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粟谷子》编制说明.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2144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7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标准《粟谷子》编制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国家标准《粟谷子》编制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国家标准《粟谷子》编制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国家标准《粟谷子》编制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国家标准《粟谷子》编制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标准《粟谷子》编制说明.docx

《国家标准《粟谷子》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标准《粟谷子》编制说明.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标准《粟谷子》编制说明.docx

国家标准《粟谷子》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粟(谷子)》编制说明

1.前言

粟又称谷子,在植物分类上属禾本科的“狗尾草属”,属密穗型植物。

在我国分布极其广泛,各省几乎都有种植,但主产区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

我国种植面积较大的省份有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辽宁和甘肃。

陕西主要分布在榆林、延安和关中的北部旱塬地区。

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谷子的种植面积比以前有所下降。

谷子脱皮后就成为小米,其蛋白质含量12.7%,7种必需氨基酸含量较其它粮食作物高。

此外,还含有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人类健康非常有好处。

《粟(谷子)》标准(GB/T8232—1987)是1987年颁布实施的,至今已有20年历史,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保健意识的不断加强,作为保健食品的小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为满足粟(谷子)购销市场化,修订其标准十分必要且有现实意义。

2.任务来源及工作过程

国家标准GB/T8232—1987《粟(谷子)》的修订工作,是国家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5年下达的任务,项目编号为20050474-T-449。

陕西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负责本标准的修订工作。

承担了粟的生产、加工、流通及储存情况的调研和技术指标的研究、验证及标准文本的起草。

2006年,起草组主要收集查阅了我国粟的播种面积和产量等相关资料,在主要产区收集样品。

对收集的样品,进行了容重、水分、不完善粒、杂质等指标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整理和系统分析。

同时,征求粟主产省(区)的意见10条,起草组对征求到的意见进行归纳,梳理成5条,采纳了各类意见和建议。

2008年2月下旬,标准修订组成员先后赴陕西榆林、延安调研,通过与粮食部门、农业部门、加工企业和质检机构的同志座谈,了解种植、收获、贸易及质量状况,收集了相关资料,并采集样品34份。

随后对样品进行了检测和验证,收集检测数据700多个。

同时还与陕西省农业厅种子站的专家、西北农林大学研究小杂粮的教授座谈了解情况,为修订标准收集资料。

2008年3月,国家粮标委在北京召开了国家标准研讨会,根据专家、学者,管理和企业的代表,对现行粟国家标准提出的许多修改意见和建议,我所标准修订组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了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及试验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随后,我们又将粟标准的草稿呈送给专家组长,再次征求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了关键修改,形成了目前的征求意见稿。

3.编制原则

按照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及G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

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要求进行编写。

4.主要修订内容和依据

本次修订,保持了原标准的基础框架,主要调整了标准的适用范围;修订了不完善粒、杂质的术语和定义;修改了测定容重时使用筛层的孔径;增加了等外级;解决了粳、糯粟的互混检验技术问题;增加了标签标识要求和检验规则;修订了收购、储存和运输的有关规定。

4.1适用范围

由于我国的粮食体制实行了市场化改革,商品贸易体制也与世界接轨,内外贸易合为一体,另外,出口商品一般对质量要求均以进口国的要求为准,与目前国内的粮食质量标准无直接的对应关系。

鉴于此种情况,本次标准修订取消了调拨、出口两项特定范围,以符合我国目前商品经营现状。

4.2规范性引用文件

增加引用了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以保障粟作为饲料用粮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4.3不完善粒

为了与原粮小麦、玉米、黍、稷等标准一致起见,定义统一为“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颗粒”。

4.3.1生霉粒

此次修订将原标准中的“霉变粒”改为“生霉粒”,以示与粮食卫生标准中的霉变粒的区别,重新定义为“粒面生霉的颗粒”,去掉了原标准中“胚乳变色、变质”。

主要原因是为了与我国粮食卫生标准(GB2715—2005)中的霉变粒指标进行区分。

我国粮食卫生标准(GB2715—2005)中的霉变粒是指粒面明显生霉并伤及胚和胚乳、无食用价值的颗粒,规定霉变粒不得超过2.0%;而生霉粒是粒面生霉的颗粒,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颗粒。

