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化的意义教案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10077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园林绿化的意义教案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城市园林绿化的意义教案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城市园林绿化的意义教案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城市园林绿化的意义教案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城市园林绿化的意义教案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园林绿化的意义教案资料.docx

《城市园林绿化的意义教案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园林绿化的意义教案资料.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园林绿化的意义教案资料.docx

城市园林绿化的意义教案资料

摘要

园林城市是在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适应城市需要,顺应当代人的需要,以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以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化和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为目的的一种新型园林。

本文从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出发,以共生、循环——低碳经济为社会背景,着重讲述了城市园林绿化的意义,旨在强调城市园林绿化的必要性,呼唤大家共同关注城市绿化园林建设,共建我们美好的家园。

关键词:

城市园林;绿化;绿地;效益

 

Abstract

GardenCityisatraditionalChinesegardenandthemodernlandscape,basedonthecloseintegrationofurbandevelopment,citiesneedtoadapt,adapttotheneedsofcontemporarypeopletothecityareaasthecarrier,inordertoachievethegardenareaofthecityandconstructionofnationalgardencityThepurposeofanewgarden.

  Fromtheurbanlandscapeofthebuildingstartingtosymbiosis,recycling-asthesocialbackgroundoflow-carboneconomy,withemphasisaboutthesignificanceoftheurbanlandscape,urbanlandscapetoemphasizethenecessityofcallingattentiontourbangreeningcommongardenconstruction,Buildourbeautifulhome.

Keywords:

urbanlandscape;green;benefit

朗读

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

 

字典-查看字典详细内容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家实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全国城乡单位的园林绿化日新月异。

由于近年来国家大力建设园林化城市的带动,城市园林绿化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环境产业。

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调控下,城市园林绿化与经济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互为基础的态势,也从中显示着古老园林的崭新魅力。

在绿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

下面我们就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意义作一下简要的介绍

 

一、城市园林绿地的效益

城市园林绿化是全社会的一项环境建设工程,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也是人们生存的需要。

城市园林绿化不是单为一代人,而是有益当代,造福子孙,不是一家一户的生活环境美,而是要改善整个城市、乡村,甚至整个国土的生态环境。

所以,它的效益价值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具有多层次、多功能和多效益等特点。

城市园林绿化的材料是有生命的绿色植物,所以它具有自然属性;它又能满足人们的文化艺术享受,因此具有文化属性;它也具有社会再生产推动自然再生产、取得产出效益的经济属性。

因此,城市园林绿化具有相应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三大综合效益。

(1)生态效益:

城市是人口高密区,它对绿色植物的需求,不仅仅给市民提供游憩空间、休闲场所、美化环境、创造景观等,更重要的是对改善城市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从城市生态学角度看,城市园林绿化中一定量的绿色植物,既能维持和改善城市区域范围内的大气碳循环和氧平衡,又能调节城市的温度、湿度,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还能促进城市通风、减少风害、降低噪音等等。

由此可见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是多方位的综合体现。

A、改善城市气候

树木花草叶片的蒸腾作用,能降低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对改善城市小气候有着积极的作用。

城市郊区大面积的森林和阔叶林带、道路上浓密的行道树和城市其他各部分公共园林绿地对城市各地段的温度、湿度和通风都有良好的通风调节效果。

1、调节温度:

绿地园林绿地主要影响植物表面温度、气温和太阳辐射;城市园林中的树木在夏季能为树下游人遮挡阳光,并通过自身的蒸腾和光合作用消耗很多热量。

夏季绿地温度(气温及植物体温)比裸地铺装地面和建筑物低;冬季则相反。

拒测定:

