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冀中的地道战人教部编版.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5613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7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冀中的地道战人教部编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冀中的地道战人教部编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冀中的地道战人教部编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冀中的地道战人教部编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冀中的地道战人教部编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冀中的地道战人教部编版.doc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冀中的地道战人教部编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冀中的地道战人教部编版.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冀中的地道战人教部编版.doc

8冀中的地道战

文本分析:

这篇课文以“地道战”为线索,从冀中的地道战的产生原因、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说明,并对冀中的地道战做了高度评价,热情地颂扬了人民群众无穷的智慧和顽强的斗志。

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前面一部分说明冀中的地道战的产生原因和作用,后面一部分对冀中的地道战做出高度评价,中间的重点部分则主要介绍地道的式样及特点。

作者在中间部分采用了“总—分”的结构和空间转换的顺序,先总体介绍冀中的地道的规模和特点,再分别介绍各种具体的设计式样及其保护自己、抗击敌人、防止破坏和传递敌情信息的功用,体现了冀中的地道设计周密、易守能攻、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的特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了解冀中的地道战的产生原因、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感受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并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侵、略、垒”等9个生字(包括一个多音字),会写“筑、堡、党”等10个生字。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快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冀中的地道战的产生原因、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感受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的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并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掌握快速默读课文的方法和技巧,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2.了解冀中的地道的结构特点,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难点:

了解冀中的地道战的特殊地位,感受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

课时安排:

2课时

1.会认“侵、略、垒”等9个生字(包括一个多音字),会写“筑、堡、党”等10个生字。

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清文章的思路,划分层次。

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2.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电影《地道战》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冀中的地道战的概况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

导语:

同学们,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的中国军民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在斗争的过程中发明了许多新型战术,其中地道战就是活跃在冀中平原的人民的独创。

智慧的冀中人民就是利用这一独特的作战方式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疯狂的“大扫荡”。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冀中那神奇的地道,去感受中国军民的顽强斗志与无穷智慧。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板书:

冀中的地道战。

预设: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逐字理解法理解题目的含义,并提出问题:

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为什么要开展地道战?

地道是什么样的?

冀中人民是怎样进行地道战的呢?

结果又如何呢?

明确:

冀,河北省的简称;冀中,指冀中平原;地道,在地下挖洞,形成通道。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本文作者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周而复(1914—2004)现当代作家。

代表作《上海的早晨》在国内外都有较大的影响。

其他作品有长篇小说《长城万里图》,散文报告集《诺尔曼·白求恩》《晋察冀行》等。

历史背景1942年到1944年期间,日本帝国主义调集了几十万军队对我国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日本侵略者们还在铁路和大道的两旁挖了很深的封锁沟,挖出的泥土就用来筑成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封锁政策。

为了粉碎敌人的“大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狠狠地打击了敌人。

2.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阅读要求

①快速默读课文,记下自己默读课文所用的时间。

②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在文中标注重点语句。

③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看谁能在默读后准确地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师检测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共产碍东西隐

坑弯道

(2)指导学生归类识字。

◆近、反义词归类:

近义词:

修筑——修建防备——预防隐蔽——隐藏坚固——牢固

反义词:

广阔——狭窄打击——保护隐蔽——暴露警戒——松懈

(3)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学生朗读。

侵略粉碎共产党不计其数堡垒任丘妨碍隐蔽警戒陷坑

拐弯岔道迷惑孑口智慧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吆喝无穷无尽

(4)理解词语,学会运用。

预设:

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借助工具书弄清词语的含义,再联系上下文来加深理解,最后结合生活实际造句加以运用。

(教师出示部分词语的意思,学生填写恰当的词语。

①在重要地点作防守用的坚固建筑物。

(堡垒)

②形容数目极多,无法计算。

(不计其数)

③一个人守住关口,一万个人都打不进来。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词语运用:

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运用文中的词语造句或说一段话。

示例:

中国人民历经十四年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堪称战争史上的奇迹。

在环境异常艰苦、军备极其落后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凭借自己(无穷无尽)的(智慧)和顽强不屈的毅力,粉碎了敌人企图吞并中国的狂妄计划,迎来了国家主权的独立。

(5)学生在读准字音、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学生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思考每个段落各讲了什么内容。

(教师出示阅读提示,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①哪些内容介绍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第1自然段。

②哪些内容介绍了地道战产生的原因?

(第2自然段。

③哪些内容概括介绍了冀中的地道的规模和作用?

(第3自然段。

④哪些内容具体介绍了地道里的构造?

(第4自然段。

⑤哪些内容具体介绍了地道的出口和地道里的通道?