霉变粒是生霉粒进一步恶化的结果,二者有着必然的联系,但受损害程度不同,因此,此次修订将原标准中的“霉变粒”改为“生霉粒”。

4.4杂质

为了与原粮《小麦》、《玉米》标准等保持一致,将杂质定义统一修订为“除粟以外的其他物质,包括筛下物、无机杂质和有机杂质”。

同时把检验杂质时下层筛的孔径从1.2mm调整到1.5mm,与稷、黍使用的筛层孔径一致。

通过试验,筛层改变后对容重指标影响不大。

4.5色泽、气味

同样与原粮《小麦》、《玉米》标准等为了保持一致,统一修订为“一批粟固有的综合颜色、光泽和气味”。

4.6分类

保留了按粟的种皮和粒质分类,去掉了按千粒重分大粒和小粒的规定。

一方面粟的大小粒从几何尺寸上,感官检验,很难区分,在不检验千粒重的情况下,以容重定等,很容易造成错乱。

我们采用游标卡尺测量的结果是,粟的大粒与小粒长度、宽度和厚度的差异分别为:

大粒的长度平均比小粒长0.20mm,宽度平均比小粒宽0.15mm,厚度平均比小粒厚0.18mm,肉眼感觉只是籽粒饱满程度不同而已。

大粒粟几何尺寸见表1,小粒粟几何尺寸见表2。

另一方面,粟属于小耕农作物,其品种与以前也发生了变化,小粒粟由于产量较低逐渐被淘汰,目前市场上能收集到的样品非常少。

再加上种植品种繁杂,播种时混种、收购时混存的现象都比较普遍,企业收购时几乎不在意籽粒大小,有的地方根本就没听说过粟有大小粒之分。

在加工大小粒粟时,也无明显的不同技术要求。

在食用上,其品质和口感亦无明显差异。

根据我们采到的样品,千粒重在3.0g以上的大粒粟占94.1%,小粒粟占5.9%,大粒粟和小粒粟千粒重平均相差0.77g。

检测结果见表3。

表1大粒粟几何尺寸单位:

mm

序号

长度

宽度

厚度

1

2.34

1.86

1.38

2

2.28

1.94

1.52

3

2.32

1.98

1.48

4

2.24

1.86

1.54

5

2.36

1,92

1,42

6

2.36

1.91

1.48

7

2.28

1.98

1.54

8

1.92

1,98

1.52

9

2.30

1.90

1.46

10

2.26

1.98

1.52

平均值

2.27

1,93

1.49

表2小粒粟几何尺寸单位:

mm

序号

长度

宽度

厚度

1

1.84

1.78

1.38

2

1.90

1.88

1.44

3

1.76

1.78

1.38

4

1.92

1.62

1.14

5

2.08

1.88

1.42

6

1.94

1.72

1.14

7

2.34

1.82

1.24

8

2.32

1.82

1.42

9

2.26

1.84

1.24

10

2.38

1.64

1.34

平均值

2.07

1.78

1.31

表3粟的千粒重

取样地域

序号

千粒重/

g

混入带壳粟/

%

色泽

山西

1

3.39

10

略灰

2

3.27

22

略黄

3

3.65

17

略红

4

3.26

25

略白

5

3.10

45

略黄

6

3.71

13

略黄

7

3.78

19

略黄

8

3.69

4

略黄

内蒙

9

3.38

11

略红

10

3.19

16

略白

11

3.86

29

略白

12

3.32

8

略黄

13

3.56

15

略灰

陕西

14

3.75

21

略灰

15

3.46

9

略红

16

3.58

33

略黄

17

3.35

26

略黄

18

2.88

18

略黄

19

3.23

14

略黄

20

3.46

12

略黑

21

3.31

6

略黄

22

3.25

11

略黄

23

2.66

30

略黄

24

3.10

23

略白

25

3.19

9

略白

26

3.43

34

略黑

27

3.37

28

略黑

28

3.63

22

略红

29

3.42

17

略红

30

3.15

6

略黄

31

3.33

13

略黄

32

3.44

8

略黄

33

3.39

19

略黄

34

3.51

33

略黄

4.7质量指标

4.7.1增加了等外级规定

容重小于640g/L时,定为等外级,对于等外级不完善粒指标不作限定,由贸易双方确定;杂质、水分、色泽、气味等其他指标与等内级相同,以利于储存保管和提高粮食的利用率。

