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50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1052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7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50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政治经济学50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政治经济学50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政治经济学50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政治经济学50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50题.docx

《政治经济学50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50题.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经济学50题.docx

政治经济学50题

政治经济学分析题

1.为了筹备儿子的婚事,村民张三决定拿出多年的积蓄盖新房、打家具。

张三找来了10个泥瓦工、2个水电工、3个木匠,并与他们议价决定工钱。

张三先找来了泥瓦工。

他们的师傅告诉张三,按照设计盖成新房,大约需要600个“工”,每个“工”要40元;整个新房建成需付工钱2.4万元。

张三接着找水电工。

水电工师傅告诉他,按照设计安装水电设备,大约需要10个“工”,每个“工”60元,整个水电设施完成要付600元。

张三听完,表示希望把工价降到40元。

水电师傅告诉张三,如果降到40元,那还用找水电工吗?

你找泥瓦工好了。

你看看他能不能做水电活。

张三听完,无话可说,同意了水电工的报价。

张三最后找到了木工。

木匠师傅告诉他,完成制定的家具件数需要60个“工”,每个“工”80元,整套家具打好收工钱4800元。

张三故伎重演,又搬出泥瓦工的报价,要求木匠降价,木匠师傅告诉张三,在我们那里,是个劳动力就能干泥瓦工,学一年就能当包工头,要成为木匠,光学徒就要三年,还白干不给钱。

我们的工钱能和他们一样吗?

请结合材料说明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原理。

[参考答案]

(1)生产商品的劳动表现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这二重属性。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目的、劳动对象、所用工具、操作方法、生产结果都各不相同的劳动。

具体劳动生产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是撇开各种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形成的相互联系又对立的两个方面。

(2)从材料中可以看到,尽管泥瓦工、水电工、木工分属于不同的行业,他们所使用的工具、生产原料、生产方法等是不同的,即各自从事不同的具体劳动。

但谈及工钱时,都不约而同地脱去职业外衣,把他们的劳动当作同一的劳动,这就是无差别的抽象劳动。

因为具体劳动在质上不同,因而在量上不能比较,抽象劳动在质上相同,只有量的差别。

在工资量上不同行业所要求的不同,又说明了具体劳动存在差别。

2.含有等量劳动或能在同样劳动时间内生产出来的商品,具有同样的价值,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

生产力当然始终是有用的具体的劳动的生产力,它事实上只决定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

因此,有用劳动成为较富或较贫的产品源泉与有用劳动的提高或降低成正比。

相反地,生产力的变化本身丝毫也不会影响表现为价值的劳动。

既然生产力属于劳动的具体形式,它自然不再同抽去了具体有用形式的劳动有关。

因此,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

——摘自马克思《资本论》

请结合材料分析论述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

(1)商品的价值量不是固定不变的。

它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以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它总是与具体劳动相联系。

(2)劳动生产率的高低通常用两种方法,即单位时间生产出的产品数量或者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

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有着密切关系。

(3)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是,就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来说,它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时间内生产的商品越多,则生产单位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从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小;反之,则越大。

劳动生产率变化所引起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运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对立运动的表现形式。

3.下面是一组关于价值规律表现形式的材料

材料1

自1998年以来,价格部门紧紧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及时把工作重点转到促进需求增长、结构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深化价格改革,完善价格机制,整顿价格秩序,推进依法治价,充分发挥了价格对促进需求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积极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的价格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资料来源:

金融时报2003-2-1

材料2

记者近日从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明年我国将继续深化价格改革,电价改革、水价形成机制、石油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和疏导公用事业价格矛盾将成为改革的重点。

——新华网财经频道2004年12月10日

材料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资料来源:

人民网时政2006年03月16日

请运用马克思关于价值规律表现形式的原理,说明我国价格改革的必要性及其方向。

[参考答案]

(1)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

价格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这一必然的表现形式,是价值规律实现其各项作用的前提条件。

只有使价格能够及时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价格本身才能构成真实的市场信号,企业按照价格信号指引的方向调整经营决策,才能实现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于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因此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发挥其作用。

而价值规律要能够发挥作用,又是与其必然的表现形式分不开的。

(3)运用价值规律表现形式的原理来推进我国的改革,就要求进行价格改革,改变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价格长期固定不变的状况,逐步放开价格,使价格及时反映市场供求变化,从而引导企业作出合理的经营决策;也就要求我们价格改革的目标必须确定为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

