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西四家的基本原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0962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释道西四家的基本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儒释道西四家的基本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儒释道西四家的基本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儒释道西四家的基本原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儒释道西四家的基本原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儒释道西四家的基本原理.docx

《儒释道西四家的基本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释道西四家的基本原理.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儒释道西四家的基本原理.docx

儒释道西四家的基本原理

儒釋道西四家的基本原理

時間:

2010年4月22日

地點:

北京溫特萊酒店

主講人:

王財貴

感谢主持人,感谢赞助这次演讲会的董事长们!

感谢刚才弹琴的两位朋友!

谢谢各位今天来参加我们的演讲会,欢迎大家!

(鼓掌)

今天的讲题是“儒释道西四家基本原理”,儒释道西这些学问都是大学问,把这些大学问一次要讲完,是不很容易的。

为什么今天要讲大学问呢?

因为我们生逢大时代。

每个人一定要了解这个大学问,要不然我们对不起我们的时代,我们也对不起自己能够生长在这个时代里。

为什么说这个时代是大时代,这是对整个人类来说的大时代,当然也是对中华民族而说的大时代,乃至对每个人来说,这是一个大的时代。

大时代的“大”怎么来规定呢?

因为我们眼前可以面对儒释道西四家的学问,也可以说古今中外所有的学问都来到我们眼前,我们处在这个时代里面,是全人类有史以来没有的遭遇,套用一句话来说,我们每个人是为一大势所驱使,所谓一大势有各种解法,照今天的说法就是,人类自从有历史以来,所有的文化智慧,现在都展现在我们眼前。

不仅是展现在我们眼前,一个对自己生命负责的人,一个有活力的民族,都应该庆幸自己活在这个时代,也都应该负起责任,都应该享受权利,来面对这个大时代的文化,就是你要多多少少去了解这些大学问。

全人类自从有历史、有文化以来,假如我们号称五千年,中国有五千年,西方大概也可以算五千年,也就是说中国从孔子算起两千五百年,西方苏格拉底算起也是两千多年,印度从释迦牟尼算起也是两千多年,所以自从文化的成形开始两千多年,文化成型以前的预备阶段再加上去,东西文化各五千年,合起来是一万年,一万年的人类的高度智慧的表现,都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在一百年以前,东西方因为地理的隔绝、交通的不便,东方人能够继承东方的学问就已经了不起了,西方人一直延续他们的文化也已经了不起了,但是,这一百年来,情况发生了巨变,因为科技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终于交会了,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一百年来才生长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刚好遇到这一百年来不同于以往五千年的时代,你不为自己庆幸吗?

人生在世,除了活着之外,还要活得有意义,有价值,有尊严!

要活得精神饱满,要活得充实广大,要活得内容深厚,除了让我们的肉体生长以外,你必须养你生命的内涵,必须从内在开发出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在哪里?

这是出于人的本性,而人的本性在哪里?

这是不容易一下子就了解的。

但是,人从本性而来,所开发出的人应当有的内涵,这在一万年的人类发展历史中已经表现出来了,而直到现在这个时代,才完全能够两面具备。

什么叫做两面具备?

一般人都说中西文化,假如你内心有一种感觉,中西文化好像有一些不同,你的感觉是对的,你是个有感觉的人。

而中西文化的不同,假如我们仔细去思考,它的不同有什么意义?

——它的不同正好是往两方面去发展,这两方面如果结合起来,可能就是人类总体的文化,或者是人类应该有的文化。

可能再也没有别的文化,没有别的智慧了,像这样就是总体的智慧。

这个两面,我们说“中”“西”,有的人更进一步,不只是中西,他对中西文化的特质也能够有些了解,了解在什么地方呢?

