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策试题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1110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政策试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社会政策试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社会政策试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社会政策试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社会政策试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政策试题库.docx

《社会政策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政策试题库.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政策试题库.docx

社会政策试题库

《社会政策》试题库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社会政策的实质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

2、19世纪80年代,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标志着现代意义的社会政策的产生。

3、贝弗里奇报告为战后英国福利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4、1935年,《社会保障法案》确立了美国现代社会福利体系的基本架构。

5、新加坡社会福利制度以中央公积金制度而闻名。

6、政府调动社会政策资源的主要方式有税收和专项收费。

7、所谓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是指社会政策行动各个环节运行的基本方式。

8、根据福利水平的高低,各国的社会政策模式可分为纯福利模式和准市场模式。

9、福利国家的最本质的实质是国家福利。

欧洲大规模的社会政策实践是在以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

10、19世纪80年代,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标志着现代意义的社会政策的产生。

11、20世纪70年代,欧洲福利国家社会政策的调整的主要特点是控制公共支出。

12、按照社会政策组织体系的特点,各国的社会政策可以分为和两种模式。

13、社会福利漏洞包括社会福利机构的漏洞和服务对象方面的漏洞。

14、凯恩斯主义为福利国家体制的建立提供了关键性的经济学理论支持。

15、根据社会政策行动的服务传递模式的不同,各国的社会政策模式可以分为

和。

16、公共政策的特点是公共性、权威性、价值性、群体性、社会性。

17、人的需要满足的基本方式本质上可以分为两类,即市场化服务和国家。

18、社会问题的主要特点是客观性、主观性社会性、过程性。

19、政府在社会政策体系中的主体作用可以概括为社会政策行动的组织者、资源提供者、社会服务提供者。

20、非政府-非盈利组织的特点是非营利性福利性公共性、多样化的资源支持系统。

21、当代非政府-非盈利组织与政府关系的特点是由转为

22、混合福利模式是指各种福利体制的混合。

多元福利模式是指社会政策的主体的多元化。

23、根据社会政策服务对象的界定方式的不同,社会政策可以分为普惠性福利模式和选择性福利模式两种模式。

24、社会政策在帮助弱势群体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福利救助、提供机会、增能。

25、社会政策服务传递的基本模式有政府直接经营社会服务机构、政府补贴供应方、政府补贴需求方三种。

26、社会政策的决策模式按民主化程度可以分为民主型和集中型两种。

27、社会政策评估的主要方法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28、社会政策的价值争议主要有公平与效率、自由与控制、个人与集体、人道主义与人权。

29、经济发展前提下社会政策的两种模式是经济导向型和福利导向型。

30、我国公共医疗卫生政策的两个具体目标是和。

31、我国住房保障政策的主要方式是住房财政政策和住房金融政策。

32、我国当前就业政策的要点是、、。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4分)

1、“福利漏洞”P1532、非政府-非营利组织P833、普遍性福利模式P91

4、社会政策评估P1545、社会问题P716、社会排斥P3917、最低生活保障制度8、选择性福利模式P919、社会政策决策10、贝弗里奇报告P2611、福利国家P2512、政策P313、多元福利模式14、社会政策P1115、公共政策P616、社会福利P15

17、社会保护P1719、相对贫困与绝对贫困P38920、制度模式与剩余模式P79

21、就业社会政策是指政府或其他组织为劳动者提供机会就业、合理分配就业机会、解决失业问题和保护劳动者权利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P29722、社会政策组织体系P71

23、经济适用房制度P272

24、社会福利它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社会福利状态,即社会整体需求以及个人社会需求得到满足的状态。

二是指为实现这种状态社会所采取的有关政策、措施与制度安排。

针对第二层含义,它又区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社会福利指国家和社会为实现社会福利状态所做的各种制度安排,包括旨在增进收入安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狭义的社会福利则指为帮助特殊的社会群体,疗救社会病态而提供的社会服务。

25、需求指在特定条件下人们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P66

26、社会需要社会需要是指社会的整体需,也即社会整体生存、运行和发展所必须的条件P69

27、社会问题是指以整个社会作为利害关系人的问题,它波及的阈限是全社会

28、多元福利模式社会政策主体的多元化P8729、混合福利模式多种福利主体并存、多种机制并存。

P87

30、社会政策主体与社会政策组织体系是发动或参与行动过程的行动者;服务的提供者;制度化的行动者体系P77

31、社会政策资源指维持社会政策行动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和社会条件。

P98

32、社会政策对象P9033、社会政策行动模式P14534、纯福利模式与准市场模式P10735、社会政策决策P11236社会政策评估P15437、社会福利漏洞38、发展型社会政策39、资产社会政策40、社会政策水平P18341、弱势群体9642、住房保障P222

三、简答题(每小题6-8分)

1、什么是政策、公共政策和社会政策?

