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初中课内重点文言文复习题汇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1696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初中课内重点文言文复习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最新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初中课内重点文言文复习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最新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初中课内重点文言文复习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最新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初中课内重点文言文复习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最新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初中课内重点文言文复习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初中课内重点文言文复习题汇总.docx

《最新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初中课内重点文言文复习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初中课内重点文言文复习题汇总.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初中课内重点文言文复习题汇总.docx

最新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初中课内重点文言文复习题汇总

202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初一至初三课内重点文言文复习题汇总

三峡

一、重点词语解释

1.至于夏水襄陵(襄:

漫上)  

2.或王命急宣(或:

有时)

3.则素湍绿潭(素:

白色)(湍:

急流的水)

4.良多趣味(良:

很)

5.属引凄异(属:

连接)

6.不见曦月(曦:

阳光或日光)

二、重点语句翻译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轻风,不认为快。

2.回清倒影  

回旋的清波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3.绝巘多生怪柏 

极高的山峰上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5.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峡谷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重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

7.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三、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写春冬之景,用素、绿、清、影四字突出其特点。

写秋季景色,用寒、肃、凄、哀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2.文末以渔歌作结有什么作用?

  

进一步突出三峡秋天的凄异。

3.本文的中心是:

描写三峡的雄伟山势和四季景色。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表达了祖国山水风光的热爱,寄予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5.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

理由一:

水流急  

原句: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理由二:

落差大  

原句: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陋室铭

一、重点词语解释

1.谈笑有鸿儒 

鸿:

2.无案牍这劳形 

形:

形体、身体案牍:

官府公文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馨:

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

调弄,这里指弹。

5.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

灵验,神奇

6.斯是陋室     

斯:

指示代词,此,这

7.往来无白丁   

白丁:

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阅金经       

金经:

佛经

9.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0.有仙则名 

名:

有名(出名、闻名)

11.无丝竹之乱耳 

乱:

干扰(扰乱、使……乱)

二、理解性默写

1.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三、课文内容理解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爱莲说

一、重点词语解释

1.可爱者甚蕃 

蕃:

多,“蕃”在中文的近义词是众,反义词是鲜(独)。

2.香远益清 

益:

副词,更。

3.亭亭净植 

植:

竖立。

  

4.陶后鲜有闻 

鲜:

少。

5.濯清涟而不妖 

濯:

洗涤。

妖:

妖媚。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而:

却亵:

亲近而不庄重。

 

7.宜乎众矣 

宜:

应当

8.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

只,仅

二、朗读节奏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三、理解性默写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

莲,花之君子者也。

3.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5.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香远益清。

7.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四、重点语句翻译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爱好,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

(就)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5.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

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6.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牡丹的人,当然是很多了。

五、课文内容理解

1.文中的莲花比喻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写“菊花”和“牡丹”的作用是突出君子的高尚气节。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

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求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

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菊——“花之隐逸者”象征:

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莲——“花之君子者”象征:

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小石潭记

一、重点词语解释

1.清洌:

清凉 

2.可百许兴:

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约。

许,表示对数量的估计。

3.佁然不动:

呆呆的一动不动。

佁然,愣住的样子。

4.俶尔远逝:

忽然。

5.斗折蛇行:

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6.悄怆:

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7.邃:

深 

8.寂寥:

寂静寥落。

9.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坻:

水中高地屿:

小岛嵁:

不平的岩石

10.明灭可见明灭:

或现或隐      

11.以其境过清清:

凄清,冷清清

二、重点语句翻译

1.皆若空游无所依

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凭借也没有。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4.其岸势犬牙差互 

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

5.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6.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7.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三、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抑郁忧伤之情。

2.作者描写潭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记承天寺夜游

一、重点词语解释

1.念无与为乐者 

念:

考虑,想到           

2.怀民未寝 

寝:

睡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只是闲人:

清闲的人

4.相与步中庭 

相与:

共同,一起步:

散步(或:

漫步走行走)。

5.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

形容水的清澈透明。

6.欣然起行 

欣然:

高兴的样子。

行:

走。

   

7.解衣欲睡 

解:

脱、脱下

8.水(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

二、理解性默写

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主旨句)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

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三、重点语句翻译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水草)。

3.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

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

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4.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屋外。

四、课文内容理解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旷达(豁达)乐观的胸怀。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

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词类活用

1.必先苦其心志

苦:

使……痛苦   

2.劳其筋骨

劳:

使……劳累

3.饿其体肤 

饿:

使……受饥饿     

4.空乏其身

空乏:

使……受到贫困之苦   

5.行拂乱其所为 

乱:

使……颠倒错乱

二、重点词语解释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

责任,担子

2.行拂乱其所为 

拂:

违背,逆,不顺

3.而后作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4.征于色 

征:

征验

5.而后喻 

喻:

明白,了解

6.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

在里面,指国内法家:

有法度的世臣拂士:

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

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

在外面,指国外

8.国恒亡 

恒:

9.生于忧患 

生:

生存发展。

三、重点语句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体肤饿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内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颜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颜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如果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家时时都有灭亡的危险。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坚强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四、课文内容理解

1.文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

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运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

非常有力的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曹刿论战

一、古今异义词

1.小大之狱 

狱:

古义:

官司、案件今义:

监狱

2.牺牲玉帛 

牺牲:

古义:

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今义:

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3.齐师伐我 

伐:

古义:

讨伐,攻打今义:

砍伐

4.又何间焉 

间:

古义:

参与今义:

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

5.肉食者鄙 

鄙:

古义:

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

轻视,看不起

6.弗敢加也 

加:

古义:

虚夸,以少报多今义:

增加

7.虽不能察 

虽:

古义:

即使今义:

虽然

8.再而衰 

再:

古义:

第二次今义:

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

9.必以信 

信:

古义:

信实、诚实今义:

书信

10.忠之属也 

忠:

古义:

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

忠诚

11.神弗福也 

福:

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12.一鼓作气 

鼓:

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三、重点词语解释

1.既克,公问其故(克:

战胜)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

参与 

3.可以一战可以:

可凭借      

4.肉食者鄙鄙:

浅陋,

5.望其旗靡靡:

倒下          

6.公将驰之驰:

(驱车)追赶

7.弗敢专也专:

独自享有,    

8.小信未孚孚:

为人所信服,信服

四、重点语句翻译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大国是很难估测的,担心他们会设下埋伏。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为神所信服,神灵是不会赐福(保佑)你的。

3.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慎重处理。

5.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6.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7.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掌权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去参与呢?

8.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小恩小惠惠遍及百姓,百姓不会听从您的。

9.彼竭我盈,故克之。

   

敌方的士气已经消失了,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够战胜他们。

1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土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消失了。

1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

12.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已经战胜了,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

“作战,是靠勇气的。

1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帛一类的东西,我不敢虚报数目,必定做到诚实可信。

14.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这是)尽了本职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五、课文内容理解

1.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

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

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

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

 

2.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

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答:

(1)政治方面:

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2)军事方面:

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3.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全文中的作用。

文写庄公作铺垫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醉翁亭记

一、重点词语解释

1.环滁:

环绕着滁洲城。

 

2.林霏开:

树林里的雾气散了。

霏,雾气。

3.负者:

背着东西的人。

 

4.临于泉上者:

靠近。

5.泉香而酒冽:

冽,清。

 

6.山肴野蔌:

野味野菜。

蔌,菜蔬。

7.杂然而前陈者。

杂然,错落的样子。

 陈,陈列、摆开。

8.觥筹光错:

觥,酒杯。

筹,酒筹。

 

9.阴翳:

指枝叶茂密成阴。

翳,遮盖。

10.佳木秀而繁阴:

发荣滋长的意思。

   

11.醉翁之意意:

情趣。

12.深秀者:

秀丽。

 

1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酣,尽兴地喝酒。

14.野芳发而幽香: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芳,香花。

发,开放。

15.伛偻提携:

老人和小孩子。

 

16.云归而岩穴暝:

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

暝,昏暗。

17.辄:

就   

18.弈:

下棋 

二、理解性默写

1.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

答: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概括本文的主旨。

 

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醉乐统一的句子)

3.领起全文的句子是:

环滁皆山也。

  

4.文章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

5.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为后人传诵最多的句子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6.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7.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三、重点语句翻译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淌下来,这就是酿泉。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

(临,靠近)。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并寄托于酒。

5.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

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6.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译:

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7.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

苍老的容颜,雪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人们中间:

这是太守喝醉了。

8.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

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呀!

