易引起有机磷中毒,患者表现为肌肉震颤不止,严重者可能死亡。
其原因是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从而抑制乙酰胆碱(突触间传递兴奋的一种兴奋性递质)的分解。
请利用下列实验材料验证有机磷农药的毒害作用。
实验材料:
两个临时剥制的相同的青蛙神经—肌肉标本、放电装置、一定浓度的有机磷农药溶液、两个培养皿、生理盐水等。
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回答相关问题:
①取两个培养皿,编号为1(实验组)、2(对照组),加入等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将两个青蛙的神经—肌肉标本浸泡在1号和2号培养皿中。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肌肉收缩并及时舒张。
③在1号培养皿中滴加适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号培养皿中滴加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一段时间后,同时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观察标本的情况:
1号和2号标本分别表现为________。
答案
(1)相对静止 显著活跃 神经冲动
(2)单向 单向 (3)①生理盐水 ②用适宜强度的电刺激神经—肌肉标本 ③有机磷农药溶液 等量的生理盐水 ④两个神经—肌肉标本施加适当的电刺激 ⑤肌肉持续收缩、肌肉收缩并及时舒张
解析 第(3)小题所给的溶液只有一定浓度的有机磷农药溶液和生理盐水两种,根据两者的功能,即可轻松确定步骤①的空应该填生理盐水,以保持细胞正常生活状态,步骤②进行相关“刺激”,观察正常反应结果,步骤③进行实验处理和对照处理,步骤④再次进行相关“刺激”,步骤⑤再观察相关反应,最后通过对比前后反应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反应结果来确定有机磷农药的毒害作用,达到实验目的。
题型四 植物调节实验类
11.为验证适宜浓度的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分泌H+,进而促进细胞伸长,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实验:
(1)实验材料与药品:
10-5mol/L生长素溶液、pH分别为5.0、9.0的缓冲液、黑暗中萌发的小麦种子若干、镊子、刀片、刻度尺、培养皿等。
(2)实验步骤:
①材料处理:
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黑暗中萌发的小麦种子若干,用镊子取其胚芽鞘并切掉尖端,平均分成三组。
②将平均分组的胚芽鞘放入编号为1、2、3的培养皿中,加等量的不同试剂,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培养。
③一定时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进行若干次重复实验,记录结果。
(3)实验结果:
组别
处理方法
结果
1
10个胚芽鞘+10-5mol/L生长素溶液
①______________
2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胚芽鞘生长不明显
3
10个胚芽鞘+pH为5.0的缓冲液
胚芽鞘生长明显
Ⅱ.问题:
(1)步骤①中切除胚芽鞘尖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中重复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步骤中还有哪些措施也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Ⅰ.
(2)①生长状况一致 ③测量并统计各组胚芽鞘的平均长度 (3)①胚芽鞘生长明显 ②10个胚芽鞘+pH为9.0的缓冲液
Ⅱ.
(1)排除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对实验的干扰
(2)减小实验误差 选择生长状况一致的黑暗中萌发的小麦种子、平均分组、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培养、测量并统计各组胚芽鞘的平均长度
解析 本实验属于验证性实验,目的是验证适宜浓度的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分泌H+,进而促进细胞伸长。
第1组与第2、3组形成对照,结果是第1组与含H+的第3组一致,胚芽鞘生长均明显,而第2组由于呈碱性(无H+)而生长不明显,从而证明了第1组生长素促进生长的原因与第3组一致:
含H+。
第三关:
做真题 明考向
1.(2012·重庆理综,5)下列有关生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被阉割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
B.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
C.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
D.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答案 D
解析 当动物性腺被割除后,体内由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减少,由于机体的反馈调节,促性腺激素会增多,故A项错误。
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称为非条件反射,B项错误。
非条件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完成,而金星四溅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故C项错误。
膝跳反射涉及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进行信息传递,故D项正确。
2.(2011·海南卷,8)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相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
在引起该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 )
A.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B.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C.Na+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D.K+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
答案 A
解析 正常情况下,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当细胞受到刺激时,膜上Na+通道蛋白打开,大量Na+顺浓度梯度流入膜内,属于被动运输。
3.(2010·福建理综,4)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
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 )
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D.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答案 A
解析 血糖平衡调节中,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水平的激素,其生理作用为调节糖类代谢,降低血糖水平,促进血糖合成为糖原,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就不能发挥作用。
4.(2011·山东理综,1)下列与激素作用无关的实例是( )
A.草莓果实自然发育成熟
B.人舌尖触到蔗糖时感觉甜
C.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
D.饥饿时人体血糖仍维持正常水平
答案 B
解析 在植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许多激素协调作用,共同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在人和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中,激素调节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人的各种感觉只能在大脑皮层中形成,所以属于神经调节,人舌尖触到蔗糖时感觉甜是一个反射活动。