2、在当代社会中公共政策有哪些基本的特点?

3、当代各国社会政策有哪些主要的内容?

4、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概念的异同。

P15

5、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在社会政策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

P22

6、福利国家社会政策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P25

7、20世纪70年代福利国家社会政策改革及其意义。

P28

8、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主要内容。

P33

9、什么是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

社会需要与社会政策间的关系是什么?

P65

10、如何理解个人需要的刚性与弹性?

P67

11、什么是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有哪些特征?

P71

12、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的关系是什么?

P71

13、社会政策主要有哪些主体单位?

他们在各自的社会政策行动中扮演何种角色?

P78

14、结合我国实际分析社会政策有哪些一般对象和重点对象?

15、结合我国实际分析社会政策行动有哪些调动资源的方式?

P98

16、什么是社会政策的“准市场机制”,其具体内容如何?

P107

17、社会政策决策一般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P112

18、社会政策决策有哪些基本的模式,各种模式个有哪些优缺点?

P115

19、社会政策的决策过程常常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P117

20、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一般包括哪些主要环节?

P124

21、制定社会政策行动的实施细则有何意义,它一般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P140

22、社会政策的宣传有何重要意义,它与商业性广告在目标和方法上有何异同?

P144

23、导致社会政策变动的原因及变动的主要方式。

P161

24、何为第三方评估?

简述社会政策第三方评估的意义。

25、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的关系?

P164

26、什么是社会政策的经济基础?

P183

27、提高社会政策行动效率有哪些主要障碍?

P190

28、社会政策的微观经济功能有哪些?

P192

29、社会政策对国际贸易、投资有何影响?

P198

30、社会政策有哪些政治功能?

P207

31、简述社会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的意义和方式。

P216

32、当代社会中公共医疗卫生政策都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P257

33、如何理解住房政策的重要性?

P272

34、住房政策有哪些主要内容?

P272

35、教育社会政策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

P284

36、什么是劳动就业政策?

我国当前劳动就业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P297

37、我国当前劳动就业政策的特点是什么?

38、如何理解“贫困”、“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概念的含义?

P398

39、我国开发式扶贫政策的内容有哪些?

40、简述权利贫困的概念和主要表现。

四、论述题(16-20分)

1、如何理解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和有限性?

P75

2、结合欧盟反排斥社会政策的经验,谈谈我国农村贫困的特点与反贫困对策。

P396

3、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建立住房保障政策的意义和对策。

P272

4、发展型社会政策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对我国社会政策实践的启示。

5、结合实际谈谈我国贫困的传递与遏制。

6、试论社会政策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P183

7、结合发达国家的经验,谈谈我国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领域的主要问题与对策选择。

P257

8、结合实际谈谈社会政策领域的价值争议及其对社会政策的影响。

P167

9、结合实际谈谈不同社会政策行动模式的利弊。

10、结合实际谈谈我国社会政策制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如何完善。

11、经济全球化对社会政策有何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12、简析现阶段我国教育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13、结合实际谈谈现阶段我国城市贫困问题的特点和反贫困的政策选择。

14、资产社会政策的理念、主张与启示。

15、举例说明不同社会政策行动模式的利弊。

16、当代非政府-非盈利组织与政府关系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对我国社会政策有何影响?

P183

五、资料分析题(18-20分)

(一)阅读材料:

在现代,自由的社会也是繁荣安全的社会,但是自由本身不是食物和安全,不能让每个自由个人自动地享有食物和安全。

政府的首要职责是为个人与社会的自我成长提供基础性保障,这种保障是个人自由的基础,是政府责任的底线,另一方面,超出必要限度的保障则是对社会公平的伤害,最终会损害自由与效率,当然“底线”应该随着社会财富的增长而提高。

哈耶克所关注的不仅仅是这些目标,更重要的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

首先,为实现这些服务目标,政府所运用的资源是被限定的,资源的获得必须在法定范围之内;其次,任何人,包括政府,都不得运用强制性权力去垄断公共服务的供给。

经常有人讲,政府要去做市场上做不了的事——但要打一个注脚,很多市场做不了的事,不是它真做不了,是政府不让做。

未来中国有更多的人富裕之后,慈善事业会越来越多,但我们的体制环境不利于慈善事业的发展。

我本人经历过这样的事情:

包括茅于轼教授、吴敬琏教授、林毅夫教授,我们十几个人,在三年前就做了一个富平基金,有两个目的:

第一是帮助农民工的培训;第二是资助农村的小额贷款,但至今没有被注册下来。

很多人认为,扶贫要靠政府。

但在中国,我的研究发现,财政支出占GDP比重越高的地方,收入差距就越大。

好比说,现在政府建设新农村,在农村给一些穷人补贴,这本来是好事。

但仔细看一下,钱拨下去之后到谁手里了?

