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县域开发区发展和面临的问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12297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县域开发区发展和面临的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县域开发区发展和面临的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县域开发区发展和面临的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县域开发区发展和面临的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县域开发区发展和面临的问题.docx

《浅谈县域开发区发展和面临的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县域开发区发展和面临的问题.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县域开发区发展和面临的问题.docx

浅谈县域开发区发展和面临的问题

浅谈县域开发区发展和面临的问题

  引言:

县域开发区发展见证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变迁,县域开发区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同时也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出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不断将开发区的发展推向下一个发展的前沿。

县域开发区受到地域、空间、政策上的制约和限制,在不断谋求突破,寻求更好的发展上,有其共性的一面。

现就冀州开发区为例,浅析县域开发区发展和面临的一些问题。

  一、县域开发区的发展历程

  县域开发区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以冀州经济开发区为例,简述县域开发区的发展历程。

  1、1992—XX年对园区进行系列开发,俗称“一次创业”。

1992年9月建立县“火炬产业园区”,1992年11月,省科委批准冀县火炬产业园区为省级火炬产业园区。

同年12月,县委、县政府进一步明确园区具体位置。

1994年8月,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火炬产业园区进行验收,并确认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其间,1992年通讯电缆进入园区,至1995年区内留置程控电话1000门装机容量。

1994年向南扩展金鸡大街1.5公里,宽度扩至50米。

1996年铺设兴华大街1.6公里,向南到达园区滏阳路,同时翻修滏阳路1.5公里。

形成东西“一横”、南北“两纵”道路网络,同时对“一横两纵”道路铺设排水管道。

至1996年架设两条长约5公里高压线,区内打深水井5眼,安装供汽管道4公里。

园区面貌初步彰显。

在“一次创业”期间,1992年县政府出台《冀县火炬产业园区管理暂行办法》,以便规范开发区发展建设,促进开发区快速发展。

  这个阶段,是县域开发区拼体制和政策测阶段,各开发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出台了很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例如土地方面、税收方面、各项收费方面的的优惠政策,以及对发展产业方面给予的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

  2、XX年——XX年园区开发自XX年扩大规划,XX年再次开发,且形成开发高潮,称为“二次创业”,按6.75平方公里规划展开。

开发方法是推进一段道路、水电、供气、供暖等基础设施建设,确定进一批入驻企业,办理一宗企业用地合同。

工程建设全部纳入市场操作。

其中道路、排水、供水由市财政出资,通过招标进行施工;供电、通信、宽带网、有线电视、燃气、供热等经营性工程,分别由市相关企业配合投资建设,实行“谁经营、谁投资、谁建设”政策。

至XX年,园区基础设施基本建设完成。

  “二次创业”规范和系统的规划开发区蓝图,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可为企业提供更好更优的服务。

XX年10月《冀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优惠政策的暂行规定》、XX年2月园区办公室关于《冀州市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建设方案》、XX年8月冀州市建设局《关于在城市规划区建设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有关问题的请示》、XX年11月冀州市政府《冀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技术创新中心管理办法》、XX年开发区《冀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区企业基本条件及规划控制要求》。

这些文件的出台,为入区企业提供了良好基础设施与环境;在用地、税收、收费等方面对企业给予适当优惠;对企业建厂办理手续实行“一站式”服务。

  这个阶段,因为很多县域开发区建设初期并未制定符合区域发展的产业规划和区域整体规划,基础设施不完善,在企业聚集的同时,发现规划的重要性,基础设施跟不上所带来的制约。

开发区将大量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县域开发区都尽量在硬环境上取得优势。

  3、XX年——至今,开发区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XX年后,经过国家发改委对开发区的重新认定和筛选,保留下来的开发区大部分都已有了明确的定位和方向,县域开发区开始在原有产业基础上做大做强,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汇聚产业集群效应。

在此期间,冀州开发区提出“一区三园六基地”的发展模式,即以开发区为主体,依据产业优势,建设现代制造园、国际复合材料园、循环经济园三个专业园区,打造六个以乡镇产业为基础的六个产业基地,形成有主有次,阶梯发展。