夏季草地表面温度比裸地低6~7℃,比沥青路面低8~20.5℃。

垂直绿化前后的墙体表面温度差为5.5~14℃,林荫下气温比无林地带低3~5℃,比建筑物区低10℃左右。

冬季草坪足球场表面温度比裸地平均高3~5℃、林地气温比无林地气温高0.1~0.5℃。

另外园林中的水体对改善气温也具有明显的作用。

如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武汉东湖,其夏季气温要比市区低2~4摄示度。

因此园林绿地能有效地调节物体表面温度和气温,为人们创造一个冬暖夏凉的狭义环境。

城市热岛(UrbanThermalIsland)是城市气候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其成因在于人类对原有自然下垫面的人为改造。

以砂石、混凝土、砖瓦、沥青为主的建筑所构成的城市,工厂林立,人口拥挤,交通繁忙,人为热的释放量大大增加,加上通风条件较差,热量扩散较慢,且城市热岛强度随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加强。

规模较大、布局合理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可以在高温的建筑组群之间交错形成连续的低温地带,将集中型热岛缓解为多中心型热岛,起到良好的降温作用,使人感到舒适。

2、调节湿度:

湿度过高易使人厌倦疲乏;过低则感到干燥、烦躁。

一般较适宜的湿度为30~60%。

园林绿地,尤其是乔木林,植物叶片面积远大于他所占有的土地面积。

通过植物蒸腾作用散发大量的水分,占根系吸收水分的99.8%,使绿地区域空气的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都大于非绿化区。

一般情况下,树林内空气湿度较空旷地高7%-14%。

在潮湿的沼泽地,也可以种植树木,通过树叶的蒸腾作用,能使沼泽地逐渐降低地下水位。

在城市里种植大片树林,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

通常大片绿地调节湿度的范围相当于树高的10~20倍。

拒北京园林局测定:

夏季1平方千米阔叶林能蒸腾2500吨水分,比相同面积的裸地高20倍,相当于同等面积水库蒸发量;1平方千米油松林日蒸腾量为43.6~50.2吨;1平方千米加拿大杨日蒸腾量为57.2吨。

拒另测定:

公园的湿度比其他绿化少的区域高27%,行道树也能提高相对湿度10%~20%;冬季绿地中风速小气流交换弱蒸发的水分不易扩散,其相对湿度也高10%~20%。

由此可见,绿地中舒适、凉爽的气候环境与绿化植物的调节作用是分不开的。

3、调节气流:

城郊的防风林带、引风林带对市区的空气流通有一定影响。

城市道路、滨河等带状绿地是绿色通气走廊,当带状绿地与夏季风方向一致,可将城郊气流趁风势引入城区,为城市创造良好的通风条件。

冬季在寒风垂直方向营造防风林带,可减弱气流,环节城市寒冷气候。

另外,城市绿地与建筑区存在气压差和温差空气流动形成微风,凉风环流,从而调节了气温,引入新鲜空气,夏季静风时尤为明显。

园林绿地和植物能降低气温提高空气湿度、调节气流,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了城市小气候,使人们感到凉爽、湿润、舒适。

因此,园林绿地被称为城市的“绿色空调器”。

如图:

B、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随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现代工业迅猛发展,城市小气候状况恶化、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工作日趋紧迫、刻不容缓。

一方面要从根本上杜绝污染源;另一方面要通过包括园林绿化在内的各种途径,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理。

园林绿地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城市环境中的碳、氧比是通过园林绿地与城市之间不断的进行制氧与耗氧来调节平衡的。

其平衡能力是城市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影响。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约为0.03%,人口密集区二氧化碳浓度可达0.05~0.07%,局部地方可达0.2%,当达到0.05%时人呼吸感到不适;0.2%时头昏耳鸣血压升高;达10%时就迅速丧失记忆、停止呼吸、以至死亡。

大气中氧气含量为21%,降低至10%时,人就会感到恶心呕吐。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够调节二氧化碳和氧气在空气中的相对平衡,改善和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拒测定:

地球60%的氧来自森林1平方千米的园林绿地每天能吸收900千克二氧化碳,释放600千克氧气;1平方千米阔叶林日吸收二氧化碳1000千克、释放氧气750千克;25平方米的草地或10平方米树林就能把一个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吸收。