大部分没有到最穷的、最需要钱的人里,而是到了某一个县、某一个部门领导的老家,某个亲戚手里。

政府花了很多钱,但没有起到扶贫的作用。

同样的道理,在医疗体制改革问题上,我曾经说,政府有责任提供医疗保障,但没有权力不让私人办医院。

如果允许私人办医院,政府花在医疗上的钱,就可以大大转到低收入阶层身上。

因为高收入阶层的人,会花高价到服务方便、不用排队的医院,这就把更多的医疗资源让给了困难人群。

而且,政府还可以向私立医院征税,进一步补贴困难人群。

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而现在,看看北京,看看全国,越是好的医院,越是把大部分的费用都花在一小部分有特殊地位、特殊关系的人身上。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社会政策行动模式对社会政策效果有哪些影响?

2、你对自由主义的社会政策主张有何评价?

3、我国社会政策应当采取什么行动模式?

(二)阅读材料:

《ICTI商业行为守则》又称为“关爱行动”(CAREProcess),CARE是caring(关怀)、awareness(认知)、responsibility(责任)和ethics(道德)4个词的缩写。

ICTI守则倡导3大原则:

一是“三不用”——即不用童工、不用强迫劳动工、不用囚工;二是用工“不歧视”——员工不因性别、种族、宗教、社团倾向不同而受歧视;三是“奉守环保法规”。

其审核涵盖8个方面:

童工、囚工/强迫劳动工/工作时数、工资与补贴、歧视、工作条件、工作场所安全、EHS(环境、健康和安全)。

美泰、孩之宝、跳蛙等国际玩具大买家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之下,纷纷通过国际玩具协会(ICTI)网站宣布,中国的玩具工厂必须在2006年1月1日之前获得《ICTI商业行为守则》的认证,否则将从这些工厂退单。

香港女生扳倒深圳工厂,称这家迪士尼代工厂剥削工人,事后该厂未按迪士尼要求整改并闭门停产,800工人失业。

丘梓蕙24岁,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一直热衷社会公共事务,“大学师生监察无良企业行动”(英文Students and Scholars against Corporate Misbehavior,简称SACOM,主要由大专师生组成,目的是监察企业不当行为)专职人员。

2005年6月,该组织对四家为迪士尼生产产品的内地工厂展开调查。

2005年9月,SACOM公布第一期针对迪士尼的调查报告,称珠三角包括煌星厂在内的四家工厂是血汗工厂。

随后迪士尼亚太区总部派出审计人员,对煌星厂展开调查,要求整改,煌星厂认为迪士尼的要求未考虑中国国情不可操作拒绝整改,此后,因迪士尼停止向煌星厂发放订单,工厂宣布于2007年1月1日关闭,800工人失业。

富士康血汗工厂事件:

2006年6月15日,《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称:

“富士康血汗工厂黑幕:

机器罚你站12小时。

”披露了富士康龙华工厂的一些细节状况,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

此后,富士康老板台湾首富郭台铭状告《第一财经日报》和相关记者名誉侵权,并向记者索赔3000万元,引起舆论激烈抗争,后在舆论压力下,双方和解,但在整个事件过程中,几乎未见政府的声音。

学者观点:

“血汗工厂”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西方的贸易管制造成的,关掉“血汗工厂”,只会更糟。

我们的建议是向西方的左派喊话,让他们不要再阻碍全球化的进程,为了广大的不发达国家穷人的正当权益、也为了本国广大的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取消关税、取消配额。

结合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全球化对一国的社会政策有何影响?

2、我国当前社会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完善我国的社会政策?

(三)[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一般认为,美国人的过度消费为金融危机埋下祸根。

不恰当的,但这仅仅是表面现象,而掩盖了背后的社会结构不合理或失衡问题。

我们也许会问,什么叫过度消费?

他们为什么会过度消费?

一般而言,过度消费是相对于个人的消费能力而言的,如果钱不多,却大举借钱消费,那就是过度消费。

像世界首富皮尔盖茨这样的富裕人群会不会存在过度消费问题呢?

