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撷秀中学届九年级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带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2207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4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徐州撷秀中学届九年级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带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徐州撷秀中学届九年级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带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徐州撷秀中学届九年级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带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徐州撷秀中学届九年级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带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徐州撷秀中学届九年级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带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徐州撷秀中学届九年级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带解析.docx

《江苏省徐州撷秀中学届九年级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带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徐州撷秀中学届九年级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带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徐州撷秀中学届九年级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带解析.docx

江苏省徐州撷秀中学届九年级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带解析

撷秀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

初三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13题,每题2分,共26分)

1、下面是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有

 

①②③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

2、右图漫画习近平手提一个笼子,笼子里装一个图章,很好地诠释了“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里”的治国理念,秦代也曾设立过官职部分地具备这些职能;在西方也有约束国王的权力,分别指的是

A、设立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颁布《权利法案》

B、设立太尉负责监察百官颁布《人权宣言》

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颁布《权利法案》

D、设立御史大夫负责军事颁布《人权宣言》

3、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提出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观点。

它最适合作为以下哪部电视剧的主人公的台词?

A.《汉武大帝》B.《武则天》

C.《贞观长歌》D.《三国演义》

4、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曾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

”十八大报告首提“建设海洋强国”的方针,中国近代就是因为有海无防列强从海上入侵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最早是从哪次战争开始的?

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

C.鸦片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了,但在和会上,中国代表团表现可圈可点,特别是l919年1月28日答辩会堪称经典。

辩论结束后,各国政要纷纷走上前去,与辩论者顾维钧握手,称赞“这一发言是对中国观点的卓越论述”。

材料不能说明

A、一批职业外交家走上世界外交舞台B、为中国的权益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C、赢得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D、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6、凤凰卫视专题片《百年中美风》有一段解说词:

“此时,距离九一八事变,已过去10年。

罗斯福发电报给蒋介石说,在孤独抵抗日军4年半之后,中国不再孤独,……”,中国为什么将不再孤独?

是因为

A、国际联盟的成立B、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C、苏联参加对日作战D、成立了维护世界和平的联合国

7、邳州农民画历史悠久,被誉为“农民画之乡”。

其中代表作品《飞机闯断玉米秆》(见右

图),这幅农民画反映了

A.当时农业生产的真实情况   B.当时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C.当时农业科技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D.“大跃进”时期不切合实际的浮夸行为

8、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已经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此格局形成的顺序是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9、《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一部公骑士小说,主人公总是梦想着自己是中世纪的贵族骑士而笑话百出。

形成了作者所讽刺的中世纪这种制度的历史事件是

A.丕平献土B.查理·马特改革

C.种姓制度D.琅城起义

10、北京风光,千里朦胧,万里尘飘。

……鸟巢上下,阴霾滔滔……尘入肺,有不要命者,还做早操。

顺口溜描述的现象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近百年来全球因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的碳排放量节节攀升,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逐渐变暖。

这种现象的出现起始于

A.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B.蒸汽机的大量使用

C.发电机等发明的出现D.人类对核能的利用

11、右图所示军事行动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B.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C.美国宣布对日本作战  D.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12、如图所示,二战后美日欧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对此变化,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①从美国一枝独秀到美日欧三足鼎立

②美国丧失了世界一流经济强国地位

③欧共体的建立促使了欧洲的崛起

④日本上升为第二经济强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小明要写一篇有关经济全球化的小论文,他整理的观点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A.新航路开辟开始把世界连成一体B.重要组织涉及北约和华约

C.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利有弊D.经济全球化就在我们身边

二、非选择题

14、(6分)小明学完世界史后,对欧洲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写了一篇关于欧洲历史的小短文。

有几处他不太确定,空了下来,请你帮他填完。

欧洲有个梵蒂冈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它是由教皇国发展而来的,而教皇国的形成与

(1)有关。

欧洲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

(2)引发了欧洲人殖民掠夺,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后,欧洲各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英国实行(3)制。

随之而来的两次工业革命则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4);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5),使人类进入了(6)。