园林绿地被称为“绿色呼吸器”。

因此增加园林绿地面积能有效解决二氧化碳过量和氧气不足问题。

2、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

工业生产排放许多有害气体和大量烟尘、粉尘、污水和废渣等,污染空气、水体和土壤,影响植物生长和人体健康。

有害气体的种类很多,如:

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氨等。

其中以二氧化硫最为广泛。

当有害气体浓度较低时,某些植物对他具有吸收和净化作用、自身不致枯死,主要靠叶片吸收、利用二氧化硫,回流到土壤进一步利用。

1平方千米的柳杉日可吸收60千克二氧化硫,夹竹桃、臭椿、龙柏、罗汉松等树种也可吸收二氧化硫。

漂浮的粉尘携带病菌、而且可以直接在肺部形成气管炎、尘肺等病症。

1952年英国的燃煤粉尘危害“烟雾事件”,导致4000多人死亡。

70年代末上海肺癌死亡人数高居癌症之首。

植物具有阻滞、吸附尘埃作用,叶片表面凹凸不平,有绒毛,分泌粘液都能吸附尘埃树木枝冠茂密能降低风速、控制尘埃扩散;悬铃木、刺槐林可以使粉尘减少23~52%。

草坪可以防止尘埃再起。

拒测定:

厂矿区直径10微米以上的粉尘较公园绿地高6倍,直径10微米以下的较绿区多10~50%,因此园林绿地被称为城市的“绿色过滤器”。

另外水声植物对城市污水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芦苇可吸收酚,每平方米芦苇年可吸收6千克污染物;水葱可吸收水体中的有机物,水葫芦能吸收水之中的金、银、汞、铅等重金属,降低镉、酚、铬等物质。

林木还可以减少水中的细菌含量,榆树林、合欢、白蜡混交林可以减少地表径流的十分之九的菌量;根系对土壤也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并能吸收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根系周围成千上万的好气性细菌促进有机物得分解,不仅能净化土壤、改良土壤结构,也提高了土壤的肥力。

3杀菌作用:

空气尘埃中含有大量的细菌。

而绿地植物能有效的吸附尘埃减少细菌在空气中得分布。

许多植物还能分泌杀菌素,可杀死细菌、真菌和原生物。

如1平方千米柏树日分泌30千克杀菌素,可杀死白喉、肺结核、伤寒、痢疾等病菌。

悬铃木、紫葳、松柏、臭椿、核桃、白蜡等树种都有很好的杀菌能力。

有些植物还能杀死土壤水中的大肠杆菌。

拒美国测定:

空气菌量—百货商店400万个/立方米、林荫道为58万个/立方米、公园中则降低导0.1万个/立方米、而林区仅55个/立方米、绿化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环境卫生条件。

因此,称园林植物为“绿色灭菌器”

4、降低噪音:

现代城市扩大、交通繁忙、噪音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污染以成为城市的一大公害。

噪音超过70分贝时,可引发头痛、情绪烦躁、听力减弱,甚至发生心脑血管、中枢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工作和健康。

树木对生波具有散射吸收作用。

40米宽的林带可降低噪音10~15分贝,10米宽的林带可降低噪音20~30%。

城市街道散植树木降低噪音能力低、效果不明显。

分枝低、树叶茂盛的乔木减噪效果较好,而叶茂的疏林减噪能力尤为显著。

因此园林绿地又称为“绿色消音器”。

5、蓄水保土:

植物防止了暴雨直接冲刷土壤、草地覆盖地表阻挡了流水冲刷,植物根系又能紧固土壤。

绿色植物能够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障人类生产、生活、安全的功能是其他物质所不能代替的。

例如美国,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20,每年燃油产生的二氧化碳占全球的1/4,“温室效应”正严重地威胁着美国甚至全人类的生存环境,但又不可能利用工厂来生产氧气以解决缺氧问题。