一般人都说,“科技”与“人文”,这样了解是比说“中”“西”文化更进一步的。

你说科技与人文还可以更进一步、更切实、更从根源上讲的,可以说“知识”与“智慧”。

一方面是“知识的学问”,一方面是“智慧的学问”。

如果科技与人文、知识与智慧这两方面还要把握得更核心、更根源,我们就要进入到哲学的思考。

我们举哲学家康德做例子,康德这样说,人类的理性有两种用途。

什么叫做人类的理性?

合理的本质叫理性。

这个“性”就是本质的意思,本性。

而有这个本质,我们也该想到,就是一个潜能,这个潜能本身可以是一个动力,所以这个性就是性能。

有其性就有其能,叫性能,人类的理性就是合理的性能。

你能够发展出合理的效果,而这个合理的效果分成两方面,一方面就是“思辩的理性”——你能够思考、能够分辨,叫做“思辨理性的应用”。

另一方面,叫做“实践理性的应用”,所谓的实践就是对于你生命的品质实实在在地去表现,而代表生命品质的就是你的道德性,乃至一切为你的生命品质提升层次的这些努力,都是来自于你的一种合理的要求,对于人生价值的合理要求,这种合理的要求叫做实践理性。

对于你的思考、分别合理的要求叫做分辨理性。

人类就是凭这个理性而创造出人文,创造出人类的文化。

动物的理性表现是不够的,很微弱的,所以动物就不是理性的指代,我们说它是非理性的。

假如我们的人生也往往表现出非理性的行动,也过非理性的生活,你就耽误了你自己,你可以说不是人。

所以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西方从亚里斯多德开始就出现“人是理性的动物”的概念,而一直到康德,他才讲出人类理性有两种方式,而这两种方式假如从思考、分辨——所谓思考分辨最先表现在逻辑,逻辑再运用数学、几何,数学几何再拿来研究事物——就成就科学技术。

把数学、几何的逻辑的次序运用在人世之间就成为所谓人文科学。

所以西方的成就,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它的根源是思辨的理性。

东方的学问以儒释道三家为代表,儒释道三家的高明之处不在于思辨,不在于科技,乃是在于人类价值的提升,人类智慧的追求。

价值提升、智慧追求都要在你现实生命中一点一滴、一步一步地做,你才能够真切地体会到人生的光明、广大,像这样合理的性能叫做实践的理性。

这是理性的两面,从这两种理性的发挥开发出两种不同的文化内涵,而形成现在所谓的中西文化,它都到了我们的眼前,请问,你是要认为这是老天给我们的包袱——我人生也是不满百,为什么我们生长在这个时代,就要承受那么多的包袱——还是你把它认为这是你的福分?

——你可以承继人类这两方面的伟大成就,而形成一个更伟大的、更完满的文化心灵,文化智慧,在自己身上表现出来,乃至在整个民族的发展上表现出来。

请问当今时代,谁负起这个责任来?

谁心里有这样的心态了?

我们整个民族一百年来,有没有人告诉我们这一点?

我们整个民族有没有往这个去努力?

假如没有,你对不起自己,对不起民族,对不起祖先,对不起整个人类,对不起天地。

你小看了你自己,你的气量不够,你没有理想,也就没有志气,你的生命连走第一步都不可能,你耽误了,耽误了自己,耽误了整个民族,可怜的人生。

所以不先开你的天眼,你就不可能有恰当的人生方向,你就不可能有生命的成就,那叫做随波逐流,那叫做浪生浪死,那叫做与草木同朽。

所以我们从今天开始,要庆幸自己,从今天开始要张开我们的眼睛,提高我们的见识,我们要知道什么叫做人生,什么叫做价值,什么是可追求的!

(鼓掌)

这两方面的文化表现,如果落实来讲,它们表现为什么样的学问呢?

就表现为儒、释、道、西四家。

这些都是人类一万年的智慧表现,我们说这个题目太大了,内容太多了,所以今天我们不讲这些内容的细节部分,我们今天就讲这些内容之所以发生的根源所在。

如果讲这四门学问,那是很广大的,中庸说我们做学问道要“致广大而尽精微”。

今天我们不能够广大地讲,我们要讲最高深的部分,广大地讲是讲不完的,我们一时吸收不了,所以今天我们讲最高明的部分,既然学问那么大,又要讲最高深的部分,我怎么去了解?