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

游人们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呀。

10.翻译描写四时之景的句子: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译: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1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五、课文内容理解

1.“醉能同其乐”这句话把“醉”与“乐”联系起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点明了全文的主旨——与民同乐。

2.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

分别是什么?

核心又是什么?

答:

四幅。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4.“太守醉”中的“醉”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喝酒醉了”,另一层意思是陶醉于山水之中了,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醉心山水的政治理想。

鱼我所欲也

一、重点词语解释

1.一豆羹(古代盛食品的器具)  

2.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

天性,天良”

3.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祸患,灾难   

4.一箪食 

箪:

竹筐

5.一豆羹 

豆:

碗   

6.蹴尔而与之 

蹴:

用脚践踏

7.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好处   

8.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

厌恶。

9.贤者能勿丧耳 

贤者:

有道德的人。

勿丧:

不丢掉,不遗失。

丧:

遗失

10.万钟:

万钟的俸禄,形容位高禄厚。

钟:

古代的一种量器。

11.得兼:

能够同时得到。

 

12.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

苟且取得,苟且偷生。

13.妻妾之奉 

奉:

侍奉。

 

14.呼尔而与之 

呼尔:

没礼貌的吆喝。

15.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穷乏:

贫穷。

“得”通“德”感激 

16.有是心也 

心:

本性

二、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三、重点语句翻译

1.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3.是亦不可以已乎?

  

这样的行为不也应该停止了吗?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本性,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以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

8.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如果没有礼貌的吆喝着给别人食物,即使走路的人也不接受。

9.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四、课文内容理解

1.从论证方法的角度看,本文除了“举例论证”外,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有力地证明了舍生取义(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一中心论点。

2.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

3.人的本心是什么?

舍生取义

4.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了铺垫。

5.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鱼和熊掌对举生与死(义)对举向与今比较等

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心”指什么?

在生和义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

送东阳马生序

一、重点词语解释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跑)

3.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援、提出) 

4.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等候)

5.余幼时即嗜学(喜欢,爱好) 

6.致书(买书。

致,取得、得到。

7.弗(不)之怠(怠,懈怠。

“之”指“笔录”这件事。

8.既加冠:

已经加了冠,到了成年。

9.患,担心,忧虑。

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

硕,大。

10.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尝,曾经。

趋:

奔向。

先达:

学术界的前辈。

11.执经叩问(求教。

叩,问。

)  

12.德隆望尊:

道德高,声望重。

13.稍降辞色:

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14.或遇其叱咄(或,有时。

叱咄:

训斥。

15.礼愈至(周到。

)  

16.不敢出一言以复(这里指辩解。

17.负箧曳屣:

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18.穷冬:

严冬。

19.皲裂:

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20.至舍(学舍,书舍。

21.僵劲:

僵硬。

   

22.持汤沃灌(热水。

沃灌,浇洗。

23.以衾拥覆(以,用。

衾,被子。

 ) 

24.寓逆旅:

住在旅店里。

25.(主人)日再食:

每天提供两顿饭。

再,两次。

食,提供伙食。

26.腰(白玉之环):

腰,挂在腰间。

  

27.(右备)容臭:

容臭,香袋。

28.烨然(若神人):

烨然,光彩耀眼的样子。

29.緼袍敝衣:

破旧的衣服。

緼,旧絮。

敝,破。

30.略无慕艳意:

毫无羡慕之心。

慕、艳,羡慕。

31.(无冻)馁之(患矣):

馁,饥饿。

32.假诸人(而后见也):

假之于人,向人借书。

诸,之于。

33.非天质之卑:

天资,人的智力。

卑,低下。

   

34.流辈:

同辈的人。

35.撰长书以为贽。

贽,初见面时为表敬意送的礼物。

36.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