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构造下册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1092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构造下册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汽车构造下册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汽车构造下册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汽车构造下册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汽车构造下册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构造下册总结.docx

《汽车构造下册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构造下册总结.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汽车构造下册总结.docx

汽车构造下册总结

汽车构造下册总结

汽车构造下册总结

汽车构造下册

汽车传动系统

1.汽车传动系统

汽车传动系统的基本功用:

将发动机发出的动力传给驱动车轮。

汽车传动系统的组成:

发动机发出的动力依次经过离合器、变速器(或自动变速器)和由万向节与传动轴组成的万向传动装置,以及安装在驱动桥中的主减速器、差速器和半轴,最后传到驱动车轮。

汽车传动系统的功能:

首要任务:

与发动机协同工作,以保证汽车能在不同使用条件下正常行驶,并具有良好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1)实现汽车减速增距2)实现汽车变速3)实现汽车倒车4)必要时中断传动系统的动力传递5)使车轮具有差速功能汽车传动系统的布置方案:

1)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FR)方案2)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FF)方案3)发动机后置后轮(RR)方案4)发动机中置后轮驱动(MR)方案5)全轮驱动(nWD)方案

汽车传动系统的类型:

液力式、电力式

2.离合器

离合器的功用:

1)保证汽车平稳起步2)保证传动系统换挡时工作平顺3)防止传动系统过载

摩擦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P12对摩擦离合器的基本性能要求:

分离彻底、接合柔和、离合器从动部分的转动惯量尽可能小、散热良好、操纵轻便

3.变速器

变速器的功用:

1)改变传动比,扩大驱动轮转矩和转速的变化范围,以适应经常变化的行驶条件(如起步、加速、上坡等),同时使发动机在有利(功率较高而耗油率较低)的工况下工作;2)在发动机曲轴旋转方向不变的前提下,使汽车能倒退行驶;3)利用空挡中断动力传递,以使发动机能够起动、怠速、并便于变速器换挡或进行动力输出。

变速器的组成:

变速传动机构和操纵机构,(动力输出器)

变速器的类型:

1)按传动比变化方式,分为有级式、无级式、综合式2)按操纵方式,分为手动操纵式、自动操纵式、半自动操纵式

4.同步器

同步器的作用:

使接合套与待接合齿圈之间迅速同步,并阻止在同步前接合,缩短换挡时间,防止冲击。

同步器的分类:

常压式、惯性式、自行增力式

5.变速器操纵机构的安全装置:

自锁、互锁、倒档锁

6.分动器

分动器的作用:

将变速器输出的动力分配到各个驱动桥,同时也起副变速器的作用。

分动器操纵机构必须保证:

非先接上前桥,不得挂上低速档;非先退出低速档,不得摘下前

1

桥。

7.汽车自动变速器类型:

1)按传动比变化方式分,有级式、无级式、综合式2)按齿轮变速系统的控制方式分,液控液压(液控式)、电控液压(电控式)

8.万向传动装置

万向传动装置的组成:

一般由万向节和传动轴组成,有时还需加装中间支承。

万向传动装置的功用:

实现汽车上任何一对轴线相交且相对位置经常变化的转轴之间的动力传递。

万向传动装置的应用场合:

1)变速器与驱动桥之间2)变速器与分动器之间3)转向驱动桥中的主减速器与转向驱动轮之间

9.万向节

万向节的定义:

实现转轴之间变角度传递动力的部件,按其在扭转方向上是否有明显的弹性可分为刚性万向节和挠性万向节。

刚性万向节:

动力是靠两轴间的铰链式连接传递的;可分为不等速万向节、准等速万向节、等速万向节。

挠性万向节:

动力靠弹性零件传递,且有缓冲减震作用。

10.十字轴式刚性万向节

十字轴式刚性万向节的优点:

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传动效率高,且允许相邻两传动轴之间有较大的交角。

十字轴式刚性万向节的不等速性:

由于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的夹角,使得输入轴速度和输出轴速度不等(输入轴匀速、输出轴呈周期性变化)。

但是,所谓“传动的不等速性”,是指从动轴在一周中角速度不均匀而言。

而主、从动轴的平均转速是相等的,即主动轴转过一周从动轴也转过一周。

十字轴式双万向节传动的等速条件:

1)第一万向节两轴间夹角与第二万向节两轴间夹角相等2)第一万向节的从动叉与第二万向节的主动叉处于同一平面内

11.驱动桥

驱动桥的组成:

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万向节、驱动车轮、桥壳等

驱动桥的功用:

1)将传动装置传来的发动机转矩通过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等传到驱动车轮,实现降速增大转矩;2)通过主减速器圆锥齿轮副或双曲面齿轮副改变转矩的传递方向;3)通过差速器实现两侧车轮差速作用,保证内、外侧车轮以不同转速转向;4)通过桥壳体和车轮实现承载和传力作用。

驱动桥的分类:

按结构特点分,整体式(非断开)驱动桥、断开式驱动桥按功能特点分,独立式驱动桥、变速驱动桥

非独立悬架非断开式驱动桥独立悬架断开式驱动桥

11.主减速器

主减速器的功用:

将输入的转矩增大并相应降低转速,以及当发动机纵置时改变转矩旋转方向。

主减速器的分类:

按参加减速传动的齿轮副数目分,单级式、双级式

2

按主减速器传动比档数分,单速式、双速式

按齿轮副结构形式分,圆柱齿轮式、圆锥齿轮式、准双曲面齿轮式

12.差速器

差速器的功用:

使同一驱动桥的左右车轮或两驱动桥之间以不同角速度旋转,并传递转矩。

轮间差速器:

当汽车转弯行驶或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使左右驱动车轮以不同的转速滚动,即保证两侧驱动车轮作纯滚动运动。

13.半轴:

在差速器和驱动轮之间传递动力的实心轴。

半轴的作用:

将差速器输出的动力传至驱动轮。

半桥支承形式主要是半浮式和全浮式。

半浮式半轴:

只能使半轴内端免受弯矩,而外端承受全部弯矩全浮式半轴:

只承受传动系统的转矩而不承受弯矩

14.驱动桥壳

驱动桥壳的功用:

支承并保护主减速器、差速器和半轴等,使左右驱动车轮的轴向相对位置固定;同从动桥一起支承车架及其上的各总成质量;汽车行驶时,承受由车轮传来的路面反作用力和力矩,并经悬架传给车架。

驱动桥壳的要求:

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质量小,便于主减速器的拆装和调整。

驱动桥壳的分类:

整体式桥壳、分段式桥壳

汽车行驶系统

16.汽车行驶系统

汽车行驶系统的功用:

支持全车并保证车辆正常行驶。

汽车行驶系统的基本功能:

1)接受由发动机经传动系统传来的转矩,并通过驱动轮与路面间的附着作用,产生路面对驱动轮的驱动力,以保证汽车正常行驶;2)支持全车,传递并承受路面作用于车轮上各向反力及其所形成的力矩;3)尽可能缓和不平路面对车身造成的冲击,并衰减其振动,保证汽车行驶平顺性;4)与转向系统协调配合工作,实现汽车行驶方向的正确控制,以保证汽车操纵稳定性。

轮式汽车行驶系统的组成:

车架、车桥、车轮、悬架

17.车架

车架的结构形式:

边梁式车架、中梁式车架、综合式车架边梁式车架组成:

两根位于两边的纵梁和若干根横梁

中梁式车架组成:

只有一根位于中央贯穿前后的纵梁,亦称脊梁式车架综合式车架:

车架前部是边梁式,后部是中梁式

18.车桥

车桥功用:

传递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与车轮之间各方向的作用力及其力矩。

车桥分类:

整体式、断开式

非独立悬架车桥中部是刚性实心或空心梁,即整体式独立悬架活动关节式结构,即断开式

1)根据车桥上车轮的作用,车桥可分为转向桥、驱动桥、转向驱动桥、支持桥。

2)根据车桥车轮是主动车轮还是从动车轮,车桥可分为驱动桥和从动桥,其中,转向桥和支持桥都属于从动桥。

19.转向轮定位参数:

1)主销后倾角:

主销轴线和地面垂直线在汽车纵向平面内的夹角,力图使转弯后的前轮自动回正。

2)主销内倾角:

主销轴线和地面垂直线在汽车横向断面内的夹角,使车轮自动回正。

3)前轮外倾角:

通过车轮中心的汽车横向平面与车轮平面的交线与地面垂线之间的夹角,为使轮胎磨损均匀和减轻轮毂外轴承的负荷,防止车轮内倾。

4)前轮前束:

前轮后端边缘距离与前端边缘距离的差值,称为前轮前束。

消除前轮外倾产生的滑动。

20.转向桥:

利用车轮中的转向节使车轮可以偏转一定角度以实现汽车的转向。

常位于汽车前部,因此也常称为前桥。

支持桥:

发动机前置前驱,后桥无驱动和转向功能,称之为支持桥。

21.悬架:

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与车桥(或车轮)之间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

悬架功用:

把路面作用于车轮上的垂直反力(支撑力)、纵向反力(驱动力和制动力)和侧向反力以及这些反力所造成的力矩都传递到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上,以保证汽车的正常行驶。

悬架组成:

弹性元件、减震器、导向机构

悬架类型:

1)非独立悬架:

两侧的车轮由一根整体式车桥相连,车轮连同车桥一起通过弹性悬架与车架(或车身)连接。

当一侧车轮因道路不平而发生跳动时,必然引起另一侧车轮在汽车横向平面内摆动,故称为非独立悬架。

2)独立悬架:

车桥做成断开的,每一侧的车轮可以单独地通过弹性悬架与车架(或车身)连接,两侧车轮可以单独跳动,互不影响,故称为独立悬架。

22.弹性元件

钢板弹簧:

组成的悬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刚度大,适用于非独立悬架。

螺旋弹簧:

制造工艺简单,不需要润滑,安装的纵向空间小,质量小,适用于独立悬架。

扭转弹簧:

单位质量的储能高,结构简单,不需要润滑,方便布置。

气体弹簧:

具有变刚度特性,可调整车身高度,可提高舒适性和平顺性。

橡胶弹簧:

单位储能量高,隔音。

23.减振器

减振器作用:

加速车架和车身振动的衰竭,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

减振器要求:

1)在悬架压缩行程(车桥与车架相互移近的行程)内,减震器阻尼力应较小,以便充分利用弹性元件的弹性,以缓和冲击。

2)在悬架伸张行程(车桥与车架相对远离的行程)内,减震器的阻尼力应大,以求迅速减振。

3)当车桥(或车轮)与车架的相对速度过大时,减振器应当能自动加大液流通道截面积,使阻尼力始终保持在一定限度内,以避免承受过大的冲击载荷。

汽车转向系统

24.汽车转向系统类型1)机械转向系统

组成:

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

2)动力转向系统:

兼用驾驶员体力和发动机(或电动机)的动力作为转向能源的转向系统。

转向传动机构功用:

将转向器输出的力和运动传到转向桥两侧的转向节,使转向轮偏转,并使两转向轮偏转角按一定关系变化,以保证汽车转向时车轮与地面的相对滑动尽可能小。

25.动力转向系统

动力转向系统的定义:

将发动机输出的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压力能(或电能),并在驾驶员控制下,对转向传动机构或转向器中某一传动件施加不同方向的辅助作用力,使转向轮偏摆以实现汽车转向的一系列装置。

动力转向系统的组成:

机械转向器、转向加力装置

动力转向系统的类型:

液压助力、气压助力、电动机助力

汽车制动系统

26.汽车制动系统

汽车制动系统的作用:

使行驶中的汽车减速甚至停车,使下坡行驶的汽车的速度保持稳定,以及使已停驶的汽车保持不动。

汽车制动系统的组成:

供能装置、控制装置、传动装置、制动器

汽车制动系统的类型:

1)按制动系统功用分,行车制动系统、驻车制动系统、第二制动系统、辅助制动系统

2)按制动系统的制动能源分,人力制动系统、动力制动系统、伺服制动系统3)按制动能力的传输方式分,机械式、液压式、气压式、电磁式

扩展阅读:

汽车构造上下册简答题100道-个人总结

1.2.3.4.

