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化学复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1354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化学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材料化学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材料化学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材料化学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材料化学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材料化学复习.docx

《材料化学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化学复习.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材料化学复习.docx

材料化学复习

第一章(绪论)

(1)材料的分类:

金属、无机非金属、高分子、复合

(2)材料四特性:

结构、性能、制备和应用

第三章

(1)水热法

原理:

通过对高压釜加热、加压产生相对高温、高压的反应环境,使难溶或不溶物质溶解而达到不饱和,从而析出晶体。

(2)溶胶-凝胶法(sol-gel)

原理:

通过凝胶前驱体的水解缩聚制备金属氧化物材料。

前驱体:

一般是无机盐和金属醇盐

步骤:

前驱体的水解、缩合——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凝胶——干燥、烧结固化

应用:

制备颗粒、纤维、表面涂膜和块状材料

(3)液相沉淀法

类型:

直接沉淀法:

在金属盐溶液中直接加入沉淀剂

共沉淀法:

在含有多种阳离子的溶液中加入沉淀剂,全部沉淀。

均匀沉淀法:

利用化学反应使构晶离子缓慢均匀的释放出来。

(4)固相反应(凡是有固相参与的化学反应都称作固相反应)

特点:

固态直接参与化学反应。

一般包括相界面上的反应和物质迁移

反应开始温度常常远低于反应物熔点。

矿化剂的影响(作用)

1、改变反应机制,降低反应活化能。

2、影响晶核的生产速率。

3、影响结晶速率及晶格结构。

4、降低系统的共熔点,改善液相性质。

(5)插层法与反插层法

插层法:

把一些新原子导入晶体材料的空位。

反插层法:

将晶体材料的某些原子有选择性的移除。

应用:

固态锂离子电池的阴极材料

石墨基质(石墨层间化合物GIC)

(6)自蔓延高温合成法

原理:

利用反应物间化学反应热的自加热和自传导作用来合成材料。

平衡机制:

燃烧反应与结构化同步进行。

非平衡机制:

化学反应与结构化不同步。

 

(7)非晶材料的制备

制备需解决的两个问题:

1、形成原子或分子混乱排列的状态:

2、将热力学的亚稳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保存下来,使之不发生晶态转变。

液相骤冷制备

原理:

使熔体急速降温,使晶体生长来不及成核,从而把熔体中无序结构保留下来,得到无序的固体材料。

主要方法:

喷枪法、活塞法、抛射法。

第四章

(1)耐氧化性

1、化学腐蚀:

金属与接触到的物质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被氧化损耗。

电化学腐蚀:

金属和电解质组成两个电极,组成腐蚀原电池,损耗材料。

阳极保护:

在金属材料上加入较活泼的金属作阳极,而被保护的金属作为阴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阳极被腐蚀,金属材料得以保护。

2、耐有机溶剂性

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物质在加热时能发生流动变形,冷却后可以保持一定形状的性质)在有机溶剂中溶解。

热固性高分子材料(加热时不能软化和反复塑制)在有机溶剂中溶胀。

3、高分子材料抗氧化剂

光屏蔽剂:

屏蔽光辐射源

紫外线吸收剂:

吸收并消散紫外线辐射。

(2)力学性能

1、应力:

单位截面积承受的力(σ=F/A)

应变:

材料受力发生的形变(ε=(L-L。

)/L)

弹性形变:

σ=Eε(E是弹性模量)

2、应力应变曲线中四个参数:

弹性极限:

σe,表示材料保持完全弹性变形的最大应力。

屈服强度:

σs,表示材料开始发生明显塑性形变的抗力。

极限强度:

σb,表示材料对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抗力。

断裂强度:

σk,材料对塑性的极限抗力。

3、塑性材料:

伸长率δ大于等于5%。

脆性材料:

伸长率小于5%

伸长率δ=Lf-L0/L0(Lf是试样拉断后的长度,L0是原长)

(3)硬度

1、布氏硬度、维氏硬度和洛氏硬度。

2、三大材料硬度分析:

A:

金属材料硬度受其结构影响,形成固溶体或合金时,硬度显著提高.

B:

无机非金属材料由离子键和共价键构成,两种键强度均较高,一般具有较高硬度。

C:

高分子材料分子链以共价键结合,分子链之间以范德华力和氢键结合,键力较弱,硬度较低。

(4)热学性能

1、三大材料导热机理:

A:

金属材料导热性能最佳,通过自由电子运动实现。

B:

无机非金属材料自由电子较少,导热靠原子热振动来完成,导热性能差。

C:

高分子材料依靠分子链及链段的运动实现传热。

2、热膨胀性

体膨胀:

物质的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线膨胀:

物质的长度随温度升高而变长。

三大材料热膨胀性能差异原因:

结合键越强,原子间作用力越大,原子离开平衡位置所需的能量越高,膨胀性能差。

结构紧密的晶体的热膨胀系数比结构松散的非晶体热膨胀系数大。

共价键材料与金属相比,热膨胀系数低。

离子键与金属相比,热膨胀系数较高,高分子材料和金属及陶瓷相比,热膨胀系数较大。

3、热容:

1mol材料的温度升高1K时所需要的热量称为热容。

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材料温度升高1K所需要的能量。

(5)电学性能

包括:

导电性、压电性、介电性和铁电性能。

1、导电性

定义:

材料传导电流的能力。

三大材料导电性:

金属材料导电性最好。

陶瓷材料大多数是良好的绝缘体。

半导体:

常温下导电性能介于导体(conductor)与绝缘体(insulator)之间的材料

N-型半导体:

自由电子,供体。

P-型半导体:

自由空穴,受体。

2、介电性:

在电场作用下,材料表现出对静电能的储蓄和损耗的性质。

3、压电性:

晶体材料与所施加的机械应力成比例产生电荷的能力。

正压电效应:

由于形变而产生电极化的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

逆压电效应:

对晶体施加交变电场引起晶体机械变形。

4、铁电性:

电滞回线中三个参数(最大极化强度,剩余极化强度,矫顽电场),高于居里温度点,铁电性消失

(6)磁学性能

磁滞回线中三个参数:

饱和磁感应强度、剩余磁感应强度和矫顽磁场强度。

高于居里温度点,铁磁性消失

弱磁:

抗磁性和顺磁性

强磁:

铁磁性反铁磁性和亚铁磁

铁磁性:

外磁场去除后,仍保持部分极化状态。

(7)光学性能

定义:

各种材料在光学性能上的差异主要是其对光的反射、吸收和透过程度不同。

1、光的吸收与透过(透明与不透明):

金属:

电磁波可激发电子到能量较高的未填状态而被吸收,但光波只能进入金属100nm处,故不透明。

半导体及无机非金属材料:

取决于能隙Eg

Eg>3.1eV时,λ<380nm,不能吸收可见光,故无色透明。

Eg<1.59eV,λ>780,所有可见光都被吸收,不透明。

1.59Ev

2、光的反射与折射(材料颜色)

金属:

颜色取决于反射波长

无机非金属:

反射受介质折射率差影响。

第五章

(1)黑色金属:

铁锰铬及其合金

有色金属:

钢铁除外的所有金属

有色金属:

轻有色金属:

密度小于4.5

有色金属:

密度大于4.5

贵金属:

金银铜

准金属:

稀有金属:

自然界含量很少、分布

(2)金属晶体的结构

FCC(A1)BCC(A2)HCP(A3)

(3)合金的基本结构

1、合金类型:

机械混合物、固溶体和金属间化合物

2、固溶体类型:

置换固溶体、间隙固溶体和缺位固溶体

空隙越大,越容易形成间隙固溶体。

3、金属化合物类型

定义:

两组元组成的合金中,在形成有限固溶体的情况下,溶质含量超过溶解度,会出现新相,新相不同于任一组元。

正常价化合物、电子化合物和间隙化合物

(4)铁碳相图中各成分分类

固溶体:

奥氏体(碳与γ-Fe)铁素体(碳与α-Fe)马氏体(碳与α-Fe)

金属化合物:

渗碳体(FeC3)

机械混合物:

珠光体(铁素体和渗碳体)莱氏体(珠光体、渗碳体与共晶渗碳体)

(5)金属材料热处理

退火、正火、回火和淬火

细晶强化:

晶界使变形晶粒中的位错在晶界处受阻,而且各晶粒间存在位向差,必然有多滑移,产生交割,两者共同作用大大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

而晶粒越多,晶界也越多,强化效果更好.

(6)储氢合金

储氢原理:

可以大量吸氢,且吸放氢气过程可逆。

吸氢放热,加热放热。

吸氢过程:

超过固溶度后

吸附在

氢气————含氢固溶体——————金属氢化物———过饱和氢化物

吸放氢与温度的关系:

P123

(7)形状记忆合金

1、定义:

材料在某一温度下受外力而变形,当外力撤去后,仍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当温度上升到某数值时,材料会自动恢复到变形前原有的形状。

2、分类

单程:

材料加热后恢复原形,再改变温度,形状不发生改变。

双程:

物体的形状自动随温度变化在高温、低温形状间变化。

全程:

除具有可逆记忆的特点外,当温度较低时,物体的形状向与高温形状相反的方向变化。

3、工作原理

(8)其他合金材料

1、超塑性合金:

在700-1200C高温下仍能长时间保持所需力学性能,具有抗氧化、抗腐蚀能力,能满足工作条件的金属材料。

2、超塑性合金

细晶超塑性:

晶粒一般为微小等轴晶粒。

相变超塑性:

相变超塑性不要求金属有超细晶粒组织,但要求金属由固态相变特性。

第六章

无机非金属材料

分类:

传统、新型(特种)

硅酸盐

1、结构分类

A:

岛状,四面体,桥氧数0

B:

组群状,双四面体,三、四、六节环,桥氧数1、2

C:

链状桥氧数23

D:

层状桥氧数3

F:

架状桥氧数4

(1)水泥

1、水硬性胶凝材料:

能将散状材料或纤维材料胶结在一起,经物理、化学作用,由浆体而成固体的人造石材的材料称为胶凝材料,浆体不仅能在空气中凝结、硬化而且能在水中硬化增长强度的称为水硬性胶凝材料。

2、主要原料:

粘土、石灰石铁质校正原料。

3、制备流程:

两磨一烧

4、石膏作用:

调节硬化时间

5、主要成分:

硅酸三钙(C3S)硅酸二钙(C2S)铝酸三钙(C3A)铁铝酸四钙(C4AF)

6、硬化三阶段:

溶解、胶化、硬化

(2)陶瓷

传统陶瓷的主要原料:

粘土、石英、长石

结构陶瓷:

氧化铝、碳化硅、六方氯化硅

结构:

多相结构,晶相、玻璃相和气孔。

并非所有陶瓷都包含玻璃相。

(3)玻璃

最显著特点:

非结晶性

主要原料:

石英砂、石灰石、纯碱、长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