其实,最高明的部分就是最简单的部分,所谓大道至简。

你连最简单的都不能把握,还能把握那些复杂的部分吗?

所以今天就讲最简单的部分,最简单的部分就是它最高深的地方,就是它最基础的地方,最基础的地方也是它最结果的地方、最高的地方,所以最低就是最高。

就好像我们要了解长江流域,那是非常丰富的,但是我们今天只要了解长江从哪里发源。

长江发源只不过一股泉水,但是如果你不了解长江发源的这股泉水,你就很难了解整个长江流域。

我们如果不能了解这些学问从哪一个地方发生出来,就很难把握这个学问的特色,不能把握这个学问的特色,你只在学问的一点一滴上去追求,所追求到的还是枝微末节,到最后还是纷然杂陈,莫衷一是,终究还是不了解这个学问。

我们了解儒家吗?

什么叫做儒家?

我们了解道家吗?

什么叫做道家?

我们了解佛家吗?

什么叫做佛家?

我们面对着西方文化,我们了解西方吗?

假如这是个问题,而你不能一口气回答出来,我告诉各位,我们的人生是可疑的,我们有大的迷惑,一直盘踞在心中,我们是不清爽的,人这样过生活,你就不知道为什么要过这种生活,你也不知道你的前途在哪里。

所以,今天所讲的学问是大学问,又是最基本的学问。

我们现在分成四家来说,刚才讲过又分成东西两方,如果西方文化我们就用一种西方的概念来做总体代表,其实西方文化也可以大略地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希腊传统,一个是希伯来传统。

西方的哲学,乃至于他们的科技,以及民主政治,这一切之所以能够这样子丰富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它的根源来自于希腊,所以这叫做希腊传统。

西方还有一种传统不是科技的,是非科技的,乃至于反科技的。

所以西方人不简单,他们不是只有科技,这跟我们一百年来中国人所认识的西方是不一样的,我们一百年来认识的西方是错误的,至少是不够的。

所以没有这个传统,没有传进来,或者传过来很少,叫做希伯来传统,儒释道西的“西”换成“希”,也可以是儒释道希四家,因为西方是“两希”。

希伯来传统就是基督教传统,所以西方文化相当完整,他们有两方面的传统。

这两方传统如果用刚才康德的话来讲,既可以代表知识传统,智慧传统,又可以代表知识理性跟实践理性。

所以千万不要轻看西方,但是今天还要讲,千万不要迷信西方,因为除了西方之外还有东方,西方纵使重视了两方面的传统,但在整个大架构之下,它终还是属于知识传统,东方才是纯粹的实践传统。

下面我们一一来讲这些传统、这些所谓的学问的根源在哪里,我们从根源上把握。

你可以从根源上出发,一直追寻到它任何一个细节,假如你从根源出发,而不能够追寻到任何的细节,那么错误出在两方面,第一方面,你的心思、你的能力不够,你追寻不下去。

这个可能产生错误,也就是产生你不能了解的细节。

但是或许可能是这样,这门学问有它的根源,但是从根源出发,这些表现的人并没有按照根源的基本道理来表现,他违背了自己的本性,如果这样,一个有理性的人去追寻这门学问,追寻到半途会发现他们的结果和根源是不相符合的,我们就可以看见他的结果是错误的,但是既然成为大家,儒释道西四大家,多少聪明才子在这里用心,他难道会有错误吗?

他难道会有歪曲吗?