所谓过度消费的美国人,实际上就是指那些收入不高的中低阶层,他们追逐着由美国富人所营造的美国梦,不节制地借钱消费,而美国金融企业为此也设计了各种金融衍生品,以满足这些人的愿望和要求,为美国的次贷危机种下了祸根。

我们经常拿美国老太太与中国老太太的故事来说事,但背后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未必都看得清。

不同的消费行为仅仅是消费观念或习惯使然吗?

材料二:

一般来说,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三驾马车:

投资、出口和消费。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严重失衡,表现在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逐年下降。

这里的消费指的是最终消费,包括政府购买和居民个人消费。

众所周知,政府购买这一块,我们一直是在增长的,因此所谓消费不足主要是指居民消费不足。

一边是高档消费品、奢侈品消费膨胀,一边是普通消费品消费严重不足,这说明了什么?

有钱人有钱但不需要,穷人需要但没有钱,特别是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村居民缺乏消费能力。

我们搞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效果为什么不显著,农村市场为什么迟迟不能启动,原因也在于此。

一边是储蓄率不断攀升,一边是购买力不断下降。

近几年来,在我国存在一个具有“悖论”性质的现象:

一方面是经济高速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却是最终消费率尤其是居民家庭消费率不断下降。

中国人为什么不敢花钱(应该是中国的普通老百姓)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多数低收入家庭存在“后顾之忧”:

有钱不敢花,有钱不能花,有钱不敢消费(不是不想消费):

而是将有限的钱存储起来,以备生病、失业、养老和子女教育之需。

经济学上,根据消费品的特点习惯上把消费品分为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

所谓私人物品是指消费上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物品;而公共物品则相反,是指不具有消费上的排他性与竞争性的物品。

公共物品由于具有天然的高成本和垄断性、消费中的搭便车现象,完全靠市场提供是不行的,再加上消费中的信息不对称更为严重,因此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的消费也不能完全市场化,过度市场化必然带来公共消费的高支出(正如我国当前的现状)。

自1990年代以来,我国的改革恰恰是以公共消费(准公共消费)的市场化为先导和重点的,尤以住房市场化、教育产业化、医疗市场化为甚,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发展毋庸置疑,但过度市场化导致的上学难、住房难、看病难也是不争的事实。

在公众不得不面对住房、教育、医疗这三座沉重的消费大山时,只能严重的缩减在商品消费方面的支出,这使得1997年之前就存在的内需不足问题在“饮鸩止渴”之后,不但没有解决,反而被恶化了,成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背后潜伏着危机。

据统计资料,我国劳动在社会财富分配中所占的比重由90年代中期的57%下降到2007年的42%,社会财富越来越向资本、政府倾斜成为不争的事实

材料三:

人们从来都没有像今天这样对民生问题有如此强烈的共识,这为民生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强大的社会支持。

过去我们对民生问题的解决更多的是从社会安全网的角度来考虑的,经济危机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那就是社会投资的视角,使我们认识到解决民生问题也是一种社会投资,对于促进内需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德国19世纪80年代的经济社会危机促进了现代意义的社会政策的产生;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则为美国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提供了社会基础。

请根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说明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我们经常拿美国老太太与中国老太太的故事来说事,但背后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未必都看得清。

不同的消费行为仅仅是消费观念或习惯使然吗?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为什么说经济危机对我国的社会政策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4、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我国未来社会政策发展模式的认识。

(四)阅读材料:

1999年,西安市首次出台一项关于摩托车治理的规定,分时段限制摩托车进入二环路以内,2004年初又出台了关于全面禁止摩托车在二环路以内行驶的规定,据政策主体机构称,这项规定旨在缓解二环以内的交通压力;减少废气环境污染;降低摩托车犯罪率。

这项规定从出台已经过9年,那么我们的决策部门想通过这项规定解决的问题有没有得到改善呢?

通过调查我们得到以下结论:

一,由于西安市的城市布局以及发展规划模式是以城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并未形成多点集团式或多中心发展,城区依然是经济文化的活动中心,城区的人流量及车流量还很集中,那么禁止摩托车入城之后,交通压力得到缓解了吗?

没有,我们的很多路段依然拥堵,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在塞车的队伍中,“主力军”是汽车,尤其是大量的公务用车,公交车,出租车。

二,从附带效果的角度看,摩托车不能再骑了,那么有没有想过市民的出行靠什么呢?

靠公交车?

可我们的公交发展速度并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很多路段公交车不能到达,而且有些班次的公交车等待时间长达30分钟;靠自行车?