1988年10月12日起至1992年止,全国城镇地区开展一场群众性的植树造林运动。

在城市、庭院、企事业单位周围大量适宜植树的地上,栽植1亿株树木,计划完成后,每年将吸收18000kt二氧化碳,节约40亿美元的能源投资。

(2)社会效益

据国家建设部统计,目前中国城市的平均绿化覆盖率为25%,预计2010年将能够达到27%—30%(国家城市建设指标)的最低要求。

随着城市绿地在城市用地中所占份额的不断增加,其必然成为影响城市风貌的决定性因素和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成为吸引人才、技术乃至资金集结的重要因素。

另外,城市园林作为一种人工生态系统,凝结着现时的、历史的各种自然、科学、精神价值。

城市绿化的发展应与城市文明建设及社会发展同步进行。

总的来说,城市园林绿地的使用功能与社会制度、历史传统、民俗习惯、科学文化、经济生活水平及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城市园林绿化不仅可以创造城市景观,提供休闲、保健场所,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还能防灾避难,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1、创造城市景观

在城市中,大量的硬质楼房形成了轮廓挺直的建筑群体,而园林绿化则为柔和的软质景观。

若两者配合得当,便能丰富城市建筑群体的轮廓线,形成街景,成为美丽的城市景观。

特别是城市的滨海和沿江的园林绿化带,能形成优美的城市轮廓骨架。

城市中由于交通的需要,街道成网状分布,如在道路形成优美的林阴道绿化带,既衬托了建筑,增加了艺术效果,也形成了园林街和绿色走廊。

遮挡不利观瞻的建筑,使之形成绿色景观。

因此生活在闹市中的居民在行走中便能观赏街景,得到适当的休息。

例如,青岛市的海滨绿化,形成了山林海滨城市的特色;上海市的外滩滨江绿化带,衬托了高耸的楼房,丰富了景观,增添了生机;杭州市的西湖风景园林,使杭州形成了风景旅游城市的特色;扬州市的瘦西湖风景区和运河绿化带,形成了内外两层绿色园林带,使扬州市具有风景园林城市的特色;日内瓦湖的风光,成为日内瓦景观的代表;塞纳河横贯巴黎,其沿河绿地丰富了巴黎城市面貌;澳大利亚的堪培拉,全市处于绿树花草丛中,便成为美丽的花园城市。

2、休闲、保健场所

人类一切建设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人类自身需要的,而人的需要是不断变化的。

随着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更加迫切的需求更多能提供休闲、保健的户外活动场所。

据日本学者的一项调查表明:

1966年日本城市劳动者的平均劳动时间每周为44.6h,1988年每周为30h,一年为1200h。

若一生劳动为35年,则一生的劳动时间为42000h。

若人均寿命为80岁,劳动时间仅占一生的6%,而约50%的闲暇时间。

实际上随着社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闲暇时间会不断增加。

这样城市绿地(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会不断增加。

城市园林绿地,特别是公园、小游园及其他附属绿地,为人们提供了闲暇时间的休闲、保健场所。

散步、晨炼、观赏、静思、游戏、散步都是不同年龄段所喜爱的。

同时园林绿地中还常设琴、棋、书、画、武术、划船、射击、攀缘、电子游艺等活动项目。

人们可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内容,使紧张工作后的人们在此得到放松。

近年来人们还喜欢离开自己的居住地,到居住地以外的园林绿地空间进行游赏、休闲、保健活动。

这种新的生活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

3、文化教育园地

城市园林绿地是一个城市的宣传窗口,是向人们进行文化宣传、科普教育的主要场所,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使人们在游憩中受到教育,增长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园林绿地中的文化教育内容十分广泛,其形式多种多样,历史文化事件、人文古迹等方面的展示使人们在游览中得到熏陶和教育。