所以每一家都可以从根源追寻到任何细节。

因此我们把握根源就对了,把握了根源,比较笼统地说就把握了四家,首先来说,就把握了两家,两种理性能够这样把握,你的眼界就大了,你的心量就大了,你的见识就高了,有了这四家的见解在心中,你就不会小气,就不会扭捏,你就会大方。

你在这里就可以安你的身、立你的命,因为你知道你要做什么。

那并不是叫每个人成天到晚沉浸在这些思想当中,这些思想、这些把握是你心中为人处事的底子、背景,你以这种大方的见识来处理、来过你的人生。

比如你从事政治,做一个政治的领导人物,难道你不需要有全人类的眼光吗?

你做思想家,你要引导人类思想,难道你不需要有这种全体的见解吗?

你假如做企业,心中如果没有这种开朗、高远的见识,可能就会做一个不合格的事业家。

你有这种高远的见识,你心胸开阔,你的眼界能够看得深、看得远,你的事业才可能发展得高、大。

即使不能发展得高大,你至少不会对不起你的人生,你也不会对不起这个世界,你如果小气了,你是浪费了自己,你对不起世界。

所以这四家是人人都要把握的。

你怎么把握?

我们先从近的来讲,再讲比较远的。

近的是什么,你是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先从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成就来了解,然后再了解别人的成就。

所以我们先讲儒释道三家。

而儒释道三家,我们从比较容易了解的开始了解,这样我们就一步一步地可以把这四家全部了解。

中国文化是中国人的智慧创造,在春秋时代,号称九流十家,这九流十家当中,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特别提出六家,所以诸子百家可以归纳为九流十家,九流十家比较重要的家就只有六家,儒、道、墨、法、名、阴阳。

这六家当中,所有中国知识分子饱读群书的人,都知道其中高明的完整的学派只有两家,就是儒家、道家,其他不够高明。

其他各家都是从儒道两家开发出来的,乃至于道家也是从儒家开发出来的,所以整个中国文化总和起来只有一家叫做儒家。

在中国文化历史发展当中,到了汉朝,东汉时候,又有另外一个文化传到中国来,就是印度的文化。

印度的文化有很多种表现,但是传到中国来的只有一种,而这种是他们文化的最高度的表现,就是佛家。

而且佛家里面又有高度的高度,就是大乘佛法。

所以中国人吸收佛教,我说中国人吸收印度文化是从它的核心去吸收——佛教,佛教中又是高明中的高明,大乘佛法。

所以中国人对于人类的智慧是有洞见的。

自从吸收佛法以后,请问中国文化有什么变化?

本来儒道两家,现在吸收了佛家,佛家和儒道两家有很大不同,所以这是在东西文化的分别当中,就着东方文化在做分别,这个分别除了是民族的不同,中华民族、印度民族的不同以外,其实其中也有智慧表现的不同。

而这个智慧表现的不同,也刚刚好就是智慧的两种表现的不同,这两种表现综合起来,也就是群体的智慧,哪种群体的智慧?

——实践的智慧。

所以这里也有一个完整性,自从吸收佛教以后,中国的文化就完整了,于是中国文化变成了三家,叫做儒释道三家,所以各位不要看不起我们古人,古人比我们贤,古人比我们平和,比我们中正,比我们大方,因为古人可以接受外来不同的文化,而接受之后努力学习,怎么学习?

学到它原来也是我们的文化,把印度文化变成中国文化。

乃至于印度人后来不信佛教了,释迦牟尼在印度是没有市场的,释迦牟尼是印度教的改革者,就好像耶稣是希伯来宗教的改革者一样。

所以耶稣要上十字架,这是改革者的代价,释迦牟尼后来不被印度人所信,改革者的代价,可怜!

但,这就是圣人!

他知道要付出代价,但是,他一定要这样做!

所以伟人、伟大的信念是令人赞叹的。

中国人看到了这样高度的智慧表现,赞叹、尊敬、学习、效仿,所以印度佛法尤其是大乘佛学是靠中国人传下来的,传到现在,中国人又把它忘记了,日本人再发扬,莫名其妙的中国人,你对不起古人,对不起祖先,乃至于我们现在又遇到西方文化,请问你有古人的信仰吗?

你有古人的远见吗?