(第5自然段。

⑥哪些内容具体介绍了地道是怎样防火、防水、防毒的?

(第6自然段。

⑦哪些内容具体介绍了地道里是怎样通讯联络的?

(第7自然段。

⑧哪些内容写的是作者对地道战的评价?

(第8自然段。

(2)教师先引导学生交流上面的问题,再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预设:

学生在分段朗读时,教师要相机指导文中长句子的停顿以及朗读节奏。

在概括课文内容时,教师可以以填空的形式来指导学生。

①示例:

课文主要记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冀中的地道战的(产生原因)、(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展现了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的(惊人的奇迹),歌颂了我国人民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的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

②教师总结。

(3)合作与交流。

根据以上的探讨,给课文划分层次,交流为什么这样划分,归纳出每层的大意。

预设:

采用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文章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只要有理有据,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

写冀中人民为了粉碎敌人的“大扫荡”,创造了地道战。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

具体介绍地道的式样和特点。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

写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地位。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

面对凶残的敌人,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利用独创的斗争方式——地道战,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保护了自己的土地。

那么,冀中人民是怎样利用地道和敌人进行斗争的?

地道战能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下次我们将重点探究这些问题。

小结:

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学习的重点是生字的拼写和词语的理解,同时还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划分了文章的层次。

同学们在课堂上都表现得很活跃,。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熟读课文,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高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世纪英才好学案”,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

1.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有条理地进行介绍的方法。

2.了解冀中的地道战的产生原因、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

3.感受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的顽强的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并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1.了解冀中的地道战的产生原因、作用和地道的结构特点。

2.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介绍的表达方法。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词语听写卡,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侵略粉碎共产党不计其数堡垒任丘妨碍隐蔽警戒陷坑

拐弯岔道迷惑孑口智慧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吆喝无穷无尽

2.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各部分内容。

预设:

上节课上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了文章,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梳理,理清了文章的结构。

现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标题式的概括,有助于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下面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明确:

为了对敌,应运而生(第1~3自然段);式样独特,智慧无穷(第4~7自然段);地位独特,惊人奇迹(第8自然段)。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

在抗日战争中,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战这种创新的斗争方式有力地打击了敌人。

你看,各式各样的地道就像一个个坚固的堡垒,无论敌人用火攻、水攻,还是毒气攻,都被智慧的冀中人民一一化解。

不仅如此,凭借地道,冀中人民斗争和生产两不误,这真可谓我国抗日战争史上惊人的奇迹。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体验这个奇迹。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习第一部分。

(1)学生自由朗读第1~3自然段,了解地道战产生的时间、背景以及地道的作用。

预设:

教师可以采用师生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具体感知本部分内容。

示例:

师:

第1自然段交代了地道战产生的时间和背景。

哪位同学知道冀中人民为什么要开展地道战吗?

生:

因为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还修筑封锁沟、封锁墙,想搞垮我们的人民武装。

在这种情况下,冀中人民创造了地道战,坚持敌后游击战争。

师:

说得好。

日本侵略军修筑封锁沟、封锁墙,就是要使冀中平原上的人民相互之间不能来往,不能联合起来打击敌人。

于是冀中人民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地道战这一新的斗争方式来打击敌人。

这就是地道战产生的原因。

师:

这一新的斗争方式有什么作用,有什么好处呢?

生:

第3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

“敌人来了,我们就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敌人走了,我们就出来,照常种地过日子,有时候还要打击敌人。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地道战有两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可以保护自己;二是能够更好地打击敌人。

师:

在第3自然段中,哪句话或哪个词最能概括地道战的作用?

生:

第一句话中的“奇迹”一词。

师:

“奇迹”是什么意思呢?

生:

“奇迹”是指想象不到的很不平常的事。

师:

那么地道战创造了哪些奇迹?

是如何创造这些奇迹的呢?

我们会在后面的学习中了解到。

(2)教师指名回答问题,深入理解本部分内容。

①第1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预设:

文章开头部分语段的作用大致为:

①开篇点题,统领全文;②引出下文,或为下文做铺垫;③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等。

学生结合本文开头的特点即可得出答案。

明确:

本文开头第一段介绍了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对人民武装“大扫荡”的背景,并点明了日本侵略军强大的进攻形势,这些都为下文介绍地道战做了铺垫。

②“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明确:

“不计其数”说明冀中平原的地底下地道的数量多;“横”“竖”“直”“弯”说明地道的式样多;“家家”“村村”说明地道的范围广。

2.学习第二部分。

过渡:

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

那么冀中的地道到底奇在哪里呢?

课文从四个方面给我们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我们继续研读课文。

(1)研读第4自然段,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