两次工业革命后,欧洲成为世界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但两次世界大战则使欧洲丧失了这一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开始于德国突袭(7),而德军突袭(8),则使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欧洲一些国家和世界上其他反法西斯的国家签署了《(9)》,成立了反法西斯同盟,共同打击法西斯国家,最后取得了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二战后欧洲国家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幸亏美国实行(10),帮助它们渡过难关,但同时也被美国控制。

为摆脱这一局面,欧洲一些国家联合起来成立(11),冲击了当时的美苏两极格局。

在今天一超与多强并存的多极化趋势下,一些欧洲国家成立的(12)是多强中的重要一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5、(6分)史实与推论:

科学全面地解读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

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史料

推论

正确与否

(1)

在中国近代史上,英国曾经和中国打了三次仗,一次是“全仗”,其余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

这里的“全仗”是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

台儿庄战役歼敌一万多人,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

扭转了徐州会战的不利局面,最终保住了徐州

(3)

“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的邀请,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自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一日至二月二十八日访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正式建交

(4)

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当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所显然必需时,且在公平而预先赔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人权宣言》

《人权宣言》最早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5)

19世纪中后期的英国“贵族每天酗酒赌博来消磨时光,

结果负债累累;一个年薪100镑的下院书记官一年受贿

5000镑。

材料反映工业革命虽然促进经济发展,但社会道德精神却日益沦丧

(6)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说:

“美国政府在过去几

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

与此

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

德国、印度也

没有等待。

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

家。

……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

材料表明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来自中国、德国、印度等国家的挑战,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

16、(12分)综合探究:

2014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授权新华社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1个中央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

古今中外不少统治者十分重视调整、发展农业,以改善民生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的民本思想】

材料一子曰: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为政,焉用杀?

---《论语》

(1)材料中“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1分)请根据材料概括其政治主张。

(1分)

 

材料二唐太宗说:

“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睱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

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2)唐太宗是实践孔孟治国思想的典范,据材料概括唐太宗关注民生的政策。

(1分)

 

【近代的民生探索】

材料三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若能

将平均地权做到,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则社会革命已成七八分了。

-------摘自《孙中山全集》

(3)从材料三中看出孙中山认为社会革命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1分)

 

【现代的民生实践】

材料四建国后粮食总产量年度统计数据(单位:

亿吨)

年份

1949

1952

1957

1960

1964

1966

1969

1973

1976

1978

1989

1997

产量

1.13

1.64

1.95

1.44

1.88

2.14

2.11

2.65

2.86

3.05

4.08

4.94

(4)据材料四指出1957至1960我国粮食产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分)材料显示,1978年以后我国粮食持续增长,这主要得益于中央在农村实行哪一项措施?

(1分)

材料五在193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总统。

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

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地、坚持不僻地试验。

蔫爱多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进

行试验。

-----一人教版《世界历史》高中必修第三册

(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指出罗斯福为改变“大萧条”现状而进行“试验”的农业方面的措施。

(1分)并据此概括“试验”的“新”特点。

(1分)

材料六1921年列宁说:

“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

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

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一引自《苏联兴亡史》

(6)依据材料六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俄采取的方法是什么?

这种方法是如何解决粮食问题的?

(2分)

 

撷秀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

初三年级历史试题答题卡

一、选择题(13*2)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C

C

C

D

B

D

C

B

B

C

C

B

二、非选择题

14、填空题12*0.5

(1)丕平献土

(2)新航路的开辟(3)君主立宪制

(4)蒸汽机的广泛应用(5)电力的广泛应用(6)电气时代

(7)波兰(8)苏联(9)联合国家宣言

(10)马歇尔计划(11)欧共体(12)欧盟

15、判断题(6*1)

(1)错

(2)错(3)错(4)错(5)对(6)对

16、材料题

(1)仁(1分)为政以德(1分)

(2)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1分)

(3)平均地权(1分)

(4)粮食产量降低(1分)

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

(5)缩减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政府用优惠贷款的办法补偿农民的损失(1分)

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1分)

(6)新经济政策(1分)