你有古人的大方吗?

这一百年来的中国人是最窝囊、最可耻的、最无聊的、最卑贱的,因为我们丧失了思考能力,我们丧失了我们的自信,我们丧失了我们的心灵,你不知道你的心灵到底能够装多少东西,里面有多少丰富的内涵,这些本来就在你心里面,本来就在我们的文化里面,你不知道我们文化的价值了,什么都不知道了,所以今天我们重新来讲这套学问,这套大学问,因为中华民族要复兴了,中华文化要复兴了。

你怎么复兴?

你的心要重新活过来。

我们死了一百年了,你要从源头开始活过来,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鼓掌)我们现在先讲中国的文化传统儒释道三家,儒释道三家里又从比较容易外围的讲起,儒释道三家最明白的就是佛家,所以我们从佛家讲起。

佛家为什么那么明白?

因为每个人都知道。

它如果不是这样,它就不能成为大教,如果释迦牟尼讲的道理我听不懂,那根本不能流传,不能动人,因为释迦牟尼讲的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所以它能成为大教。

你要问印度人怎么样看待人生的,乃至于释迦牟尼怎么走向修行之路,他凭什么悟道?

释迦牟尼的人生旅途和我们也差不多,尤其在最初的时候,他也是一个普通人,但是他在年轻时候,他看到了人生的痛苦,最痛苦的有四项,叫做生、老、病、死,请问各位,你看到了人生这四种痛苦了吗?

有没有看到?

当然有,每个人都有,那你为什么不成为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看到是有感受的,我们看到了是不关我事,等到我遇到了再说吧。

(笑)遇到再说就来不及了,没智慧了。

所以佛教的原理就是一个字,由这个字可以了解整个佛教,所有人不了解这个字,或者不以这个字为中心,他不要跟我说他信佛,他信的佛是假的,他不可能悟道的。

当今天下所有佛教徒,假如有人问你,佛教的最核心的观念,用一个字表达——就是孔子所说的悟道一以贯之——是什么,假如你不能回答,假如这个最核心的你都不了解,你怎么可能了解这个教,你怎么可以说你在信这个教?

所以佛教一个字就可以表达——苦。

人生是苦海,乃至于整个大千世界是苦,无处不苦,像海一样深,像海一样大,叫做苦海,就是苦海无边。

有智慧的人听到这四个字“苦海无边”,听到一个字“苦”,他立刻悟道。

(笑)

佛教就是从苦中觉悟出来的。

苦,人人都知道,都感受到,只是你没有正视它,乃至于你没有解决它,甘愿流落在苦海当中,头出头没,过了这一辈子,下一辈子是不是还是人,不知道,人生是无限的迷茫,无限的恐慌,你不苦吗?

你以为你乐吗?

告诉各位,什么叫做苦?

无常即苦,你的苦是苦,你的乐能乐到什么时候?

这个乐是真的吗?

它是变化的,它是会消失的,所以乐也是苦,无处不苦。

这就是佛教的基本教义。

所以释迦牟尼佛悟道之后,修行两个七天——“七”这个数字很神秘的,上帝创造世界,到第七天就休息,所以我们也要休息,看到这个数字我松了一口气,还好上帝也休息,要不然我们也累死了(笑)——释迦牟尼佛休息两个七天开始说法,佛教的历史说说法,其实不是,那是神话,释迦牟尼佛刚出来说法的时候,是丐帮的帮主,很穷苦的,正因为他穷苦,而说法49年,没有一天过好日子,这种人才值得我们尊敬。

信佛的人千万不要以为真的有一个大地主、一个大员外奉献给佛,怎么样漂亮的园林,让他去说法。

释迦牟尼一直说法,说法49年,他说的法叫做“四阿含”,这叫做原始佛教。

释迦牟尼一开口讲话第一次说法,把他累积几年修行的功力在第一次说法说出来,甚至在第一句话中说出来。

第一句话很重要,论语最重要的句子是“学而时习之”,不要说五个字,《论语》最重要的一个字是“学”。

孟子最重要的思想是什么?