看看现在的慢车道,本来就不宽还要留出近一半的宽度做汽车停车位,时常还有汽车行驶在慢车道上,骑自行车人的交通安全缺乏保障,再说依靠公交车和自行车的效率,能跟上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吗?

毕竟摩托车具有公交车和自行车无法替代的灵活性和通过率。

三,这一政策带来的潜在效果现在也显现出来了,几个大型的摩托车批发商城的生意也是每况愈下,甚至有个别的已经倒闭,那么多的从业人员不得不考虑另谋出路,还有许多的摩托车修理行的生意也是入不敷出,有很多还是下岗职工开办,现在又面临再次下岗,这符合我们go-vern-ment提出的“以人为本”,“亲民,爱民”政策吗?

四,从治理环境污染方面来看,摩托车的排放量一般在125cc,而汽车的排放量大多数在1000cc以上,更有甚者达到5000cc,6000cc,还有公交车的排放量就不用说了,有的还是拖着一条黑尾巴在“为人民服务”,哪一个的污染更严重是不言自明了,至于说到因为存在摩托车犯罪就“禁摩”,那就更牵强了,我们能因为“黑客”和“病毒”就不使用计算机吗?

这是典型的“因噎废食”论。

五,只有这一政策的象征性效果会显现出职能部门的“说到做到,雷厉风行”,让群众看到他们“一直在努力”,看到他们的政策执行力度是足够大的。

其实我们都知道,管理部门并不是没有认识到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只是这些主要因素管理难度太大!

官老爷们谁会去骑摩托车出行呢?

管理部门也有“苦衷”,只好管管这些一无权二无钱的小老百姓,别让人说不作为罢!

选用1-2个社会政策分析的理论模型,运用相关理论简要分析“西安市禁摩政策”。

(五)阅读材料:

生活的困顿通常缘于收入的不足,从这层意义上说,低收入或许是生活困苦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收入却不是影响我们生活的惟一因素。

如果我们倍加关注人们生活所必需的自由,那么仅仅关注实现这类自由的一两个手段而对其他手段视而不见,则是错误的。

我们应关注人们困顿的生活,而非他们干瘪的钱包。

就必需品而言,我指的不仅仅是维持生存所必不可少的物品,而是这样一种物品,即一国的风气使一些有身份的人甚至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觉得缺少这些物品就会不体面,这种风气曾使得皮鞋成为英国人的生活必需品。

一些稍有身份的穷人,无论男女,都觉得不穿皮鞋就无法在公共场合露面。

首先,一个人不应该被排斥于某些社会关系之外……其次,被隔离于某些社会关系之外可能会导致其他的剥夺,因而进一步限制了我们的生活机会。

比如,对一个人就业或获取信贷等机会的排斥会导致他在经济上的穷困,而经济上的穷困反过来又会导致其他形式的剥夺(如营养不良或无家可归)。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社会排斥?

社会排斥的表现和后果有哪些?

2、简要分析评价阿马蒂亚·森关于贫困问题的思想。

3、如何克服社会排斥?

(六)

在现代,自由的社会也是繁荣安全的社会,但是自由本身不是食物和安全,不能让每个自由个人自动地享有食物和安全。

政府的首要职责是为个人与社会的自我成长提供基础性保障,这种保障是个人自由的基础,是政府责任的底线,另一方面,超出必要限度的保障则是对社会公平的伤害,最终会损害自由与效率,当然“底线”应该随着社会财富的增长而提高。

哈耶克所关注的不仅仅是这些目标,更重要的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

首先,为实现这些服务目标,政府所运用的资源是被限定的,资源的获得必须在法定范围之内,“只能根据同样的统一规则去要求所有的人为这些服务的成本承担一份份额”;其次,任何人,包括政府,都不得运用强制性权力去垄断公共服务的供给。

“私有财产是个人自由的保障,而政府控制了财富的生产也就是控制了人的生活本身,从而失去自由和导致奴役”。

……“每个人都是自己财产的最好监护人”;私有产权是最明晰的产权,因而是最有效率的产权制度安排。

……经济上的集中必然导致政治的集权,最终造成独裁统治,使个人自由受到限制和奴役。

……“如果所有的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在名义上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

第一,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掌握分散在其他行动者之中的为自生自发秩序所利用的全部知识。

第二,任何行动者对于自己行动时所利用的知识并非处于完全“知道”的状态。

因此“社会主义者的意图是纯洁的,其目标是崇高的,但他们用政府强制手段人为地对社会经济部门进行直接控制是错误的,是对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