4.7.2其他变化

原标准中大粒粟和小粒粟容重分别设置,本次取消了大粒粟和小粒粟不同容重设置,统一以原标准中大粒粟容重为定等依据。

筛层改变后经检验,容重符合一等的样品占25.0%,符合二等的占40.0%,符合三等的占30.0%,符合等外级的占5.0%。

中等以上的占65.0%;95%的样品杂质基本上在2.0%以内,超标样仅占5%;95%的样品不完善粒基本上在1.5%以内,超标样也只占5%;水分均在13.5%以内,未有超标样。

原标准各指标设置仍能满足现在实际需要。

质量指标检验情况见表4。

表4质量指标检验情况

序号

容重

水分

杂质

不完善粒

总量

其中

总量

其中

矿物质

虫蚀粒

生芽粒

病斑粒

生霉粒

破损粒

1

643

12.9

1.7

0.3

1.3

未检出

未检出

0.4

0.5

0.4

2

665

13.4

1.1

0.1

1.4

未检出

未检出

0.5

0.4

0.5

3

688

12.9

0.8

0.3

1.0

未检出

未检出

0.1

0.2

0.7

4

654

12.6

2.3

0.5

1.5

未检出

未检出

0.6

0.4

0.5

5

690

12.5

1.1

0.6

1.1

未检出

未检出

0.1

0.5

0.5

6

689

12.5

0.8

0.3

0.8

未检出

未检出

0.4

0.1

0.3

7

677

13.2

1.9

0.3

1.9

未检出

0.6

0.7

0.2

0.4

8

620

12.0

1.7

0.2

1.5

未检出

未检出

0.3

0.5

0.7

9

671

12.7

0.5

0.4

0.5

未检出

未检出

0.1

0.3

0.1

10

650

13.3

1.9

0.3

1.3

未检出

未检出

0.3

0.6

0.4

11

664

13.0

0.5

0.3

0.9

未检出

未检出

0.5

0.3

0.1

12

672

13.5

1.1

0.1

1.1

未检出

未检出

0.1

0.5

0.5

13

660

12.9

0.8

0.3

0.8

未检出

未检出

0.4

0.2

0.2

14

645

13.2

1.9

0.5

1.3

未检出

未检出

0.1

0.3

0.9

15

684

12.0

1.3

0.6

1.1

未检出

未检出

0.6

0.3

0.2

16

667

12.7

0.5

0.3

0.8

未检出

未检出

0.3

0.2

0.3

17

652

13.3

1.8

0.3

1.5

未检出

未检出

0.3

0.4

0.8

18

554

12.6

1.3

0.3

1.4

未检出

未检出

0.1

0.7

0.6

19

681

12.5

0.9

0.1

0.5

未检出

未检出

0.4

未检出

0.1

20

669

13.1

1.1

0.3

1.2

未检出

0.2

0.3

0.4

0.3

4.8检验方法

4.8.1容重检验

本次粟、黍、稷标准均有我所承担修订,为了使标准间相互协调,在不影响质量指标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检验器具数量,又兼顾标准间的相互统一,避免在检验过程中发生筛层用混用错现象,因此,将原标准中规定的下层筛孔径1.2mm,调整为孔径1.5mm。

与黍、稷所用筛层保持一致。

根据筛理理论分析,圆孔是按宽度或厚度分级的,从实测大粒粟、小粒粟的几何尺寸数据看,大粒粟宽度在1.86mm~1.98mm之间,小粒粟宽度在1.62mm~1.88mm之间。

因此,选用直径1.5mm圆孔筛层除去粟粒中的杂质,从理论上分析,大粒粟和小粒粟都不会漏下去。

在实测的结果中,无论是大粒粟还是小粒粟,通过φ1.5mm圆孔筛,留存在φ1.2mm圆孔筛上的亦未检出完整粟粒。

通过φ1.5mm、φ1.2mm筛层的杂质分布状况见表5、1000g商品粟中各筛层杂质质量见表6

表5通过φ1.5mm、φ1.2mm筛层的杂质分布状况

项目

有机类

无机类

粟粒

占杂质总量/%

φ1.5/φ1.2

皮、壳、草籽

土、煤渣、石头

0

5~30

表61000g商品粟中各筛层上的杂质质量单位:

g

筛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差值

0.74

0.86

1.07

1.35

0.93

0.58

2.96

0.42

0.45

0.61

1.98

φ1.2mm/-

5.33

2.45

2.69

1.61

3.13

0.93

0.95

1.11

0.50

0.87

2.29

φ1.5mm/-

6.07

3.31

3.76

2.96

4.06

1.51

3.91

1.53

0.95

1.48

4.27

粟的容重差异根据杂质类别及性质不同而在±3g/L之间变化。

对于除去细土类为主的杂质,采用孔径为1.5mm的筛层所测的粟的容重较采用孔径为1.2mm的筛层所测的粟的容重有下降的趋向;以除皮壳为主的杂质,采用孔径为1.5mm的筛层所测的粟的容重较采用孔径为1.2mm的筛层所测的粟的容重有上升的趋势,但变化均不大,筛孔改变后,新容重的正偏差占35.7%,负偏差占57.1%,与原来持平的占7.2%;筛孔变化造成容重偏差为0g/L的样品占7.1%,偏差为±1g/L的样品占35.7%,偏差为±2g/L的样品占35.7%,偏差为±3g/L的样品占14.4%,偏差为±4g/L的样品占7.1%。

由于称量筒中的杂质相对原筛层减少了0.042%~0.2%,因此,92.9%的样品所测容重偏差,在测量双试差范围以内变化,基本未受影响。

筛层改变对容重变化的影响见表7。

表7筛层改变对容重的影响

单位:

g/L

序号

筛层规格

差数

原标准

Φ4.5/Φ1.5

修订后

Φ3.5/Φ1.5

1

638

639

+1

2

659

655

-4

3

636

637

+1

4

610

609

-1

5

667

665

-2

6

674

672

-2

7

657

655

+2

8

674

672

-2

9

657

655

-2

10

680

678

-2

11

668

668

0

12

637

639

+3

13

654

655

+1

14

637

637

0

15

610

609

-1

16

668

665

-3

17

623

620

-3

18

656

657

+1

19

666

667

+1

20

676

672

-4

21

631

630

-1

22

679

681

+2

23

667

670

+3

24

627

625

-2

25

680

681

+1

26

669

668

-1

27

630

628

-2

28

635

637

+2

29

644

645

+1

30

643

646

+3

31

655

652

-3

32

630

632

+2

33

656

653

-3

34

665

664

-1

4.8.2类型、互混检验

原标准在分类中要求粳粟、糯粟纯度要达到95%以上,但粳粟、糯粟互混如何鉴别没有说明。

在实际检测中,从感官上看,粟中混入的稷粒容易辨认,而粳粟和糯粟仅从皮色上很难分清。

我们借鉴GB/T5493中的稻米染色检验,利用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遇碘溶液会发生不同颜色反应的原理,来鉴别粟的粳性及糯性,取得了明显效果。

虽然GB/T5493中的染色检验适用于白色的稻米,对于淡黄色或黄色的小米结果会怎样?

经过反复试验,证明糯性粟的色泽,反应后变为棕红色,粳性粟的色泽,反映后变为深蓝色或黑色。

实验过程中以稻米中的糯米和粳米色泽反应作为印证,粳糯粟先去壳制成糙米再碾成小米,经染色,同样的可得出了与大米相同的答案。

这个结果和取样时掌握的粳糯粟的样品情况完全相符。

通过实验,用GB/T5493中的染色法检验,来鉴别标准中粟的粳性和糯性是可行的。

稻米粳糯试验见图1,粟米粳糯试验见图2。

图1稻米粳糯试验

图2粟米粳糯试验

4.9检验规则

为便于本标准的执行和流通过程中的监管,增加了“检验规则”一章。

在该章里对检验批、判定规则作了规定。

4.10标签标识

为加强商品粟的可追溯性,本次修订增加了关于“标签标识”的内容,规定“应在包装物上或随行文件中注明产品的名称、等级、产地、收获年度和月份”等。

5.新旧标准的总体对比

本次修订后,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在各标准间达到了进一步规范和统一,也便于检测人员能更准确理解和掌握名词术语等概念;检验方法继续保持原操作上的一致性;对标准中的互混不光有指标要求,而且有检验方法,标准的可操作性更强;增加了检验规则和标识条款,是标准的完整性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修订了包装、运输和储存要求,以便与其他原粮标准的要求一致。

6.与有关的法律法规关系

该标准规定了在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和销售过程中的质量要求,其卫生要求和植物检疫按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