  这个阶段,县域开发区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产业定位,开始了产业发展之路。

在此期间,政策和硬环境与周边已无大的差别,开发区之间开始做软环境。

转变政府职能,重管理,强服务,使政府从原来的包办一切的做法中解脱出来,形成“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格局。

并形成“一站式”服务、“一门式”服务、“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对外”等便捷企业的服务项目。

  二、影响县域开发区发展的几个因素

  体制、环境和产业是影响开发区发展的三个最关键因素。

  体制

  体制对开发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可以说,一个开发区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对生产要素的吸引能力和优化配置能力如何,归根到底取决于体制。

有一个好的体制,即使没有资金、人才和技术,也可以吸引过来;相反,没有好的体制,即使有资金、人才和技术,也会流失。

  环境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的历史进程,环境已成为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和最终体现。

开发区是特殊的经济发展区,对内外资企业的吸引力不仅来自优惠的政策,更重要的是宽松的发展环境和优质的社会服务。

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就是凝聚力,是维系开发区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产业

  目前,很多县域开发区急于发展经济,在工业园区的发展建设中,缺乏先进的指导思想和统一的科学规划,没有摆脱粗放式的发展模式。

特别是招商引资之初,为吸引企业入驻,无论企业优劣、规模大小,来者不拒,导致园区企业良莠不齐,并致使园区产业过多,产业定位不明确。

此外没有统一的布局规划,企业往往会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园区的区位特点,选择适于自己发展的区域进行布局,造成了企业布局杂乱无章,各种产业混杂,为以后的良性发展埋下了隐患。

  县域开发区的产业定位要充分考虑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区域分工协作等因素,此外,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也是产业定位考虑的重要因素。

每个开发区都有不同的优势,发挥比较优势,做好产业定位,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才是县域开发区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

  四、县域开发区发展面临的问题

  1、土地资源受到限制。

当前,宏观调控强化对土地指标的控制越来越紧,且有政策性倾斜。

从现状看,很多县域开发区目前的可用土地很少,而且分布比较零散,无法满足一些大项目的选址要求。

针对开发区开发建设进程加快,原有发展空间已相对不足的矛盾,应尽快通过增量扩规解决开发区建设用地问题并将土地用地指标向开发区倾斜。

在科学修编开发区规划的基础上,坚持集约用地,合理控制土地供应量,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根据国家政策,积极探索土地使用和流转方式,既能让真正想投资的企业引得进来,能够享受到土地优惠政策,又能减少或杜绝“小项目、大圈地”现象。

  2、招商引资方面。

招商引资是开发区的首要工作,没有企业和项目就没有开发区的发展。

但目前县域开发区面临着招商引资方面的很多问题。

第一,招商引资成本过高。

自1984年,国家建立国家级开发区以来,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设立的开发区众多,发展参差不齐,政策林立。

为了招商引资,在基础设施基本相同的基础上,开发区之间的恶性竞争不断,由此带来的政府性投资过高。

第二,招商引资力量过于分散,在政府引导下的全民招商,已深入人心,但缺乏对区域、产业甚至技术了解的专业招商队伍,使得招商虽然重拳出击,效果却不够明显。

要实现开发区跨越发展,招商引资上必须有大的突破。

整合招商力量,组建专业招商团队势在必行,并在招商经费和人员上给予倾斜。

也同样希望,开发区之间的政策能够在同一平台上竞争,从而减少政府投入,减轻政府负担。

  3、投融资困难。

目前,县域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有两条,一是政府直接投资,二是通过地方城投融资。

政府投资非常有限,基础设施建设已远远跟不上开发区发展的速度。

为解决资金困难,一是可建设开发区城投公司、高新开发公司等为融资平台,选择注入优质资产,加强实力,创造条件发行企业债券或上市融资,借助资本市场募集开发区基础建设资金;二是通过与企业合作的形式,采用BT、BOT的模式进行开发建设。