5.(2010·广东理综,6)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最终导致( )
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
B.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
C.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
D.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提高
答案 A
解析 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的某种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后,使受体失去了与神经递质的结合能力,最终导致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
6.(2011·重庆理综,3)某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
经诊断后,医生为其注射了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 )
A.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
B.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凝集素
C.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
D.刺激机体释放出淋巴因子发挥细胞免疫作用
答案 A
解析 肉毒杆菌是一种致命病菌,在繁殖过程中分泌毒素,人们食入和吸收这种毒素后,神经系统将遭到破坏,出现头昏、呼吸困难和肌肉乏力等症状。
因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的症状可通过注射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是因为肉毒杆菌抗毒素(抗体)可与该美容制剂(含有肉毒杆菌毒素,属于抗原)相结合,形成凝集沉淀,属于体液免疫过程,因此C、D两项错误;肉毒杆菌抗毒素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并非凝集素,故B项错误。
7.(2011·大纲全国卷,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
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则这两种物质中( )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答案 C
解析 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浆(效应B)细胞,所以物质甲是淋巴因子;动物在特定抗原的作用下能够产生相应的抗体,故物质乙是抗原。
8.(2012·海南卷,10)下列不属于哺乳动物下丘脑功能的是( )
A.参与体温调节
B.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
C.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D.对昼夜节律有调节作用
答案 C
解析 下丘脑在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下丘脑参与体温调节,也参与水盐平衡(渗透压)的调节,维持渗透压的稳态,同时还调节着动物的昼夜节律。
促甲状腺激素是垂体分泌的调节甲状腺功能的激素,而下丘脑分泌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9.(2011·上海卷,25)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若①表示免疫分子,则①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
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和体液调节等
C.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质的躯体感觉中枢
D.若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②的分泌量不仅仅受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答案 C
解析 免疫分子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
由图可知内环境稳态由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
寒冷时,骨骼肌的不自主战栗不受大脑皮层控制。
若②为促甲状腺激素,则其分泌量不仅受甲状腺激素调节,还受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调节。
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10.(2010·海南卷,5)当某植物顶芽比侧芽生长快时会产生顶端优势,其主要原因是
( )
A.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过高,其生长受抑制
B.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较低,其生长受抑制
C.顶芽附近的脱落酸浓度较高,其生长被促进
D.侧芽附近的细胞分裂素浓度较高,其生长受抑制
答案 A
解析 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是: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部位,并在侧芽处积累,由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所以侧芽因生长素浓度过高而生长受抑制,顶芽因生长素浓度适宜而优先生长,从而表现为顶端优势。
11.(2012·江苏卷,29)为了研究乙醇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若干自愿者,等量饮用同一种酒,参照世卫组织神经行为能力测试标准,测试简单反应时(对简单信号作出反应的最短时间)、视觉保留(对视觉信号记忆的准确数)和血液中乙醇浓度。
以受试者自身未饮酒时为对照,计算能力指数相对值,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测试期间受试者血液中乙醇浓度的变化说明人体能通过调节维持__________。
(2)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可以推测乙醇会__________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了机体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
(3)对视觉信号作出判断与反应需经过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动物实验显示,乙醇能增加脑组织中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
由此推测乙醇可能影响了兴奋在________处的传输。
(5)凡有神经系统疾患、视听觉及手部运动障碍者不能作为测试对象,原因是受试者的__________必须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也不宜作为受试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而干扰测试结果。
答案
(1)稳态
(2)延长 (3)大脑皮层和脊髓 (4)突触
(5)反射弧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解析
(1)由图中曲线可见,人饮酒后血液中乙醇浓度升高,然后能通过机体的调节而逐渐下降,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2)曲线显示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简单反应时和视觉保留的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其原因可能是乙醇导致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时间延长。
(3)视觉形成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但要作出反应还需经过脊髓这一神经中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