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三.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31542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0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教案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教案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教案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教案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案三.docx

《教案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三.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案三.docx

教案三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教材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是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相交线和平行线,以及平移变换的内容。

本章首先研究了相交的情形,探索了两条直线相交所成角的位置和大小关系,给出了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得出了“对顶角相等”的结论;并着重研究了相交的特殊情形——垂直,探索了垂直的性质,给出了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

接着研究了平行的情形,教科书首先引入了一个基本事实(平行公理),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两条直线平行的性质和判定,并给出了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概念,还对命题以及命题的构成作了简单的介绍。

最后研究了平移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利用平移设计图案和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本章知识是学习线和角的继续,也是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基础,以后几乎所有几何图形的学习都用到本章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与平行两种,理解相交线、平行线、平移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会运用这些概念和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2、会用三角板、量角器等工具熟练地画垂线、平行线及有关简单几何图形,逐步培养学生的识图和绘图能力;3、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几何语言,能够把学过的概念和性质,用图形或符号语言表示出来;4、逐步了解几何推理要步步有据,会准确地填写推理的根据,并会作简单的推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索、猜测,进一步体会学会推理的必要性,发展学生初步推理能力;2、通过揭示一些概念和性质之间的联系,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体验数学活动的趣味性,以感受推理过程的严谨性以及结论的确定性;2、开展探究性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乐于探索的热情。

重点难点

垂线的概念与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及平移是重点;学会写推理过程和对直线平行的性质和判定的灵活运用是难点。

5.1.1相交线

〔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对顶角、邻补角的位置关系的过程;2、了解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3、知道“对顶角相等”并会运用它进行简单的说理。

〔重点难点〕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对顶角相等”是重点;正确区别互为邻补角与互为补角和运用“对顶角相等”说理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投影1〕下图是一段铁路桥梁的侧面图,找出图中的相交线、平行线。

“米”字形中的线段都相交,“米”字形中间的线段都平行,等等。

相交线和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我们将在前一章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直线间的位置关系,同时还要介绍一些有关推理证明的常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

二、邻补角和对顶角

〔投影2〕下面是一把剪刀,你能联想到什么几何图形?

两条直线相交,如图。

上图中两条相交直线形成的四个角中,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六对角,即:

∠1和∠2、∠1和∠3、∠1和∠4、∠2和∠3、∠2和∠4、∠3和∠4。

量一量各个角的度数,你能将上面的六对角分类吗?

可分为两类:

∠1和∠2、∠1和∠4、∠2和∠3、∠3和∠4为一类,它们的和是1800;∠1和∠3、∠2和∠4为二类,它们相等。

第一类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一条边公共,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讨论:

邻补角与补角有什么关系?

邻补角是补角的一种特殊情况,数量上互补,位置上有一条公共边,而互补的角与位置无关。

第二类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有公共的顶点,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角,互为对顶角。

思考:

〔投影3〕下列图形中,∠1和∠2是对顶角的是〔〕

ABCD

注意:

对顶角形成的前提条件是两条直线相交,而邻补角不一定是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每个角的对顶角只有一个,而每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

三、对顶角的性质

在用剪刀剪布片的过程中,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小,直到剪开布片。

在这过程中,两个把手之间的角与剪刀刃之间的角有什么关系?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研究下面的问题。

如图,直线AB和直线CD相交于点O,∠1和∠3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

∠1和∠3相等。

∵∠1+∠2=1800,∠2+∠3=1800、

∴∠1=∠3(同角的补角相等)

同理∠2和∠4相等。

这就是说:

对顶角相等。

你能利用这个性质回答上面的问题吗?

因为剪刀的构造可以看成两条相交的直线,所以两个把手之间的角与剪刀刃之间的角互为对顶角,由于对顶角相等,因此,两个把手之间的角与剪刀刃之间的角始终相等。

四、例题

〔投影4〕如图,直线a、b相交,∠1=400,求∠2、∠3、∠4的度数。

分析:

∠1和∠2有什么关系?

∠1和∠3有什么关系?

∠2和∠4有什么关系?

解:

∵∠1+∠2=1800,∴∠2=1800—∠1=1800—400=1400.

∠3=∠1=400,∠4=∠2=1400.

五、课堂练习〔投影5〕

1、一个角的对顶角有个,邻补角最多有个,而补角则可以有个。

2、下图中直线AB、CD相交于O,∠BOC的对顶角是,邻补角是

3、课本5面练习。

4、如2题图,已知∠AOC=80°,∠1=30°,求∠2的度数

六、课堂小结

1、什么是邻补角?

邻补角与补角有什么区别?

2、什么是对顶角?

对顶角有什么性质?

作业:

课本8面1、2;9面7、8题。

 

5.1.2垂线

(一)

〔教学目标〕1、了解垂线的概念;2、理解垂线的性质1;3、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重点难点〕垂线的概念、性质1和画法是重点;画线段和射线的垂线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投影1〕如图,取两根木条a、b,将它们钉在一起,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b。

当b的位置变化时,a、b所成的角是如何变化的?