5.6.7.8.9.10.

11.

12.13.

14.

15.

16.17.

18.19.

20.21.

变速传动机构的工作原理

(1)利用不同齿数的齿轮对相互啮合,以改变变速器的传动比;

(2)通过增加齿轮传动的对数,以实现倒档。

变速器的功用1)改变传动比,从而改变传递给驱动轮的转矩和转速;2)实现倒车;3)利用空档中断动力的传递。

差速器的功用:

是既能向两侧驱动轮传递转矩,又能使两侧驱动轮以不同转速转动,以满足转向等情况下内外驱动轮要以不同转速转动的需要

柴油发动机进气增压的原因:

进气增压的作用是将空气通过增压器压入气缸,增大进入气缸的空气量,并相应地增加喷油量,就可以在发动机基本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柴油发动机的扭矩和功率,并且由于混合气密度加大,燃烧条件改善,可以减少排放物污染和降低油耗,对于气压低的高原地区,进气增压更有重要作用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燃油的供给路线:

输油泵将柴油从燃油箱内吸出,经滤清器滤去杂质,进入喷油泵的低压油腔,喷油泵将燃油压力提高,经高压油管至喷油器喷入燃烧室。

喷油器内针阀偶件间隙中漏泄的极少量燃油和喷油泵低压油腔中过量燃油,经回油管流回燃油箱

柴油机燃油系统的功用:

在适当的时刻将一定数量的洁净柴油增压后以适当的规律喷入燃烧室。

喷油定时和喷油量各缸相同且与柴油机运行工况相适应。

喷油压力、喷注雾化质量及其在燃烧室内的分布与燃烧室类型相适应。

在每一个工作循环内,各气缸均喷油一次,喷油次序与气缸工作顺序一致。

根据柴油机负荷的变化自动调节循环供油量,以保证柴油机稳定运转,尤其要稳定怠速,限制超速。

储存一定数量的柴油,保证汽车的最大续驶里程。

齿轮式机油泵和转子式机油泵比较:

齿轮式机油泵的优点是效率高,功率损失小,工作可靠;缺点是需要中间传动机构,制造成本相应较高。

转子式机油泵的优点是结构紧凑,供油量大,供油均匀,噪声小,吸油真空度较高。

充气式减振器的结构特点是:

在缸筒的下部装有一个浮动活塞,浮动活塞与缸筒形成的密闭气室中,充有高压氮气。

浮动活塞之上是减振器油液。

浮动活塞上装有大断面的O形密封圈,把油和气完全分开,此活塞亦称封气活塞。

传动系统的功用

(1)减速增矩

(2)变速变矩(3)实现倒车(4)必要时中断传动系统的动力传递(5)差速功能

带锁止离合器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

汽车在变工况下行驶时(如起步、经常加减速),锁止离合器分离,相当于普通液力变矩器;当汽车在稳定工况下行驶时,锁止离合器接合,动力不经液力传动,直接通过机械传动传递,变矩器效率为1。

顶置式气门配气机构采用的原因:

.顶置式气门配气机构燃烧室结构紧凑,有利于提高压缩比,热效率较高;进、排气路线短,气流阻力小,气门升程较大,充气系数高,因此,顶置式气门配气机构的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均较侧置式气门发动机为好,所以在现代汽车发动机上得以广泛采用

独立悬架的特性:

车桥是断开的,每一侧车轮单独地通过悬架与车架(或车身)相连,每一侧车轮可以独立跳动。

独立悬架的优点:

两侧车轮可以单独运动互不影响;减小了非簧载质量,有利于汽车的平顺性;采用断开式车桥,可以降低发动机位置,降低整车重心;车轮运动空间较大,可以降低悬架刚度,改善平顺性。

发动机进气增压的功用:

是将空气通过增压器压入气缸,增大进入气缸的空气量,并相应地增加喷油量,就可以在发动机基本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柴油发动机的扭矩和功率,并且由于混合气密度加大,燃烧条件改善,可以减少排放物污染和降低油耗,对于气压低的高原地区,进气增压更有重要作用。

飞轮的功用:

是转动惯量很大的盘形零件,其作用如同一个能量存储器。

在作功行程中发动机传输给曲轴的能量,除对外输出外,还有部分能量被飞轮吸收,从而使曲轴的转速不会升高很多。

在排气、进气和压缩三个行程中,飞轮将其储存的能量放出来补偿这三个行程所消耗的功,从而使曲轴转速不致降低太甚。

分动器的功用

(1)利用分动器可以将变速器输出的动力分配到各个驱动桥;

(2)多数汽车的分动器还有高低两个档,兼起副变速器的作用。

分配式喷油泵的优点:

分配泵结构简单,零件少,体积小,质量轻,使用中故障少,容易维修。

分配泵精密偶件加工精度高,供油均匀性好,因此不需要进行各缸供油量和供油定时的调节。

分配泵的运动件靠喷油泵体内的柴油进行润滑和冷却,因此,对柴油的清洁度要求很高。

分配泵凸轮的升程小,有利于提高柴油机转速。

隔热槽设计的原因:

是隔断由活塞顶传向第一道活塞环的热流,使部分热量由第二、三道活塞环传出,从而可以减轻第一道活塞环的热负荷,改善其工作条件,防止活塞环粘结。

行驶系统的功用:

接受传动系统传来的发动机转矩并产生驱动力;承受汽车的总重量,传递并承受路面作用于车轮上的各个方向的反力及转矩,缓冲减振,保证汽车行驶的平顺性,与转向系统协调配合工作,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

化油器的功用:

是在发动机任何转速、任何负荷、任何大气状况下,向发动机供给一定数量且成分符合发动机工况要求的可燃混合气

活塞连杆组的作用活塞顶部与气缸盖、气缸壁共同组成燃烧室,混合气在其中燃烧膨胀;再由活塞顶承22.

23.

24.25.

26.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36.37.

38.

受,并把气体压力传给曲轴,使曲轴旋转

活塞裙部要设计成椭圆形的原因:

发动机工作时,活塞在气体力和侧向力的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而活塞受热膨胀时还发生热变形。

这两种变形的结果都是使活塞裙部在活塞销孔轴线方向的尺寸增大。

因此,为使活塞工作时裙部接近正圆形与气缸相适应,在制造时应将活塞裙部的横断面加工成椭圆形,并使其长轴与活塞销孔轴线垂直。

另外,沿活塞轴线方向活塞的温度是上高下低,活塞的热膨胀量自然是上大下小。

因此为使活塞工作时裙部接近圆柱形,须把活塞制成上小下大的圆锥形或桶形。

活塞销偏置的原因:

在许多高速发动机中,活塞销孔轴线朝主推力面一侧偏离活塞轴线1~2mm。

压缩压力将使活塞在接近上止点时发生倾斜,活塞在越过上止点时,将逐渐地由次推力面转变为由主推力面贴紧气缸壁,从而消减了活塞对气缸的拍击。

机油泵的功用:

是保证机油在润滑系统内循环流动,并在发动机任何转速下都能以足够高的压力向润滑部位输送足够数量的机油。

机油的功用:

润滑机油在运动零件的所有摩擦表面之间形成连续的油膜,以减小零件之间的摩擦。

冷却机油在循环过程中流过零件工作表面,可以降低零件的温度。

清洗机油可以带走摩擦表面产生的金属碎末及冲洗掉沉积在气缸、活塞、活塞环及其他零件上的积炭。

密封附着在气缸壁、活塞及活塞环上的油膜,可起到密封防漏的作用。

防锈机油有防止零件发生锈蚀的作用。

机油滤清器的功用:

是滤除机油中的金属磨屑、机械杂质和机油氧化物。

如果这些杂质随同机油进入润滑系统,将加剧发动机零件的磨损,还可能堵塞油管或油道。

加浓系统的功用:

当发动机由中等负荷转入大负荷或全负荷工作时,通过加浓系统额外地供给部分燃油,使混合气由经济混合气加浓到功率混合气,以保证发动机发出最大功率,满足理想化油器特性在大负荷段的加浓要求

节温器的功用:

是控制冷却液流动路径的阀门。

当发动机冷起动时,冷却液的温度较低,这时节温器将冷却液流向散热器的通道关闭,使冷却液经水泵入口直接流入机体或气缸盖水套,以便使冷却液能够迅速升温。

如果不装节温器,让温度较低的冷却液经过散热器冷却后返回发动机,则冷却液的温度将长时间不能升高,发动机也将长时间在低温下运转。

同时,车厢内的暖风系统以及用冷却液加热的进气管、化油器预热系统都在长时间内不能发挥作用。

可变配气定时机构采用的原因:

因为当发动机转速改变时,由于进气流速和强制排气时期的废气流速也随之改变,因此在气门晚关期间利用气流惯性增加进气和促进排气的效果将会不同。

例如,当发动机在低速运转时,气流惯性小,若此时配气定时保持不变,则部分进气将被活塞推出气缸,使进气量减少,气缸内残余废气将会增多。

当发动机在高速运转时,气流惯性大,若此时增大进气迟后角和气门重叠角,则会增加进气量和减少残余废气量,使发动机的换气过程臻于完善。

总之,四冲程发动机的配气定时应该是进气迟后角和气门重叠角随发动机转速的升高而加大。

蜡式节温器的工作原理:

当冷却液温度低于规定值时,节温器感温体内的石蜡呈固态,节温器阀在弹簧的作用下关闭发动机与散热器间的通道,冷却液经水泵返回发动机,进行小循环。

当冷却液温度达到规定值后,石蜡开始熔化逐渐变成液体,体积随之增大并压迫橡胶管使其收缩。

在橡胶管收缩的同时对推杆作用以向上的推力。

由于推杆上端固定,因此,推杆对胶管和感温体产生向下的反推力使阀门开启。

这时冷却液经由散热器和节温器阀,再经水泵流回发动机,进行大循环。

冷却风扇的功用:

是当风扇旋转时吸进空气使其通过散热器,以增强散热器的散热能力,加快冷却液的冷却速度。

汽车发动机水冷系多采用低压头、大风量、高效率的轴流式风扇,即风扇旋转时,空气沿着风扇旋转轴的轴线方向流动。

冷却系统的功用:

是使发动机在所有工况下都保持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

冷却系统既要防止发动机过热,也要防止冬季发动机过冷。

在发动机冷起动之后,冷却系统还要保证发动机迅速升温,尽快达到正常的工作温度

冷却液在冷却系统中的循环路径。

冷却液在水泵中增压后,经分水管进入发动机的机体水套。

冷却液从水套壁周围流过并从水套壁吸热而升温。

然后向上流入气缸盖水套,从气缸盖水套壁吸热之后经节温器及散热器进水软管流入散热器。

在散热器中冷却液向流过散热器周围的空气散热而降温,最后冷却液经散热器出水软管返回水泵,如此循环不止

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离合器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分离过程和接合过程。

