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猴王出世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1764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 猴王出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7 猴王出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7 猴王出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7 猴王出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7 猴王出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 猴王出世教案.docx

《7 猴王出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 猴王出世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 猴王出世教案.docx

7猴王出世教案

7*猴王出世

教学目标

阅读:

1.默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语句,能猜出大致意思,并继续往下读。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石猴出世及成为猴王的经过。

人文主题

了解石猴是如何出世和如何成王的,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能猜出课文中难懂词句的大致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出世及成为猴王的经过。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完成本课预习卡。

2.根据课前提示,默读课文。

课时目标

1.认识“芝、遂”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呵”。

2.默读课文,能猜测不理解的语句的大致意思。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

本文主要讲的是猴王出世,所以一开始播放《西游记》开头的主题曲,让学生很快就想到石猴从石头蹦出的画面,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播放《西游记》开头的主题曲)

1.同学们一定都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吧?

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个人物?

你能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

2.同学们,我们心目中这位神通广大、疾恶如仇、英勇无畏的孙悟空究竟从哪儿来?

是怎样成为叱咤风云的美猴王的呢?

相信这个问题同学们都很关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猴王出世》这篇文章吧。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意

1.让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自由默读课文。

教师提示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语句先大致猜懂后就继续往下读。

2.引导学生围绕课题“猴王出世”,说说课文有哪些人物,写了什么事,初步概括课文内容。

预设:

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出一只石猴。

有一天它与群猴发现一处瀑布,它第一个跳进瀑布,发现了水帘洞,于是被群猴拜为猴王。

3.引导学生反馈交流文中难理解的词语,说说自己用了哪些方法猜读。

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

(1)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明白“抓耳挠腮”写的是猴子们的动作。

(2)抓住词语中的关键字可以帮助理解词语。

从“喜不自胜”的“喜”可以理解这个词语指的是非常高兴;“瞑目”是闭眼的意思,“瞑目蹲身”就是闭上眼睛,蹲下身子。

(3)联系上下文能理解“大造化”指的是大福气、大喜事。

(4)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可以知道“石碣”是指石碑。

4.出示文中较长的、难理解的句子,指导学生大致猜读句子的意思。

(1)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教师点拨:

①引导学生根据句子中“迸裂”“石卵”“石猴”等词语,联系影视剧片段或阅读经验,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预设:

这句话说的是石头裂开,石猴出世。

②提示学生:

“内育仙胞”一词如果读不懂,可以先往下看,读到“产一石卵”“化作一个石猴”,就能大致明白这里是说石猴从石头里孕育出来。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以学生自读为主,重在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猜读文中难理解的语句。

同时提示学生,有些难理解的句子,只要能大致猜懂意思即可。

③引导学生通过“天真地秀”“日精月华”“灵通之意”等词语,感受到这块石头很有灵性。

(2)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

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教师点拨:

①引导学生想一想文段大意,联系句子中的“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预设:

这句话说的是众猴在拜石猴为王。

②补充影视作品中群臣叩拜皇帝的场面,引导学生猜猜“拱伏无违”“序齿排班”的意思。

预设:

这两个词的意思是众猴列队站好、拱手跪拜。

5.小结:

在阅读古典名著时,遇到不理解的语句,可以运用联系上下文、借助生活经验、结合影视作品等方法来进行猜读。

有的词句如果实在读不懂,可以先跳过去,在读完整句或整段后再回过头来思考。

三、随文识字,交流方法

1.出示本课要求认读的生字词语,同桌互查后全班反馈,教师相机正音。

教师重点指导易错字:

(1)“遂”读“suì”,是第四声,不要读成第一声。

(2)“芝”“猿”“耶”是整体认读音节。

(3)“耶”与“呵”在文中是语气词。

多音字“呵”在文中同“啊”,但与《景阳冈》中“呵呀”的“呵”读“ā”不同,这里的“呵”读轻声。

2.学生自主交流识字方法。

3.指导学生读通顺文中带有生字的长句。

四、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订正本课预习卡。

课时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出世及成为猴王的经过。

2.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西游记》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梳理文脉

1.让学生默读课文,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提问:

课文哪几段是写石猴出世的?

哪几段是写石猴成为猴王的?