如在杭州西湖景区中岳王墓景点,人们感受到民族英雄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从中深受教育,激发人们“精忠报国”的热情;古典园林、名胜古迹又增进了对历史的了解,对古典文学、建筑、园林等艺术的欣赏。

再如画展、花展、影展、工艺品展对人们艺术修养的提高都有较好的作用;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等,可使游人增长自然科学知识,了解和热爱大自然;此外还有对古代和现代科技成果的展示,可激发人们热爱科学和勇于创新的民族精神。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知识文化产业在城市产业中占据愈来愈重要的地位,信息交换、科技交流、文化艺术已成为城市文化知识产业的主要活动领域。

在城市开放空间系统中,园林绿地作为人类文化、文明在物质空间构成上的投影,它是反映现代文明、城市历史、传统和发展成就与特征的载体。

4、社会交往空间

社会交往是园林绿地的重要功能之一,公共开放性园林绿地空间是游人进行各种社会交往的理想场所。

从心理学角度看,交往是指人们在共同活动过程中相互交流兴趣、情感、意向和观念等。

交往需要是人作为社会中一员的基本需求,也是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

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交往的愿望。

同时人们在交往中实现自我价值,在公众场合中,人们希望引人注目,得到他人的重视与尊敬,这属于人的高一级精神需求。

城市园林绿地为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提供了不同类型的开放空间。

园林绿地中,大型空间为公共性交往提供了场所;小型空间是社会性交往(指相互关联人们的交往)的理想选择;私密性空间给最熟识的朋友、亲属、恋人等提供了良好氛围。

5、旅行游览:

城市园林绿地、风景名胜区是国内外游人向往云集之地。

如北京皇家园林、江南园林、东岳日出、南岳枫红、黄山云雾、庐山瀑布、西岳险峰都是人们所希望亲眼一睹的理想之地。

6、防灾避难:

城市中发生水灾、火灾、地震等时,园林绿地是一个很好的避难场所,城市园林绿化具有避难减灾功能和保护城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作用。

植物具有盘根错节的根系能够紧固土壤、防止水土流失;降低风速、储存蒸发水分;城市周围的防护林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台风和风沙的侵袭(北京地区的沙尘暴天气);稠密的林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核辐射及冲击波的杀伤力,过滤、吸收放射性物质、减轻放射危害。

战时绿地又是很好的隐蔽场所、是理想的空袭疏散地,阻止弹片的飞散,掩饰重要建筑、军事设施、保密装置,二战期间欧洲一些城市遭到轰炸,但绿化区受顺情况较轻。

植物枝叶含有大量水分,可以阻止火灾蔓延,是地震、火灾发生时的避难场所,1923年日本关东发生地震,同时引起火灾,城市园林绿地成了避难场所,人们对绿地的这一功能有了认识。

1976年北京受唐山地震的波及400多公顷绿地疏散了20于万人员。

有些植物可以对环境污染进行反应,如—落叶松、马尾松、葡萄、李杏、郁金香对二氧化硫、氯化氢有强烈的反应,被称为“指示植物”。

三、经济效益:

首先要明确城市园林绿化属于第三产业,它的经济效益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

1直接经济效益:

指园林产品、门票和服务的直接收入。

如结合生产获得的果品、药材、饲料等;提供餐饮、小卖、摄影等生活文体娱乐服务,以及花卉盆景、书画等园艺产品和艺术品的生产和销售。

2间接经济效益:

指园林绿化形成的良性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福建省推算出全省森林生态与社会效益的价值约为7431亿元/年,而直接经济效益约为15亿元,其比例为11.7:

1。

美国一资料显示绿化间接效益是他本身价值的18~20倍。

总之,城市园林绿化的间接效益比直接效益大得多。

综上所述:

园林绿地是健在城市中的一个绿色生态系统,渗透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创造优美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的健康,为改革开放服务,为生产生活学习服务具有全会的价值,其效益是综合的、广泛的、长期的、共享的和不可代替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