4.下列是一组关于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作用的材料

材料1

2006年12月26日,方便面中国分会在北京召开一届八次峰会,研究棕榈油和面粉涨价引起的企业成本增加问题。

会议商定,高价面(当时价格每包1.5元以上)、中价面(当时价格每包1元以上)和低价面(当时价格每包1元以下)涨价的时间和实施步骤。

2007年4月21日,方便面中国分会在杭州召开一届九次峰会,再次研究方便面调价日程。

会议明确了调价幅度和调价时间,高价面从每包1.5元直接涨到1.7元,计划6月1日全行业统一上调。

2007年7月5日,方便面中国分会又一次在北京召开价格协调会议,部分企业决定从7月26日起全面提价。

7月23日,该会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公布了涨价消息,社会反响强烈。

材料2

国家发改委认定:

方便面中国分会多次组织、策划、协调企业商议方便面涨价幅度、步骤、时间;印刷会议纪要在《中国面制品》杂志刊发,向全行业传递龙头企业上调价格的信息;通过媒体发布方便面涨价信息,致使部分地区不明真相的群众排队抢购。

上述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价格秩序,阻碍了经营者之间的正当竞争,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此外,方便面中国分会在被调查过程中,没有提供完整的会议纪要文本;接受调查后,通过媒体发表不实言论,否认串通涨价事实。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有关负责同志指出,方便面价格属于市场调节价,企业有权自主决定。

今年上半年,由于进口棕榈油、小麦粉(方便面面饼用料)价格大幅上涨,推动方便面生产成本上升。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适当提高方便面价格是可以理解的。

但企业调整价格的行为必须符合《价格法》规定,严禁由行业组织牵头实施价格联盟,严禁企业之间采取相互串通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操纵市场价格。

国家发改委提醒,所有行业协会和经营者要引以为戒,正在酝酿串通涨价的要立即停止;已经有串通涨价苗头和行动的要主动纠正,立即停止执行。

联系材料请试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作用,并阐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尊重和利用价值规律。

[参考答案]

(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它的内容是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是:

自发地调节社会劳动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调节商品的生产和流通;促进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商品生产者展开激烈竞争,优胜劣汰。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要尊重和利用价值规律。

从宏观上说,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为此要给企业自主经营权,由市场调节价格,健全市场体系,建立公正平等的竞争环境。

从微观上说,企业要注重产品质量,注重科技进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5.多种多样的一般等价物。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各种各样的。

在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有贝壳、布帛、牛、样、兽皮、盐等等。

近2000年来,人口稀少的南太平洋小岛——密克罗西亚的雅普人用巨大的石轮(石灰石)当货币。

石轮大多数直径为2.5英尺~5英尺,有些大到12英尺,中间有个洞,以便搬动。

全岛共有6600个石轮,货币供给十分稳定。

石轮货币的最大优点有二:

一是很难有黑市交易,即无假钞;二是不怕被盗。

石轮有时还具有国际意义。

1984年,密克罗西亚总统访美时,计划用空军的喷气式飞机运送一个石碟给美国人,以表示对减少美国巨额的财政预算赤字做点贡献。

——来源:

[美]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

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25~226请结合材料论述:

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价值形式都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参考答案]

商品的价值形式是商品的社会形式,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因此,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是与商品交换发展的历史过程相一致的。

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这是价值形式发展的最初形式,如20尺麻布=1件上衣。

这一价值形式表现的是原始公社末期开始出现的直接的物物交换形式。

在这个等式中,等式左端的麻布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地位,实际上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它的价值只能通过另一种商品相对地表现出来;等式右端的上衣处于价值等价形式的地位,实际上是被当作价值表现材料,它是用自身的使用价值去表现与自己相交换的商品的价值。

在这里,商品内部的实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开始表现为两个商品之间的外部对立。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的商品上。

一种商品的价值已表现在一系列与它相交换的其他商品上,这时,商品的价值第一次真正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

但是,扩大的价值形式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即等价物是经常变换的,商品价值没有一个被社会公认的统一表现形式。

(3)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表现在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

一切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商品上,一系列商品都以这一种商品作为自己价值的表现材料,这样,这一种商品就成了商品世界公认的一般等价物,从而克服了扩大的价值形式中存在的缺陷。

但它存在着局限性,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地方,用作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不同和不固定的,仍然不利于商品交换的发展。

(4)货币形式,即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

当一般等价物最终固定在一种商品上时,这种商品就成为货币。

货币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没有本质区别,在货币形式中,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已经固定地由某种商品如金银来承担。

货币的出现,使商品世界分成两极:

一极是商品,另一极是货币,它作为直接的社会劳动化身而存在,代表一切商品的价值。

货币的出现使商品的内在矛盾外在化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从简单价值形式中商品与商品的外部对立,发展为商品与货币的外部对立。

货币的产生过程揭示了货币的本质就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之间的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

6.假设一年社会所需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为14000亿元,单位货币每元年平均流通次数为8次。

假设一年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为14000亿元,赊销商品价格总额为3500亿元,到期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4000亿元,互相抵销商品价格总额为2500亿元,单位货币每年平均流通次数为8次,当年发行纸币2000亿元。

请回答:

(1)计算一年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多少?

