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31083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6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docx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docx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

工艺美术鉴赏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

摘要:

中国古人在漫长的营造史中,将中国古代建筑在选址布局、造型技巧方面,凝聚了浓厚的中国独特的艺术思想和哲学思想。

故宫规模宏大,构造严谨,它是中国历代文化艺术的宝库,是最具艺术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关键词:

建筑艺术文化

一、故宫简介:

北京旧城中心,有一座巍峨壮丽的宫殿。

它就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紫禁城,现称北京故宫。

这座建筑即使过去封建皇权的象征,也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

对中国人来说,北极星由于不动,永远在那一位置上,群星都着围北极星旋转,北极星就成了天上的中心,成了天上的天帝。

天上只有一个天帝,地上只有一个中国。

中国天文学里,围绕北极星的一圈天象,叫紫微恒,是天子住的地方,因此,紫禁城就是地上的紫微恒,是天子住的地方,对老百姓来说那里是一片神圣的禁地,因此称为紫禁城。

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4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

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

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

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

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

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

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仿若人间仙境。

2、故宫的建筑特点

故宫根据帝王“身居九重”的体制所建,分成外朝内延两部分,作为“王权”的集合体,其中建筑有着近乎苛刻的等级划分,为了表现出一种帝王的威严和神圣,整体建筑群极力营造出一种宏大壮观的气势,“三朝五门”“前朝后寝”,“中轴对称”“左祖右代”的传流的方方正正的宫殿布局被提升到近乎完美的程度。

北京宫殿区的总体布局可分为三节。

第一节由大明门开始经过皇城正门天安门,再穿过端门直抵宫城正门午门,共由三个宫前广场串连而成;第二节即紫禁城内部分,由前朝,后寝和御花园组成;第三节是紫禁城北门外人工堆起的景山,是宫殿区的结尾。

午门,俗称五凤楼,平面作凹字形,又高又大的城台上正中建重檐庑顶的大殿左右凹字转角和前伸尽端各建一座重檐方亭,廊庑将这五座建筑相连,轮廓交错纷杂,形势巍峨壮丽,体型丰满盈润,体量强健有力,是整个前段的高潮。

午门是皇帝下诏书、下令出征的地方。

故宫建筑在形体、空间、色彩等方面采用了一系列的对比手法,造成了一种多样的统一:

(1)大与小的对比:

在宏伟的天安门城楼下,巧妙地安置了两间火柴盒子似的小屋,这小屋除了它特有用处外,在艺术上起到对天安门的烘云托月作用。

(2)高与低的对比:

为烘托太和殿的崇高,周围采用了低矮连续的回廊。

(3)宽与窄的对比:

这是一种欲放先收的手法。

从正阳门到太和殿所形成的狭长空间与太和殿前广阔的空间形成强烈的对比。

(4)明与暗的对比:

故宫在色彩上给人的强烈印象是金碧辉煌。

金黄色的琉璃瓦与青绿色为基调的檐饰相对比,在蓝天、白云辉映下显得非常辉煌。

(5)繁与简的对比:

雕梁画栋,镂金错彩,这就是繁。

这与殿外单色调红墙和黄色琉璃瓦屋顶形成一种繁简对比。

(6)方与圆、曲与直对比:

如天安门、端门门洞是圆形,午门的门洞是方形。

又如笔直的中轴线与弧形的金水桥形成曲与直的对比。

(7)动与静的对比:

建筑本身是静止的,但由于空间与形体的变化却呈现出流动的节奏感,有序曲、有高潮、有尾声。

正阳门是序曲、太和殿是高潮、景山是尾声。

3、空间布局

故宫的建筑艺术美主要是群体组合的艺术,群体间的联系、过渡、转换,构成了丰富的铺陈展开的空间序列。

 故宫总体分为南部的“前朝”和北部的“后寝”两部分。

南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贺、接见群臣和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

 

三大殿建在高8米多的呈“工”字形的须弥座式三层平台上,四周环绕着石雕栏杆,气势磅礴,为故宫中最壮观的建筑群,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崇高地位。

其中太和殿是故宫中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的一座最大的古代木结构殿宇。

 

北半部则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殿、皇极殿等,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与后妃、皇子和公主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

 

由天安门、端门、午门的前序、太和门的过渡、到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高潮、再经过乾清门的过度到乾清宫的高潮,最后以御花园结尾几个部分组成,抑扬顿挫一气贯通。

4、艺术成就

紫禁城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大艺术成就,也是中国历史的建筑文化遗产,是当今不可多得的建筑。

北京宫殿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对于总体规划的把握,而且体现在很多局部的形式美表现手法上。

故宫单体的构成方式,大都采用上部富丽,下部简易的处理手法。

故宫建筑的檐,顶部分竭尽全力使之华丽,屋身墙壁则简易处理。

承托建筑物的墙体多表现为梯形,稳当地坐在大地之上,与建筑构成金字塔形。

墙体平整无饰,屋檐尤其是斗拱装饰最为繁复妍丽,用黄琉璃瓦铺在屋顶,瓦的放射形在天空交叉。

 

斗拱坤宁宫

斗拱是中国建筑所特有的。

起先,它既是装饰品又起承重作用。

明清以来,它的实用价值基本上已经失去了,主要以装饰物的身份出现。

斗拱结构复杂,形状各异,纵横交错,互相掩盖,形成不同的突出点和凹点,给人留下许多想像余地。

故宫建筑的墙壁也是各式各样的。

与又高又大的崇楼连为一体的墙,多呈现为梯形,或造成梯形印象,避免直角平角,突出墙体的稳定感。

故宫建筑的墙壁利用这种“没有一个持久不变的方向”所造成的视觉印象,给人一种不可捉摸的感觉,以引起某种神奇的遐想。

乾清门铜狮乾清宫嘉量

中国的建筑匠师们将如此大规模的建筑规划得井井有条,利用重重得墙门和庭院把故宫有序地组合成壮丽的建筑群。

明清故宫的规划和建筑,不仅继承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而且有所发展创新,是中国古代文化和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成就的集大成者。

其室内外建筑空间的组合、建筑体量大小的搭配、材料的运用、小品的陈设、装饰的制作、色彩的选择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产生了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

故宫还是我国收藏最好最丰富的文物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建成于1925年,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宫旧藏。

抗战期间,为确保国宝安全,曾将精选的五批故宫文物转移南方,抗战胜利后,部分运回故宫,部分运抵台湾。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千方百计收集流失文物,使故宫新旧藏品达到数百万,其中包括:

青铜器、玉器、金银器、陶瓷器、牙竹木雕、丝织刺绣、文房四宝、绘画书法、家具等,代表中国历史文化艺术的最高水准。

5、总结

中国所独特的建筑艺术,以“大屋顶”为最。

翘角飞檐,立柱斗拱,高台之上的大殿,就有了活的灵魂,虚实结合,动静相兼,寓动于静,静中有动,若行若止,若举若飞,若有所待,若有所望,庄严而不僵硬,灵活而不轻浮,这就是中国人所达到的艺术境界。

无数亭台楼阁、庙宇殿堂,无不体现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灵感。

故宫,既博大、壮丽,又细腻入微,它是美的集合,艺术的结晶。

产生它的时代虽已一去不复返,造就它的建筑匠师们虽也已成过客,但故宫的美和建筑艺术成就却是永存的、不朽的。

故宫将成为我们中国的一个永久的艺术,为我们开创了一个建筑奇观,也为将来的建筑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周苏琴,紫禁城建筑,北京:

紫禁城出版社,2006

[2]冯大彪,北京的前世今生,上海三联书店 07年1月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