其中会有特殊情况出现吗?

当这种情况出现时,a与b是什么位置关系?

有,当=900时;垂直。

二、垂线

显然,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即两条直线相交成900的情况。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如图,直线AB垂直于直线CD,记作AB⊥CD,垂足为O。

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情形是很常见的,如:

〔投影2〕

你能再举一些其它的例子吗?

思考:

〔投影3〕下面所叙述的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①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相等;

②两条直线相交,有一组邻补角相等;

③两条直线相交,对顶角互补.

①②③都是垂直的。

三、垂线的性质

探究:

〔投影4〕.学生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

(1)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2)经过直线l上的一点A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几条?

(3)经过直线l外的一点B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几条?

由画图可知:

(1)可以画无数条;

(2)可以画一条;(3)可以画一条。

这就是说,经过直线上或直线外一点,可以画一条垂线,并且只能画一条垂线,即: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注意:

①“有”指存在,“只有”指唯一;②“过一点”中的“点”在直线上或在直线外。

四、课堂练习

1、课本9面9题;

2、课本5面练习2题。

五、课堂小结

1、垂线的概念,垂直的表示;

2、垂直的性质1;

3、垂线的画法。

作业:

课本8面3、4、5题,10面12题。

 

5.1.2垂线

(二)

〔教学目标〕1、了解垂线段的概念;2、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3、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重点难点〕“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及其简单应用是重点;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投影1〕如图(课本图5.1-8),在灌溉时,要把河中的水引到农田P处,如何挖渠能使渠道最短?

说到最短,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什么最短的知识,还记得吗?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如果把渠道看成是线段,它的一个端点自然是点P,那么另一个端点的位置在什么地方呢?

把江河看成直线l,那么原问题就是这样的数学问题:

在连接直线l外一点P与直线l上各点的线段中,哪一条最短?

二、垂线的性质2

演示:

在黑板上固定木条l,l外一点P,木条a一端固定在点P,使之与l相交于点A。

左右摆动木条a,l与a的交点A随之变动,线段PA的长度也随之变化,a与l的位置关系怎样时,PA最短?

a与l垂直时,PA最短。

这时的线段PA叫做垂线段。

〔投影2〕画出PA在摆动过程中的几个位置,如图,点A1、A2、A3……在l上,连接PA1、PA2、PA3……,PO⊥l,垂足为O,用叠合法或度量法比较PO、PA1、PA2、PA3……的长短,可知垂线段PO最短。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

垂线段最短.

二、点到直线的距离

我们知道,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这里我们把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如上图,PO就是点P到直线l的距离。

注意:

点到直线的距离和两点间的距离一样是一个正值,是一个数量,所以不能画距离,只能量距离。

三、课堂练习

〔投影3〕1、判断正确与错误,如果正确,请说明理由,若错误,请订正.

(1)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的一点间的线段的长度是这一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2)如图,线段AE是点A到直线BC的距离.

(3)如图,线段CD的长是点C到直线AB的距离.

1题图2题图

〔投影4〕2已知直线a、b,过点a上一点A作AB⊥a,交b于点B,过B作BC⊥b交a上于点C.请说出线段AE的长是哪一点到哪一条直线的距离?

CD的长是哪一点到哪一条直线的距离?

3、课本中水渠该怎么挖?

在图上画出来.如果图中比例尺为1:

100000,水渠大约要挖多长?

四、课堂小结

1、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概念;

2、垂线的性质2及应用.

作业:

课本8面6题,9面10题,10面13题。

第五章复习一(5.1)

一、双基回顾

1、对顶角和邻补角:

有并且两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有并且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注〕两条直线相交是形成对顶角的前提,但不一定是形成邻补角的前提。

2、对顶角的性质:

对顶角.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等的角是对顶角B、一个角的邻补角只有一个

C、补角即为邻补角D、对顶角的平分线在一条直线上

3、垂直和垂线:

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叫做的垂线。

〔2〕题[3]题〔4〕题

〔2〕如图,AB⊥CD,垂足为O,EF经过点O,且∠3=260,则∠1=.

4、垂直的性质:

(1)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与垂直;

(2)垂线段。

〔注〕性质

(1)说明垂线的存在性和唯一性,是垂线作图的依据;性质

(2)是定义点到直线距离的依据。

〔3〕如图,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C=900,其中最长的线段

是.

5、点到直线的距离: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4〕如图,线段的长度表示点D到直线BC的距离,线段的长度表示点B到直线CD的距离,线段的长度表示点A、B之间的距离。

二、例题导引

例1下列说法:

①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条垂线;②画出点P到直线l的距离;③两条直线相交就是垂直;④线段和射线也有垂线,其中正确的有.

例2如图,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AB上由A向B行驶,MN分别是位于公路AB两侧的村庄。

(1)设汽车行驶到公路AB上点P位置时,距离村庄M最近,行驶到点Q位置时,距离村庄N最近,请在图中的AB上分别画出点P、Q的位置;

(2)当汽车从A出发向B行驶时,在哪一个位置到村庄M、N的路程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