(2)计算一年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多少?

②如果货币发行过多,贬值多少?

③贬值后每元货币值多少?

[参考答案]

(1)根据材料一,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周转次数)=14000/8=1750(亿元)。

(2)根据材料二,①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赊卖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价格总额-相互抵销的支付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周转次数)=(14000-3500+4000-2500)/8=1500(亿元)②实际发行2000亿元,贬值了:

2000-1500=500(亿元)③贬值后每元货币值:

1500/2000=0.75(元)

7.假设一年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为1400亿元,赊销商品价格总额为350亿元,到期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400亿元,互相抵销商品价格总额为250亿元,根据经验测定单位货币每元年平均流通次数为8次,当年发行纸币200亿元。

试计算:

(1)一年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是多少元?

(2)货币发行过多,贬值几分之几?

(3)贬值后每元货币值多少元?

[参考答案]

(1)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相互抵消的支付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1400亿元-350亿元+400亿元-250亿元)/8=150亿元。

(2)因为流通中实际需要货币为150亿元,而实际发行了200亿元,所以货币贬值率=(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纸币发行量)×100%=(1-150/200))×100%=25%。

所以,货币贬值了1/4。

(3)由于实发货币贬值了1/4,所以贬值后每元货币=[200×(1-1/4)]/200=3/4元。

8.下面是一组关于货币的通货膨胀和通货减缩的材料。

材料1

中国经济是通货紧缩还是通货膨胀?

目前,国内学界的各方意见十分相左。

最近北大及清华召开的“第三季度宏观经济讨论会”上,两种意见更是针锋相对:

从通货紧缩论来看,2005年2月以来,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一路走低,特别是到了9月份,CPI更是回落到0.9%,为2003年9月份以来最低水平。

据此,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将出现大幅回落,经济运行中的通货紧缩也会随之而来,面对这种宏观经济形势的逆转,政府职能部门应该采取相应的反周期措施,以防止国内经济下行。

有人认为中国第三季度M2的高增长很可能意味着经济紧缩、中国利率走势有陷入流动性陷阱的危险等。

从通货膨胀论来说,尽管宏观调控使国内投资过热得到一定遏制,但由于调控手段运用不合适,投资增长的势头没有真正减落,甚至于这种过快的投资增长随时都可能死灰复燃。

尤其从2005年第三季度的数据来看,国内固定资产投资仍然保持在一个增长较快态势上。

加上国际油价飚升对国内相关产业的传导、国内原材料及能源等要素市场价格放开,由此引起的通货膨胀随时都可能发生,政府部门应密切关注并提早防范之。

还有一种看法是,当前中国的宏观调控措施总体处于适宜的状态。

在当前的投资增长力度下,整个国民经济正沿着“高增长、低通膨”的轨道前进,国内投资增长的“软着陆”已经到了关键时刻。

因此,只要保持投资增长速度大致平稳,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在现有水平上,国内经济可以在年内顺利地完成周期交替,中国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又会开始。

当然,也有人认为,由于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势尚不明朗,未来经济形势如何有待进一步观察。

材料2

中国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投资增长过快、消费相对不足的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正确处理好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最根本的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当前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已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国内消费需求相对不足问题在加剧。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指出今年以来,投资和消费比例失衡态势继续扩大,内需不振。

今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仅为51.1%,而在上世纪80年代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曾达62%。

另外,今年前三季度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9.9%,消费仅为35.7%。

——资料来源:

新华网: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07年中国经济走向

材料3

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记者韩洁白洁纯)财政部有关负责人29日就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有关问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特别国债的发行本身对宏观经济政策来说应该是中性措施。

就此次特别国债政策的背景,这位负责人说,近年来,在国际经济失衡的背景下,我国国际收支呈现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外汇资金大量流入,出现了流动性偏多问题,带来了一定的通货膨胀压力。

为缓解流动性偏多问题,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财政部与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就发行特别国债购买部分外汇储备的具体做法进行了认真研究。

在此基础上,国务院最终确定了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购买部分外汇储备的议案。

他说,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作为即将成立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资本金来源,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首先,可以抑制货币流动性,缓解人民银行对冲压力;其次,可以促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使宏观调控更加有效;第三,可以降低外汇储备规模,提高外汇经营收益;第四,有利于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1,试述货币流通规律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之间的内在联系。