三是进一步推动金融部门加大对开发区建设的扶持力度。

  4、体制不顺。

目前,大多县域开发区机构不完善,职能职责不明晰。

  5、减少开发区之间政策差异,促进良性竞争。

开发区之间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归属关系和成立时间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政策待遇并不相同。

它们面对的政策环境差异明显,在税收返还方面,国家级的经开区得到的税收返还比例要大大低于省级开发区和市级开发区。

各开发区之间的竞争应从依靠政策优势向依靠体制优势和综合投资环境转化。

  各种形式和各种级别的开发区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目前随着功能趋同、竞争加剧,开发区之间迫切需要互相协调和规范竞争。

国家当地省市的相关政策应一视同仁、促进合理竞争,减少无谓内耗。

  五、产业集聚集群化促开发区发展

  产业集聚可以促进和带动区域产业良性发展和自我升级。

产业集聚能有效降低成本。

各种相关企业在地理上的相互集中,不仅可以降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成本,节约生产时间,还能减少能源和原料的消耗,减少库存,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产业集聚能有效提高专业化水平。

传统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方式,通过产业集聚,能够实现专业化分工、协作化生产,从而有效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

产业集聚能拉长优势产业链。

重大项目的建设能不断催生相互关联的配套企业,形成首尾相接、环环相扣、能创造更高附加价值的产业链。

产业集聚能有效提高竞争能力。

在产业集聚群内,由于各种竞争对手相互集中在一起,面对面地进行竞争,由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竞争环境。

竞争对手的存在,迫使企业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改进产品及服务,进行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总体上提升了产业集聚区的竞争能力。

竞争的结果是,产业集聚群内的企业比起那些散落在各个地方的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更容易通过竞争进入这一行业的前沿地带。

  产业集聚后,通过政府的引导和合理规划布局,细化产业环节,形成联动的产业链条,产业集群因此形成。

产业集群一旦形成,便会产生自我加强的机制,积聚的规模越大,其优势就越明显。

围绕产业群的成长与发展,相关的社会资本将逐渐形成,专业化人力资源不断积累,产业网络强化,为区域的发展提供了内生的动力。

  特色是县域开发区的生命力。

强化县域开发区产业特色,培育特色主导产业,聚合各种生产要素,通过企业集群的整体效应,创建区域品牌,营造市场优势。

围绕关键行业抓调整,创新产业集聚方式。

提升区域竞争力不仅靠骨干企业,更要靠一批以骨干企业为核心、产业关联度高、科技含量高的企业集群。

  六、产城融合,承载城市功能,壮大县域经济

  理论上讲,工业化与城市化都是作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二者相互促进,区域的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开发区填鸭式的铺开,随着产业的集聚,见物不见人,只见工厂不见城镇,缺乏社区,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无法落地,产业发展难以为继,由此引发上下班的“潮汐运动”。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城市和产业是相生相伴、共同发展的。

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即使再漂亮,也就是“空城”。

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是“空转”。

城市化与产业化要有对应的匹配度,不能脱节分离。

  对开发区产城融合来说,城市形态决定产业形态,城市功能引领产业功能。

主动顺应城市化发展趋势,开发区应加快推进从“建园”到“建城”的华丽转身,依托城市完善的功能、宜居宜业的环境,吸纳高端人才、集聚高端产业,已成为开发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定位,依托优越的发展平台精心打造宜居宜业、现代气息浓郁的生态产业新城。

  小结:

XX年,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以不到全省2‰的土地面积,聚集了全省14%的生产总值、17%的财政收入、40%的外资、42%的内资和40%的出口。

XX年,我省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以不到全省1%的土地面积,为全省贡献了21.7%的生产总值、28.1%的财政收入、44.9%的外商投资和56.3%的外贸出口。

今年1-7月,全省开发区工业增加值3168.82亿元,同比增长14.51%;工业总产值11269.42亿元,同比增长24.32%;财政收入565.62亿元,同比增长15.09%;外贸进出口125.05亿美元,同比增长1.44%。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开发区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在开发区遍地开花之际,寻求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发展,区域间产业错位发展,产城融合一体化发展是县域开发区避免粗放经营、避免恶性竞争的良性发展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