预设:

课文第1自然段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出一只石猴。

第2~4自然段写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一处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发现了水帘洞,于是被群猴拜为猴王。

二、课文研读,感受石猴形象

1.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猴王出世。

(1)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

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

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引导学生思考:

①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这一段以极其精练的语言写出了石猴的出生环境及经过。

②仙石的形状是怎样的?

仙石处在什么样的位置?

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

③石头变猴的原因是什么?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④石猴是怎样出生的?

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⑤从这段话感受到什么?

石猴与其他猴不一样,是一块饱受日月精华的顽石瞬间迸裂而生的。

(2)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①石猴的日常生活情形是怎样的?

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教师小结:

文章起笔就显得他神异出众,为后文甚至全书写孙悟空的神通广大、降妖伏魔埋下了伏笔。

由此也掀开了一部旷世名著的第一页。

②读了这段话,你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石猴?

自由自在、快活逍遥、和善友爱、顽皮可爱……

教师小结:

作者写的是一只欢快跳跃的猴子,用的语言也非常短促、跳跃、有节奏。

或者说,从这样的语言,我们读到了一只活泼可爱、顽皮跳跃的猴子。

文章内容与语言高度统一,这就是经典。

课文还有哪些这样经典的句子呢?

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感受语言的魅力。

2.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发现水帘洞。

(1)布置小组学习任务:

默读第2自然段,说说石猴是怎么发现水帘洞的。

(2)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句梳理出这件事的前因后果。

预设:

天气炎热,群猴到山涧中洗澡——闲来无事,前去寻找水源——找到瀑布——石猴率先跳进去,发现水帘洞。

教师相机点拨:

①让学生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一句,引导学生边读边想画面、做动作,体会石猴的胆大、敏捷。

②让学生联系下文说说水帘洞里的环境、陈设。

③让学生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发现水帘洞的经过。

预设:

天气炎热,群猴到山涧中洗澡。

他们闲来无事,前去寻找涧水的源头,来到一处瀑布旁。

众猴说,谁能钻进瀑布找到源头,大家就拜他为王。

石猴瞑目蹲身,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

3.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第3、4自然段,同桌互相说说群猴跟随石猴进入水帘洞的情景和拜石猴为王的经过。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①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展开想象,说说群猴在洞中欢天喜地的样子。

②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拱伏无违”“序齿排班”,结合影视剧中的画面,想象当时的石猴威风、气派地端坐在石凳上,众猴一个个俯首称臣的情景。

三、总结全文,复述故事

1.引导学生交流:

学完课文后,石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让学生练习复述故事。

(1)让学生在小组内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出世和成为猴王的经过,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全班交流反馈,学生互评。

学生评价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是否合理、连贯,不要遗漏关键情节;还要提示学生注意表达习惯,如声音洪亮、态度自然大方等。

四、体会猴、人、神集一体的形象

1.同学们,这美猴王真是当之无愧。

读了课文,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

他不仅仅是一只猴子,顽皮可爱;他更像一个人,勇敢无畏;同时,我们还感受到了他的神异出众。

(板书:

猴、人、神)

2.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石猴是一个集猴、人、神于一体的形象?

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板书:

猴+人+神=神话人物)

五、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1.《西游记》中的故事还有很多,谁能说说你还知道哪些?

(官封弼马温、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偷吃人参果、过火焰山等)

2.老师:

是呀,这么多的故事,我们都可以去读读,看看名著是怎么表达的,去感受一下名著的魅力所在,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乐在其中,有所收获。

六、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1.完成本课随堂练。

2.课后阅读《西游记》。

板书设计

猴王出世

古典神话小说

石卵变石猴→石猴钻水洞→众猴拜猴王

顽皮可爱  勇敢无畏  神异出众

猴 + 人 + 神=神话人物

教学反思

通过这篇课文我体会了猴王的形象,品悟了语言的精彩,感受到了名著的魅力。

因此,在教学中,我先用《西游记》的主题曲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接着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到语言文字上,重在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语句。

最后,在理解文章的内容时,通过想象画面,体会群猴在洞中欢天喜地的样子。

这可以说正是在这节课中比较成功的地方,不仅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还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课文不仅要注意写了什么,还要注意是怎么写的,将名家的写法铭记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