(2)根据材料2,说明当前我国为什么必须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

(3)根据材料3,利用货币流通规律原理阐述社会主义自觉调节货币流通的意义。

[参考答案]

(1)货币流通规律也叫货币需要量规律,它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商品流通过程中客观需要的货币量。

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是: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成反比。

这里有关流通中的货币指金属货币,所以,它也称为“金属货币流通规律”。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情况下,不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已不是金属货币,而是各种货币符号,如纸币、支票、汇票、银行券、期票等,它们本身没有价值,但其在流通中又代表贵金属执行货币的有关职能,因此,它客观上要求货币符号的发行量应与其所代表的金属货币量相适应。

如果货币供应量大大超过了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也就是说,货币符号(纸币)供应过多,社会发生货币贬值,造成物价普遍上涨。

这种经济现象就是通货膨胀。

相反,如果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过少,则会导致货币升值,引起物价普遍下跌,这就是通货紧缩。

(2)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过程中,通货膨胀现象一直是经济生活中的一大顽症。

我国在成功地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软着陆之后,由于亚洲金融风暴的严重影响,我国近年来出现了通货紧缩现象,表现为出口下降,内需不足,物价普遍下跌等。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继续实行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实施积极的(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控经济运行,以保证经济的正常、稳定发展。

(3)货币流通规律是指一定时期内流通过程中客观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其内容是: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成反比。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情况下,不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是不能兑换成贵金属的纸币和各种信用货币,它们统称为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超过或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时,就会引起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严重地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必须加以克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受货币流通规律的支配。

必须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货币流通规律的要求,通过计划地投放和回笼货币,自觉地调节货币流通,有效抑制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这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内容。

它是稳定市场物价,促进生产发展,安定人民生活,顺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条件。

9.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80年代末期,国有企业还只是“三分天下”的局面:

三分之一盈利,三分之一亏损,还有三分之一暗亏。

而到了1994年,国有企业的亏损面已扩大到48.6%,个别省份甚至达到60%以上。

到1996年上半年就出现这样令人震惊的情况:

这一年的头4个月累计,国有企业利润盈亏相抵后净亏损215亿元,而1995年同期为盈利151亿元;国有工业企业生产增速仅5%,明显低于正常运行区问,企业库存上升,产销率下降,出现了历史上少见的盈利不抵亏损的全领域净亏损。

由于国有企业产品或工艺陈旧、落后,没有市场前景,这使得大部分国企的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企业开工普遍不足,大量设备和生产能力闲置。

产品大量积压,库存不断增加,资金周转缓慢,应收账款也持续增长,严重影响企业的再生产顺利进行。

材料2

我国库存及闲置物资总量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且仍以每年5%的幅度递增,目前每年盘活库存及闲置物资总量仅100亿元,库存商品交易正在成为贸易市场的“第二桶金”。

结合材料请回答: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如何体现的?

[参考答案]

(1)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生产商品的劳动既具有私人劳动的性质,又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

只有当商品生产者的商品在市场上实现了同其它商品交换的时候,它的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可见,商品能否卖出,即他的具体劳动创造的使用价值是否符合社会需要,抽象劳动形成的价值在量上是否相当于或者低于同种商品的平均水平,是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关键。

如果商品在市场上卖不出去,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就无法转化为社会劳动,具体劳动就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耗费在商品上的劳动无法得到补偿,生产就无法继续进行。

因此,私人劳动能否及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社会劳动,决定着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的成败,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不只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而是一切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在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就以它最直接、最基本、最原始、最一般的形式——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表现出来;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就以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出来,并成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在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表现为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的认识,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0.下面是一组关于劳动价值理论的材料。

材料1

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通过劳动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在经历了剧烈膨胀后,比重逐渐减少;而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总之,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导致劳动向其他领域转移和延伸。

商品生产劳动的领域,已不仅仅局限在物质生产领域,而且延伸到了社会服务领域和精神文化领域。

……劳动正由以体力劳动为主向以脑力劳动为主转变。

-――摘自《经济研究》2002年第5期

材料2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然也是劳动人口最多的国家,因而人力资源(可供使用的劳动要素)最充足,这是我们的有利条件和最大优势。

我们不仅拥有庞大的从事非科技劳动的大军,而且已经拥有实力很强的从事科技劳动的队伍,新华社曾报道:

目前,我国的科技人员总量已达3200万人,居世界第一位,其中研发人员总数达105万,居世界第二位;我国虽处于人均GDP1000美元的时期,但科技创新的综合指标已经相当于国际上人均GDP5000---6000美元的国家的水平,在生物、纳米、航天等重要领域的研究开发能力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结合材料,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论述如何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参考答案]

(1)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严谨而科学的体系。

但是应该看到,马克思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