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1分)

解析:

一.选择题

1.D

【解析】

本题考查两宋时期政权并立。

①项,1127年,女真灭亡北宋,赵构南逃,建立南宋。

1279年,蒙古南下入侵,南宋灭亡。

②项,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后改称辽。

12世纪初期,女真杰出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

1125年,辽国灭亡。

此时与辽夏对立的政权应为北宋。

故②错误。

③项,辽宋时期,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受辽的控制和压迫。

12世纪初期,女真杰出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接着在会宁称帝,国号金,他就是金太祖。

1125年,金军灭辽;1127年金军灭北宋。

因此本题选D。

2.C

【解析】

本题考查秦代三公九卿制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秦统一全国后总结了战国以来各国的官僚制度,建立起了一套适应封建统一国家需要的中央政府机构,即三公九卿制。

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三公的职责分别为:

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事务,是皇帝的助手。

从秦开始,丞相正式成为官职,为中央政府中皇帝之下的最高长官;太尉,协助皇帝掌管全国军队;御史大夫,为丞相的助手,掌图籍章奏,监察百官,是皇帝的耳目。

三公之间互不统属,直接隶属于皇帝,便于皇权集中。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和“内阁制”,颁布《权利法案》。

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制约,人类社会由专制转向民主,由人治转向法制。

因此本题答案为C。

3.C

【解析】

本题考查唐太宗的相关史实。

唐太宗继承了战国时期荀子“君舟民水”的观点,认为皇帝是船,老百姓是水,水可以推动船前进,也可以将其掀翻。

因此在其统治期间注重调整统治政策,减轻人民负担。

唐太宗年号为“贞观”,其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

因此“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最适合作为《贞观长歌》的台词。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4.C

【解析】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

1840年,英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很快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同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1842年中英两国于南京江面英国军舰上签订《南京条约》,标志着鸦片战争结束。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故本题选C。

5.D

【解析】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

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举行“和平会议”。

中国代表提出:

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但是,英、美等国操纵会议,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并无理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但从材料中并未看出和会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这一点。

故本题选D。

6.B

【解析】

本题考查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德国、意大利、日本将法西斯把战争和法西斯暴政强加于欧亚各国人民,促使反法西斯国家同盟统一战线建立与逐步发展和加强。

1942年元旦,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发生变化,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并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7.D

【解析】

本题考查“大跃进”运动。

1958年,党中央发动“大跃进”运动,它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提高计划指标。

在农业上,对粮食产量估计严重浮夸,各地竞相虚报夸大粮食亩产量。

图片中需要用飞机扯断玉米正是“浮夸风”盛行的表现。

故本题选D。

8.C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

结合所学知识,1980年,我国设立了深圳、厦门等经济特区。

1984年,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等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又将长三角、珠三角、闽南三角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进入90年代,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海城市,对外开放逐渐向内地推进。

由此,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故本题选C。

9.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查理·马特改革。

查理马特采邑制改革之后,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其核心是封君封臣制。

封君封臣制的特点是封君与封臣互相承担义务和负有责任,两者是一种契约关系。

封臣只对自己的封君负责。

加强了中央权力,形成了欧洲封建等级制度,奠定西欧骑士制度的基础。

因此本题选B。

10.B

【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

近百年来全球因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的碳排放量节节攀升,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逐渐变暖。

这种现象的出现起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大量使用,蒸汽机以煤炭为燃料。

故选B。

11.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准确识记。

结合图片里的“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军机场”,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此军事行动是日军偷袭珍珠港,影响就是:

美国宣布对日本作战,故选C。

12.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二战后美日欧经济发展。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目前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一超”是指美国,它当前的经济、军事力量都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因此“一超多强”局面并没有打破,美国仍然是世界上头号强国。

随着中国、欧盟、俄罗斯、日本等国家或集团实力的不断壮大,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并且这种趋势还在进一步加强。

二战后美国没有丧失世界一流经济强国地位,①③④正确,故选C。

13.B

【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二战后形成的美苏两极格局不复存在,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加上现代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经济出现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1944年美国纠集加拿大、英国、法国等12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宣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针对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集体防御计划。

1955年,华沙组织成立,是苏联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成立的政治军事同盟,签订《华沙条约》。

《华沙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故B项错误。

因此答案为B。

二.非选择题

14.