在分离过程中,踩下离合器踏板,在自由行程内首先消除离合器的自由间隙,然后在工作行程内产生分离间隙,离合器分离。

在接合过程中,逐渐松开离合器踏板,压盘在压紧弹簧的作用下向前移动,首先消除分离间隙,并在压盘、从动盘和飞轮工作表面上作用足够的压紧力;之后分离轴承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向后移动,产生自由间隙,离合器接合。

离合器的功用

(1)平顺接合动力,保证汽车平稳起步;

(2)临时切断动力,保证换档时工作平顺;(3)防止传动系统过载。

离合器调整的原因:

离合器在使用过程中,从动盘会因磨损而变薄,使自由间隙变小,最终会影响离合器的正常接合,所以离合器使用过一段时间后需要调整。

离心式水泵的工作原理:

当水泵叶轮旋转时,水泵中的冷却液被叶轮带动一起旋转,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向水泵壳体的边缘,同时产生一定的压力,然后从出水管流出。

在叶轮的中心处由于冷却液被甩出而压力下降,散热器中的冷却液在水泵进口与叶轮中心的压差作用下经进水管流入叶轮中心理想化油器特性:

对于经常在中等负荷下工作的汽车发动机,为了保持其正常的运转,从小负荷到中39.40.

41.42.

43.

44.

45.

46.

47.

48.49.

50.

51.

52.

53.

54.

55.56.

等负荷要求化油器能随着负荷的增加,供给由浓逐渐变稀的混合气,直到供给经济混合气,以保证发动机工作的经济性。

从大负荷到全负荷阶段,又要求混合气由稀变浓,最后加浓到功率混合气,以保证发动机发出最大功率

两级压力式油气弹簧的特性是,在工作活塞的上方设有两个并列的气室,但两个气室的工作压力不同。

主气室内的气压与单气室油气弹簧的气压相近,而补偿气室内的气压则较高,从而具有了变刚度特性。

龙门式机体的优点:

机体是指底平面下沉到曲轴轴线以下的机体机体底平面到曲轴轴线的距离称作龙门高度。

龙门式机体由于高度增加,其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均比平底式机体有显著提高。

机体底平面与油底壳之间的密封也比较简单。

轮胎的功用:

缓冲减振;与路面相互作用产生驱动力、制动力和侧向力;保证汽车通过性;承受汽车重力;

轮胎气压调节系统的功用:

(1)汽车在松软地面上行驶时,可降低轮胎气压,增大轮胎的接地面积,减小其单位面积载荷,从而提高汽车的通过性;

(2)当轮胎穿孔而漏气时,轮胎气压调节系统可为轮胎充气而使汽车继续行驶,不需马上更换轮胎;(3)使轮胎保持所需要的气压,有效提高汽车行驶安全性和燃油经济性。

膜片弹簧离合器的结构形式比较:

膜片弹簧离合器有推式和拉式两种结构形式。

推式的特点:

分离指在分离轴承向前推力的作用下离合器分离。

拉式的特点:

分离指在分离轴承向后拉力的作用下离合器分离。

膜片弹簧离合器的优缺点:

优点

(1)传递的转矩大且较稳定;

(2)分离指刚度低;(3)结构简单且紧凑;(4)高速时平衡性好;(5)散热通风性能好;(6)摩擦片的使用寿命长。

缺点

(1)制造难度大;

(2)分离指刚度低,分离效率低;(3)分离指根易出现应力集中;(4)分离指舌尖易磨损。

摩擦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摩擦离合器依靠摩擦原理传递发动机动力。

当从动盘与飞轮之间有间隙时,飞轮不能带动从动盘旋转,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

当压紧力将从动盘压向飞轮后,飞轮表面对从动盘表面的摩擦力带动从动盘旋转,离合器处于接合状态。

扭曲环的工作原理:

当发动机工作时,在进气、压缩和排气行程中,扭曲环发生扭曲,其工作特点一方面与锥面环类似,另一方面由于扭曲环的上下侧面与环槽的上下侧面相接触,从而防止了环在环槽内上下窜动,消除了泵油现象,减轻了环对环槽的冲击而引起的磨损。

在作功行程中,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