孟子第一篇梁惠王,第一句话就是“孟子见梁惠王,王曰:

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曰: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按:

“仁义”二字加重口气),读孟子读到这里还不醒悟,孟子的真精神你就不了解,那你读一本孟子有什么用?

你要了解中国智慧,读到这里还不知道中国人应该怎么做人,不知道什么叫做中国人,你凭什么去了解世界?

圣贤开口,开口见胆,从五脏六腑发起来,没有一句是假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的。

我们说第一句话很重要,第二句话也很重要,每一句话都很重要,因为每句话都一样。

(笑)所以了解一句就够了,这叫做读书的本领。

读书要有本领,你读《论语》,读到“学”这个字,那么到底学些什么?

假如读书没有本领,你就一辈子不知道孔子讲的学是什么。

第一句话你不懂,你能懂《论语》吗,能懂孔子吗,能懂中国文化吗?

要有本领。

读佛经要有本领,读四阿含,知道原始的洞见,知道它引导人生要走哪一条路,就好像你读《六祖坛经》,你要了解禅宗,也只有一句话就够了,《六祖坛经》第一句话是讲“善知识”,“人心本自清静,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所以释迦牟尼开口讲善知识,“当观色无常”,这个观不是用眼睛去看,而是用心灵去看,用你的心灵去了解,“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这一句话,就定了佛教一个这么大的教,可以传两千多年乃至于还可以传下去,传几万年,就是这句话定的。

“当观色无常”,从这里来了解佛教,佛教是不是就讲无常?

佛教讲无常有一个目的,这个目的就是要从无常处解脱,从苦的地方得乐。

佛教的最高目的是什么?

大乘佛法当中记载了佛最后的一场说法叫做涅磐,在垂死之前还说法,这叫做圣人。

最后说的法就叫《涅磐经》,强调的是“常乐我净”,他第一次说法强调的是“苦空无我”,从“苦空无我”到“常乐我净”,这是两个极端,所以你要了解佛法,要从这两个极端来了解,这两个极端分属在不同的层次,在现实层次当中,就是“苦空无我”,假如“转识成智”——将你普通的心灵转化成为智慧的心灵——你就“常乐我净”。

但是这里有些问题,“苦空无我”是我们能了解的,“常乐我净”是我们所不能了解的,所以我们怎么去信佛教?

为什么我们常说“信”佛教?

佛教我们懂,佛教就是佛的教导,前面的“信”是什么意思?

我们很少说信孔子,信儒家,但是你一定要说信佛教,信佛教就类似于信基督教,或者信什么教,为什么要强调“信”字?

所谓“信”为功德母,没有信就做不了功德,就不能开智慧。

这里有一个问题,问题就在于“信”这个字,信什么?

信三宝,什么叫做三宝?

——佛、法、僧。

一定要信,而且一定要信这三宝,它是一贯的。

什么叫做信佛、法、僧?

要相信佛,但是佛已经不在了,所以我们很难直接信佛,所以你要信法,什么叫做法?

佛所传的教叫做法,法在哪里?

法记录在经典中,你信法等于信佛。

但是法你不懂,所以要有人引导,引导的人叫做僧,所以僧称为法师。

法师就是说法的老师,假如不能说法他就不是老师,所以古人不随便称人家法师,没有人敢自诩为法师,而且说法要说正法,正法是指向佛,所以僧要替佛负责,有一句话说和尚往往是释家的罪人,牧师、神甫往往是耶稣的罪人,秀才往往是圣人的罪人,因为你并没有真正懂你的教主的信念。