(1)丕平献土

(2)新航路的开辟

(3)君主立宪制

(4)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5)电力的广泛应用

(6)电气时代

(7)波兰

(8)苏联

(9)联合国家宣言

(10)马歇尔计划

(11)欧共体

(12)欧盟

【解析】

(1)751年,法兰克王国的宫相丕平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篡夺王位,创建加洛林王朝。

丕平即位后,为了酬谢教会相助,两次出兵意大利。

公元756年,丕平把他夺到的意大利中部一部分土地,包括罗马周围地区,送给罗马教皇,史称“丕平献土”。

“丕平献土”,加强了国王和教会的联系,使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

(2)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

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航海家,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和“内阁制”,颁布《权利法案》。

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制约,人类社会由专制转向民主,由人治转向法制。

(4)(5)(6)考查两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瓦特发明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使用为标志,人类最终进入了电气时代。

(7)(8)(9)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9月1日,德军集中兵力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

波兰军队节节败退,波兰很快大片土地沦陷,英、法对德国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德军突然向苏联发动全面的进攻,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苏联军队猝不及防,节节失利,苏联大片领土沦陷。

1942年元旦,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发生变化,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并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10)(11)(12)考查西欧一体化进程。

战后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重建,马歇尔计划被认为有力地促进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欧共体的成立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欧盟更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对西欧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5.

(1)错

(2)错(3)错(4)错(5)对(6)对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1)本题考查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的参战双方是中英两国。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办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由英法联军侵略中国;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由英法美俄德日意奥八国侵略中国。

由上述可知,第一次鸦片战争是“全仗”。

故第一问错误。

(2)1938年春,日军大举进犯战略要地徐州,国民政府集中60万兵力,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指挥下,组织徐州会战。

3月下旬,双方在台儿庄展开激战,中国军队顽强不屈,最终日军伤亡惨重,向北溃退。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要胜利,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决心。

最终并不是保住了徐州,故第二问错误。

(3)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标志着自新中国成立后中美相互隔绝的局面终于打破。

而中美正式建交则是在1979年。

故第三问错误。

(4)三权分立原则是孟德斯鸠在启蒙运动中最先提出,他认为人民应享有宗教和政治自由。

认为决定法的精神和法的内容是每个国家至关重要的。

保证法治的手段是“三权分立”,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属于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三者相互制约、权力均衡。

故第四问错误。

(5)依据材料中“19世纪中后期的英国”、“贵族每天酗酒…书记官一年受贿5000磅…新兴的工厂主阶层有了钱就在自卑驱使下拼命讲排场”,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材料中的贵族、政府官员、工厂主三类人的表现体现出工业革命引发了道德危机。

故第五问正确。

(6)材料反映了在美国经济出现问题的同时,中国、德国、印度等国家迅速发展,这表明当今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故第六问正确。

16.

(1)仁(1分)为政以德(1分)

(2)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1分)

(3)平均地权(1分)

(4)粮食产量降低(1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

(5)缩减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政府用优惠贷款的办法补偿农民的损失(1分)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1分)

(6)新经济政策(1分)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1分)

【解析】

(1)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

提取材料信息“为政以德”,可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唐朝的清明政治。

据材料可知,唐太宗替百姓考虑,采取轻徭薄赋、选用廉吏的政策,可得出他的统治政策为“仁政”。

唐玄宗统治时期,唐朝经济社会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3)本题考查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包括“民族”“民权”“民生”。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所主张的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方针,民生主义的纲领之一,主张用征收地价税和土地增价归公的办法,消除地主从地租及地价增涨中获得暴利的可能性。

(4)根据材料,我国1957至1960年粮食产量降低。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过分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使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大肆泛滥,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我国农村的生产力,开创了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5)危机爆发后,当时美国政府基本延续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1933年,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