你不懂法,僧懂,僧来引导你,所以师父师父,你不是跟他学,依法是不依人。

所以要看这个僧,这个和尚、这个法师讲的法对不对,假如不对,不要信他。

但是他往往是对的,至少比你对,有朝一日发现他不对的时候赶快转换老师。

有些人太过执着,有时候是师父执着,叫你不可以随便信别人,有时候是弟子执着,不敢去信别人,我告诉各位,你如果有这个心态,你是违背了释迦牟尼佛的教导,你罪过无边,你障碍了自己的慧命,甚至作为一个法师,你障碍了别人的慧命,是要下地狱的。

(鼓掌)

佛教的起源是从现实生活中你的感受说起,现实生活在佛教的定义上是虚假的、无常的,是苦,是我们要离开的。

一个教就从这么一个虚幻的、不实在的感受开始说起,这种说法很动人的,因为每个人都生活在虚幻当中,都生活在痛苦当中,所以佛教为什么能够传扬全世界,因为全世界人都是迷茫的,都是痛苦的,所以你要信佛。

释迦牟尼佛讲出了人生非常重大的一个特质,就是你的人生是虚假的。

但是,一般人虚假一辈子,他还以为真实,误以虚为实,误以苦为乐,现在有智慧的人来告诉你,这是苦,是幻,于是你要从这里解脱,请问怎么解脱?

刚才说了,你要信,信什么,信已经解脱了的人所说的道理。

已经解脱了的人所说的道理,就等于众生不了解的道理。

你所要追寻的是你不了解的道理,假如你没有这种心情,你信佛就是假的。

你以为自己懂佛教的道理,是不可以的,天下只有一个人了解佛教的道理,就是佛。

假如还有另外一个人成佛,诸佛同一佛,他们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叫做佛。

菩萨还没有完全了解佛的道理,他只在路途当中,所以我们跟着菩萨走,你只能跟着他走,你不知道自己要走到哪里去,所以你只能信。

这叫做佛教。

佛教传到中国来,一直发展,从汉朝经过三国、经过隋朝,到了唐朝,中国吸收佛教,完全吸收,乃至于自己开宗立派,印度有的宗派中国大体都有,只要它传过来,我们就有,它自己没有传过来,我们自己西天取经,再把那些法引到中国来,所以中国人是认真的,中国人是努力的、虚心的、进步的。

除了印度传过来的,中国人自己又开出三种宗派,这三个宗派都是高明中的高明,叫做华严宗,天台宗,禅宗。

到了禅宗,算是佛法的烂熟,以六祖慧能为代表,他开口就说,“菩提自性,本自清静,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如果不善于了解这四句,你就误会了佛,什么意思?

刚才说你所要走的路是你自己不了解的路,所以你要跟着已经了解的人去走,这叫做信。

六祖慧能一开口就说“菩提自性”,菩提者,觉悟也,觉悟是我的自性,“本自清静”,我这个自性,可以觉悟的自性是清净的,“但用此心”,我就着我觉悟的性发为心,性和心又不同的意思,性是存在内心之中,心是表现于我的生命的现实,“但用此心”,就是但用此性之表现,我的性一直表现,“直了成佛”,直接了透生死,脱离苦海而成佛。

六祖慧能讲这四句话,跟释迦牟尼佛一开始说法——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才叫正观;正观者,你的欢喜你的贪着都尽,喜贪尽,你从这里就说心解脱——跟菩提之性是我的本性,这是很清静的,我直道而行,即心是佛,请问:

这两种说法一样不一样?

你说一样,我告诉你错了,你说不一样,我告诉你也错了,到底一样不一样?

是一样又不一样,你要知道它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你有菩提自性吗?

佛不是告诉你吗,人生怎么来的,无明,你哪有什么自性;但是你没有自性吗?

没有自性怎么成佛。

所以所谓的菩提自性,是以了透了生命的最高智慧,从那里说人的自性,所以以果为因,这就成就了中国的佛法。

中国的佛法和印度的佛法可以是不一样的,但是他又一样,因为六祖慧能没有那么愚昧,他真的认为菩提自性本自清净吗?

他没有那么愚昧,他是把直了成佛这一刹那、这个当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